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同管理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同管理的优势范文第1篇
本着控制法律风险的初衷,快递代收制度本应当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受托人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委托人,风险分担问题依附于委托关系的规定。但现实中存在的窘境使得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比较委托代理关系和保管合同关系的优劣。 ? ?
基于代收成本分担和公平方面的考量,对于物流末端配送环节的快递方和收件人,哪一方主体对代收行为的需求更迫切,哪一方主体就应承担相应的代收成本。现实中存在两种法律基础建立的方式,即快递公司与代收主体之间的协议以及代收主体与收件人之间的协议。上述两种协议有委托代理关系与保管合同关系之分。从法律关系的建立可以间接佐证对代收行为需要的迫切程度。现实中,在没有快递公司协议代收点,而快递公司又不拒绝二次免费配送(相当于代收成本的替代性选择)的情形下,如收件人执意要求指定代收点代收,就应当承担相应的代收成本。 ???
通常认为,快递公司与代收主体之间的间接代收法律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比如,菜鸟骤站和速递易等代收点都认为,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就是收件人上门取货之时,也即代收点的法律地位是作为快递公司的受托人替快递公司代为保管以及代为交付货物。由于签收时间确定,风险转移时间因代收主体法律地位明确而确定,货物快递风险和保管风险因代理关系的存在而概括承受,签收之前的风险分担存在于快递公司和代收主体之间。这就相当于将第四方主体融入到快递法律关系的三方主体之中并作为快递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分担纠纷。可以看出,代理制度在物流末端配送中的应用是代理制度的经济合理性使然。代理制度本身具有社会分工、发挥规模效益、节约信息成本、降低交易费用等方面的经济功能。从民商事法律意义上来看,代理制度本身就有“私法自治之扩张,私法自治之补充”的作用。委托代理在代收制度中的应用使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均能得到降低,也使代收成本在各主体之间能够合理分配。 ???
而收件人与代收主体之间的直接代收法律关系大多较为模糊,除非明确规定了委托代理关系或者代收点明确采取了签收验货行为,否则通常都被认定为单纯的保管合同关系。单纯的保管合同关系会使快递中的货物风险面临验收“时间差”问题,本人当面签收时间在代收模式下是滞后的,而快递公司认定的风险转移已经发生,因此才会导致责任推诱现象的发生。在没有协议明确约定的情形中,代收费作为认定事实合同的媒介,也产生了究竟是委托代理费还是保管费的认定分歧。代收费应当由谁承担是代收成本分担中的重要一环。基于公平和协议佐证,在仅收件人和代收主体有协议的前提下(包括法律上的合同关系和事实上的合同关系),收件人应当承担代收成本(代收费和代收风险)无可厚非,但鉴于保管关系本身在代收关系中的不稳定性是代收风险存在的根源,因此应尽量避免代收中仅仅存在单纯的保管合同关系。 ? ?
合同管理的优势范文第2篇
一、核心竞争优势
何谓核心竞争优势?笔者认为核心竞争优势即企业能够与竞争对手进行市场竞争并最终获胜的企业主要经营资源(含竞争策略)和核心能力。所以获取企业的竞争所需主要资源就是构筑核心竞争优势。
二、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构建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基础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要求企业必须在同行业竞争中获取超额利润,那么超额利润来自哪里呢?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一般企业的管理运营只能靠同质化的产品获取行业平均利润,而平均利润只能维持企业正常的生存;相应的,正是那些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通过差异化的产品获取行业超额利润,这就保证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保障。
(二)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是企业价值的体现
如前所述,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石,这不仅保证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也为企业实现其社会责任提供了物质保障,为企业愿景的实现和企业使命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三、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构建的路径选择
(一)资源整合力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就是所有资源都是稀缺的,而在实践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拥有其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寻求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正因为资源是稀缺的,那些拥有优势资源和较高议价能力的企业又为什么要把资源共享给你呢?从法律制度和行业准入的角度看,资源整合需要突破诸多的障碍和跨越较高的门槛;资源整合从商业逻辑的角度看,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利益的提升和合作双赢;从游说和谈判的角度看,资源整合给整合者实现资源整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凡此种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资源整合力是一种核心竞争能力。
(二)人力资源整合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选择
人力资源整合(Human Resource Integration,简称为HRI),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人力资源整合是指引导组织内各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朝同一方向靠近,从而改善各成员行为规范、提高组织绩效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日益认识到人力资源整合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意义。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以是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源泉人力资源的管理较少可能被人模仿。因此,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所获得的竞争优势就有可能比通过其他手段所获得的竞争优势更为持久。
第一,竞争者们很少接触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就是说,这些实践对外人不是非常清楚可见,因此不可能轻易被模仿。
第二,即使在这些实践清楚可见时,如果竞争者们使用它,其影响也未必同样有利。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代表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仅仅在配合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使用时才可以成功。
四、适度规模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组织保证
(一)适度规模
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就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而适度规模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适度规模是指与企业资本实力、技术能力、生产特点与水平、市场组织方式与企业管理水平等系统整体相适应、相协调的生产(销售)批量与能力。当企业达到适度规模时,也意味着企业的各种资源配置达到了最优状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企业的适度规模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保证。
(二)组织弹性和组织张力
德鲁克在其《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出,“我们应很清楚,没有所谓的‘唯一正确的组织形态’这回事。各种不同组织,各有其长处、局限性和应用方式。我们应该已经很清楚,组织结构不是绝对的,它是让人们有效的一起工作的工具。以这样的作用而言,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不同任务,就必须配合不同的组织形态。”
五、企业创新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不竭动力
创新,需要企业不断调整其商业模式的同时不断的完善其运营流程,实现无缝对接。唯有创新才是企业保持其竞争优势的源泉,唯有创新才是企业构建其核心竞争优势的不竭动力。
(一)技术创新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其不断重新塑造新的竞争优势,而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自我催化。二是低成本扩张与创新收益。三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
(二)制度安排创新
由于资源的有限甚至是稀缺,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每个环节都能建立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集中有限的资金与资源,来不断聚焦、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竞争优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管理创新
第一,企业要完成其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型。第二,提升员工忠诚度。第三,培养客户忠诚。
合同管理的优势范文第3篇
进入世纪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供应链上各企业紧密合作,信息共享,各自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快速响应顾客需求, 实现共同目标,最大程度发挥链上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还包括战略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从大系统思想出发,研究跨越各个企业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的伙伴,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期达到“双赢”的目的。
供应链竞争优势的组成要素
供应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它就需要具备以下要素:
一、供应链必须是以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市场中进行竞争,它需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有机组合起来。
二、供应链要不断引入先进的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确保业务的不断创新。一个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对需求、生产计划等信息准确掌握,及时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反应,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高灵敏度。因此,这就要求不断开发供应链新技术,特别是要重视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的开发。
三、要注意平衡供应链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这些成员都需要以获得一致的利益为合作前提,但同时又要最大化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要注意掌握平衡。
四、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都有各自的优势,要将这种优势长期保持。
五、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是用价值联系起来,要获得价值,就必须不断的对现行思维方式进行创新,用创新的思维来看待和解决市场竞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价值增值和成本降低的目的。
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供应链中涉及的企业要紧密合作,化竞争为合作。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传统的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就不能只重视自身的发展,它必须与供应链中的其它企业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在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合作伙伴的发展,使得各个企业最大化的发挥自身优势,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
二、基于供应链的BPR战略。BPR战略强调的是企业在发展时,不能要求面面俱到的发展,要通过调研和分析放弃企业本身不擅长且无竞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自身擅长且竞争优势强的核心业务,让自己在供应链中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成员。在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中,要求的是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不是一个面面俱到但却什么都不强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要求所有成员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内部的交流和沟通,最终制定出共同的决策。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重视
权利的分散,使得各个成员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随着供应链的出现和发展,企业的只能从多远化逐渐演变为核心化。因此基于供应链的BPR战略,能够促使企业转型,使得企业能够依照自身的核心职能和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详细划分业务范围和流程,放弃企业本身不擅长且无竞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自身擅长且竞争优势强的核心业务,让自己在供应链中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成员。在管理过程的重新规划阶段,流程网络结构的优化并非只限于企业内部,它更重视企业外部的资源建立配置联系,放眼于整个供应链,重构流程以实现多赢。
三、构建产业链。企业是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规划,在不断巩固国内目标客户群体时,还要重视开发国外的用户。市场要求企业不断审视与客户、供应商、采购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与他们建立紧密合作,形成以竞争合作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市场链”――“供应链”的管理,使得企业达到利润增值和成本降低的目的。同时,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企业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企业从单纯的供应链演变为产业链,应该制定怎么的发展规划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呢?此时,企业要不断进行创新,将产品的生产到交付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同时加入科学合理的管理,不断进行自身的创新,始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含义
进入世纪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供应链上各企业紧密合作,信息共享,各自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快速响应顾客需求, 实现共同目标,最大程度发挥链上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还包括战略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从大系统思想出发,研究跨越各个企业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的伙伴,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期达到“双赢”的目的。
供应链竞争优势的组成要素
供应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它就需要具备以下要素:
一、供应链必须是以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市场中进行竞争,它需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有机组合起来。
二、供应链要不断引入先进的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确保业务的不断创新。一个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对需求、生产计划等信息准确掌握,及时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反应,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高灵敏度。因此,这就要求不断开发供应链新技术,特别是要重视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的开发。
三、要注意平衡供应链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这些成员都需要以获得一致的利益为合作前提,但同时又要最大化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要注意掌握平衡。
四、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都有各自的优势,要将这种优势长期保持。
五、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是用价值联系起来,要获得价值,就必须不断的对现行思维方式进行创新,用创新的思维来看待和解决市场竞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价值增值和成本降低的目的。
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供应链中涉及的企业要紧密合作,化竞争为合作。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传统的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就不能只重视自身的发展,它必须与供应链中的其它企业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在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合作伙伴的发展,使得各个企业最大化的发挥自身优势,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
二、基于供应链的BPR战略。BPR战略强调的是企业在发展时,不能要求面面俱到的发展,要通过调研和分析放弃企业本身不擅长且无竞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自身擅长且竞争优势强的核心业务,让自己在供应链中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成员。在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中,要求的是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不是一个面面俱到但却什么都不强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要求所有成员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内部的交流和沟通,最终制定出共同的决策。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重视
权利的分散,使得各个成员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随着供应链的出现和发展,企业的只能从多远化逐渐演变为核心化。因此基于供应链的BPR战略,能够促使企业转型,使得企业能够依照自身的核心职能和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详细划分业务范围和流程,放弃企业本身不擅长且无竞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自身擅长且竞争优势强的核心业务,让自己在供应链中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成员。在管理过程的重新规划阶段,流程网络结构的优化并非只限于企业内部,它更重视企业外部的资源建立配置联系,放眼于整个供应链,重构流程以实现多赢。
合同管理的优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战略管理 战略优势 竞争 创新 资源
战略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各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当然这个问题是随着企业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和发展中的,这就使得以前的h 多理论已经无法真正地指导企业的实践工作。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指导性、方向性,因此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工作者都在努力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修正和创新,但至今可以说仍然不是很成功,很难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理论能全面成为领导性的理论,由此出现了为了更好的说明战略管理的适用性,对过去的理论进行综合包容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至今在企业实践界也对用什么理论为依据来开展战略管理工作,如何确立战略管理的核心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混乱、迷茫。本文就是试图从如何确立战略管理的核心的模式和方法上做出一些探讨。
当然我们首先要明确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什么,环境学派认为是组织和环境的协调性,资源和能力学派认为是企业所特有的资源和由此所形成的独有的竞争能力,过程学派认为是战略管理的路径,其中有人认为战略选择重要,有的认为战略实施更重要,出现了类似鸡与蛋的争论,我认为如何建立战略优势是战略管理的核心。这种认识不光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也是根据实践的需要,企业经营行为是在发展和调整中的,以前的理论随着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指导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和企业家都在努力进行探讨,也提出了一些不错的观点。比如姜汝祥博士就提出了4C战略规划操作框架,C1是目标、远景,C2是整合业务链,C3是核心业务,C4是核心竞争力,并说明了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和工作,也列举了一些针对性的工具和方法,他们也在为万科、TCL、中化等企业提供战略咨询与培训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另外项保华教授也提出了战略的三维构架:1是持续竞争优势,包括接着竞争优势来源、竞争优势构建、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创新;2是业务演化发展,包括业务展开途径、纵向整合拓展、横向多元经营、业务组合重构;3是市场竞合互动,包括竞合进化原理、现实合作对策、博弈理论启示、动态价值定位。从竞争优势和业务发展、组织创新等方面来说明了如何开展企业战略管理。还有胡建绩教授在其所著《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一书中也提出了战略优势的三维系统:战略优势是一个系统,不是单独的某项竞争因素的构成,它包括资源优势、竞争优势、位置优势。并指出这三个因素之间存在着逐从推进的关系。其中资源是使企业具备创造价值能力,位置优势是确定企业创造价值的对象和空间,竞争优势的着眼点是采用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创造并实现价值的博弈方式。
这些提法和观点虽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要么仍然把战略管理停留在市场和业务层次要么把战略管理空泛化;二是在战略运行中几乎涉及企业经营的所有方面,使大家感到难以入手,操纵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三是没有明确战略优势的内涵。
我认为提出战略优势是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正确的,只是应该既有理论的指导性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对此我建立了战略优势的1-4-2模型,如图所示:
确立战略优势是所有工作的重心。战略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比较于竞争对手而言,但又不能只停留在此,很重要的一方面又是针对企业发展的趋势和环境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战略优势是指企业所具有的能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2024它除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性,还具有前瞻性和应变性。战略优势既考虑到了企业在一定行业环境中的竞争优势,包括市场份额、位置、先发优势、顾客忠诚度、品牌知名度等等,也强调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优势,包括资金优势、企业文化、高效的内部沟通、优秀的人力资源、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还包括市场网络、渠道资源、公共关系,环境应变能力等内外结合的综合优势。可见战略优势兼顾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发展速度与企业规模、自身能力与市场机会、市场地位与产业先见,将长期以来一直分离的企业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进行了综合,特别考虑了企业对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的适应,,对现代企业建立企业战略是恰当的。
战略优势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作,而不是单独的某项竞争因素的确立。首先就需要战略规划者明确战略优势的内涵,掌握战略优势的特点,并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企业的宗旨,谋划发展远景,建立中长期目标。
2.根据企业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确立企业所应进入的经营领域。
3.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并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
当然这对企业而言只是战略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粗线条的,在此基础上要求进一步从技术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创新优势等四个方面加以完善。技术优势是指企业在软性技术和硬性技术上所确立的市场和行业中的领先水平。软性技术主要是指企业在组织、经营、管理上的各项技术,包括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企业文化的适应力等,硬性技术主要是指生产和研究开发上的各项技术,包括专利技术、技术诀窍、工艺及工艺水平、设备水平等。建立技术优势是企业确立有利的市场地位、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有了技术优势,企业在竞争中就能根据情况适宜地采用各种竞争策略,是建立差异化优势还是成本领先优势。在这个要素上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企业合适的技术,建立恰当的生产经营组织体系。
2.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体系,从人才、资金、设备上加以完善。
3.关注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市场变化,积极开发新技术。
产品优势是指企业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包括市场份额、品牌效应、市场地位、递有效应,顾客忠诚度等。技术是基础,但没有良好的市场表现,企业的经营活动仍然不能完成,这就需要企业有产品优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在这个要素上需要企业做好以下工作:
1.了解市场需求,细分市场,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
2.使自己的产品能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满足。
3.完善产品体系,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4.不断地创立产品品牌,保持顾客忠诚度,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益。
要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获得成功上光靠内部的努力当然不行,如何提升竞争优势就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点,竞争优势是指在一定的行业空间中,通过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而形成的有利于本企业发展的市场态势。竞争优势是在与竞争对手的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同一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相对竞争优势主要包括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竞争优势在企业战略优势建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处于支配全局的地位,因此做好竞争优势的确立工作就非常重要:
1.分析行业特点,找到影响行业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
2.分析竞争对手,找出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手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
3.评估自己的资源、能力的优势和劣势,采取恰当的竞争策略,抓住市场机会;
如何建立竞争优势,采用什么样的竞争手段和方法,不光在战略管理的竞争战略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是市场营销工作的重点,在这我就不再缀述了。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企业获得了很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威胁。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航天技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产业边界的模糊、能源结构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都使得企业一方面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规划企业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能够适应快速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和创新。因此建立创新优势对现代企业就非常重要和迫切。企业要建立创新优势不光需要在产品上创新,在手段和方法上创新,更需要在管理和组织上创新。
参考文献:
[1]胡建绩陆雄文:《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汤姆森斯迪克兰德:《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合同管理的优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虚拟管理 优势 基本形式
0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还是我国的一些企业,都纷纷利用虚拟管理的低成本获取外部资源。虚拟管理是指企业将部分管理职能分离出来,交给外部专业公司来进行,企业在其组织机构设置中,把某些职能虚拟掉,以节省开支并提高管理效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虚拟管理为他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使之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发展。
1 中小企业实施“虚拟管理”的优势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精力充沛、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但同时也存在着规模小,筹资能力差、资源拥有量有限等劣势。通过实施“虚拟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以较低的费用,较短的时间,来对中小企业的有限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成本优势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从专门化的外部管理公司那里获得某些管理方面的职能,比企业自身拥有庞大复杂的管理部门更能节省成本。此外,中小企业实施虚拟管理,避免了重复建设,提高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了“大而全”、“小而全”企业,提高了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减少整个社会的浪费,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1.2 风险优势 通过虚拟管理,中小企业与外部管理机构建立起共同的利益关系,这样,就有人来分担中小企业的风险,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风险。此外,与资本运营策略要改变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独立法人地位相比,虚拟管理无疑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对外部资源的放心大胆的利用,而不会有被大企业所并购的风险。
1.3 资源优势 虚拟管理实质上就是指借用、整合外部资源,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资源配置模式。之所以说“虚拟”,是因为虚拟管理模式突破了企业有形的组织界限,借用外部资源进行整合运作。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获得诸如生产、设计、营销等功能,但却不一定要拥有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实体部门。虚拟管理注重对资源的利用,而不是控制资源,它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达到全方位“借力造势”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尽管中小企业没有太多资金购买资源,但虚拟管理却能使其用其所需。
1.4 竞争力优势 中小企业受人、财、物等资源的限制,不可能对企业的各个方面给予同等关注。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世界上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没有一家会在所有的业务环节都具有竞争优势。所以,为保持和强化核心业务,使企业更具竞争力,企业可只保留最关键的核心业务环节,其他在本企业资源有限约束下无法做到最好的环节,可将之“虚拟化”。另外,大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和多元化战略也在不断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企业重要部分,充分挖掘这部分的潜力,以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 实施“虚拟管理”的常见基本形式
虚拟管理的关键是掌握企业的核心功能,把企业的有限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部门上,在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品质、成本及周期等其他能力的平衡。时刻注意市场的动向,一旦利益不在,立即调整策略目标,调整虚拟企业的组合方式,以高弹性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这些虚拟企业的经营形式有:
2.1 业务外包 这是虚拟企业经营采取的主要形式。业务外包所推崇的理念是在确定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后,将多余的其他企业活动外包给最好的专业公司。实施业务外包策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可以降低成本。外包供应商的专业化程度高,能够达到规模经济,因而注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第二,采用外包使公司特别是大公司能够适当缩小规模,保持敏捷性,克服由于规模经济而带来的臃肿效应。第三,可以转嫁风险。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如此迅速,使公司投资于不是自己核心竞争优势的业务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最好的办法是将风险转嫁给外包供应商。第四,外包使公司既可以获得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专业化服务,又可将自身的全部智能和资源专注于核心业务,有利于从总体上降低公司的运作成本、提高营运效率。
耐克,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却没有生产过一双鞋;波音,顶尖的飞机制造公司,却只生产座舱和翼尖。这就是公司为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优势而采取业务外包手段的结果。
2.2 企业共生 当几家企业有着共同的需要,对于技术的保密或成本的考虑不愿外包的部分,共同出资建立专业化的厂家来生产,并共同分享利益,负责成本。如,某一金融机构并不擅长资讯管理,由于牵涉到自己的利益又不愿意外包,但也不愿意独立承担培养专业人员的成本,于是可以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成立专门部门处理资讯管理业务,合并后的资讯业务不仅方便了自己的需求,而且容易产生规模效益。
2.3 策略联盟 当几家公司拥有不同的关键技术和资源而彼此的市场互不矛盾时,可以相互交换资源以创造竞争优势。软件大王微软公司和芯片大王英特尔公司组成的Wintel联盟是计算机业软、硬件组合的最具垄断性的事实联盟。他们不但决定了现有PC的基本架构,使其产品和知识产权如幽灵般附着于每一台PC,更重要的是他们决定了PC技术的未来走向及前进步伐。两家公司通过结成策略联盟,创造了计算机业的产品技术标准,进而获得了强大的垄断地位,使该产业中的任何厂商都必须在他们的阴影下生存,遵循他们指定的游戏规则,从而得以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计算机业的技术创新大潮中保持其强大的竞争优势。
2.4 虚拟销售网络 即公司总部对下属销售网络解放“产权”关系,使其成为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这样首先可使总部无需为下属办事处发放工资,也不必再支出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和市场开拓费用;其次,各销售公司成立后,均利用关系积极在社会上募股,无形中为公司积聚了大量的无息资金;再次,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大批的销售人才汇集到总部的旗下,网络了一批有实力有能力的人才。但虚拟销售网络的前提是,总部必须拥有具有相当市场发展基础的产品,并能以自身的品牌和技术优势保持其稳定性,以防止经销公司另图别处。
笔者认为,是否能成功实施“虚拟管理”关键要处理好两方面问题: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正确选择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因为虚拟管理不仅是对经营资源的功能整合,还是一种超越空间约束的整合,需要建立一个可靠、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作为载体,再牢牢抓住核心竞争优势这一利器,则可使企业在实施虚拟经营中事半功倍,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