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大学生期末自评报告{优选5篇}

2024-07-18 14:00:01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期末自评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期末自评报告范文第1篇

(一)坚持“持续激励”的基本评价原则。所谓“持续激励”就是要将评价贯穿在学生阅读过程的始终,使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进而形成动力定型,即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二)坚持“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根据班级读书会的学习目标,从“兴趣”、“习惯”、“品位”、“方法”、“能力”五个维度进行考量,采取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综合评价。

1.过程评价

(1)创建“阅读档案袋”。创建“阅读档案袋”是实施过程评价的最好方式,它可以真实记录学生阅读成长的过程,促使学生保存阅读成果,留下阅读足迹,创造个人的“阅读史”。

各年级“阅读档案袋”的内容,语文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阅读能力以及每学期的阅读规划来设定,并在每个学期初指导学生设计好档案袋的目录。

阅读档案袋实施每期一评,采取学生自评、家长参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评价结果可以以星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学期末,各班举行“阅读成长档案袋”展示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阅读氛围,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充分展现个性和趣味性,“阅读档案袋”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装饰档案袋的封面,确立档案袋的主题,如“我的阅读我做主”、“好书有约”、“足迹”、“生命因阅读而精彩”等。下面是株洲市先锋小学编制的阅读档案袋目录,供参考。

(2)“读书小明星”评比。每学期定期开展班级和校级“阅读小明星”的评比,在班级读书会或校园读书节进行表彰,并利用家校通、学校网站、班级博客、家长会等宣传“读书小明星”的优秀读书事迹,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成为读书小明星。

“读书小明星”的评比条件:

(1)热爱读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定时阅读30分钟以上。

(2)主动进行广泛地阅读,能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优秀书刊阅读。有正确的读书方法,能借助各种媒介和各种方式读书。

(3)阅读量大,阅读面广,课外阅读总量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并能背诵自己喜爱的名言、佳句、诗文或精彩片段(低年级10篇或段,中年级12篇或段,高年级14篇或段)。

(5)阅读质量高,知识面广,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在校刊校报上发表过文章。

(6)有突出的读书成果,或在各级各类读书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7)积极参与班级读书会和校级读书活动,带动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热心班组图书角的建设,经常主动向老师、同学推荐好书,在阅读活动中有较突出事迹。

2.期末评价

期末测评的内容与方式可以根据学校拟定的各年段阅读课程和读书计划来安排。坚持“质与量统一”“开卷与闭卷结合”的原则。测评方式如下:

(1)学生提交本学期“阅读量统计单”和必读书目“读书报告单”,根据两份报告单对阅读的质与量进行等级评价。

(2)在期末试卷中设置总分为10分~20分的课外阅读附加题,将学校规定必读书目的内容以附加题的形式适当进行考查。

三年级第一学期《夏洛的网》读书报告单

测评等第:___________

附读书报告单评价标准:

优:能够完整、清楚地填写读书报告单,书写工整;能准确把握书的相关内容和主题,表达流畅。

良:能够比较完整、清楚地填写读书报告单,书写比较工整;能比较准确把握书的相关内容和主题,表达比较流畅。

大学生期末自评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药物分析实验;实验考核;成绩分析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 assessment; analysis of examination result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和精密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是药物分析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验证、补充理论,还是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严格的组织教学使学生保质保量做好实验。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操作技术、科学态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评价他们的理论水平及实验技能,我们根据多年来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制定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考核方法。通过考核,可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受到教师的指导和督促,同时学生又能从考核成绩的评定中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为了使考核成绩能较好而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实验考核包括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大部分内容,平时考核的平均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分别占70%和30%。由于药学各专业学生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不同,实验课程具体的内容安排也有所不同,我们对近年来本教研室承担的药物分析实验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的研究上。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药学03级,临床药学03级,药学98级,药专99级,药夜大96级,药成专2000级为研究对象,前四者为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而后两者为成人教育学生。其中药学03级和临床药学03级虽为同年级的本科班,但是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差异较大(后者分析化学实验学时数仅是前者的1/3);药学98级,药专99级,药夜大96级,期末考核时为每人一个小组独立完成实验考核,其余班级均为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实验考核。

1.2方法期末实验考核时间为120分钟,内容涉及药物分析实验中的主要操作,不同时间考核的班级,其考核内容相同。

考核内容为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咖啡因的含量测定,教师试前精密测定咖啡因的量,然后按照处方制成制剂,学生随机抽取样品,经含量测定计算出待测组分(咖啡因)的实测量,与已知待测组分的量比较,判断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成绩评价包括实验主要操作步骤表现(30%)、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5%)和实验原理、实验结果的计算等实验报告内容的书写(15%)。

1.3统计分析原始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

2、结 果

2.1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成绩比较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验考核总评无显着性差异(P>0. 01)。分别分析期末实验考核的三部分内容,实验操作部分药学专业平均为21.7±1.46,临床药学专业为22.6±1.15(t=4.04),P<0.01,两组有极显着性差异;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验报告部分,t值分别为0.56和0.94,P>0.01,差异均无显着性(表1)。表1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略)

2.2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实验学生成绩比较实验考核由学生独立完成其操作部分的平均分为22. 4±0.81,结果准确性部分为41.8±5.16,实验报告部分为13.6±1.05。与对照的两人一个小组的学生成绩相比,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部分,差异具有极显着性(P<0.01);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差异无显着性(P>0.01,表2)。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实验学生总评成绩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表2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实验学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略)

2.3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绩比较由表3可看出:实验操作部分普通高等教育平均为22.0±1.40,成人高等教育为21.9±0.99(t=0.51,P>0.01),两组差异不显着;实验结果准确性部分普通高等教育为42.0±5.21,成人高等教育为40.6±5.47(t=1.48,P>0.01),差异不显着;实验报告部分普通高等教育为12.6±1.04,成人教育为14.3±0.91(P<0.01),差异有极显着性;总评成绩差异无显着性(P>0.01)。表3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略)

2.4主成分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来确定期末实验考核总评成绩中最具有区别能力水平的属性。主成分分析法[1]是一种减少原始数据变量数目的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原始数据样本集的输入因子数转化为主成分分数,样本集的各输入因子值转化为各主成分上的得分,形成新的样本集。一般来说,前两个对应于最大特征值的得分矢量所得的信息含量最多,足够代表原样本,选取主成分投影,可进行判别分析。以本研究对象中各班级全体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成绩和总评成绩构建原始数据样本集(n=397)。以操作、结果和报告成绩为变量,以总评成绩为变量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可得到第一主成分为0.768x1+0.169x2+0.736x3的贡献已经达到72.3%。其中x1为操作成绩,x2为结果成绩,x3为报告成绩,操作成绩前的系数最大,考核中的实验操作对于考试水平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3、讨 论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历届397位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实验考核总评成绩中最具有区别能力水平的属性为实验操作部分。与药学专业学生相比,非药学专业的学生实验考核总评成绩虽无差异,但实验操作部分较好。虽然非药学专业学生分析化学等基础性化学学科课程设置时学时数明显低于药学专业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兴趣很高,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对实践操作也能做到多问多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本科学生相比,实验操作成绩无显着性差异,说明近十年来全日制与成人高等教育的 本科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质量以及综合水平较稳定。

l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正式开始连续大规模的扩招,启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2]。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矛盾,是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3],国外发达国家在经历高等教育大发展阶段时也存在着质量代价问题。通过分析经历过连续大规模扩招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考核情况,与扩招后由于资源限制改由两人一个小组完成实验考核相比,虽然总评成绩无显着性差异,但大规模扩招前独立完成实验考核的学生实验操作部分明显较好。独立完成实验的学生在这个实验考核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独立操作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展现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这让我们体会到为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需要不断改善教室和实验室场地设备、教学资源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施实验改革,开展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善朝,张军舰. SPSS统计软件应用基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大学生期末自评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一、实施形成性评估的需求分析

教学的评估根据其目的不同分为“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与“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总结性评估”又称“事后评估”,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估。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估,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估重视的是结果。形成性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的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其成本低、时间短,操作简单,在国内教学评估的主要手段仍然为总结性评估,不过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反拨作用:学生平时不专心听课,到期末千方百计从老师口中套取考试范围;学生平时作业或者小组任务马虎应付,因为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重要;学生关注的不是如何获取知识,而是如何获取考点。而部分教师不明白平时成绩对学习过程反馈及学习动机促进上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忽略学生学习过程的成长记录,把平时成绩作为调整总评成绩的手段,或者整体卷面成绩“比较难看”时,通过给所有学生平时成绩打高分的手段“美饰”总评成绩,达到成绩在各分段分布合理,呈现所谓“正态分布”效果。

因此,形成性评估引入大学课程的教学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重视形成性评估是现代教育认为‘学会怎样学习’比‘学到现成知识’更重要而注重学习过程的观念产物”。“它使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态度”。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估也许可以扭转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不重视学习过程,教师忽视教学阶段性总结和适时调整教学手段的局面。

二、研究形成性评估实施方法的必要性

虽然形成性评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被引入我国英语教育界,但是实证研究和实施方法的论文比较少,实证研究中提及的评估方法和手段描述过于笼统,在具体操作上缺乏指导性,部分学者提出的实施方法,也是探讨式的设想,其可行性未经实验证明。阎莉等指出“国内的文章理论综述偏多,实证研究较少。有些文章虽提到一些实验,但对于形成性评估的实施方法尚未有明确的阐述”。吴昌提对本世纪前十年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统计,发现评价的方式、方法或策略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多数是基于个人的教学或理解而进行的摸索或探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及其可行性都有待商榷”。

三、评价实施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笔者参考前人的形成性评估的实证研究,归纳以下评价手段进行可行性实验:

1. 学习档案袋

要求学生把该课程批改后的每次作业和小测放入档案袋,该档案袋还收录课外阅读任务所阅读的文章及读书报告,以及小组和教师在各时期的评估意见。教师定期对学习档案袋进行抽查,学期末全面检查并给定一个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笔者在两个年级各实行了一个学期,总体效果不错。根据笔者要求,学生需要在作业和小测的批改处进行修改。在实施学习文件袋之前,笔者没有有效的检测和监督手段,在实行该方法后,学生不会随便处置返回的作业和测验纸。期末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重视教师的反馈意见并进行错误改正。通过这个手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大幅增加,因为其必须完成每周定量的阅读任务并完成读书报告放入档案袋中。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在有效评价上存在一定难度:一个学期末,每个学生的档案袋都会有大量资料,教师不可能对作业和小测的改正进行一一确认,也不能逐一阅读学生的读书报告,这将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大多数情况下,笔者是根据总体印象打分,因此对于存在的读书笔记抄袭和马虎应付无法有效核查,而且成绩有一定的主观性。

2. 小组任务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笔者在综合英语课堂中常使用的任务型教学为小组PPT展示。学期初即设计和分配好每单元的小组任务,每小组在一个学期内需要完成两次PPT展示,每次展示限时5-10分钟,同组成员共享该成绩。

3. 平时作业和小测验

书本习题和课外阅读的读书报告在课前进行抽查,该项成绩只根据完成与否,不对具体正确率和写作质量进行打分,完成一次记满分,没完成记作零分,事后补做并自觉前来登记的给60%的分数。笔者每完成两个单元的教学即进行小测验,每次测验成绩登记在册,如学生因缺课没参加当次测验可以其他形式如作文、课文内容概括等代替小测验成绩,否则当次测验成绩作零分处理。一个学期,笔者共进行了5次命题作文的布置并全部批改,3次小测验,加上前述的读书报告和习题抽查,每个学生共有10次有效成绩。笔者把这10次成绩以及考勤记录和课堂表现按照一定权重加权平均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4.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学生在每阶段对其学习成果和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填写自评表和互评表。自评包括学生对各自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反思和各阶段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的评价。互评包括对其他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组员在小组任务的贡献程度,同伴作文水平的评价等。相对于大多数学者认同该手段,笔者在此前基于实验结果提出这种评价手段有三个缺点:首先,中低水平的学生无法对同伴给出有建设性的评价;其次,为了顾及对方面子和影响同伴关系,学生不愿意完全指出同伴的错误和不当,打分偏高,偏集中,无区分度;另外,学生知道该评价的目的后,会在自评中拉高和互评中相互提高分数。综上所述,自评和互评在促进相互学习和通过对比激发学习积极性而言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不适合在低年级和水平较低学生中实施,因此笔者在该研究中不采用该评价方法。

大学生期末自评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 评价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心理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RCTs,meta分析显示: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GQOL I-74)和第6、12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心理治疗;抑郁症;系统评价

抑郁症被心理学家称为人类的“精神感冒”,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患者往往自卑、悲观厌世,甚至出现自杀行为,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WHO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抑郁症目前主要靠药物控制,但心理治疗也不容忽视,本研究收集所有关于心理治疗抑郁症的RCTs,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寻找心理治疗抑郁症有效性的证据,以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尽可能恢复患者社会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纳入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VS抗抑郁药组治疗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RCTs,从治疗有效率、显效率、GQOL I-74和HAMD评分方面评价疗效,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者。

1.2 文献检索 以“心理治疗”、“抑郁症”、“Psychotherapy”、“Depression”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从各库建库至2011年8月。

1.3 方法学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质量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①是否描述具体随机分配方法和进行分配隐藏;②是否采用盲法;③有无失访或退出;④是否存在各种偏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MD),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若P>0.1和I2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按上述检索策略和资料收集方法,共检出文献339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及全文,按纳入标准及数据完整性进行筛选,共纳入6篇RCT[1-6]。6篇RCTs均提及随机分组,均未描述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实施,均无失访和退出。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治疗有效率、显效率 3篇RCTs [1,4,6](246例)报告了有效率和显效率,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2.2.2 治疗后各时点HAMD评分

2.2.2.1 第2、4、8周末HAMD评分 2篇RCTs[1,5](246例)报告了第2、4、8周末HAMD评分,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2.2.2.2 第6周末HAMD评分 2篇RCTs [1,6](246例)报告了第6周末HAMD评分,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2.2.2.3 第12周末HAMD评分 2篇RCTs[2,3](246例)报告了第12周末HAMD评分,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7,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第12周末HAMD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48, 95%CI:(-0.79,-0.17), p=0.003]。

2.2.3 治疗12周末GQOL I-74评分

2.2.3.1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 2篇RCTs [2,3](246例)报告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6,I2=0)、(P=0.86,I2=0)、(P=0.7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0, 95%CI:(0.29,0.92), p=0.0002]、[SMD=1.17, 95%CI:(0.84,1.51), p

2.2.3.2 物质生活 2篇RCTs [2,3](246例)报告了物质生活,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6,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 95%CI:(-0.18,0.44), p=0.41]。

3 讨论

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遗传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解决病人所面对的心理困难,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病人的非适应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人际关系,并促进人格成熟,能以较有效且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及适应生活[7]。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心理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抗抑郁药组相比,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虽不能提高抑郁症治疗的有效率和显效率,但其在第6、12周末时HAMD减分更为显著,说明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起效快。GQOL I-274评分两组除物质生活无差异外,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等三方面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均显著优于抗抑郁药组,说明心理治疗能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系统评价纳入的6篇RCTs均有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各研究均对治疗前年龄、性别、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了基线一致性分析,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与单纯抗抑郁药组具有可比性。纳入的10篇RCTs无一描述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实施情况,无一报告结局指标(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等),因而存在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的中度可能性。但总体而言,纳入研究对结果有一定得论证强度,提示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中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基金项目: 兰州大学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26)

参考文献

[1] 唐思源,严良卉,蒋淑红.老年抑郁症门诊心理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9,7(7):55-56

[2] 刘玉珍,于发平,刘玉萍,等.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1):17-18

[3] 胡雄,付慧鹏.药物与认知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08,(143):9-10

[4] 孟繁荣,张宪玉,张冬瑞.抑郁症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9):57

[5] 张春平,叶敏,陈志兴.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5):54-57

[6] 尹宗莹.抑郁症心理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4):436

[7] 沈渔主编.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17-618

大学生期末自评报告范文第5篇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目前, 《有机化学》课程的考核方法存在较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考核改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和新的考核方法,效果较好。

关键词 有机化学;课程考核;改革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151)。

作者简介:吕慧丹,湖北鄂州人,工学博士,副教授,从事有机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生物、药学、高分子材料等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命名、性质、制备等)以及有机化学的基本规律。由于《有机化学》课程的知识点较多且分散,而规律隐藏在结构、性质之中,要真正的教好、学好这门课程, 需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考核方式是学习方法的导向,是学习效果的体现,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进行考核方法的改革。

1课程考核现状

《有机化学》课程考核的传统方式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法、狭隘的考核内容、强化知识识记的考核方式,导致考核僵化死板、学生死记硬背、考前临时突击、平时放松学习,不能真实全面地考核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 一个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却常常无法完成一个全新、不复杂的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本课程现行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30%,主要是通过上课出勤随机点名、课堂随饥提问、课后作业三种形式评定;二是期末闭卷考试,占较大比重(70%),主要通过命名题、选择题、完成反应式、鉴别题、合成题、推断题以及简答题进行考核评定。由于闭卷考试的题量通常较大,对知识记忆能力的要求较高,而对应用能力的要求较低,导致学生的成绩较差,但这并不能反应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即考核容易出现“失真”[1]。这种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1)考核缺乏综合性,考核成绩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容易造成“上课不听讲、下课考课件、期末背作业” 的普遍现象,产生“押考题、背重点”的错误导向,缺乏对平时学习态度、学习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评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2)采用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会加大学生记忆的压力,造成“重理论、轻能力;重记忆、轻创造” 的消极后果,学生只按标准答案背书、背笔记,片面追求分数,而轻视自身技能、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试教育倾向严重。(3)考核方式单一,除去占比重较少的平实成绩,仅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只着重考核了学生的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对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检验则考虑得很少,从而势必忽略实践能力的考核,并将产生重理论轻设计,轻视实验的错误导向。 (4)考核次数太少,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过大,基本上是“一考定成败”,这种考试的偶然性较大,一旦学生发挥失常,就会导致考试失败,因此这种考试结果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一考定成败”式的期末考试,很容易使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刻苦,考试时“铤而走险”,进行作弊,影响学风、校风。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2],但考试改革明显滞后,这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考核改革思路

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对教学不仅具有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摈弃“为应试而学、为应试而教”的“应试教育”考核方法,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由考核知识记忆转变为考核知识应用、考核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进行多次不同方式的考核,如平时考核、期中测验、课题设计和答辩、期末考试等方式。具体考核思路如下:(1)平时考核以课堂点名、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或课堂做题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治学态度和课堂内容理解能力;(2)期中测验以10周的理论教学内容为对象。通过课堂闭卷考试,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及时的复习、巩固所学知识;(3)学期中期,布置课题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新型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为课题,3人组成一个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合成方法,并写出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 分析其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学期下旬上交项目报告书,抽取部分同学参与打分,这种考核方式将所学的有机物化学性质与有机合成研究前沿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考察学生所学知识水平.而且考核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另外,学生参与打分,将学生作为考核的主体之一,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变成学习的主人,他们既是被考核的对象,又是考核的“老师”;(4)期末考试以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闭卷考试以命名、选择、完成反应式、鉴别、合成、推断题为主,注重考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化学性质,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能力,开卷试题均是大题,学生可自行选择一题,根据教材、笔记、复习资料等进行归纳总结陈述解决问题,从书本上无法直接找到答案的。开卷考试可在闭卷考试之前进行,通过开卷考试把教材和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和巩固,提高闭卷考试的效率。通过这样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最终按比例综合得出学生的课程成绩。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化解学生为了期末应付考试而进行突击甚至考场作弊的做法.比一次性考试更能反映出学生经过学习后获得的基本知识水平和培养成的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衡量教学效果。

3考核改革的具体做法

本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包括四部分:

3.1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以课堂考勤、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或做习题四种形式进行。在设置授课计划时,根据18周的教学安排,进行6次课堂随机点名,8次课后作业、随堂问答或课堂做题,每人至少一次机会。课堂点名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治学态度,提高课堂教学出勤率,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课后作业主要是以每章的课后习题为主,考核学生对本章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上交,批改后记录成绩,让学生实事求是完成,允许大家互相探讨.但不允许互相抄袭,批改时发现有90%雷同,视为抄袭,加大抄袭的惩处力度,如抄袭一次,平时考核成绩记为0分;课堂提问或课堂做题,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而定,考查学生的现场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与学,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形成反馈机制,改进教学质量,对于积极配合教学、主动发言并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可适当加分,对于上课玩手机、讲小话的同学进行扣分。

3.2期中测验

为及时检查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使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调整学习方法,进行期中测验。当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通过阶段性课堂测验来对学生进行考核.目的是测试学生的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以调整教学进度,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根据教学安排,第十周进行一次课堂闭卷笔试,试卷设计时尽可能涵盖所讲的知识点.试题量要足够,让学生无暇考虑作弊的事情。

3.3课题设计

学期中期,布置课题设计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应用所学知识,积极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分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研究项目报告书,题目类型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型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论文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完成,3-4人一组,要求小组成员必须明确分工,论文准备阶段所有组员参与搜集背景资料"素材和小组讨论,确定论文选题,具体工作包括收集整理资料, 报告书撰写,答辩ppt的制作,演示文件,交流报告,回答问题等。选题可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选题确定,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与学科发展相关的选题。项目报告书应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路线、合成方法、可行性分析等。学期末,将课题设计报告书上交,抽取20%学生参与评分。以项目报告书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具体包括:完成项目的态度、项目报告质量、依据、结构与性能分析、合成方案、实验测试的方法与结果等、资料查阅情况、团队合作、应变能力、表述能力、外语能力等。本项考核方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综合素质和知识应用能力。

3.4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以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卷考试在前,闭卷考试在后。开卷考试均是大题,在书本上无法找到答案,根据教材、笔记、复习资料等进行归纳总结陈述解决问题[4]。闭卷考试以命名、选择、完成反应式、鉴别、合成、推断题为主,目的是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化学性质的掌握,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能力。闭卷考试的时间为100min,开卷考试的时间为20min,其中,闭卷部分90分,开卷部分10分。

四个考核部分的成绩分布情况;(1)平时成绩占15%;(2)其中期中测验成绩占30%;(3)课题设计报告占15%;(4)期末考试占40%,其中每一项的满分是100分,按比例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

4考核效果

以本校高分子专业11、12级学生作为考核对象,对本门课程的考核,采用了这种新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课程考核改革,达到了以下效果:

4.1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平时考核中,增加课堂提问或课堂做题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时刻保持精力集中,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降低了缺勤率;期中考核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对于考试结果不理想的同学,敲响警钟,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把盲目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程设计报告的选题与撰写,学生在查阅资料、完成项目报告书的过程中,能复习、及时消化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同时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展知识面,接触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4.2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题设计,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本课程研究领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培养了自觉研究、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已学有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合理想象,设计一种新的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和方法,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3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对学生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并根据学习情况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课题设计部分,要求教师对本学科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开展课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得到提高。

4.4课程优秀率达10%以上,通过率达90%以上,平均分达到80分

参考文献

[1]张平乐.“21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方式改革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128-129.

[2]吕慧丹,刘峥,刘勇平.布卢姆认知分类法对有机化学教学的启示[J].广州化工,2013,41(20):166-167,186.

[3]李子彦.对当前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2012,25(7):16,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