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计划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计划的含义范文第1篇
《大学语文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
主要考核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阅读、分析浅近文言文、一般语体文的能力以及写作常用文体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分析、基础写作。
(一) 语言知识
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了解常用文言虚字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和同一个文言虚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主要包括古今各种文体知识;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代表作、在文学史学上的地位;重要作品的作者、出处及名句;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三)阅读分析
对于古代、现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大意,段落层次,主旨或中心论点,哲理内涵,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态度,作品所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比兴、白描、象征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引用等)能进行准确深刻的欣赏分析。
(四)基础写作
基础写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会具体运用写作知识进行写作实践,具体掌握书信、通知、通告、通报、请假条、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总结、调查报告、广告、合同、申请书、产品说明书等的写作;二是根据所给题目或材料,撰写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标点准确,书写整洁,不少于800字。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试卷满分150分。
4.试卷内容比例:现代文学作品约40分,古代作品约50分,作文约60分。
5.题型比例:单项选择题约20分,填空题约20分,阅读分析题约50分,应用文写作20分,命题写作40分。
四、参考教材
季孝良编著《专升本大学语文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吴相洲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徐秋儿主编《现代应用写作实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曾湘宜著《应用文写作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内容提要和要求
第一章 管理概论
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理解组织与管理的涵义,理解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主体——管理者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
2、管理的学科分类、特点、性质和基本原理。理解管理学的特点和性质;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3、管理的基本职能。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对组织进行管理职能分析。
4、管理机制和管理基本方法。认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能对各种管理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深入理解泰罗科学管理的要点及其贡献;理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以其要点;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深入理解梅实的人际关系学说与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3、管理理论丛林。理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4、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理解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人的认识的发展变化,理解管理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管理的计划职能
1、计划工作。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工作的类型及步骤;掌握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掌握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
2、战略性计划管理。理解管理目标的性质,远景与使命的含义;掌握战略性环境分析的要点,及战略选择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各种新型的企业资源计划方法。
3、决策理论。深入理解决策的概念,掌握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原则、决策的程序;掌握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4、预测理论。理解预测的概念,熟悉经济预测的种类,掌握一般的预测方法。
第四章 管理的组织职能
1、组织及组织工作。深入理解组织与组织工作的含义;掌握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熟悉组织结构的类型。
2、组织结构的设计。理解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任务和组织设计的原则。
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理解管理幅度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理解部门与职权划分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4、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理解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组织结构、集团结构的优缺点,及管理特点,了解如何发挥每一种组织形式的作用。
5、人员配备。理解人员配备的涵义及原则;理解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理解管理人员的来源及对管理人员工作评价的原则;理解管理人员培训和发展的方法。
6、组织力量的整合。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理解和认识直线与参谋两者在组织中的角色及其关系;理解委员会的概念。
第五章 管理的领导职能
1、领导理论。理解领导的概念,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工作的实质,领导权力的来源。理解几种典型的领导理论;了解领导的修养与素质以及主要的一些领导方法与艺术。
2、激励理论。深入理解激励的涵义与作用,激励的作用过程;理解最主要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熟悉常用的激励方式与手段: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工作激励。
3、沟通。深入理解沟通联络的含义与作用;熟悉沟通的类型和常用的沟通方法;理解沟通障碍及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第六章 管理的控制职能
1、控制的一般理论。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及作用;熟悉控制系统的构成(基本要素)、组织运转的基本要求、三种基本的控制类型(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理解控制的原则与要求。
2、控制的过程、内容和方法。理解和熟悉控制标准的涵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熟悉管理控制的内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管理控制方法:专项控制:计划控制、时间控制、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人员行为控制等,以及综合控制;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涵义
第七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1、创新职能概述。理解创新职能的内涵及其在管理职能中的作用意义;熟悉创新的特征、种类与内容。
2、创新的过程、原理、方法与管理。了解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类型、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原理及创新方法;理解创新管理的涵义。
二、考试题型
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满分150分。
三、参考教材
管理学计划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景观教育学、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景观设计是一个体系,景观设计教育学是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景观专业的起源和发展是基于现代化高度工业发展与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世界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发展不平衡性。即使城市不断像摊大饼一样不断向农村和城镇扩张,依然满足不了交通、居住和工业的发展。而环境的破坏更为景观设计专业的诞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即使开发也要与大地景观相融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不断增长的威胁。那就铸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协调的特殊的专业方向。我们现在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它就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L. A.)。环境景观设计专业
这个专业在18世纪以前,是从欧洲13世纪的造园术发展而来的。到了19世纪,这种新的专业(L.A)的名称.是由美国Landscape Architects之父,F. L. Olmsted(奥尔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来的,专业的核心应是“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
一.景观基本的含义和相关概念
学科的含义:“这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并正不断发展年轻学科。其涉及领域关系到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地区的发展与变迁、大地生态、城镇和大都会的景观。”
景观:景观指生态、技术和文化进程在某一点上的反映,其内容包含以下含义:例如荒原是自然景观,城郊是郊区景观,内城是城市景观。
景观设计师:从事土地使用和室外设计的行业,项目类型和规模如下:全球景观管理、场地设计、区域景观规划、开放规划、生态规划与设计、设计的社会和行为特性、景观施工和设施运营。
景观行业:在管理、规划和设计自然和文化景观时结合艺术学科的行业。
景观设计:创造有回应式、有意义、可持续和可再生的景观。
景观生态:这门科学认为景观学中最重要核心内容。各个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交互式整体,整体极其部分在功能和表现上有机结合,所有的部分和整体都在变化,实现动态平衡没人只是其中一部分。概念综述,探讨以景观设计师决策的视角以及对完美看待、管理和设计景观构成影响的种种问题。景观的含义介绍了多种认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观察和归纳出景观的内涵。
二.景观设计教育
当前一些人仍认为景观设计学专业就是艺术设计,本文诠释了其概念的不同,贯穿一个主题,即L.A.是一个交叉学科。任何广义艺术学,甚至筑学是不能把L.A.包含在内的。建筑专业是用无生命的材料来进行设计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景观学专业是用有生命的植物群落、地质景观原貌有关的材料进行设计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显然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正如一位城市园林规划师,如果不掌握3 000种以上植物,是难以胜任主持总体规划这项工作的。相当于一位景观专业培训出来的设计师,如果不懂空间管理,不能从规划的角度、区域生态的出发点去思考解决问题,是不能胜任景观规划专业的。如果请一位没有学过植物学的建筑师、规划师或美术师来主持这项工作。那么,除了在平面上勾勒出铺装和绿化也别无工作可设计了。
景观园林师主持、承担总体性工作。这就为培养景观设计专业性人才提供了依据。教育学的理论及继续教育上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未来的设计者,向着可持续和可再生方向发展。景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创造性的整体反映。 “受到真正的教育意味着悟性的深化,而不是信息的累加;意味着对人类极其问题理解清晰、透彻,并寄予同情。”――诺曼?文参特?皮尔
为深化悟性,并促进“对景观设计专业的透彻、清晰的理解,高等教育必须教育学生,使其思维不局限与科学“范围”,更要帮助他们打开视野,成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和相关其他信息串联起来,系统分析。其他专业学生必须跨越本专业界限,超越狭隘和片段思维,系统、联系、再生的眼光理解本专业。
三.景观设计的前景
二战以后,这景观学科迅速发展,工作领域也越来越大,包括城镇的规划、扩建、改建,国家天然公园、森林、绿地、广场和工业区等建设工作。德国,20世纪30年代,这次行业从事全国高速公路绿地系统的规划。荷兰还从事围海造园林绿地的工作,现在还从事城市,建设工作。就现在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状况来分析,美国依然是目前国际化景观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中国、英国等其他国家也都有各自的偏重点。但景观设计总体前景使我们经过严密思考又回到了科学体系阐释的起点。社会需求是全球体系渐趋发展和人类需要的最终依赖的决定力量。设计生态性质号召景观管理、规划和设计行业紧密联系设计的生态环境,再造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相应的景观高科技的研究、引进,数字化景观,人与自然的对话呼吁相关行业应用新兴的设计方法、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四.结论
当代的城市景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人们的审美观念泛化的情况下,现代景观的核心是创新与求变,景观教育产业也要符合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的。这一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气象等自然科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系统工程学科。它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景观行业教育发展应尽可能地从其它学科的引入分析和研究中,特别是符合时展需要的艺术中汲取新的表达语言以充实自身,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思考。巨匠的脚步使城市景观向前发展,接着却是长时间的倒退。(环境的严重破坏)作为新型行业的发展,以一种具有更符合时代的发展的一面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现代工业建设、城市建设、能源工程、文通工程、矿山工程及军事工程等都应满足景观固有的发展规律和依据。
参考文献:
[1]Forman. R. T. T.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2]俞孔坚.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
[J].地理学报,1998(12):11~20.
[3]车生泉.城市绿地结构分析与景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John .L .Motloch.景观设计理论与技法 [M].南京: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荷]卢本.设计与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 152-182.
管理学计划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照明;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照明包含城市照明设计、城市照明施工和城市照明建设管理。无论哪一部分,都关系着整个城市的照明工程。本文着重讲述城市照明的规划设计和后期管理。城市照明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都很重要。城市建设管理涉及到城市照明后期的各项管理。以下分别进行论述。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
城市照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经济、整治、地理和人文景观,表现了这个城市的自然风貌和建筑格局。同时还关系着整个城市的特色、风格和品味。所以从城市照明的规划上就要做好总体构思。城市照明要依据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实用、节能环保的原则,总体安排部署好整体的表现形式和建设步骤,促进城市照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照明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2.1 城市照明管理的概念
城市照明包含了功能性照明和景观性照明两种。主要包括居民住宅、街道、广场、公园、建筑物、广告牌、桥梁、公共绿地等场所。城市照明管理涉及到城市照明的各个方面,不仅涉及到地域、科学、文化、经济等领域,也涉及到建筑学、计算机、光学、电学、美学等学科,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城市照明管理的概念也包含了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之分,广义概念是指从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上去管理城市照明,以政府的指导为前提。狭义概念是指在日常管理方面加强检查、监督、协调和管理。无论哪种管理,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照明质量。在城市照明的规划和管理方面,我们都必须重视节约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照明的健康有序发展。
2.2 城市照明管理的意义
城市照明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关系着节能环保的基本国策。它不仅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效益,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和建筑风格。它在人民生活、交通安全、美化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加强城市照明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风貌,而且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城市照明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城市绿色照明工程健康发展。
2.2.1 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我国近年来一直强调要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节能环保,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且把“绿色照明工程”列为十大节能重点工程之一。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用量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节约。我国的电力资源也相对贫乏,所以加强绿色照明工程,对实现节能和环保,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城市照明是以人为本、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要求我们各级政府和主管部分加强对城市照明管理工作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来加强城市照明的管理。提高城市照明管理工作的水平。
2.2.2 加强城市照明管理,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的跨越式发展,加强城市照明管理,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城市照明的质量和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城市照明管理,已成为人类社会现代化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美化城市夜间环境,还能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2.2.3 加强城市照明管理,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加强城市照明管理,可以带动城市的商业、广告、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血液。城市照明工程的节能规划、设计施工,不仅能繁荣城市经济,也能促进投资和经商,加快城市的建设发展。
三、加强城市照明管理的相关措施
3.1 加强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所以在城市照明建设中,我们也要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城市照明中央监控系统的建设。现代的城市照明设施数量广泛,种类繁多,覆盖范围大,所以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我们的管理技术,多运用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加强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2 搭建服务平台,重视城市照明服务工作
城市照明最主要的功能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所以在城市照明管理中,要加强服务热线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及时处理和反馈群众的建议。建立健全信息传输机制,规范服务流程,加强责任追究,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各种问题,让群众满意。
3.3 加快城市照明的节能建设
在城市照明的规划中,注重城市照明的节能和环保,推广节能技术。在城市照明的建设中,多选择高效节能产品和绿色能源产品。在城市照明的后期管理中,加强集中监控,合理安排照明开关时间,合理的分时控制,加强对陈旧照明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努力降低电耗。加大对节能照明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节能意识。
3.4 建立健全城市照明法律法规
在城市照明管理中,要加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保障,依法打击偷电行为和破坏公共照明设施的行为,对于违章的行为和个人要加强处罚措施。只有依法管理,才能保障好城市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行。
3.5 加强城市照明的日常维护管理
城市照明的后期管理也非常重要。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也是我们城市管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城市照明倡导绿色照明,要求以人为本,在管理中,我们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城市照明节能环保的宣传,增强人民的节能环保意识,自觉的付诸行动。比如在一些公共场合,减少不必要的耗能,在家里多安装节能产品,遇到恶意破坏城市照明设施的行为及时举报等,增强城市主人翁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照明建设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加强城市照明规划和管理,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夜间文化生活,还能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品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再加上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加强城市照明管理的紧迫性。
参考文献:
[1]王兆明. 城市照明事业管理的思考[D].山东大学,2008.
[2]杨春宇,陈仲林. 中国城市照明建设研究[J]. 灯与照明,2004,03:2-7.
[3]詹庆旋. 我国城市照明现状与展望[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8,06:56-57.
管理学计划的含义范文第4篇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客观事物,需要借助科学的概念;而科学的概念,只能来源于客观实际。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科学概括。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一切概念同样具有质的规定性。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一切概念同样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列宁说道:“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无穷。”4这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概念本身发展运动的辩证法。“会计管理”概念,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就其实质来说,是会计工作和反映这一工作的概念本身的辩证运动的产物。
“会计管理”的概念,是建立在“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这一认识基础之上的。我认为,通常讲的“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有人说:“会计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的统一”,因此,在“会计”这个概念中,“包含了会计学和会计工作两个方面。”这种说法似乎不太科学。稍懂词法的人都知道,这叫做一词多义,“名义”就是多个概念:把多个不同义的概念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概念,也是违反逻辑常识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学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是两个紧密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会计工作就是会计工作,会计学就是会计学,尽管它们都可简称为“会计”,但却不能混为一谈。正象有的同志说的那样“企业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学,计划不等于计划学,物资供应不等于物资供应学”一样,会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活动,会计学则是一门学问。“会计”这一概念,是人们对会计实践的理论抽象。实践中有会计这种工作,人们把它抽象化形成概念,称之为“会计”。“会计”这个概念产生于会计工作,而会计学则是对会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会计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太古时期的共同体5到今天,上下已有几千年;而会计学的发展历史,则是十分短暂的,即使从1494年算起6,前后也不过几百年。在没有“会计学”的概念时,就有了“会计”的概念,显然就是指的会计工作。“会计管理”的概念,就是建立在“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这一固有的含义基础之上。
那么,会计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从会计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虽然原来是“生产职能的一个附带工作”7,但“生产和生产的簿记终究是两件事”。会计的产生固然和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但它不是生产活动本身,而是人们对再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生产越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经济关系越复杂,讲求经济效益的要求越高,会计工作就越重要。几千年来,会计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讲求经济效益的内容和方式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到现代社会,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从上古时期直至十九世纪中叶,在这数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对会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记帐、算帐,会计一直停留在簿记阶段,只是经历了从计数列簿记的发展。以后有了报表,并有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理论,簿记进一步发展到会计,但仍然是以记帐、算帐、报帐为主要内容。因而对’会计形成“工具论”这种朴素的、直观的看法,是不足为怪的。促即使是事后的记帐、算帐,也不能否认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经济管理的最初形式,就是计数、计量、计算。发展到后来,在记帐、算帐过程中,就包含了对经济业务的审查和对经济活动的综合、分析,就更直接具有管理的性质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经过几次产业革命以后,现在又面临新的技术革命,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会计工作的领域也随之越来越广阔。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会计已经从事后计算,发展到同时进行事前计算,预测分析,参与决策,加强事中控制。会计工作渗透到生产技术的各个领域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记帐、算帐已不能概括会计的全部职能。簿记在历史上是会计的一个发展阶段,在今天是会计的组成部分,它从属于会计,只是会计职能的一部分。
目前,西方不少会计专家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如果从信息论的观点去理解,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经济信息,都可以把它看成是各种信息系统。把作为经济管理组成部分之一的会计,也看作是信息系统,是无可非议的。不仅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同样,统计也是一个信息系统,计划也是一个信息系统,其他各种管理都是一个信息系统。但是,用一种无所不包、如此广泛的概念,表达一种特定的概念,并作为一种规范化的定义来使用,显然是不可取的。问题还在于西方某些持“信息系统论”的会计学家们的会计观,仍然是局限在记帐、算帐的传统观念之中。把会计仅仅看作是一门数据处理的纯技术工作,不具有直接履行管理的职能,只是“输送有关单位的财务信息或其他经济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判断和决策之用。”8虽然他们把视野从过去的数据,扩大到了预测未来的数据,但似乎仍然把会计看成是“算盘”、“电子计算机”一样的数字运算工具。英文information一词只是情报、资料、信息,不包含管理的意思。把会计作用局限在仅仅输送信息,显然也是不符合会计工作客观实际情况的。现时的会计工作,不仅要处理数据,提供信息;还要预测前景,参与决策;掌握动态,进行控制;分析效果,考核业绩。即使是处理数据,也不是象机器人那样机械地、直观地记录。而是一种包含会计人员主观能动作用在内的“观念综合”。更何况核算过程之中交织着监督,不是简单地收款、付钱、记帐,还要审查这笔钱能不能收,能不能付,该不该花。正因为先进运算工具的出现,并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传统的手工式的占用大量入力的记帐、算帐那一套数据处理工作,被电子计算机所代替,并且出现了“会计电算化”的专门学科,工作速度大大加快了,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时核算工作量也大大简化了。可以预计,今后会计发展的前景重点已不在于数据的处理,而在于数据的利用,在于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和控制。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将开拓会计工作更加广阔的领域。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监督,将成为会计的主要职能。
粉碎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国家从,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从片面追求高速度,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在经济体制的大改革中,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由于整个经济形势这些战略性的转变,实际生活中的会计工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
第一,经济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使会计工作着重点,从事后算帐向事前、事中转移。会计工作的领域更加扩大,地位和作用更加提高,会计管理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率。
第二,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增添了活力,会计工作也空前活跃,新创造、新经验层出不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出现,促使经济工作从计划到核算、从控制到分析、从预测到决策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以后,会计工作无论在对外经营和对内管理方面也都遇到许多新课题。在实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以后,企业朝“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方向迈出了更大的步子;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发展,一个新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正在形成。
第三,在搞活经济的同时,更要加强监督,更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会计法》正式颁发后,将使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成熟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这些也极大地丰富了会计管理的概念。
第四,马克思曾经说过,会计“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9还指出价值决定仍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意义上起支配作用,而“与此有关的簿记,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10所以社会主义会计无论从广度和深度较之资本主义都有极大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必需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要强调价值管理。因而,建立一个与国民经济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会计体系,也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急需解决的课题;: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给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必然会出现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会计管理如何在核算微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核算和监督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会计的职能作用,应该超出一个基层组织,成为社会核算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多层次的经济体制结构,带来社会上会计咨询服务的兴旺。所有这些都将丰富会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第五、在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中我国的涉外会计有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整个会计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和外国的经济交流增多,世界各国会计管理的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也吸收到我国会计管理体系的内容之个。经过博采众长之后,需要融合提炼,加工改造,才能自成一家,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上述情况告诉我们,既然现实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那么,反映现实经济关系的概念,也应当不断地校正、改变和更新。由概念组成的理论,也应该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我国的一些经济管理学家,在今年召开的一次“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上提出:要“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管理体系”,要“在国际上形成一个中国的管理学派。”11我想,我国的会计学家们,也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关于“会计管理”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由于和传统的会计观大相径庭,引起了一些误解。现在,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看法需要澄清:
1.有人认为,提出“会计管理”是为了提高会计的地位、鼓舞会计人员工作的信心。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推测,会计的地位、会计人员工作的信心,不是提出一个概念所能决定的,概念的产生也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随着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较之过去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种客观存在,而不是提出一个概念所能产生的结果;恰恰相反,客观现实中会计地位、作用的提高,是产生“会计管理”概念的重要基础、
2.有人说,不问意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说法,就是不重视会计的反映作用,就从根本上抹煞了会计的特点。我认为不能这样推理。不同意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说法,并不等于不重视会计的反映作用,也并不意味着会计不具有提供经济信息的职能。本文前面已经阐明,如果把会计的本质用“信息系统”来概括,以提供信息作为会计的全部职能,显然有失偏颇。我们历来认为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离开了核算就无所谓会计,监督也无从谈起,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而离开了监督,会计也就失去了生命,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灵魂。正如同理解马克思关于“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论述一样,从职能的重要性来讲,控制是第一位,观念总结是第二位的;从工作的时间顺序来讲,观念总结是先于控制的,会计的监督是融合于核算过程之中的(核算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核算)。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监督,不需要控制监督而进行核算是毫无意义的。
3.有人把“会计管理”解释为“就是管会计”,这是极大的误会,也违反逻辑常识。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能顺过来、倒过去都可以说的。例如,物资管理可以倒过来理解为管物资;但计划管理,就不能倒过来说就是管计划;审计监督,不能倒过来说就是监督审计。这位同志把“会计管理”的概念作了“管会计”的解释队后,就宣称这一概念“毫无意义”。如果依此类推,那么“计划管理”这个名词岂不也应当取消。
4.有人说,会计和管理是两个概念,不能捏到一起来,会计是一种整理和提供信息的方法、工具,会计管理是一种由会计人员运用这一工具进行的管理活动。他还举例说,正象企业和企业管理、生产和生产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样。“会计”和“管理”当然是两个概念,但“会计”和“会计管理”是同一概念,“会计管理”是“会计”这一概念内涵的深化,反映了会计工作的本质属性,是同一概念的发展。如果把“会计”说成是一种工具,把会计管理说成是一种活动,把会计人员“运用会计这一工具,进行会计管理”叫做会计工作,这种概念上的混淆,会使人堕入五里雾中。按照这位同志的意见,逻辑地推论下去,计划和管理也不能捏到一起,是不是“计划管理”这个概念也应该取消。至于会计是管理,早已有人论述过。法国的法约尔(henri fayol)l9l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就把会计列为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美国的古利克(luther culjck)1937年出版的《管理科学论文集》提出的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也包括了会计。马克思的“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更是对会计管理职能的高度概括。
5.有人说,会计本身就包含管理的意思,再加上管理一词,未免画蛇添足,反而损害了会计的本来含义。当然,如果大家对“会计”的含义理解是—致的,都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一词本身就包含了管理的意思,不加“管理”两字也未始不可。问题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会计就是记帐、算帐,“会计是为管理服务的工具,至今仍广为存在。为了区别于传统的会计概念,为了突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突出会计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加上管理二字,十分必要,此其一。其次,当我们谈到经济管理时,可以有计划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事管理,等等,为什么就不可以有会计管理呢?在这种情况下,用“会计”一词较之“会计管理”一词远为逊色,而且表达不了会计在微观经济中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经济中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本质属性。其三,汉语中这样的用法屡见不鲜,例如,审计就包含了监督的意思,在西方国家就没有“审计监督”这个专用辞。但在我国宪法和日常用语中,经常提到“审计监督”,而且这一用辞概括了审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准确无误地表达了审计是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一部分——审计监督。会计管理这一概念,也概括了会计的本质属性准确无误地表达了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会计管理。
6. 有人说,会计的概念加上“管理”以后,变得无限扩大、捉摸不走了。问题在于这种“扩大”是否符合实际,是原来会计概念的范围过窄了,还是现在的概念过头了。当然。这种“扩大”不.是人为的,不是无限的。会计管理的范围,只在价值运动范围之—内。所谓“过程控制”并非一切过程,只是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过程,概念本身是抽象的,由会计管理各项工作体现的管理属性则是具体的、可以捉摸的。如果现实中的会计是管理活动,而理论上的会计概念又不是管理活动,那倒真会使人捉摸不走,无所适从。这里且不涉及所管理的各种具体内容是否应划入会计的范围,仅就核算、监督这两项基本职能来说,是否应属于管理职能,如果承认核算、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那么,“会计管理”的概念,既没有“无限扩大”,也不是“捉摸不定”的。
管理学计划的含义范文第5篇
一、财政预算管理的含义
财政预算管理就是对财政预算计划编制、审批、和执行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也就是对财政收支进行的计划和管理活动,也就是对于财政资金的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进行控制,通过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体现国家的政策倾向,保证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拥有充足而坚实的财政基础。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财政管理的能力,能够加强财政收支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保障国家的财政安全。
二、财政预算管理的意义
1.提升财政收支活动的计划性,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编制财政预算计划是财政预算管理不可忽视的基础环节,通过预算计划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对财政资源进行地区间的合理配置,并且可以根据预算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财政政策的调整,避免财政资源在某些地方浪费,而在另一领域不到位,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
2.强化财政监督体系,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度
财政预算管理是加强财政监督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根据财政计划,定期评估其落实程度,并且可以依据预算计划的内容进行计划执行情况的公开,发现问题及时更正,避免了预算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一些违规行为,让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公开,让民众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从而相信政府。
3.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提高政府财政服务能力
在财政预算管理的活动中,能够全面反映全国各个地区和领域的资金收支情况,也是对各地区和领域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反映,能够发现当地经济发展面临的财政问题,为国家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提高政府的财政服务能力。
三、财政预算管理模式及优缺点分析
1.国库集中支付
(1)国库集中支付的含义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于英国,其管理基础是建立国库账户体系,全部的财政收支都由该账户进行管理,财政收入直接上缴国库,财政支出也要通过国库统一支出到相应的单位账户。但是,这一管理模式还必须有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科学的监督系统为依托,否则无法开展预算管理工作。(2)优缺点分析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模式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大变革,不再使用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实行零余额管理。财政支付方式也得到了改革,不再是以往转车式的支付,而是让直接支付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并将授权相关单位财政支付为辅助手段,减少了财政资金在各单位间的流转,能够保证财政支出及时到位。另外,账户设置由以往的多头开户变为国库账户独立存在,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减少分散管理的风险。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预算执行的反馈和监督也得到了完善,由以往的事后反馈和监督改为全程实时的反馈监督,提高了对财政支出使用效果的管控程度,可以及时调整预算计划的内容。国库集中支付是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步骤,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采用国库会计核算体系,造成核算体系与预算批复的口径不能对接,加大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并且造成了支付速度缓慢,资金审核不够详细的问题。最严重的是此种管理模式侧重于支出结果的管理,而与财政计划的衔接不够,难以评估财政支出的合理性。2.集中会计核算(1)集中会计核算此种预算管理模式是指单位成立核算中心,只设报账会计,对单位的资金收支管理活动全面负责,统一管理,各部门的核算工作全部集中到会计部门,各部门不允许进行独立的核算。(2)优缺点分析集中会计核算大大增强了核算工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并且增强了财务管理的严格程度,可以减少各部门财政管理违规行为,强化了财政监督的有效性,避免了会计现象。并且,集中会计核算的科目能够与预算批复的口径进行有效的对接,通过核算信息与预算计划的比对,可以实时跟踪支付的具体执行情况,对支付的实际作用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的调整,使得预算管理更加精准,发挥其实际效用,避免走形式的现象产生。集中会计核算管理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各单位失去核算的自,不能看到自己的财政核算信息,降低各单位的积极性。另外,集中会计核算会增加支付风险,此种管理模式只看凭证,不关注业务流程,只要被核算单位能够支付即可,但是忽视了支付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导致财政支付的漏洞难以堵塞,难以确定支付风险产生的原因。集中会计核算的管理模式最明显的弊端就是核算中心工作量过大,如果单位规模较大,那么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就会大大增加,这样反而降低的核算的工作效率,核算报账的时间延长,导致矛盾冲突的产生。
2.预算进程管理
(1)预算进程管理的含义预算进程管理就是将预算管理的过程划分为不同的环节,选取其中几个关键点,由财政和预算部门提取关键点的信息,将关键点的实际数据信息与预算计划进行比对,找出预算执行存在的偏差,分析和确定导致预算实际执行效果偏离计划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挽回损失,使得预算管理更加科学有效。(2)优缺点分析预算进程管理的模式突破了以往结果式的管理,而是对财政预算活动进行全程的管理,将预算管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可以使得预算执行的关键点能够与预算计划实时对接,一旦发现预算执行结果偏离预算计划,即可及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策略,能够随时反馈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找出产生的偏差,及时制定完善和改进的办法措施,提高预算管理的时效性。预算进程管理最大的难题在与如何科学合理的划分环节和阶段,找准关键点。如果关键点错误,将会导致整个预算进程管理偏离计划方向,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重大损失。
3.部门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