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准扶贫防贫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准扶贫防贫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镇下辖18个行政村36个自然屯,其中贫困村9个,占行政村的50%,2014年末农村户籍人口4092户9615人,2015年末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469户2873人,贫困发生率29.9%,2024年末动态调整后,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044户1914人,其中已脱贫1021户1877人,剩余未脱贫户23户37人,贫困村全部摘帽。2024年,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指导和部署下,在各省市、县级包保部门的帮扶配合下,镇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开展扶贫领域各项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2024年4月,按照县扶贫办《关于转发省扶贫办<关于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镇积极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由镇领导牵头,组织第一书记、村干部成立入户调查组走访各村所有住户,将因病、残、肺炎疫情影响等符合贫困户纳入条件的重新识别,将脱贫后因家庭变故符合精准识别贫困条件的进行返贫,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残、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远超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进行申报、排查,及时纳入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排查贫困人口自然变更。最终我镇确定贫困人口自然减少20人,无自然增加、无新识别、无返贫,无新纳入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脱贫监测户消除返贫风险2户6人。
2024年10月,按照县扶贫办《关于转发<省扶贫办关于开展2024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镇开展年末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组织包括镇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组、村干部等在内的5人以上核查组入户核实本年度收入情况,统计贫困人口自然变更情况,符合脱贫指标的贫困户予以脱贫退出,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将因病、残、肺炎疫情和台风影响等符合贫困户纳入条件的进行识别,排查是否有存在致贫风险的非建档立卡农户和返贫风险的脱贫户。经过核实确认,我镇最终自然增加2人,自然减少30人,退出22户36人,无返贫,无新纳入监测范围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脱贫监测户消除返贫风险1户2人。
目前,全镇现建档立卡国标贫困人口1029户1865人,全部脱贫退出,无脱贫不稳定户,无边缘户。
二、工作落实情况
2024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年,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带头推进,严抓狠抓责任落实,明确细化责任分工,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各站办所协调配合,全力完成脱贫攻坚各项指标。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工作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2024年,我镇继续实施了“因户施策”、“以奖代补”产业项目,落实“小额信贷”、“雨露计划”、“一谷一城”、“村集体光伏”等项目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保障全镇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安全饮水、住房安全、养老保险、就业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享受全覆盖,认真落实问题整改。包保部门密切配合,2024年共完成了两次线下、线上动态管理,各项软件材料更加完善。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贫困人口全部退出
2024年末动态管理后,镇贫困人口1029户1865人全部达到贫困人口退出7项指标,退出贫困人口序列,存在返贫风险的3户8人监测户已取消监测标记。
(二)就业扶贫
在全镇具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村容村貌综治员和供水管理员,推动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带动全家增收。共聘请生态护林员共76名,年工资1万元;村容村貌综治员18名,年工资4200元;供水管理员13名,年工资6000元。为了克服疫情和台风影响,带动贫困人口增收,2024年,全镇共计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81个(包括3个月扶贫特岗38个、6个月疫情防控员21个、6个月扶贫特岗22个)。排查出有意愿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55人,由人社局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有培训意愿贫困劳动力20人,由人社局组织提供技能培训。
(三)金融扶贫
四年来共为全镇18个村122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贷款405万元。其中:2016年为7个村28户贫困户发放贷款79万元,享受小额信贷贴息19617元;2017年为5个村13户贫困户发放贷款35万元,享受小额信贷贴息11192.83元;2024年为10个村39户贫困户发放贷款139万元,享受小额信贷贴息38872元;2024年为8个村42户贫困户发放贷款152万元,享受贷款贴息54679元。
(四)雨露计划
为全镇贫困家庭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就学的学生提供国家扶贫“雨露”计划救助资金,每人每学期可享受1500元。2024年春季学期补助27人,2024年秋季学期补助30人,全年共计发放补助金额8.55万元。
(五)兜底保障
2024年,全镇享受纳入农村低保贫困对象868户,发放低保金额304.55万元;享受特困供养贫困对象46人,发放特困供养金27.33万元;领取残疾补贴贫困对象454人,发放残疾补贴36.24万元;申请临时救助贫困对象36人,发放救助金额12.06万元。
(六)养老保险
全镇为符合参保条件贫困人口693人全部实施了政府代缴参保,代缴金额每人每年100元。
四、“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情况
不愁吃不愁穿。全镇贫困人口都能通过自产、自购或子女赡养满足主食每天500克米或面、500克蔬菜的供应和食用,且能按照标准补充100克左右的肉、蛋、奶、豆制品等营养食物;均可通过自主购买或子女赡养穿衣不愁,四季有换洗衣物,可以满足“不愁吃、不愁穿”。
义务教育。全镇贫困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9人,无因贫辍学学生。
基本医疗。全镇18个行政村,除村和西南岔村为卫生院所在地,其他村村卫生室面积均在60平方米以上,达到合格标准,并保证每村至少一名村医常年驻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代缴每人每年130元,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得到保障;村干部、帮扶人入户宣讲医疗政策,重点宣传村卫生室报销额度由300元提高到350元;慢病台账逐渐完善,慢病签约率达到100%,开展“一户一个家庭医生团队”、“一人一策疾病分类救治”等服务,切实保障贫困户看病和用药需求。
安全住房。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镇贫困人口共计实施危房改造387户(C级114户,D级273户)。其中2024年,镇纳入危房改造计划贫困户7户,6户D级改造,1户C级改造。截至目前,全镇贫困人口实现住房安全保障率100%,并建立住房安全长效保障机制。
安全饮水。水利部门集中实施管网改造,给水质监测未达标的村屯配备水质净化助理设备,目前全镇18个行政村36个自然屯饮用水水质检测全部达标,历年水质检测报告齐备,于村内存档,农户家中饮水无肉眼可见杂物无异色异味,水量和取水程度上均满足每人20-60升水量,饮水安全达标。
五、问题整改情况
2024年,针对中央、省市巡视组反馈的扶贫领域整改问题我镇高度重视,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认真捋清问题关键。重点针对中央八巡“回头看”、2024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等开展全面排查整改。各村召开组织生活会,检视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松口气、歇一歇”等问题;全面排查安全饮水和安全住房,宣传用水管理制度和医疗慢病政策;排查产业发展落实情况,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宣传拓展小额信贷;抽调第一书记和机关工作人员成立督查小组,强化对包村工作组、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的管理。为确保整改落实到村到位,由扶贫分管领导、镇扶贫工作人员成立指导组,对标几次反馈整改问题逐项进行核查整改。经过整改,全体扶贫干部积极性得到提升,思想认识提升高度,饮水、住房、金融、就业等扶贫领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巩固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效。
六、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情况
(一)产业发展巩固脱贫
2024年,镇继续实施“因户施策”、“以奖代补”产业项目,鼓励贫困人口发展产业,继续巩固以平贝母、五味子、天麻、蓝莓、蓝靛果、大果榛子等为主的长白山特色种植业和以养牛、养猪、养鹅等为主的养殖业项目。全镇“因户施策”项目共计投入164.4万元,受益人口497户822人,其中贝母455户754人,蓝莓14户25人,猪28户43人;“以奖代补”项目共计投56.89万元,受益人口277户470人。
(二)村集体光伏分红
按照县光伏收益资金统筹,2024年全镇光伏分红共计发放170.4万元,一级和二级贫困人口共计受益1475人。其中一级贫困人口910人每人受益1500元,二级贫困人口565人每人受益600元。累计受益1445人次。
(三)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我镇共计投入资金1200.75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村、沙河村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资金487.65万元,村、亮甸子村、杨岔河村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资金646.63万元,光明村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资金66.47万元。
(四)防止返贫监测工作
1.制定“一人一策”。2024年末,根据县扶贫办文件要求,全镇展开全面入户摸底排查,排查出脱贫人口中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3户8人标注为脱贫监测户。2024年3月,按照县级文件指示,为未脱贫户22户37人和脱贫监测户3户8人制定有针对性行的“一人一策”,每户在保持原有帮扶责任人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一名副科级以上帮扶责任人,根据未脱贫户和监测户家中实际情况,结合受疫情影响情况,因人制定可行性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2.实施蓝色风险预警。2024年4月,按照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转发<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的通知》(靖脱贫领组发﹝2024﹞37号)文件要求,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制定《镇关于印发防范监测边缘户致贫和脱贫户返贫实施办法》,对纳入防止返贫监测的农户实行红黄蓝三级预警。经过排查,我镇对脱贫监测户3户8人实行蓝色预警,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定期入户,结合贫困户家中实际情况随时完善更新“一人一策”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
3.取消返贫风险标记。2024年10月,经过近一年的切实帮扶,通过“两不愁三保障”入户排查,全镇没有发现新发生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脱贫监测户3户8人全部消除返贫风险。
七、扶贫宣传工作情况
2024年,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落实行业扶贫政策,我镇重点针对医疗政策、安全饮水、小额信贷、就业扶贫等领域开展宣传。宣传医疗扶贫政策,贫困人口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制度,村卫生室报销额度不低于350元;宣传饮水安全政策,村内供水管理制度张贴在水泵房;宣传金融扶贫政策,为有劳动力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宣传就业扶贫政策,为有外出务工就业意愿和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包村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组、村干部多次入户,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
精准扶贫防贫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精神,以对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和收入等方面,跟踪变化情况、着力促增收、强兜底、救急难,做到及时发现、分类帮扶、动态清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提前发现并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协同做好低保、特困供养等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及时制定计划,采取有效帮扶,防止返贫致贫发生。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镇政府主导作用强化镇政府责任,引导市场、企业协同发力,共同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有效形成防止返贫的合力。
坚持开发式帮扶和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因人因户,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采取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坚持日常监测与定期动态调整相结合。日常开展动态监测预警,实时更新监测台账信息,做到发现及时、响应迅速,帮扶到位。定期组织监测对象动态调整和数据共享,提升监测准确性,确保有针对性的帮扶,实现“动态清零”。
三、监测方法
(一)监测对象和范围。一是全镇建档立卡已脱贫户;二是全镇已消除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三是全镇因病因自然灾害(火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户;四是全镇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院外)等农村低收入人口;五是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024年底国家扶贫标准1.5倍的农户。由市里分析研判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存在风险的认定为监测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
(二)监测内容。持续跟踪收入支出情况,监测是否收入大幅缩减或刚性支出较大;“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是否存隐患;因罹患重病、受自然灾害、出现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现困难等。
(三)监测程序。以全镇38个行政村为单位组织开展,通过农户申报、村干部走访排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数据比对等途径,由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确定监测对象,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定期进行风险消除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1.农户申报。农户根据自身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情况,向村委会提出纳入监测范围申请。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组成核查小组,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需包保部门参与核查。对提出申请的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入户核实确认,评估风险等级后填写监测预警对象实地核查走访记录、监测预警对象排查意见表,报送镇扶贫办核准。镇扶贫办对村上报的农户开展实地核查走访,将无疑议户上报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核定,每半个月报送一次预警人员名单,原则每半个月报送一次,如有突发性、应急性等特殊情况可以立即报送。经核实不符合条件的,由村“两委”、驻村干部向申请人说明原因。
2.村干部走访排查。村干部、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开展日常入户走访排查,实时跟踪农户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存在隐患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出现生活困难情况,定期开展回访核查并填写监测预警对象实地核查走访记录、监测预警对象排查意见表,经镇扶贫办核准后报县级乡村振兴部门,县级乡村振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行业部门核实确认,原则每半个月报送一次预警人员名单,如有突发性、应急性等特殊情况可以立即报送。
3.行业部门筛查预警。镇住建科、镇劳动保障所、镇水利所、镇民政办、镇农办、镇应急管理科等部门组织工作人员,通过下乡入户或其他手段进行筛查,及时报送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的预警信息,对存在可能返贫或致贫的农户,评估风险等级后填写行业部门筛查记录表、监测预警对象排查意见表,报送至县镇扶贫办。
4.数据比对排查。镇扶贫办和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定期开展数据共享和对接,行业部门每两个月至少与乡村振兴主管部门进行一次数据交换。发现并核实确认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隐患问题后,反馈乡镇核查。
5.镇级核查。全镇组织镇扶贫干部及包村干部对各村提出的监测情况,以及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反馈的监测意见,对监测对象进行核查,核查实际情况后,形成返贫(致贫)预警监测意见报告,并于每月填写一次市防止返贫和帮扶工作台账,报送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
6.监测对象确定及管理。村“两委”、乡镇和行业部门上报的预警人员名单,经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汇总后,提请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议,审议通过后,纳入监测预警范围,由乡村两级按照名单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巡回督导组,对预警监测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审核。对抽查中发现预警级别评定存在疑似问题的农户,反馈乡镇或责任部门进行重新复核,疑似率超过2%的村要对本村所有农户进行全面重新排查。
监测对象实行线下台账和信息系统同步管理。全村建立监测台账,准确记录农户基础信息、筛查走访、风险种类和预警等级、采取的帮扶措施、风险消除情况等内容,所有台账都要实时动态更新。民政部门监测的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由民政部门专项管理,定期交换数据。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每两月组织开展一次风险消除评估和动态管理,及时将新纳入的监测对象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已消除风险的在系统中进行标记,实现“动态清零”。监测对象的家庭成员自然变更可即时动态调整。
(四)分级预警。根据县级对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户收入水平与结构、家庭成员劳动能力等因素,乡镇采取分级预警,按照预警级别从高到低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分别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标示。Ⅰ级红色预警,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因病因残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数额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或家庭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的涉临返贫致贫户或“两不愁三保障”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农户;Ⅱ级黄色预警,即无劳动力、无创业能力、收入仅靠资金帮扶、产业分红等方式带动,出现返贫(致贫)风险因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极易返贫致贫户。Ⅲ级蓝色预警,即因病因残等部分丧失劳动力、收入不稳定、自主发展动力不足,主要依靠产业项目和帮扶带动,出现返贫(致贫)风险因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容易返贫致贫户。
返贫(致贫)风险因素,主要有因大病、因学、因残、因灾、因突发事件、因产业失败、因就业不稳等种类,监测对象确定预警级别后,分类实施帮扶,并根据风险变化情况实时调整预警级别。对评估已消除风险的,在保持监测的基础上,标记消除风险,取消预警级别。
四、帮扶措施
采取分层分类的方式组织实施帮扶。乡村层面,按照计划实施帮扶,对各项帮扶措施成效进行密切跟踪。对纳入防止返贫监测的对象,采取下列措施分类施策。
(一)产业帮扶。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且有产业发展意愿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动其发展生产。
(二)就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根据培训意愿,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实现异地就业;对难以外出务工的,动员当地用人单位优先吸纳,帮助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就业。鼓励监测对象参与农村项目建设,多渠道就业。
(三)综合保障。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农户及时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和受灾人员救助。
(四)扶志扶智。引导监测对象通过生产和就业增收致富,对自强不息、稳定脱贫致富的监测对象,探索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倡导赡养老人、扶养残疾人。
(五)社会帮扶。及时化解生活生产风险。广泛动员社会、企业力量参与帮扶,各村要有效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社会众筹”等平台,积极争取“公益团体、爱心人士、慈养基金”等公益资源支持。
五、工作要求
(一)落实落细责任。我镇要落实主体责任,镇扶贫办要做好监测对象认定、组织实施分类帮扶、风险评估、动态管理等工作,镇住建科、镇劳动保障所、镇水利所、镇民政办、镇农办、镇应急管理科等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通报出现的安全隐患、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的预警信息、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各村做好日常监测预警、定期开展走访摸排,按时上报预警人员名单,实施具体帮扶。
精准扶贫防贫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今年以来,我镇紧跟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两不愁三保障”动态排查整改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围绕“四个不摘”,持续强化“三个落实一巩固”,确保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抓扎实推进防返贫和后评估工作。
一、迎接后评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台镇查漏补缺再核实、落实政策再夯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梯度管理、补齐短板,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施策、对症施策,持续做好“三类户”帮扶工作。一是制定方案。制定了《二台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回头看”工作方案”》,先后2次召开党委扩大会明确18类问题责任领导,4次召开镇村干部碰头会全面梳理排查问题,深入查漏补缺,目前发现的4类4条问题均已整改到位。二是梯度管理。坚持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形成横行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监测”格局。对全镇29个村11029户依据返贫致贫风险程度划定了4类监测等级,实行分层分级、梯度渐进式帮扶。全镇29个村设立了193名防返贫监测员,实时掌握包联监测对象动态,及时上报、随时处理。三是立体防御。根据常态化监测数据和信息,建立《防返贫重点监测对象台账》、《低收入群体台账》、《稳定脱贫户台账》、《一般农户台账》、《预警信息核查台账》5本台账,“海陆空”立体掌握全镇防贫对象状况,做到数据清晰。四是全时段跟踪。针对县级各部门每月反馈的预警人员信息及时进行集中走访,经过村级入户核实情况,镇防贫监测工作站进行综合评估认定,进行适时跟踪,全镇累计摸排199人次。同时,对边缘易致贫户、脱贫监测户实行月走访,对低收入户进行季度走访,对稳定脱贫户半年走访,对一般农户实行年走访,通过普遍排查分类查找致贫、返贫风险点,主动掌握全镇动态数据。
2024年,全镇现有重点防贫对象89户144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40户71人,脱贫不稳定户49户73人。目前,除1户2人(一卜树村的闫万宝)外,已全部消除风险。
(二)动态跟进、精准保障,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全镇以动态跟进为主线,聚焦新问题、关注新短板、落实新举措,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稳定不反弹。一是教育保障。今年以来,对2886名适龄人口进行了全面摸排,未发现失学辍学现象。全面落实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改善计划”、高中教育“三免一助”、家庭教育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等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目前建档立卡学生243人全部享受“两免一补”、“三免一助”, 48人享受“雨露计划”(每学期1500元)。二是医疗保障。全镇脱贫人口4399人,低保户2819人,边缘户73人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对建档立卡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并实行一站式服务(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报销);开展家庭签约服务,共签约11065人;办理慢病证1014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564人);对监测户实行代缴医保,对边缘户报销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出院后费用政策内超过一万给予30%的医疗救助,如:一卜树村边缘户闫伟(患有骨肉瘤),一共花费49万,医院报销20万,防贫保险报销10万,医疗救助1.2万元。三是住房安全保障。从2013年至今,全镇共计实施危房改造 783户,其中新建496户,维修287户。建立了住房安全月排查机制,对全镇7042户户籍人口进行安全住房摸排,2024年根据排查情况确定危房改造户44户,其中5户维修、39户新建,现已全部完工。同时对全镇19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全部进行了核验。建设互助幸福院。投资318万元,在原敬老院院内建设互助幸福院,共建设配备有电采暖炕、可洗澡卫生间、厨房以及有线电视网的房屋42间,现在已有39户47人老人入住。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化解了精准扶贫中的养老难题,彻底解决了全镇“留守”、“独居”、“空巢”老人问题。四是饮水安全保障。向县水务局申请资金115万元,对全镇34个自然村阀门井实施维修,彻底解决因阀门年久失修跑水、漏水等导致吃水不畅问题。全镇20个村除淖海营庙滩房保留一处集中供水点外,其余村均实现自来水入户。2024年在防贫监测走访同时对农户安全饮水情况进行全覆盖摸排,共计摸排2333户,未发现安全饮水问题。同时制定了饮水安全抽查制度,每季度抽取7-8个村,每村抽取3-5户,检查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确保供水安全。五是社会保障。全镇60岁以下社保缴费4049人,60周岁及以上1,840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全镇共有双女户 96人,其中达到60周岁共有 33人,每人每年补助960元,共计补助31680元。共办理独生子女证290个,享受18周岁以下每人每月10元独生子女奖励有290人,其中男性149人,女性141人,累计发放奖励3.24万元;享受60周岁每人每月960元独生子女奖励共有 560人,其中男性 250人,女性 310人,累计发放奖励 53.76万元;2024年新办理7个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特扶共有1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8人,每人每年11530元,共计发放家庭困难补贴9.22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的6人,每人每年9000元,共计发放家庭困难补贴5.4万元。全镇共有手术后遗症 17人,每人每年4200元,共计发放 7.14万元。全镇20个村4087户按照每亩95.16元标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37.37万元,全镇15个村休耕种草37431亩,每亩补贴160元,共计补贴598.9万元。六是兜底保障。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624户2199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A类户387元,B类户270元,截至到目前共发放低保金478.48万元、物价补贴5.6万元。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共764人,其中一级残92人、二级残267人、三级残200人、四级残205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471人(必须有低保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补助66元,共计发放补助31086元;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281人(必须一、二残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补助60元,共计发放补助16860元。享受分散特困供养74人,发放特困供养金29.99万元,特困供养护理补贴10.97万元。同时对家庭特别困难和突患大病人员,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对全镇124人实施临时救助,人均享受2000元,其中10000元以上8户,特别是对2个严重困难户,每户救助23760元。
(三)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扎实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二台镇把扶贫档案整理作为扶贫工作质量提升的总抓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一是成立专门工作队伍。成立以扶贫办成员为骨干的档案整理专班,对照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12次召开小组会提前研究,归纳注意事项22条,并对包村干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了3次系统性培训。二是细化分类规范平衡点。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再到精准脱贫等材料,全镇1916户建档立卡户逐户核对,1916册逐册分类整理,查漏补缺,做到档案标识明确、内容详实。同时,建立业务交流群,专班巡回发现的6个共性问题及时推送,分享好的工作方法11条,避免了返工。三是数字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全部档案目录电子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可以随时进行档案检索、查阅,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全镇20个村高质量完成了43类台账,并做到了月月更新。
(四)适时推送、多方帮扶,确保有劳动能力人员稳岗就业。适时进行岗位推送,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邀请张家口志诚职业培训学校教授到安置区提供免费的面点、烹饪、电工、护理技能等培训。通过为期14天100课时的教学,培训专业人才200余人。为73名外出务工人员发放了交通补贴70800元。持续发挥公益岗位作用,将弱劳动能力人员,特别是“三类户”吸纳到公益岗位中,目前全镇公益岗位789个,其中护林员124人,巡河员5人,卫生保洁员555人,代办员79人,监督员巡逻员26,实现人均年收入4800元。对无劳动能力903户建档立户,通过实施光伏特困救助,户均增收1000-5000元。2024年16至60周岁脱贫劳动力就业1064人,其中县内就业955,市内就业25,跨市就业11,跨省就业73。同时,全镇75户148人脱贫不稳定户,36户36人安排了保洁员、沙场看护员等公益岗位,为34户37人免费办理了门诊特殊病证,对收入偏低的1户1人实施临时救助660元,35户实施特困救助82600元,对符合条件的39户53人办理了低保。对全镇边缘户22户42人,4户4人安排了保洁员、水管员等公益岗位,安排13户特困救助32800元,为9户9人免费办理了门诊特殊病证,对收入偏低的任旺1户2人实施临时救助660元,对符合条件的13户16人办理了低保,并缴纳了养老保险。
二、 今年的亮点工作
始终把产业就业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通过“特色种植+扶贫工厂+畜牧养殖+光伏基地+公益岗位”模式,打造“五位一体”增收体系。
(一)特色农业促增收。特色西瓜园区引领西红柿、芝樱花和藜麦种植基地发展。一是特色西瓜产业园区。申请东西部协作资金2180万元,建设占地1250亩的2个特色西瓜产业园区,建设每个占地0.43亩标准化大棚共2000个,种植甜蜜蜜麒麟西瓜。园区按照“双轮并行驱动”的模式通过租金、基金实现增收。其中租地资金51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179户。大棚租金155万元设立扶贫基金用于全镇扶贫事业。全镇每年利用该项资金可设置公益岗位320个,其中安置区设置30个,户均增收4800元;园区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人均月增收3000-4500元。二是西红柿基地。以特色西瓜园区为中心,辐射在落花营、盘城房两个深度贫困村建立投资150万元的特色西红柿种植基地,建设大棚40个。基地按照“两资金一分红”进行收益分配。两资金:①土地租金。村集体流转村民土地建设大棚,向农民支付土地租赁费,平均每亩每年240元,共流转土地70亩,租金16.8万元(共覆盖贫困户29户,户均年增收5800元)。②打工薪金。村合作社在大棚西瓜种植经营管理过程中,优先选择贫困人口就业。种植季内,每个村大棚基地可安排5-6个长期工岗位,工作时间约5个月,按照每人每月3000元的薪酬标准,实现人均增收15000元。在整个种植、收获期间,可雇佣临时工约1000人次,按照每人每天100-150元的薪酬标准,工作时间约40天,就业薪金每人可达到6000元。一分红:每个大棚平均收获西红7000斤,按照平均每斤2.5元计算,40个大棚共可获利70万元,除去每年的土地租赁费16.8万元,剩余53.2万元。该笔资金由村委会设立扶贫基金,统筹用于公益岗位薪酬、孝善基金、道德银行等,惠及更多贫困人口。
(二)扶贫车间带增收。配套产业园区带动增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一是服装加工微工厂。申请扶贫资金320万元,在安置区内建设占地2600平米,年生产量4万件。目前有员工16名,其中贫困人口3名,非贫困残疾人4名;以加工河北港口集团职工服装和全县中小学校服为主。微工厂通过租金、股金、薪金“三驾马车”带动增收。每年按照总投资320万元的7%给付租金,每年租金22.4万元;以港口集团捐赠的38万元资金入股港会服装有限公司,每年按不低于10%的比例(即3.8万元)进行分红;优先新区贫困人口就业,月工资最低2500元。为了更好带动弱劳动能力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增收,租金和股金26.2万元首先用于安置区内设置的40个保洁员、巡逻员、楼长等公益岗位薪金;其次配置10万元开设道德银行和爱心超市,其余部分用于重病重残等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临时救助。二是燕麦加工厂。引进张家口易素燕麦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占地20亩的易素燕麦加工厂,新建燕麦原料初加工、燕麦胚芽米、即食燕麦片3条生产线,为园区内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0个。同时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协议,消化本地1万亩的燕麦原产品。三是手工艺制造基地。河北港口集团捐建,投资500万元,建设1500平米的三层手工艺制作基地,引进祥源和灌装扶贫车间精细化灌装大米、谷子等农产品,引进张垣大嫂服务集团,建设手工草编工艺品制作、皮雕皮画、卫生纸分装销售,全部运营可吸纳安置区内建档立卡户及残疾人就业,预计提供就业岗位80个,年产值预估151万元,实现了“车间建在家门口,勤劳致富靠双手”。
(三)畜牧养殖保增收。依托中粮生猪养殖、中合三农肉牛养殖、伊利奶牛养殖,打造畜牧养殖中心,预计提供就业岗位80个,人均月增收4500元。同时,与中粮生猪养殖、中合三农肉牛养殖、伊利奶牛养殖签订框架协议,通过“代养、托养”方式实现生猪、肉牛、奶牛价值提升,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解决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目前全镇共有25户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用于养牛、养羊,共计发放贷款80.7万元,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户的防贫能力。
(四)光伏产业稳增收。依托柔性直流电站引进华源多能互补、东旭光发电、绿巨人微电网等光伏产业项目促进增收。一是做大土地流转。目前全镇已流转未利用土地4万亩,每亩100元/年,实现一次性租赁25年,总租金1亿元,人均一次性增收6000元。二是带动周边就业。通过房屋租赁、劳务输出,吸纳就业1000余人次,人均增收9000元。三是村级光伏电站稳定增收。全镇11个贫困村全部建立并投入使用光伏电站,按照乡镇统筹各村级收益资金40%,村级统筹本村电站收益资金60%模式,按照村委会议定、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进行分配。截至目前,共计支出380万元,其中设置保洁员、巡逻员等公益岗606个,发放工资123.8 万元;对无劳动能力903户特困救助215.2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劳务用工18.4万元;其他支出22.6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前期大范围宣传、细致推广,但群众对小额信贷的认识度不高,思想上总存在谨慎态度,同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通过申请贷款发展生产的意愿不够积极。
四、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镇将以省市县各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对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要求,从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效4个方面对标对表,全面开展“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行动,确保扶贫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一是动态监测、及时帮扶。重点围绕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和帮扶,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排查,将“三类户”实行动态管理,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
精准扶贫防贫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4月16日,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2009年以来,三峡工程已经进行了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据国内外水库建设的普遍规律,新建水库蓄水后至高水位初期3到5年内将集中产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大约10万人将面临搬迁。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巡视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柳源介绍说,三峡库区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崩塌滑坡,由于监测到位、预警及时,三峡库区已连续9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但未来一段时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柳源: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发生的地质灾害灾(险)情超过70%为突发性地质灾害;部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点受水库水位升降影响出现灾(险)情,且有逐渐增多趋势,需要及时采取工程处理或搬迁避让措施。一些位于库区沿岸的滑坡和塌岸,即使灾害体上没有人员和房屋,但涌浪灾害的危险性对长江航道构成严重威胁。
柳源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国土资源部将配合湖北省、重庆市做好各项防治任务的实施。
柳源:开展355处滑坡崩塌危岩体工程治理。对现有的5386处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其中对182个隐患点,影响比较大的实行专业监测。除此之外,还要对一些需要进行搬迁避让的人员实行搬迁,大约涉及10万人左右。(中广网)
江西省将连续十年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扶贫资金
记者从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获悉,江西将尽快启动一批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发展项目,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特别是扶持中央苏区县加快脱贫。
同时,为大力推进中央苏区振兴和扶贫开发,省委、省政府已明确省财政预算连续十年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并统筹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支持中央苏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每县每年1000万元。
资金重点投放贫困地区
江西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制定政策措施,解决重大问题,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会同各相关行业部门共同构筑“大扶贫”概念,按“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以财政扶贫资金作为粘合剂,以中央苏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为平台,把部门资金和项目重点投放于贫困地区,统一目标,合力攻坚。
严格监管下拨扶贫资金
省委、省政府已明确省财政预算连续十年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并统筹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支持中央苏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每县每年1000万元。对该项扶贫资金,江西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拓宽监管渠道,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截留扶贫资金等行为。
建立扶贫攻坚考核办法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江西将建立针对县级扶贫攻坚工作的绩效考核办法和目标管理体系,将资金管理、工作落实、自身建设等内容纳入考评范围,考评结果作为下年资金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不仅要通过绩效考评进行奖励,而且要将绩效考评结果运用于增量资金的分配,从而进一步调动各地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的重视和高位推动,使得各级党委、政府自觉地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实行目标管理,把各行业各部门的扶贫职责列入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内容。
力争2至3年有较大起色
为确保全省中央苏区发展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积极统筹已有政策,构筑专项政策扶持、行业部门支持、社会各界帮扶“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完善和落实加快中央苏区发展振兴。
江西将积极落实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政策。在扶持贫困村整村推进、移民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力量扶贫和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扶贫产业连片开发项目、扶贫贷款贴息项目、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科技扶贫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老区贫困农村扶持力度,优先支持中央苏区特困片区和重点县改变面貌。
江西将完善组织动员机制,丰富政策导向机制,加强规划引导,为社会各界力量、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支持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优惠和便利。连片特困地区规划制定后,江西将集中扶贫资金和省专项安排扶贫攻坚资金尽快启动一批规划项目,同时打好扶贫开发五大攻坚战,力争2-3年使全省连片特困地区和中央苏区扶贫开发有较大起色。(江西晨报)
分宜县山泗村高起点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工作
江西省分宜县操场乡山泗村是“十二五”省级扶持贫困村,为了用好上级扶贫资金,实施好扶贫项目,真正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最终达到“整村推进”目的,2011年开展扶贫工作初期,该村大胆提出:把本村东门堂组5000多平方米上百年杂乱无章涉及到80余农户的危旧房全部拆除,重新规划,在原址新建4排长60米、宽14米、间隔8米的房屋。
规划时,部分村民担心自己的建房用地得不到保证。为此村委主要干部进行了耐心细致地思想工作,告知村民规划不仅节省建房用地和成本,而且建成后整齐划一,更加漂亮;村委根据实际,合理安排村民建房用地位置、面积,并完善好公共设施,最终村民全部签订了相关协议,工程如期开工。如今东门堂村小组已修建6座桥和1000米便道,4排整齐漂亮的房屋也正在拔地而起,预计2012年底全部竣工,该村小组120余村民将住上新房。届时将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安装实用的健身器材,让贫困山村的农民过上城里居民的休闲生活。曾经反对过规划的村民钟顺生说:“如果没有规划,那么村民住房和猪栏、牛栏、厕所混在一起,臭气冲天,回家找不到路。如今规划建房,村民的生活空间宽敞了,阳光充足了,空气清新了,心情变好了”。(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吉安市青原区扶贫产业培植显雏形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依托传统产业和资源优势,采取“项目扶助,奖补到户”的办法,做强做大传统产业,共有培植产业大户52户;建成富田匡家百亩果业基地1个;扶持东固乡白云山村毛竹、峰岭村油茶低产林改造3500亩,低改油茶500亩;扶助江口等移民村食用菌种植达400余亩;抓好富田镇匡家村井冈蜜柚百亩基地建设。同时,做实“一村一品”产业,引导各乡镇因地制宜,把握优势,选准产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农户发展产业。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结合各乡各村的种植、养殖和加工的传统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鼓励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并从扶贫计划资金中拿出20%扶助各贫困村发展产业,引导农户发展果业、食用菌、油茶、毛竹等产业,推进了“一村一品”产业形成。此外,还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东固畲族乡灵丰、富滩镇三友村等地举办了白鹅养殖、蜜橘栽培等技术培训班。(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扶贫和移民办 施秀珍)
精准扶贫防贫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抓强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开展“党课进基层”活动,组织村内党员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榆林调研时对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黄土高原生态治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重要讲话,为村内党员干部发放党史学习材料、学习笔记本合计100多册,面向村民宣传安全教育、封山禁牧、雨露计划、劳务奖补等利民政策60余次,实施“志智双扶”教育,引导村民立志气、卖力气、强底气。
2.发挥基层有所难、机关有所帮作用。一是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结合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联系帮扶单位组织干部到村报到等一系列载体,汇集为民服务事项,制定帮扶计划、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帮农户销售农特产品等为民服务“菜单”10多个。二是聚焦基层网格化管理为重点。以“1+4”的网格化组团服务模式,组建小塔则村民服务队,将4个片区152户村民纳入网格管理范围,对“疫情防控”“三类重点户”、“两不愁三保障”、收支变化等重要关注点进行核查、坚持一日一监测,一周一统计,一月一覆盖。
3.扛实派驻责任,扎实迎检脱贫攻坚考核评估。一是严防“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目前四支队伍已排查梳理了村内住房安全问题,及时疏散安置村民3户7人,并已联系住建部门问题全部上报。二是抓好农村脱贫人口产业就业。分配光伏收益1.3万多元,向村内脱贫户开发公益专岗11名。三是抓好剖析问题整改。围绕村内后评估各项准备工作,以及市上的“面对面”现场剖析指导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对全年8次整改问题进行逐条剖析、对标对表,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存在问题
一是存在脱贫户对防返贫监测帮扶政策不够了解,部分脱贫户对低保认定政策有偏差,不打算发展产业。
二是联户干部对脱贫户帮扶质量不高,存在“接济式”帮扶现象,制定的帮扶计划单一,不能满足所联系脱贫户的脱贫需求,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下步工作重点
1.文明创建立“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在村内开展表彰评议、文化活动等形式,打造一批品德好、致富强、作风硬的新农人。二是重点关注村内空巢老人,申报、争取资金打造集医疗、娱乐、助餐为一体的农村养老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