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计划内容页

关于下册教学计划精华

2024-11-20 18:33:01工作计划

您所阅读的这篇文章有10093文字共六篇,由华晓华潜心厘正之后发表!笨拙是一个汉语词汇。 注音:bèn zhuō 。 释义:1.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2.不精湛。欢迎来收藏,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

2024下册教学计划精华 第一篇

1、好词积累:把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或者你在课上造得好词好句写到你的好词好句记录本上。2、希望同学们在课下搜集科学家的故事或图片,每人做一张《我最喜欢的科学家》的手抄报,看一下哪位同学做得最好,咱们评出咱班的手抄报之星。

2024下册教学计划精华 第二篇

《小毛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学写“纺、织、编”3个生字。

2.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3.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借助提示语复述课文内容。

5. 体会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画面。

教学难点:借助提示语复述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蝴蝶图片,揭示课题 复习认读词语。读准多音字“尽”--尽管如此;

尽心竭力 二、细读课文 (一)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毛虫? 1、(出示: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新奇的目光”是一种怎样的目光?你能换一个词语说说吗?(近义词:好奇)

(强调冒号)小毛虫看到了什么情形?师生合作读。

2、(出示: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理解词语:笨拙。第七自然段有一个四字词语和“笨拙”意思一样,你找到了吗?(笨手笨脚。)

我们还可以找到“笨拙”的反义词呢?——灵巧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毛虫的“笨拙”,用圆圈圈出。(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

学习生字:挪。“挪动”是什么意思?请“挪动”一下你们的小。你们“挪动”起来非常容易,非常开心。

??可是,小毛虫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二虎之力”是多大的力气? ???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才挪动了——(一点点)。(费力地读,感觉要用全身的力气)

3、啊!小毛虫是多么——(笨拙)啊!正因为如此,当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时,感觉——(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两片叶子对对于小毛虫来说,这个距离怎么样啊——(很长)嗯,非常漫长;

这个路程怎么样啊——(很远)嗯,非常遥远;

花的时间怎么样啊——(很多)嗯,太多太多;

用的力气怎么样啊——(很大)嗯,非常费劲,它太累了。所以当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时,感觉——(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4、假如你就是这只小毛虫,看见别人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你会怎样呢?相机理解“羡慕” 感受“尽心竭力” 1、出示: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

小毛虫对?????? ??不悲观失望。小毛虫不羡慕????????? ????????。

(板书:不悲观、不羡慕)

2、?因为它懂得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读。(出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板书:该做的事)展开想象,说说大家都有什么各自的工作? 【句式:(谁)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蜜蜂该做的事情是——(采蜜),蚂蚁该做的事情是——(搬运食物),蜻蜓该做的事情是——(捉害虫)。这些昆虫,它们都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它,这条小小的毛虫,该做的事情是—— 写字指导:纺、织、编,重点指导书写“编” (出示:它,一条小小的毛虫,应该学会吐纤细的银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读)。注意这里有个逗号,要停一停,再读一读。

3、明白了这一点,小毛虫——(出示: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做着工作。)学习生字:竭 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做着什么工作?指名读句子。

它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力气,吐着纤细的银丝,编织着牢固的茧房。它——(织啊,织啊。)

听老师来读,你有什么体会吗?师:织啊,织啊—— 你听出了——生:读得很累――评价:是小毛虫爬得很累!可是还是一刻不停地织啊织啊 你听出了——生:不停地织。评价:这么细的丝,断了,继续织――反反复复地织啊织啊 你听出了—— (尽心竭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刻也不停歇。)

小毛虫住在怎样的茧屋里? 出示词语:牢固的茧屋 温暖的茧屋 与世隔绝的茧屋 尽管小毛虫是那样的“笨拙”,但是它知道自己该做的事。像老师一样来读读(织啊织啊。)读第四小节,感受小毛虫的尽心竭力。

(三)蜕变蝴蝶 1、小毛虫在茧屋里耐心等待,它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读一读课文,看看小毛虫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最后变成了什么?(蝴蝶)

现在它是一只怎样的蝴蝶呢? 说话:这是一只 的蝴蝶? 【板书:灵巧轻盈】 小毛虫有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惊奇”)

加上惊喜的语气读。

四、复述课文。

根据板书和图片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不悲观 不失望

 (笨拙)小毛虫——————————蝴蝶(灵巧轻盈)

 尽心竭力

2024下册教学计划精华 第三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2024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2024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二)

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三)

①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芦豚蒿

崇庐逐篙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这是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②这首诗2024了时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桃花鸭子

画中

蒌蒿芦芽

画外河豚(联想)

2024下册教学计划精华 第四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

二、学情

四共有学生11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4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

(一)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主要措施:

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

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

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

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

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2024下册教学计划精华 第五篇

组 织:四列体操队形

学习阶段:水平一

学习目标:在踢毽子和短绳活动中充分与自己的同伴密切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学习提高自己的该项技能。

学习内容:踢毽子和跳短绳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1.常规队列练习,要求精神饱满,常规到位。

2.学习向中和看齐和向两边散开的队列练习。

3.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肯定,表扬比较好的组,以激励其他组同学。

学生活动:

1.按老师的要求和口令,精神饱满地进行队列练习,细心体验如何走才能与其他同伴保持一致。

2.能够细心聆听老师的讲解,在学习中,认真体验,积极和其他组进行比试,看看哪组的行动最迅速最整齐。

2024下册教学计划精华 第六篇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唐朝中晚期至两宋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南宋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原因,培养学生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用幻灯片显示:

《史记·货殖列传》里面2024江南经济的情况,再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宋书》2024江南经济发展的描述。

材料一:

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书》

[提出问题]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南方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什么时间开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

【讲授】经济重心的南移

活动一:

[提出问题] 学生看“南方农业的发展”一目的内容,结合以下材料,从中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三: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方人口南迁图

问题:对以上四则材料进行归纳,说说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幻灯片展示)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2.重视、扶持。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活动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多媒体展示各种作物的图片

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表现有三点:(用多媒体表示)

①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

活动三: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

活动四:

[提出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找一找南方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学生回答问题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蜀锦、江浙丝绸、景德镇瓷器等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一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达。)

活动五:

请大家先认真阅读第三目内容,分小组找一找,南方商业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活动六:

幻灯片顺序出示唐都长安与北宋的东京图、清明上河图、货郎图、动态《清明上河图》、宋代海外贸易图、宋朝的纸币交子图等,分别从商业都市、海外贸易、交易工具等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宋朝商业的繁荣。

活动七:

[教师强调]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了,请大家回顾所学知识,讨论归纳一下这一过程。

【活动】经济重心的南移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

【测试】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后习题

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

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3.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4.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交子 B.会子

C.关子 D.铜子

5.读图回答问题: (P59北宋纸币)

⑴指出图中所示纸币的名

称,以及它最早出现的时期

和地区。

⑵它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⑶指出它出现的原因和作用。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十三篇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样本七篇

2024年2024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二十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十五篇

2024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格式精华七篇

2024年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本2024九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