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阅读的此篇文章共有66206文字,由华良斌尽心校正之后,发表到!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大致有两层含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收益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收益或者代价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及应用_会计审计论文二十篇要是你对这类文章的写作能力需要改进或者修正,请告诉我们!
第一篇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及应用_会计审计论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审计职能;管理论文"?target="_blank">财务管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越来越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通用商业语言,面临着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需要。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型市场工具的不断创新,经济活动方式的日趋复杂,对新形势下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分发挥签证职能,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应对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稳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都要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技术、审计方法和审计理念实现新的突破,并积极推进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1]。
1?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功能,由审计的本质所决定,并反过来客观反映审计的本质。它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的思维能力的进步,人们对审计职能的认识逐渐深入,并进一步深化和延伸,揭示出审计潜在的职能,这有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利用审计的现有职能,指导人们进行审计实践,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2]。
审计是的监督活动,具有经济监督、鉴证、评价和建设职能。
1.1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审计的基本职能。经济监督就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是否以法规为准绳,以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为依据,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查,揭露错弊、违法违纪,损失浪费行为及经营管理缺陷,督促单位或个人遵守财经法纪,履行经济责任,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WwW.meiword.COM
1.2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公允、合法、合规,并出具书面证明,以便为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并取信于社会公众的一种职能。鉴证既为被审计单位服务,又为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授权者或委托人服务,这一职能更突出地表现在民间审计或审计中。随着我国现代审计的发展,?《中华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了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审计业务,其出具的报告具有证明效力,被社会所公认,这就充分体现了民间审计的鉴证职能。
1.3经济评价职能。
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和判断,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总结经验,寻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途径。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单位的检查,评定其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科学先进,是否贯彻执行,评定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评定其各项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评定其各项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和有效,并根据评定的结果;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
但我国的审计评价,一定不能局限于微观经济的评价,必须正确处理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从宏观经济利益出发进行微观经济评价,以助于保证评价结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1.4审计的建设职能。
随着审计工作的逐步完善,审计人员可能在审查过程中针对存在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建议和意见,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改进工作,以及被审查单位以后各项工作有序、合理地进行。
2?审计职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2.1深入评审单位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论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大小,都应该对其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并据此确定审计工作符合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实质性测试的程序、范围和重点。 对行政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财务管理的审计,主要审查任期内单位财务管理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财政法规和财经纪律,单位内部监督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和有效,有无贪污、私分、侵占、挪用公款及公共财物等违法违纪问题;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即是否在需要控制的所有主要环节都建立了控制制度,内控制度的设置是否符合国家的2024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制定的内控制度能否有效地防止违纪行为,确保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2.2深入审计单位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状况。
审计人员应当针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职责、任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任期内逐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任职初期相比较的经济指标增减变化情况、债权债务变化情况、预算内外收入解缴情况的核实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工作业绩。
2.3深入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
一是审查任期内预算编报和执行情况。主要审查预算编报是否及时、真实、准确,有无虚列预算项目,骗取国家拨款的情况;有无突破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相关经费情况等问题。二是审查任期内单位各项收入和支出管理情况。单位组织的各项收入应首先用于弥补经常性支出不足和必要的专项支出。对任期内单位各项收入的审计,应从银行账户入手,审查任期内单位各部门的各项收入是否纳入财务部门集中管理,统一核算,是否存在多头开户,收入组织是否得力,有无以物抵收、到缴费单位报支抵收,有无收入不入账,转移、截留、隐瞒、坐支收入,甚至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等问题。对各项支出的审计,主要是审查是否合规合法,有无违反规定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乱发奖金、津贴、补助和实物及挥霍浪费等问题。三是审查任期内单位固定资产购置情况。主要审查任期内购置的资产、设备是否经采购中心同意后才采购的,审查是否通过公开招标招募房屋的修建单位。审查所购买小轿车的审批手续及购价和排气量是否通过批准、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四是审查任期内财政预算使用淆惑情况。主要审查任期内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是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行政机关经费的使用是否履行了其法定职责,向社会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是否做到合理节约,有无明显不当和损失浪费的情况。
2.4审计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
对任期内的资产审计,主要审计核实任职初期、任期内和离任时所在部门、单位会计核算的各项资产是否真实、安全和完整。查清任职初期、任期内和离任时各项资产增减变化及报值增值情况[3]。
一是审查任期内流动资产情况。主要审查现金和银行存款安全、完整情况;审查预付款是否及时进行清理,有无长期拖欠情况;审查库存材料、产品的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领用手续是否齐备。
二是审查任期内固定资产情况。主要审查任期内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对各项资产是否定期进行清理、盘点;资产增减变动手续是否齐备,有无将单位的固定资产在手续不完整的情况下出租、出借的行为;对外投资是否真实存在,有无收益及损失,特别注意如有损失要查找原因。
三是审查任期内净资产。主要审计核实领导干部离任时所在部门、单位净资产是否真实、合法、有效,重点是否准确区分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
2.5审计单位重大经济决策。
主要审查任期内重大经济活动开支决策是否经过集体讨论,可行性及专家论证,有无未经集体讨论,擅自决策造成浪费、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重大的经济问题,分清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2.6审计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行为。
审查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依法履行行政职能、行使管理职权过程中决策、实施的重大经济事项及宏观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效益性的同时,审计其个人有无滥用职权,有无超越职权决策、盲目决策和个人武断决策,直接干预工程发包的问题,检查其个人收入、支出的合法、合规性,核查有无侵占、挪用公款公物等行为,有无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牟取私利、为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等问题。
总之,尽管审计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效用,有效的控制和防范了许多错误和漏洞,但现实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审计时间的限制,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勾结等原因,审计在很多方面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防止各种错误的发生,以便规范和监督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宗潘。审计学[m].:中国大学出版社,20xx.
[2]?郝玉贵。审计学[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3]?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xx.
第二篇 民间审计机构经济利益与性之间关系的分析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 本文对民间审计机构收入来源、获利程度与性的关系进行,影响民间审计的经济利益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民间审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民间审计;经济利益;性
1 民间审计性现状
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已经与挂靠单位脱钩,从制度上保证了注册会计师的性。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历史不长,行业制度、质量保证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审计准则,取证不充分。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为了自身利益,出于“包装”上市公司、争揽业务、拉住客户等目的而降低审计质量。审计的质量问题不仅受到了行业内部的重视,而且也成为社会公众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尽管近年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整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审计质量仍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改进。
2影响性的经济利益因素
2.1惩罚力度小,权衡收益与成本后的铤而走险
(1)当前,cpa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不少cpa和会计师事务所受利益诱导,片面追求业务收入,只要能接到业务,不管有无风险、风险多大,工作中放弃原则迁就客户,甚至出假证明、假报告的现象屡见不鲜。
(2)尽管《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等都规定了cpa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经济责任,但对cpa执业行业中出现的严重问题,仍处理不严,制裁不力,不利于cpa增强风险意识与精神上的性。WWW.meiword.COm
(3)2024审计委托人的问题。在我国,由于产权关系不明晰等原因,民间审计的委托人大多是被审计企业的管理部门,cpa与管理当局之间不存在另外的委托人,委托与否和审计报酬的多寡,完全取决于被审计者,这对cpa保持性极为不利。
(4)现行的民间审计收费方式也破坏了审计的性。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向客户收取的审计服务费,现行的聘用付费方式使得被审客户完全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导致审计人员缺乏经济上的性,与被审客户形成了财务上的依存关系,使得事务所在审计“交易”的契约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对一个审计约定而言,审计费用随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而变化,会计师事务所不同,审计收费不同,提供的审计产品的质量也不相同。审计费用由管理当局支付,将造成审计关系的严重扭曲,使审计人员在权衡利弊之后,可能牺牲自己的性,加大了审计失败的风险,直接降低了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信赖程度。这样,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使其难以保持。
2.2 经济利益瓜葛
(1)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企业之间。当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的共同利益时,很可能影响其审计性。例如审计机构以低价购入被审计单位物资、房产,以低利率向被审计单位借款等。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咨询业务也影响了审计性,管理咨询的巨额收费收入使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之间形成密切的利益关系,使审计师失去了挑战管理当局的勇气,他们很可能为了保住咨询业务而在审计上迁就客户。
(2)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2024主管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对曾经管理或者直接办理过的相关业务进行审计等情形,都可能损害审计性。《审计准则》要求,存在这些情形应当向审计机关报告。同时,《审计准则》明确提出,审计人员不得参加影响审计性的活动,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
2.3不正当竞争阻碍审计良好发展
有序的、恰当的竞争是维持审计人员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过度的市场竞争将会使审计市场的竞争结构和手段变得过于复杂。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同业竞争日趋激烈,注册会计师职业也进一步市场化。由于外国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四大”国际会计公司规模庞大,拥有雄厚的资本、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等,加剧了审计市场的竞争局面,即使同样是本土所,面对目前单一、狭窄的业务领域,出于生存的压力,不正当、恶性竞争也时常发生。这显然破坏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竞争秩序。
3如何让民间审计同时具有良好的性及经济收益
(1)加强惩治力度,通过法律政策措施,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保证性。保证会计师事务所正当经济利益的法律法规,例如制定可统一执行的收费标准,适当提高收费金额。西方国家公认的审计收费依据为审计项目所需的审计工作小时。因此,我国财政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借鉴国际惯例,以审计工作小时为基本依据来制定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公司的规模、销售收入、财务状况和所处行业会计处理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事先预测出工作量和不同级别审计人员的配备需要,并根据不同级别人员的小时收费标准,来决定最终的审计费用。这样,就可以解决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水平相差悬殊的问题。
(2)严格遵守审计制度规定,做好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关联调查,杜绝“警察小偷一家亲”的现象。就管理咨询业务而言,也许法律上直接规定禁止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管理咨询业务并不是最优的制度安排,让市场直接发挥作用也许是可以采用的策略,监管部门所要做的是等到市场认可了某一项惯例后将其上升为制度。
(3)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遵守职业道德,采取双向自愿原则,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或干预委托单位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在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上发布直接或间接地诋毁同业或自我夸张、内容虚假、容易引起误解的,也不能向委托单位或其他组织散发具有上述倾向的函件。
(4)对收费制度的改革——实行第三方收费。注册会计师要做到形式上的较为容易,而要保持实质上的性就困难多了。因为影响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的核心问题是收费问题。注册会计师行业一方面要履行社会鉴证和经济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又必须同其服务对象进行合作,寻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要向委托人收取审计费,毫无疑义,委托人都愿意支付较少的费用获取一份满意的审计报告,而会计师事务所则愿意收取较多的费用出具一份无风险的审计报告。在我国,虽然一些部门为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了最低收费标准,但很少考虑业务的复杂程度、审计风险等因素,而主要是采取按被审计单位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的方式,这显然是不够合理的。将来改革收费制度要使会计师事务所更加关注执业质量,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扩充业务上,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保证审计质量才是第一位的。本文认为,可否尽可能小地改变现有审计构成,通过新设一个官方机构作为收费中介和管理机构,结合现有的审计流程,以有限的成本,既保障事务所审计费用来源,又能加强对事务所的监督管理,以更好地保证审计的性。改革重组现行审计流程,并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全部的合法事务所,置于该机构管理、监督之下。事务所的业务收入不得直接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取得,其业务通过市场调节,形成事务所接受委托开展业务,从该机构获取业务收入,而委托人向该机构支付费用的新的审计流程。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艳伟.影响社会审计性的因素与建议[j].中外企业家,2008(8).
[2]顾奋玲.中国审计市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第三篇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 近十来年的实践证明,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监督干部、考察了解干部、教育干部的重要手段,是纯洁干部队伍、规范干部经济行为的主要途径,是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减少决策失误,减少损失浪费的重要举措。科学衡量绩效,是任用和管理领导干部的前提,绩效评估既反映出领导干部工作的质量和结果,又体现出其工作的过程和效率;既体现出领导干部的思维层次和水平,又体现出领导干部的驾驭和执行能力,效益审计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审计机关审计使命所决定的。如何将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结合,笔者将作出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经济责任;效益;审计;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既是一种监督方式,又是一种评价手段。我国现有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经济指标、财政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党政领导干部所应担负的责任、社会管理责任和机关效能建设责任等方面履行情况没有进行审计评价,这种审计评价不全面、不完整。目前的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尚未形成系统的技术、方法,国外的绩效审计虽有成型的审计标准和指南可资借鉴,但我国的国情和审计行政管理体制不同,且绩效审计只针对事业单位和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均不能达到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目的。经济责任审计目的应是掌握被审计责任人履行职权职责和德才表现的综合情况,为考核、使用干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www.meiword.Com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引入效益审计机制,对被审计责任人任期进行绩效评估,将被审计责任人所担负的责任、社会管理责任、“经济责任”、行政效能建设责任等均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外延,丰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公正、更加全面。
一、经济责任审计和效益审计的涵义
1.经济责任审计
我国的审计始于周、兴于宋。审计的最初目的就是理清财政收支流向,对掌管钱财的官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可以说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源远流长,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从理论上讲,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审计机构)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
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看,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权益)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评价,2024财政财务收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评价,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评价。二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主管责任进行评价,即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其任职期间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和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哪些方面的主管责任;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直接责任进行评价,即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在财政财务收支中侵占国家(公有)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上应当负有哪些方面的直接责任。
2.效益审计
效益审计在国外有多种称谓,如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综合审计(comprehensive audit)、价值为本审计或物有所值审计(value for money audit)、管理审计(management audit)、经营审计(orperation audit)、3e 审计 (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等。效益审计从20世纪70年代起已成为发达国家国家审计的主要任务。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1986年4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了第12届国际会议,形成了这次国际会议的历史性文件《2024效益审计、公营审计、公营企业审计质量控制的总声明》,其中对效益审计的定义表述为涉及对公营管理部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e”审计。
在我国,最初提出的概念是“经济效益审计”,指的是经济效益实现途径开发利用和实现程度的审计,是中国特有制度背景下的产物。针对过去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只重速度的问题,在1982年召开的上提出“把全党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1983年新中国国家审计制度恢复建立后,曾经在该领域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主要局限于企业的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概念反映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确定审计目标与任务这一基本指导思想。
国内学术界对经济效益审计定义是: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2024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效益审计包括3个要素,即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
经济性审计,是对财政、财务支出是否节约所进行的审计;效率性审计,主要是指对投入与产生之间关系所进行的审计;效果性审计,是指对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必要性
开展效益审计有利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只评价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既不能完整地反映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也不能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只有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入效益审计的内容,才能充分揭示由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力而导致的脱离客观实际、盲目决策、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经济责任审计客观上具备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条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的法制国家,包括建立健全对各级领导者业绩的考查、考核机制,通过对其任期业绩的深层次审计,体现领导干部任期所实现的效益水平。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审计机关要发挥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对资金的监督作用,对惩治,加强廉政建设的作用。效益审计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
2.公共受托关系决定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与效益审计结合
公共受托关系是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就是公共资源的受托责任人。经济责任审计是要评价单位、部门、地区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效益审计的目的正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向2024利害关系人提供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随着公共受托责任观念的不断增强,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不只停留在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上面,他们更关心的是效果。只要存在公共财产的受托经济管理,受托人就必须对受托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及其效益性承担公共受托责任,而审计部门就应该对公共受托责任即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
3.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有效方法
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还停留在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项管理、决策活动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层面上,缺乏对领导干部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和其他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深入查证和。效益审计可以在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管理、决策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审计。搞好两者的结合,有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 三、当前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目标难以界定,效益的评价标准模糊,操作难度大
由于各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考核经济效益时,所运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具有很大的弹性。就某一项具体的指标而言,其运用过程和要求也是有区别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因事、因地而不同,这给审计工作形成很大发展空间的同时,客观上也造成了标准依据弹性化、人为化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微观经济效益容易确定,宏观经济效益难以把握;经济效益容易确定,社会效益难以判断;当前经济效益容易确定,长远经济效益难以预测。因此,对效益性目标缺乏合理明确的界定,是影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2.经济责任审计中资金财产损失鉴定难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而经济活动具有连续性,这就存在前后任职者的决策、结果的关联性。比如任期前的投入在任期后体现的效果;前任的投资或过失延伸到本期造成损失或遗留问题;前任投入的与目前经济活动有连续性的对外提供担保;应承担的或有责任等,审计人员难以按照期间归属调整相关指标,经济责任鉴定比较困难。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准确界定资金财产损失经济责任存在一定难度。
3.相应的审计专业人员不足
效益审计需要复合型的审计队伍,不仅要有会计师、审计师,还需要精通其他学科知识的人员,如社会科学、法律与工程方面的人才等, 这是有效实施效益审计所必需的。而目前的审计力量主要以财务、会计审计人员为主,其他方面的审计人员缺口很大。
四、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措施和对策
1.确定效益审计的目标
效益审计的目标是寻求提高效益的途径并帮助被审计单位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系统及控制手段。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涉及的资源量面广量大,在选择审计目标范围时,总体原则是围绕责任者任期国家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关注项目决策和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重点审计。对国家财政支出领域可能存在的严重铺张浪费、效率不高、效益低下或控制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审计,特别是涉及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以上现象是否存在及其程度,分清责任,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②专项审计。对被审计单位或重大事项、项目或计划进行深入调查,尤其是带有行业性,倾向性的问题。主要目的是对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效果提出评价,对责任人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促进责任落实,督促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③局部审计。对主要涉及重要资源的某一领域,对经济和社会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方面进行局部审计。该类审计针对性强,能够直接揭示存在的问题,改善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选择效益审计的方法
当前,我国财经领域中违法违规问题还比较普遍,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也应在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重点揭露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效益审计有两种方法,即以结果为重点的审计方法和以问题为重点的审计方法。以结果为重点的方法,主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效益或取得了什么结果,2024要求或目标有没有达到。以问题为重点的方法则主要关注问题的确认和,一般不参考事先确定的审计标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可以通过结果目标来评价效益的实现程度,但更侧重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分清是管理水平问题,还是固有的政策、体制原因;是利益导向驱使,还是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取舍;是主管部门的问题还是具体执行中的失误等,重视综合,发现问题、揭露矛盾,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办法和建议,要作恰当的评价,提出如何克服影响经济性、效率性或效果性的建议。
3.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只有正确选用审计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在选择审计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时,根据审计标准的相关性、全面性、先进性、合理性等,形成多层次,相互补充的评价体系。一要根据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规定及2024的经济规律、经济理论等来选择评价经济活动合理性的定性标准;二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计划目标、业务标准、各种指标和2024的数字,用于评价经济效益高低的定量标准;三是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和目标,则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审计标准。
4.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与手段,加快人才培养,充实专业人员
效益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很大的工作,效益审计中十分重视质量方法及决策模型研究,增加效益审计的科技含量。鉴于效益审计的特殊性,审计工作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人才,包括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与工程方面的人才等,在加快人才培养,更新知识,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应聘请一些专家和学者为效益审计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就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2024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而且是更全面、更深入、更高层次的监督与评价,是今后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如何选择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最佳结合点,将是我们需要长期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第四篇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率的几点思考_会计审计论文
在党的十七次全会报告指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升到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权力监督的高度。显然,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率是审计部门必须致力研究的问题。
一、影响审计结果利用率的主要表现(一)审计的实效性不强。主要在一些地方,大多开展的领导干部离任后的审计,一些领导已在新部门任职,审计部门按照纪委、组织部门的要求进行例行审计。由于一部分领导干部已升迁或者平调,不仅领导干部本人不重视,而且被审计单位处于消极应付状态,尤其是对已升迁的领导干部,被审计单位的人员不愿意提供真实情况,文过饰非,并粉饰其成绩。对于平调和已退休的领导干部,被审计单位配合不主动、不积极,审计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
(二)审计质量不高。地方党委、希望通过审计后能提供利用价值较高的审计信息。但由于部分经济责任审计、没有从传统的审计方式分离出来,主要表现在审计的基本情况不清,或者单纯的罗列数据,具体体现在“三多三少”,即审计出来的问题以反映单位的问题多,而涉及个人的问题较少,责任不清;审计评价反映经济活动的决策、监管、执行的情况较少,而反映工作成绩的较多;审计情况定性的反映多,而定量的较少。因而使各级党政部门无法利用或利用的较少。
(三)信息渠道不畅。审计信息不畅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审计部门自身没有开通审计渠道,实行“封闭”审计。WWw.meiword.COm二是只审计调查了被审计单位2024人员的情况,而没有向纪检、司法、财政等综合部门审计调查2024情况,同时也没有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公示,放弃了一些可能掌握的审计信息源,从而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浮出水面,审计出来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三是审计调查和座谈的方法落后,审计调查座谈面窄、选择的时机不当,询问的方式、指标设计不科学等。同时,由于审计和审计调查不深入,审查不全面,对履职者不感弘扬和肯定,对者不敢揭露,审计评价观点莫棱两可,态度暧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四)与其他部门配合不够。目前在经济责任审计查证中,主要是由审计部门完成。由于审计职能的限制,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仅靠审计手段难以查证。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外调的难度加大。在县域经济国有企业基本退出后,而目前主要的是经济和个体经济,审计外调中一些单位和个人以不属于审计监督对象为由拒绝,或不提供真实情况。二是对已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就事论事,对一些审计调查事项需要纪检、司法部门及时介入的没有抓住有利时机,使一些案件线索放弃。同时,对一些案件线索没有及时移交,争取各部门的支持配合的力度不够,使审计出来的问题平平,导致审计结果难以利用。
二、原因(一)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等同,观念陈旧。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实行人格化的审计,其主要目的是要弄清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职情况,因此,它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区别在于问题产生的根源和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而在审计中对问题只注重表面现象,责任不清、原因不明,对已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深挖细查。特别是没有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指导审计工作,审计评价随意拔高或将没有审计的事项进行评价,主观臆断。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适应。一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适应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主要表现具有较强的财务专业知识,而缺乏工程预决算审计知识,对工程项目必须借助工程专业审计人员的力量才能完成,否则对工程项目绩效难于评价;二是一些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中以审谋私或权权交易,导致审计的重大问题不能揭示和反映。
(三)审计评价标准不易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建立规范的审计评价标准,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特别是对收入、支出的合理、合法性必须通过定量指标来说明,2024部门才能利用。如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对人均经费支出,办公经费、车辆费用、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由于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不能考核其支出的合法、效益性。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利用效果。
三、提高审计结果利用率的途径(一)强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科学安排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主的方式,由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或组织部门将每一年度需审计的对象年初将计划一次性下达到审计部门,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又有利用审计关口的前移。在具体方式上⑴实行“先审计、再任免”方式。这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定程序,是充分利用审计成果的有效原则和手段,它能非常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为组织人事部门任免干部提供准确的依据。⑵实行“先离任,后审计、再任命”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力和威慑力,提高其权威性;⑶建立健全经常性审计机制,将监督关口前移,实行任中审计、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对纳入经济责任范围的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内定期审计,对任期期间履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重点单位实现年度定期审计,并建立健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资料库,确保领导干部有计划的纳入审计监督范围。
(二)拓展审计内容,全面开通审计信息渠道。一是必须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规定纳入审计范围。《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手册》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共归纳了禁止和不准违的行为50种,这就为领导干部是否为官清廉提供了审计评价依据;二是全面开通审计信息渠道。要通过审前新闻、、被审计单位审计公示、开通电子信箱、采用联合座谈制、个别座谈、外部延伸制、审计结果公示等方式保证审计信息畅通。三是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组在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时,将审计的情况在被审计单位公告,进一步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根据其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补充;将形成正式的审计结果报告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或者对社会公众公告,在对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者产生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会对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达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和要求。有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者及时迅速进行整改,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透明度。
(三)加大与2024部门的配合,完善联合审计制度。一是实行直接联合审计方式。对领导干部群众意见反映大的,有明显反映领导干部有以权谋私或收受回扣的被审计者,可实行审计、纪检或司法部门联合审计的方式,通过联合审计,从根本上解决审计执法手段不足的矛盾。二是实行审计部门先行审计,对审计出的有嫌疑的案件线索应及时与2024部门通气,提请司法、纪检等部门提前介入;三是建立案件互移制。即纪检、司法部门对涉及到领导干部有举报线索或需审计部门鉴定的事项应及时移交到审计部门,逐步建立起双向联合审计制。三是建立审计报告的规范文本,来促进审计结果利用率的提高。对审计报告发出后,应征求地方党委、领导、组织、纪检等部门的意见,通过反馈的意见来不断完善审计报告,确定优秀审计报告,并以优秀审计报告模式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四)建立审计评价体系,促进审计评价的科学化。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这就要求审计评价具有规范性和指标的统一性。一是应按行业制订不同的经济责任评价标准,可利用财政绩效评价标准的2024指标进行考核。依据20xx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和考虑企业发展后劲及生态环境效益的需要,考核其10个经济指标,资本保值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负债率、研发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指标等,从而实行定量与定性指标的结合。二是在一个地方,审计部门应明确经济责任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如对乡镇和部门经济责任审计中统一评价的主要内容,考核的主要经济指标等,确保评价内容的一致性,提高利用率。
(五)建立成果转化机制,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一是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审计中发现的共性的问题和在审计报告中没有反映的事项应进行通报;二是建立经济责任动态档案,对领导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审计部门要建立经济任审计档案,及时向2024部门提供情况;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报告放入领导干部实际档案,作为干部管理的参考依据;纪检监察部门要建立廉政档案,把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三通过制定法规把干部任免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凡正职调动其审计的要同其它材料一起上报,作为研究干部任免意见的直接参考数据,要明确领导干部在任期届满或调任、转任、轮岗等事项前,未经审计不得办理调离手续;不得解除经济责任,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由于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所在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或资产负债损益及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出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不得提拔重用,强化审计成果利用力度。
(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建立审计质量追究制。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审计工作的质量关键。要通过强力推进计算机审计和加大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自觉运用唯物辨证观和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审计工作。完善项目主审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审前审中审后的链条管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实行对同一单位实行审计人员交叉的“惩前奖后”的约束机制(后一审计组在审计中提供前一审计组隐瞒截留问题的,即追究前一审计组的责任,奖励后一审计组),实行审处分离和三级复核。强化廉政责任建设。审计人员如出现不廉洁问题审计组长负连带责任、审计组长出现不廉洁问题分管局长负连带责任,分管局长出现不廉洁问题局长负连带责任,谁出现廉政方面的问题,取消当年的年度奖和各种评先资格,视其情节进行经济处罚和给予行政处分。通过制度、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审计结果利用率的提高。
第五篇 浅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措施_会计审计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已脱离了单一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模式,其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而暴露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所暴露出的不足。笔者就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单一审计效果不佳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般采用分别审计不同领导,并单独实施某一位领导的任前审计、任期审计或离任审计,这样不仅不容易找到问题,还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审计人员自身的工作量。
2、审计资源稀缺与任务繁重的矛盾。
由于审计部门的编制有限,高校院一级审计部门人员很少,完成预算、决算、基建、专项效益、法纪等审计任务已经是超负荷运转,再来实施时间紧、工作量大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力资源显得更加紧张。
3、缺乏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内容过于全面化。表现为:一是充分肯定责任人的成绩,如实指出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这种对成绩、问题、的全面评价实质上是避重就轻的评价,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二是把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工作纳入审计评价内容;三是把被审计单位可持续发展也纳入评价内容,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wWW.meiword.CoM
4、部分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加大了审计风险。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这就决定了审计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质量要求高、政策性强,必须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综合能力。目前大多数审计人员所具备的水平,难以适应需要。
以上问题和困难的存在,需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予以解决,以促进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改革措施
笔者认为,针对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实施多元化审计与动态审计
离任审计不单只是对离任者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客观公正地评价,还可以成为对后续领导人员实施任前监督的标准,利用离任审计的双重效果可以避免重复审计,提高工作的效率性与准确性。还可以将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和期后追踪审计三者动态的结合,真正查清离任者离任后过一段时间才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清是非,划清后续领导与离任领导之间的责任归属。
2、注重结合,提高效率。
可以把经济责任审计同常规的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合起来,做到一次进行两项任务,高校审计处在安排年度计划时,做到常规审计、专项资金及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在出具常规审计报告的同时,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记录台账和审计档案。这样做,可以发挥审计人员的整体合力,还能够减轻经济责任审计的压力。
3、重视审计评价,保证报告质量。
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上坚持六项原则,即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统一性、量化性、谨慎性原则。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把握“五条标准”,划清“六个界限”。“五条标准”一是对审计查实的情况进行评价,未经审计的情况不评价。二是未经核实的指标和证据不充分的经济事项不评价。三是围绕审计事项的内容评价。四是对个人廉政情况,未发现问题的一般只作客观说明。一经发现有个人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及时按规定向2024机关移送。五是评价用语采用直接陈述,不用主观修饰性语言,紧扣经济责任,采取写实、量化的评价方法。“六个界限”即: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的界限;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的界限;国家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健全与钻改革空子、谋取小团体和个人私利的界限;改革措施失误与玩忽职守的界限;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界限;一般违纪与重大违纪的界限。
三、加强学习,强化素质,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提高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对领导个人的评价,审计人员在恪守审计职业道德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一要多学习一些宏观经济的知识,提高问题的能力;二要多学习一些现代审计方式和方法,学习运用好计算机辅助审计;三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勇于揭露矛盾和问题,做到审计结论既能使被审者服气,又能使领导和群众满意。
综上所述,重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但是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六篇 经济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把握五个原则_会计审计论文
审计结果公告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将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通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向2024部门和社会各界公开。目的是满足广大的知情权,促进部门行政行为公开化。但是与地方在审计结果公告力度方面却存在鲜明的反差,因此建立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必须正视和回答的课题。
一、审计结果公告风险成因
审计结果公告风险系指因审计报告的质量问题和公告程序方面的原因,在审计报告公告后给被审计单位、相关责任人以及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自身造成的各种非正常影响。可能产生审计结果公告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来自审计机关的,又有出自社会方面的原因。它产生整个审计和公告过程,集中的反映在审计报告质量和审计结果公告程序上。
在审计准备阶段,由于审前调查不够充分,内部控制测试程序失缺,重要性水平确定不准确,重要审计领域、重点审计部位被遗漏,而在实施过程中,又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实施相应地审计程序,应该履行审计职能没能完全到位,未能查出重大的错报漏报和舞弊,造成审计反映的问题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以致审计机关出据失显公正的审计报告的。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敷衍塞责,没有或没有完全按照审计方案履行基本职能、基本程序,没有查深查透,没有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不能准确说清被审计单位的帐目是假是真;不能准确说清相关负责人有没有擅自决策造成重大失误,以造成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不能准确说清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有无重大经济问题的。具有指挥权的人员强令审计人员违法执法,或具有审批权的领导人员批准采取审计强制措施,给国家财产和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的。WWW.meiword.cOm审计人员徇私舞弊,故意隐瞒或夸大事实真相,造成审计机关作出不准确和失当审计决定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和其他场合有意无意泄露国家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给国家和被审计单位造成影响和经济损失的。
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小组未能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没有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2024责任人的陈述和辩解,或对被审计单位的陈述意见和辩解事由未经核实,作出与实际不符的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审计决定,擅自改变审计处理、处罚种类或裁量幅度作出审计决定的,或未告之被审计单位或2024责任人依法应享有的听证、行政复议权利的;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划分失当,导致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用人失察或给其生命造成影响和危害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隐瞒大案要案线索,该移送的没有及时移送,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公告审计结果涉嫌泄露国家和商业秘密的。
在审计结果公告阶段,没有履行审批程序,公告途径与渠道有失偏颇等,都将诱发和导致审计结果公告风险,使审计人员和审计机关处于被动位置。由此可见,审计结果公告在实现公开透明的同时,也要求审计工作自身更加公开透明和客观公正。
二、审计结果公告存在的主要风险
审计结果公告既是审计机关的最大权威,也是一把 “双刃剑”。也就是说,审计结果公告在实施财政财务收支的三重监督:既国家审计专业监督、社会监督、机关监督的同时,又将审计机关自身的审计工作置于大众监督之下。审计结果公告无疑使审计行为错弊产生的影响扩大化,一些原本隐性问题更加显性化,给审计人员和审计机关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一是审计人员的责任风险。尽管与审计人员2024的责任风险,即便审计结果不公开,也照样存在,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公开只是遮盖了风险,公开无疑会增加风险。随着行政许可法的,我国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体系更趋于规范化,这对审计机关的执法行为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行政执法活动中,无论执法主体是故意还是过失造成的执法责任,都要区分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审计人员作为审计事项的具体承办者,对审计报告质量承担相应责任,这是必须的。对此,从国家到地方审计机关都是高度重视的,先后建立了审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审计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前面已经述及,审计结果公告风险,绝大部门是由审计人员具体行为引发的,一旦审计人员出现执法违法的问题,一方面将被本部门和上级审计机关追究责任,另一方面将面临本级行政监督机关、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的追责。轻则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重则离开岗位学习、暂停行政执法、行政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最终牺牲的将是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审计工作的公信力。所以,因审计人员的责任引发的风险是审计结果公告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二是行政诉讼风险。就审计人员的具体行为形成的审计结果公告风险而言,审计机关承受的压力和风险要大的多。因为,审计人员的具体行为代表的是整个审计机关,而真正承担责任的法律主体则是披露审计结果的审计机关。公告人必须对公告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负责,并承担审计公告风险,这是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不管是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还是效益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它涉及的对象只有两类:一个是被审计单位,一个是与此相关的责任人。作为正面肯定的审计报告倒无关紧要,那么一个问题性的审计报告公开披露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随之也会因此介入,对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来讲,冲击力是相当大的。如果审计程序不当,反映问题失实,适用的法律不准,受到危害的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势必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的权益,要么行政复议,那么行政诉讼,使审计机关座上“被告席”的位置。即使最终定论与审计机关干系不大,对审计机关的影响也将是深刻的。同时,长期以来一些审计机关经费严重不足,受利益趋动,拿问题做交易,人为的使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严肃性大打折扣。一些被审计单位正是看中了审计部门这一点,是认罚不认报,拿钱消灾。在审计结果未公开之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旦审计结果公开之后,是报告一出,一些 “知情人”的举报信就满天飞。不仅如此,审计结果面向社会公告后,对于审计机关没有依法履行其职责,发现被审计单位已经存在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检查机关也会履行公诉职能。
三是行政赔偿风险。随着行政法制的逐步健全和公民、法人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行政赔偿作为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将更多的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涉及审计机关经济赔偿的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因审计过程中采取强制措施,影响被审计单位正常生产经营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另一方面是审计结果公告泄露了国家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给其造成了经济损失的。虽然行政----法确定,行政赔偿费用由各级财政列支,但同时又指,各级可以责令有责任的行政机关支付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事实上,审计机关的经费是依靠本级财政预算拨付的。从目前的情况来 看,财政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并没有安排这笔费用,而对于一个吃饭财政来讲,财政预备费也是极其有限,所以审计机关根本无法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况且因泄露商业积极造成的损失往往是非常巨大的。
四是风险。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虽然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权利,也明确提出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审计结果一律向社会公开,但是我国审计机关实行的是行政型审计管理模式体制,地方的意见基本上左右着审计结果公告。从现阶段来看,问题性的报告占了整个审计报告绝大多数,从地方经济利益出发,或考虑到社会稳定,对于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审计报告都会有一定的要求,无论是公告的内容,范围,还是公告渠道。也就是说,非经 “点头”的问题性审计报告,是难于面向社会公众的。换句话说,能够向社会公告的审计报告,并非都是原汁原味的审计报告。这样就使审计机关在和社会公众之间,在 “旨意”与 面前处于两难的境地。满足了百姓的知情权,就将被冠之以 “无主义”;达到了的要求,就会丧失 “民心”。同时,向世行贷款和国外援贷款使用情况的审计报告公告后,很可能涉及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影响的诚信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三、审计结果公告风险控制
任何形式的审计结果公告都可能产生审计风险,突出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负责人的矛盾。所以,在循序渐进,分步推进审计结果公告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审计结果公告风险规避机制,对于全面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是要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公告法律制度体系,从机制上控制风险。我国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具有浓厚的性,尽管对审计结果公告目标作出了硬性的安排,但法律所具备的本质特征明显不足。一方面审计法对审计结果公告采用了 “可以”的表述,而不是必须公开。对于一些审计报告是否公开,表面上审计机关有自由裁量的空间和自由裁量的权利,事实上,审计法折中而含混其辞的表述,变成了不予公开的 “托词”;另一方面,审计结果公告准则又将公告的范围定位在 “重要”的审计事项上,让基层审计机关显得无所适从,畏首畏脚。同时,审计公开受国家保密制度的制约,许多领域成为 “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全面推行审计结果公告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其法律制度建设。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要在推进审计结果公告法律制度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应充分利用审计法实施条例修改契机,加强审计结果公告方面的法制建设,切实解决其与保密法等法律之间的衔接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部门规章生成快速,灵活的特点,对现有规定中一些失之笼统,条文简略,不易操作的地方进行修缮,进一步完善与审计结果公告相关的准则和制度建设,优化审计结果公告法制环境,控制风险。
二是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审批制度,有效降低风险。审计法规定,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本级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这就为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审批制度,合理转移部分公告风险,找到了理由。应指定法制机构牵头,对拟公开的审计报告组织保密、审计机关等部门进行审定和评估,然后报经批准后,按要求进行公告。
三是将审计结果公告纳入地方政务公开范畴,合理转嫁风险。审计结果公开,即是公众信息的组成部分,也是政务公开的必然要求。地方应照公众信息管理办法,对审计结果公开实行统一管理,以 “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或利用电子政务网络、或指定2024新闻媒体开设专栏、或由审计机关单独编发“审计公报”,面向社会统一公开审计结果,以减少对审计机关的各种非议。
四是提升审计报告质量,从根本减少风险。审计结果公告后,某些部门、单位和个人有不同意见或异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向审计报告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因此,没有更权威的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只能使审计机关处于不利局面。审计机关应在加强审前调查,科学制定审计方案,完善五级复核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审计报告评审制度,成立审计报告审查委员会,对审计报告反映问题的真实完整性,问题定性的严谨性,审计决定适用法律的准确性进行全面复核,从根本上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同时,强化审计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严格纪律,提高审计人员从业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确保审计报告必须经得起事实的检查,历史的检验、的检验,从而有效地降低和减少审计结果公开风险。
第七篇 经济责任审计承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会计审计论文
为进一步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审计机关必须加强对审计项目的管理,努力形成良好的审计项目管理工作机制。
一、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管理的基本内涵
审计项目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工作计划安排,在一定的条件下,围绕特定的审计对象,为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所承担的具体审计任务。这里的审计项目,是指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的,以传统人工审查、就地审计为主要工作方式的各类常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核查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由多个审计机关、派出机构或业务部门参加的审计项目等(以下简称审计项目)。不涉及网络审计项目和送达审计项目。
审计项目管理就是由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工作标准,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运用各种科学手段、制度和载体,进行计划、执行、控制、检查、监督和反馈等一系列自我约束的活动。审计机关项目管理研究的对象分为基于组织的项目管理和基于项目本身的管理两部分。本文主要研究后者。
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流程管理
(一)审计项目准备阶段的管理1.审计项目实行招标制和合同制按以下步骤实施:成立领导小组;选定审计项目;制订、发布招标公告和招投标实施方案;投标报名,资格审查,递交投标申请书;评标,确定中标人;签订项目合同;兑现项目合同。
2.进点前的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审计项目实行审计组组长全程负责制,审计组组长指定主审具体负责。审计组组长负主要责任,主审负分管责任。实行项目主审资格认证制,要求主审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WWw.meiword.CoM要打破审计机关的职能部门机构设置的界限,由主审在全机关内自由选择审计组成员。
3.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和审计项目目标管理对情况复杂的项目,采取试审方法。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取证。对于年年审或经常审的项目做审前调查,重点是对已经发生变化的被审计事项予以关注。制定审计方案时,就要基本明确将来审计结束后要形成几个“审计产品”,解决哪些问题。项目目标一定要结合被审计事项的具体情况进行一步步的分解,使之明确、清楚。
(二)审计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1.项目现场的组织管理建立层次型管理体系,大型审计项目可分四个层次:审计组;按大类分成的财务审计分组与各专业审计分组;由各分组在各自分工范围内细分成的各专业小组;审计人员个人。中小型审计项目可适当减少管理层次。
2.项目现场的人员管理。
建立审计组内授权、激励机制。分配任务一定要做到清楚、具体,必须明确每项工作期望的结果。给每位审计人员相应的自和资源使用权。审计组长、主审和各级小组长,可在权利范围内,给予本组审计人员适当的奖励与激励。
建立审计组内分权制约、绩效考评机制。对于每一个具体审计事项,要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审计人员共同进行调查、询问、笔录,主审和各级小组长还要审核把关。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考评。由多名了解被评估者的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被评估者进行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
实行审计实务导师制。加强对外聘人员的管理。
3.项目现场的过程管理。
进行进度管理,制发“审计工作联系单”,该单连续编号,一式三份,主审签发,被审计单位签收,审计组留一份,被审计单位领取两份,用于在被审计单位不同部门间协调。制作“审计进度横道图”,挂在墙上,将每个审计人员比作不同的工序,用直线置于同一起点,用直线的不同长度代表不同工序的进度,可以直观地反映工作进展。
要求被审计单位填列“资料交接表”。对于资料数量要逐项核对登记,双方盖章确认。实行双向承诺,即由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组长分别对各自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审计纪律做出书面承诺。
要高度重视非财务信息。敢于揭露和查处问题。对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一定要弄清来龙去脉。必须集体审定重大事项。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要安排具有审计执法资格的人员或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取证;严格遵守取证程序;要走访基层,逐项核实,取证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对计算机筛选的重要审计事项的结果要通过充分的现场核实程序加以证实。
oa与ao要按时交互,审计组上传的内容要完整,2024领导要及时批复上传的数据包。这两项工作都要在oa和ao系统中留下可供检查考核的痕迹。
所有在审计现场从事组织、管理、协调的审计组组长、副组长,都应记审计日记。
重要审计事项在工作底稿中都要有反映。经审计没有发现问题的,可编制没有发现问题的底稿,在档案中列入备查类中,并在底稿2024
应以“工作量核对表”的书面形式记录阶段性审计结果,经过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
实行审计查证日报告制度。主审每天要择机召开碰头会,掌握当日审计的情况。
(三)审计项目报告阶段的管理1.审计报告、审计建议函、审计决定书和移送处理书的管理要敢于报实情、讲真话,把最重要的事项、最敏感的问题、最真实的内容反映出来。严格界定审计评价范围,审计评价要紧扣审计目标。只对所涉及的审计领域发表审计评价意见。要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之上,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发挥监督和防范两个方面的作用,防止建议空洞泛谈。审计决定书应以主送单位为执行单位。办理移送处理时,要按司法证据的要求处理审计证据。
2.其他审计结果的管理对仅需由其他部门纠正、处理、处罚的问题,也应移交2024部门进一步处理。要整合提炼审计结果,将审计结果转化为高质量的有利用价值的审计成果。对事关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局,拿得准又能说明问题的审计情况,要随时向各级党委、和2024部门提交审计信息。要提高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水平,依法通过对内通报、对上报告、对外公告等各种途径,积极转化、创新和提升审计成果。
(四)审计项目后续阶段的管理对审计整改、跟踪督办的管理。督促整改的任务不能完全由审计机关承担,未能整改的责任也不能由审计机关来承担。应由各级责成2024部门和被审计单位整改。监察、财政、税务以及其他部门积极配合。经过一定的整改阶段,由向人大做出整改情况报告。对拒不整改的,依法追究责任。审计机关在安排项目计划时,应明确划出一段时间,对整改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回访和检查,根据整改结果实行问责,建立审计整改工作结果的披露制度。
三、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要素管理
审计项目要素有组织、人员、成本、质量、责任等,上文已探讨对组织、人员的管理,下文仅探讨成本、质量、责任等要素的管理。
(一)审计项目成本管理指审计机关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实现预定审计目标所耗用的各种费用(不含人员工资)之和。一般地,审计项目成本就是由动态费用、分摊的固定费用和调整费用这三部分组成。审计机关计划管理部门提出审计项目经费预算,报审计机关负责人审核,机关会议审批。项目经费确定后,由审计组统一调配和使用,审计机关负责人动态掌握经费使用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审计组出点前据实结算各种费用,向被审计单位张榜公布,公开审计外勤经费使用情况。年终考核项目成本,实行“节约奖励,超支不补”的奖惩措施。
(二)审计项目质量管理。
审计项目质量的核心要求是:力求满足审计项目的用户——党政领导和群众的审计要求。要采取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策略。首先明确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目标,然后把审计项目分解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具体的审计业务流程。根据审计业务流程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标准,提出管理方法。在审计作业过程中,应对审计业务流程按照标准和目标进行复核,随时发现问题,随时采取措施制止和纠正。要落实审计质量分级负责制,把质量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要严抓奖惩落实。
当前要加强审计项目复核的管理,扩充内部复核层次,划分各层次的复核重点,加强现场一级复核,加强专职复核人员对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的复核,专职复核人员全程参与现场复核和跟踪检查,完善复核的配套机制。
(三)对审计项目后评估的管理对项目的评价分为项目基本情况、执行规范情况、审计成效情况。这三个方面可细化成多个细项。对审计人员,评价其查出问题的实绩、专业能力、工作过程、履行职责、廉政等情况。
(四)建立审计项目执法过错历史责任追究制。
实行审计历史责任终身追究制。对审计人员的21种执法过错行为进行责任追究。追究的方式有责令改正,告诫、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没收、追缴违法所得,停职、转岗、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篇 浅析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_会计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产、低碳消费等概念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对企业会计活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背景,从低碳核算、低碳信息披露两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会计;低碳核算
如今,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大部分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加导致了气候变暖,因此减少温室气体尤其是co2的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 其次,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有重要影响。企业低碳信息披露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增加低碳会计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类增设“节能投资”、“低碳固定资产”、“应交环保费”等项目;损益类增设“低碳收入”、“低碳节能奖励”、“低碳成本”等项目;二是单独报告,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信息。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式更加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他们需要知道企业从原材料投入到生产、销售、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的能耗和排放的信息,要求企业单独编制低碳报告,将低碳绩效全面、系统地进行介绍。通过实施低碳会计核算披露,企业和其他组织可以正确地确认、计量与环境资源活动相关的投资和成本支出,更好地洞察这些支出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企业得到一个公平的低碳商誉。WWw.meiword.Com
由此可见,发展我国的低碳会计体系,将低碳经济用合适的会计语言进行表达,对加快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会计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
第九篇 基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绿色会计思考_会计研究论文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绿色会计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绿色会计的基本特点出发,阐明了我国企业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指出目前我国实施绿色会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1低碳经济的概念?2绿色会计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3绿色会计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之间的必然联系?由于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升高导致全球气候恶化,人类社会正面临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为?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xx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再从20xx年7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g8峰会上提出的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到20xx年12月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世界?各国在碳减排问题上已达成初步共识。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是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产物。WWW.meiword.cOM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它是建立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基础上的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我国也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
绿色会计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故又称环境会计。它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及属性,依据相关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给自然与社会环境资源气候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和,为2024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绿色会?计具有区别于传统会计的两个基本特点.
(1)绿色会计是在自然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与传统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传统会计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资金运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会计原则、采用记账的方法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得到反映。而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社会活动出发,围绕着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力求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了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在传统会计体系中,先有财产所有权后有价格,有了价格?才能在会计账表中配合数量进行会计核算。但是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活动至关重要却又没有所有权的事物是不能成为传统会计核?算内容的,企业并不把这些对象的使用和损害记入经营成本,这样做?不仅实际虚增了利润,而且使以牺牲环境来谋取暴利的短视行为成为?一种非常诱人的现实利益驱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绿色会计赋予环?境资源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用会计核算出来的数据充?分反映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从而使企业的微观活动与社会的?宏观利益对接,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起来?考虑,用以实现经济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超高速经济巨量发展造成的社会环境气候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高度关注,在我国会计体系中建立绿色会计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披露环境信息的会计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借助绿色4在我国实行绿色会计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会计推动和企业共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综合性决策服务,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从而达到扭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气候恶化的恶性趋势,实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1)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途径。绿色会计?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它的建立必将有力地促进后者的实现;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进一步推动前者的研究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决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发?展。所以,绿色会计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途?径. ???(2)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传统的会?计理论没有考虑企业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必然会造成?环境资源被企业过度开发和消耗排放的恶果,不仅如此,高污染低效?益使得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不足和相对滞后,这些都必然会阻碍企?业自身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只有重视绿色会计,创?新环保投入产出的会计核算,切实有效地降低碳排放,才能加强企业?现代化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而绿色会计正?是创新环保投入产出的会计核算.
(3)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绿色会计?是在全球普及现代化机器大生产严重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气候环?境严重恶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会计局限性,服务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即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4)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世界发达?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它们的?绿色会计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包括制定绿色会计?准则等。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要求我国尽快与国际接轨,?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不可避免的,而会计作为企业之间交流?的数据语言首先应该具有国际化通行的水准。所以,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
(1)制度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意识到了自然环境资源气候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政策动机,但是绿色会计还仅限于专家?学者的文章当中,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绿色会计准则,即?目前仍缺乏具备可操作性的绿色会计准则,更谈不上全面满足相关会?计实务工作的各项需求.
(2)环境执法不健全。地方局部发展与全局环境保护存在利益?上的冲突,造成了相关环保法律执行不严格,企业普遍钻环保法律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漏洞。因此,环境执法不健全,相关的工商管理松?散,共同形成了阻碍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短期利益驱动机制.
(3)企业对绿色会计重视不够。企业设立相关绿色会计科目较?少,并且对环境资产负债的估值偏低,对已发生的环境收支项目明显?反映不足。企业对构成环境资产负债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因此对环?境资产负债的估值偏低,这样就会大大增加企业长期经营的财务风?险.
(4)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工作主要由?专家学者来完成,又没有开设绿色会计的相关培训,这样导致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这也成为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工作障碍。
(1)设立绿色会计的专门权威事业机构。为迎接21世纪世界经?济运行低碳化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利实施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国家战略,我国应立即着手实施绿色会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务之急是成立专门权威事业机构,尽快确定绿色会计准则,推?广开展试点工作。建议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筹建中国绿色会计发展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法律专家、经?济学家、环保及会计实务工作者密切配合,加快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及?付诸实施的进
第十篇 浅谈现代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学演进研究_会计研究论文
摘要:会计学的发展演变,与社会的经济环境变化密不可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各种新情况新不断涌现,如对外开放带来的国际化趋势、信息化带来的现代化趋势、行业规模扩大带来的细分化趋势、社会进步带来的融合发展趋势,这些时代潮流也给会计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改变。本文结合多种趋势,探究现代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学演进。
关键词:会计学 经济环境 演进
会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学,在会计作为一个简单的行为受到关注和研究以后而产生。换言之,在会计学已经发展到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时,这门社会科学才正式得到大家的认可进而得以发展。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早已不再局限于原始的基础会计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科学文明的不断涌现,会计学已经与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样,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会计学的发展除了受到相关学科的发展演进影响以外,更受到整个社会发展的速度进程、经济实力、科技革命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以发展的观点来审视会计学这门学科的理性发展。
一、国际化趋势:会计学的国际发展及其理性应对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经济组织之一,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并且我们应该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他带来的冲击和带来的积极意义各自参半。如何抓住机遇顺利实现我国在世界经济结构里的稳步前进,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wWw.meiword.COM会计学作为世界商务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也必须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把握契机来加强学科内部的深化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使我国得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而作为世界经济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工具,会计学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制定通用的规则和语言,实现全球商务的无障碍沟通。因此,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经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在认清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立足于国内,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国际化道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国家宏观调控为辅导的经济政策,因此,与资本主义市场相比,我们在重视市场经济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这种在社会转型期必须经历的特殊现状,也对我国会计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趋势,也同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色。在与世界上先进的会计学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接轨时,我们应该在尊重自身国情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学习,吸收有利于我国会计学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结合我国的自身特色来促进我国会计学的国际化发展。这是会计学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在国际化潮流中应当作出的必要选择。
二、信息化趋势:会计学的现代化发展及其体现
信息高速公路作为信息革命的重要产物,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改变。信息资源在社会各个层面的传播,对传统的信息资源传播方式带来了极大地改变,这种新型传播方式的出现,也是会计学的发展比在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迅速。会计学的现代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会计工作者的办公设备上面。对于会计工作者而言,当前的信息化设备不仅能完成原始的数据录入、数据存储、数据计算等简单的功能要求,更是能够对数据进行系统,自动筛选、自动成图,使会计的相关结果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者所需要的时间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会计学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会计学的理论知识现代化上,包括会计理论、会计观念、会计思想、会计意识等理论范畴的现代化。会计学作为一个社会学科形成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会计技巧、会计实际工作的进步,忽视了会计学的相关理论对会计学发展进步的重要影响。在会计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会计学理念已经不足以支持会计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在意识领域里有更多的创新,以此来推进会计学全方位的真正进步。
三、多样性趋势:会计学科的具体化与细分化
在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出现并发展壮大,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会计学,也因此被运用到各个不同的行业中,在新世纪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下,扩大会计领域的同时,也细化了会计学内容。最重要的表现在会计学研究对象的细化,传统的会计学注重的是简单的会计活动,如公司企业的账目活动等。会计学科细化以后,研究对象呈现出了多样性。例如针对资产管理的《无形资产会计》,针对企业破产重整程序的《破产会计》,针对证券基金期货的《期货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等。会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经济环境的开放性和经济模式的多样化,也就必然带来会计学的不断具体化、细分化发展。
四、融合性趋势:会计交叉理论与会计交叉学科
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必然带来社会学的不断吸收与融合。会计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也不可避免的接受着其他学科的入侵和影响。在会计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着各种会计交叉理论和会计交叉学科的发展,只是在不同时期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在新时期,会计学的发展趋缓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发展。在当前的国际之下,各学科的交叉影响与融合是必然的趋势,自然学科的先进技术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更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各社会科学的不断演进,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也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博的理论支持。这种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会计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会计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与自然科学地融合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表现为与以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融合。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无论是会计学的理论工作者抑或是实际操作者所必须学习并接受的一门自然科学,由此便产生了适合于特定人群的《计算机会计学》。其次,会计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相互融合。会计学不仅与社会学科以外的科学相互融合,在内部,也在相互影响。例如会计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哲学、伦理学相融合,形成了《会计伦理学》、《会计哲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也在不断进步,人类社会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趋势早已不再新鲜。作为生存在社会环境之下的会计学,自然也是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对于会计学与其他学的交叉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绝不是简单学科的重复叠加,而是在吸收各自精华基础上的深度融合发展。
结语: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也必定会带来会计学的不断演进发展。会计学作为与国家的各项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学科,我们在接受外来挑战的同时,也应该勇于抓住机遇,不断吸收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经验,实现会计学横向的扩张和纵向的深入,以此来实现我国会计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第十一篇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思考_会计研究论文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占整个社会资产的比重显著增加,由此无形资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确认和计量范围也随之扩大,因此,无形资产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将成为未来几年财务会计领域争论的焦点。?
[关键词]?知识经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会计?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它将知识作为一种资本投入来发展经济,并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所包含的物质相对地越来越少,而包含的知识越来越多。?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也是一种“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不是工业经济的简单延展,而是对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一场革命。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主要有:(1)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2)资方向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3)生产方式由集中化、大型化转变为分散化和类性化。(4)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5)经济文明的标志发生根本性变化。?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成为可辨认性标志:(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wWW.meiword.CoM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的重要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进一步加剧,应该承认的是无形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当市场竞争愈趋激烈,企业的经营活动愈复杂时,无形资产在不断增加,同时其地位和作用愈趋重要。知识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科学,是与资源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的一个概念。是继工业经济后的必然选择。他依靠高科技手段,以世界市场为依托,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知识经济的到来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结果,走出了“工业化—后工业化”并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的发达国家,其计算机、电子和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和就业的增长是最快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载体,对传统会计提出了挑战。所以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会计进行讨论和研究就具有十分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存在的缺陷论文?
1.无形资产确认的范围过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将越来越高,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出于会计准则不确认自创商誉,会使得这类企业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反映。按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无形资产只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等六项内容。同时,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由于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谨慎起见,只有能够确认为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否则,即使企业确实拥有某项无形资产,也不能将其本金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处理。根据此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等,由于无法确认取得而发生的支出而无法入账。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概念在不断拓展,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有29项,新准则虽然拓宽了无形资产的范围,但许多价值巨大的无形资产,例如内部产生的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仍被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无法将此类无形资源作为无形资产入账,这势必导致偏离权责发生制、成本反映不准确等问题。因此,应该对无形资产的内容加以扩展。?
2.无形资产的计量不完善?
首先,历史成本法体现了资产的原始形成过程,具有易获得性和可验证性,容易被人们接受,但在人才智力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这种计量方法明显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无形资产本身的无实体性、专用性、收益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完全套用有形资产的计量方法是不恰当的。同时,从无形资产的使用阶段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如同有形资产一样,也会发生价值变动,随着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依附于原有的设备或产品的无形资产(专利权、专利技术、商标),也会随着设备的更新和产品的换代而被淘汰或贬值,这样继续按历史成本计价就会使无形资产价值虚增。?
其次,无形资产可能会因为技术创新、产品滞销等原因而出现服务潜能下降的情况,事实上,如何计提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已成为国际性难题。?
3.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内容上,不够多元化、丰富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信息。因此,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那些不太可靠而又相关的信息,现行的财务报表却没有在报表中加以披露。如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支出,有可能形成无形资产的项目,应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开发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开发活动的情况,待时机成熟时再转入无形资产。? 其次,现行的无形资产会计报告中仅仅只披露历史信息,对无形资产的现在信息以及未来预知的信息却几乎没有披露,更无法披露前瞻性的、不确定性的信息以及风险信息,这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对决策者容易造成误导,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完善我国无形资产会计的建议?
1.改进对无形资产的确认。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依赖于知识、技术的积累和人们有效信息的利用。在这种环境下,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程度会愈加明显,而有形资产的地位会日趋下降,因此,对无形资产确认将成为、企业及其他相关人士关注的焦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扩大无形资产要素范围。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论从占资产结构的比重,还是时空范围来看,无形资产都在急剧膨胀,基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应将一些符合无形资产定义的项目归为无形资产范围之内,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
2.完善无形资产的计量。目前的会计准则一般体现为重成本轻价值的特征。尽管会计准则对某些项目的计量选择了公允价值属性,但毫无疑问,更多的项目仍然是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历史成本虽然具有可验证性,可从投入层面对资产进行计量上来讲,无法揭示出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的经济利益,这个缺陷导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严重背离。无形资产的计量可首先由成本计量向价值计量迈出坚实的一步。资产负债表项目按照价值模式进行的公允计量将有助于夯实利润,确保企业的干净盈余,提高利润的信息含量,这样资产负债表作为第一财务报表的地位日益凸显,资产负债表揭示的信息将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有形资产的地位急剧下降,无形资产的地位上升。知识经济以消耗知识资本为主,无形资产计量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无形资产的披露要及时。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快”——科学技术发展快,知识和产品更新快,市场变化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这些都加大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因此,企业应当及时披露其无形资产受技术更新的影响及新开发的无形资产等方面的信息,减少依靠过时信息带来的决策风险。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出于无形资产与传统物质资产的极大差别,即它的投入随时都在进行,而且投入速度快、价值变化大,使得报表使用者要求会计报表体系能顺应这种变化而进行及时提供和报告过时信息带来的决策风险。因而应该考虑缩短财务报告的时间间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进展情况,采用季报、月报、旬报、周报等。而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连接因特网和建立企业内部网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无形资产的投入也将使无形资产的及时报告成为可能。另外,目前的财务报表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在新经济的影响下,产品的价值构成中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而人力资产、知识产权资产等无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却加速增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可通过编制增值表来系统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由计算利润为主转向重点计算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宋丽飞:《无形资产准则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比较》.《对外经贸财会》,20xx(l)?
[2]纪茂利:《论无形资产计量》,技术经济出版社,20xx.9?
[3]中华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xx.2
第十二篇 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会计提出的新要求_会计研究论文
[摘要?]管理会计扩大了传统会计原有的事后反映与监督的职能,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必须做出新的变革,才能凸显其重要的管理职能和意义。?
[关键词]?管理会计?知识经济?价值链?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为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21世纪,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愈演愈烈,管理会计又面对怎样的挑战呢?
一、要求管理会计的目标发生变化?
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一个主要的职责就是把握知识经济的特征,提供多样化的信息。由于管理环境的变化,要求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管理过程的“长期战略”信息、提供“服务”、“交货时间”等信息;而这一切都需要传统管理会计目标发生转变,由原来以“成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增值”为中心,继而转变为以“核心能力”的培植为中心。?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才能持续获得价值增值
二、要求现有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革新?
1.合理计量智力资本?
20世纪80年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仅为38%,有形资产为62%;90年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62%,有形资产为38%;21世纪,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85%,有形资产为15%。www.meiword.COm?
传统会计模式注重有形资产的计量,而知识经济下,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贡献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实物资产,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同时也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就必须对智力资本进行计量和报告,知识经济下作为主导生产要素的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人是知识的创造者,只有准确的计量了人力资本和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才能正确计算企业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决策。?
2.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要求随之改进?
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的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随着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将会引发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和人工成本的显著降低,当前的管理会计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如制造费用的分配,一直以来,对其主要是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而随着高新技术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的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因此,如果制造费用的分配仍以工时为标准,必然会使产品成本信息失真,企业据此做出的短期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就可能出现较大失误。?
3?.要求存货管理模式的改变?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支付、网络采购等活动都可在网上进行,传统存货模式受到挑战,“零存货”的概念有可能成为现实。存货乃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它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果,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应该务求“及时适量”生产,预防产生存货堆积的现象,以至于逼近零存货。传统管理会计中对存货的处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三、要求改变对现行投资方案的评价?
目前的投资方案评价,主要是考虑企业的财务效益。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益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主要以智力投资为主,随着企业投资的取向从物力投资向智力投资的转变,管理会计决策方案的评价标准也将从单纯的以财务效益为重点转向财务效益和综合信息并重的评价标准体系。投资的评价和选优,应以方案可能产生的全方位效益为出发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的大小将主要由其具有的知识含量或技术含量决定,因而经营决策的重点应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如何通过适当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使企业产品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四、要求管理会计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非货币信息将充斥于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要求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及其他各个责任中心从中选择对本企业有用的信息,即利用管理会计所提供的非货币性和货币性信息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有时非财务信息的影响甚至超过财务信息。例如,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进人才的未来效益、引进高级制造技术的长远利益等,都关系到企业全方位的效益。
五、知识经济要求管理会计着眼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而不是仅仅关注企业的生命周期
现行的管理会计仅考虑生产者所承受的成本,而不反映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消费者所承受的成本,不仅包括购买价,还可能包括与安装、运行、支持、维护、丢弃相关的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引起企业产品的设计者的足够重视。
六、知识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注重价值链?
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价值链是开发、生产、营销和向顾客交付产品与劳务所形成的一系列作业的价值。价值链要求管理者注重企业的外部环境,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这条价值链及其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从而管理成本。价值链构成了企业的生命链,是企业具有生命价值的基础,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增加价值。在识别了价值链中每一阶段所增加的价值及相关活动所涉及的成本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和发展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有效管理价值链对于增加顾客价值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强调顾客价值,要求企业经营者以顾客为中心价值链中不同作业的性质。?
正如著名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指出,“与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相联系的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21世纪管理会计将“以人为本”,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构建其基本的框架。这也是未来管理会计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余绪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财务与会计,20xx年第二期?
[2]甘永生:21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模式[j].会计之友20xx,12:4-6?
[3]徐?华?王湛宇: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会计[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第17卷第4期?
[4]矫丽会:浅谈知识经济环境下我国管理会计的变革[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xx,第22卷第4期
第十三篇 试析新经济时代下农业企业会计发展当议_会计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字:新经济 农业企业 会计发展建议
论文摘要:新经济带来会计业的变革,也深刻影响着农业企业会计的发展,在新经济环境下农业会计如何发展越来越成为会计界不可忽略的部分。本文就农业企业会计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作了展望并对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向作了假设性的操作建议。
所谓“新经济”,实质上就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加人世贸的影响和冲击,作为新经济环境下的农业企业会计需要的将是核算、反映、控制与测评整个产业价值导向的更具柔性的新型会计模式,变革现行的会计模式已是大势所趋,转变以价值导向为主体的农业企业会计是适应这一变革趋势的一种选择。
一、当前农业企业会计行业的特点
农业企业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国家2024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对农业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连续、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以加强农业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农业企业会计是一种专业会计,是以农业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是农业发展到高级阶段在主体上的反映。而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等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的差别,带有一定的特殊性:1.核算内容的多样性。wWw.meiword.CoM农业生产活动的范围很广,往往涉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多种行业。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繁多,包括的范围也很广。2.管理体制的复杂性。农业企业实行了多种经营与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普遍推行了农户联产承包的同时,也相应建立了统一经营的生产和服务组织,乡镇企业的体制更是复杂多样。3.核算方法的灵活性。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水平与会计上作的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农业会计核算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农业企业会计技术方法和会计政策规范必然都要从原有的工业经济环境中蜕变出来,重新构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会计模式和会计管理发展思路。
二、在新经济环境下农业企业会计发展的思路
(一)在会计确认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合,其许多特征又决定了农业企业会计确认的复杂性和差异,其中2024生物资产的确认尤为复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均未对生物资产的确认做出专门的规定。所以我们在会计确认方面可以先从确认复杂资产方面着手,运用新经济条件的网络技术与知识更新,不断对一些复杂的资产进行重新界定与确认。 ????(二)在会计计量方面。2024农业企业的会计计量问题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及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均未对其做出专门规定,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企业资产的计量目前只能采用历史成本法和成本与市价比较法,不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我国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益完善,详细、可靠、可行的农业企业会计计量政策有待完善。
(三)在会计记录方面。会计记录主要涉及到会计账户的设置问题,在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除了需要设置与其它行业具有共性的会计科目以外,还应设置反映农业特殊性的明细会计科目,另外还要根据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结合新产品新技术对一些农业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会计科目进行设定。
(四)在会计报告与披露方面。现在尚未制订农业活动会计准则和农业会计核算办法,因此缺乏农业活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按照普通会计事项的披露政策,适合农业活动的报告披露政策有:(1)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2)提取资产减值的情况;(3)折旧政策。
由于在新经济环境中,当今农业活动已经不是以前的传统结构为主的农、牧、渔结构了,有它的特殊性,仅仅像对待普通的经济活动一样来报告披露农业活动会计事项是远远不够的,农业科技的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这种对外界信息的认知时效性,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是无法让投资者对公司的农业活动有全面的了解的,特别是在以历史成本法计量的情况下,对不同年龄的动植物、作物,往往难以从成本上体现出差别。因此,为了减少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使投资者对农业活动有全面的了解,必须制订可行的农业活动的报告披露政策。
三、现行新经济完善农业企业会计的具体方案
1.将知识经济的渗人扩展至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范围之内
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上。传统的经济思想重视实物、设备,而不重视知识以及知识的拥有者。因此,会计的一切计量和管理都是围绕着设备、存货、资金等物流展开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物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空前突出,知识及其拥有者成为当今社会最核心的资源和资本。农业会计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体现“知识第一”的经济理念。这是农业会计改革的思想基础。将知识纳人到会计计量与报告系统中,并对传统的“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的公式进行修正和拓展,公式中应包含现行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内的技术资产。修正后的公式应为:实物资产十技术资产二负债十实物资本权益十技术资本权益。 x
第十四篇 浅论新经济时代会计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_会计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会计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提供重要信息的会计必将为适应这种需求而发生重大变革,因为会计的发展历来是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会计要发展,教育是关键,因此会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对新时期会计教育目标,会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全球化、网络化、高新技术化和知识化的新经济时代,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提供重要信息的会计必将为适应这种需求而发生重大变革。因为会计的发展历来是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会计要发展,教育是关键。会计教育,特别是高等会计教育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并影响着会计理论的进一步提高,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化高等会计教育改革,明确新时期高等会计教育目标,改革会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势在必行。
一、明确会计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新经济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经从过去对数量要求转化为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他们应扮演的是“企业伙伴”的积极角色,如何创造价值、解读会计信息、解决问题、作长期策略规划、评估客户的选择及作最优化的资源配置等是现代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关键职责。WWw.meiword.Com专家认为,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特质是:策略化的思考与行动、沟通能力强、富高度创意、熟悉资讯科技。也就是需要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富有变革和管理的能力和胆识。
如何培养具有这些特质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这与会计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密切相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会计教育目标应如何定位?我认为应培养适应新经济时代需求的、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具体地说,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而且具有高度的事业性和责任心;不仅要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具备本专业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即有很强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有敏锐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的能力;掌握有效集体合作、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不断吸收新知识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等。
二、改革会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应符合会计教育目标,注重高素质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因此,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本专业2024的相关专业知识。
首先,作为会计学专业学科体系的主干课程必不可少,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如开设财经类专业相关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法等等。应该说我国会计学科体系已基本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近,但从目前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课比重过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一些做法:合并2024课程。如,不单独开设成本会计,把相关内容分别放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容也应相互协调,尽可能地减少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和重复。
其次,根据会计教育目标,体现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对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开设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性课程,如:运筹学、市场学、社交礼仪、职业道德、文学欣赏以及法律等知识。专业教师应在学生的选课上进行引导,对已开设的经济学课程内容应予调整,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
再次,经济全球化、网络化、高新技术化和知识化的趋势要求会计教育国际化、信息化。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应强化涉外课程的教学,如:国际税收、国际法学、国际会计、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等等,使会计学科体系国际化;同时要加强信息类课程的学习,其内容应覆盖与专业工作及日常生活2024的高新技术内容。
最后,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的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仅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二元结构,新的会计分支已相继出现。因此,应不断发展新领域的课程,向学生开设一些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所得税会计》、《战略成本管理》、《税务筹划》等新兴会计学的课程乒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会计管理新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这些新领域、新知识的更新、开发与传播。 三、改进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授课采用一言堂式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是目前许多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虽然这是最有效率的方法之一,但这大概又是最没效果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上极度规范化的考试制度不足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我们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注重方法教育,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公布的会计报表,提供各种评价方案,进行预计发展前景和投资决策,提高学生的实际知识和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第二,灵活运用课堂讨论式。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法,教师提出研究向,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最后归纳总结。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方法,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对学术前沿问题可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可预先布置研究课题和参考文献,鼓励学生多进图书馆、资料室等,参阅古今中外的相关资料,找出2024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对新理论、新发展、新趋势的整体把握,以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四,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学校要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就应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机会,如让学生在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甚至可通过intenret进行跨国交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调研,在假期之前,教师布置一些课题,学生可针对课题要求,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到公司或商界进行调研,然后形成调研或评论报告,回校后进行课堂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其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五,及时更新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普及多媒体教学方式,使之成为高等会计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提高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培养出的会计人才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意义重大。从目前我国高等会计教学的师资来看,许多教师基本上没有从事过会计实际工作,可以说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理论脱离实际,学校有责任也有必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一)畅通师资继续教育的渠道,鼓励他们取得高学历,如条件许可,可以出国培训进修,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二)鼓励教师参与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参与会计事务所的查账、验资、处理经济纠纷等业务活动,增强他们的实际经验。
(三)鼓励老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把其收获带人课堂,授予学生,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这样才能使会计教师始终站在会计学科的最前沿。
(四)鼓励教师开展不同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以及校际间的交流活动,以此来博采众长,提高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五)鼓励教师除了运用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以外,还必须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投影、幻灯、录像、碟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及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原理讲解,实务演示,案例,课堂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面对新经济时代对会计教育带来的挑战,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机遇,着眼未来,拓展视野,迎接挑战,深人开展会计教育理论研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高等会计教育必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第十五篇 小议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及发展_会计研究论文
论文关健词:战略管理会计?特点
文章摘要: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以外部性和长期性为核心特征的管理会计形式,是管理会计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其理念将渗透到整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信息,使企业获得持久的战略竟争力。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
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形势、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具体是指一国的形势变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战略目标群体的教育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新的法律的及原有法律的变更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以及整个经济市场、自然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动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
(二)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
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身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国外研究表明,以下八个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顾客的满意程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
(三)战略管理会计将提供更多的与战略2024的非财务信息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单靠优良的财务业绩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依仗众多的非财务指标,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提供与战略2024的财务与非财务息,具体包括五大类信息:(1)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wWW.meiword.Com其中经营业绩信息主要是指与收人、市场占有率、质量等经营活动2024的信息;与战略成本2024的数据;与生产率2024的数据;与从事战略经营业务2024的数据;与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战略资源数量和质量2024的数据;与知识开发和创新2024的指标;员工的参与和满意度;与供货方的战略关系。(2)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3)前瞻性信息。具体包括揭示机会和风险;揭示管理部门的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战略因素;实际经营业绩一与以前披露的机会和风险进行比较,以及与计划的比较。(4)背景信息。一是企业的广泛目标和战略;二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三是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5)竞争对手信息。具体是指: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四)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分险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既重视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既重视现有的经营范围内的活动,也重视各种可能的活动。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应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一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完善
(一)技术方面
首先,技术革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技术革新速度的提高是与其传播速度的加快密切相关的。传播速度的提高起到了类似加速器的作用,促进了技术的不断更新。这种快速变化使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这样,新技术所能拥有的超额回报期缩短了,厂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而创新的方向和决策的做出,要基于对客户需求和竟争对手的战略,这就要求管理会计系统提供更为及时的信息。
其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强调知识对企业保持其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日益重视信息的价值,这在实务中表现为对软件(人、技术)和硬件(信息工具、网络)的管理和运用的不断加强。从其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影响:一方面,信息工具的大量使用,使信息2024、处理及传递速度和效率大大加强,传统的”维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信息系统过于昂贵”的观点将会改变,建立并维护一个能同时提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信息的系统,将普遍为各种规模的企业所接受。这种变化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企业管理人员将更有机会和能力从战略角度企业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人和知识要素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加强,将要求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充分的信息,以使决策者确定是否对人力及技术进行投资,并评价所做出的人力及技术投资决策的投人一产出效率和效益。这些信息将要包括研究与处在同一技术革新方向的合作者或竞争对手的2024信息,并要结合决策前后客户需求的变化等战略信息,以判断投人是否有利于企业获取战略竞争力。
(二)经济全球化方面
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使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在自身及竞争对手的资源情况时,不能再是静态地所处时刻、所处狭小地域的资源状况,而要动态地资源的未来流动趋势。这种考虑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区域性。
市场机遇的全球化还要求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关注全球的市场动态,以便更早地进人市场,获取利润。一方面,网络交易的推广将使企业更直接地面对客户,获取2024需求信息;另一方面,人类需求层次的提高,造成需求个性化发展趋势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就要一方面加强2024此类信息量,一方面注意企业产品或服务被消费的全球性变化情况,以尽快调整其全球的战略部署和寻找新的客户需求方向。
第十六篇 试析新经济时代会计观念面临的挑战_会计研究论文
???????????????作者:阙品玲?张雅平?蒋爱玲
论文关键词:新经济时代 会计观念 挑战
论文摘要:人类社会正在快速迈进经济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是知识的时代。新经济时代以知识经济为特征,以知识的生产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点,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拙,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主流。为了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会计人员应当抛弃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运用全新的思维,创造出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会计观念。
1要转变的若千个观念
1.1动态时点观念
1.1.1现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假设、会计期间假设及货币计量假设。随着现代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对会计假设有了影响:(1)电子商务和网络公司的出现,突破了会计主体的物理实体概念,从而动摇了会计主体的假设基础;(2)有些网络公司只是一个临时结盟体,在完成其既定目标后就可能立即解散,这类企业的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应;(3)新经济时代的报告采用实时报告系统,可以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就可以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WWW.meiword.COM在这种财务报告模式下,不需要对会计期间进行划分。另外,在网络公司会计中,由于公司存续时间不确定,甚至存续时间很短,在这种情况下仍进行会计期间划分,是无实际意义的;(4)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物价频繁而不规则地变动、资源的加速耗用,加大了资产价值变动的幅度和力度,冲击币值不变假设。
1.1.2树立动态时间观
新经济时代要求会计人员树立动态的会计观,从动态角度对会计环境及会计要素项目进行评判,建立与之相应的会计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管理体系。由于传统会计分期核算,不论分期多细,都不可能完全解决及时性问题。分期核算本身参与了过多的人为因素,与动态的实时核算的迅速和及时性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定期财务报告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定期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对现实而言是过去的信息,并缺乏完整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正确的决策。因此,建立实施动态实时报告系统,是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必然选择。否则会计职业将面临严重危机。
1.2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念
传统会计采用的是一种回顾过去的时空观念。通过对过去业务活动的记录和总结,对过去的业绩和行为结果做出评价,并以此指导现时事务。人们的时空观念,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树立一种全新的会计时空观念—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念。未来是现在创造的,未来的状况决定于今天的期望与努力。人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决定了未来的形式和状况。会计是一门实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着人们时空观的变化,必须相应地将会计的时空观由回顾型转向展望型,通过对现在的认知,为更好地把握未来服务。
1.3网络系统观念
现代经济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网络是这个时代的基本存在形式。多样化的网络活动,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会改变会计的方方面面。与此相关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体系的构建,都必须以网络系统观念为基础,做到会计系统结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信息网络化。会计观念、理论及方法体系的变革,必须纳人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变革中去。会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到这种变革中。
1.4积极的风险观念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高风险的时代,风险伴随着人类的一切活动.它无处不有,无处不在。面对日益增加的风险,忽视或逃避都不是办法,我们应该通过积极的风险管理,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风险是收益的孪生物,风险与机会并存。因为风险的存在失去重要的机会和收益,那么机会和收益的丧失也是一种风险。会计面对这个多变、易变的环境,要树立积极的风险意识,敢于面对风险。 1.5创新的观念
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是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它渗透于社会的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我国已进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同志指出:“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我国国民经济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扬弃旧义,探求新知。所以,会计领域也必须具备创新的观念。
改变会计观念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演说,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理论性的观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具有可操作性。
2当前会计应如何开展工作
2.1会计准则应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会计工作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会计人员做账不能脱离会计准则凭空捏造,但会计准则的修订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时期,在工作期间遇到的问题有时会计准则中没有涉及到。往往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因为,会计准则应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2.2会计人员应具备适应现代管理的综合水平
新经济时代要求会计人员不仅仅是做做账,出出报表,数据,还应不断地更新各方面的知识,适应新经济的发展。
2.3研究市场的发展趋势,寻求企业发展的会计工作方法
市场是无形的手,但财务工作必须为它服务,因此,财务工作不能是被动地跟在市场之后,应积极主动地在市场中磨炼自己的意志,研究市场,寻找适应企业的会计工作方法。
2.4会计人员应具有远瞩抗风险能力
虽然会计工作比较单一,但是要在会计工作中求发展,对未来的会计工作具有预测性,既要适应市场的能力又要有抗风险的能力,会计工作才能站稳市场,不断地发展更新。
2.5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财能力
会计工作是在公司领导下,依照会计法进行工作的,为了使公司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应认可他们的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的生产经营献计献策。
新经济时代会计将更多地采用一种自由式结构,即意味着新经济时代会计的工作方法,与传统会计相比更加灵活多样化、自由化一些。财务人员要顺应时代,积极创新,取得财务工作改革的新突破。
第十七篇 浅谈新经济时代我国会计改革的方向及建议_会计研究论文
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对全球经济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对相关学科和工作产生了影响,会计也不例外。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从会计理念、理论和实践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从容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一、新经济时代对我国会计的影响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引起相关事物本身发生质的变化,会计是受环境影响的,是经济环境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会计的动态性和进步性。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会计的基础环境受到冲击,现行会计理论、实务和会计教育都将受到严峻的考验。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要不断研究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内容及程度,以便不断探索会计改革的新途径。
(一)2024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导会计工作、评价会计准则的指南针。目前,在会计理论的研究中存在着决策有用观与经营责任观的争论,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都未考虑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新特点和新情况。WwW.meiword.coM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型企业中,知识已成为一种全新的资本,此时信息使用者所关心的重点不单纯是企业现金流动和收益成果的信息,而更关心的可能是知识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及增进能力的信息。会计信息源的拓宽要求会计既能提供历史的信息,也能提供具有预测、决策未来经营活动的信息。
(二)2024会计假设
知识经济的涌现已对现行会计假设提出质疑。会计主体由于“网络实体”的出现而使其界限难以确定。持续经营因市场变化频率加快、企业不断调整经营范围等因素,企业兼并、清算、终止的现象随时可能发生,使得持续经营难以持续下去。会计分期核算和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已不能满足决策者的需求。货币计量也会因产品成本构成的变化、产品价值变动幅度大以及国际金融一体化的现象,使币值稳定产生动摇,同时对知识资产如人力资源的计量形成困难。
(三)2024会计计量和确认
历史成本原则虽然具有真实性和可验证性的优点,能够揭示业务发生当时的交易价格和价值,但是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资源的社会,许多资源诸如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其真实性无法体现。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标准,是以已经发生的交易为基础,而对尚未发生或可能预见的事项不予确认,或者只部分确认不利的事项如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这样就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整体信息的需求,不利于进行经营决策。另外由于“网上公司”其经营期间可能很短,此时,收入分期确认和费用分摊已不必要。
(四)2024会计核算内容
现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是以实物形态的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为基础,反映资本金的运动过程,具体表现在对会计要素变动极其结果的核算上。未来知识经济中,产品生产过程将以高智能的劳动为主,人的智慧和才能起决定性作用,是形成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为此人才资源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必然应反映在会计核算中。另外,对除人才资源以外的无形资产核算上也不够充分。如非专利技术、商誉、商业机密等。如果再考虑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会计核算的空间将更为广阔。
(五)2024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应充分反映企业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相关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按照现行《企业基本会计准则》体系所报告的会计信息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的要求:现行会计报告的形式单一,通过表格数字化反映,文字说明的内容较少;现行会计报告的计量标准是以历史价值为主,而对现行价值和未来价值反映不足;现行会计报告的内容是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反映历史的和现在的信息,而缺乏具有预测性、前瞻性及不确定性的信息。另外,报告所强调的是整体内容,而对某些专项内容披露不够充分;现行会计报告的结果是以内部经济活动影响为主,未能充分揭示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现行会计报告报送的时间是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前提,定期报告,时效性较差。
(六)2024会计教育
当前社会上会计专业人才奇缺的现象已基本得到改观,会计专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短线专业转化为现在的长线专业。但并不是说市场对会计人员已无需求,而是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从过去简单地对数量的要求转化为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这种需求将更为强烈,会计人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经济时代我国会计改革的建议
(一)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会计模式和规范体系
现有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会计理论必须尽快研究新的会计模式。新型会计模式的建立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求按照知识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客观规律,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含义,建立统一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进程中,应全面与西方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异,特别是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向wto规则看齐,充分参考和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的2024内容,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并且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滞后于实践的现状,应该分轻重缓急。对于直接关系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需了解的会计要素核算的相关准则,如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存货、金融工具以及保险、通讯、汽车制造业的会计准则应优先加快制定。 (二)应尽快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
1.人力资源应纳入现代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人力资源从本质上看,它是企业的资产,从会计对象上看,资金运动过程包括资金的投入、耗费、收回、退出。企业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人力资源才能使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所以它应作为企业一项长期资产,成为现代企业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的核算方法。目前,虽然有一些诸如“人力资产”、“人力资源摊销”、“人力资本”等账户,但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正式运行,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账户体系。
3.确定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计量模式。人力资产与其他资产相比有其特殊性,很难将其确定在某种计量模式上。应该是多种计量模式的有机结合,即应是精确性计量(历史成本模式)和模糊性计量(经济价值法)的结合。
(三)修改无形资产的相关内容
1.灵活界定企业吸收无形资产投资的比例。企业吸收无形资产投资,这是现代企业的通常做法。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也是允许用无形资产投资的。但我国1992年底颁布、1993年7月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中对企业吸收无形资产的投资比例进行了限制,明确规定企业吸收无形资产一般不超过注册资本的20%,如果技术含量较高超过20%的,要经审批部门批准,最高不超过30%。而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企业中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仍然维持20%一30%的无形资产比例已不能满足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2.拓展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传统会计核算中,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誉。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充分认识知识成为生产力要素的主要成分后所引发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法律、新变革,从客观上要求我们拓展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把人的智力、知识作为一项无形资产的重要内容。因为人的智力、知识符合无形资产的概念要求:不存在物质实体;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拓展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对转变观念、重视科学知识、重视人的智力要素,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有重大意义的。
(四)研究和引入新的计量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传统的计量手段已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变化。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种计量手段,因不同会计事项性质而选择不同计量手段,应是一条可取之道。多元化的社会由五彩缤纷的事物组成,强调独一无二的计量手段只能使会计陷入困境。
(五)增强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
为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减少决策风险的需要,对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适当创新,这不仅涉及到财务报告本身结构框架的改变,而且也导致了报告所依据的会计基础理论的创新。如提高及时性与会计分散假设2024可考虑缩短报告的时间间隔,采用月报、旬报、周报等,也可根据业务特点,实行灵活的、不等距的报告制度。同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从空间跨度来说,企业应提供“金字塔”式的报告结构,从最底层的原始数据到高层的浓缩信息,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对“充分性”的需求差异。
(六)加快会计人才培养,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数量的扩大与质量的不高不相匹配。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行业整体素质较低,会计电算化水平不高。知识经济给会计信息效率标准所带来的变化,必然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新要求。必须加强会计培训、改革考试制度,且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从而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促使我国会计尽快走上规范化、国际化、电算化的发展轨道。要增加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教育的科技基础设施,特别是加大计算机的投资和软件开发力度,加强会计网络化应用,完善会计及信息系统。要支持会计师事务所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注册会计师人才项目,开放会计师人才教育市场,加快会计师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重点增强管理会计职能和参与经营管理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会计核算时效性和实际操作水平,建立复合型职业会计队伍。
当前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关键时期,因此会计改革要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积极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会计理念要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经济时代的要求。
第十八篇 试析新经济时代下的会计观念_会计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笔者认为,作为经济发展的衍生物,会计决定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必须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经济运行呈现了新特征,对会计模式的影响是深远的新经济时代。人类面临着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是永无止境的,会计要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就必须勇敢接受挑战,随时改变甚至抛弃那些陈腐而不合时宜的观念,运用全新思维,更新观念,重塑理念。
一、会计摸式遇到新挑战
(一)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以物质和货币的所有者为服务对象。以出资者和收益为中心。以保障业主债主的权益为出发点和宗旨;站在投资者和债权入的立场上。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管理和决策,从而保证出资者收益的最大化和债权人风险的最小化。强调物质和货币的所有者、债权人的核心地位。面对人才智力资源经济价值的认识、投入仅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费用成本或作为一项无形资产简单的予以列示,甚至在法律上往往限制无形资产的形成和作用。如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投入资本中。无形资产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0%。这在人才智力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愈来愈重要的情况下,明显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既然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信息活动价值在企业产品价值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企业在这些信息活动上的耗费就理应计入产品的成本或者资本化,并要求损益表的内容和结构作相应的变更,而在现行会计模式下,企业所有信息活动的耗费一般都是作为费用来处理的,这样势必难以真实、恰当地反映出这些活动的性质和所发挥的作用。WWW.meiword.COM同时。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亦主要是有形的实物资产状况.而无形的信息技术资产在其中却难有一席之地。从理论上讲,既然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企业财富的主创因素,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不仅应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反映,而且应该占据显要的地位,以完整地反映出企业的整体资源状况和生产力。在网络会计中。会计期间等同于交易期间,无跨期分摊收入和费用的问题,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基础;在电子联机实时报告下,收付实现制更适用于网络会计;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公司产品的交易市场价格活跃.企业的成立、存亡、破产频繁,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不能够公允的反映现金流量信息,反映滞后。如此这般,都对现行的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稳健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和资产、收益计量原则等产生冲击,然而这些并不能成为将信息技术资产排除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之外的理由,反过来恰恰说明现行会计模式存在着严重缺陷,面临着根本性变革的必要。
(三)会计职能发生了变化。网络会计对核算尤其对监督职能均有要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计人员从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通过在线空间及时得到会计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协助决策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实现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过渡。
(四)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信息处理和传递能力的提高以及组织机构的变革。会计提供信息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如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化,使会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子系统,除了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外,还能提供非财务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和预测信息。会计空间大为拓宽。而现行会计模式却仅限于前者,使会计功能萎缩,发展受限。
(五)在现行会计模式下不予确认人力资产以及研究和开发费用直接冲减当期收益的做法,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和研究与开发上投入越多,其资产和收益减少得就越快,从而抑制了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影响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
(六)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十分需要掌握资源及生产过程的动态信息、前瞻性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及2024不确定信息,而现行会计模式下很难提供。如果不打破传统框架,企业的决策就难以定夺。
二、面对挑战,更新现念
经济时代是知识和经济的一体化。具体地说。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是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充分利用富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新的财富.减少对稀缺资源的依赖,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企业最具价值和最重要的资源已不再是物质资本而是知识和智力,即智力资本。社会由于追逐知识结构而回到人的本身,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人的脑力、心力、智力为核,从人出发开发人、服务人。人、人才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将居于核心地位,人的智慧和创新将成为全社会的第一资本、第一资源、第一目的和第一财富。由于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不及时进行会计创新,将会给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会计学者已经开始反思和变革现行的、历史的、分期的、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模式,探索建立一套适应信息技术时代需要的新型会计模式,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种发展.运用全新的思维.创造出一系列新经济时代全新的会计观念,及早参与这一历史进程。
(一)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念和动态时点观念。会计是一门实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着人们时空观的变化,必须相应地将会计的时空观由回顾型转向展望型。第一,要彻底抛弃以过去为重心的理论体系和观念,构建一种紧跟时代的、面向未来的会计组织结构体系及方法体系.使会计系统与周围环境紧密地融为一体。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感受,使人们难以忍受以定期结算为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所带来的会计信息时滞。应利用网络世界的时空优势,构建会计的实时动态处理、在线管理,以把握过去与未来的结合点。
(二)网络系统观念和积极的风险观念。网络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存在形式.它将会计核算及监控的视野纳入一个更广阔的范围,使会计发生了质的变化。利用网络世界的时空优势,构建网络会计体弃.i’现会计的实时动态处理、在线管理。充分认识并接受动态变化中的风险因素.建立新的风险观念。电子商务和网络公司的出现.突破了会计主体的稳定性假设基础,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也不再适应.随着全经济一体化.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使物价不规则变化,加大了资产价值变动的幅度和力度。冲击着币值不变假设。传统的会计运用建立在种种假设而非现实环境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信息处理,提供的只能是失时的信息.这种规避风险的做法.却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会计信息失真.使会计职能面临整体消亡的危险。承认传统的会计方法下提供的会计信息有虚假的可能,承认风险与不确定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从而建立全新的风险观念。 ???(三)回归财富重心观念。新经济时代无论是有形财富或无形财富.知识信息已经成为第一信息.成为比公司、工厂、机器、土地更为巨大和珍贵的财富。财富、资产、损益一体化,说明了会计资产的实质,使会计报告从形式到内容发生质的变化。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中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所以,借鉴目前已经基本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结合全新的经济环境,以智力资本为中心.注重人才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是时代的必然。
(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绿色会计观念。社会发展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会计作为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必须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随时考察、跟踪、、预测我国新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及其特点.并建立相应的会计反应机制和动作机制.确保会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
(五)更新筹资观念。由传统经济条件下的封闭的、不公开的筹资环境,到新经济下开放的、竞争的筹资环境,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国内市场.而且是国际市场。作为现代企业的理财者必须明白.债务并不是越少越好.要懂得利用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作用.要学会“借鸡生蛋”,这也是新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就筹资管理而言,资本市场的大门敞开后,取而代之的是风险资本和二板市场的资本筹集。筹资方式也将增加.将更多地采用可转换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的形式。而且.新经济下的筹资内容也不应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资金筹措,而应更新为对资源的筹措,即对各种生产资源,尤其是含有较高附加值的技术资源、制度创新和新型知识等要素进行筹集和吸收。简言之,新的筹资理念不仅包括筹资金.还包括筹技术、筹制度、筹知识、筹智慧等。
(六)创新的观念。现行的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将被重新审视、改造甚至部分地摒弃,所以,打破传统、更新观念,创建会计体系的新思路.势在必行。针对现实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做一些超前性的研究.建立新的会计方法体系。包括计量方法、确认方法等。一种可能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会计现象的多维会计理论将受到欢迎,会计所需提供的信息将更加全面和多样化。例如.由于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引进与开发等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正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使得资产核算的重点将从有形向无形资产转移;投资方案效益的评价将从财务效益向全方位效益转变;对经营成果的计算重点也由利润计算向。
价值计算发展;在利益分配上也将由现在的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改为按贡献和创造价值的大小分配.等等。同时。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壁垒将被打破,应尽快促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使前瞻性信息、分部信息、经营业绩信息等及时发布和传播。
(七)重塑知识结构观念。新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实现了远程处理、在线管理等新模式.同时在信息提供上实现了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财务信息查询等方式,与传统会计形成了很大差异.以往的知识储备正在发生“加速折旧”.取而代之的是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掌握数据库、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设计、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术知识,能够利用网络财务实现会计核算、会计,以及经营预测、决策,为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此外,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法律、审计、市场营销、证券和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是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高智能复合型会计人才。而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和会计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会计正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这迫切要求财务人员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这样才能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做到胸有成竹。总之,只有尽快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积蓄更深的知识功底.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三、砚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我们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代.对于我国会计界来讲.在尚未完善地建构起工业时代特征的会计模式的情况下,一方面要继续完成工业经济时代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迎接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也许正是跳跃式推进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契机所在,可谓任重道远。挑战就在眼前,面对新经济.我们没有退路,只有更新观念.从容应对。新的会计体系既要在理论上逻辑严密.又要在方法上科学实用、在实务中具有可操作性,这还需要我们会计人长期不懈地努力探索和研究。
第十九篇 试论新经济时代会计假设的探讨_会计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会计假设 新经济时代
论文摘要:认为知识经济使得以提供信息为主的会计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会计假设作为对会计所处经济环境做出的推断和假定也必然受到影响。为此,探讨了会计假设的改进,并进行相关的研究。
0引言
会计假设亦称会计假定,对某些未被认识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系统赖以存在的构成会计思想基础的公理或假定。依据这些假设,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与期间能得以界定,会计人员也能确定2024加工会计信息的程序和方法。现代国际公认的四大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1新经济时代会计假设面临的挑战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之间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进行贸易和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换;企业内部,也更多地依靠intranet来进行信息的沟通和管理。会计所需处理的数据及其处理的过程,愈来愈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之中,使传统的手工计算技术以及理论与方法体系受到了挑战。作为会计实务与理论基石的会计假设,在信息时代的经济环境下需要与时俱进。
1.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强调的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实体,这个组织实体从空间上界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范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紧密,多个企业可以组成联合体,成立网络公司,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以解决单个企业不能完成的市场功能。Www.meiword.cOm这类公司分合迅速,协作方式多样,所以,强调单个的、的企业实体的传统会计假设已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上各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联合体的新形式。
现代企业的社会成本,社会绩效考核及人力资源等信息延伸到了企业的外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仅为了经济增长,还肩负着社会责任,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随之扩大。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出现了企业兼并浪潮,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跨国公司的增多,使得企业的空间范围在无限地延伸和扩展。合并财务报表业务的出现,实质上是对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整、归集和合并,体现出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主体的财务状况,也从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原有的会计主体理论。
1.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假定企业将长期地以现时的形式和目标不断经营下去,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的和愿望,旨在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然而在新经济时代,该假设也存有很大的局限性。
科技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高新技术企业不断产生,但是研究和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的成功率很低,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的风险,倒闭、清算的威胁不言而喻。加之并购潮流的涌现,使得企业持续经营的静态观受到了挑战。
现代网络公司、虚拟企业作为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的临时性联合体,其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适时介入、退出和转换,一旦完成某项交易立即解散,具有随时性和随机性。这对相对稳定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
1.3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的需要。而会计分期所强调的时间段落划分会受到信息提供的成本,企业对会计信息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电子信息,其信息成本与手工会计环境比是极其低廉的。信息成本与会计循环次数成反比,从信息成本角度讲,会计电算化的到来已为缩短会计期间、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提供了可能,这为投资者和管理者带来了福音。
投资者可以及时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适时地对投资做出反应,避免由于获取信息时间上的不对称而减少收益。管理者通过从静态走向动态的财务管理系统,任何时候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控。
传统会计分期假设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采用“应计”、“递延”、“预提”、“待摊”等特殊程序来处理应付和预付款项,预提和待摊费用,其中包括许多人为“估计”的成分,带有很大的武断性。成为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这是会计分期假设固有的缺陷,在新经济时代仍将继续受到挑战。
1.4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作为会计计量的尺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计量只是会计计量史上的一个阶段,本身也存有缺陷,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其局限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了。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加快,使得资本市场交易更活跃,资本决策可以在瞬间完成,各种现实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更为频繁,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不变这一假设。电子货币的出现将对以某种纸币作为主要计量手段的传统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和单证作为交易媒介。这一现象也引发了货币革命和支付革命。
知识经济的到来,单纯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现代电子商务中,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它们却又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表示。 2新经济时代会计假设
通过对上述新经济时代下会计假设面临的挑战的,我们更能感觉到会计假设与时代环境相关的密切性,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向前发展,会计假设也需要不断发展改进。
2.1会计主体假设的改进
如今信息技术的先进性造就的网上公司突破了会计主体原有的空间范围,因为网上公司属于虚拟公司,并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主要资产,会计主体由此扩展为企业实主体和虚主体。基于此,会计主体假设应由过去强调单个绝对实体的信息使用观转向信息时代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观,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相应地,可将会计主体假设定义为“经济利益联合体”以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只要是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相互协调的联合体,不管他由多少个部门或多少个的企业组成,都可以将其视为一个会计主体。这一定义以经济利益的高度统一性作为衡量和判断会计主体的标准,对“虚”的空间主体的“网络公司”或“实”的企业或企业间的兼并、破产及母子集团均可加以界定。
2.2持续经营假设的改进
许多学者提议由破产清算假设替代持续经营假设,这种提法并不是最合适的。具体原因有两个方面:会计核算要以企业持续的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这样,企业才能够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按过去和现在承诺的条件去清偿各种债务;持续经营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描述,是一个无限的时间段概念,而破产是对某一时刻企业经营过程的描述,意味着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终止。虚拟企业、网络公司虽然也要在企业契约到期或中途解散,但其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并不是为了破产。
尽管相对破产清算假设而言,持续经营假设存在一些可取性,但从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特点出发,持续经营假设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对于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可以继续使用持续经营假设;对于稳定性差的企业或经营期短的企业,可以用“项目经营假设”来替代持续经营假设,这种假设可理解为:经济利益联合体,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为其存续期间,以利于一些业务和收益、费用等的处理,同时也避免跨期摊配等调整事项;对于网络公司,可以以“暂时性假设”来替代持续经营假设,以适应网络公变化迅速的特征。
2.3会计分期假设的改进
新经济时代,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网络迅速的传输功能,克服了会计数据搜集和处理的障碍。每一时点的会计报告使会计分期的时间间隔可以趋向于无穷小,而各个时点的报告连在一起可以反映一个企业连续经营过程的全貌,而且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查阅财务会计信息。这种即时财务会计报告的存在性,使得有些学者提出了交易期假设的建议。
交易期假设其自身存有一些局限性,从理论上看,即期财务报告似乎可行,但做进一步,就会发现即期财务报告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会计原始信息虽然可以在线录入,由计算机进行分布和集中处理,并生成报表,但还是有许多重要的原始信息的搜集、审核、确认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完成。其次,在即期财务报告系统下,企业的一切信息包括商业秘密将公布于众,这些信息有利于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但也被竞争对手所利用,危害企业的利益。相对于即期财务报告系统而言,定期报告系统只提供会计结果,不反映数据流程,则没有这种弊端。再次,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需经注册会计师鉴定,其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公允性才能予以保证。在即时报告时,要做到及时鉴定,目前尚不可能。最后,网络系统还有其不安全隐患。
对于会计分期假设是否应以交易期来替代,要具体问题具体。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引发了虚拟企业的盛行,而虚拟企业中有短期项目合作,中长期项目和较大项目合作,战略性合作。在短期项目合作下,此类企业生命周期极短,参与方交易完成后即进行利益分配。虚拟企业本身平时不需要进行会计核算,无需考虑持续经营,更无需考虑会计分期了。至于中长期和战略性合作项目,其持续时间往往超过一年,有的甚至几十年,采用交易期作为报告期间,其弊端显而易见。此外,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交易更加不一致,信息使用者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赢利能力进行比较,也无确选择投资对象。即使同一企业不同项目的交易期也不一致,同样也不利于管理者进行财务管理和业绩评价。
通过,比较好的处理是:原来的会计分期假设涵义仍将继续保留,但对于一些完成交易后即行解散的临时性组织即实施短期项目合作的网络企业可以不对其进行分期,而直接把交易期作为报表报告期;而对于实施中长期和较大项目合作、战略性合作的企业可以适当地缩短会计期间,如以旬为单位进行分期,提供旬报。这样既克服了即时报告的缺陷,又满足了及时性的要求。
2.4货币计量假设的改进
会计计量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货币,而应实现多元化。会计的最终目的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货币仅仅可以反映能予以计价和量化的事项,但现代企业中还存在大量不能通过量化和计价揭示的事项,它可以运用非货币性指标和定性而非定量指标来予以反映,诸如2024人力资源价值,知识资本和信息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如果能在现行财务报表之外增加,将会大大提高财务报告的有用性。
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的运用不断扩大,国际交往中货币收支,资本流动的管理要渐渐地接受“币值变动”,以丰富会计假设的内涵。
3结束语
信息时代,会计主体得以扩展和延伸,“经济利益联合体”适应替代“会计主体”来发挥作用;“项目经营假设”、“暂时性假设”也可以弥补“持续经营假设”的缺陷;在保持现有“会计分期假设”涵义的基础上结合“交易期假设”和进一步细分报告期间可以使会计更充分地发挥其职能;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是对“货币计量假设”的改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鼓励会计创新,使会计在未来经济发展的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第二十篇 加强绿色会计发展助力低碳经济发展_会计研究论文
摘要:低碳 经济 发展 在后经济危机时代风起云涌。资源的紧张和环境污染的扩散,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环境问题。绿色 会计 作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强资源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从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剖析了绿色会计在我国实施实施中存在的制约问题和理论实务中不完善的地方,由此提出解决绿色会计实施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促使绿色会计在我国更快、更好的实施,以实现经济、社会、人与 自然 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绿色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 (二)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企业 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 经济 行为。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带来纯利润,只要这种经济行为的边际利润大于零,企业就会选择这种经济行为,甚至会扩大经济规模。但是企业在新的运营形式下,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成本结构必然发生了变化。在绿色成本核算要求下,企业必须为牺牲和维护环境付出代价。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就必须考虑这部分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于企业的总成本(包括绿色成本)有一个综合的测算。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决定是否扩大生产和生产的规模,以使企业的该种经济行为达到一种最优的环境污染水平。wWW.meiword.cOm
(三)完善绿色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绿色 会计 核算发挥重要影响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的质量,还要尽快大力 发展 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及报表。绿色会计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用资源是否有效、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成本的发生情况、环境损益形成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绿色会计报表包括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成本报表、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排放表及环境政策报告。由于目前企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模式,即在现行会计报表内增加与环境2024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披露。即单独设置“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项目,分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再单独设置“绿色成本”和“绿色效益”项目,列示在利润表中。让报表使用者在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同时,知晓该企业的环境状况。同时,企业还应在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如企业的绿色会计政策治理措施企业的资源环境管理系统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处理措施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及其变化对数据的影响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对此补助金的运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和 教育 力度
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要广泛开展可持续理论、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以促使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促使企业认识环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觉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五)完善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
绿色会计实务操作存在的问题,反映出绿色会计理论的不成熟。绿色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尤其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如果或相关部门能结合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绿色会计方面加大研究,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得出相应成果,将会提高我国企业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好地结合。一方面,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迫切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或者相关部门如能在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加以适当地引导,加强环境、资源、生态经济与会计等多方面理论研究的合作,将会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三、结论
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应对 金融 危机已成为全球共识,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杠杆,但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