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浅析幼教教育形式_基础教育论文

2024-11-19 08:13:01心得体会

目前阅读的这篇共有28843文字,由曹海琪专心订正后,发表到 。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浅析幼教教育形式_基础教育论文如果你对此篇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建议,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第一篇 浅析幼教教育形式_基础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兴趣培养 兴趣班

论文摘要:现在,人们往往称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现象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确,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这种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问题,比如让孩子在小学前背多少首唐诗,会做多少数学题,会多少英语,会哪种乐器等。有需求必然有市场,于是,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城市乡村相继开设幼儿兴趣班,帮助家长实现培养孩子的愿望。以至于与很多幼儿园已经把兴趣班作为重要赢利点。本文通过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幼儿兴趣班现象,提出了以兴趣激发孩子学习潜力的看法,批判了当前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的盲目性,介绍了兴趣教育方法,并做了兴趣教育在兴趣班实施结果,建议幼儿教育以兴趣为主。

一、幼儿教育现状?

1、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过早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耍、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

2、许多家长存在重视幼儿学习珠心算、弹钢琴等技能。从而逼迫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花大量时间去练习,而忽视了幼儿智力、情感的发展。?

3、现在社会上流行孩子学英语,那就让孩子上补习班,学英语;过两天,有看见打球很好,又让孩子学打球;总之,听别人说什么好,就马上跟去。素不知,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家长在选择的时候,不应盲目跟随潮流,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4、对孩子过于溺爱,家庭中出现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的小皇帝、小公主。WwW.meiword.com?

5、家长总是埋怨孩子学会了这样不好的习惯,学会了那样不好的习惯。其实,有很多都是家长们在不知不觉中教的。例如:我们有很多家长平时爱打麻将,回家很晚,不注意多陪孩子。有些孩子到一定的年龄,就自己一个人玩自己的,不管对与不对,如果家长要管他的话,他就产生很强烈的逆反心理,因为他从小就没有学到约束自己的心理。?

二、如何解决问题?

1、加强幼儿兴趣班的兴趣教育力度。?

幼儿园的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喜欢音乐,喜欢数学、喜欢画画等等。使每个孩子能自发的进行各种素质教育活动,而不是强制性的进行说教,也不是填鸭式的传授。因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该遵循《纲要》的要求,以《纲要》为行为准则来进行每日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各方面能力。那么,在幼儿园进行素质教学活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以及幼儿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真正的对幼儿园教育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做无用功。?

2、提高兴趣班的质量,控制兴趣班的数量?

在目前的幼儿教育状况下,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生了出来,如果不加约束和管理,必将降低质量,影响幼儿接受应有的素质教育。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最好的办法是市场化管理,同时,辅助一些评价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教育实施单位进行评估,引导教学发展方向,引导家长的消费观。?

3、正确引导家长的教育目的?

“儿童是成人之父”,这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一句话。他认为,儿童天生就是红域里的一群,他们代表着真、善、美,我们对待新生儿的态度不应是怜悯,而应是怀着一种对造物之神的崇敬。成人的任务是保证他们的天性得以自然成长,而不是强制他们或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在此基础上,教育并非是“老师做了什么”,而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自然结果,孩子的知识不是通过教育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特定的环境中吸取的经验而得来的。蒙台梭利说过:“即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的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那么,盲目报兴趣班的现象可以说是教育目的出了偏差。导致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象力,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甚至有些孩子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自闭症。

4、加强儿童心理研究,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

杜威认为?“要有坚持的行动,兴趣必不可少”,如果孩子对一件事情有兴趣,他就会积极地、持续地做下去,从中获得欢乐和收获。我们应当了解我们的孩子,观察他们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引导。孩子是有特点的个体,每个孩子的能力、需要和爱?好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强求他的爱好和所学的?东西要和其他人一样。相信在家长的引导和关注下,家长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

三、两点建议?

1、活动形式多样?

比如我们现有的体育活动已经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早操、晨间活动、体育课的三部曲”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如幼儿基本体操、运动会、课后体育活动、散步、远足、体育游戏、生活指导等等,灵活运用集体和个别?活动的形式,使幼儿在多种形式中得到锻炼,健康成长。?

2、科学安排?

对于幼儿园的任何一个单项素质教育活动都应该是“强度小些,密度较大,时间较短,强调节奏”,所以尽量减少等待、组织、材料分配的时间,增加幼儿活动的时间,加大密度。我们在教学中采取自选材料、幼儿示范、个别活动等方法来增加练习时间,又采用强弱结合,动静交替的原则安排活动内容,在幼儿适应范围内,增加强度,在期末测试中最高活动密度达78%,主要活动后幼儿平均心率在135次/分,改变了以往幼儿体育活动密度太小,强度太弱的局面。另外,加强整体配合练习,注重幼儿的反应等方面,大大增强了活动的效果。?

四、结语?

通过兴趣教育,一是可以培养幼儿对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兴趣;二是可以增强幼儿素质;同时幼儿对自己行为、举止、纪律等的自觉性都有提高。?

参考文献:?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编:姚本先,安徽大学出版社,20xx.1.?

[2]《幼儿教育概论》,主编:魏明霞,河南大学出版社,20xx.5.?

[3]《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主编:张博,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第二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态度_基础教育论文

?? 论文关键词:???科学学习??科学态度??培养方式???

论文摘要:?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态度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因子,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它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也是科学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期望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相互合作、严谨认真等科学态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态度对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对科学态度的理解,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态度进行简单的阐述.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科学态度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一种反映,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态度,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必备的一种品质.

一、科学态度的概述

(一)态度的概述

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在心理学界最早使用“态度”这一术语的是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他认为态度是把判断式思维引导到一定方向的先有倾向和心理定势的概念比较接近.19世纪末,心理学家兰格在进行反应时研究的一项实验中发现,如果一个被试者特别注意自己将要作出的反应的时候,也即被试心理上对需要自己作出的反应有所准备的时候,那么他的反应就会快于其他没有心理准备的被试.兰格这种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就是态度.后来的学者进一步认为,态度不仅仅是“行为的准备”事实上它包含了认知和情感的因素.我国心理学家卢家楣提出,态度是个体习得的并影响个体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反应倾向.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态度”这一概念:首先,态度是一种反应倾向,而不是反应本身.其次态度与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是否能够去完成某种任务,解决所谓“能不能”的问题,而态度则决定人们是否愿意去完成某种任务,解决所谓“愿不愿”的问题,另外态度不是天生的,态度形成和转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是个体通过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研究发现,态度由三要素组成:

一是认知成分,指个体是态度对象的感知、理解\信念\和评价.

二是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喜爱与厌恶等.

三是行为倾向成分,即意向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愿不愿做”、“爱不爱干”等等,也就是行为的准备状态.

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要素是互相协调一致的.例如,一个学生认识到“学科学很有用”,甚至一个小学生仅仅因为感觉到“科学老师上课很特别”,他就会对科学课产生兴趣或者偏爱,并且产生一定要努力学好科学的意向.但有时态度的三要素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此时往往情感成分起主要作用.比如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知道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可我就是不喜欢、不愿意这么做”,虽然认识到位了,但感情上还是“别”不过来,内心缺少意愿.所以不少学者认为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专门的规定.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也即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在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时候,如果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而人的价值观,可以说是态度的凝炼,个体的有些态度经过时间的冲刷而留存下来,融进了人格,于是就变成了价值观.

(二)科学态度的概述

1、科学态度的内容及功能

人们对待科学的态度,或者也叫科学相关态度,实际上就是对待自然、对待自然科学、对待科学与个人及社会的关系等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也即个体通过学习和教育而形成的对于学科学、用科学作出选择的内心倾向.

目前教育界还没有一个2024科学态度的权威的具体概念,我个人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即:科学态度是个体对自然界及其科学世界所持有的基本态度。wWw.meiword.cOm该种观点还认为,科学态度包括三种成分:

□?个体对自然界及其科学世界的情感成分。如:喜欢、热爱、厌恶等。

□?个体对自然界及其科学世界的认知成分。如:知觉、理解、信念、评价;

□?个体在科学学习、科学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事件中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

正如态度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样,科学态度对学生科学学习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五大社会功能:

?△?对行为方向性和对象选择性的调节作用;

?△?对信息的接受、理解与组织作用;

?△?预定对对象或事物的反应模式;

?△?导致情绪上的不同体验;

?△?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划分到科学态度领域,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和效果;同时也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形成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我们知道,教学评价具有反馈、导向、激励等功能。小学生科学态度的评价对小学科学教学具有指导、反馈、调整等作用。小学生科学态度的评价使学生、教师双方对小学生当前的态度水平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来调节各自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从而有助于达到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2、科学态度的性质

科学态度还具有一下几个重要的性质:

△社会制约性

△针对性

△相对稳定性

△行为双向性

△内隐性

3、科学态度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

科学态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衡量科学科学学习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学生是否形成了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他们对科学的看法对不对?对科学的兴趣和偏好浓不浓厚?对科学活动的意愿强不强烈?学生对待科学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科学学习程度和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科学素养以及在高科技的适应与发展。科学态度可以说是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只有按着科学态度的要求创新知识、创造知识、确证知识、延续知识,知识才具有科学的属性,这类知识才能被科学家

二、现阶段小学生科学态度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在科学知识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2024的科学知识还是不清楚。如:你认为打雷下雨是自然现象吗?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不是;你觉得请菩萨能保佑你考出好成绩吗?占了很大比例的学生认为能。〈〈课标〉〉中具体规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其中有一项是“愿意合作交流”,但在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怎么和他人交流,甚至不愿交流。对他人的观点,即使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敢提出质疑;有的饿学生则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动手能力也需要加强,越到高年级越不喜欢动手制作,查阅2024资料,这里有一个类似的调查:据赵学漱1996年对某中学的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测试:要女生运用锤子钉钉子,2分钟内钉10个钉子,钉子不弯,结果只有一个女生做到了;要男生安吊扣,运用改锥螺丝钉,螺丝要拧紧,结果没有一个通过。“八五”课题组对10个省市的10000名学生进行动手能力测试的结果是不理想的:高中不合格、初中不合格、小学刚刚合格。对1000名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是:只有15.1%的学生好动手、勤快、主动做活;有34.7%的学生是家长怎么说也不动手的。对教师的问卷结果是:学生动手能力好的只有15.1%,不好的有9.7%。综上所述,对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与培养是有必要的。

三、影响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因素

(一)教师的素质。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作为实施科学教育的教师,他们的科学素养直接影响着科学教育的效果。《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一节中强调:科学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教师将成为科学教育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命线。现在有大部分的科学老师是由原来的常识课老师转过来,或是其他学科的老师,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少对科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其本身的科学素养还需要提高,这往往会在课堂中体现出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科学理性思维的缺陷,影响科学教学质量。

张红霞和郁波两位老师专门对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进行调查研究,本项研究在20xx年初进行了覆盖21个省、市、自治区的“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本文以调查数据为根据,对教师们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对科学性质的理解、以及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考查,然后尝试性地提出我国现阶段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培训目标的重点。

两位老师的调查结果显示:

1.教师科学素养的基本情况

表1给出了被调查教师在年龄、性别、学历、职级、专业等方面的比例构成,以及不同成分在科学素养三方面的差异。?

表1.?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基本情况

个人情况

科学知识得分

科学方法得分

科学性质得分

m

sd

m

sd

m

sd

性别

36.4%

12.24

2.32

16.16

2.69

27.19

4.21

63.6%

11.65

2.23

15.55

2.78

26.23

4.03

年龄

1.0%

10.46

2.44

15.06

3.03

25.88

3.83

21-30

45.8%

12.09

2.19

15.96

2.71

27.07

3.98

31-40

33.5%

11.86

2.25

15.89

2.71

26.80

4.12

41-50

14.3%

11.40

2.48

15.01

2.91

24.79

4.09

50

5.4%

11.30

2.54

15.46

2.97

24.93

4.37

培训

时间

≤2 周

65.8%

11.82

2.27

15.18

2.68

26.53

3.95

2 周

34.2%

12.16

2.31

16.02

2.65

27.26

4.23

学历

初中

19.0%

11.12

2.42

15.15

2.68

25.41

4.14

大/中专

64.2%

11.96

2.23

15.93

2.61

26.78

3.88

本科以上

16.8%

12.61

2.19

16.61

2.71

28.02

4.28

科学课

教龄

≤4年

51.0%

11.84

2.37

15.79

2.79

26.86

4.02

4年

49.0%

12.05

2.21

16.07

2.53

26.72

4.10

职级

高级以上

38.1%

11.97

2.36

16.12

2.62

26.65

4.25

一级

51.6%

11.99

2.27

15.93

2.70

26.91

4.03

≤二级

10.3%

11.60

2.14

15.31

2.58

26.64

3.51

工作前

专业

人文

70.8%

11.83

2.23

15.78

2.62

26.69

3.96

科学和数学

29.2%

12.11

2.43

16.32

2.77

27.07

4.31

2.“科学知识”方面?

“科学知识”?得分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11.9(占总分的67%),标准差为2.3。从表2可见,正确率很少超过80%,这意味着对于不少问题有近半数的教师回答不出。?

表2.?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知识回答正确率

科学知识题目(举例)

正确率

早期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89.8%

所有的辐射都是人为造成的

95.8%

激光因汇聚声波而产生

62.1%

火箭发射等空间探索活动影响气候

40.6%

植物在夜间的呼吸过程是吸进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60.5%

父亲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性别

62.3%

抛一枚硬币国徽朝上的机会是50%

76.7%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工资水平与个人生产效率基本相符

52.5%

3.“科学方法”方面?

“科学方法”?得分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15.8(占总分的64%),标准差为2.8。从表3可见,教师们对科学方法的理解比科学知识更为缺乏。在几乎所有现行小学科学教材中都多次出现的实验方法,不少教师对此并没有真正理解(表中题3、4)。

表3?.?小学科学教师部分科学方法题回答正确率

题目/题型(举例)

选项及回答人数百分比

正确率

1.认真细致的和解释可以弥补观察步骤的缺失/判断题

正确:46.3;错误:52.3;不知道:1.4

52.3%

2.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往往要求具有下列哪一个特性/选择题

经济节约:6.6;别人可以重复:36.4;有效期长:37.5;代表国家需求:8.4;不知道:11.1

36.4%

3.在下列给出的4种教学内容中选出一个最适合于实验法探究活动的内容/选择题

动植物的颜色随季节的变化:1.7; 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78.8; 不同矿物的认识和区别:4.8; 某种植物的根在一个月内的生长量:12.4; 不知道:2.4

78.8%

4.假设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被怀疑疗效不好,您认为科学家会采用如下所列4种方法中的哪一种进行研究/选择题

对患者的意见进行调查,然后作统计:5.5;对患者和医生进行调查,并对两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对比:52.1;用最新的医学理论来判断药的实际疗效:16.4;将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服真药,一组服假药,然后进行比较:22.4;不知道:3.6

22.4%

4.“科学性质”方面?

题目/题型(举例)

正确率

1.科学方法中演绎比归纳更重要/判断题(3点记分:正确、错误、不知道)

49.0%

2.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属于古代科学史的内容/判断题(3点记分:正确、错误、不知道)

56.2%

3.科学方法在不同国家之间非常不同/特量表(1)

81.5%

4.如果存在外星人,他们的科学方完全不同于我们/特量表

54.9%

5.科学知识是客观真理/特量表

74.5%

6.科学知识是科学家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妥协的产物/特量表

69.6%

7.科学不仅能戳穿“功”的谎言,还能解决宗教信仰问题/特量表

32.7%

表4?.?小学科学教师部分科学性质题回答正确率

8.总体而言,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选择题(弊大于利;利大于弊,但将来会变坏;利大于弊,但前途未卜;利大于弊,且将来会更好)

78.2%

表4中数据不仅反映了教师们对科学区别于其它学问的思维方式和推理逻辑的认识存在严重问题(题1、题7),科学史知识也非常不足(题2),还反映了将科学看成是科学家大脑主观建构的产物、而非客观真理的后现代主义科学观对科学教师已产生显著影响(题3~6)。不过,不少教师在表示赞同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同时,却又在另一些问题上呈现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乐观态度(78.2%的人选择了题8中的最后一项),许多教师(100%-32.7%=67.3%)甚至盲目夸大科学的社会功能(题7)。据统计,在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客观真理的教师中,约94%的人选择了题8中的最后一项。因此,可以初步认为,不少教师对科学性质的认识还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价值观;不同教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标准差)也反映了这一点。

5.“科学态度”方面?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反映的科学态度的情况列于表5。?

表5.?教师教学中运用科学态度的情况

编号

题目(全部)

选项与回答人数百分比

1

如果孩子们把化学中的溶解过程看成是一种生命活动,您认为:

应及时纠正:13.1; 不纠正,鼓励发展想象力:38.7; 不纠正、不鼓励, 让孩子自己探究:45.8; 不知道:2.4

2

在科学实验/动手课上您让学生竞赛吗?

总是:2.4; 经常:27.2; 有时:52.0; 很少:14.3; 从不:4.1

3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应该成为教学目标之一。您同意吗?

同意:69.9; 无所谓:9.5;

不同意:20.6

4

在您的教学经历中,发生过类似的嫉妒事件吗?(1)

没有:68.6; 一次:12.4;

数次:17.1; 多次:1.9

5

您规定学生按时做完实验或探究活动吗?

总是:5.3; 经常:27.0; 有时:43.2; 很少:16.4; 从不:8.1

6

将“与书上的标准答案是否一致”作为评价学生探究活动的一个标准的重要性如何?

很重要:6.9;一般:53.4;不太重要:39.7

7

将“与书上的操作步骤是否一致”作为评价学生探究活动的一个标准的重要性如何?

很重要:9.5;一般:52.3;不太重要:38.1

8

将“是否符合最新的科学观点”作为评价学生探究活动的一个标准的重要性如何?

很重要:67.1;一般:26.7;不太重要:6.2

9

将“学生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学生探究活动的一个标准的重要性如何?

很重要:94.4;一般:5.3;不太重要:0.3

10

将“新的收获有多少”作为评价学生探究活动的一个标准的重要性如何?

很重要:79.1;一般:16.6;不太重要:4.3

11

将“是否按时完成”作为评价学生探究活动的一个标准的重要性如何?

很重要:14.7;一般:54.3;不太重要:31.0

12

将“合作态度与技巧”作为评价学生探究活动的一个标准的重要性如何?

很重要:82.9;一般:15.2;不太重要:1.9

13

将“情感的体验程度”作为评价学生探究活动的一个标准的重要性如何?

很重要:75.9;一般:21.3;不太重要:2.8

表5中题1显示,只有13.1%的人明确表示,在孩子们将现实世界与童话世界相混淆时“应及时纠正”。这种观点与已有的研究结论相悖。这大致反映了激进的建构主义思潮对我国科学教育的负面影响颇深,许多教师将孩子们的幻想与科学假说和科学概念混为一谈。?

表5中第6-13题是2024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标准的认识问题。显然,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和情感体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不象从前重答案而不重过程。这可以看成是建构主义思潮的正面影响。但题8又显示出与其矛盾之处,因为最新的科学观点也应该是标准答案的一种。这说明许多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念仍不清晰。这样模糊的认识必然导致在行动上往往采取限定时间完成探究活动(题5、11)或鼓励竞争。题2、3显示,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竞争精神是科学素养的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普遍采取竞赛的做法。少数学生甚至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嫉妒心,题4显示有超过30%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过学生对同学的工作进行破坏的行为,其中高达近20%的教师遇到数次以上。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初步认为,第一,教师们的科学素养普遍较低,这不仅体现在科学知识和方法上(与中国科协用同样的题目对公众的调查结果相比,情况并不让人乐观,更主要体现在不少教师对科学究竟是什么还没有真正理解。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非科学和伪科学行为还相当普遍,虽然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和合作的理念耳熟能详,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较多采用竞赛、限时完成实验的做法;弄不清怎样正确理解和应用建构主义于教学实践之中,错把孩子们的幻想当成科学假说。

第三,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第一因素是对科学性质的理解、其次是对科学方法的掌握。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高低,作为科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社会环境因素。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便捷,在这个虚拟环境中没有你得不到的信息,对小学生而言,有些信息对他们是有用的,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但有些信息不适合他们,他们分辨信息好坏的能力较弱,一些不良的,甚至反动的信息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利,网络游戏也占据了学生课外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以至对其他的事没有兴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活动(如封建迷信活动等)也给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构成阻碍。

(三)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儿童青少年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至关重要。

四、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方式

(一)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实现的。知识的传授可以这样做,但是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必须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去体验和感悟。下面主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

案例1《各种各样的叶子》教学片段

《各种各样的叶子》——是不是同一种叶子。

教师拿出两片叶子,要求学生找出这两片叶子的相同之处。有的学生小组找到7个相同点,有的小组找到9个相同点,因而得出结论:它们是相同的叶子。接着教师又拿出两片叶子,让学生比较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叶子并要求说出理由。结果一个小组找出了8个不同点,说明这两张叶子不是同一种树的叶子。

随后,教师又拿出两片叶子,看似差不多,却又不一样,问:“大家说是不是同一种树页?”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都有自己的说法,也都有自己支持的观点的证据,谁也说服不了谁。怎么办呢?最后,老师拿出了整条树枝,可以看出上面的树叶是有变化的。学生明白了,原来是同一种树上不同的树叶!

案例中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其实就是找证据(科学需要证据)。证据意识是实证意识的重要方面,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渗透证据意识,让学生在找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中,对证据增加认识。在我们的社会里,许多情况下,不将证据,只讲权威,这是不科学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实证意识的训练,那么学生的科学素养将会不段得到加强。

案例2?对一块橡皮的检测的计划制定

教师先让学生在1分钟内阅读橡皮检测的步骤:1从右边盒子里拿出橡皮,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灯泡发亮,把预测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亮。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断,看看灯泡是否发亮。4?重复检测一次。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6?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盘子里。然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根据刚才的步骤对橡皮进行检测的操作,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修正,理解“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的科学与规范。接着用“一块橡皮的检测方法”检测区分25种物体。

该活动指向的科学态度的内涵:从右边盒子取出,实验后放进左边的盘子里,体现科学研究的有序性,也是对学生汇报时将不再依赖实物的思维方面的要求;预测能否通过电流使灯泡发亮,把预测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做预测,是科学工作者的一个常用的做法,期望学生随着检测物的增多,获得预测出错率将越来越少的成功体验;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是为了检查检测工具自身的准确性,若检测工具自身出问题,所有的活动将失去真实;再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而不是把两个检测头叠在一起检测,这是检测的正确方法;重复检测一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也是科学研究中实证思想的一种范例———光做一次是不够的。这一系列的工作要求,都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渗透与培养。学生能将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严谨的态度迁移和影响到检测更多的物体,活动前的示范无疑使得后续检测活动有章可循,学生在反复的操作中,就理解了。

教师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的世界里永远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自然事物、现象,都要想办法让他们去经历,丰富的经历其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知识学习。不要把唯一的答案交给学生,科学探究允许有不同的观点,教育孩子要珍视自己的观点,也要关注别人的观点,更要反省自己的观点。下面一个案例反映了这个主题。

案例3?世界上难道没有两片相同的树页

有一位教师上《植物的叶》这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叶子和标本、图片,得出了在大自然中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激起了学生的怀疑:有的说难道真的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吗?有的说同样一颗树上应该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有的学生说他不相信,要去找一找。老师想了想,就说:“那好,我们接下来就研究到底有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为了满足学生的愿望,老师就与学生一起研究“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个课题。整整花了一个星期,学生找了一千多片叶子,两片两片的比较!结果真的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个结论与书上的结论相同。

教师认为这个结论的意义在于:这个结论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探讨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包含着获得的过程,它所蕴涵的价值远远超过书本上的知识!如果学生没有坚定的意志,这一千多片树叶的比较能做到吗?这个结论包含着学生对科学思想的理解,包含着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这个结论保护了学生的科学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这些宝贵的素质。?

(二)联系自然科学史,开展科学态度的教育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既记录了自然科学产生、发展的曲折历程,同时也记录了许许多多文明于世的伟大科学家和杰出人物,这些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的良好素材和生动实例。

1、联系自然科学史,开展科学态度的教育

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历程是波浪式的,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变革,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前景永远光明,但是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因为科学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例如: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地观察物候,记录各种植物花开花落的日期,他从24年(1950~1973)的物候记录中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竺老先生对实验观察的那种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多令人敬佩。同样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花了5年的时间,历经千难万阻,登荒岛,翻野岭,含辛茹苦详尽观察了世界各地千姿百态的奇花异草,千差万别的飞禽走兽,并在这基础上自己又建立了养殖园,经过近20多年的科学实验写出了《物种起源》,对生物的进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一个科学理论、定律的得出都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教学生的时候要让他们体会到科学发展的规律,坚定奋斗的方向,提高探索真理的勇气。

2、利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它是科学态度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法拉第是靠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在科学的征途上辛勤奋斗半个多世纪,不求名利。1825年,他参与冶炼不锈钢材和折光性能良好的重冕玻璃工作,不少公司和厂家出重金聘请法拉第为他们的技术顾问。面对15万镑的财富和没有报酬的学问,法拉第选择了后者。1851年,法拉第被一致推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他也坚决推辞掉了这个职务。把全身心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终生过着清贫的日子。

1855年他从皇家学院退休。1867年8月25日在伦敦去世。遵照他“一辈子当一个平凡的迈克尔?法拉第”的意愿,遗体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命名电容的单位──法拉。法拉第留下来的不光光是他的科学成就——电磁感应理论,也给后人留下了崇高的科学精神。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和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钱学森、邓稼先为改变我国科学的面貌,脚踏实地、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精神,都是极其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简要的史料介绍和科学家事迹的介绍,不仅能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过程和必然趋势,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象科学家那样树立崇高的事业心,培养勤奋钻研、严谨认真、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培养科学态度的基本问题是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转化为相应的科学习题。在这方面,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注意以良好的示范影响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科学、运用科学、不搞现代迷信。在叙述或问题时必须先弄清事实,从事实出发得出结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关键问题要让学生了解来龙去脉,弄清前因后果;对问题采取态度,有理有据,使人信服;做演示实验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律,不弄虚作假,对误差进行实事求是的和解释。这对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科学态度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训练十分必要,目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科学态度的培养,使学生由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逐步树立科学态度并养成科学的习惯。如,在进行实验时,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实验要求,认真处理和2024数据,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对待作业,要求书写认真,条理清楚。教师规定学生必须遵照实行的内容,应有检查落实,持之以恒。只有学生了解了科学态度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和怎样做才符合科学态度的基本要求,才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以科学态度指导自己的行为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五、总结

总而言之,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实现的。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必须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去体验和感悟,它不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而是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利用科学家的事迹,联系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如此日积月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化彬 梁玲编著?《小学科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重印

[2]??喻伯军 主编?《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4]??陈小松 从中学物理教育探究科学态度极其评价?[j]?学科教育,20xx,(6):47~49。

[5]??冯冬英 自然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n]?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增刊(增总第7期)

[6]?.cn/jczx/kx/ktyj/0004.asp

第三篇 论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与有效发展_基础教育论文

摘 要: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德育处于统帅的地位,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只有摆正德育的位置,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方向,整个教育的系统工程才能健康、正确地运行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发展

1 目前农村德育工作的现状

1.1 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

在农村一些中小学校,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是虚的多,实的少,空口说教的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搞得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如:(1)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不能正常进行,褪色的国旗昼夜飘扬在天空。(2)团队活动的开展有名无实。一是资料少、教育基地少;二是空口说教,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怕耽误学生学习;四是怕外出发生交通安全事故。(3)家长会不正常。学校总是一厢情愿,一般地讲,农村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一看到孩子成绩落后,就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往往到会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家长。(4)每学期邀请公安、司法部门的同志或者其他校外辅导员到学校作各种专题报告也只是有计划而没有落实。

1.2 农村中小学条件有限,德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呈急骤上升的趋势。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农村中小学学校未能严格按照学生总人数以一定的比例配齐配足德育教师。由于德育工作人员配备的严重不足,许多农村中小学学校的思想教育就流于形式,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粗放式管理倾向。WwW.meiword.COM在一般情况下,紧缩学校编制,不会减少专业教师的人数。实际上很多学校对德育人员完全没有定人核编。这种情况无疑加剧了农村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剧增与德育工作人员缩编之间的矛盾,导致德育工作人员人员严重缺失,人手不够,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工作精力无法得到保证。

1.3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德育之花难以绽放

在农村,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更多的人认为升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强调“服从”、“应试”、“分数”,培养的学生都具备了这些“共性”,千律,忽视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而在当今,正是由于这种“应试”观念的根深蒂固 ,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并不断强化其性价值,因而,道德教育成为的传声筒,经济的扬声器,文化的维护者。其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分数就是一切。没有按规定课程开课。有些学校,课程表的内容与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丝毫不差,但是实际上课就只上主要学科,其余的课少上或干脆另有所用。班会、晨会名存实亡,不是改为自习课,就是被老师占用。所以,实施素质教育首要且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教师,就应当具备创新的素质,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去打破原有的条框约束,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才能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菁菁校园。

1.4 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健康发展较难

在很多农村,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只有老年和子女,这样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1)思想品行问题较多.依赖心理较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摆阔气,又由于监护人的非凡性,老人过分溺爱孩子,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2)人格发育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夫妇一年才回家一次,通常情况下,孩子不时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缺陷,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关爱。久而久之,对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他们不能同祖辈多方面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面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

1.5 信息纷纭,农村中小学生无所适从

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知识面的局限,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较大的好奇心,而社会这个大染缸有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东西,在有意无意中冲击着农村中小学生的价值观,诸如: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公款大吃大喝等现象,“炒股,投机”等社会不良行为,如此种种,让缺乏明辨能力与是非观的少年儿童麻痹眼睛,无所适从。例如:孩子们懂得机遇的可贵,但又不知如何把握好机遇;参与意识在加强,但合作意识在淡化;他们往往以个人为中心,是个性化的一代,集体的观念淡化。他们往往表现欲强,好胜心强,希望被关注,希望被宠爱,这些矛盾使得从事德育的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投入与实际收效相去甚远,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孩子们的期望值。为此,必须在教育理念上实现新的转变,改变传统的训诫式、家长式的教育,突破教育的瓶颈,实现人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2 促进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

2.1 领导重视,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大局。青少年成才大局。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反对重智轻德,尤其反对把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的观点,理清办学思路,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工作。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领导重视了,全体教职工才重视。学校领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开会、印发材料、举办讲座等,把学习规定为制度,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学校要对班主任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培训、指导,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另外,还要协调与教务处、政教处的配合,指导并促进各科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2.2 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主义思想品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譬如: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语言文字、作家作品等渗透德育思想,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既使学生遨游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又要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思想教育。理科老师要将学科知识与德育因素的联接点放在实验上,激发他们为国争光的欲望、热情,让学生在实验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课更要抓住课的特点,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历史课要抓住祖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地理课要抓住祖国广袤的大好河山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要把个人需要与未来社会对中学生体质的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学习,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2.3 要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农村可行的资源 (1)充分利用纪念传统节日凝聚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和凝聚的过程,并自诞生始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它独具的喜闻乐见、全民参与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弘扬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城市不同,在农村传统节日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民间气息。例如春节前,一进腊月门,年的味道就越来越浓,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几乎天天有故事。但是,学生的认识毕竟比较肤浅一些,节日往往在吃与玩中度过。所以,能让传统节日发挥其作用,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人文精神角度去挖掘、去认识。比如认识传统节日和节日食品,了解各个不同民族节日的2024习俗、传说、故事,古诗的诵读等等。

让学生感受高雅的民族传统文化只是认识民族文化的冰山一角,但就是这冰山一角,已令学生看到了民族文化的蔚为壮观,感受中华传统礼仪及“孝”、“和”等民族精神的实质。诸如一个春节习俗,就让学生领略到了“守岁、贴福字、放爆竹、压岁钱、拜年”等许多习俗文化,而元宵节的吃元宵、猜灯谜,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各个层出不穷的节日文化,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叹为观止,并深深地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有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开展爱国活动,铭记历史,立强国之志。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实地参观学习红色圣地难以做到,但是在各种历史纪念日开展活动就可以达到立农村中小学生的强国之志。我国近现代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是奋斗的历史,是胜利的历史。历史上很多的日子值得纪念,它们见证了中国的衰败与辉煌,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荣耀,镌刻中国的不屈与抗争,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历史与文化血脉。五四运动、建军节、建党节、七七事变、南京大、一二?九运动、节,等等这些节日,是不可多得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这些各种形式的节日纪念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无数志士的事迹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日子的纪念流于形式,教育意义被简单的数字、文字呈现出来,很难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当然也就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并且随着年代的久远,历史在时间中也被淡化,就连南京大这样的事件,在学生心目中也只是一个年代的概念。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这一点上夕国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9?11”事件后,每年的这个日子,美国民众上都要宣读遇难者的名单;战后,奥斯威辛集中营中将每个遇难者的照片贴在墙上。这样的纪念,让人震撼。

(3)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大的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

农村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教学相对比较枯燥,但农村中小学生精神面貌很好,同样拥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他们的淳朴和勤奋使得我们开展各种课程教学以外的教育活动更有意义。为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还可以推行动态的“班级之星、校园之星”管理活动,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学校对学生获得何种之星并未作出统一规定,而是各班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具体表现而定。如“诚信星”、“孝敬星”、“节约星”、“礼貌星”、“安全星”、“合作星”、“勤学星”。

(4)学校、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唱响“爱的主旋律”。

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现状,农村的条件有限,留守儿童较多,思想浮动较大,学校应与家长多进行电话沟通,对学生更加关心,共同唱响爱的旋律。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留守孩子”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建立导师制、征集言警句、撰写心灵日记、组织感恩体验活动、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挫折教育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对于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予以极大关注,针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问题,健全留守学生“代管家长”制度,建立留守学生亲情档案,开通留守学生亲情电话,构建起留守学生动态管理体系。这样可以极大的丰富中小学德育内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使德育工作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第四篇 浅谈幼儿学习古文的好处_基础教育论文

【摘要】学习古文,对幼儿认知能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同时有益于孩子陶冶情操,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本文从培养兴趣、语言能力的发展两点来探讨幼儿学习古文的益处。

【关键词】幼儿;学习古文;培养兴趣:语言发展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璀璨夺目,传统诗文更是内涵丰富,意境高远。现如今在我们城市大大小小的很多幼儿园里都能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背诵我国最传统的一些简单古文。如:小班开设《百家姓》,中班开设《规》,大班开设《三字经》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幼儿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益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能力,为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都有好处。

1幼儿对古文的学习,从培养兴趣为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既有显著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背诵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所喜欢和擅长的,如果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多背点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篇目,可以作为一种终身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储备。再次,幼儿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吸收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精髓,使他养成良好的性格与气质。

如何把握幼儿的记忆特长而诵读经典古文,我认为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增加幼儿的学习动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WWw.meiword.Com我们知道,所有的智力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学的好,要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幼儿,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促进他们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由经典故事引出的知识点的学习,品德的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经典的难度。

孩子天性活泼,生动的故事、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画、快乐的游戏是孩子所喜爱的,我们可以将传统经典著作学习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多渠道地让孩子接触、学习经典。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合辙押韵,音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苛求量的多少,也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只着重于培养幼儿的诵读兴趣,从小培养幼儿对古文的美感和学习趣味,开发幼儿心智,在这些经典的古文中包含许多勤劳、立志、爱国、爱家、助人为乐的内容,每天在早餐后诵读几段,虽然孩子们目前不能完全理解其中蕴藏着的传统美德和智慧,但是随着他们知识量不断增长,在以后的人生道理上一定会消化理解,并将一些优秀品格体现在自己将后的为人处世中。在诵读古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诵读古文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幼儿读《三字经》的内容时,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特别注重读音的轻、重、快、慢,当幼儿能熟读后,教师还可与幼儿进行“对读法”,即老师读前面一句,幼儿读下一句,依次对着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幼儿对古文的兴趣,老师在读完每段后讲解其内容,让幼儿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同时还可以将每段的故事生动的讲给幼儿,使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的同时对古文也有好感。老师在幼儿休息时,可放一些经典古文故事的碟片,让幼儿从动画里感受到古文里的寓意以及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可根据故事的教育意义,结合孩子的年龄班、季节特征,有目的地选择一系列的经典故事,有计划地穿插在幼儿主题活动之中,这些经典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轻松学古文,同时也能内化成孩子独有的故事财富。让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丰富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涵养。

2诵读古文,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期是大脑高速发展时期,也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古文的一些启蒙书也有生动的一面,有的富有文功、语句2024如果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学习古文,使一些生动、顺口、独具表现力的语句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游戏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识字量,扩大了知识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儿童整体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比如幼儿在生活中遇到要让出自己爱吃的东西时,他会主动将食物让给其他伙伴或家人,问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幼儿会主动的背出“融四岁,能让梨,我想学习孔融也把好吃的让给大家”,这就是在古文的学习中帮助幼儿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他们在说话时能用最简洁的古文语句叙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同时他们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每天将新学到的古文背给大家,再将每段的寓意及经典故事讲给大家,不仅在语言上得到好的发展同时使幼儿感受到一起分享的快乐。《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在通过学习古文认识传统道德典范时,会自然地将经典用在每日的游戏活动与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经典古文诵读”的关注并不仅仅它是一种育儿的新观念、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教育,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问题。儿童学习“经典诵读”并非鹦鹉学舌般的模仿。他们在这种情况中可以练习已经知道的东西,并且继续尝试一些别的东西。他们的语言进步得越多,他们进一步学习的范围就越大。少儿学习古文(读经)的发起者是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他最早的读经实验是在家培养自己的四个孩子。这些孩子仅凭音律之美背诵古文,一段时间后,对文字的敏锐度和鉴赏力明显提高,文章写得好,更显出品质上的礼让恭敬。王财贵得出的结论是,0-13岁是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如果能在这段时间聆听或诵读经典,把人类文化的精华灌输到脑中,并在其成长过程中自行体悟、践行,将有助于成为德行兼备的有用之才。孩子读诵经典后,承载着先贤的古训,再经过团体氛围的熏陶,普遍变得谦和有礼,要改正生活上的不良习气也变得容易许多。

通过学习古文,不仅让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也培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一些自私的孩子可从古文故事的学习中开始变得谦恭礼让,这对于塑造当今社会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代教育一直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而诵读古诗词赋,无疑是他们在学习语言和文学路上的第一步。如果这些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而我们所提倡的这样的行为,就是施肥浇水的工序,我们都在努力着,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他们在未来美丽绽放,绚烂如花。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五篇 边疆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研究_基础教育论文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座谈、个案和问卷等方式对云南省x地区校园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过去该地区中小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危房率高、食堂不规范操作、拥挤踩踏、校园、体育运动损伤、“三无”食品卫生、校外劫持、溺水等安全隐患。其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自护能力弱、心理障碍等。实践证明,采取投入保障、宣传教育与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等措施对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进行干预是切实有效的。

[关键词] 安全问题 归因 对策措施

一、引言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高原地区,地形多山、农村学校分散、办学条件差,校园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云南省学校师生非正常伤亡统计表》显示:全省平均每月丧失一个中等规模的教学班,在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中,7岁~16岁学生均占到85%以上。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创伤。如何摸清边疆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各方面现状,探讨出一系列对策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全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论文是/英国“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项目之“云南省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综合考虑了地理位置、人口密度、校园安全问题急迫程度等因素之后,我们确定了云南省x地区作为课题研究点,通过对能够代表全区并覆盖城区、坝区、山区安全现状的三个乡镇(11所学校)的基线调研(包括座谈、访谈、案例、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明确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对其做出归因。WWW.meiword.cOm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对策措施并切实行动,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全区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广课题实施得出的成功经验,以促进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x地区安全问题研究

1.试点乡镇基线调研结果

城区、坝区和山区的三个试点乡镇分别用a办事处、b镇和c乡来代替,排除自然灾害,从校内和校外两个角度将基线调研得出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描述如下:

(1)校内

基础设施:危房问题突出。a办事处中小学校舍占地面积为24449平方米,其中,危房有9001平方米,约占总校舍面积的三分之一;c乡中小学校舍占地面积为24748平方米,其中,危房有12478平方米(全部集中在小学),约占总校舍面积的二分之一;b镇居于二者之间。部分学校教学楼的走道女儿墙高度低于国际标准120cm,学生有跌落的可能。教学楼的楼道较窄,学生在课间操、下课、放学时候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大部分学校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无安全通道标志,无应急照明设施。食品卫生:多数中小学校食堂硬件设施严重滞后,远远达不到食品卫生环境管理的硬件设施要求,食堂从业人员不经培训、无证上岗,导致不规范操作。学校保卫:由于经费不足,多数学校无力聘请专门的保卫人员,只能由教师轮班执勤,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疏漏;c乡大部分学校没有围墙和大门,难以管理外来人员。青少年校园、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体育运动损伤等现象时有发生。

(2)校外

交通安全:a办事处车辆较多,b镇逢赶集日便会交通拥堵,c乡学生私自乘坐非客运车辆,三个试点乡镇的学生上、下学路途中均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食品卫生:校外“三无”(无工商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饭馆及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阻碍交通,食品质量不堪一提,却治而不止。校外劫持:不法青年校外拦路抢劫,学生的财产安全难以保障。部分学校附近农户私自将房屋出租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喝酒、打架斗殴的场所。网吧、录像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为求而留宿非住校学生。靠近水库、河流学校的学生存在溺水隐患。

2.对安全问题和隐患的归因

(1)投入不足

投入主要包括财力和人力。“排危”工作的顺利进行,消防设备、照明设施和食堂硬件设施的添置及保卫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聘请、学校大门和围墙的建设无不与经费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对184名试点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中90.2%的教师认为学校安全工作还需要投入财力。某些校园安全管理的疏漏是由于没有做到专人管理,责任到人。校外周边环境(主要包括流动摊点、娱乐场所、交通等)的整治,需要工商、卫生、交通等部门人员的协助。

(2)安全意识薄弱

大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私自游泳、乘坐非客运车辆、租赁民房、夜不归家、购买“三无”食品等现象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问卷中有93.5%的教师认为“学生安全意识差”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00%的家长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然而,仍有4.9%的家长认为安全管理是学校的事,他们不愿意参与到学校的安全工作中,参与的家长有96.7%也只是通过“家长会”,形式单一。此外,极少数教师及校长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安全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有6%的学校未组织学习《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3)自救自护能力弱

20xx年~20xx年,全区中小学校非正常死亡主要源于溺水和交通事故,分别占死亡总人数的53%和90%,溺水死亡人数居于首位,平均约占死亡总人数的77%。据调查:全区有98%的中小学校没有配备体育专业专职教师,导致学生缺乏游泳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自救自护能力较弱而导致溺水死亡。学生安全演练没有日常化,学生及家长问卷中有26%的学生回答学校没有经常开展各种安全演练。

(4)心理障碍

青春期这一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兼有儿童期和成年期的特征,青少年幼稚的心理状态使他们随时可能成为“越轨者”,导致一些校园事件的发生,有4%的学生认为学校经常发生打架斗殴事件。由于少数教师法制意识淡薄,无法承担学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压力,变得性情烦躁,而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归责问题缺乏法律依据,各种纠纷不断,该调查中有97%的家长愿意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除纠纷,然而,学校筹集资金的方式单一,抗安全风险的能力极弱。

3.对策措施的行动干预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如下对策措施并切实行动:

(1)投入保障

从财力上,把安全投入列入区教育局的经费预算,构建了安全投入保障体系。每年定期召开四次安全会议,会议经费纳入教育局的工作经费预算。学校校长培训费、校方责任保险费等统一纳入各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从人力上,区教育局成立了学校安全监督管理股,配备3名专职人员督查和指导学校安全工作,使安全监督日常化,聘请了508名专(兼)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分散到各学校,学校联合交通、卫生、工商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整治。

(2)宣传教育与培训

由于多数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自护能力弱,门在3月和9月两个“安全宣传月”充分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对师生进行交通、消防、饮食卫生、用电等方面的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安全演练活动和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针对家长参与学校安全工作形式单一这一问题,学校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使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良好;确立学校(园)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责任制,以督促少数不够重视安全工作的校长;对学校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各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健康协会,暂时没有条件的学校把“举报箱”改成“知心话信箱”,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的变化;关注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过重的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问题;定期举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4)风险防范

大力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制,以增强学校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

案例:20xx年10月19日下午2时30分,小学五年级学生杨某,课间休息时离校外出游泳,不慎溺水死亡。经当地司法所、村委会和死者家属共同协商,由学校赔偿死者家属2.66万元。因学校投了校方责任保险,2.66万元赔偿金由保险公司支付。

4.措施干预前后伤亡比较

该项目启动于20xx年,我们以20xx年为界对学生伤亡情况进行比较(如表1、表2所示)。

措施干预前:

措施干预后:

02

由表1、表2可知:干预后两年死亡总人数减少了32%,其中,溺水死亡人数减少43.8%,交通死亡人数减少60%;干预后万人死亡率连年下降,成绩显著:20xx年上升3个百分点、20xx年下降3个百分点、20xx年下降5个百分点,表明采取的各项干预措施切实有效,值得推广。

三、结论与展望

1.结论

在x地区安全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将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关键概括为:“建好机构、抓好制度、做好教育、关注心理和加强联动”,具体来说:

建好机构,抓好队伍是前提。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各中小学校,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使安全工作日常化。

抓制度建设,突出抓好痕迹管理是基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纲领性文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台账制度,规范痕迹管理。

强化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是关键。通过黑板报、讲座等形式对师生进行交通、饮食卫生、用电等方面的安全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各类安全演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关注心理健康,加强德育工作是根本。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源于德育工作的缺失。学校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各项以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为目标的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家长、学校和社会相互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加强部门联动,改善法治环境是保障。中小学安全工作需要众多部门的参与,在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法治效力的同时,有效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展望

通过本研究发现,边疆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还须从如下几方面来努力:加大校舍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尽快排除d级危房;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的硬件设施;解决寄宿制学校的校医编制问题;保证各校配备体育专业专职教师;城乡交通环境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慧勤: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云南省在校学生安全问题调查[j].云南教育视界:20xx,(5):39~41

[2]李吉泰:农村中学学生安全问题的与思考[j].教育,20xx,(6):25~26

[3]丁克芹:校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xx,(12):78

[4]罗 侃:新西兰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j],.教学与管理,20xx,(10):76~78

[5]马洪波: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学校责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xx,(2):38~39

[6]徐文后 郭炫宙:校园不安全因素[j].职业圈,20xx,(12x):172~173

第六篇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_基础教育论文

摘要: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对此进行了探讨,供同行商榷。

关键词:学习方式;学生;选择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 自由选择学习方式

在初读了课文后,学生了解到,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2024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美景的。那么接下来怎么学习呢?往常,教师一定是按由“春”到“冬”课文的排列顺序来逐段学习。这样教师牵到哪儿,学生跟到哪儿,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你最喜欢的是小兴安岭什么季节的景色呢?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这个季节美呢?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学习。能用语言表达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当当小导游;喜欢2024资料的同学可以把2024到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喜欢的季节描绘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出感情。如果用其他方式也可以。当然,这些活动都要在找到体现小兴安岭美景的词句后进行。”接着,学生们个人默读思考一分小组合作学习一到其他组采访学习方法。

下面是学生交流汇报的课堂实录片断:

(1)师: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那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

生a:我喜欢夏季。我用当小导游的方式学习。(生带小红旗上台。按树木、浓雾、阳光、野花的顺序介绍夏景。WWw.meiword.COM)

师:你为什么能把夏景介绍得这么美呢?

生a:我读了课文好像看见了茂密的大树、乳白的浓雾、五颜六色的野花。一切都那么美,所以我想带着大家一块儿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2)师:还有喜欢夏季的同学吗?你们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生b:我也喜欢夏季。我是用画画的方式来学习的。(展示画)

师:还有哪些学生也是用画画的方式来学习夏季的,请把画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几位学生展示作品)

师:说说你们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b:我画了很多长着茂密叶子的大树。因为课文中说“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还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所以,我画了枝叶繁茂的大树。(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生c:我画了各种颜色的野花。我觉得课文2024的野花非常美。

生d:我画了阳光下的森林,因为树木太茂盛了,所以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穿过树梢,像利剑一样。

生e:我画了山谷中升起的浓雾。因为课文中说“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所以我画的森林是模模糊糊的。

师:画得太美了。你们想去看看浸在浓雾中的森林吗?(出示课件)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f:森林里,树木、花草、动物都看不清了,好像都泡在牛奶中。森林四周飘散着乳白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师:听了你的描绘,老师也陶醉了!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美好的感觉读出来吧!

生(全体):感情朗读2024“夏”的自然段。

以上教学片断,是以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主动、互动的热烈氛围。

2 以读为本

朗读贯穿于本课教学的全过程,而且教学体现了读的层次性。首先要读正确,读准字音;其次,读流利,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三,边读边想,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小兴安岭的景色美;最后,读出感情,通过理解、想象,把体会到的美丽景色读出来。

下面是教学“春景”的课堂实录片断:

(1)师:(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景,小兴安岭的春季也一样迷人。

(2)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师:请用“读一读,演一演”方法的同学,大胆地来展示自己!(十位学生朗读、表演)自我评价朗读,互评。

(4)生g:我认为自己读得好。“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我读出了春天充满生机,对春天2024的感情。

生h:我也读得好。小溪清凉、透明,我在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

(5)师:读到这里,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i:小溪淙淙地流着。“淙淙”是指什么?

生h:“淙淙”是小溪流动的声音。哗啦哗啦,可以说非常动听。

师:非常好,那我们把小溪欢快的心情读出来吧!

生(全体):感情朗读写小溪的句子。

(6)生j:我认为××(生g)没有读出小鹿的活泼可爱。我来试一试。(带动作)

师:大家也带上动作把小鹿的活泼可爱朗读出来。

(7)师: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体会春季美的吗?(边出示课件边范读)

生为师鼓掌。

师: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读好的吗?我边读边想: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什么都是新的。枝条刚刚抽出,树叶刚刚变绿,小鸟在枝头欢叫。小溪也苏醒了,唱着动听的歌。小鹿在春季到来后悠闲地散步、喝水、梳妆。空气多么清新,大自然多么美妙。于是,我把我想象到的和眼前出现的一幅幅画面加上自己喜爱的感情读了出来。相信大家能比我体会得更好,自己试试!

(学生自由读一指名读一配乐齐读。学生读得十分陶醉。)

以上教学片断,把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想象、表达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了文章遣词用句的优美与精妙,领悟了文章语言文字的生动、准确,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总结全文时,学生又把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课件欣赏了一遍。在美好的想象中,感受着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观赏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景色,同学们学得很有滋味,读得也非常有。

大自然如此奇妙,在不同的季节里“呈”给我们不同的“礼物”,只要你用心去领悟,还会感受到大自然更多的神奇之处。我们应热爱祖国的山水,与美丽的大自然做朋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