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所阅读的本篇文章六篇共有6503文字,由泽陶范尽心订正后发布。倘若你对这篇文章有更多的感触,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第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节奏、旋律和音高等。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乐器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增加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4.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元素的介绍:节奏、旋律、音高等。
2. 音乐欣赏: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3. 乐器欣赏:介绍不同的乐器,播放乐器演奏的录音。
4. 制作乐器:带领幼儿用简单材料制作简易乐器。
三、教学方法
1. 观看、聆听:通过观看音乐和聆听音乐录音,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如合唱、合奏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游戏化教学:通过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加互动性。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播放一段轻快的背景音乐,引导幼儿入学习状态,拉近幼儿与音乐的距离。
2. 介绍音乐元素:通过简单的游戏、故事等活动,向幼儿介绍音乐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音乐欣赏: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例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音乐等,让幼儿感受到不同风格音乐的情感表达。
4. 乐器欣赏:通过幻灯片或,向幼儿展示不同的乐器,并播放乐器演奏的录音,让幼儿听到不同乐器的声音和特点。
5. 制作简易乐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制作简单的乐器,如手拍板、纸片哨子等,让幼儿实际动手制作。
6. 合作学习: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合唱、合奏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达能力。
7. 小结: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向幼儿总结本次音乐课的重点和收获。
8. 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幼儿一起欣赏音乐,或者制作简易乐器。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包括对音乐的欣赏、对乐器的认知和对音乐活动的参与等。
2. 听取幼儿的感受和意见,例如他们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喜好,对乐器演奏的感受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幼儿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和美好,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音乐表达能力。同时,幼儿也能够通过制作乐器和合作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这样的音乐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为他们日后更深入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
1、练习四散追捉跑的能力。
2、能在运动中调节自己的身体活动,进行追捉或躲闪。
3、乐于探索和积极活动。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追捉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选择有阳光的天气进行,注意检查场地的安全
活动实录:
1、准备活动。
(1)组织幼儿站成四路纵队,走成一个大圆。
(2)交替进行走、跑练习。
2、影子造型。
(1)引导幼儿在阳光下,和老师围着圆圈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
教师:“咦,怎么地上也有一个老师呀?”“我们叫它影子。现在你也来找找地上有没有自己的影子?”“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过自己的影子?”幼儿讨论,老师总结:我们在阳光下可以看到我们的影子,在月光下、路灯下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影子。
(2)让幼儿变动一下方位,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
老师:“请小朋友们围着圆圈走,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影子会和我们一起动,我们走到哪里它就会跟到哪里。”
(3)让幼儿变化不同的姿势,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
老师:“请小朋友们变一变自己的姿势,摇摇头、摆摆手、蹲下来,你又发现了什么,?”
幼儿:“我们动那儿它跟着动那儿”。
老师:原来“影子和我们是好朋友,我们变动作的时候它也会跟着变。”
(4)让幼儿明白将姿势变化和方位变化结合起来,影子也就动起来了。
老师:“如果我们边走边动,你又会发现影子怎么变?”
(5)师幼小结: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人动,影子也随着动,做的姿势不同,影子
的造型也不同。
3、我和影子做游戏。
(1)幼儿两人一组在空地上互相追捉对方的影子,一个人踩,一个人躲,踩到影子
后互相交换再玩。提醒幼儿追跑时注意安全。
(2)暂停游戏,引导幼儿讨论在游戏中怎样才能踩到别人的影子,或者怎样才能不
被别人踩到影子。
(3)幼儿再次进行游戏,教师提醒幼儿不能盲目乱跑,要注意观察同伴的行动,进
行追捉和躲闪。
(4)幼儿熟练后,集体进行游戏,幼儿相互踩躲闪,看谁更灵敏。(活动中注意动静交替)
4、老师和幼儿随音乐进行放松活动。
幼儿跟随老师做整理活动,排队室。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第三篇】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念绕口令,正确“盆”和“瓶”的发音。
2、能初步区别绕口令与儿歌的不同之处,了解绕口令的特点。
二、活动准备:
1、符合绕口令的图标。
2、幼儿已掌握较多的儿歌和绕口令。
三、活动过程:
1、学习绕口令《盆和瓶》,分析绕口令的特点。
(1)老师快速念绕口令,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现在请听老师念一首绕口令,听清楚了这首绕口令讲的是什么?
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幼儿:盆和瓶……
(2)出示图标,引导幼儿边看图标边学说绕口令。
师:现在我们看图标跟老师学念这首绕口令。
(3)分析绕口令的特点。
师:绕口令容易念吗?为什么绕口令不容易念清楚?
小结:绕口令是有许多读音相近的字词排在一起的,念的.时候要分清楚。
(4)采用多种形式继续学念绕口令,集体、分组、个别相结合。
2、根据经验,分析幼儿自己会念的绕口令的特点。
(1)请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会念的绕口令。
(2)师:绕口令中有哪些字(词)不容易念清楚,容易混淆起来?
(3)通过与儿歌作比较,让幼儿区别绕口令与儿歌的不同之处。
幼儿朗诵以前学过的儿歌。
师:朗诵儿歌有什么要求?朗诵绕口令时有什么要求?
小结:朗诵绕口令时要求速度要快,同时吐字要清晰,相近的字音不混淆。
3、游戏:我念得好。
鼓励幼儿快速念完绕口令《盆和瓶》。
要求幼儿念绕口令时速度要快,吐字清楚。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第四篇】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2024内容,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2、引导幼儿了解如何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照相机拍摄的一些幼儿溺水的图片或。
2、周围环境中一些不安全的场所图片。
活动过程:
一、水好玩。
1、炎热的夏天到了,小朋友们喜欢游泳吗?为什么?
2、游泳要和谁一起去呢?能不能自己一个人去?能不能和小朋友去?你喜欢到哪里去游戏?
3、在游泳馆游泳小孩子要带上什么游泳工具呢?(游泳圈、游泳服、游泳帽)在什么地方游?(浅水区)。
4、带领幼儿学着图片上的小朋友游泳,体验游泳的乐趣。
二、水有危险。(播放图片,分辨安全)
1、刚才看了游泳馆的小朋友如何游泳,小朋友觉得水好玩吗?可是呀,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地方也有水,你觉得可以下去游泳吗?
2、播放图片(池塘、小河、水库、游泳馆)。
3、幼儿判断能否下去游泳并说出原因。
4、引导幼儿判断各场所的安全隐患。
小结:游泳时我们一定要到正规的游泳馆去游泳。因为在池塘里有淤泥、在小河里容易被水冲走、而水库的'水太深了不适合游泳。
三、身边的其它不安全场所
1、除了池塘、小河、水库这些地方不能去游泳。还有哪些地方是不能去游泳的呢?
2、老师播放石灰坑、较深的积水坑等图片。
3、给孩子讲述一些孩子掉进石灰坑的危险事情。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第五篇】活动目标:
1、尝试用连接的方法塑造立体小泥熊。
2、通过观看泥塑过程图片、讨论、尝试等方法学习镶嵌连接的方法。
3、体会制作立体泥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a.已经掌握分泥、搓条、压扁等基本泥工技能,有进行平面泥贴画的经验。b.认识并了解熊的外部特征。
2、物质材料准备:
a.材料包。b.面人工艺品一个,教师自制小泥熊若干,小泥熊制作步骤图。c.民间艺人捏面人的。
活动过程:
1、欣赏面人工艺品,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讨论,激发幼儿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神奇的礼物。(出示面人)瞧,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2、观看,进一步了解捏面人这一传统民间工艺。
教师:漂亮的小面人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让我们一看吧。(播放幼儿观看)3、欣赏教师自制作品,讨论小泥熊的制作方法。
(1)师:这是老师做的小泥熊,漂亮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知不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2)展示小泥熊制作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制作泥塑小熊的方法。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泥熊身体各部分是怎样连接组合的,帮助幼儿了解小熊是怎样站在木棒上的。
4、介绍操作材料,尝试捏塑小熊,巩固学习连接的方法。
(1)师:这里有两种颜色的纸黏土、木棒,还有活动眼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师:先将一种颜色的纸黏土分成两份,团圆,分别插入木棒中,做小熊的身体和头;再从另一种颜色的泥土中揪出一小部分做成小熊的两只耳朵和鼻子、尾巴,分别贴在头上的两边和下方中间; 剩下的泥分成四份,分别错长条,做小熊的四肢; 最后把活动眼睛压贴在小熊脸上,可爱的小泥熊就做好了。
5、幼儿自由进行立体泥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根据小熊身体各部分的大小,进行分泥。
(2)提醒幼儿不要将小熊的四肢搓的'过长过细,并能尝试比较适合的连接方法。
(3)在进行造型时,建议幼儿将小熊的四肢摆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6、展览欣赏与结束活动。
(1)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小泥熊,给自己的小熊字并试着说说它在做什么。
(2)欣赏同伴的小熊,有自己的小熊和它们的小熊游戏一起创编故事。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制作好的小熊带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并制作出小熊的一家,装饰成一件泥塑工艺品,带到幼儿园的手工展展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第六篇】活动目的:
1、通过老师演示,进一步感知音的强弱变化,并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强。
2、理解歌词,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在听听、看看、玩玩、唱唱中学习演唱歌曲。
3、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初次尝试创编歌曲。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座位摆成半圆形。
2、物质准备——小鼓一个,彩色米粒若干,纸制小动物,歌曲录音带,节奏图谱,动物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听鼓声进行节奏练习
师: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认真听小鼓唱了什么?
2、教师分别用不同力度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听辨强弱。
3、引导幼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强弱。
教师启发幼儿用拍手、拍腿等动作表现轻重不同的鼓声。
二、老师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习演唱。
1、出示米粒。师:今天,小鼓和米粒做游戏,请仔细听,认真看。
2、将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引导幼儿观察米粒的变化,并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3、出示节奏图谱和动作图谱,引导幼儿按“×.×∣×××∣××××∣×—∣的节奏念以上两句儿歌。
4、幼儿模仿米粒,听鼓声的强弱,边念边表演以上两句歌词,要求在跳的动作上表现出强弱。
5、教师示范唱,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
6、幼儿当米粒,教室地面当鼓,听音乐边唱边做游戏“鼓上的小米粒“,要求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最后一句上定格,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各自形象。
7、引导幼儿分析、处理歌曲。
师:敲得响用什么声音演唱?敲得轻应唱得怎样?小米粒在鼓上蹦蹦跳跳可开心了,我们应该怎样唱?
教师和幼儿一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声音上表现强弱。
三、拓展、创编
1、出示纸制动物放在鼓上,引导幼儿讨论:重重敲,轻轻敲,动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2、引导幼儿创编新歌:鼓上的小动物“,并能边唱边做游戏。提问“除了小米粒,小动物能在鼓上跳舞,还有谁会在鼓上跳舞?”启发幼儿大胆创编。
四、结束活动:提问“小米粒能在鼓上跳舞,还可以在什么地方上跳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