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写优秀的心得是能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的,所谓心得体会与我们的亲身经历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是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报告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数学报告心得体会 篇1
停课不停学,也不停教研。吴正宪老师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如约于2024年3月10日在线上开展,这次数学教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思考颇多。
一、数学教学的系统性
吴正宪老师在本次研修活动中提出,数学教学要有系统性,即小学数学的全部知识是系统的,是具备逻辑性的,是结构化的。同时建议所有小数人应该通读小学数学六个年级十二册课本,而不是只关注自己所教的年级,这样才能够发现小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才能够把知识的内在联系性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才能提高自己教学的整体水平,也能潜移默化提高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这样才能在平时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学的主次性
吴正宪老师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提出要聚焦数学核心内容,实现少量主题(多个单元知识整合)的深度覆盖。深入把握小学教学的核心概念和重要主题,建立1-6年级知识结构和数学单元的“承重墙”,打通各知识模块和教学单元之间的“隔断墙”,以核心素养统整教学,沟通知识间和教学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要求小数人要能够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梳理出来学科知识的“承重墙”和“隔断墙”,然后加以归纳,把数学知识的基础打牢固,才能在基础之上创造更多的教学模式。
三、本人对此次教研活动的思考及下一步行动
1.自己的数学教育知识必须要系统化,下一步要通读和精读小学十二册课本,逐步整理出知识架构和脉络;
2.要在系统化的基础上梳理小学数学的“承重墙”和“隔断墙”并想办法打通各单元教学的“隔断墙”。
小学数学报告心得体会 篇2
一.数学学习的基本环节与原则
在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一般由四个环节组成:首先要听老师的课.这就是听课的一环,为了消化和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需要做练习.这就是作业的一环.为了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巩固起来.并了解其内在联系.需要记忆和归纳整理.这就是复习的一环,为了使下一节课学得更主动.事先需要阅读新课.这就是预习的一环.这四个环节的每一部分都有它的独立意义和独立作用.而各部分之间又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小循环.也就是一个学习周期.学习的周期就是学习的车轮运转一周的轨迹.善于学习的人应该从车轮运转一周的撤印中找到它的起止点和中间环节.把四个环节组成定型的学习周期.组成一个学习系统.使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样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
学生学习独立新知时.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对所学知识事物或数的变化发展过程进行初步感知.
如考察事.物的存在.演变的条件与过程,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演示.操作与实物及再现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过程.进而获得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感受.
按触和初步认识新知--建立感性认识
开展联想---形成新知表象
探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次感知
抽象概括新知本质特征---向理性知识转化
记忆新知---巩固
应用新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重视学生学数学的基本过程的研究.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业学习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数学的特点.分析数学学习应遵遁以下原则:动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独立思考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由此提出了以下的数学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靠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穷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外.还要阅读2024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7.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
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历许多优秀的教育家.科学家.他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学习方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搜炼古今.搜就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广泛地研究,炼是提炼.把各种主张拿来比较研究.再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提炼.的特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学习经验是:依靠自学,注意自主.穷根究底.大胆想象.力求理解.重视实验.弄通数学.研究哲学等八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教育家.科学家的更多的学习经验挖掘整理出来.将是一批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学习方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习方法这一问题虽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且提出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长期来[以教代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良好还没有引起注意.许多学生还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一个自觉的学生就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2024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交流,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同学们也要充分地体现出上课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应该自觉地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人。至于自己是否已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自评。
我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吗?
数学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学习与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可以激发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数学又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人们把数学誉为锻炼思维的体操。运用数学知识不仅能够解答某个实际问题,还能通过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与规律性,发现数学知识对称与和谐的美,从而可以亲自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我善于思考问题吗?
作为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既要专心地倾听老师的讲授,也要注意听取同学们的发言,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是很不够的,学习态度可能仍然是被动的。我们还要边听讲、边思考,还可以边思考、边猜测。在思考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解答,它的主要根据是什么?老师对答案的分析是否有道理,为什么要这样来考虑?问题的解答步骤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不是的?自己能否换一种解题思路,使得解法更加简捷、灵活?在猜想时,要调动自己的现有知识与生活经验,多作“联想”与“假设”。例如,初学小数除法时,不妨先来猜测一下2.4÷6的计算结果;学习了面积单位后,可以尝试目测某个平面大约包含了多少个相应的面积单位。
我勇于发表意见吗?
当老师或同学提问时,我是否能够积极地思考,勇敢地回答问题。特别当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不同时,我能否在认真考虑他人意见的同时,依然还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无论是在年级里、班级里或小组学习的讨论会上,都能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有可能是错误)的想法,以求得通过讨论、甚至于争论,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时代要求我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在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的同时,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敢提出问题吗?
我们在课堂上,既要做到专心听讲、对别的同学的答案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还要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为有意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从自己这方面来分析,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影响了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产生的困惑;也有可能是自己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某种联想,于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要敢于把问题当堂提出来。在学习时,我们应该具有这种勇于发问探究真理的精神。
我重视操作实践吗?
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离不开操作与实践,操作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智力活动,通过我们的手、眼、口、耳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作战”,促使我们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数学课内与课外操作与实践的机会。例如,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就要具有看懂和填写简单的统计图表的能力。再如,学习圆周率的时候,我们要用提供的物质材料,亲自动手操作去发现其中的规律。
我能和同学合作吗?
任何一项发明与创造,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必须依靠集体的协作,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在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竞争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我们要学会在竞争中与同学合作,合作精神也是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小组讨论时,我们要重视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当需要集体完成一项任务时,要注意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分工合作,各取所长,在合作中形成一个“拳头”。
我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吗?
我们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不全是饶有趣味的,也不是都轻而易举就能学会的,有些数学知识甚至于还比较枯燥乏味。再之,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某个目标,难免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面对困难,我们是动摇退缩、半途而废,还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呢,这对我们的意志是一个考验。我们要自觉地抓住这些机会,磨练自己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意志,这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的。
小学数学报告心得体会 篇3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2024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报告心得体会 篇4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小学数学报告心得体会 篇5
我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已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成败交错。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也许它还可以成为后来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形成的“催化剂”吧!
经过新教材的教学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教材,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中的重要性,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会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应该说,没有哪个专家或老师可以说他的思想、教法就绝对的正确、绝对的好,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们的共识。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如农村的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这就是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学习课标、把握小学阶段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领域应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与同伴齐心协力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4、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开阔。由于新教材教学中突出了算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的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明显活跃与开阔。5、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逐渐形成。教学中每每让学生学会了某个知识点就让其举例应用,或是常以“看到这个数、算式、信息、公式、图形等,你能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哪些数学知识?”启发学生对呈现的知识进行再思考,进而形成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进行练习(又忧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切莫受诸如“一年级的学生不准布置家作”的规定的影响)。我可以大胆地说,我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每每遇到按老师的规定自己设置题目[如10道口算题、5道三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题……]练习,他们总会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习惯差(马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几年的教学中,大部分“解决问题”的内容都被购物、租车租船充斥着,以老师们的话说“二年级就开始租车租船,租到四年级差生才有点儿眉目,可解决其他综合性稍强的问题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传统教材中到三年级才进入两步应用题的思维训练,可是新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就涉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必须掌握“假设”、“尝试”、“整体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凑和”等思考才能解决,差生在这种问题的学习中根本就是坐飞机,就连稍好一点的学生都不能从中形成有条理的表达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们的话说“我是‘凑’的”,可这样的题目一道例题或是一个练习题就足以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而对差生来说是0效果。我想如果下一轮我再教学二年级,我一定要给学生设置一些与生活接近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朗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初步学会用分析法(要求什么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和综合法(知道什么信息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可以求什么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向学生渗透“2024”、“画图”、“列表”、“模拟”、“简化”、“尝试”、“找规律”等策略;其次,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实验。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报告心得体会 篇6
我是20_年参加教学工作的,在小学任教也已经十来年了。常言道,十年磨一剑,我这把也应该是一把利刃了。总体来说,我的感触还是很深的,也有很多值得记录下来的东西。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以前,我认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教研室的不知道一线教师的辛苦。整天忙着教书,育人,哪里有时间反思。直到近几年,在校长的强烈要求下,我才冥思苦想。被迫要求自己去反思。慢慢的,我发现,任何事情都是禁不起推敲的。毛主席曾经说过,怕就怕认真二字。2024我的教学研究史,这才慢慢展开。
我从20_年教上了一年级,那时候还曾经有所怨言,校长让我教一年级,明显是不把我放在重要的位置。哎,一年级这么简单,我课都不用备,拿起来书就可以讲了。可谁知,事实上却没那么简单。
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我认为一厘米多简单哪,还用教吗?直到孩子们答出一棵大树高10厘米,一个人身高140米时,我才发现,我所面对的是一群怎样无知的孩子。他们的脑袋里真的是空白的,没有知识经验,没有生活积累。抽象的数学知识简直就是魔法字典。真正的打败我的不是天真,是无知啊。所以,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思想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同时,由于学校大量的观摩课,培训令我彻底的感觉到,我不会教书了。
我认真研究了华应龙、徐长清、吴正宪、钱守望等的教学课堂,当真充满着童趣。他们的课堂贴近生活,贴近孩子们的心灵,用孩子们的眼睛看世界,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感觉到我的差距。
从此,我改变了我自己。从原先的从不花时间去反思一件事,只是关注于知识的传递的一个老师,转而低下头来,思考教学方法,思考知识产生过程的教学。从大大咧咧只关注优等生,到更多的关注后进生,学困生。从从开始到最后自己独揽课堂,到静静的耐心的倾听孩子的稚嫩、幼稚的答案。从对孩子们的大声呵斥到,感觉孩子们的错会被温暖的荣错。从只抓大题,到关注细节。从直面知识到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
是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适应更为激烈的教学竞争。培养出更为出色的全面发展的人。我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我要不断的进步,活到老,学到老。
小学数学报告心得体会 篇7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魏书生曾说过:"采百花,酿自己的蜜",这一句话,深深影响着我,鞭策着我,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让自己能有一桶水去浇灌我们的花朵。
二、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
1、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等。像学习语文一样,学数学,也要勤做笔记,做批注。
2、让学生学会做课后作业:指导学生在做课后作业前,先浏览课本,复习课本上的知识点,然后在开始做作业。这样可以减少很多错误。
3、让学生及时纠错: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纠错本,将每天作业或练习中的错题及时记录下来,并简单描述错误产生的原因。每当一个单元学完时,学生就可以对照自己的纠错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避免了盲目地进行复习。
三、建立良好班风、学风,赏识激励,使学生限度地发挥潜能
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在接手这个班之后,我就培养了一批班干部,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在班内确实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尤其现在一个数学老师带两个班级,班干部就更为重要了,同时班内对每位同学的学习、作业、纪律等情况设立积分表,看谁积分,就对谁进行及时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倾注爱心,鼓励为主。
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秀生,博爱中等生,组建"一帮一"互助组,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是提高整个班级数学成绩的保障。
每个学期,我都会在班里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里各有一套领导班子,他们各司其职,又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当然也互相牵制。既锻炼了人才,又避免养成某些班干部骄傲自大的情绪。同时班内对每位同学的学习、作业、纪律等情况设立积"优"表,看谁的优达到了要求,就对谁进行及时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干部培养好了,就由他们协助,持之以恒的地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对优质教育强烈需求的家长群以及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我会经常向周围的每一位同志学习或讨教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