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梁启超说: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我觉得这句话用于新课程改革本身很适合。因为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标准》之精要令人内心折服,之广博令人眼界大开。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一些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这些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对语文教材编写、教学指导、语文评估与考试等都有一些明确的规定。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我觉得要从根本上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精神,教师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课外多读书。而这也的确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要努力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敢辩,激活他们创新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求学的欲望高涨,由此获得的教学效率也极高。新课标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角,而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个对话者,一个教学活动的平等参与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导演而非主演的角色,起到的应该是穿法针引线的作用而非仅仅是传授而已。所以作为老师,要学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发现问题以及给予学生方法上的点拨,而不是充当他们可靠的拐杖。
当然,在备课方面,包括教材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对不同课型的处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对诗歌单元的处理以学生多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去品味诗歌,而对文言文的处理则是要稳打稳扎,要求学生的翻译要落实到字词句,一点也不能马虎。另外从听课中我也渐渐领会到讲课重要的是要解决重点难点,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反而容易造成重点不突出。而教学手段也是为教学目的而服务,不能因为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因此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要逐步学会合理处理课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思路,并且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教学的内容。
另外,我也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平时的知识积累与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多么重要。知识储备足够了,才能很好地驾御课堂。因此在工作之余仍需不断地读书充电,更新知识,加强自己的个人修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轻松自如地驾御课堂,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在师生双边交流、在学生答与辩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
现在的课程改革可谓热火朝天,但是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反思,比如有些人的认识有误区:认为课改是赶时髦,是走形式,是要让课堂热热闹闹,对学生不能批评不能惩罚 其实不然,那些并不是新课程的核心,教育改革要落到实处,扎实有效,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今后,对于自己的教学我还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学习实践反思调整,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真正适应新课标要求也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成熟,不断地产生积累灵感。正如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共同携手并进,创造明天的辉煌吧!
从李白故里江油来到千年古城阆中参加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劳、兴奋而又期待。未知的都是朦胧的,当在开班仪式上我们的指导老师班主任为我们先容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熟悉到自己有幸加进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刘永康教授是我以前在川师读书时的老师,时隔6年,再一次听刘老的专题讲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熟悉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观摩到刘老的示范课。来自成都盐道街中学的卿平海老师,不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快乐的十八种技巧,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策略,更为我们上了一堂幽默的、新奇的、发人深省的作文教学示范课纸随心飞,当学生的出色文章在课堂上呈现时,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原来头疼的作文教学可以这样上!
睿智的韩军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顶级中学(清大附中)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考中排语序,在快乐中练展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熟悉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学习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读吟诵,化意为字,真实自由,重文写白。极具亲和力的美女老师王君(人大附中),为我们上了《我的叔叔于勒》,并做了《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的专题讲座。让我熟悉到:我们整天都抱着教参,瞄着中考往教学,毫无新意。实在,语文教学可以是王君老师这样: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
重庆南开中学的特级教师,优雅的颜运静老师用涓涓细流般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初中语文课程模式探究》,使我心中原本迷雾般的新语文课程模式豁然开朗,同时更加熟悉到:只要落实好了新语文课程模式,学生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语文成绩,都会不断进步。
成绩和创新性语文教学并不相悖!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奇又严谨的,是布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聪明,引领学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西华师范大学的几位老师:杨勇老师,孟川老师,邓春琴师等等。你们真的辛劳了,想余下的几天学习会更加的出色!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通过这次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收获不小。特别是网上学习培训,这个平台给了广大教师更多的学习讨论的空间。老师通过在线学习,网上发贴、回贴把学习的认识、感受、心得体会等发到网上,大家一起学习讨论,收获很多。我就此次的学习谈几点心得体会。
体会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私奉献。
我觉得,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高深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一个现代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有人总结,教师要有五心:即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去打动学生,用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信去鼓舞学生,用人格去引领学生,自然会赢得学生的爱戴,换得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
体会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通过这次集体培训学习,我的最大感触是教育教学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各种方法,了解各种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做到胸中有法另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施教的不同内容,灵活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应该善于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吸收,注意储存各种教学方法的信息,仔细研究其中的异同,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做到信手拈来,亦即教学有法。其次,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因课、因境而异 。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如有的教师,演讲能力强,讲课时声情并茂,而有一些教师则善于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多种立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提问、归纳讲解等教学方法。这样就能使情境教学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体会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艺。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明确了情景教学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的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实践表明,新课程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正逐步达到最优化。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 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 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听说能力;有效训练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英语教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英语听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用英语沟通和交际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的,能够增强学生在英语交流时的自信心,还能够让学生有成就感,要增强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初中生的听说能力,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锻炼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培养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就必须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认知需要,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和有重点的训练;还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的原则。应该说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一般性的听说能力训练中,他们听的训练机会不少,但说的训练机会相比就不多了,尤其在公众场合进行比较正式的口头表达的机会就更少了。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
1.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初中英语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具有深层次的语言精神积淀。以往传统教育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过多强调课堂教学环节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同样的教师、教科书、教室,以及同样的标准答案,这就抹杀了初中英语学科人文性的特征。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目标是实现学生的现代化。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必须打破陈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探究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特征。
2.充分发挥初中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我们要树立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进而提升他们的英语素养。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研究教学与提高的关系,把课堂立足点转向学生,不能死套一个教学模式。要通过课堂主体本身的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养,不在我们的指挥下、家长的大棒下机械进行英语学习,做应付考试的机器。
3.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多种方式,营造探究性的学习环境;创设情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累知识、合作探究、不断创新的舞台。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应用,使枯燥、单一、死板的情境转化为有趣、多样、生动的情境,进而给学生以多角度的视听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巨大磁场,有效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成立课外和课内小组,加强听说的实践教学
英语的听说能力培养不仅需要课堂训练,还需要课外不断实践和练习,为了让学生的听说能力更进一步得到提升,学生可以在课后组成英语听说小组,可以自发组织也可以让老师组织,几个人形成一个小组,别人说英语的时候要认真听,然后帮助同伴改正说英语中的错误,轮到自己说时,要勇敢地说,对于同伴对自己提出的意见或者是建议要虚心接受,这样才能够在不断听和说的过程中成长,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三、对症下药,帮助初中生克服心理障碍
1.教会初中生自我调控。例如:上台说话,一开始要求学生目不转睛,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他们说话的内容上,不要怕同学会怎么想。这样,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克服胆怯的心理,使他们能够大胆说话。
2.要求初中生满怀自信地说。给他们以自信,不要在说话时总担心自己说不好,说得太快或太慢,表情是不是很自然等,这样越想得多,其实就越说不好,应该想同学们能说好,我也一定能说好。通过这一转变,学生就会满怀自信地说。
3.多褒少贬,提高初中生说话的积极性。每次表达训练时,对表达得好的合作,给予积极赞扬;说得不好的,也不要严厉斥责,而是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予以相应鼓励。
四、立足课堂,积极提供表达的机会
培养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我们要立足课堂,创造时机,训练初中生的听说能力。
1.组织课前演讲。课前的演讲,并非要求学生鸿篇大论。可以每周安排一、两次,每次安排四到五人。让学生自由选取英语演讲的题目,写成材料,积极准备。同时明确学生不能背稿子,尽量做到熟记演讲的提纲,利用提纲组织演讲的内容。在演讲中,每个学生演讲完,下一个演讲者要先对前面同学的演讲进行简单评述,然后自己演讲;同时每次演讲完,我们要进行归纳和总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经过课前演讲,既可使学生说的能力得以培养,又能使听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这里要强调的是,对学生演讲能力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2.利用教材,找准训练初中生听说能力的契机。新版初中英语教科书加强了听说训练,并且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有复述故事、看图说话、口头作文、演讲,等等。比如在讲一些对话性课文时,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表演课文对话,要求他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并注意记忆关键词。
3.结合初中生的特点,进行场景定制表达训练。如同“谢天谢地,你来啦!”等电视节目一样,可由学生自编、自排、自导,进行模拟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状;对策;初中语文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整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相对于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还有很大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数量不足
一方面,由于农村条件差,一些具有专业水平的语文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来工作;另一方面,师资又往城市流动,一些城市单位高薪聘请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充足。以我县为例,2012年城区学校从乡村学校选调走了一批业务能强的教师,而只招聘了两名初中语文教师。2013年计划招聘初中语文教师也只有7名,还没有计划到农村任教。
2.教师素质不高
许多农村语文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很少是从大专院校相应专业毕业的,多数是从中等师专毕业从事小学教育,由于初中教师缺乏,所以从小学抽调上来教初中。还有就是原来的民办教师聘用过来的,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能力的培训,本身的语文素养就达不到要求。我镇有一个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全是民办教师转来的,现在全镇仅有3个教师是大专院校中文系毕业的。
3.教学理念陈旧
由于师资的严重不足和教师素质不高,他们对于新的教学理念也不易接受,也不易用之于教学实践。多数农村语文教师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
4.教学方法死板
由于理念陈旧,导致教学方法死板。大多数教师是从他们的经验或者依据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来上语文课,什么都是教师讲,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更没有自己的体会。学生就像是录像机,或者说录音机都算不上,录音录下来了还可以放出来,可学生记下来了却说不出来。
5.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不高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读几年书就是那几本教材,没有课外书。不能谈学生的素养,只能说学生三年下来,能认得几个字,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文章。
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是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即写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审美的能力等等。可是,农村初中语文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读书少,学生读书少,读本太少,一个学期就读一本语文书。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轻学生感悟、表达;重阅读轻写作。教师没有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来实践,也就无法多层次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二、对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要全面提高我国初中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笔者思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1.引进人才,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水平
针对我国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解决师资问题是关键。国家为了整个教育的发展,要制订出鼓励措施,支持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地方也要有引进人才的观念,相应地制订引进人才的机制。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高一级的培训。主要是以校本培训为主,把校本培训做扎实,县级培训也有一些,但都不切合农村教学的实际,基本是理论的讲座,并且也很少。各乡镇的校本培训成为培训的主要形式。今年我镇将启动农村大龄教师聘用民师的培训,对教师的师德、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培训,并抽调我镇教学能手进行一帮一的指导,但愿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新的教学方式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彻底转变那种由教师一个人讲,独自表演一节课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师就是有一种对学生不放心的思想,如果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就做不来,不可能会学习,总想包办。其实,只有学生动脑了、动手了、动口了,所有的收获才是学生自己的,如果全是教师讲的,那就是无效教学,既费了时间,也没有取得效果,这是很不划算的。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能力初探;听力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提高初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怎样正确处理四者的关系?笔者拟就教学实践中这四方面做粗浅的探讨。
一、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
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种语言,有声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学习始于听,听力是一种迅速正确地辨音、解音、理解语义并对听到的信息作出反应的能力。它要经过专门、完整、严格的训练。它在外语教学“听、说、读、写”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在语言学习中,如果没有准确、娴熟的能力,就根本无法进行口语交际,就必然影响其他能力(如读、写)发展。通过听力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听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英语教师对学生听力训练培养基础地位的应有认识。
如何训练培养提高学生呢?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听,不是一种消极地接受信息的活动,而是根据自己所具有的语言知识(语音、语义和语法),通过自己听的素养的潜能,从音流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活动。因此,要对所听的内容作出迅速的辨音解意,理解语义并且作出反应,最基本的还是必须要求学生正确发准48个音素和单词的同时,还要掌握重读、弱读、连读,失去爆破等技巧。此外,模仿力是外语学习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基本能力,应该让学生多听教材上的磁带和电视英语广播节目。注意西方人讲英语的语音、语调,多模仿复读。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提高听力测试的辨音能力。
2.精听、泛听相结合
听力的训练、培养必须精泛结合,主动地听和被动地听相结合。精听就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听的活动,并向学生说明要求及听时应注意之点,使教学双方目标一致,协同动作,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泛听则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通过听觉接触大量的英语,在长期大量的听英语活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听的能力。
3.创造听力环境
提高听力的最好途径就是直接置身于听力环境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则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讲解课文并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如值日生报告,对话表演等),以创造浓厚的英语课堂气氛;还可以利用实物。简笔画、挂图、投影仪、表演等直观手段创造情景听力。
二、“说”的能力培养
“说”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将自己内化的语言材料进行编码,即借助于词语按一定的句式连贯地转换为外部有声语言。初学者在编码时通常要通过母语到外语的“心译”,即介于两语之间的一个语迹连续体(Continuum)。开始r,往往要想一想再说。然后想和说几乎是同步进行;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摆脱“心译”,到达不假思索地自动化地完成复杂的编码心理过程。这可以从如下方面去训练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1.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上的阴影
初涉英语交际的学生往往有胆怯、自卑的心理,总认为自己“说”得不好,怕别人笑话,缺乏自信心。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要允许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犯错误,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意识到错误,并在交际训练中改正错误。
2.培养学生循序渐进地“说”
先跟读,自己讲;先自己大声讲,后对全班讲,最后到陌生人面前讲;先讲简单内容,后讲复杂内容;先讲一两句话,后作短文讲述;先作准备的讲话,后作即兴讲话。只有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并注意思维的敏感性和条理性以及表达的灵活性,“说”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采取多种训练形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1)培养兴趣,鼓励开口。语言环境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基础。语言环境的创造要从英语学习的第一节抓起。对讲得好的要大力表扬,对讲错的要在帮助其更正之后加以鼓励。例如,在教“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等日常用语后,我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英语对话活动。每纵行的第一个学生向第二个问好,第二个又向第三个问好,一个接一个地练习,看哪一组对话完成得又快又好。学生情趣高昂,投入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次兴趣盎然的练习,使学生倍感成功的喜悦。开口说英语的风气也日渐形成。
(2)模拟生活情景,仿照课文会话。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英语课文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置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生活的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从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我把一辆童车放在教室前的讲台边,让学生拿着钳子等工具,扮演修理工,故意这里敲敲,那里敲敲,让他们就此情境展开问答:A:What are you doing?B:I’m mending a car.
通过反复操作,学生加深了对现在进行时态结构的理解,强化了记忆,较牢固掌握了知识,培养提高“说”的能力。
(3)利用课外活动,强化英语交际。我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尽可能使用英语,不会用英语表达,可借助汉语表达。例如,平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见面打招呼就是最有效的交流机会。有一天,我上街买东西,迎面走来一位女学生,很有礼貌地问:①“Good afternoon,Miss Zhang.Where are you going?”我回答说:②“I’m going to the shop. What about you?”她答道:③“I’m going to school. Goodbye!”这样就把英语交际范围扩大至课外,学生们也因为能够较流利地表达意思而非常自豪,学生劲头也就更大。
我认为,坚持活动多样化,经常化、生动活泼地课外活动,对英语教学起辅助作用,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大了知识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用英语复述课文,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读”是吸收书面语的手段。课程标准对“读”提出的教学要求是: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其大意,能借助词典阅读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材料,能阅读所学语言知识范围的材料。“读”分为“朗读”和“阅读。”
朗读:朗读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小的。它有利于培养语感和提高阅读能力,有利于释疑解难,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朗读能力,一般采用以下做法:
1.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时,注意长音、短音、辅音浊化,失去爆破,连读和省音等现象,读句子时注意语调的变化。
2.先听后说,然后再朗读。
3.先理解后朗读。
4.充分利用领读带、朗读带。
5.定期举行朗读比赛
阅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有明确要求:能独立阅读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2%,三年制和四年制无阅读速度分别为每分钟40~50和50~60词,理解正确率达到70%。
显而易见,就课程标准规定阅读的目的不是学习语言,而是获取信息。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呢?
首先,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包括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先天条件,同时掌握阅读技巧,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中普遍存在用手指着读、逐词读、唇读、译读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大大地妨碍眼睛运动并限制大脑的快速活动能力。教师在阅读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良习惯,教会学生运动眼球,扩大视幅,控制视线。“视线,总长约20个字母(长约4~6厘米),一眼望去4~5个单词都在眼内,在阅读中尽量将每行文字的首尾单词收入视幅(eye span),将眼球直线控制在每行文字的中间,视线左右移动。视线并不是在一行文字连续不断地移动,而是逐一停顿,跳动式地前进。”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地分析并获取阅读的好处做到高效阅读。特别要指导学生获得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大体包括限时阅读、纵览阅读、浏览阅读、快速阅读、搜寻阅读和精读等。
教师在教授范文时,首先要处理背景知识,然后过渡到具体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是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范文。最后通过回答问题检测阅读效果。紧接着让学生纵览阅读(survey),要求回答诸如文章体裁、作者主要观点一类的问题。随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具体细节组织训练其进行快速搜寻阅读(Scanning)。最后,再进行精读,具体讲解各语言点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训练学生获得每一种阅读方法前,一定要讲明这种方法的特点,具体要求、意义等。这些方法的训练要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以保证学生获得正确的阅读方法。这对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最后,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每天坚持阅读一两篇文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真正的兴趣是来自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提供学生能够理解的阅读材料。为此,选材的难度一定要适中。生词率在2%以内,语言现象不超出所学范围。题材多样,内容有趣,并注意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初时要多做限时阅读。然后当堂评讲,注意指导方法,引导解题思路,培养能力。讲评后,可让学生多读原文以感到自己的进步。学生持久的兴趣来自文章理解能力的增强,而阅读能力只有在大量阅读实践中方能提高。
同时,高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对于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很好的方法。通过高声朗读和背诵,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领会出字、词、句的深刻含义,才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起感性的共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通过高声朗读和背诵名家名作,不仅使自己融在其中,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在遣词造句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写”打下基础。
在语言教学中,“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书写或书法,二是写作。有的教师曾感到,新教材教起来带劲,考起来没劲。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中只注重听说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写的能力。为此,要加大以下几方面的力度。
1.入门阶段:字母、单词的书写,严把书写关;
2.利用词汇手册,加强拼写训练,做到册不离手,音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意,增强对词汇的熟练程度。
3.指导学生写作,如:写课文概要、日记、书信、值日报告、小论文等。
4.举行书法,作文比赛。
这样,通过上述“写”的训练,就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写作能力。
中学英语的教学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进行全面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听、说、读、写训练融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成为“说中有听、听后再说、说了再写、写了再读”的师生活动。当然,听、说、读、写的训练,并非每节课都均衡使用,而是不同阶段略有侧重。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大些。这不仅有助于打好语言基础,还能引起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始阶段以后,在继续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培养读写能力,使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恩华.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途径[J].英语周报,1999(15).
[2]王贵亭.听说领先读写跟上[J].英语周报,2000(19).
[3]胡春洞.中学英语教学法漫谈[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02.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感能力;朗读;品味;想象;语言训练、实践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想,教师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强调以读为本、重视语感分析、讲究品评,不断提高自已的语感。同时重视语感思维和语言训练,加强语感实践落实这几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该提倡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减、换换、调调、加加等形式展开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第二段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把“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改成“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好几百年了,你一点也不累。”你觉得怎么样?通过改变句式来体会作者对德高望重的老桥的亲切问候之情。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连最末次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这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
二、品评领会中,体验语句的情感
可以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现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者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这些文学作品作为朗读材料被师生经过仔细分析,深入体味,并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加以表达,这绝不只是“念字出声”的无思维活动,而是动员了自己全部精力的再创造。于是,多次反复朗读之后,学生不仅理解了某些词句的含义,而且多少y说清的语感,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与此同时更加体味到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加深体会文章的内涵。把培养学生的语感的语言和品析的情感体味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感。
例如,《山中访友》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为什么不取名为《山中赏景》。这就得引导学生仔细品评领会文章的内容,并通过比较方可明白原题的佳妙和不可更改的理由。
三、通过朗读与激发想象有机结合培养语感
有效的朗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说过:“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因此,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模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而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
例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的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里用“像秋天的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写出了志愿军战士马玉祥的可爱。“红高粱”在学生的头脑中呈现出的再造战士形象,是表象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而产生的对战士优良品质的理性认识,则是抽象概括,是逻辑因素,是思维的结果。语感培育是促使学生感知语言文字,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最终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道德、人格得到提升。培育学生语感能力,能够使学生对语言文字迅速感知,快速感悟,敏捷思维,切己体察,得到感染熏陶,将是他们终生受用无究的一大法宝。
四、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反映,语言训练必须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理解和掌握语音语义的训练,这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的训练。例如,对于词语的理解不能光知道字典意思,而要精细、深入,养成结合语境品味辨析的好习惯,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感。其次,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的训练。学习是为了应用。只要确切地掌握了语言的含义、色彩、情感以及用法之后,才能准确地使用语言。因此,语言应用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综合训练。评改作文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综合训练,学生对作文中的句子,用词是否符合作者的表达意图,是否符合语法、修辞、逻辑的规则,是否准确、鲜明、生动,都要分析评论,对不妥之处要加以修改,在这类的实践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对培养和增强他们语言感是很有作用的。
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同样,语感教学必须在语文实践中进行,无论是谁,训练语感如果不通过社会实践或不使用语文,那他就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离不开实践活动。从学习语文的角度看,实践性是语文学科最为重要的一个基本特点。语感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系统,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广阔天地,立足课堂,延伸课外,通过多角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以不脱离语言学习的游戏、唱歌、画画、竞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语感,扩充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形成终身受用的语感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转变语文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掌握好语感,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娜.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