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乳制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乳制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乳制品市场;市场分析;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082-02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增加乳制品的消费量对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增强全民族的体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为近年来,一连串的乳制品安全事件,让我国乳制品市场危机重重。因此,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认真研究乳制品市场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
1 乳制品市场的定义
所谓市场,最早是指买主和卖主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场所,经济学家则将市场这一术语表述为买主和卖主的2024。进行经济研究时,通常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一种经济体制;二是指经济调控的手段;三是指市场交易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建设;四是指供求关系和容量。
本文所指的乳制品市场是按我国行业发展报告——乳制品业中的定义。乳制品(dairy products)是指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也叫奶油制品。它分为液体乳类、乳粉类、炼乳类、干酪类等其他乳制品类。
2 乳制品市场营销环境
我们将从乳制品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和国内市场营销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
2.1 乳制品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国际乳制品市场已经是成熟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主要乳制品出口国家。目前国际乳制品市场主要是干乳制品,而且干乳制品市场发展已相对饱和,液态奶市场份额却相对较小。最大的乳制品出口经济体欧盟,因其生产水平较高,对生产者补贴多,欧盟的乳制品供给量比较充足。但由于受到货币升值的影响,欧盟和大洋洲乳制品市场需求有所萎缩。从国际消费需求市场来看,传统的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国家和地区暂不会出现显著的消费增长,而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乳制品消费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会有明显的增长。
2.2 乳制品国内市场营销环境
2010年6月11日中国奶业协会开展了乳制品市场促销活动。在活动期间,为了了解当前乳制品消费情况,进行了乳制品消费问卷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天天食用乳制品的比例分别为42%、48%,合成比例为90%,这说明被调查人群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乳制品消费习惯,乳制品消费普及率非常高(见图1)。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的被调查每月购买乳制品的花费超过30元,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每月乳制品支出超过50元(见图2)。这次所调查消费者的乳制品开销高于我国平均消费水平。
以上两个项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人群的乳制品消费能力较高,饮奶意识较强,乳制品已成为所调查人群的普惠性食品。
虽然乳制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但是近段时间蒙牛“毒奶门”事件的发生,对我国乳制品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3 乳制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3.1 乳源短缺
奶源是乳制品行业必需的原材料,中国乳业一直就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合格奶源的数量和分布是否满足市场需求,也是决定我国乳业供给,进而决定乳业成长性的首要关键。受制于我国牧草资源和饲料价格的上涨,奶牛的饲养成本日渐高昂,通过奶牛数量外延式扩张提高牛奶产量已不可取,通过先进科技的应用提高奶牛单产方是正途。
3.2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近十年来,国家2024部门对乳制品抽查结果表明合格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质量安全隐患一直存在,可以说,乳制品市场现状堪忧。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含乳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广东、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内蒙、河北、山东、宁夏、上海等10个省市30家企业的42种产品,合格36种,产品抽查合格率为85.7%。这就说明产品抽查不合格率为14.3%,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所以乳制品的安全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3.3 乳制品营销环节上的恶性竞争
很多企业为追求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压低价格,搅乱国内乳品行业市场。长期下去,将使中国乳品行业发展倒退。
4 乳制品市场营销策略
对乳制品市场营销策略,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4.1 产品决策
乳制品作为一种消费者经常食用的大众化营养食品,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针对液态乳制品保质期短、易于变质及包装易于破损的特点,加强对液态乳制品运输、仓储环节的管理,做好产品的销售预测及产销衔接,使市场上产品供需平衡,保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
4.2 价格决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乳制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营养食品。从上面乳制品消费情况的图中可看出,乳制品的消费对象为普通消费者,企业制度乳制品价格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因此,企业应采取大众化定价策略,即较低的价格策略,以扩大产品的消费量。企业在制定价格的时候,还要充分分析当今所处的竞争环境。如现下乳制品市场处于低迷期,企业应该适当减低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购买。
4.3 分销渠道决策
乳制品作为一种日常消费食品,消费者频繁购买,注重购买的便利性,企业应采取密集分销策略,加大分销网点的密度,尽可能方便消费者购买。同时,由于液态乳制品(如消毒奶、酸奶等)保质期较短,消费者比较重视产品的新鲜程度,企业在分销渠道设置上,应尽量缩短渠道长度,采用较短的分销渠道,减少产品在中间环节的流通时间。对于市区市场,企业可以采取企业——消费者和企业——零售商——消费者两种模式。在周边市场,企业可采取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渠道模式。
4.4 广告决策
在城市居民获取乳制品信息的来源中,媒体是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源,但人们接触各种媒体的比率及各种媒体对居民购买行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获取乳制品广告的各类媒体中,电视频率最高,其次为售点、报纸、广播、路牌,但其接触比率远低于电视。这与乳制品企业投放在电视媒体中的广告量较大2024。这说明电视的乳制品广告是人们取得乳制品信息的重要来源,但其他媒体也是消费者取得乳制品信息的来源渠道,所以企业要在广告方面需适当加大投资额。
参考文献:
[1] 杭州市乳制品消费调查报告[J].中国乳业,2009,(7):17-19.
[2] 姚记标.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
2007,(2).
乳制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新规一:备案制改注册制,品牌涨价别想“任性”
还记得奶粉价格疯狂上涨的2011年吗?一些婴幼儿奶粉更换新包装或配方配合新国标进行优化或升级,涨价10%。一年一涨逐渐变成半年一涨甚至一季度一涨,更是有一些品牌“换包装”后涨价,理由是增加了“放勺子”的空间。一度,使中国成了婴幼儿奶粉价格全球最高的国家。
“以前奶粉企业常常以配方升级作为借口,大幅涨价。”上海市民任先生说,而是否真的升级,消费者很难发现。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消费者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同一品牌奶粉,不同城市价格不同,而配方和营养成分却没有本质区别。“企业有时会玩噱头,只对配方进行微调,就设置不同价位的销售策略,销往不同地区。”
上海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告诉记者,早在2014年,上海曾对本地多家婴幼儿奶粉企业的配方进行精简,对生产企业每一个配方逐一审核,不合理的或者成分功能相近的一律不予报备。最终3家企业原有300余种配方精简至30个左右,另1家企业只有4种配方。随着国家对婴幼儿奶粉的监管逐渐从严,并祭出反垄断调查等利器,近两年以“配方升级”为理由而涨价的奶粉企业逐渐减少。
而在此次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更是明确指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注册。注册时,应当提方研发报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这意味着未来实施“注册制”后,对配方的管理更加严格,奶粉涨价将无法“任性”。“注册制意味着配方需经监管部门审核通过、领取相关生产证后,才能生产。”国内乳业资深人士宋亮指出,靠多配方搞营销将比较困难。
新规二:允许贴牌与国际接轨,禁止分装控二次污染
记者发现,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对婴幼儿奶粉的管理,删去了“不得以委托、贴牌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规定,但保留了“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规定。这是对2013年九部委联合的不准委托加工、不准贴牌生产、不准分装生产“三不准”意见的重新梳理和制定。
2013年曝光的“美素丽儿”奶粉造假事件中,经销商就是在一非法改装点,拆封罐装的符合欧盟标准的奶粉,并在拆封后分装(混装)成光版铝箔装小袋,所幸查处及时,这些分装后的奶粉并未流入市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也在新闻会上表示,用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特别是让一些不法分子在二次分装过程中,造成非法添加、以次充好。不过,贴牌生产却是国际惯例,此次并未下禁令。“我国乳业已完全与国际接轨,监管规律也应对等。”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说,世界乳制品主产国不少品牌都是委托加工,品牌拥有者和生产者不是同一个人。而且就算严禁贴牌,品牌也可以通过和生产企业合资的方式规避监管政策。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代工产品的如实宣传必须严控。曾经就有某牛初乳品牌谎称“原装进口”被工商部门处罚。而如果一些代工产品明明品牌历史很短,却宣传“百年乳业”、“历史久远”,或伪造品牌故事等,就应严格以虚假宣传查处。
新规三:不得声称替代母乳,暗示性广告难“上线”
无独有偶,刚刚通过的新《广告法》中也对婴幼儿奶粉的广告乱象“出手”: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声称全部或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幼儿乳制品、饮料或其他食品广告。
这一规定一度引发误解,认为是对婴幼儿奶粉广告全面下禁令,事实上业内人士指出,这其实是为了促进母乳喂养,严禁在奶粉广告中声称可以替代母乳。
早在1995年,我国的《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禁止母乳代用品广告,也就是说1段奶粉不允许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但是,不少婴幼儿企业仍在变相通过医务渠道、赠品、讲座等形式变相抢占“第一口奶”,并在宣传中暗示“接近母乳”:含有最接近母乳的生命起源因子、最为接近母乳的研究成果、亲近母乳配方……
乳制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一、充分认识贯实《条例》的主要意义
乳品是人民群众主要的生活消费品,乳质量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关系社会和谐不变。《条例》明确了奶畜养殖、生鲜乳收买、乳成品生产、销售以及进出口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详细要求,对违法生产运营行为的处分打击、县政府和监督治理部分职责和问责等作出了明确规则,为切实增强乳质量量安全监管,保证乳质量量安全,供应了政策根据和司法保证。
认真贯实《条例》,具体整理和规范乳操行业生产运营次序,切实提高乳质量量安全监管程度,2024加强人民群众消费决心,促进乳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凡主要意义。
各级各2024部分要从贯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公共食物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立场,充分认识贯实《条例》的主要意义。依照《条例》要求,明确责任,制订办法,全方位、全进程增强乳质量量安全监管,推进我县乳操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具体增强乳质量量安全监督治理
(一)增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
1.推进奶牛规划化、规范化养殖。依照属地治理的准则,加速推进奶牛规划养殖、规范养殖,以全县四个奶牛养殖小区(场)为基本,加大扶持力度,落实鼓舞政策,到2008年岁尾,散养奶牛悉数进入养殖场(小区)集中豢养。
农牧部分要增强对奶牛养殖场(区)的监管,严厉生鲜乳生产规范和要求,坚持健全养殖档案,做好免疫防疫、消毒诊疗、无害化处置等工作,推进依法养殖、规范养殖、科学养殖。
2、对奶牛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运用严厉把关。农牧部分要把奶牛饲料生产企业、卵白饲料生产企业和外地购进的奶牛饲料及奶牛场的自配料悉数归入监管范围。发现问题实时查处。还积极推进规划化养殖场(区)饲料统一收购、统一检测形式,加大及格饲料推行力度,健全饲料起原记载,完成饲料质量的可追溯,削减奶农涣散收购风险。严禁运用国家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其他化合物,严禁运用《兽药治理条例》规则的犯禁药品,严厉执行国家2024休药期规则,坚持完善投入品运用记载,保证运用安全。
3、规范奶站和生鲜乳收买行为。农牧部分要切实增强对全县四个奶牛场、奶站监管,按期对生鲜乳质量进行抽查查验,发现问题实时申报、处置。2024不符合前提、问题严厉的生鲜乳收买站果断予以取缔,组织奶农统一交奶,并留样备检,因质量不及格被拒收的,由责任奶农承当一切损掉和责任。各2024部分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继续严厉执行科级干部和技能人员包站责任制,呈现问题严厉追查责任。
4、推进乳成品生产企业、生鲜乳收买站一体化治理。农牧部分要结合全县实践对奶站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结构,鼓舞乳品加工企业采用收买、租赁等方法对奶站直接收理,将生鲜乳收买站作为企业的第终身产车间,执行“养殖—挤奶—收奶—原料奶入厂”封闭运转,到年6月底前将奶站悉数归入乳成品生产企业治理。
5、规范生鲜乳储存运输。农牧部分要将生鲜乳储存运输环节归入监管范围,对生鲜乳储存容器、运输车辆以及从事运输人员,依照《条例》2024规则进行规范治理。对生鲜乳储存、运输环节发生问题的,立刻中止营运,对受污染的生鲜乳封存销毁,严禁流入生产、消费领域。
(二)增强乳成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1、严厉乳成品行业准入准则。2024主管部分要按照《条例》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乳成品工业产业政策》2024规则,增强对乳成品生产企业的审查,新建企业不符合具有不变奶源基地等行业准入前提的,不得进入乳成品加工行业。不具有乳成品质量安全保证前提和响应检测设备的,依法撤消生产答应证,不得从事乳成品生产活动。
2、落实乳成品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坚持健全从原资料入厂到产物出厂全进程的质量安全保证系统,严厉执行乳成品生产规范,依照质量安全要求组织生产。执行原资料购进检验准则,对收买的生鲜乳逐批进行查验,查验不及格的,一概不得收买入厂。严厉节制食物添加剂的运用,不得添加规范外的任何风险人体健康的物质。严厉出厂查验准则,做到批批查验,查验不及格的,一概不得出厂。坚持销售台账,并留样备查,保证产物质量可追溯。
3、增强对乳成品质量的查验监测。质监部分要按期对乳成品质量进行查验监测,对查验出不符合质量安全规范的产物,责令企业立刻停产整理,封存销毁库存产物;对已售出的不及格产物,要求企业立刻召回并销毁。企业经由整理,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撤消生产答应证。
(三)增强对乳成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管
1、严把乳品销售市场准入关。工商部分要对乳成品销售者的运营资历进行严厉审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物卫生法》,未获得卫生答应证的一概不处理营业执照。严厉打击超范围运营乳成品的违法行为。
2、落实乳成品销售者自律准则。工商部分要监督乳成品销售者坚持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进货注销、乳成品安全信息公示等自律准则,照实记载乳成品进货物种、数目、流向等内容,2024证票和进货台账应保管两年以上,完成乳成品进货可追溯。
3、坚持销售环节乳成品退市准则。乳成品销售者要依照县政府、监管部分、乳成品生产企业的乳成品安全信息,对不及格乳成品实时采取下架、封存等办法,中止销售,为消费者处理退货,对退市乳成品进行跟踪注销,监督销,避免再次流入市场。
4、增强市场监测和消费者告发信息分析。工商部分要做好销售领域乳成品抽样监测工作,实时监测信息。充分发扬消费者申述告发2024效果,抵消费者反映的不及格乳成品申述告发信息,快速反响,立刻核对,并向2024部分和企业传递。
(四)增强餐饮服务环节乳成品的监管。餐饮单位要执行收购乳成品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和台账记载准则。照实记载进货时间、食物称号、规格、数目、供货商等相关内容。批量收购的,还应讨取食物生产答应证、营业执照、查验及格证实。卫生部分要对餐饮业运营者食物索证索票等状况增强监督检查,对违背者依照2024规则予以处分。
专治时期,2024乡镇明确一名副科级干部带队,农牧、工商、质监等部分要明确专人进驻养殖小区(场)和奶站,进行整改提高,健全组织机构代码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工商营业执照、养殖场动物防疫及格证,整改不达标,人员不能撤,保证早日完成整治任务。还要继续落实驻场监控制度,专治时期,各工作组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奶牛养殖环节奶站收买、运输、技能指导和维护不变工作。
三、进一步明确乳质量量安全责任
(一)生产运营单位是乳质量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买者、乳成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对其生产、收买、运输、销售的乳质量量安全负责,是乳质量量安全第一责任者,要结实坚持责恣意识,严厉依照《条例》规则,依法生产运营。
(二)监管部分严厉实行监管责任。农牧部分负责奶畜豢养以及生鲜乳生产环节、收买环节的监督治理;质量监督部分负责乳成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治理;工商行政部分负责乳成品销售环节的监督治理;卫生部分负责乳成品餐饮环节的监督治理;食物药品监督治理部分负责乳质量量安全的综合协调、组织查处乳质量量安全严重事故。
(三)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乳品的违法犯罪过为。公安部分负责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乳质量量安全案件进行查处。对风险较大、结果严厉的实时立案,快侦快破,依法从重查处,真正起到震慑乳质量量安全违法犯罪过为的效果。
(四)各乡镇人民县政府对本辖区乳质量量安全负总责。统一指导组织本行政区域乳质量量安全监督治理工作,按期研讨乳质量量安全工作,组织排查隐患,应对乳品安全突发事情。坚持健全监督治理机制,明确监管部分,落实监管要求,对监管部分进行评断、审核。
四、认真落实各项保证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各部分要把贯实《条例》列入主要议事日程,首要负责同志要亲身研讨部署,主管负责同志要集中精神抓好组织落实。各2024部分要依照职责分工,结合工作实践,研讨制订贯彻《条例》的详细办法,保证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各级各部分要坚持信息互通和结合法律准则,增强协调,亲密共同,具体提高乳质量量安全监督工作程度。
(二)坚持风险预警机制。要按期组织2024部分对乳品进行预警性检测和风险分析研讨,有针对性开展预警监测,消除安全隐患,严重问题实时申报,决断处置。充分发扬工商12315、质监12365、卫生12320等群众性投诉告发2024的效果,制订奖励办法,鼓舞群众告发,实时、精确、有用处置群众告发投诉,构建全社会一起参加的乳品安全预警预告系统。
(三)增强检测才能建设。亲密跟踪乳操行业质量安全动态,发现新的风险要素,实时研讨修订响应的质量安全规范。在整合现有检测资源的基本上,装备需要的先进乳品检测设备,使查验检测才能与乳品生产发展相顺应。乳品生产企业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规范,装备专业人员,完善检测办法和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质量安全保证才能。各级农牧质监、工商等监管部分按规则开展生鲜乳、乳成品质量抽检。
(四)严厉落实乳质量量安全责任追查准则。对生产销售不符合质量安全规范乳品的奶畜养殖户、生鲜乳收买者、乳成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按照《条例》严厉惩办,组成犯罪的,依法追查刑事责任。
农牧、质监、工商、卫生等部分不实行《条例》规则职责、渎职不尽职、监管不力形成严厉结果的,或许滥用权柄、有其他不尽职行为的,按《条例》2024规则,严厉查处。
各级县政府对发生乳质量量安全事故的,该当按照2024司法、行政法律实时申报、处置;形成严厉结果或恶劣影响的,对2024县政府负有指导责任的负责人依法追查责任。
乳制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本届高校健康环保周活动有22所北京高校的24个学生社团参加。活动期间将通过校园展示、健康环保论坛、一次性用品调查报告、“1减1行动”主题征文以及参观回收利用再生制品基地和生产企业等形式,让学生们广泛参与,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领悟到更多健康环保知识,并通过他们的行动影响身边的同学、老师和家人,共同建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012中国食品、农产品加工、流通与冷链物流产业年会隆重召开
首届中国方便与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即将在京召开
中国(北京)国际乳制品博览会隆重开幕
博览会期间,主办方组织召开第四届乳制品产业与贸易发展论坛,重点分析行业趋势,解读相关政策、提振消费者信心。
乳制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复原乳又叫还原奶,是指把新鲜牛奶经过高温灭菌干燥制成奶粉后,再兑入一定比例的水或者牛奶还原成液态奶的乳制品。按我国规定,还原奶须在产品包装明显处标注出来。通俗地讲,复原乳就是用奶粉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
近年来,奶业行业内部对复原乳检测与标识问题的关注从未间断。为了加强对违规添加复原乳的监管,近日,农业部修订《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的标准,新标准以糠氨酸和乳果糖作为检测核心,并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与生鲜乳直接灭菌制成的纯牛奶相比,复原乳有何不同?农业部出台新标准将对奶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如何从根本上振兴民族奶业,保护奶农利益?日前,记者采访了奶业相关专家和乳品企业负责人。
聚焦标准:
以糠氨酸和乳果糖含量鉴定是否含复原乳
从生鲜乳到大包粉,再兑水复原为还原奶,外在形态上看,复原乳无非是生鲜乳固化再液化的产物。而事实并非这么简单。
牛奶之所以被誉为最具营养价值的食品,不仅是其中含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更重要的是牛奶中具有人类生命所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等有重要作用。
生物活性物质对存活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若经高温灭菌处理,其活性将大为降低。巴氏杀菌乳之所以被全球消费者普遍接受,正因为它采用最温和的热加工手段,可在最大程度灭活致病菌的同时保留生物活性物质。
生鲜乳可经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加工成纯牛奶,而复原乳兑水复原后至少还要经过一次热杀菌,才能成为可以上市的终端产品,因此总体上看,复原乳的营养价值不如直接以生鲜乳为原料加工成的牛奶。
如何才能判断牛奶是否含复原乳?通过测定糠氨酸和乳果糖的含量即可。
糠氨酸和乳果糖都是牛奶热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副产物。在生鲜乳中,二者含量极低,且不受奶牛品种和饲养环境变化的影响,经热加工的奶制品中,糠氨酸和乳果糖的含量会有很大增幅,热加工伤害程度越强,含量相应越高,牛奶品质也就越差。因此,国际上一般将二者含量作为反映牛奶热加工程度的敏感指标。
此次出台的标准正基于此:通过测定生鲜乳、巴氏杀菌乳、UHT灭菌乳和奶粉中糠氨酸和乳果糖的含量,可判定巴氏奶和常温奶中是否添加了奶粉。
事实上,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的《2024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中,就已明确要求巴氏杀菌乳生产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而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必须醒目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
“受技术手段、管理体制、原奶质量不高等因素制约,政策虽然早已出台,但迟迟无法落地。”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奶业专家陈瑜认为,过去,技术手段上无法通过检测相应的指标来精确判断牛奶受热程度,检测不出是否含复原乳。而这次出台的鉴定标准具体、严格,技术上细化了热加工的强度标准,补上了这块短板。
规范市场:
维护优质优价规律,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对农业部出台新标准监管复原乳检测和标识,业内普遍认为此举主要出于保护民族牧业和奶业的考虑,打通上下游利益联结机制,提升民族奶业竞争力。
过去,由于缺乏检测标准和手段,部分乳品企业即使生产复原乳,也不会在包装上做出明确标识。消费者一方面缺乏对优质乳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无法判断牛奶品质,在产品选择上相对盲目,更多地取决于广告、价格等因素。
“市场上,优质优价规律被打破,作用于产业,就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在上游养殖环节有优势、致力于优质乳生产的乳品企业,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高丽娜说。
采用“零距离一体化”模式,现代牧业最大程度地省去了牛奶加工的冗余环节,保证了纯真新鲜,连续三年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但在商场超市琳琅满目的奶产品货架上,现代牧业的优质乳与一些乳品企业生产的复原乳摆在一起,消费者无从选择。因此,高丽娜一直希望国家可以有效监管复原乳的生产和标识。此次农业部修订鉴定标准,她表示拍手称快,认为此举是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牛奶品质提升的一次信号释放。
“鉴定标准对复原乳标识的字体、字号、面积等都做了具体要求,如果复原乳生产商没有标注而被举报的话,将会遭受很大打击。”陈瑜认为,我国消费者目前还缺乏对复原乳的认识,因此,标识将对产品销量产生很大影响。
“添加奶粉并不影响牛奶的安全性,复原乳有其性价比高的一面,不应妖魔化,但乳品企业应明确标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顾加升呼吁理性看待复原乳。他同时认为,具体到单个产品,以热伤害程度来直接判断牛奶及其制品的内在品质才更加客观,也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相应地,我国奶粉加工工艺也需要升级换代。
政策落地:
从标准出台到市场规范还有很长一段路
农业部新标准出台后,记者在北京多家超市走访调查,发现几乎各品牌的纯牛奶和酸牛奶均未标注“复原乳”字样,其产品配料说明显示为“生牛乳”,仅旺旺牛奶在显著位置标注“复原乳”,极个别酸奶在产品配料中说明为奶粉。
从生产成本看,以大包奶粉加工复原乳比用生鲜乳加工纯牛奶低得多。数据显示,进口大包粉到岸价长期维持在1.5万元-2.5万元/吨,2014年和2015年我国生鲜乳价格平均为4.05元/千克和3.45元/千克。可以想见,大包粉还原成液态奶后,与国内生鲜乳形成一定价差,因此一些乳品企业不会随便放弃复原乳生产,新标准落地难度极大。
根据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所做的2015年度《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奶产品报告”),2014年,我国进口的奶制品超193万吨,其中大包奶粉(含全脂、脱脂)就占了92万吨多。
事实上,根据《奶产品报告》,进口纯牛奶同样存在添加复原乳问题:调查4批次进口品牌巴氏杀菌乳中,1批次添加复原乳,1批次为非巴氏杀菌乳;调查46批次进口UHT灭菌乳中糠氨酸平均值为227.9mg/100g蛋白质,显著高于调查112批次国产UHT灭菌乳196.1mg/100g蛋白质的均值。
政策落地难的另一深层原因在于奶业的多头管理机制。“农业部新标准完善了复原乳鉴定标准,维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是乳品企业的生产和市场流通环节监管责任不在农业部。”高丽娜认为,要真正规范产业发展,还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尤其产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监测并对未按规定标识的企业予以公开。
从长远来看,理顺奶业管理机制是产业健康发展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据高级奶业分析师宋亮介绍,目前,此次修订的鉴定标准已经得到了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的高度重视。
对新标准将会给产业带来的影响,陈瑜考虑得更加周全。他认为,乐观地看,此举可暂时抑制国外大包奶粉的进口;但另一方面,在目前国内奶源相对过剩的市场情况下,
如果将生鲜乳喷粉这条路也堵上,将对我国奶业产生极大打击。更进一步地考虑,如果乳品企业明确标注复原乳采用国外进口奶粉为原料,或干脆将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国外去,在目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不足的形势下,将更加不利于民族奶业的发展。
“从根本上说,中国奶业发展还要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陈瑜说。
深层分析:推行优质乳工程,打通奶业上下游利益链条0.5%!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15年奶制品抽检的不合格率,远低于整个食品3.2%的不合格率。
“现在,我们要开始更多地关注牛奶品质,从焦虑安全转向聚焦优质。”顾佳升说,牛奶之所以珍贵,关键在于营养品质,现在奶业发展已经到了提升品质的阶段。
长期以来,尤其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消费者的关注点一直离不开奶业的底线问题――安全。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奶制品不仅较国内其他食品更加安全,即便与欧盟官方通报的奶产品相比,也要更加安全:欧盟官方的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2014年年度报告显示,当年通报的3097起不合格食品中有66起为奶产品,而2015年我国食药监管总局的报告显示,我国共检出不合格食品5541批次,其中不合格奶产品44批次。
与奶业安全问题相比,目前产业链上利益分配失衡,导致奶农效益偏低,是振兴中国奶业的另一难题。
“纯牛奶和复原乳一个价,生鲜乳肯定拼不过大包粉,奶农辛辛苦苦养牛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山东省高青县木李镇丙申奶牛合作社理事长田丙申告诉记者,前几年合作社成员分散养殖了近5000头奶牛,而如今只有3000头,若不是以合作社形式组织起来统一管理,恐怕奶牛养殖数量会更低。
2008年至2015年,我国生鲜乳产量年均递增0.8%,去年生鲜牛乳产量为3755万吨,而奶制品加工量和消费量增速均在6%以上。可以想见,奶制品加工的原料越来越多地来自于进口。进口激增的直接影响是奶农养殖效益下降,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倒奶杀牛现象,民族牧业发展受到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