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文案策划内容页

新媒体运营策划

2024-07-04 16:39:02文案策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运营策划范文第1篇

1“新闻策划”的概念浅析

新闻业务策划是指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谋划和设计,这一行为的根本目的是更好的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帮助新闻业务活动可以在社会上取的最佳效益;媒体运作策划的观点认为新闻策划的内容范围大于报道策划,同时也将新闻报道策划归纳到新闻策划体系中,新闻业务活动策划、新闻经营管理活动策划以及新闻报道策划都应纳入到新闻策划中。我们可以从目前新闻界对“新闻策划”予以的概念阶段中了解到,目前新闻界和学界没有予以新闻策划最准确的概念界定,同时针对新闻策划的实践范畴以及分类也没有予以准确的界定,这便要求我们要基于学理角度重新审视新闻策划2024的理论。

新闻界传统的新闻理论没有明确界定出“新闻策划”的概念,所以当“新闻策划”这一专业术语自出现起很多学者就开始对其进行定义,新闻策划是对新闻事件、新闻报道、新闻业务以及传播运作等几方面的策划,这是通过对很多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所获取的最终结果,新闻事件策划是指在新闻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由记者参与设计促使事件的发生并将其进行新闻报道,这种由新闻工作人员之间参与的行为被称为新闻事件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是指针对新闻活动及新闻报道宣传活动的策划,这种新闻策划的观点强调在新闻报道活动中;

2“新闻策划”实践的范围与分类

“新闻”是指人类在社会生存、生活中特有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新闻媒介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最新重要信息的方式,可以泛指为消息、通讯以及特写中的多重题材、素材,更是新闻媒介向受众传播“消息”的一种重要载体,更是新闻媒介报道事实真相的全部体裁,从对“新闻”的概念及内涵分过程中我们可以明确“新闻策划”广义概念的成立。现阶段广义“新闻策划”概念中包含了很多不同的策划行为,其主要包括:新闻报纸定位策划;新闻报纸思路策划;拳头产品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报纸营销策划;新闻事业发展道路策划;社会活动策划;新闻单位内部管理策划等方面。

新闻界在提出“新闻策划”另一概念“新闻媒介策划”过程中,将“新闻媒介策划”的对象也进行了重新划分,其主要包括:新闻媒体精神;媒体受众定位和方针政策;新闻媒体产品形象和质量;新闻单位营销服务;新闻单位人才阵容与管理模式;新闻单位资金实力和技术设备;新闻单位经济效益和福利待遇;新闻媒体的标志、外观以及地理位置;广告及多种营销;新闻媒体集团化发展;新闻单位社会公益及公关活动等方面。我们可以从广义“新闻策划”概念和“新闻媒介策划”概念中发现本质区别,这是因为新闻业务策划与媒体经营管理策划是存在性质上的差异,新闻业务活动策划主要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以及评论等专业性工作,新闻业务活动策划是为了帮助新闻单位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而传媒经营管理活动策划主要包括传媒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等工作,传媒经营管理活动策划更倾向于传媒单位所能获取的经济效益总值,而且“新闻事件策划”根据其本质可以将其划分为公关人员的公关活动,而“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工作者一种新闻活动的专业行为,上述四个方面都是属于“新闻策划”的有效范畴之内。

根据对“新闻策划”几个方面的概念定义的分析可以明确,新闻传媒运作策划在本质上可以划分为新闻业务策划和经营管理策划,新闻业务策划应该涵盖传媒定位策划、版面/栏目策划以及新闻报道策划三个方面,经营管理策划应该涵盖经营方针策划、管理方式策划、发行策划、广告经营策划、新闻事件策划以及促销活动策划等,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新时期广义“新闻策划”概念可以有效立足,同时“新闻传媒运作策划”的本质内容就是“新闻策划”在新时期的有效实践范畴,所以要求新闻界与学界在新时期发展中要充分认识这一点。

32024新闻策划的相关体会要素分析

身为一名新闻工作人员,我们应该具备最基本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态度,在接受到新闻任务时应在采访之前做好充足准备,做好采访策划工作和编辑策划工作等,不能敷衍了事,只是单单流于形式,一些工作人员在接到采访任务后会直接到现场进行新闻采访,在简单拍摄完新闻镜头后就算完工,显然这种做法是极其不合理的,作为一名一线新闻工作者,许多人都是流于形式,接到采访工作任务后,直接到现场,拍几个镜头,或者做两个采访,拿到稿子资料后,套一套、2024一部分,敷衍了事,无法出精品、出亮点,其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预期采访效果和采访质量。较为正确的做法是,新闻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出击,充分做好新闻采访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新闻策划工作重视起来,列好采访提纲和策划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事半功倍,能够提高最终新闻采访效率和新闻采访质量。

4结束语

现阶段新闻界与学界在针对“新闻策划”严重不应该将其归纳为综合性、交叉性的学术定位,这是因为“新闻策划”的综合性、交叉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业务和经营管理中,本文认为应该将“新闻策划”研究定位在“媒介经营管理”范畴之内,这样才能确保针对“新闻策划”的相关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卢荫御.新闻策划现象初探.新闻纵横.1996

[2]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董天策.“新闻策划”研究的学理审视.暨南学报.2002

新媒体运营策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广告策划,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广告理念还是广告传播手段都在革新求变,广告行业也在新媒体环境下稳步向前,传统媒体广告营业额在萎缩或停滞不前的同时,新媒体广告行业却逆势增长。新媒体为广告提供了新的成长土壤,同时也重塑着广告的基因。新媒体对广告的基因重塑深入到了广告运动的每一条血管、每一个细胞,作为核心之一的广告策划自然概莫能外。新媒体对于广告策划的影响在于凸显了广告策划在广告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大了广告策划的执行把控难度。新媒体语境下明晰广告策划的发展趋势对于广告运动乃至整个广告行业都意义深远。新媒体语境下的广告策划发展趋势究竟如何,笔者接下来将从广告策划理念、广告策划依据、广告策划执行、广告策划效果评估四个方面加以探讨。

1、广告策划理念方面呈现出“二次传播导向化”趋势

策划已经成为了热词,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谈论策划,注重战略、战术的广告行业更是如此。广告策划理念由以往的“以产品为中心”到现在的“以消费者为中心”,再到现在以“以二次传播为导向”,充分说明了经济、消费者以及传播技术对广告策划的影响。

广告策划理念方面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以“二次传播为导向”的策划理念并没有颠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策划理念,而是对此进行了深化与发展。现如今的商品同质化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与了解的权利和便利,消费者不再将广告作为寻求产品或服务的唯一通道,而是热衷于寻求有过体验且积极分享的同伴好友,一句消费者的好评比多次无新意的广告接触更加有效。新媒体恰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了发表意见并分享的平台,使得每一位消费者成为了分享信息的“自媒体”。多数情况下投入巨资在在各大媒体上的各类型广告暴露因没有契合受众需求而遭到无视甚至厌恶,因此一些广告主将“我要广告”演变成了“为我广告”。此种情形下广告主对于二次传播有了更加具体的需求,也使得广告策划人将视线更多投放在消费者身上。消费者在哪里?他(她)们具体需求是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有怎样的朋友圈?媒介接触习惯如何?热衷于传递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策划人员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告策划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注重二次传播,目的就在于让消费者“为我广告”。第二,二次传播必须寄生于有效的一次传播的躯体内。何为有效的一次传播?简单而言就是能引起二次传播的一次传播。在此理念下,广告策划人更多将广告信息设置的中心朝向目标消费者,话题营销、事件营销、圈子营销、热点营销层出不穷,其目的只有一个,根据消费者的爱好需求并借助其力量进行传播,将广告做得不像不广告。2015年的“海尔兄弟新形象”设计大赛就是此方面的鲜明例子。海尔集团利用受众的“海尔动漫情怀”开辟官网许以奖励掀起了“海尔兄弟形象”设计热,不仅提高与稳固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也俘获了众多人心。“海尔兄弟新形象”设计大赛显然是非常有效的一次传播。第三,二次传播相对于一次传播而言其过程与结局存在不可控的风险,需要策划团队善加引导。海尔兄弟形象设计朝恶搞、娱乐的方面发展充分说明了二次传播的多变性,广告策划人员需实时引导。

新媒体为广告策划的二次传播提供了载体与受众,使得广告策划理念方面呈现“二次传播导向化趋势”。

2、广告策划依据方面呈现“目标受众数据全景化”趋势

策划在任何环境下都需要预测与判断,预测与判断都基于一定的事实依据,对于事实要求精确的广告策划更是如此。任何一项策划都需要精准找到消费者并分析挖掘消费者真实需求。这些需求可能深层次或是潜意识的,有些消费者自身都未必能说清道明。以往的策划依据可能是表层的、浅显的、不真实的,而新媒体与大数据的结合却能提供目标受众全景式数据支撑。

大数据能勾勒出目标受众每天的生活工作情形,自然在广告策划依据方面能提供目标受众各项精细数据。广告策划依据方面“目标受众数据全景化趋势”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数据这张大网网住了所有有媒介使用行为的受众,并用数据的形式给每位受众进行了数据素描勾勒,通过大数据的发掘使得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受众需求成为现实。目标受众媒介接触方式、使用习惯、兴趣爱好、分享模式等都一目了然。如《今日头条》实际上就是基于目标受众新闻浏览全景化数据发掘背景下的一种推送模式。第二,目标受众的数据全景化能及时的进行数据更新,为广告策划决策赢得了宝贵时间。目标受众的即时需求也能把握,例如《驾考宝典》的信息推送只针对想考驾照或是正在考的受众,一旦驾照考完《驾考宝典》的所推送信息的价值将大打折扣,甚至成为无用信息,可以终止广告行为。第三,目标受众的数据全景化使得消费者细分出现精准的“小众化”趋势。如购买同款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有的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有的通过订购报纸获取信息,有过通过银行客户端获取信息,这里将所有的客户统分为一类,采用一种媒介进行广告信息传递显然是不科学的,必须根据媒介使用习惯分为三个类别方为合理。

受众大数据的发掘为“目标受众数据全景化”提供了条件,也提升了广告策划目标受众细分的精确性。

3、广告策划执行方面呈现“线上与线下融合常态化”趋势

广告策划执行事关广告策划的成败,许多一流的广告策划往往毁于二流的执行。广告策划执行是广告策划的“临门一脚”,这一脚事关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成败。新媒体使得广告策划执行线上与线下融合一体,虚拟与现实交叉互补。

广告策划执行方面往往线上与线下联动,使得线上与线下融合成为一种常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多数的广告策划发起于网上,完成于线下。这里以运营商移动公司歌友会广告最为明显。歌友会一般在年初拟定计划出台政策并选定执行公司,然后在线上发起宣传攻势,利用短信、3G门户网站聚集大批歌迷,结合移动推广业务进行售票,然后以正式的演出结束歌友会。第二,线上线下的交叉进行,缺一不可。例如公益策划“冰桶挑战”,参加者线上接受挑战,线下录制视频,传到线上并在线上挑战另一好友,如此循环往复使挑战得以进行。第三,线上与线下融合产生“1+1>2”的效果。这点在两个品牌的交叉营销上最为明显。基于两品牌共有的消费群体,实现二者之间消费者的相互转化进而达到共赢的效果。如可口可乐与《魔兽世界》的有着共同的青少年消费群体,《魔兽世界》将可口可乐植入到游戏道具中,可口可乐通过《魔兽世界》将售卖机渗透到各个网吧,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两者相得益彰。百事与《激战》、王老吉与《仙侠世界》亦是如此。广告策划执行方面呈现“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常态化”不仅丰富了广告手段,更为拥有共同消费者的品牌与商品提供了交叉营销的机会,节约了营销成本。

4、广告策划效果评估方面呈现“评估动态化”趋势

广告策划效果评估一直是困扰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一大难题,广告策划效果评估涵盖了广告目标、广告决策、广告主题、广告预算等多种因素,评估维度多、难度大。很多广告策划效果要等策划执行完后才能进行,往往只能做事后评估,广告策划决策存在巨大风险。新媒体语境下数据库的广泛运用为广告策划评估安装了“导航仪”,方便广告策划策略的及时调整并实现了评估的“动态化”。

广告策划效果评估方面呈现“评估的动态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评估维度的动态化。根据总体策略,每一个时间点可以挑选不同的评估维度以验证不同的因素对策划效果的影响。比如不同节庆广告投放对某一产品销量与知名度的影响,以此判别实时的广告策划效果。如同一品牌饺子在五一与元旦期间在同一广告下的销量与知名度的变化,判别两个时间段广告投放策略的正确性。第二,评估反馈的动态化。每时每刻不同动态以数据的方式呈现,方便设定广告策划的零界点,为广告策划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第三,评估效果的动态化,不同的维度,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媒介,必然不能用统一的效果标准来衡量。这就使得评估效果的标准具备一定弹性,需要广告策划人员从全局进行把控与设定。

新媒体语境下的广告策划效果评估动态化为策划效果的及时评估提供依据,也为广告策划的成功提供了一定保障。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广告策划影响巨大而深远,新媒体语境下广告策划在策划理念方面呈现出“二次传播导向化”趋势;在策划依据方面呈现出“目标受众数据全景化”趋势;在策划执行方面呈现出“线上与线下融合常态化”趋势;在策划效果评估方面呈现出“评估动态化”趋势。此外,广告策划作为广告运动的关键一环也在积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新形势下的广告策划借助新媒体的东风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刘华玉,李倩.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策划 [J].艺术探索, 2013,(05).

[2]徐莹.广告策划的全新表现手法[J].财经界,2013,(20).

新媒体运营策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媒体行业特点人才

媒体行业与其它传统行业相比,有很多不同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特征与其它行业有很大不同。本文从分析媒体行业的特点及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出发,进一步分析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特征,为媒体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媒体行业的特点

媒体所处的行业,惯称为传媒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媒业开始大力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形成了目前以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以及网络等新媒体为主体的庞大市场。

传媒业,是一个有着高投资回报的智力密集产业,本身在产业属性、目标市场、产品特性等方面就与传统产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我国,由于管理体制、政策环境上的差异,使得国内的传媒业,除了具备了一般意义上共性特点之外,又具有了自身所特有的一些特点。

第一,在产业属性上属于边缘产业。传媒业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它涵盖了信息生产、加工、传播等领域,具有典型的信息服务业的特征;同时,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又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这使得传媒业也属于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因此,传媒业可以被视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交叉的一个边缘性产业。

第二,具有二元结构的目标市场。与其他产业不同,媒体产业要面对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一个是受众市场,一个广告市场。这就要求媒体必须为两个完全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两种截然不同产品,一个是面对受众的“传播内容”,另一个是面对广告客户的时段或版面。因此,要同时运用两种不同的营销方法:受众营销与客户营销。

第三,媒体的产品与服务不存在价格弹性。传播内容、广告版面或广告时段作为一种商品,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系数,这与其它有形商品区别很大。消费者不会因为产品价格的下降而产生需求。传统的价格杠杆将无法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调控。这在种环境下,产品自身的竞争力成了市场竞争的核心。这就造成了弱势媒体无价格,做强是媒体经营的唯一出路。

第四,具有事业与企业的双重体制。虽然,我国的传媒业由先前的完全的事业属性,转变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实现了媒体经营管理的重大转变。媒体的产业化进程正在逐渐在加快,传媒业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国内的主要媒体,大多数还都属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或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媒体必须做到:一方面,要从政治属性出发,作公共服务的平台,完成舆论宣传与导向的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从产业属性出发,直面市场竞争,不断加强经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要求媒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五,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我国,媒体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经营权归经营者所有。因此,政府对传媒业的相关政策,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就成了我国媒体的经营指针。媒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影响。

二、媒体对从业人才的特殊要求

由于媒体兼具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属性,使得它同那些生产物质产品的组织有很大的不同,它必须兼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双重性。所以,媒体的经营管理难度要大于传统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第一,媒体首先要追求社会效益,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应该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第二,媒体要面对市场竞争,必须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素质。

第三,媒体所涉及工作大部分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技术性,在保持政治性的同时,还要兼具文化艺术性,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因此,学习曲线周期较长。

第四,要求媒体将社会效益置于经济利益之前。因此,从业人员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只追求利益。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媒体工作者,必须是社会的镜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思想。

三、媒体行业所需人才的特征

传统产业中的组织,尤其是生产有型产品的组织,价值链环节较多。产品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质量控制、销售、仓储物流、售后服务、后勤保障,环环相扣。其间,各类人员分工细致、协作紧密。

与传统产业不同,媒体生产的是无形产品,价值链环节较少,各环节之间的连接又不是非常紧密,基本属于模块运作。每个模块中或是单兵作战,或是团队作战,形成很多独立单元。如果团队作战,只在团队成员间有分工和协作。模块之间,单元之间,分工协作较少。

这样,就造成了媒体从业人员职类划分比较清晰,根据媒体的经营管理特点和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媒体的从业人员可划分成三支队伍,包括:采编人才、经营人才、复合型人才。人才是媒体经营成功的关键,三支人才队伍就像三个轮子,尺寸大小,转快慢快,负载轻重,都要协调一致,才能平稳快速的运行。

1.采编人才

采编人才属于专业型人才,即包括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在内的一线采编人员。他们是传媒产品的制造者,负责着相当于有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质量控制等众多环节。“内容为王”,他们传媒业的中坚力量,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传媒产品的质量水平,决定着媒体的兴衰。

对于一名优秀的专业型采编人才来说,要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作为传媒人,只有通过深刻地关注和记录社会上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最终的职业成果才能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要学会理性观察与思考。作为传媒产品的制造者,每日每时都要面临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如果说事实判断是所有传媒人都应具备的基本功,价值判断则是优秀传媒人的特质。在媒体提供的资讯量已经出现“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必须为受众整合、梳理看似杂乱无章的资讯,为人们提供有序而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及传媒影响力。

第三,要有专业精神。对于传媒人而言,拥有更多的表达机会。所以,必须秉承专业精神,用好所拥有的“话语权”。

第四,要有自己的风格。对于媒体来说,注意力就是命脉。那些泛泛而谈和同质化的内容,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于是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2.经营人才

经营人才属于市场营销型人才,即担负着市场、策划、发行、广告、品牌运营等职责的人员。过去,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只重视专业人员,不重视市场经营人员,造成了如今这种能搞采编的人才多,能搞市场经营的人才少的局面。例如,在大部分报社,能搞新闻的,占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能搞市场经营的,只占到百分之一二十。要想在传媒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市场经营型人才队伍。作为优秀的市场经营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第一,要有市场运营的专业知识。目前传媒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手段不断升级。同时,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使传媒业的市场格局、行业成功因素、客户消费习惯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市场运营人员能够不断的审视市场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分析客户行为、制定竞争策略、创新商业模式。所以,一定要由丰富和扎实的市场营销、销售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广告促销、创意、策划方面的相关知识;合同法、经济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第二,要掌握市场运营的专业技能。作为市场经营人员,要不断分析研究行业发展态势;追踪并研究国内外行业热点;2024、整理、分析市场信息、客户信息和反馈意见。通过分析判断,最终作出市场预测,确定市场定位,制定发展规划、推广发行计划、多种经营项目投资计划、地区覆盖策略、广告经营策略、品牌管理策略等。所以,必须掌握制定经营规划、商务计划、实施方案的专业技能;商务谈判的技巧;信息搜集、整理、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第三,要有市场管理的综合能力。要想使经营计划、经营策略、营销方案等能够顺利实施,顺利完成推广发行和广告经营任务,最终完成经营目标。市场经营人员要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能力;鼓动、激励、影响他人的人际沟通能力;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商业机会分析判断能力;市场运作能力。

3.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属于媒体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包括电影、电视、广播节目制片人,报业传播业务项目经理,出版界项目负责人等。这类人才的突出特征是能够融媒体传播与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为一体,是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懂传媒、又懂管理,学有专长、经验丰富。随着传媒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和国内外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传媒经营管理型人才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国内这类人才极其缺乏。

媒介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有着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经济运行规律。因此,传媒组织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应具有如下特质:

第一,具备把握体制和政策的能力,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政治意识。媒介产业与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紧密相关。作为媒体的经营管理者,首先必须具备非常高的政治素质。

第二,具有敢于冒险的组织家精神。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的媒介产业正处于市场化的起步阶段,大部分媒体还在转制过程当中。媒介产业将是中国最后未开垦的高利润产业,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跟随者将进入媒介产业,从而促使媒介产业的风险将大大加强。对于正在转型和新兴的国内媒体,迫切需要的是风险意识强,具有创新、冒险精神的决策与经营者。

新媒体运营策划范文第4篇

广告混合运营趋势明显

报纸广告经营有三种基本模式,即自营直销、广告、混合经营。自营模式能使报媒快速反应,调整政策,创新广告形式,掌握客户需求,优化广告组合,提升增值服务,促进广告良性发展。都市报大多是在1995年以后创办起来的,刚创办的都市报没有名气,发行量和影响力小,多数都市报以自营为主。目前,广告已成为大多数都市报的广告运作模式。广告除了自身发展和战略需要之外,还受城市文化和广告公司发展程度的影响。如上海、重庆等城市的广告业发达,主要报媒都实现制。无论是直营直销模式还是广告模式都有优点与缺陷。自营直销的优点是富有灵活性,便于报媒掌控客户资源,编采部、广告部与发行部可以通过建立“端口”,进行无障碍沟通,以版面策划或者活动策划将专刊、广告、发行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有效传播;其缺点是广告人员多、成本高、专业性较弱。媒体广告制的优点是广告与采编分开,可以使两个业务单元专业化运作;其缺点是采编与广告经营严格分开,增加沟通成本,易造成信息失效和行动滞后等问题。混合运营兼具自营和两种模式的优点,运作更加灵活。因此,都市报广告经营实行混合运营方式呈现出明显趋势。如《南方都市报》以自营为主,其分类广告也有部分实行制。

广告部门公司化运作成为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作为报社的一个部门,广告部门一直在事业体制的框架内运作。在报业发展初级阶段,广告市场规模不大,市场不健全,广告部门这样的设置足以维持报社的生存。随着媒体生态环境的改变,报业经营体制改革成为必然趋势。在报社的转企改制中,广告部门的公司化改造成为必然的选择,如《京华时报》在创办之初,吸收业外资本,实行严格的公司化运作,采取了较为合理的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化运营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或优势:公司化改造使报社广告公司成为市场主体。使报社广告公司成为市场主体,这样的改革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对外经营、投资的需要;二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的需要;三是稳定队伍的需要,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对高管和团队实行股份激励,对具有创新激情的核心团队成员具有稳定的作用;四是为引进资本提供制度保障。经营公司成为专业化运营的平台、投资平台。公司化后的广告实体公司,具有媒体综合运营平台的职能:一是成为集团内与集团外纸媒的广告平台;二是成为跨媒体广告平台;三是成为跨行业经营的投资平台。经营公司成为集团或报纸采编、经营、发行部门关联的纽带。公司化改造之后的经营公司与相关利益机构的关系,是一种资本纽带关系。如风行传媒是具有强烈媒体属性的公司,与相关报纸形成新闻、广告、版面资源战略匹配关系,既能坚持媒体专业独立精神,又能保持有效沟通,协同发展。

广告联盟之间竞争加剧

一些报纸为了整合区域新闻资源和广告资源,实现区域传播资源和经营资源的整合,推行联盟战略。仔细分析报业联盟,可以发现联盟目的不尽相同:一是为了抵御外来报纸的冲击而采取的保护措施。如200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19家主流报在深圳结成珠三角报业广告联盟,其中既有日报也有都市报。二是强势媒体(以都市报为主体)争夺行业话语权和领导权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如2004年全国36家主流媒体联合组建“中国主流媒体房地产宣传联盟”,同年全国20家主流媒体组建了“全国主流媒体汽车联盟”。三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组建具有俱乐部性质的媒体联盟,如“中国城市主流媒体联盟”,“中国城市第一媒体联盟”等。这些联盟的落点异曲同工,抢占广告资源,争夺市场份额,其表现方式是以“共享”为目的,以“对抗”为手段,形成省级党报创办的都市报群与市级都市报群之间的对垒态势,如2009年9月18日成都国际车展,以《成都商报》为轮值主席的“全国主流媒体汽车联盟”车市总评榜当天,而以《华西都市报》为承办单位的“中国汽车时尚流行趋势会”在同一地点举行,当天两家报纸汽车广告均在20版以上,对广告资源的争夺成为联盟昭然若揭的诉求。都市报联盟形成不同利益阵营,除了“抵抗”来自同类型媒介的挑战,还有来自买方市场广告主和4A公司的压力,媒介联盟为了形成行业主导力和影响力,提高与广告主以及4A公司谈判的议价能力。

注重创意营销

报纸是文化产品,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将报纸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转化成资源整合力就要进行创意营销。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从登记、到收费,从规格制定到时间安排,传统报业的广告经营活动注重流程打造。这种单一的、事务性的“坐商”经营方式不再适合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环境,因此,以“客户为中心”的广告流程再造成为市场化报纸的必然选择。都市报的广告流程再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精细化服务模式,二是构建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战略型组织模式。建立精细化服务模式,要求广告人员深入接触客户,通过提供方案、数据营销等服务,获得客户的信任。而客户需要则建立在报纸本身资源基础上,报纸版面资源、读者资源、社会资源是客户需求的三大资源,并且每个客户对这三大资源的具体需求也千差万别,广告人员只有通过精细化服务才能了解客户的需求。如有些都市报的专刊版面设置采用从广告向内容“倒推”的设计方法,根据行业的成熟度和客户的需要来匹配专刊的类型、内容和规模,以满足客户需求。构建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战略型组织模式,是为了使精细化服务能够制度化、规范化。如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等为了让效益最好的都市报能够持续发展,实行“一媒体一公司”,将原来统在集团层面的广告经营权还给报系,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

新媒体运营策划范文第5篇

一、新闻传播策划的三个操作层面

在当代传播实践中,作为人们对传播活动过程的创造性主动介入,新闻传播策划在运作方式上日趋多元、精致、曲折而复杂,并广泛地渗透到日常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总体而言,新闻传播策划可分为三个不同维度的操作层面,即传播内容策划、传播方式策划和媒介品牌策划。所谓传播内容策划,是指以传播内容选择为中心对象的组织策划,它通常由一线新闻采编记者来具体承担,主要解决哪些社会事件应当进入新闻报道的视野,哪些信息内容应当重点报道,以及应当从哪个角度去报道等诸多问题。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传播内容策划不但是传播策划研究最早关注的学术领域之一,而且是整个传播策划活动开始运作实施的起点和基础。在日常传播实践中,传播主体总是根据某种价值标准来展开传播内容策划的运作,进而实现对特定新闻信息资源的选择、发掘、重组和配置等,并为下一个传播活动流程实施做好必要的材料内容准备。在更多的时候,人们通常又把它称之为“新闻选题策划”。具体地讲,虽然其操作方法往往是因人、因事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含着媒介议题设定、报道选题开掘和传播规模控制等三个操作环节。首先,记者编辑面对着各种不同的新闻题材类型,总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进行选择性采访和报道,此所谓媒介议题的设定。其次,记者编辑通常是按照一个特定的观察思考视角,对新闻题材中蕴涵的意义、内容作合理解读与阐发,此所谓报道选题的开掘。再者,记者编辑还须根据特定的传播效果要求,对新闻信息的时效和规模实行相应控制与管理,此所谓传播规模的控制。由此可见,传播内容策划并不是一个总体化的信息选择过程,而是由三个关注重点不同的操作环节构成的连续运作过程。与此同时,随着传播主体关注重点和选择标准的不同,各个操作环节也由此呈现出差异多样的行为方式特征。

所谓传播方式策划,是指在传播内容策划完成之后,传播策划者还需要考虑采取什么样的传播手段和传播策略,才能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并达到传播活动的预设目标。它通常是由媒介编辑部来进行设计、组织和实施,并需要经历一个新闻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笔者认为,作为对新闻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传播方式策划一般从三个环节依次展开:一是传播策划依据传播时机与传播语境的特征而展开;二是传播策划围绕着新闻报道的话语方式和文体样式特征而展开;三是传播策划从如何充分发挥不同媒介形式的传播特性入手而展开。与传播内容策划专注于新闻信息资源的内在特质不同,传播方式策划往往更专注于对新闻传播形式(态)特征的设计与策划。在日常传播实践中,这三个操作环节呈现出从重内容到重形式的演变过程特征:最初,传播方式策划通常是以新闻信息资源的内在特质为起点和支点,围绕着传、受主体间的互动关系特征而展开;随后,其操作过程开始逐渐脱离对新闻信息资源特征的基础依赖,进而使传播方式策划表征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美学效果机制。对此,麦克卢汉用信息的“内爆”、“媒介即信息”等概念作了比较充分的说明,即在当代传媒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各类媒介形式已逐步衍生出许多崭新的传播可能性,并进而改变了新闻传播活动的运作模式和生态格局。所谓媒介品牌策划,是指通过提高传媒机构在公众心目中的正面社会评价,进而实现以传播致效为核心的传播策划活动目的。作为新闻传播策划的最高操作层面,它通常是由传媒机构管理层来统一组织和实施的。从其运作方式来看,媒介形象策划是在前两个操作层面基础上展开的媒介品牌营销过程,其关注重点也从单纯依赖于媒介产品内容的有形(使用)价值,进而上升到如何充分发掘媒介形象品牌的无形(增量)价值。一方面,其媒介品牌培育过程与前两个操作层面紧密相关联,是在日常传播实践的长期反复积累中得以实现的;另一方面,其媒介品牌推广过程则往往采取相对独立的运作方式,并在多样化的营销推广中培养出大量忠实可靠的受众。在日常传播实践中,媒介品牌策划主要包括媒介品牌培育和品牌形象推广等两个主要环节。其中,媒介品牌培育通常属于一个自我内在强化的运作过程,主要围绕着如何构建传媒品牌的内在品质特征而展开。它以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为内在依托,通过多次连续展开的从吸引受众注意到产生社会影响的传播循环,使广大受众对该媒介品牌由陌生到熟知并产生积极效果。媒介品牌形象推广则集中表征为一个外向延展扩张的运作过程,主要围绕如何进行传媒品牌价值的对外营销推广而展开。它通常以如何增进传、受主体间的多元互动为中心环节,以一种卷入(参与)式的过程化传播为其内在运作机制特征,以提高广大公众对传媒品牌形象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作为传播价值目标。

二、新闻传播策划:从简单零散到协同运作

从其历史发展来看,新闻传播策划在诞生之后的较长时期内,始终处在以简单化和零散化为特征的运作阶段,其三个操作层面也往往处于各自为政的孤立运作状态中。但随着当前大众传媒竞争业态的不断加剧,新闻传播策划已经从过去那种简单零散的运作方式,转化成为三个操作层面协同运作的行为模式,并对新闻传播实践产生重要而复杂的深远影响。第一,三个操作层面的日趋成熟并在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体现了人们对传播策划运作机制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它表征为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由浅层次至深层次的变化发展过程。我们知道,新闻传播策划的兴起主要源于人们对传播活动效果的不懈追求,并以传播能否致效作为评估其运作成功与否的导向标。在最初发展阶段,人们虽然发现借助于传播策划的运作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效果,但并不真正清楚它何以能改善新闻传播活动的效果,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善新闻传播活动的效果。而且,早期传播策划运作主要是针对媒介信息内容处理而展开,一般局限在新闻传播策划的第一个操作层面,它通常是围绕如何进行新闻信息资源的重组和配置来组织实施,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新闻选题策划过程。

然而,由于受到传播真实性要求的本质限定,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新闻传播策划存在着某种显而易见的局限性,其操作合理性的临界度也经常成为一个非常不易把握的实践难题。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信息内容的公共传播平台,新闻传播活动乃是传、受双向价值诉求差异的平衡过程。实际上,传、受双方之间的价值诉求通常多有不同,因此,围绕着信息内容处理而展开的新闻传播策划,并不必然能产生人们所预期的传、受互动效果。在这一问题上,英国著名媒介文化理论家霍尔曾作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并总结出三种行为方式特征与传、受互动效果不同的受众阅读模式。也正基于此,从多个层面上纵深拓展就成为新闻传播策划发展的应有之义,而这种纵深拓展的真正实现则正是以其三个操作层面的日趋成熟与完善为重要标志的。第二,从其内在发展成因来看,三个操作层面的成熟与完善主要得益于当代媒介技术进步的支撑与产业经济运行(营销)模式的植入。众所周知,麦克卢汉说过一句“媒介是人的延伸”的名言,它曾经让人耳熟能详却又似乎颇有些难以理解。实际上,这句名言精辟而深刻地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在当代传媒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各类媒介形式正不断衍生出许多崭新的传播可能性,并由此改变了新闻传播活动的运作模式和生态格局。更具体地讲,这些崭新的传播可能性主要通过在媒介传播方式上的改进与革新,从而对传播效果机制产生一系列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比如,直播技术的出现对电视媒介传播效果的明显改善,互动技术的出现对传统媒介传播方式的显著革新,等等。与传播方式策划的发展不同,媒介品牌策划的兴起与成熟并非源于传播实践发展的内在支撑,而是与经济生产活动中市场营销策略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现代营销实践发展已经证明,任一产品的市场价值首先在于它针对特定人群需要的实用性满足功能,其次则在于该人群对于这个产品的认知、理解、评价等主体情感态度。其进一步的重要发现就是,后者不但主要围绕着特定产品的品牌形象特征而运行,而且所生成的市场价值往往更高于前者生成的产品市场价值。在日常营销实践中,基于追求产品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要求,产品品牌营销就顺理成章地占据了市场营销策略中极为重要的结构地位。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以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为核心的媒介品牌形象策划,实质上乃是市场营销策略在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和普及推广。第三,三个层面的协同运作不但大大改变了日常传播实务的操作模式,而且有效增强了新闻传播策划活动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并由此明显提高了新闻传播活动效果及其媒介影响力。在很长一段时间,以记者一线采访为核心曾经是最普遍也最为重要的业务运作模式,后期新闻编辑则似乎属于一种辅的传播实务。但其最大弊端就是整个新闻报道因缺乏组织过程的统一性而往往难以产生最大的整体合力和规模效果。所以,传播策划实践发展对日常新闻采编模式的最大改变就是,新闻传播实践开始从以记者一线采访为中心转变为以编辑部后台策划为中心,并借助编辑部后台策划的精心筹划与统一组织,进而使整个新闻采编活动呈现更加明确一致的目标和方向。进而言之,三个操作层面协同运作方式的日趋成熟与最终形成,主要表现在三者的运作总是围绕着一致性的价值目标而展开,同时其运作过程呈现相互配合与彼此支撑的结构方式特征。与早期新闻传播策划不同的是,一方面,三个操作层面已覆盖至新闻传播活动的全过程中,并由此对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出全方位与整体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三个操作层面虽然在不同维度上相对独立运作,但其运作效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加鲜明的系统整体性。显然,对传播实践发展而言,其协同运作方式就具有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媒介攻略意义,它不但极大改变了新闻传播实务的传统运作模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有效革新并重塑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效果影响机制。

三、当代新闻传播策划存在的负面问题

尽管新闻传播策划的不断深化拓展极大提高了日常传播实务的水平和质量,进而有效推进了当代新闻传播实践的快速发展。但因受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复杂影响,其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也同样不可低估。首先,由于传播策划实践的日趋普遍运用,传播主体有可能过度介入到传播过程之中,从而给新闻传播活动带来诸多不利的负面影响。我们知道,新闻传播活动以传播真实性要求为主要的理论预设,并由此将新闻传播活动与其他社会实践区分开来。然而,在日常传播实践中,传播的真实性通常需要间接依赖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也正基于此,随着传播主体对传播活动过程的过度介入,其痕迹往往表征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观性特征,从而使传播真实性的保障失去了传播活动客观性的支撑和确证。实际上,在最初2024新闻策划争论中,这也是新闻策划反对者所秉持的最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传播策划实践的日趋普遍运用,传播主体对传播过程发展走向的控制力也变得更强,从而在传、受互动过程中占据着优势性的结构地位。归根到底,新闻传播活动之所以显得极其复杂就是因为它在本质上是一个主体间利益价值的博弈过程,故各种社会利益集团总是千方百计地加强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争夺与控制。在以往社会时代中,这种争夺与控制通常采取政治、经济等外在手段来展开实施,但这些外在性的控制手段大多呈现相对简单、直白的特点,也因此往往难以产生较好的传播控制效果。与此不同的是,以策划之名而展开的传播控制不但显得更加曲折和复杂,而且更能产生一系列显著而深刻的传播控制效果。其次,三个操作层面的协同运作在改变传播新闻传播实务操作模式的同时,也使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了从以内容为主到以形式为主的转变,从而对新闻传播实践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起初,“内容为王”、“新闻立台(报)”是新闻传媒机构所奉行的基本实务法则,它旨在强调能否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性。但当传播策划活动进入到第二、第三个层面上运作时,传播策划活动往往不再以新闻信息内容为最坚实的行动基础,而是转向诉诸于传播方式的过程策略机制和媒介品牌的情感认同机制,并由此制造出一种强烈而虚幻的传、受互动效果和媒介参与。这样,新闻传播活动虽然具有较强的媒介吸引力,但实质上却变成了一个内容极为空洞的过程形式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