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文案策划内容页

旅游策划总结(优选5篇)

2024-07-04 19:43:01文案策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策划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策划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旅游小镇;策划;规划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一、美丽中国背景下旅游小镇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富有诗意的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意味着人民生活要美丽、环境要美丽,旅游业是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发展旅游业是小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特色旅游小镇的开发有别于一般小镇,需认清旅游小镇的特点,创新规划策略和技术。

二、旅游小镇的特点

旅游小镇是小城镇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指依附于某类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并以为其开发或旅游服务为主的小城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旅游小镇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化民俗保留较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本底条件。

旅游小镇最本质特征是以旅游业为支撑, 旅游产业是小镇的支柱产业乃至主导产业。旅游小镇必须具备三大要素,首先拥有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特色鲜明;其次区位条件满足旅游开发的要求,如大城市或景区周边或紧临主要的交通干线或交通站点等,具有旅游市场客源及其便捷到达的前提条件;第三是当地政府及民众具有旅游开发的意愿,并能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外部的技术及资金支持。

2、旅游小镇现状经济基础弱,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工业等其他污染产业发展较少,旅游小镇得以保持生态景观环境,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同时小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现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欠缺,与旅游开发的高标准设施配置要求距离较远。

3、旅游小镇设施开发建设标准高,旅游开发对外来投资依赖大。

旅游的服务对象是来自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人们对旅游服务设施的便捷、舒适性和文化体验性的要求甚至高于城市,旅游行业是对服务设施高敏感的行业,高标准的配置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是旅游小镇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标准必然高投入,旅游小镇完全靠自身实现旅游开发的难度大,同时从外部环境来看,旅游业需要有超前的眼光和丰富的行业相关性,因此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外部资金和外来投资者都会对小镇的开发产生深刻影响。

三、旅游小镇的策划

1、找魂――充分立足自身条件,找准旅游小镇特色定位。

旅游小镇的开发作为一个项目,要围绕“5W1H”的线索,回答在哪里开发(where),什么时候开发(when),为什么开发(why),为谁开发(who),开发什么(what),怎样开发(how)的问题。围绕这样的思考线索,立足自身条件,但不拘泥于周边,从宏观的角度寻求旅游小镇的总体定位、市场定位和形象定位。

确定旅游小镇的总体定位要“站得高、能落地”。深入分析小镇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民俗等资源,尤其是文化和民俗方面需深入挖掘,找到旅游小镇不同于其他项目的特质,以此为切入点,尽量避免与周边旅游项目开发的同质化竞争。

2、布点――策划小镇旅游产品体系,引爆旅游市场。

根据旅游小镇的总体定位,层次化确定旅游产品的结构,如哪些是面向高端客群,哪些是面向大众客群;确定核心旅游产品、引爆性的旅游产品、盈利性的旅游产品、配套性的旅游产品等。

旅游产品体系是对总体定位的落实和校正,旅游产品是否能支撑总体定位,反过来总体定位是否有条件能够实实在在的落在旅游产品上,这是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一环,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后续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取得预期的结果。

3、运营――制定实施策略,保证小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小镇的运营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三个问题需要重点解决。首要一点是民生问题,旅游小镇开发的主体涉及政府、开发商、居民,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收入提高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三者存在利益博弈关系,居民在各方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政府需要将民生问题作为旅游开发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之间建立良性关系,多方共赢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季节问题,季节性是大多数旅游地的典型特征,旺季欣欣向荣,淡季门可罗雀,旅游产品的设置和后期运营尽量延长旅游旺季,并设置可行的四季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第三是开发时序问题,旅游小镇的开发有别于旅游城市的“大而全”,追求“小而精”,前期开发可以了解旅游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指导后续开发,同时精雕细琢、原汁原味的品质更是凸显旅游小镇魅力的灵魂所在。

四、旅游小镇的规划

1、规划体系――城市与旅游规划体系有机结合。

旅游小镇为的规划需要将城镇规划体系和旅游规划体系有机结合。城市规划师在旅游策划方面的欠缺,导致只见建筑不见灵魂,对市场和产品的缺乏考虑,会造成项目的整体失败;旅游策划师对城市规划体系缺乏了解,响亮的定位,炫目的产品得不到空间落实,也无法实现初衷,因此旅游小镇的开发需策划先行,规划跟进,立得了意,落得了地。

2、景观风貌――文化筑魂,设计遵循文化。

旅游小镇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避免千城一面,盲目国际化。对旅游地来说,游客的兴趣点在于发现环境、文化的差异,旅游小镇要吸引游客,文化特色是关键。空间氛围的营造给游客很强的代入感,建筑语汇、景观小品、室内装饰中的文化要素,是旅游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研究和挖掘的创作素材。

3、设施配置――设施超前,服务共享。

基于旅游服务对“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旅游小镇配套设施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都高于普通小城镇的标准,因此服务设施指标的选取不能完全按照《镇规划标准》确定,要综合考虑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包括旅游人口及因旅游发展吸纳的外来就业人口等),进行科学的计算。旅游小镇生态为基,小镇旅游人口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小镇的生态承载能力,旅游设施的配置科学合理,适当留有余量,杜绝浪费。

五、结论与建议

旅游小镇的工作框架与技术路线框图

旅游小镇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不能直接套用小城镇的规划编制方法和建设标准,需要策划先行,找准小镇的定位和灵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小镇的产品体系和实施策略,规划设计才有的放矢,具有落地性和可实施性。旅游小镇的市场引爆和品牌效应,必将带动旅游小镇实现真正意义的跨越式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编.小城镇规划标准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9.

旅游策划总结范文第2篇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2024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2024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地质地貌子系统和泉水地热子系统。具体见下图。

旅顺口区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老铁山岬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湿地等。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应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资源、蛇、鸟资源,以及海滨浴场和温泉资源。所以,未来旅顺口区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这几个资源上下功夫,而气候资源则是控制和影响着这些资源的面貌。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7)进行资源整合——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提升人文资源,系统开发),与区外加强合作。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

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立足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将老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市场影响力的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议在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上多做文章。少上开发建设项目,做到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最大发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影响。

4、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旅顺口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有林场、果园、农业园区、渔村等,是吸引大连市民及外地来连游客开展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旅顺口区乡村旅游开发应采取扶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只要条件具备的乡村都可以开展乡村旅游。旅顺口区的乡村旅游中要加强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编制旅顺口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推出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旅游示范村,重点发展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产品,与当地历史文化等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加大宣传与营销力度。

旅游策划总结范文第3篇

一是党委、政府重视程度空前。国务院总理xx、副总理,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曾多次来江苏调研。省委省政府明确把旅游业纳入全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国内需求的重要内容加以发展。梁保华书记、罗志军省长和张卫国副省长亲赴国家旅游局,签订了《建立局省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梁保华书记率团访问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地区期间,罗志军省长率团访问日本期间,均把旅游交流活动作为访问的重要内容。张卫国副省长还率团赴西班牙,与世界旅游组织共商旅游合作、应对危机事宜;二是财政扶持力度空前。各级财政在大力节流的同时,对旅游业的投入不减反增。省级财政投入1.4亿元用于引导旅游项目建设、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和奖励旅游企业,比上年增长了15%;三是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南京全面实施旅游百企发展计划,引导银行业与旅游业合作。镇江进一步细化旅游业振兴纲要,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淮安和连云港出台了旅游业发展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宿迁制定了《旅游地接奖励和高等级旅游企业奖励办法》,为企业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旅游产业宣传促销成果丰硕

全省旅游行业紧紧围绕应对金融危机、积极扩大内需这一主题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壮大国内旅游市场、稳定国际旅游市场为重点,旅游市场营销工作亮点频现。江苏国际生态旅游节、江苏国际旅游周、江苏首届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的旅游氛围;基本完成江苏旅游整体形象和口号标识征集活动,并结合整体形象策划制作了新的江苏旅游形象宣传片,拍摄了不同版本的《美好江苏》风光片,展示了江苏旅游鲜明而又全新的形象;“百城旅游宣传周”、“同游大江南北,共享美好江苏”、“2010相约江苏·全国旅游广播网年会”等主题活动,形成了省内城市间客源互送、市场共促的喜人局面;围绕省委省政府出访活动,分别在日本、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地举办江苏旅游推介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促销成果。“苏台旅游合作交流年”、“苏韩旅游交流年”、“苏新旅游合作年”等活动,加强了与客源地的合作交流,旅游企业赴欧洲、东南亚各国开展旅游推介、组团参加国家旅游局在日本、东南亚、美洲、北欧等地的促销活动效果显著;为切实推进对接上海世博旅游市场,全省积极参加各项与“世博”2024的宣传促销活动,省局组织省辖市旅游局局长与上海市旅游局共商合作事宜,支持太仓建立世博江苏旅游集散中心,还精心推出了55条世博精品线路手册。

三、旅游产业开发建设成效显著

《江苏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围绕“一圈一轴三沿”的格局,五大省域旅游规划全面推进,《沿江旅游规划》已经实施,《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苏锡常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了初步成果,《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完成初稿,“十二五”旅游专项规划顺利启动;据初步统计,今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超过800个,投资金额突破400亿元。“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唯一的“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称号,积极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启动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工作,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正式启动,景区创a工作取得新业绩;“12301”公益旅游服务热线、江苏省旅游咨询中心等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各地也就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开展探索性工作。同时,旅游产业链不断拓展,建成“江苏旅游装备品集散中心”、各地发展购物旅游、打造夜游线路。

四、旅游产业规范管理取得新进展

通过宣贯会、在线访谈等方式,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旅行社新条例。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理顺管理体制,制定《江苏省国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编制《江苏省居民赴台旅游手册》,倡导诚信旅游,试行第三方暗访对星级饭店进行复核;《乡村旅游点等级划分和评定标准》、《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自驾车旅游基地标准标准》、《旅行社访查规范》、《散客旅游接待工作规范》等五个标准,获省质监局批准立项,部分已经编制完成并开展试点工作;全面推行旅游安全质量标准,有效增强旅游行业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旅游从业人员主动应对和有效防范甲流的能力;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完善《江苏省入境旅游贡献奖励暂行办法》,引导企业度过危机,为我省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开展包机业务、举办重大商务活动、为省(境)外企业和项目落户江苏提供服务。

五、旅游产业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站在2010的起点,展望江苏旅游工作,省旅游局局长周乃翔表示,江苏旅游业要在现有较高发展平台上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为建设美好江苏、为我国建设旅游强国多做贡献。

一、以国务院《意见》为指导,推动江苏旅游产业大发展全省旅游行业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深刻领会《意见》精神,把贯彻落实《意见》的思想统一到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来。省局将举办2—3期旅游局长轮训班,对全省旅游管理部门的领导进行分批培训;将开展大规模旅游调研活动,不仅要了解各市对于《意见》政策落实情况和政策建议,还要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形成各地2024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综合性调研报告、《2024加快发展江苏旅游业的意见》初稿三项成果;适时筹备召开旅游产业大会,进一步部署《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

二、以上海“世博”为契机,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大市场

三、以转型升级为抓手,推进旅游产业结构大调整

首先,大力完善规划体系。在积极实施《“十一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基本完成《江苏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完成《江苏省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和《华东片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启动《洪泽湖旅游圈规划》。加快《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文化旅游研究》、《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等课题研究进度;其次,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争取实现建成一批投入使用,开工一批加快建设,储备一批后续开发。严格按照《省级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确定的“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原则,做好对旅游项目建设的补助工作,充分利用会议、活动、联盟等方式为投资商与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搭建合作平台;其三,着力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全年力争新评国家等级旅游景区30家,做好5a创建工作。与商务部门联合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创建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与建设部门联合打造全国特色旅游名镇(村),与环保部门联合发展省级生态旅游区。贯彻落实《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积极开展乡村旅游评星定级工作,建成首批“江苏十大乡村旅游精品”,积极打造我省商务会展旅游、包机旅游、海上旅游专线等新业态。第四,继续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和江苏旅游咨询中心等平台,为游客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积极推广《江苏省旅游景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指引》,构建旅游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项目,支持2024城市打造面向游客市场的大型演艺活动。

四、以市场整顿为手段,促进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

一是加强管理。大力实施《旅行社条例》和新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通过年审和检查,强化市场监管。举办全省旅行社发展论坛,帮助旅行社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开展饭店星评和绿色饭店创建工作,并在酒店业开展职业经理人评选。倡导低碳旅游,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如通过开发实施旅行社出境业务管理平台、推广第三方暗访星级饭店、定期旅游服务质量报告等;二是服务企业。完善入境游奖励办法,推出对国内旅游的奖励。推广旅行社责任险统保工作,提高旅行社抗风险能力。开展第二批省级诚信示范旅行社评选。在旅游企业和投资商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国际品牌和投资商来江苏落户。三是确保安全。针对世博、黄金周等重大旅游活动,制定专门的安全保障方案,联合督察,实行安全值班制度,建立安全员网络。继续做好应对甲流的防控工作。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意见》的精神,联合相关部门推进宗教场所的旅游安全工作。四是完善标准。试点完善《自驾车旅游基地标准》和《乡村旅游点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快完成《江苏省旅游饭店行业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和《旅行社综合评价体系》的编制。

五、以教育培训为重点,实现旅游队伍素质大提高

旅游策划总结范文第4篇

一、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可管辖海域,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6500多个大小岛屿,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我国滨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各异的旅游区,包括A级以上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自然保护区等。这些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带来了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接待游客总量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大陆滨海旅游接待的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0年—2012年,沿海城市接待的入境游客从4311.6767万人次增加到4548.9008万人次,年均增长2.75%;2009年—2011年,沿海城市接待的国内游客从91807万人次增加到135467万人次,年均增长23.8%。2011年,沿海城市接待的游客总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各沿海地区接待游客数量不均衡,其中,浙江省接待游客总量最多,广东省接待入境游客最多,浙江省接待国内游客最多。

2.滨海旅游业增加值持续增加2010年—2012年,沿海城市的入境旅游收入从2526576万美元增加到2908256万美元,年均增长7.55%;滨海旅游业增加值由5303.1亿元增加到6931.8亿元,年均增长15.35%[1]。滨海旅游不仅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沿海地区都将滨海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

3.滨海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接待能力逐渐提高旅行社、旅游饭店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旅行社、旅游饭店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旅行社数量不断增加随着滨海地区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行社特别是国内旅行社的数量增加很快,打破了原来国旅、中旅、青旅三大旅行社的垄断经营局面。2012年沿海地区共有旅行社12773家,实现营业收入1926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26.12%、89.95%。从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旅行社总量地区分布来看,2012年,江苏省旅行社数量最多,占沿海地区的15.63%。(2)旅游饭店规模稳步增长旅游饭店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基础设施,其数量规模和服务水平是衡量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2012年,沿海地区共有星级饭店5309家,客房数754199间,床位数1356182张,客房平均出租率57.77%,实现营业收入1356.2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28%、3.29%、9.83%、-4.4%、9.58%[2,3]。从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星级饭店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占有绝对优势。2012年,广东省拥有星级饭店927家,客房数139488间,床位数225488张,分别占全国的17.46%、18.49%、16.63%(见图1)。

4.滨海旅游业碳排放规模可观由于大众旅游者追求舒适的特点,导致旅游业某些部门的能源消耗并不小,特别是豪华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等[4]。根据2010年国家旅游局印发的《2024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旅办发[2010]80号),五星级饭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平均值为60.87kg标准煤,四星级饭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平均值为47.29kg标准煤,三星级饭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平均值为40.36kg标准煤。A级景区游客每人次用电量为1.42度,游客每人次用水量为0.17m3。根据国外多项研究,汽车每人每百千米能耗为1.8MJ,飞机为2.0MJ,公交车为0.7MJ,火车为1.0MJ[5]。随着我国滨海旅游业规模逐年增大,其能源消耗将十分惊人。根据研究测算,2012年我国滨海旅游业碳排放量为44959.08万吨,我国旅游业碳排放量为581059.1万吨[6],滨海旅游业碳排放约占我国旅游业碳排放量的7.74%。滨海旅游业六大部门的碳排放依次为:滨海旅游交通42148.04万吨,占总量的93.75%,住宿598.5万吨,占总量的1.33%,餐饮14.31万吨,占总量的0.03%,购物1543.24万吨,占总量的3.43%,游览315.15万吨,占0.70%,娱乐339.84万吨,占0.76%。根据研究测算,我国沿海地区国内滨海旅游总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浙江、山东、辽宁、广东、上海、福建、江苏、河北、海南、广西、天津。人均国内滨海旅游碳排放从大到小依次为:海南、浙江、江苏、辽宁、广东、山东、福建、河北、广西、上海、天津。沿海地区入境滨海旅游总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广西、山东、福建、辽宁、河北、天津、海南。人均入境滨海旅游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天津、广西、江苏、上海、海南、山东、福建、浙江、辽宁、广东。

5.沿海地区正积极探索发展低碳化的滨海旅游在国家积极发展低碳化旅游业的背景下,沿海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滨海旅游的低碳化发展。如上海市旅游局印发了《2013年上海市旅游饭店业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福建省旅游局了《2024加强星级饭店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闽旅[2010]186号);天津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设计中,提出积极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标,到2024年全部采用清洁能源,100%为绿色建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6月)提出,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全力实施低碳旅游。

二、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

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涉及旅游系统的各个方面。结合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发展的政策和经验,围绕低碳旅游系统,形成了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系统的公共政策体系。

1.低碳旅游系统构成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7]。旅游过程中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低碳经济的理念,践行节能减排。低碳旅游发展过程中,低碳理念、低碳参与者及低碳实践三者之间相互依存,构成低碳旅游系统[8]。低碳理念主要是指引导低碳旅游的低碳理论和主导思想,指导低碳参与者和实践者的具体行动。低碳参与者主要指参与低碳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在我国主要体现为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三大部分[8]。低碳实践主要指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过程在内的一切低碳实践活动,涉及旅游企业、景区、交通、酒店以及低碳消费行为等多个方面。低碳理念、低碳参与者、低碳实践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核心在于公共政策的构建,需要通过共同政策调控、约束、引导和规范低碳参与者、低碳实践者同时践行低碳理念。

2.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公共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低碳旅游公共政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促进低碳旅游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旅游行政部门、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者的行动依据和准则[9]。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需要多项政策保障、引导和规范。因此,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需要的是公共政策体系,而不是一项或两项政策来实现。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公共政策体系的建立需要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低碳技术在滨海旅游业应用为基础,通过规划、标准、考核制度等公共政策的构建,以及充分发挥公共政策体系的引导、支持、约束等功能,引导滨海地区旅游企业、景区、交通、酒店以及游客落实低碳消费行为,促进滨海地区旅游业低碳化发展。依据现有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政策体系,结合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需求,可构建滨海旅游业低碳公共政策的框架,滨海地区低碳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在国家2024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公共政策需要符合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滨海旅游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制定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调控整个滨海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按照总体规划的部署和要求,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需要积极践行低碳旅游。这个过程中,需要约束、引导和支持。其中,通过制定并实施低碳旅游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来约束政府和企业的低碳旅游实践;通过低碳旅游指南、低碳旅游财政政策、奖励政策等来引导企业和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活动;通过低碳旅游试点、低碳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和应用来支持低碳旅游实践。整个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公共政策体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

三、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构建

依据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从落实低碳旅游发展的现有政策和模式、出台滨海旅游低碳化的发展政策、积极探索和开拓滨海旅游低碳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公共政策建议。

1.落实低碳旅游发展的现有政策和模式(1)严格贯彻国家2024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发展的制度政策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应严格执行国家2024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以及战略规划,同时要符合国家发展低碳旅游的相关政策规划要求。国家近些年来颁布实施了多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24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2024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绿色旅游饭店》标准(LB/T007.2006)等。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低碳旅游发展的政策。如2008年,国家旅游局了《2024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并提出了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对策。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2024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节能环保,倡导低碳旅游方式”。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再次将旅游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细化。2010年6月,经国家环保部批准,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颁布了《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评分标准》。2010年8月23日,第五届中日韩三国旅游部部长在杭州签署了《中日韩共倡低碳旅游倡议书》,再次表明了中国政府层面介入低碳旅游发展的决心。2011年12月15日,《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其中提出“坚持节能环保,推进低碳旅游方式”原则,以及“倡导低碳旅游新理念”。在发展道路中提出了“走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的道路”。(2)严格实施旅游业低碳发展的考核制度进一步严格实施《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国发[2007]36号)等利于旅游业低碳发展的考核制度,提高各沿海地区对滨海旅游业低碳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将低碳旅游发展纳入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同时,根据核算标准,按规定做好旅游业各项能源和污染物指标统计、监测,按时报送数据。要对节能减排各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和巡查,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准确。要做好低碳旅游发展的统计工作,为合理考核提供参考依据。(3)完善低碳旅游试点体系目前,部分沿海城市在探索和实践低碳旅游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杭州推出了13条适合游客“单车游”的路线,并配备了多个自行车租赁点,不仅很好地进行了节能减排,也是推进旅游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在此基础上,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共同根据《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评分标准》,选取一些沿海地区低碳旅游发展较好的低碳旅游城市、低碳旅游景区,重点建设“低碳旅游示范区”、“低碳旅游示范景区”、“低碳酒店示范单位”等,在财政政策、海域使用、海岛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支持。通过低碳旅游试点的建设和发展,以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的作用,带动全国滨海旅游业整体实现低碳化发展。

2.出台滨海旅游低碳发展的政策(1)制定滨海地区旅游业低碳发展规划在对我国滨海旅游业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低碳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滨海旅游业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现有低碳城市、其他行业低碳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现状及趋势,统筹考虑旅游企业、景区、交通、酒店以及游客等多种2024要素,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总体指导思想,制定滨海地区旅游业低碳发展规划。明确减排总体目标,合理分配与滨海旅游业2024的交通、住宿、旅游活动等组成部门减排的具体目标,合理分工沿海11个省(市、区)的减排目标。同时,结合目标的实现,明确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重点任务。(2)制定和实施滨海旅游业低碳认证制度国家海洋管理部门会同交通、环保、旅游、统计部门等,针对与滨海旅游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商品、旅游景区等方面的碳排放,制定科学、完善、可操作性强的低碳评定标准,进行严格的评定分级。滨海旅游业低碳发展的核算标准,要突出“滨海”的特色,滨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有所不同,在核算标准中应给予重视。比如,旅游酒店要突出海鲜类饮食的低碳核算,旅游交通要突出海洋交通的低碳核算等。在制定合理的碳排放量核算标准和评定分级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实施低碳旅游的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低碳标志标准。(3)制定滨海旅游低碳发展指南低碳旅游的实践者涉及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旅游服务人员、游客等多个组成部分。沿海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低碳旅游发展指南,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提高公众低碳旅游意识、指导低碳旅游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旅游企业,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国发[2007]36号),同时引导企业遵守国家2024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规划和政策,应用低碳技术,实施“绿色管理”。对于沿海地区旅游景区,除了要贯彻执行2024低碳节能的法律法规、引导低碳技术应用外,还要制定滨海旅游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的2024要求。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污染趋势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对于旅游服务人员,引导对游客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推广使用低碳产品,弘扬低碳生活理念,推动游客广泛参与和自觉行动。旅游业的节能减排的重点在旅游过程的吃、住、行三大环节[10]。对于游客,可以要求参照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编制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倡导低碳或无碳交通、住宿、饮食等方式。(4)制定滨海旅游低碳发展的奖励和财税政策鼓励政策对于引导社会公众实施低碳行为非常重要。因此,建议制定践行低碳旅游的鼓励政策,包括低碳生产和运营、低碳消费的鼓励政策。对于低碳旅游发展中做出表率或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游客等给予表彰和鼓励。一方面,通过鼓励政策的激励,促使2024单位和个人积极发展低碳旅游;另一方面,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2024的单位或人员积极用实际行动发展低碳旅游,开展旅游活动。此外,落实低碳旅游发展的共同财税政策,通过税收、政策补贴、政府扶持资金,引导绿色建筑、低碳交通、森林碳汇等低碳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实际应用。同时,突出滨海旅游与内陆旅游的区别,在海洋交通、碳汇渔业等方面出台倾斜的财政扶持政策,引导滨海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根据滨海旅游业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可选择旅游住宿、旅游景区、海洋旅游交通工具等启动二氧化碳排放税征收试点工作。

3.积极探索和开拓滨海旅游低碳开发模式滨海地区旅游可分为滨海旅游、海岛旅游、远海旅游。不同的旅游活动区域,需要不同的旅游产品支撑。国家海洋主管部门与旅游、环保等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和开拓合理的滨海旅游低碳化开发模式。(1)滨海型低碳旅游大部分滨海旅游集中于滨海地带,旅游活动范围涉及近岸海域及沿岸陆地区域,相对于海岛型、远海型旅游,旅游活动区域范围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与邻近陆域具有交叉性,低碳旅游管理相对复杂。因此,滨海型旅游需要在当地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框架下,适当分割出低碳旅游的范畴,进而进行碳排放的定量分析和监测,制定可考核的低碳管理指标。同时,重点引导陆域低碳交通、绿色建筑、绿色饭店、低碳景区等技术应用。加强滨海湿地、陆地绿地和森林的保护,引导近岸生态养殖,充分发挥碳汇的作用。(2)海岛型低碳旅游我国海岛地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在不同自然生态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大部分岛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适宜旅游的时间长达五六个月,这种气候特征对开展旅游及其他海上活动十分有利,也是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大部分海岛地区远离大陆,四面环海,海岛旅游发展相对独立。同时,由于海岛地区土壤贫瘠,外来物种受限,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损害很难恢复。因此,海岛型低碳旅游的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重点引导:界定明确的碳循环指标体系,定量分析岛上的碳排放,加强碳排放的监测,制定可考核的低碳管理指标,加强碳排放的调控;大力发展观光旅游,适度发展度假旅游,减少生活垃圾排放,引导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合理安排游艇、游船、交通船等交通设施,引导低碳交通技术应用;有效保护海岛森林和周边海域水质,打造森林公园和海洋公园。(3)远海型低碳旅游远海旅游主要依靠游轮进行旅游,远离近岸海域。远海型旅游的活动区域相对固定,因此远海型低碳旅游需要以邮轮为主体,加强碳排放的定量分析和监测,制定可考虑的管理指标,重点引导邮轮及其附属设施、生活设施、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低碳技术的应用。

四、结语

旅游策划总结范文第5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对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组织动员,推进旅游业快发展、大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牢牢把握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过去的一年,全市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旅游为通化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通化在全省乃至整个东北都是旅游资源比较富集、比较有特色的地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有比较好的基础。所以,着眼于推进通化的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对发展旅游产业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旅游产业具2024联度高、产业链条长等特点,具有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特殊优势。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旺盛的市场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将对旅游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去年,我市游客接待量达到204.5万人次,发展势头很好,市场空间很大。我们要抓住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有利时机,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

第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生机与活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从全市来看,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服务业层次低、总量小、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问题。去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和今年的《政俯工作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要超过18%,五年翻一番以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作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其发展速度必须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必须率先发展、率先跨越。

第三,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旅游产业是率先对外开放的产业之一,也是较早与世界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市开放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旅游业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空间不断扩大。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要继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频率和密度,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日益增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尤其是要利用好北京奥运会、第四届东博会等有利契机,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空间,扩大旅游交流与合作。

第四,省市出台的产业政策,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决定和意见,年月召开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振兴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高句丽旅游综合服务设施、罗通山景区综合开发、龙湾风景旅游综合开发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正在陆续启动实施。一系列政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进入政策环境最优时期。

第五,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位优势的整体提升,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随着我市经济加快发展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加速提升的新阶段。我们正在积极改善区位的整体优势,着力把我市打造成吉林省东南部“通边达海”的前沿。通沈高速将在今年十月份前建成通车,通丹、通集、梅沈等高速公路也将陆续开工建设,通化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通丹铁路今年开工。这些通道建成后,我们交通瓶颈制约将得到有效破解,与国内外的旅游合作机会进一步增加,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当前,我市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可以说时机条件已经成熟,面临的机遇十分难得。各级、各部门和旅游行业一定要抓住机遇,把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乘势快上,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目标。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今年全市旅游工作任务比较重,必须突出重点,着力化解主要制约因素,促使旅游产业尽快上一个新台阶。

(一)以扩大总量为目标,做大规模。我市旅游产业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产业规模小、总量少。去年,全市旅游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4.4%,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3%,这与发展旅游业的要求还有差距。围绕做大旅游经济,今年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要科学规划。旅游产业推进组要在全面普查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坚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与城镇规划、交通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密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各地要按照全市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和完善本地计划,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二要明确任务,全市旅游产业总收入今年要增长35%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要达到5%以上。这既是省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数,也是我们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应该实现的目标。要坚决完成,争取超额完成。三要落实责任。市政府已经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责任状,这是我市第一次实行旅游发展目标责任考核,既是激励措施又是责任约束。各地、各2024部门要把工作压力变成发展动力,结合实际,采取措施,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确保全市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做实基础。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今年要认真组织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加快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一要高水平规划设计。旅游产品开发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努力建设大项目、好项目和具有一流水准的精品项目。要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把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成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要坚决杜绝资源浪费,对于一流的资源,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宁可不开发。各地、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目光高远,绝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利益,牺牲宝贵资源搞低水平开发建设。二要抓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市要突出抓好34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2024部门要加强指导,建立项目推进工作机制,落实相关领导重点包保责任制。要定期调度,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要加大旅游招商力度。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选择一批旅游项目进行包装策划,充分利用各类旅游投资洽谈会、东北亚博览会以及今年在我省举办的北交会等招商引资平台,大招商,招大商,积极引进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四要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广开项目源,建好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拉动作用强的旅游项目。对旅游项目要实施动态管理,搞好定量、定性分析,选择那些增值性高、成长性强的好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开发。五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建设资金,加快通化滑雪场、白鸡峰、集安高句丽、辉南龙湾、柳河罗通山、梅河磨盘湖等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整体水平。

(三)以打造精品为核心,做强特色。一要突出特色宣传。特色是个性,是差异,是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要依托长白山,围绕我市世界文化遗产、山水生态、休闲度假、边境风情、冰雪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特色,组织、策划和开展好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推介我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充分展示通化旅游的整体形象。二要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精品是特色的载体和支撑。在做强特色上,要突出世界文化遗产和绿色生态休闲度假等主题,集中力量把品牌做大、做精、做优、做强。要做好一年四季旅游开发,特别是冬季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三要精心策划节庆活动。认真抓好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旅游活动,使全市的旅游市场真正的活跃起来。

(四)以创优为载体,做响品牌。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已经启动,这项工作对打造通化的旅游品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涉及市直37个相关部门,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旅游部门要切实负起牵头抓总、组织推进的责任,其他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要对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标准,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达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确保“创优”通过验收。

(五)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做优质量。一要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优化服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建立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旅行社和导游员规范管理。二要抓好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是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要加强旅游管理干部和企业骨干人员培训,推进导游员和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懂市场、懂营销、懂运作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三要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加强旅游安全教育,及时发现、整改和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旅游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保证游客安全。

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工作合力

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性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精心组织,协调运作。

要进一步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发展旅游业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旅游产业推进组,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旅游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指导、组织协调的职责。各2024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对涉及旅游发展的事情,要给予大力支持。加强相互间的协调与配合,打组合拳,打整体战,尤其是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上,要建立“互信、畅通、高效、务实”的合作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