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人力资源专项检查报告(优选5篇)

2024-07-05 17:23:01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力资源专项检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力资源专项检查报告范文第1篇

1.1报告书编制的质量不高

借助抽查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质量以及进行水资源管理专项检查后得出结论:有很多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深度不够,整体质量有待提升。报告书深度欠缺之处主要集中在取水水源论证、取退水影响论证以及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等部分章节。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水资源论证会涉及很多专业知识,例如水资源、水利工程、水环境、水文等方面的知识。而因经费、专业知识、人员结构等条件的限制,现在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水资源专业或是水文专业出身,这些人对于项目的用水工艺、节水潜力分析、主要用水环节、水量平衡图等内容的了解还不够深。同时,一些从业企业的技术执行标准意识淡薄,在开展实践工作时,没有严守相关规范机制,工作深度不够、工作内容“自动缩减”等现象频频发生。一些审核专家和机构未能严格把关,水资源论证的市场存在无序竞争,随意降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成本的现象也是较为常见。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报告书的编制质量,仍需特意说明的是,取消了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资质,更是大大降低了报告书编制单位的管理力度,还有一部分从业单位不重视报告书的编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质量不高。

1.2报告书的审查工作未能严格做好相应的把关

报告书审查工作把关不严的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一些负责审核的专家,未能切实把握国家相关产业的政策以及水资源管理的宏观控制以及具体的要求,未能准确了解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第二,区县、地市两级行业专家明显缺乏,同时,现有专家的专业太单一,多数专家都是水利相关专家的,规划建设相关专业的专家相对短缺,部分专家对项目的取用水以及用水工艺不熟悉,很难严格把关,特别是下放了行政审批资质之后,审查报告书多由基层部门负责,这也会导致报告书的审查质量大打折扣。第三,某些地方领导急于建设项目的开工,通常会用行政命令的形式干涉报告书的审查工作,致使很多报告书没有修改到位就审查过关。第四,受到审查时限的控制,很多报告书经过多次修改和审查后,依然达不到相应的质量要求,更有甚者虽然报告书存在非常明显的不足,但是考虑到相关管理规定等方面的压力,负责审核的单位,只能适当放宽审核要求,审核通过那些未修改到位的报告书。

1.3事后监管力度不大

水资源论证普遍存在重视审查事前报告书,而忽视事中或是事后管理的现象。由于管理成本比较大,因此多数情况下,只重视报告书的审查工作,报告书通过审查之后,就被认为是全部完成水资源论证程序,对建设项目在建设中的跟踪、管理以及项目投入使用之后的评估等工作相对缺乏,特别是基层单位的财力、人力不足,事中管理、事后评估等工作更是严重缺乏。

1.4技术标准系统急需健全

建设项目涉及的行业较多,项目的用水环节和耗水的具体程度都不一样。虽然,现在的水利部门已经制定了系统的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技术标准,但是在一些高能耗且用水工艺较为复杂的行业(例如:造纸、冶金等),国家的相关标准不够完善,在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时候,没有权威的技术准则可以依据,很难精准的把握退水、用水等环节的论证要点。

2新时期强化水资源论证工作的一些意见

2.1积极健全水资源论证相关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立法机制,启动《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修订等工作,把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规划相关的内容列入法律中,切实提升此工作的权威性以及立法的层次。其次,建立健全水资源论证审批机制。我国正在实施简政放权,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之下,要明确取水许可审批权限,规范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批环节,为广大业主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第三,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后期评估机制。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后期评估视为事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健全有效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后期评估机制。全面、客观地了解水资源论证的实际状况,及时有效地找出并解决在水资源论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提升水资源论证的科学权威性。

2.2深入健全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

积极将技术标准对行业的指导、约束、规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结合行业市场占比以及取水、用水、退水等因素,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规划水资源论证相关的技术标准;为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后期评估,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2.3加强水资源论证的管理工作

取水许可方面,严把水资源论证关,加强取水许可的相关管理,保证取水许可管理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对于违法使用水资源的现象要严惩,并将惩罚的结果计入国家的信用平台,实施联合惩戒。监督检查的工作内容要包括抽查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质量、强化水资源论证审查单位的技术审查管理工作、检查建设项目业主落实水资源论证的方案以及具体的落实状况。上一级地方水行政部门要切实增加对所辖范围内的管理力度。此外,还要增强水资源论证行业自律管理,以弥补行业资质取消之后,市场管理不给力的现象。同时,还要强化水资源论证相关评审专家的管理工作。积极制定评审专家管理措施,完善评审专家责任制,提升专家们的工作责任心。

2.4健全水资源论证信息管理系统

健全水资源论证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水资源论证的全程管理,实时跟踪建设项目的审查、水设施建设以及项目验收的进度,第一时间公布一部分涉及第三方利益的信息,让社会民众有知情权,完善建设项目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建设项目水源、耗水状况、排水状况、取退水制约因素等信息的管理,优化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的信息管理,第一时间填写、上传审查会的会议记录和审查建议等信息。

人力资源专项检查报告范文第2篇

1.何谓建筑企业“三算合一、五圈”业务会审制度

“三算”是指建筑企业内部的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统计核算是指真实反映报告期各项生产活动,业务核算是指构成工程实体人与物的消耗核算,会计核算是反映工程实体的最终核算。而“合一”是指将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三算的数字口径、核算口径取得一致,充分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使各项核算能够真实反映报告期的各项经济活动。“五口”是指指建筑企业内部统计、预算、劳动工资、材料和财务五大业务口,而“交圈”是指将统计、预算、劳动工资和材料的核算,在最终财务(成本)核算时反映出各项核算数据口径一致,并真实反映报告期各项生产活动。在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运用这种方法对各项核算实施全过程控制,可为工程项目产生良好的的经济效益提供保证。

2.如何实施“三算合一、五圈”业务会审制度

应用这种方法必须在报告期末由项目经理组织工程项目各专业人员如统计员、预算员、劳资定额员、材料员、成本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对报告期内已完成的工程实物量进行横向的各专业核算数据对比,主要与预算工程量和劳资结算量进行对比,确定进入统计收入的工程量,利用进入统计收入的工程量核算各种资源(如劳动工资、各种原材料)的的定额消耗量,与各种资源(如劳动工资、各种原材料)实际消耗量进行对比,保证各种资源按实消耗,由此可使各专业核算口径一致、数据口径一致,最终由项目成本实施会计核算,使得项目各专业核算能够真实反映报告期内各项生产活动。

在保证各专业核算工程量数据口径一致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各专业核算深层次的矛盾。业务会审中不能只停留在各专业核算报告期内已完工程量的对比上,这只能解决业务汇审中的表象工作,不能解决其深层次的矛盾。要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在业务会审中根据对业务汇审制度的理解程度,应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挖掘各专业核算中深层次的矛盾,在报告期解决和整改各专业核算数据之间的差异,以保证报告期内各专业核算数据真实有效,使项目成本及效益落在实处。

3.实施“三算合一、五圈”业务会审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三算合一、五圈”业务会审制度的过程中,各专业基础原始资料是否齐全是关键环节,它是实施“三算合一、五圈”业务会审制度的最基础依据,同时还必须保证各种资源配备齐全,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3.1必须确保人力资源的配置,即项目预算员、统计员、劳资定额员、材料员及成本员各专业核算人员必须配置齐全,这样可以在业务会审中起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作用,人力资源是业务会审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保证。

3.2必须确保三个“百分之百”,即工程项目工料预算、班组生产任务书及限额领料卡必须按施工进度百分之百到位,它是实施“三算合一、五圈”业务会审制度的基本保证。

3.3对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实施验收制度,一般由项目统计员和劳资定额员共同对已完工程量实施验收,对验收的工程量与预算工程量进行对比,确定工程数量准确无误,同时与预算业务口确定定额子项和定额范围,核算口径取得一致后,作为报告期统计收入、劳资结算及材料核算的依据。

3.4统计收入必须反映报告期真实的生产活动,不得少报、多报和漏报,计算统计收入的工程量是实施业务会审的最原始数据,若不准确势必造成业务会审的不准确性。

3.5对作业班组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验收的工程量由项目质检员进行及时评定,劳资定额员必须在报告期末按实结算,必须避免多结、少结和预结的现象发生,若结算数量不准确,会造成工资收支的的不准确性,同时造成材料核算的不准确性,因为各种材料的消耗情况在报告期是按结算工程量核算盈亏的。

3.6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项目材料员必须按依据班组生产任务书开具的“限额领料卡”限额发料,严禁无卡发料,在报告期末依据统计工程量及劳资结算工程量核算各种材料的定额用量,并与实际用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种材料盈亏问题的实质,以便在报告期内采取相应措施和办法,避免浪费,使工程项目各分部分项工程以最小和合理的消耗来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达到落实工程成本和效益的要求。

3.7“三算合一、五圈”业务会审制度必须实施动态管理和例行检查制度。业务会审工作必须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逐月(或逐季)进行,会审时间不能间隔过长,如待主体工程或装饰工程完成后再进行会审,会掩盖工程项目施工运行过程中各项核算的矛盾及各项核算之间数据的差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也失去了业务会审的意义,所以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业务会审必须实施动态管理。在实施动态管理的同时必须按业务会审制度的要求和规定实施定期检查制度,实施逐级检查制度,垂直到底,纵向到边。若企业为“三级管理”,通常采用项目自检、分公司检查和公司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的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在报告期内按“三算合一、五圈”的业务会审制度进行整改,达到汇审制度规定的要求。

人力资源专项检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科技查新 查新合作 区域合作 协调发展

科技查新工作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对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的科学化管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深层次的情报咨询工作。科技查新制度建立20余年来,科技查新工作为科技立项、成果鉴定以及评奖等方面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有力地推进了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第一个10年已经过去,我国国家实力明显提升,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这使得高校和社会对查新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每一个查新站的信息资源、技术和能力却都是有限的,没有哪一个查新站能够独自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查新需求。同时,查新站又分属不同系统管理,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同一区域查新站的发展也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区域差异让平等的用户在查新资源面前无法实现平等。当前,区域合作已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作为区域文化、科研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查新站,如何实现查新站之间的长期有效合作已引起同行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合作在图书馆的各项业务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4],但科技查新领域的合作鲜有报道。最近,罗凌云[5]提出了教育部查新站存在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考虑在查新站集中与缺乏地区之间开展查新合作。但由于地域原因,难以保持一致行动,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查新站之间的合作。本文以促进科技查新事业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单位,挑选专业对口、距离近的查新机构,提出建立区域科技查新站的管理、项目互审、项目调剂、专家咨询、文献资源的合作机制,以应对查新高峰,加强交流互动,实现科技查新机构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1 科技查新机构现状

1.1 查新机构数量明显不足

科技查新是我国科技决策科学化的一个有效支持系统。从总体上来看,查新站具有面向全国、突出学科行业的特点。但是,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科技项目的资助力度,高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的科研项目数量非常大,包括教育部的博士学科点基金、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以及各层次的报奖、成果鉴定等。这些基金的申请与结题,都离不开查新报告作为其项目评定的客观依据。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见表1),查新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完成查新报告总数量由2006年的11 088件,增加到2009年的27 041件。平均每所查新站完成数量由2006年的258件增加到2009年的404件。

从表2的统计情况看,在2009年教育部查新站全部查新报告中,服务校内的查新报告数量占45.3%,服务校外即社会的查新报告数量占54.7%。在服务校外的查新报告中,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其他高校委托查新。查新报告数量在800件以上的查新站有4所:浙江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和东南大学。根据调查,科技查新机构每年的查新高峰的工作量在增多,查新高峰期间,多数查新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突击完成100多件查新报告,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还要保证数量和质量,压力非常大。因此,就目前查新站的数量而言,是不能为当地科研提供满意服务的,且科技查新工作压力日益增大。

1.2 科技查新机构各自为政

长期以来,大多数查新机构各自独立,只注重自己的发展,相互交流少,没有形成一个与其他查新机构协调共进的良好氛围。查新机构的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造成了不同查新机构之间的查新报告格式、完成时间、收费情况都存在很大差异,即使是教育部的各查新站,其报告格式也都不一样。2009年6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制定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试行稿)》,高校查新机构的报告格式才稍有统一。而其他高校图书馆的非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则陷入了无人监管的状态,科技查新质量令人堪忧。

1.3 查新站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查新机构起步较晚,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从近几年才开始从事查新工作,查新人员主要由本馆馆员组成,专业知识背景单一,缺乏专业的认识能力,难以准确把握检索关键词和检索策略,对外文专业术语和名词的理解更是困难;尽管也有各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加入到查新队伍,但他们比较年轻,知识积累还不足,也有待增加查新经验。况且,如今学科交叉现象越来越普遍,新学科在不断出现,这也给查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查新机构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查新队伍的素质,确保查新工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1.4 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衡

一般来讲,地区各高校设置的学科和专业广泛且不尽相同,因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各有侧重。目前,各高校在文献资源购置上是各自为政,自买自用。各高校只保证满足自身的文献资源建设,如保证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和固有的特色等。同时,近年来,电子资源在文献保障和各馆的馆藏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购买电子资源少则花费几百万元,动辄上千万元。因此各馆电子资源的引进原则一般是首先保证本校重点学科的需要,而对非重点学科的电子资源,由于经费原因通常只能“望库兴叹”了。对于科技查新工作来讲,查新课题来源广泛,包括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等各个方面,如果本校文献资源单一,就不能很好地为查新客户提供服务。规模较大的图书馆馆藏资源相对丰富,工作人员学科背景多样化,接受专题查新的工作量更大。妥善解决文献资源不均衡问题,才能使每个查新站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2 建立区域科技查新站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2.1 科技查新供求平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增加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投入,给科技查新市场带来了无限生机。目前,查新站不仅服务于高校,而且面向社会,步入了市场竞争行列。各查新站都承受着上半年3-4月或5-6月,下半年9-10月或11-12月的查新高峰期,在这个时期科技查新呈现的特点是:项目数量多,时间短,学科范围广(化工、材料、冶金、机械、信息、管理、电子等学科)。如何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查新报告就成为高校查新站关注的热点。在每个查新站查新人员数量和专业一定,数据库资源一定的前提下,各查新机构之间要加强协作,缓解查新压力。

2.2 区域用户均衡受益的需要

科技查新信息咨询工作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充分的服务,用户也在获取和利用信息中不断受益。信息资源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区域查新站均衡协调发展强调区域信息用户的均衡受益。目前,我国用户在信息资源面前体现出明显的受益非均衡性。以北京市为例,北京高校数量达98所,而教育部查新站仅有8所。同一区域内查新用户的人均资源占有率相去甚远,用户受益明显不均。区域信息用户的均衡受益就是让用户能够共享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信息资源,能够享受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信息服务项目,体现信息资源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这不仅需要教育部查新站之间加强合作,更要加强教育部查新站与其他查新站之间的大力合作,实现区域用户均衡受益。

2.3 提高科技查新整体能力水平的需要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起步相对较晚。2003 年, 国家教育部通过严格审查产生了首批综合性查新机构 11家, 2004 年 5 月教育部开办高校科技查新培训班。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规模不断扩大的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高校科技查新站还是查新界的一个新兵。目前教育部新批准的查新站,由于批准时间较短,其相关查新制度、人员队伍等建设不如第一、二批成熟,其他没有教育部查新资质的查新站更是如此。查新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查新机构的查新人员参加培训获得查新资格证的比例偏低。即使各高校查新站每年都派查新人员参加教育部的查新培训班,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查新人员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可见查新人员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区域查新机构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可以增强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直接、有效地提高查新人员的查新水平,在各自行业产生更大的效率。

2.4 实现区域科技查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

配置完善的查新文献资源是保证科技查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单位自建数据库的私有性,任何一个查新机构都不可能购买所有领域的检索资源, 使得有些查新项目需要借助于其他单位的特色资源进行补充检索,这就需要查新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有效地整合各查新站的文献信息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实现查新站间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丰富文献资源和资源互补。

3 建立区域科技查新站合作机制的可行性

3.1 区域查新站的合作拥有地理优势

图书馆行业条块分割的现状导致区域内各类查新站发展的非均衡性,然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图书馆科技查新机构的协作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地缘关系强,往往具有相同的社会组织和政治文化背景,具有相同的需求和共性问题,且由于地理位置较近,在合作中信息沟通方便,有空间近邻效应,实现区域查新站均衡发展非常现实可行。

3.2 先进的网络设施为实现科技查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图书馆通常是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走在前面的机构。近年来, 信息和网络技术取得的进展使得各高校图书馆网络配置和性能在逐年提高。此外,在同一个地区,网络连接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网络技术(如网格技术、虚拟数字图书馆技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等)的不断发展,增加了利用同一平台进行合作的可能性,为查新站跨系统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3 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合作提供了服务基础

各个图书馆由于历史发展不同,学科专业各异,服务范围有别,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种类方面必然有一定的差异。电子资源拥有量最大的图书馆有几百个数据库,少的也有几十个不等,学科范围覆盖文理工农医各方面,在学科领域上形成了有效的互补。基于这种情况,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馆际合作可以通过组织与协调,将区域内特色的、珍贵的文献进行整合,将同类资源中不全面的变得更加全面,将散见各处的特色文献形成合力。

3.4 有共同的合作愿望

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壁垒,图书馆间的联手合作成为形势发展之必然,科技查新也不例外。配置完善的查新文献资源、拥有高素质的查新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咨询专家是科技查新质量的重要保证。但任何一个查新机构都不可能购买各个领域的检索资源, 也没有一个查新机构能配齐掌握检索技能的各门专业人才和专业全面的咨询专家。各查新机构普遍感到依靠自身经济实力和人才力量难以适应各种学科、专业科技查新服务的需要,更不能为各种科研项目和专业技术创新提供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的相关咨询服务,而合作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

3.5 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国内外图书馆的跨系统合作具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国外的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国内的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B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等合作组织从传统的合作藏书建设、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向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联合编目、联合采购、联机检索、网络协作参考咨询等合作业务不断拓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跨系统合作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扩大,查新合作也成为大势所趋。

4 建立区域查新站的合作机制

4.1 建立区域查新站管理合作模式

我国现行的查新站管理体制基本上同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一样,属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总体上的统筹规划和分工协调。普遍存在查新报告标准不统一、查新资源重复开发、查新和查新审核效率低下等问题。虽然我国设有不少图书馆学会和工作委员会,但由于它们没有统一协调运作图书馆和查新站大政方针的自,因而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然而,要使查新合作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制。站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成功要素之一是领导部门的重视,没有上级的督促检查,合作可能是一盘散沙,资源共享也就无从谈起。其中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该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资源共享是一个需要多个查新站合作的系统工程,为了协调不同查新站之间的利益和职责,政府需要出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规范各个查新站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应该是多层次的,包括决策机制、参谋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具体是由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出台科技查新站之间协作的指导性意见,为跨系统长期合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以确保各方利益不受侵害,切实实现查新站的区域管理合作机制。

4.2 建立查新项目合作模式

为查新项目出具的查新报告由查新员和审核员共同来完成。目前,查新员完成报告初稿后,一般都由本查新站的审核员进行审核,由于审核员与查新员在同一个查新站,难免碍于情面,对查新员的审核流于形式。这样,查新报告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如果采取查新站之间相互合作的审核机制,以上问题就会大大减少――审核员能更客观地对其他查新站的查新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公正地给出查新报告的审核意见,其他查新站的查新员也会认真地对待审核出来的问题。这样才能非常有效地提高查新报告的质量,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查新员的查新水平。

4.3 建立查新项目调剂合作模式

查新项目逐年增多,而且专业庞杂,理、工、农、医每个方面都有。到了查新高峰期,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距离查新用户近的查新单位,客户门庭若市。如果查新站之间有良好的查新项目调剂合作模式,那么,其他查新用户少的查新单位就可以很好地分担用户多的查新站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满足每个查新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每个查新单位都不可能配齐所有专业的查新员,每个查新人员也不可能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掌握。不同查新站查新项目的调剂,可使各查新机构受理项目时面向对口专业的用户,扬长避短,实现人才资源优化使用。这些查新人员相互间取长补短、学科专业间相互协助,可大大提升整体的查新服务能力。

4.4 建立查新专家联合数字咨询服务模式

高校查新机构起步较晚,查新人员比较年轻,专业知识不足,查新经验有待增加。几乎所有查新人员都面临“隔行如隔山”的困境,尤其是在做国外的查新项目时,查新人员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建立共享专家咨询系统是对查新报告质量把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查新咨询专家既能针对查新过程疑难点出谋划策,也能对查新报告所做的新颖性认定作出较全面的评判。查新联合数字咨询模式对查新站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专家咨询模式是指在分布式的网络咨询环境中,查新员通过联合咨询组织的统一用户界面提问,提问依据一定的原则分配给成员馆(专家)进行解答。各查新员之间或查新员与专家之间可以进行文字、音频、视频等实时交互。

4.5 建立查新资源合作模式

为了满足查新所要求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查新机构必须拥有相应的能满足查新需求的查新资源。但任何一个查新机构都不能购买各个领域的检索资源,通常,具有专业特色的高校图书馆,多年来始终是围绕着本校的专业特点建设特色文献资源,因此,单个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不能满足所有专业的查新需求。查新资源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成员馆现有的查新资源,发挥每个图书馆的优势,并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实现查新资源的均衡配置。

5 区域科技查新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5.1 观念方面

目前,科技查新的合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查新站的工作人员观念保守,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害怕自己的成果被他人利用。在合作中,共享的概念仍较多地停留在文献资源方面,对人力资源共享缺乏认知,严重阻碍了科技查新的合作。因而,我们在理念上要强化对人力资源合作共享的认识,在实践中要重视人力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充分认识加强人力资源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2 利益分配方面

高效的驱动和运作机制是科技查新合作由理论走向实践并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驱动和运作的核心机制则是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利益是制约查新资源共享尤其是人力资源共享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共享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各查新站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可以根据价值创造与贡献方面的不同,对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如何协调各查新站之间利益分配与成本分担、效益与公平问题直接决定了查新人力资源共享的进程。应该维护合作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合作体整体利益有时会与成员的个体利益发生冲突,如果过分强调个体利益,则可能导致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时,各成员应当把整体的共同利益放在本查新站利益之上加以考虑,因为成员从合作体得到的利益是仅靠个体查新站的努力难以实现的。

5.3评估方面

区域查新站应进行科学的长效评估,制定2024评估查新合作咨询的规范或准则,并依据评估标准对实施查新合作的单位和查新员定期进行各类专门项目的评估检查,对所有查新员的各类服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结果应与等级评定、奖励等联系起来。

5.4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区域查新合作会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包括用户隐私权问题和文献传递过程中的版权问题,因此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①要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泄漏;②要制定联合参考咨询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各成员在数据库采购时要在协议中增加2024文献传递的内容,如允许向其他成员馆传递文献,但避免大批量下载传递某一种文献的行为。

6 结 语

区域合作机制是区域查新站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度保障。健全合作机制,是实现查新站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内各查新站在人力、技术、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和不均衡,根据各自的优势分别对各自的内部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然后再在查新站之间通过各种资源共享和资源互换来达到合作效果。加强区域查新站各层面的相互合作,能够打破行政分割的局限,实现资源的优化和高效配置,节约成本,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向区域协调和均衡迈进,使各地区科技查新机构形成多站并存、互促互荣、集群发展的市场化格局,达到科技查新机构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岗.宁夏公共信息资源区域协作联盟的建设构想.图书馆研究与实践,2009(11):73-77.

[2] 张永明.浅谈图书馆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中山大学学报,2010,27(4):48-49.

[3] 李晓萍.网络时代跨系统的图书馆馆际合作研究.图书馆建设,2009(9):20-23.

[4] 于湖滨,张军.对新形势下馆际合作若干问题的探讨.图书馆研究与实践,2003(2):12-14.

[5] 罗凌云.科技查新中的馆际合作模式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0(2):62-64.

[作者简介]孙秀良,男,1981年生,馆员,博士,15篇。

人力资源专项检查报告范文第4篇

??? 根据《中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2024开展2024年上半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交叉检查的通知》(鄂土资党发〔2024〕26号)要求,我局对2024年上半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十项重点制度落实情况认真开展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2024年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压实主体责任。

一是强化学习贯彻上级精神。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层层传达学习。及时召开市局党组成员、机关全体干部及直属单位班子成员会议等,综合传达学习央央、省、市纪委全会和全省国土资源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做到学习市纪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和《致全市党员干部的一封信》全覆盖。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经常性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印发《全市2024年国土资源工作要点》《市国土资源局2024年度党建工作目标分解安排》《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任务分解方案》,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印发《2024年全市国土资源纪检工作要点》,从6个方面对19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印发《2024年全市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方案》,从10个方面对24项具体工作内容进行责任分工,强化科室、直属单位、支部的责任。3月12日召开全市国土资源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对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并请市纪委市监委派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领导赵组长到会提要求。上半年先后召开局党组会11次、局长办公会6次、局务会3次,研究、部署、督办“三重一大”、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局领导逢会必提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善用“婆婆嘴”,念好“监督经”。每季度分析党风廉政建设状况,总结所做的工作,指出存在的问题,安排下季度工作。

三是层层签订责任书传导压力。修订局党组成员、各县市区局和市局机关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火廷与6名局党组成员签订了责任书,6名局党组成员与14个科室、11个直属单位负责人签订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区分、工作任务和“一岗三责”。督促各级党组织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

四是制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任务。根据党组成员分工的变化和新的工作要求,制定《中共孝感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及其成员2024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目标任务清单》,将主体责细化为党组领导班子责任 6个方面23 项、党组书记责任7个方面31项 、党组其他成员共性责任和个性责任6个方面56项具体责任清单。督促各县(市、区)局党组参照此件细化制定班子成员主体责任清单,指导下级党组织分层次制定责任清单,将责任固定到岗、到人,确保责任上肩、压力到位。每月印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清单,要求各地各单位对照清单完成工作。

五是严格落实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把贯彻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2024事项规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如实、完整报告个人2024事项,完善政档案,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全市系统137名正科级及以上在职干部填写了《领导干部个人2024事项报告表》。涉及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出国的4名干部职工事前、事后报告、报备了相关情况。

六是党组带队下基层调研督导。5月份,局党组成员分别带队到各县市区局、市局各直属分局开展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及重点工作集中调研督导,并分别形成了调研报告。局党组会议专门听取各调研组情况报告,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确保调研工作实效。局领导多次到社区、综合治理联系点、精准扶贫驻点村、地灾隐患点、矿区和重点项目用地企业开展工作调研、走访慰问,解决实际问题。

七是切实选好用好干部。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树立注重品行、注重实绩、重视基层、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五个导向”,对市局管理干部的选拔任用,做到及时公布方案,公开程序方法,广泛听取意见,积极主动与当地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协商,共同考察和使用干部,严格落实“凡提必查、凡提必考”要求,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切实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上半年,提拔重用科级干部22名,平职调整2名,试用期转正4名,退休4名,改任非领导职务1名,晋升职级3名。

八是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压实支部主体责任,建立支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台账,要求各支部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认真记录。强化监督,1个总支、16个支部纪检委员签订了《落实2024年度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承诺书》,充分发挥基层纪检委员的监督作用。建立3个党风廉政建设先进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创建带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好转。

九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及时报送工作信息,在市纪委监委网(上半年采用13条)、市直机关党建网、局门户网站宣传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局门户网站设立“精准扶贫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治理”、“宣传教育月”“党纪党规宣传教育”活动专栏,公开举报电话、网站和邮箱,接受社会监督。

(二)严防“四风”反弹,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

一是进行廉洁提醒。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国家法定节假日,专门印发通知重申纪律规定,要求全市系统干部职工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75条具体规定,自觉遵守廉洁过节、节俭过节2024事项。督促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违规购买年货节礼、违规公务接待、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公车私用等“五个专项自查”活动,五一端午期间开展机关食堂等隐蔽场所公款吃喝、工会经费使用、私车公养、违规公务接待等“四个专项检查”,对自查检查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印发《2024严禁党员干部操办升学宴2024问题的通知》,对7名高考考生家长专门进行了提醒谈话,并签订《不操办“升学宴”、“谢师宴”承诺书》。

二是严格落实厉行节约2024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2024年上半年,市局机关“三公”经费共支出6.10万元,其中公车运行费用 4.88 万元,公务接待费用1.22万元(同比下降23%),无因公出国费用。严格落实《孝感市进一步改进作风实施办法》,会议能合并就合并召开,能不发文就不发。

三是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土地出让问题、矿业权出让问题、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土地执法案件查处突出问题、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不力问题等6个专项治理,查找违纪违规、失职失责、不担当不作为、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查出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对涉及到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四是实行监督检查常态化。办公室对上级、局党组部署的重点工作“每项必查”,每季度对市局机关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局机关党委对各支部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每次必查”。机关纪委积极配合市纪委市监委派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对机关纪律、公务用车、三公经费、外出报备、请销假情况、发文情况进行检查。办公室、财务科、党群科、机关纪委组成的检查组对市局系统春节前、后“四风”问题各检查一次。机关纪委组织各县市区局开展扶贫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交叉检查,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作用。对每次检查情况都进行通报,对好的做法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督促整改。

五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从调研、会议、文风、政绩、履职、项目、决策、表态等方面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照检查,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以整改。要求各科室、各单位要结合自查自纠情况,从制度层面上制定有效措施,防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牢制度的笼子。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的查找剖析整改工作纳入年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对作风问题线索及时查处,严肃问责。

今年我们特别重视项目服务工作,大力推崇“快、准、实、细、严、合”的工作作风,克服“推、绕、懒、散、拖”的陋习,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8个重大专项、100个重大项目全部纳入五化管理,主动对接上门服务,确保了重大项目的土地供应,为孝感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六是强力推进重点工作“五化”管理。实行重点工作“五化”管理,制定“五化”管理实施办法和“五化”管理实施细则,纳入市政府“五化”管理的12个项目在全市部门半年考核中排名靠前。搭建“五化”管理信息化平台,市局系统90个项目均已上线运行,实现任务落实、目标落实、举措落实、责任落实,培养务实重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促进年度重点工作出成效。将3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五化管理。

(三)突出宣传教育,狠抓源头预防腐败。

?一是认真开展宣教月活动。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第十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开展一次组织生活会,各支部组织学习了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党纪国法及《吴海涛同志在国务院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后的讲话》,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党性锻炼。各支部党员结合工作岗位,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行为自查互查,并签订服务承诺、廉政践诺书。进行一次集体廉政谈话,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火廷与其他6位班子成员进行了廉政谈话。黄局长要求,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严格自律,做遵规守纪、敢于担当、创先争优、勤学善思、团结协作的表率;要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进取意识,时刻绷紧全面从严治党这根弦。5月份,督促各级都开展了集体廉政谈话,通过廉政谈话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效果落地、落实。还组织市局系统2024年新提拔的10名科级干部参加了派驻市财政局纪检组的集体廉政谈话。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二级单位班子成员、基层所负责人观看了警示教育片《不忘初心 警钟长鸣》。警示教育片以鲜活的案例、惨痛的教训,给在座的党员干部上了一堂警示教育课,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提高了拒腐防变的能力。开展一次家庭助廉活动,向全体党员干部家属送达了《致广大党员干部家庭助廉的公开信》,充分发挥家属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特殊作用,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引导干部家属常吹枕边风,当好贤内助,助推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开展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系列活动,按市纪委通知时间,组织市局系统21人参加市纪委组织的知识测试;5月30日,市局系统设12个考场,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党章、《宪法》《监察法》等党纪党规国法知识情况闭卷测试;5月29日至6月8日,市局系统172名党员干部职工自觉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24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相关内容,按照《“宣教月”知识测试操作指南》要求,通过“湖北纪委监委”客户端进入“楚韵?清风”学习平台,认真答题测试。测试成绩100分41人,90—99分75人,80—89分49人,70—79分6人,69分以下1人,平均92.6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5月10日组织局党组成员,局机关全体干部、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城区国土资源所所长观看专题片《许白昊》,学习《市国土资源局第十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方案》,对宣教月活动再动员、再部署;5月24日,组织局机关纪委和各支部(总支)纪检委员到应城参观许白昊烈士纪念馆和应城廉政教育基地;6月7日,组织机关全体干部、各直属单位党支部委员到市博物馆参观“廉政文化作品展”。

二是加强纪律文化建设。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采取“一周一条、一月一文、一年一考”等措施,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章》《准则》《条例》《宪法》《监察法》等法规的学习,深化对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领会,强化纪律“硬灌输”,增强党员干部的“免疫力”。3月15日,对市局系统200余名干部职工2017年度学习情况进行了测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释义、局机关纪委编印的《党风廉政建设热点法规问答》发给党员干部学习,进一步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将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进机关相结合,在办公楼走道、楼梯间、办公室悬挂廉政教育宣传牌,在微信群、QQ群发布正能量的名言佳句和文章,让工作纪律和廉政要求与干部职工天天见面,时刻提醒工作人员严于律己、秉公办事。主办廉政教育大讲堂,结合年度工作形势任务,将纪律文化建设重点内容与党建工作、法制建设、道德建设、意识形态、业务工作等内容统筹结合、有机融合,制订学习教育计划,邀请专家、领导辅导授课。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交流、征文和征集廉政警句格言活动,激发全员参与热情,全面提升纪律文化建设成效。

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动产登记再提速,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到目前首次登记、转移登记5个工作日,预告登记、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注销登记、查封登记及时办结。

四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机关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等12项制度,制定《市国土资源局“五化”管理办法》《市国土资源局“五化”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市国土资源局出差人员到基层缴纳伙食费规定》《市国土资源局支持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实施细则》《市国土资源QQ群微信群管理办法》等,实现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钱、管物。超过3万元的财务支出,必须上党组会研究,上会前财务科必须预审,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不正之风。

五是认真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清理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深刻反思在工作流程、环节、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采取哪些改进的措施,最终达到规范工作、防范风险的效果。将公共服务6项、其他类权力2项、行政许可20项等审批事项的审查细则在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方便办事群众查询。

(四)强化执纪问责,大力支持纪检工作。

一是主动配合工作。及时向市纪委、驻厅纪检组、省厅机关纪委、市直机关纪工委、市纪委派驻市财政局纪检组报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履责情况;配合各级纪检部门开展调研、检查、调查、办案等工作。

二是健全纪检组织和工作制度。局机关纪委配备2人专门负责纪检业务,配齐党支部纪检委员。强化县市区局纪检监察室职能。制定局机关纪委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任务、责任、议事规则。

三是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月填报“1+6”廉政报告表,1-6月,按规定及时上报全市系统土地交易121宗,大额资金使用145起,土地整治项目3个,地质环境项目5个,提拔任用干部22人的情况,并对上报情况进行抽查。

四是严肃追责问责。对违纪问题,露头就打,动辄则咎,切实用好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今年以来,市局系统诫勉谈话3人,通报批评1人,约谈、提醒、批评教育多人。?

五是及时回复信访件。调查回复驻厅纪检组转办信访件3件、市委组织部转办信访件2件、厅机关纪委转办信访件1件、群众举报信访件2件。

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不足:一是少数基层党支部落实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原创力不够,依赖上级部门的布置和推动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二是廉洁风险点有待及时更新,对风险防控措施落实的检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这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项重点制度落实情况

(一)“两个责任双百分考核”制度。按照省厅、派驻纪检组设置的考核评分表,每半年对县市区局、局机关各科室和直属单位开展一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年中实行交叉考核,年底由局领导带队与“多考合一”工作一起进行全面考核。对考核情况进行了通报。

(二)同级纪委监督考评同级党委并上报的制度。从2017年年中开始,局机关纪委对局党组及其班子成员落实主体责任考核3次。

(三)“1+X”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月28日前将签字盖章的“1+6”廉政报告表纸质版邮寄驻厅纪检组。

(四)“六个所有”决策机制整治。开展“三重一大”事项“六个所有”决策机制整治,明确47项上会清单。每个上会事项都有定论,并及时出具会议纪要。制定“三重一大”事项落实情况督查评估办法,建立《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和局务会审议事项贯彻落实情况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进行重点督办,确保落实到位。将28项审批、服务事项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公开。

(五)“全员一年一次闭卷考试、凡提凡晋必考”制度。2017至2024年,组织市局系统200余名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的考试,考试采取集中闭卷形式,并对考试成绩进行通报。对2024年提拔重用的科级干部,进行了廉政知识考试。

(六)纪律文化建设“八个一”举措。加强宣传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制定纪律文化建设和党纪党规宣传教育进机关活动方案,去年和今年共开展22项活动进行纪律宣传教育。

(七)矿业权审批、土地执法专项整治。两个专项整治都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召开了动员会,开展了自查自纠。分别向省厅上报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八)“四个大排查”后续整改、建章立制情况。对照“四个大排查”23项58条内容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形成自查自纠台账,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以整改。市局系统前期自查和“回头看”共查找问题29个,整改29个。相关责任人2人作出书面检查,约谈32人。针对大排查发现的问题,采取建立健全《机关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等17项制度,编印《孝感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工作操作流程及规范化管理手册》,开展土地整治工程在线监管平台建设等措施,建章立制,规范权力运行,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不正之风。

(九)“三大攻坚战”开展情况。成立三大攻坚战指挥部,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推行“项目+扶贫”“土地整治+精准扶贫”模式,从行业政策上全力助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选派19名工作队员到6个驻点村,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扎实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严把企业用地预审关,坚决杜绝向高污染企业供地,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落实巡河工作制度,督导整改问题隐患。严密防控国土资源领域风险,积极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严防地质灾害引发的风险,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风险,开展土地征收、矿业权审批、不动产登记、土地执法、精准扶贫等领域纠纷排查,严格规范土地储备行为,积极防范土地抵押融资债务风险。

(十)局机关纪委及各级纪检机构履职情况。制定局机关纪委议事规则等5项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组织各支部纪检委员每年签订了监督责任承诺书,切实履行纪检委员责任。局机关纪委每月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清单,并按清单组织落实。建立纪检工作台账,时刻提醒,以免延误。及时对新提拔的科级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认真调查回复上级纪检监察机构转办、群众举报的信访件。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少数基层党支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动性和原创力不够,依赖上级部门的布置和推动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二是在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监管上,因资金困难,土地整治工程在线监管平台建设未达到预期建设进度。

三是在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上,因市城投公司资金较为紧张,前期已经抵押的土地难以解押,导致部分宗地没有收回。

人力资源专项检查报告范文第5篇

成立专项行动指挥部,杨恩利局长任指挥长,其他局领导任副指挥长,办公室、监管处、污控处、自然处、法宣处、综计处、减排办、监察室、监察支队、信息中心、监测中心站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察支队,由副调研员杨国军兼任主任,监察支队支队长王军善任副主任,日常工作由监察支队负责。

(一)专项行动指挥部职责

1、审定我市各阶段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2、定期听取市局2024单位专项行动进展情况汇报;

3、研究确定市级挂牌督查督办案件;

4、审定通过12369环保热线定期上报专项行动的各类报表;

5、确定需要在全市公开曝光的重大环境违法案件;

6、研究确定需要提请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审定的事项。

(二)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市局开展专项行动的日常工作;

2、定期组织协调2024处、室研究解决专项行动的2024问题;

3、负责组织拟定需要专项行动指挥部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4、负责20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