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建筑企业;合同管理;建筑市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逐步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注重工程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合同管理。近些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范来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合同管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合同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强化项目合同管理,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一、建设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所在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对于项目质量提升以及建筑施工企业效益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而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处于核心的地位。所有建筑施工项目的实施都是以承包发包合同的签订为前提的。没有有力的项目合同管理作为支撑,建筑施工企业不仅无法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费用进行有效控制,而且无法进行人力资源、工程风险等综合管理工作。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抓住项目合同管理这个核心,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运行,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预期目标。
(二)加强合同管理是规范建设主体行为的需要
在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运行过程中,建筑主体之间纠纷屡屡发生。不仅如此建筑市场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诚信危机和不正当竞争等,严重破坏建筑市场秩序。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建设主体各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关系没有明确。加强项目合同管理,明确建设主体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可以为建筑主体各方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也可以促进建设主体按照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来处理纠纷,从而有利于规范各个主体的行为,促进我国建设市场秩序的完善。
(三)加强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也是法制经济。目前,为鼓励建筑市场的发展,我国政府为建筑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筑市场主体也应该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法加强内部管理。项目合同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法制化管理手段,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契合的。不仅如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筑市场已经全面开放,建筑施工企业不仅需要面向国内市场,还需要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在国际市场上,建筑施工企业更加应该适应国际市场规则,遵循国际惯例,不断加强项目合同管理。
二、我国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合同管理认识不到位
加强项目合同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诚信度,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品牌形象,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将项目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但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此认识还不到位,缺乏强烈的合同法律意识。所以,在项目合同签订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在对合同条款的推敲方面还做得不够,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等规定也不够明确。在项目合同履行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也项目合同管理也缺乏重视,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
(二)项目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备
虽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合同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合同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使得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合同管理体系还不完备,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合同归口管理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来负责项目合同管理,而是制定某个综合部门来负责的;二是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建筑施工项目违法转包、分包情况屡屡发生;三是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审查制度、公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好坏从根本上取决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项目合同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从事项目合同管理的人员不仅要有较好的法律知识,而且还需要通晓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所以,发达国家项目合同管理的任务一般是由第三方的专业人士来完成的。在我国,由于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合同意识还不高,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是把项目合同管理作为一项基本的事务性工作,将这一工作交由一般办公人员来完成的。而一般办公人员的法律素质和项目管理知识都不高,难以适应项目合同管理工作需要。
(四)项目合同管理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管理中,不仅建筑企业存在不足,我国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法制建设也比较滞后。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对合同法的立法比较晚,直到1999年3月才颁布《合同法》。不仅如此,我国《合同法》也还存在不足之处,很多合同问题没有具体规定。合同法制建设远远没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由于合同法制建设不到位,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相关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比较薄弱,项目合同管理力度不够。为促进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完善,必须加强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制建设。
三、我国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建筑企业项目合同管理意识
针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合同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应该
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克服:一是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将项目合同管理定位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即将项目合同管理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充分认识到项目合同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品牌形象及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战略意义;二是要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合同法律意识的培训,要通过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员工普及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知识,增强员工合同法律意识以及运用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的能力。
(二)健全建筑企业项目合同管理体系
针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合同管理体系的问题,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明确合同管理机构。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改变原来制定综合部门负责项目合同管理的做法,而组建专门的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来负责项目合同管理。不仅如此,还需要对合同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二是要加强项目合同授权委托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明确让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人来签订项目合同。三是要完善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如审查制度、公证制度、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台账及统计报表制度、合同归档制度等。
(三)提高建筑企业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针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素质问题,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要做好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的选聘工作。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项目合同管理岗位的需要,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等方式选拔优秀的人员到这一岗位上;二是要做好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不定期地对项目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还可以让他们到相关高校进行深造,让其适应日益变化的法制环境;三是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的权、责、利,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建筑企业项目合同管理法制建设
针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合同管理法制建设问题,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要对《合同法》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合同法》颁布至今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法》的相关条款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二是要加强对承包商的资质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做好承包商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其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维护建设市场秩序。三是要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政府要大力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坚决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雍承鑫.加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主要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6971
[2]苏晓,董国英.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建设和合同管理业务流程[J].科技信息,2011(18):2426
[3]夏冬艳.浅谈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风险与防范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3(3):105107
建筑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的目标
内控管理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是一种用于控制和管理企业的手段,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以建筑装饰企业为例,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优化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在内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中,创建起更适宜企业长足发展的良好条件,解决建筑装饰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问题,立足于建筑装饰企业长足发展的目标,将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落实到建筑装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全过程,有机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长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装饰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是结合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特点,创造良好条件,采取有效的内控管理手段,从财务部门人员着手,要求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理论加强学习和掌握,优化审计方法,提高内部控制技术水平,分析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将企业目前的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改进,将现代化的内控管理理念引进其中,调整内部控制战略,推动企业的深层次发展。
二、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目前在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实施中,仍旧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缺少健全的内控制度,导致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效率不理想,包括授权审批制度、采购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等,均有待更进一步的完善。以授权审批制度为例,在建筑装饰企业中,授权审批制度规范了常规的授权和特别授权范围,相关程序、权限、责任设定等内容,形成了“一笔”制度,用于管理企业的各大事项和重大业务,这导致企业没有明确不同岗位的业务事项、权限范围、相应责任和审批流程,很容易出现重大决策制定失误的问题,对小部分股东权益形成损害。采购管理制度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原材料,例如食材、钢材、实木、油漆等,采购量大,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必须要在严格、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下进行采购管理。但是部分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中,忽视了采购管理制度的完善,缺少对请购手续的合法规定和限制,针对供应商的评估和招投标制度建设不健全,退货管理制度、采购验收制度的合理性不足,导致企业所购买到的原材料出现了质量低劣、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在销售管理制度方面同样存在制度不健全的普遍问题,建筑装饰企业业务活动大小不一,销售业务形成了多个不同层次,企业在建立销售管理制度时要强调多元化、完善、多层次,与企业的发展策略相适应,但是建筑装饰企业目前在销售策略和发展策略的制定中缺少统一,建立项目的投标制度和客户服务制度等科学性、规范性不足,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建设存在缺陷,降低了建筑装饰企业的经营风险防治能力,限制了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制约了建筑装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发展。
(二)缺少内控管理机构
建筑装饰企业在内控管理工作实践探索中,设置内控机构不合理,缺少规范的内控机构,是导致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效率不理想的关键所在,难以将内部控制制度贯彻和落实到实际,缺少对企业内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导致了企业的基层人员在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和配合中积极性、主动性不足,无法实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目标。在内部控制和管理机制的建设方面,不同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保证内控机制的科学性,但是由于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机制设置不合理,在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中缺少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充分考量,没有清晰界定工作交叉的部门,对人员的职能划分准确性不足,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体现在了信息数据交换等各个环节,对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形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装饰企业中,或是家族企业,是以老板的独自决策为主,使得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成果不理想,内控机构的设置有待更进一步完善。
(三)监督力度不足
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目前在监督体系的建设方面有待完善,缺少有效的监督措施,究其根本,是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的,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缺少专业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部门,再受到事务所监督规范性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监督力度不足。会计事务所在向企业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时,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合法性评价和监督的准确性不足,甚至出现部分建筑装饰企业和事务所之间相互合谋,促使事务所出具无保留的审计意见,这导致事务所的监督有效性大大降低。另外,公众监督的缺失、有效性不足,同样导致了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社会公众通常可以借助公司网站、证监会等多种渠道,获取建筑装饰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等内容,但是针对的仅仅是上市公司,而我国建筑装饰企业中有很多公司并非上市企业,难以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落实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监督力度不足,降低了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限制了建筑装饰企业的更进一步稳定发展。
(四)缺少新型人才
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是否具备现代化的内控管理意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是决定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水平的主要因素,目前在建筑装饰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施中,缺少新型的人才,内控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对内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和负面影响。企业的内控管理人员缺少丰富的经验,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有限,知识结构单一,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缺少系统的培训,降低了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水平,人才的问题是建筑装饰企业普遍面临的一大重点,有必要加快人才建设的脚步,提高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五)内控意识薄弱
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目前普遍存在内控意识薄弱的问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少高级人才,在建筑装饰企业中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缺少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企业没有配置专业型的内控管理人才,导致了企业的会计控制、管理控制之间缺少有效协调,对于企业发展的核心没有牢牢抓住,使得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出现了风险漏洞问题,存在着无法实现全面控制目标的普遍现象。究其根本,这都是由于建筑装饰企业缺少内控管理的意识导致的,内控管理意识薄弱,缺少对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措施不足,降低了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管理层人员以及各基层人员在内控管理中投入有限,忽视了内控管理的重要性,是建筑装饰企业运行和发展中亟待改进的一大问题。
三、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加快制度建设
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工作实施要从制度建设着手,加快制度建设的步伐,完善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在授权审批制度方面进行更进一步完善,再结合采购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内容,逐步构建起健全的企业内控管理体系,优化企业的内控环境。以授权审批制度为例,建筑装饰企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对特别授权的权限范围、程序、责任等进行规范,明确重大业务和事项内容,采取联签制度或集体决策审批制度,对于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范围进行明确。在采购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要完善采购申请制度的内容,对购买物资的类型清晰确认,并以此为依据,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将相应的请购权授予该部门,在招投标制度、供应商评估制度、采购验收制度、退货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立足于企业的发展实际现状和管理目标,明确各项制度条款。销售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通过市场的前期调查,制定合理、科学的销售策略、销售政策,加强对项目投标制度的规范性建设,确定客户信用标准,依据品质、能力、资本、抵押等多项指标,强调规范化的客户信用标准。在客户服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建设中,以最大限度收回应收账款为目标,保留客户的同时,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优化企业的控制环境,完善内控制度的内容,保证企业能够将内控管理工作的目标落实,促进建筑装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合理设置内控管理机构
建筑装饰企业要立足于运行和发展现状,建立起完善的内控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的内控机构体系,重视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要求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和各层级人员均要积极、主动配合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实施,对工作交叉的部门,要划定清晰的权责范围,明确不同人员的职责,促进各部门之间人员的沟通,在信息数据的交流、共享等环节,要保证可靠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利用内控管理机构的作用,打破一人独自决策的局面,提高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规范性、可靠性,促进内控管理机构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要求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以及基层工作人员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内控管理和企业经营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作用,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宣传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意义,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营造浓重的内控工作环境,始终围绕着企业的实际运行和发展现状,将企业的内控管理机构作用发挥出来,促进建筑装饰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和高效实施。
(三)加强监督力度
企业的发展和内控管理工作的水平、监督管理的效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实施有必要建立内部报告制度的同时,构建起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建筑装饰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建立起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部门,使审计岗位和内控实施工作岗位人员之间能够形成相互约束、相互牵制的关系,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全面性。加强对建筑装饰企业的内部控制监控力度,完善内部监督体系,监控建筑装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实施情况,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发挥出事务所的职能作用,将真实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给建筑装饰企业,坚决抵制串通、合谋等不法行为和现象。政府监管机构要将监管主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对事务所和企业之间钱权交易等不法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对二者的民事责任加以明确,使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代价更进一步增大,用以约束企业的行为。建筑装饰企业和事务所应详细地解释公告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等内容,将真实、可靠、全面的信息提供给广大的投资者、决策者,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的功能,在内部报告的制度实施中,保证建筑装饰企业制定相关决策时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建筑装饰企业更稳定的长度发展。
(四)加强人才建设
组建起一支专业型的建筑装饰企业内控才队伍,是建筑装饰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中必须要落实的一大措施,提高内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其职能意识,才能够真正将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目标落实到实际。企业管理层人员应加快人才建设的步伐,针对现有的内控管理人员,展开系统的培训和再教育,引进新型的内控管理人才,要求人才具备信息化的意识和先进的内控管理观念,结合知识讲座、专家指导、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将先进的内控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传输到内控管理人才队伍中,培养起一支专业型、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内控管理人才团队。结合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创建良好的条件,提高建筑装饰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效率,借助人才资源的支持和力量,推动建筑装饰企业的稳定发展。
(五)强化内控管理意识
建筑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监理行业及其业务目前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为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常常使用项目责任制向下转移风险的方式运行项目,在该种管理模式下,项目负责人为了压低成本开支,保证利益,雇佣一些专业能力较低的人员或一些刚毕业的实习生等,以降低开支,减少经济风险,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均不高,没有专业的管理能力,监理人员发挥不了应有的积极作用[1]。监管人员应该是具有高专业技术管理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一个企业拥有的精英人才越多,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然而目前的管理现状为企业忽视了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监理行业也受到了忽视甚至是对监理行业的无视,优秀的管理人才得不到赏识,放弃了对监理行业的选择,使得监理行业的问题更加严重,应有的监理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企业开展不了更好的业务,监理工作的作用根本没有体现它的作用,甚至还产生一些负面的消极作用,给建筑工程带来损失。监理行业由于市场经济的现状出现这一系列问题,同时也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监理行业不得不发现现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监理工作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2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监理人员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开支,保证利润点,对建筑工程的投标也具有科学性的指导性作用,实现建筑工程的低投资高收入,使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监理人员通过对建筑工程前期投资的决策和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协调,在保障建筑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药物通过合同规定的内容对合同双方进行协调,保证合同双方的利益和合法权益,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发挥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2]。
2.1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投资前期决策中的作用
(1)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中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投资决策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对项目设立专门的工程咨询机构,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工作人员能够在出现问题时,有相应的机构部门进行咨询,解决问题,对咨询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提供合理有价值的建议,其次监理机构也要管理工程合同的实施,监管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2)监理人员能够实现建筑工程投资的效益最大化。监理人员通过对建筑工程投资的核算分析,在保证建筑工程实施的质量和原有功能上,把建筑工程的投资资金降低到最少。监理人员除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也应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周期以及后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2.2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作用
(1)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职能方面的作用。合同是确定建筑工程的项目以及成本、质量、工期等指标的重要文件,合同能够有效的规定和约束合同的行为,以及保证合同双方的利益。监理人员对合同职能的功能显得更加的重要,合同的管理监制成为了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合同控制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正常运行,贯穿了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在现在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只有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理才能更好的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监制系统[3]。(2)监理人员在合同的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工作。在特别大的建筑工程项目里,合同的协调工作就变得尤为的重要,大项目需要协调的关系比较繁杂,且协调时间较长,监理人员的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监理人员作为合同监管的第三方,应该做到主动将建筑单位委托给自己的工程项目进行监管,主动协调合同双方在建筑工程工程中的争议、问题等,如果在建设单位和承包商出现争议无法协调时,监理人员按照合同规定进行仲裁,解决过程和结果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进行,有效的保证合同双方的权益,使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成功的实行。
3监理人员在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建筑工程管理的监理手法主要是对建筑工程的控制,但是控制最基础的是对信息的管理。监理人员应该掌握全面、准确的工程信息以及建筑工程各方面的情况,实现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掌握好所有全面的监理文件,实时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审查,分析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时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人工、材料、方法等环境因素进行监管,缩小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影响,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4监理人员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监理人员在施工质量的控制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对施工前的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监控。监理人员在掌握工程施工的整体概况的情况下,按照原定的规定计划,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掌握施工质量的技术、概况等情况,控制施工质量。在掌握全面的施工信息的情况下,监理人员还应该通过工程的特点、财力、物力、人力、自然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该问题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解决方案,控制施工质量的指标,保证建筑工程高质量,高效率的顺利完成[4]。
5监理人员对建筑工程进度的控制所发挥的作用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组成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系统,监理人员要全面认真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管理系统的完整性,提高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综合效益。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实现的重要阶段监理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工程进度的控制是整个项目工程进度比较重要的阶段,将施工阶段的工程进度的控制和工程施工原计划的总进度相结合,有效的将工程进度和施工总进度链接起来,并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工程进度进行调节,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的施工进行,实现对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6结语
建筑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控制施工成本,推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筑工程造价有效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近年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结合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真正将造价管理落实到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造价编制不合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建筑行业壁垒逐渐被打破,异地的建筑工程承包企业逐渐增多,但是由于当前各个地区的预算编制、收费标准、收费基础和预算定额都有很大的差异[1],一些跨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没有全面了解当地相关部门要求和政府政策的基础上,随意编制建筑工程施工造价,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编制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施工造价控制的效果。
2、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很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建立了多层次、多部门的管理体系,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到竣工结算、合同实施、招标投标、施工设计、工程研究等多个方面,使得建筑工程造价的措施和制度难以相互协调和联系,影响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和实际的管理效果。另外,缺乏对施工单位的约束机制,施工单位的施工建设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质量和进度,一些施工单位没有严格履行建筑工程合同,压低造价,拖延工期,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频繁变更施工设计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设计方案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对投资额度和施工可行性的深入研究,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之后,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各个阶段,严格落实施工建设方案,最终建筑工程的实际造价额度可以控制在审批的工程造价额度之内。但是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没有做好施工建设准备的基础上盲目地进行项目施工,没有严格把关工程合同的完善和合理程度、招标文件的可行性、施工设计的审查、建筑工程的要求、投资额度的限制等内容[2],一边进行施工建设,一边修改施工设计方案,很多施工单位频繁变更设计方案,导致重复返工,对更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缺乏有效地管理和监督,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
二、建筑工程造价有效管理的措施
1、构建健全的市场价格管理体系
健全的市场价格管理体系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按照定额定价的方式,如果投标价格不能很好地符合标底价格,那么竞标的机会就大大降低了,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建筑工程的价格。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制定建筑工程项目的消耗标准,制定标准的建筑工程计量规范。在建筑工程的招标过程中,建筑商要提供建筑工程的工程量清单,然后承包商结合自己的实力进行自主报价,然后建筑商挑选合适的竞标对象,并且和承包商签订建筑工程合同,如果承包商没有严格按照工程合同进行施工建设,建筑商可以向其索取赔款,实现对建筑工程各个施工环节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2、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首先,要深入研究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文件,加强市场调查,2024资料,全面掌握市场情况,为编制建筑工程造价清单提供科学的、准确的数据依据。其次,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分析对企业有利的条件,适当的做出调整,扩大中标机会,保障企业的盈利,最大程度地节约施工成本。
3、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决策设计阶段,要对拟建的建筑工程项目的用途、质量、规模等进行深入的调查比较和分析研究,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为建筑工程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科学评价工程的经济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决策阶段,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投资估算,要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准确性,严格控制项目决策误差,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4、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要全面规划,严控控制、不断降低工程项目造价,树立经济核算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观念,加强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在建筑行业中结合通用的原则和共同条件,编制标准设计[3],经过相关部门审批,设计单位可以反复利用这样的标准设计,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速度、节约设计费用。
5、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首先,要加强施工材料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规格、型号、种类、用途各不相同,如果不能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来分配施工材料,会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施工项目,合理安排相应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减少浪费,确保及时到位,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其次,加强施工组织,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施工工期,最大程度地控制工程施工成本,最后,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杜绝施工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材料安全,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费用。
6、加强签证和设计变更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最大程度地控制和减少设计变更,深入分析和研究变更的建筑工程项目,规范工程变更程序,合理的增减工程造价,对于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的签证和设计变更,必须讲过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同意,经过审批部门的审核才可以变更,签证和设计变更不仅要统一编号,还要准确及时,。
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指标,是维护建筑工程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结合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于占淇,王果.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与控制[J].河南科技,2011,20:19.
建筑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意义问题有效途径
1 建筑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意义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再进一步说,是契约经济、合同经济。现代社会是合同社会,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与合同和合同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合同是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合同内容。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建设目标(质量、投资、工期)实现的重要手段。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其目的就是保证建筑企业全面地完成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它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和合同管理,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对于建筑企业以及业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加强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竞争,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自由有序的竞争是市场成熟的表现。建筑企业作为建筑市场的主体,进行建筑生产与管理活动,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其中合同管理制度是其管理制度的关键内容之一。建筑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施工合同必将成为调节业主和建筑企业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1.2 加强合同管理是顺利解决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有力武器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与建筑企业之间、不同建筑企业之间、承包建筑企业与分包建筑企业之间以及业主与材料供应商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争执和纠纷。调解处理这些争执和纠纷的主要尺度和依据应是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事先做出的各种约定和承诺,如合同的索赔与反索赔条款、不可抗力条款、合同价款调整变更条款等等。作为合同的一种特定类型,建设合同同样具有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的属性。加强合同管理是顺利解决建筑企业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有力武器。
1.3 加强合同管理是规范各方行为的需要
从建筑市场经济活动及交易行为看,工程建设的参与各方缺乏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承发包双方合同自律行为较差,加之市场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加剧了建筑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必须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促进建筑市场和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1.4 加强合同管理是建筑企业迎接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步伐,建筑市场已逐步走向全面开放。国外承包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如果业主不以平等市场主体进行交易,仍然盲目压价、压工期和要求垫支工程款,就会被外国承包商援引“非歧视原则”而引起贸易纠纷。另外,由于我们不能及时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特别是对国际条款的认识不清和和经验不足,将造成我国的建筑企业丧失大量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承发包双方应尽快树立国际化意识,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强建筑企业合同的规范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
2 目前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施工合同备案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国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还相当薄弱,部分施工合同的内容不够详细、管理不到位、履约效果不甚理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不少建筑企业签定的合同十分简单,不符合标准合同要求,更不符和国际上通行的合同文本要求;
2.2 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其主要表现为:少数合同有失公正、“阴阳合同”充斥市场、建设施工合同履约程度低、合同索赔工作难以实现以及违法签订转包分包合同等;
2.3 很多建筑企业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2.4 不少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甚至有的合同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持;
2.5 一些建筑企业的项目建设合同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合同的归档程序、要求没有
明确规定,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控制,合同履行后没有全面评估和总结,合同管理粗放。
2.6 建设单位直接订好格式合同。施工企业明知道是霸王条款硬着头皮都要签字,为合同履约的索赔与反索赔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这样建设单位节约了资金,施工企业为拓展经营,亏损都在施工,合同双方的不平等性就体现了出来,不利于整个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
3 建筑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有效途径
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3.1 加强合同法律意识
建筑企业要尽快引入法制和竞争机制,全面树立市场经济思想,认真贯彻《招标投标法》和《合同法》等2024法律、法规,加强合同法律意识,把合同管理纳入法治管理的轨道。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建筑企业要对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3.2 采用适用于市场经济的合同范本
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市场同样面临对外开放问题,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的许多方面都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在合同管理方面,建筑企业要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加速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需求的合同管理模式。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很大程度地参考了国际上较成熟的文本格式,较以往合同文本有较大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建筑企业应该严格执行。
3.3 推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建筑企业加强合同管理队伍建设和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的同时,实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亦是提高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己正式推行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造价工程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搞好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因此,建议建筑企业在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设置注册造价工程师岗位,专司企业的合同管理职责。
3.4 强化全员管理意识
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合同管理不仅是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合同管理涉及的面广,要营造一个人人都重视合同管理的氛围,强化全员管理意识。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项目经理主管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企业将规范化合同管理作为项目部责任制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每年组织对项目经理、经营人员、合同管理人员培训,邀请2024职能部门的人员来企业开展合同法律法规教育。企业内部要加强宣传合同法和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要积极参与“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营造“重合同、守信用”氛围。
3.5 实施合同管理的过程控制
要想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好合同,只管好一个阶段是不够的,必须全过程实施合同控制管理。建筑企业要从参与项目开始就通过竞争方式选择优秀工程咨询单位,与之签订工程咨询合同。在项目投标前的阶段,把基础工作做扎实,使投标估算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编制好投标设计概算,这是估计设计和施工总造价和利润的关键,也是合同管理的关键。
3.6 加强合同及相关文件归档管理工作
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同属重要法律文件,发生之后应及时建册妥善保存。由于建设项目周期长,涉及专业多、面临情况复杂,在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建设过程之后,很多具体问题要依靠相应资料予以解决。为此,做好资料归档工作决不是简单的文档管理问题,应专人负责到底。另外,要加快合同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及时应用先进管理手段,改善合同管理条件,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3.7 正确地、有效地利用计算机为合同管理信息化服务
在我国,建设领域信息化是从大力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始的。1996年,在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技术政策纲要(1996-2010)”的全部20项中,有一项就是“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 2001年2月,建设部在颁布“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点”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建设领域信息化这一概念。例如,在建筑业,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投入使用。就施工管理软件而言,有网络计划软件、工程量计算软件、投标报价软件、施工详图绘制软件等。这些软件都可以很好地用于解决企业内的局部信息化问题。一般地说,大中型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应该采用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合同管理软件,减小文档的体积和重量,方便文档的传递、修改和查询,也便于合同管理审批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办公成本,可以实现合同信息的及时共享。
3.8 争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