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营销策划毕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通过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作品、服务流程优化方案、营销策划方案等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的毕业设计形式改变了论文的枯燥性,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性更强,起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作用。
1撰写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是与专业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改革论文撰写途径,进行毕业设计创新的良好方式。实习报告通常是学生根据实习岗位及工作内容,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实习心得体会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的抄袭,与实习酒店结合紧密,更符合就业导向和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
2设计毕业作品结合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需要,为更好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毕业设计可以进行作品设计,例如进行酒店主题宴会设计。主题宴会设计一般由主题宴会花台设计和菜单设计两部分构成,两个部分都必须全部完成。主题可从商务宴、寿宴、婚宴、等任选其一。首先宴会设计要利用实习酒店自身优势,凝练主题,同时要注意分析目标顾客,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顾客需求,深受顾客欢迎的主题宴会产品,主题宴会设计要融入现代服务理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好花台、餐具、桌椅等,要求所有设备设施要与主题一致,注意整体的协调性。菜单也是宴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品名称要体现宴会主题,要注意菜品的营养均衡,菜肴的品种搭配,结构合理。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分组完成体现工作的协作性,要求学生形成文字说明材料并利用PPT进行宴会设计的总体展示。
3撰写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学生结合实习酒店自身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酒店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服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应以宾客为导向,体现整体服务的思路,例如有的酒店在客房服务流程的设计中,专业化分工过细,造成客房业务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由几个部门分别运作,人为地破坏了对客服务的连贯性,造成了部门间工作效率低,完成一件工作常常要经过许多部门协调配合,否则就不能正常完成,客房的工作人员多是招聘一些中年妇女,这些员工流失率较高,员工培训与管理的难度很大。学生针对酒店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写出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对客房部的一些部门进行整合,提高员工待遇,组织机构扁平化运作等等,这些服务服务流程优化的措施对加强酒店管理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4撰写营销策划方案
酒店营销策划方案是酒店在市场销售和服务之前,为使销售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各种销售促进活动的整体性策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分析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制定系统的营销计划及实施方案,及时评估营销效果,帮助酒店规避风险、获取更大的效益。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制定圣诞节营销策划方案,确定营销策划主题,明确市场定位、制定产品价格、选择营销渠道、设计促销方式等,帮助酒店增加客源,提高经济效益。
二毕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1选题要结合
工作酒店实际及岗位需要不论采用哪种毕业设计形式,题目的选取一定都要结合实习酒店的工作情况,结合自己的岗位去写,有些题目可以和酒店经营管理人员结合共同拟定,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毕业设计内容可以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2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考核
在毕业设计考核方面,应该改革传统评价方式,由实习酒店兼职教师和论文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考核,并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总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能将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实习任务、岗位工作内容等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实习单位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实习酒店情况非常了解,他们可以结合实际对学生毕业设计给出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
3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不可避免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2024印发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方案的通知》(黑教联2013[19]号)、《2024开展2014年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黑教联〔2014〕14号)、《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方案》及教育部《2024制订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黑龙江省市场营销行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按照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中高职衔接;“2+3”模式;人才培养
1中高职衔接市场营销专业定位
1.1学制与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黑龙江省应届初中毕业生。基本学制为5年,中职2年,高职3年,学生在中职阶段修满22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对应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也可直接就业。升入高职后修满31门课程方可毕业。
1.2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阶段以就业和继续学习为导向,培养具有基本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继续学习能力,身体和心理健康,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相应的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推销、销售顾问、市场调研、客户服务等营销、服务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劳动者。高职阶段以贯通中高职衔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以现代学徒制和“双证书”制度为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具有德、能、勤、技全面发展,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营销业务工作流程,具备市场营销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能适应营销各岗位工作需要,具有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营销策划、企业市场开发、商品推销洽谈、广告策划与设计、企业公关及市场营销管理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思路
“市场营销专业”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力求在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做一些突破,让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能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具备相关技能并获得一技之长,同时可以继续深造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互衔接
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制定中、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培养服务于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和德、能、勤、技全面发展的营销技能型人才。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在中高职教育的各自层面办出特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2中高职专业设置和课程对接
本方案采用“2+3”学年制贯通中高职办学,即前2学年教育的办学主体为中等职业学校,后3学年的办学主体为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五年制一体化教学方案,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对应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学习成绩合格者,由高职院校颁发高职教育学历文凭。此外,在中职学习期间,成绩和各方面表现优秀的试点班以外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学校2024也允许参加考试,符合要求者,进入试点班学习。以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中职阶段课程设置以培养技能为主,高职阶段在培养技能基础之上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办学定位,加强中高职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衔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中职阶段课程既能满足企业一线工作者的需要又能为高职阶段继续学习提供必要基础。
2.3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获取翔实素材,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分析和演绎推理,探索我校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确定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会根据企业需要,分批分次的为企业提供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理论在校内学习,专业技术能力在校外企业实践,这一教学计划打破了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自成系统的计划而按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但分段实施。目的是充分发挥两校的办学优势,注重课程内涵的衔接。
2.4中高职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共享
为提高学生实战能力,高职阶段学校按照企业实际岗位需要建设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电话营销实训室、金点子策划中心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大学生服务中心、商务礼仪实训室、推销洽谈实训室为学生日常模拟训练提供了平台。学院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建立了北京天虹、北京物美、北京天德勤、天津好利来、娃哈哈牡丹江分公司等一批优质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到企业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在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战演练,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基地共享。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通过互相合作开发课程和共同教学实现了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的共享,进而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高职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可以与中职院校共享,进而加强中高职衔接的紧密程度。
3教学方法与成绩考核评价
3.1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切实突出职业技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实现理论实践教育一体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技能训练岗位化、教育一体化、证书多样化。一是建立了一整套以市场营销师、市场营销经理助理等从业资格证的社会化资格考试相结合的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以考证带动学生的学习;二是学院采取了校内全真模拟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训方式,基本实现了学生零距离上岗;三是建立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专业教育组织体系,从制度上和经费上保障了市场营销专业体系的建设,四是初步形成了“三个突出”(突出综合素质培养、突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突出动手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除必要的实习实训环节外,要求教师在将社会情境模拟进入课堂,切实开展市场营销技能教学,力求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独立完成企业市场营销岗位的工作。实现学校与社会就业岗位“零距离”衔接。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组织开展实物推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广告策划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并支持和指导学生成立营销公司。
3.2学习成绩考核评价
由高职统一协调管理,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建立完善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共同评价学生。一是校内考核,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团队合作情况、期末考试、学生互评以及教师互评。二是企业考核,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参与企业实践,在企业工作期间由企业给学生进行考核。
(1)理论知识考核
每学期确定三门必修课程为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学业成绩,其余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及格者可得规定的学分,不及格者不得学分。
(2)实践技能考核
本专业的实践技能考核采用学校考核和行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成立专业实践技能考核组织,负责对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项目的考核工作。具体考核管理按照实训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3)职业资格技能鉴定
按照双证融通的原则,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部门或相关行业部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资格(等级)证书。学生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应分别考取上表所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外语资格证书中一种。
4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前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或提交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成果,并通过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考核,成绩合格方能毕业。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安排在第期(高职第五年上半年),与专业顶岗实习同步进行。在学期初进行顶岗实习动员时,向学生一并布置毕业设计及论文撰写任务,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安排4周时间进行集中指导与答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可以采取市场调查、参与企业市场推广、现场促销、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公关策划等。提交的毕业设计成果可以是是市场调研、营销策划论文等。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成果主体材料字数要求在3000-5000字之间,同时提交毕业设计的活动过程记录。根据毕业设计成果、活动过程记录和答辩结果综合评定成绩,三者所占比例为5:2:3。
5毕业要求
在校生须完成53门课程(中职阶段22门、高职阶段31门),取得一项技能证书方可结业。证书可以为助理营销师、市场营销师、商务管理师等资格证书。中职阶段理论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共同完成。技能考核通过模拟实训、技能月、工学交替等教学过程,由校企共同考核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学生综合打分,完成22门课程学习方可毕业和晋升高职。高职阶段理论考核理论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共同完成。技能考核由校企共同完成,学校通过模拟实训、技能月、工学交替等教学过程考核学生;企业则通过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给学生综合打分,完成31门课程学习方可毕业。
参考文献:
[1]张平.中高职一体化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云南电大学报,2012(03).
[2]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05).
[3]孙子秀.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的专业衔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4]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07).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是学生在营销岗位上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从现实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取决于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把握,而职业知识和技能就源自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决定就业状况。
1 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 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是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营销基本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强化营销岗位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性和技能性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一致。从实践教学看,它能够使学生获得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并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自身竞争力。
1.2 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营销专业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
用人单位普遍希望营销专业毕业生马上就能胜任工作,而现实情况是营销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实践能力普遍欠缺。因此,确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的机会。
2 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2.1 交往沟通能力
交往沟通能力一般是指能妥善处理营销活动中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进行。交往沟通能力表现为:与相关人员友好相处,积极与人合作,办事不失原则,办事公正公平,诚实守信,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较高的容忍力,胸怀宽阔,能有效地感知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实现人际和谐,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2.2 市场调研能力
市场调研能力是营销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包括:市场需求调查,目的在于掌握市场需求状况及变化趋势;购买者调查,目的是了解谁决策、谁购买、为谁买,购买者的购买动机和购物行为;价格调查,主要研究价格对商品需求的影响;分销调查,主要包括商品销售地区和销售网点的分布、潜在销售渠道分析等;市场竞争调查,目的是掌握竞争对手情况,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促销调查,涉及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促销活动等。
2.3 营销策划能力
营销策划是对企业将要发生的营销行为进行超前规划和设计。营销策划包含创意、目标和可操作性三要素。没有独辟溪径、令人耳目一新的营销谋略不能称为营销策划,没有具体的营销目标,策划也落不到实处;而不能操作的方案,无论创意多么巧妙杰出,目标多么具体、富有鼓动性,也没有任何实际价值,这种所谓的策划只能是资源浪费的过程。
2.4 商务谈判能力
谈判是彼此间有利害关系的双方或多方为寻求一致而进行洽谈、协商的行为,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让双方或多方能满足各自的需要。为了使谈判富有成效,需要营销人员具有一定的谈判能力,在谈判过程中,要设法建立一种合作融洽的气氛;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掌握整个谈判的结构;要按谈判的进程,掌握各阶段的谈判技巧;要研究谋求一致的策略,最终实现成交。
3 提升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策略
3.1 以企业岗位调查为基础,明确营销专业定位与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据统计,目标岗位大多集中于营销员、推销员、营业员、策划员、销售主管、部门经理等,其中营销员、推销员是最主要的岗位,分别占到了40%和33%。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就业岗位集中在初级层,部分综合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毕业生经过2-5年的锻炼,可以进入中层,从而进入更高层次。初级层次岗位能力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进入更高层次的基础,也是形成就业的前提和学校的主要培养任务,因此,初级层次岗位能力培养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心。
3.2 拓宽基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的课程体系设置
营销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书写能力差、应用工具能力差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等问题,调查报告、策划方案中的错别字、语句不通及格式混乱的现象不是少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大学语文、应用写作、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时数,从而构筑合理、扎实的基础公共课程体系,为增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发展后劲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在专业课的实施中,选择理论体系基本成熟,代表性强,覆盖面广的课程作为必修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等。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多设置一些技巧性、实用性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如营销策划、市场调研技术、案例分析、推销学、商务谈判等。在学时安排上,适当减少教师直接授课的学时,增加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操作等实验学时。鼓励学生参加CMAT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认证考试,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3.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岗位技能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特点,可在以下课程教学和环节中强化学生的营销实践技能。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结合教学内容由学生提出若干调研专题,如大学生手机消费、上网情况、护肤品消费、饮料消费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技能和调查分析能力。市场营销学等课程:选用市场营销模拟教学软件,根据可选剧情,如手机、冰箱、护肤品等,模拟不同产业环境中多个企业生产不同的商品相互竞争,分析市场需求、竞争者动态,修正自己的战术,制定下一步策略。在电子商务实验中,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掌握B2C、B2B、C2C的交易模式、物流管理、网上银行、EDI中心的管理等基本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岗位技能水平。营销策划:营销策划就是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拟定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营销策划方案,提出开拓市场和营造市场的时间、地点、步骤及系统性的策略和措施,而且还必须具有特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高度可行性方案。推销学课程:由学生分别扮演推销员和顾客,进行情景教学,针对某种产品或服务进行推销活动。一次模拟结束后,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模拟推销。商务谈判课程:结合商务谈判的开局、磋商及签约的程序和技巧,组织“模拟商务谈判”,也可结合模拟公司的实际,事先设计业务内容,然后组织学生模拟谈判。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就业
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是学生在营销岗位上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从现实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取决于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把握,而职业知识和技能就源自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决定就业状况。
一、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是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营销基本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强化营销岗位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性和技能性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一致。从实践教学看,它能够使学生获得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并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自身竞争力。
1.2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营销专业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
用人单位普遍希望营销专业毕业生马上就能胜任工作,而现实情况是营销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实践能力普遍欠缺。因此,确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的机会。
二、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2.1交往沟通能力
交往沟通能力一般是指能妥善处理营销活动中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进行。交往沟通能力表现为:与相关人员友好相处,积极与人合作,办事不失原则,办事公正公平,诚实守信,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较高的容忍力,胸怀宽阔,能有效地感知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实现人际和谐,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2.2市场调研能力
市场调研能力是营销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包括:市场需求调查,目的在于掌握市场需求状况及变化趋势;购买者调查,目的是了解谁决策、谁购买、为谁买,购买者的购买动机和购物行为;价格调查,主要研究价格对商品需求的影响;分销调查,主要包括商品销售地区和销售网点的分布、潜在销售渠道分析等;市场竞争调查,目的是掌握竞争对手情况,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促销调查,涉及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促销活动等。
2.3营销策划能力
营销策划是对企业将要发生的营销行为进行超前规划和设计。营销策划包含创意、目标和可操作性三要素。没有独辟溪径、令人耳目一新的营销谋略不能称为营销策划,没有具体的营销目标,策划也落不到实处;而不能操作的方案,无论创意多么巧妙杰出,目标多么具体、富有鼓动性,也没有任何实际价值,这种所谓的策划只能是资源浪费的过程。
2.4商务谈判能力
谈判是彼此间有利害关系的双方或多方为寻求一致而进行洽谈、协商的行为,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让双方或多方能满足各自的需要。为了使谈判富有成效,需要营销人员具有一定的谈判能力,在谈判过程中,要设法建立一种合作融洽的气氛;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掌握整个谈判的结构;要按谈判的进程,掌握各阶段的谈判技巧;要研究谋求一致的策略,最终实现成交。
三、提升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策略
3.1以企业岗位调查为基础,明确营销专业定位与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据统计,目标岗位大多集中于营销员、推销员、营业员、策划员、销售主管、部门经理等,其中营销员、推销员是最主要的岗位,分别占到了40%和33%。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就业岗位集中在初级层,部分综合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毕业生经过2-5年的锻炼,可以进入中层,从而进入更高层次。初级层次岗位能力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进入更高层次的基础,也是形成就业的前提和学校的主要培养任务,因此,初级层次岗位能力培养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心。
3.2拓宽基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的课程体系设置
营销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书写能力差、应用工具能力差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等问题,调查报告、策划方案中的错别字、语句不通及格式混乱的现象不是少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大学语文、应用写作、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时数,从而构筑合理、扎实的基础公共课程体系,为增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发展后劲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在专业课的实施中,选择理论体系基本成熟,代表性强,覆盖面广的课程作为必修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等。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多设置一些技巧性、实用性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如营销策划、市场调研技术、案例分析、推销学、商务谈判等。在学时安排上,适当减少教师直接授课的学时,增加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操作等实验学时。鼓励学生参加CMAT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认证考试,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3.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岗位技能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特点,可在以下课程教学和环节中强化学生的营销实践技能。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结合教学内容由学生提出若干调研专题,如大学生手机消费、上网情况、护肤品消费、饮料消费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技能和调查分析能力。市场营销学等课程:选用市场营销模拟教学软件,根据可选剧情,如手机、冰箱、护肤品等,模拟不同产业环境中多个企业生产不同的商品相互竞争,分析市场需求、竞争者动态,修正自己的战术,制定下一步策略。在电子商务实验中,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掌握B2C、B2B、C2C的交易模式、物流管理、网上银行、EDI中心的管理等基本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岗位技能水平。营销策划:营销策划就是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拟定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营销策划方案,提出开拓市场和营造市场的时间、地点、步骤及系统性的策略和措施,而且还必须具有特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高度可行性方案。推销学课程:由学生分别扮演推销员和顾客,进行情景教学,针对某种产品或服务进行推销活动。一次模拟结束后,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模拟推销。商务谈判课程:结合商务谈判的开局、磋商及签约的程序和技巧,组织“模拟商务谈判”,也可结合模拟公司的实际,事先设计业务内容,然后组织学生模拟谈判。
3.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效实现与企业需要的对接
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学生送到营销岗位一线,使学生直接接触职业岗位工作,这是实践课程实施的一条最根本途径。学生按2024规定到企业、实习单位进行综合营销实习,与企业对接,学生转变为经营者,为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学生通过校外实战性的营销实习,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营销工作中去,并从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合格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49-02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各种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实践变化的要求,高等院校需要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地设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市场营销人才。本文从市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出发,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的设计。
1 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员能力要求
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是企业营销活动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对企业走访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是十分满意,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一定的实际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观点,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技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如果从事本专业,按就业时间推移,主要分布在业务代表、营销主管、营销经理、营销总监和营销副总经理这样一些岗位群上。
从工作内容讲,业务代表主要从事产品推销,营销主管主要从事营销协调与调研,营销经理主要从事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促销策划等),营销总监和营销副总经理主要从事经营管理。
从工作能力讲,不同层级营销人员对自己技能要求不同,上级营销管理人员对下级要求技能侧重点也不同,但这些营销从业人员最重要的是应具备沟通协作能力、判断分析能力与社交能力。具体到不同层级时,基层营销管理者及一般营销人员需具备市场信息分析能力、市场信息2024能力、业务谈判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客户维护能力和销售管理能力。营销主管应具备开拓市场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商品推销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中高层营销管理者应具备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以此为目标,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机会,加强此方面技能培训,为今后工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存在的问题
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这三个方面。一般来说,素质是知识、能力的核心,它代表着人的内化并相对稳定的品质,知识是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基础,而能力是知识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在校学生要达到上述要求,需要通过一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一定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服务的着眼点要放到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上。然而,目前在课程群设置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的不足
存在着课程结构单一,知识结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①知识结构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课程设置多数以营销理论课为主,培养的学生似乎什么都能营销,但是由于他们对营销的商品并不熟悉,特别是对专业性很强的如医药、汽车、机械等特殊产品,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大大影响其市场营销的能力。②选修课不成体系。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程方面偏少,加之没有很好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教师引导不力,学生在进行确定选修课程时主要从是否能通过考试角度考虑,造成选修课开设存在着不成体系,课程发挥效果不佳。其结果是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综合素质没有提高,不利于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2.2 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主次不清
主要表现在:①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完整性和系统化,特别是强调每一门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教师之间对教学内容的沟通较少,结果造成了有些内容多门课程都讲,重复严重;另外有些内容任课教师认为应由其他教师讲,结果是谁也没讲,浪费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②单科性课程越来越多,综合性课程越来越少,忽视了课程之间的整合,课程设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不少课程内容严重重复。
2.3 课程更新速度慢
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化,教师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多是经多年来的讨论和实践,形成体系的那些较定型的知识。如果教师按教学大纲进行授课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远远不能得到反映,没有明确规定却得不到快速的补充,毕业生所掌握的某些知识难以满足社会和时展的需要。
2.4 教材建设滞后、重复现象严重
营销专业各课程的教材建设,只注重本课程教材建设,片面追求教材体系结构完整,忽视教材之间的整合,教材内容互相重复,教材种类越来越多,教材越编越厚。
2.5 理论内容较多
现有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理论课程明显多于实务课程。在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纯理论课程的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必要的,但具有较强实务性的课程如现代推销技术与技巧、市场营销策略等,在实际教学中,也往往是理论多于实务。由于实际操作课程较少,造成学生仅仅是纸上谈兵,遇到实际营销问题,一筹莫展。
3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
《中共中央20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高等院校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按照教育部2024本科教育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从事行业性市场营销活动的职业生涯规划,本文认为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构建“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与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学科专业基础教育(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教育(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与综合技能课程)”四类课程群。其中:
“通识教育”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身体素质课、外语课、计算机基础课等。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课,是为学生掌握该学科和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经济类课、管理类课、市场营销类课等。
“专业方向教育”是根据学校现有资源、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及其行业发展趋势而设置,可以跨学科选修课程。包括市场营销活动的理论课程、技能课程、管理课程及相关行业产品知识。
“实践与创新教育”是为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开设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习、专业实习、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这种课程群结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各行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个性化需求设置,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内容
根据以上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本文设计出以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
“通识教育”:课程群涉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大学语文;综合素质拓展课设置一些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教育及其他学科的课程,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上述课程主要安排在第1、2、3学年学习。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包括高等数学Ⅲ、概率与统计Ⅱ、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概论、人力资源管理、商务交流与礼仪等。这一部分的课程主要安排在第1、2学年学习。
“专业方向教育”:此类课程群安排,我们既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对市场营销管理技能的影响。课程群设置主要以营销的4P、4C及相关管理知识为主,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产品与品牌管理、消费心理学、分销渠道管理、广告策划与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与C I策划、零售学、销售区域管理、营销风险管理、组织市场营销、服务营销、国际市场行情与营销、电子商务、企业定价、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新动向述评、财务管理、企业危机管理、创业管理、项目融资与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时间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商品学、证券投资、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小企业管理。此外,结合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以及我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要求,设立了行业营销研究、农村市场营销研究等专题讲座,供学生选修。这一部分的课程主要安排在第3学年学习。
“实践与创新教育”具体包括军事训练、课程实训、模拟商业计划书设计、模拟市场营销策划、毕业教育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实践及创新活动等。除军事训练外,其余课程主要安排在第4学年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勤.基于能力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调查[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