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市场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息化市场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金融企业; 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7-0057-03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2015年3月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将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上市金融企业包括银行、保险、券商、信托等主体,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众多方面,在中国资本市场与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进行考察显得尤为重要。在现阶段,上市金融企业主要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通过这种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发挥资本市场的信号传递功效[1]。鉴于此,有必要对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二、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量特征
(一)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分析
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载体是社会责任报告,本文研究样本选自中国证监会2015年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中的金融类上市企业(不含上市未满一年、尚未过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上市公司共43家,其中银行业16家、保险业4家、证券业19家、信托4家。近年来,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情况见图1。
不难看出,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比率逐年增加,说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已经逐渐形成普遍共识。2005年上市金融企业首次社会责任报告,2007年至2011年,报告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从2013年起,上市金融企业全部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金融企业达到43家。此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周期以年度为基本期间,按照会计年度实施披露,保证了一定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二)社会责任报告次数分析
对上市金融企业2010―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累计次数进行考察,可以得到统计结果如图2。
可以发现,第一,连续5次以上(即自2010年以来)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金融企业有33家,占同期上市金融企业总数的86.8%;连续3次以上(即自2012年以来)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金融企业有39家,占同期上市金融企业总数的92.9%。与社会责任报告数量的分析结论类似,显示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普遍受到高度重视,逐渐成为常规事项。第二,银行、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累计次数显著高于券商和信托行业,可能的原因在于银行和保险行业与国计民生的关联度相对更强,面临的政府与社会公众监督力度更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动意愿更为充分。唯一连续10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金融企业是浦发银行。
(三)社会责任报告篇幅分析
社会责任报告篇幅能够反映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充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金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2010―2014年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篇幅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篇幅除了在2012年减少之外,其他年份均呈现增长趋势,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充分程度逐步增强。第二,不同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篇幅存在显著差异。按照篇幅从长到短依次为保险、银行、券商、信托。保险和银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相对更加丰富,披露信息更加充实。此外,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篇幅整体长于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
(四)社会责任报告名称分析
在2010―2014年上市金融企业共的195份社会责任报告中,仅兴业银行历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以“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名称,除此以外,其他上市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均以“社会责任”或“企业社会责任”为题。见表2。
三、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特征
考虑到研究问题的时效性,在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特征实施分析时,主要以上市金融企业2013年至2014年的85份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围绕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完整性、可信度和规范性展开分析,综合考察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特征。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完整性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完整性分析,主要从社会责任报告框架结构、社会责任管理信息披露、社会责任绩效信息披露等视角展开。
1.社会责任报告框架结构
社会责任报告框架结构主要探讨社会责任报告的前言和后记部分,见表3。
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前言、后记部分的完整性均不够理想,前言部分结构不够齐全,而报告后记部分存在较大程度缺失。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结构的8个具体指标中,有4个指标的披露比例在60%以下,且相当数量的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尚未引进外部评价,直接影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
2.社会责任管理信息披露
社会责任管理信息披露主要围绕责任战略、责任治理、责任融合、责任沟通四个维度展开,见表4。
社会责任管理信息披露相对完整,其信息披露程度优于报告前言、报告后记部分,社会责任管理已成为上市金融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大多数企业重视社会责任治理,重视推进社会责任融合与沟通。从行业特征来看,银行和保险业社会责任管理信息披露程度相对较高,券商和信托社会责任管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相对偏低。
3.社会责任绩效信息披露
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披露了常见的利益相关者,并说明了社会责任绩效履行情况,这也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键内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指出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应该包括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工作,推动环境、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工作以及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等[2]。利益相关者一般包括股东、雇员、社会、环境、政府等,结合社会责任报告内容,面向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绩效信息披露情况见表5。
社会责任绩效信息披露得到了上市金融企业的普遍关注,对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回应范围在88%至100%之间,由高到低分别为市场绩效、政府绩效、雇员绩效、社会公众和环境绩效。从社会责任报告具体内容来看,上市金融企业均侧重于公司经济效益方面的描述,所占篇幅较大;而商业伙伴、员工参与管理、社区建设和环境管理等方面信息披露深度相对有限。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信度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信度分析,主要围绕信息披露客观公正与真实可靠展开。上市金融企业普遍以正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为主导,负面信息披露极度匮乏,仅有1家企业(中国太保)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可见部分负面社会责任信息。事实上,上市金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在各种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负面信息,可能的原因在于避免传递不利信息以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影响资本市场表现。此外,85份社会责任报告中主动提交第三方机构实施鉴证的仅占30%,占到上市金融企业一半以上比重的券商和信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部未提交第三方机构鉴证,反映出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第三方鉴证的主动意愿很差,总体信度较低。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范性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范性主要考察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依据[3]。大多数企业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2600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以及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指引为参照,见表6。
从表6可以发现:第一,约有30%的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未说明依据任何标准,反映社会责任报告规范性仍然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二,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依据呈现多元化特点,可能影响社会责任信息的可比性。第三,上交所、深交所制定的相关指引、指南以及的相关通知是参考最多的标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也是上市金融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参考依据,这说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于监管政策导向较为敏感,企业也比较重视社会责任报告与国际接轨程度。
四、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完善建议
第一,深化社会责任管理意识,倡导自愿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市金融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理应强化管理当局社会责任意识,建立社会责任履行机制,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愿,形成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示范效应,发挥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信号传递效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第二,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提高信息披露完整性与可比性。尽快出台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规范社会责任报告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与时间,明确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事项,建立社会责任报告信息长效机制,从而改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信息含量。
第三,引导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可理解性。逐步加强量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形成对定性信息披露内容的互补;提供比较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面和负面信息披露相结合,实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审验制度,引入社会组织监督机制,促进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与理论基础――国外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2010(3):86-92.
企业信息化市场报告范文第2篇
一、2024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研究
环境经济学的丰富理论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和替代性市场法。直接市场法是度量被评价的环境质量到环境标准之间的变动,然后直接运用货币价格这一变动的条件或结果进行测算,直接市场法是建立在有充分信息和明确现有的因果关系基础之上的,所以评估结果比较客观。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一)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在被评环境质量低于环境标准要求时,假如无法治理环境污染,则只能用其它方式来恢复受到损害的环境,以便使环境质量达到环境标准的要求。将环境质量恢复到标准状况所需要的费用就是恢复费用———重置成本,显然,此时环境价值为负值。
(二)防护费用法。当某种活动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时,人们可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或治理环境污染,用采取上述措施所需费用来评估环境价值的方法就是防护费用法。防护费用的负担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它可以采取由污染者购买和安装环保设备自行消除污染的方式;可以采取建立专门的污染物处理企业来集中处理污染物,而由污染者支付处理费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受害者自行购买相应设备,而由污染者给予相应补偿的方式。
(三)市场价值或生产率法。环境质量的变化对相应的商品市场产出水平有影响,因而可以用产出水平的变动导致的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来衡量环境价值。如果环境质量变动影响到的商品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的条件下销售的,那么就可以直接利用该商品的市场价格。
P=P1Q1—P0Q0.(1)
其中:P为根据某种商品产出变动所测算的环境价值;P1为商品在被评估环境质量下的市场价格;P0为商品在标准环境质量下的市场价格;Q1为商品在被评估环境质量下的产出量;Q0为商品在标准环境质量下的产出量。如果选定的商品是在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的条件下销售的,那么,就需要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整,甚至用影子价格来取代市场价格。
(四)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环境质量脱离环境质量标准对人类健康有着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劳动者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而给生产直接带来的损失或收益(可用前述市场价值法加以估算),而且还表现为医疗费开支的变化等,该方法就是专门评估反映在人身健康上的环境价值的方法。为避免重复计算,人力资本法只计算因环境质量脱离环境标准而导致的医疗费开支的变化,以及因为劳动者生病或死亡的提前或推迟而导致的个人收入变化,公式如下:
Cn=[P(Li-Loi)Ti+Yi(Li-Loi)+P(Li-Loi)Hi]M.(2)
其中,P为人力资本(取人均净产值),元/年人;M为污染覆盖区内的人口数,10万人;Ti为i种疾病患者耽误的劳动时间,年;Hi为i种疾病患者陪床人员平均误工时间,年;Yi为i种疾病患者平均医疗护理费,元/人;Li、Loi分别为评估区和符合环境标准区1种疾病发病率,人/10万人。事故伤亡造成的损失:Cd=PMRT.(3)
其中,P为人力资本,元/年人;M为劳动人数,万人;R为伤亡率,人/万人;T为平均预期寿命,年。由上可见,直接市场法不仅需要足够的实物量数量,而且需要足够的市场价格或影子价格数据。如果因环境质量脱离环境标准而带来的损失或收益中,相当部分根本没有相应的市场,因而也就没有市场价格;或者其现有市场只能充分地反映环境质量脱离环境标准的结果,在此情况下,直接市场法的应用或者不可能,或者有很大的局限性。
此外,直接市场法所使用的,是2024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而非消费相应的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这就使得该方法不能反映在消费者因环境质量脱离环境标准而得到或失去的消费者剩余,因而也就不能充分衡量环境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只是部分地、间接地反映了人们对环境质量脱离环境标准的评价,用这类商品与劳务的价格来衡量环境价值的方法,称为间接市场法,即替代性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使用的信息往往反映了多种因素产生的综合性后果,而环境因素只是其中之一,因而排除其它方面的因素对数据的干扰,就成为采用替代性市场法时不得不面对的主要困难。所以,替代性市场法的可信度要低于直接市场法。还有,替代性市场法所反映的同样只是2024的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而非消费者相应的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因而同样不能充分衡量环境质量的价值。但是,替代性市场法能够利用直接市场法所无法利用的可靠的信息,衡量时所涉及的因果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该方法的优点所在。环境会计的计量确认是难点,如何确定特定环境的货币金额,各种计量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环境会计在计量特定环境价值时,应根据计量的、可获信息的充分性及可靠性和成本———效益原则来选择具体方法,也可采用非货币计量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环境会计的对象能以货币和非货币计量,是环境会计的重要前提和假设,这说明了环境会计具有一般会计学科的共性;也有不同于传统会计学的非货币计量个性,环境会计便是这种共性和个性的综合体。
二、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基本框架设想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现状和环境信息需要程度、现有的企业环境报告的缺陷以及财务报告体系的不足,笔者认为,建立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基本框架应包括以下六个要素:
(一)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使用者与目标。在近期内,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应首先考虑政府管理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等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近期内企业环境报告的目标可以定义为:向政府管理机构、当前和潜在的投资、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提供2024报告主体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对于理智的投资、贷款以及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对于那些充分了解企业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且愿意勤奋研究这些信息的人士,这些信息必须是全面和完整的。
(二)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主体。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股票市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在资金筹集和资本优化配置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行业分布而言,我国上市公司涉及行业众多,其中又以工业类行业居多。在工业类行业中,环境敏感型行业不乏其数,如能源、化工、食品、制药、造纸、汽车制造、电器、电子、高科技等行业。上市公司的行业特征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受环保政策的影响将日益显著,企业的环境风险将日渐增加。新的环境法规可能使企业产生潜在的环境负债,而企业一般倾向于低估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这说明,如果企业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从而不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近期内,上市公司应成为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主体。
(三)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应反映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如果把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定位为政府管理机关、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那么,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应考虑这三类主要使用者的信息需求。2024企业环境报告内容代表了这些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笔者认为,在保留原有2024环境影响信息的前提下,我国企业环境应增加企业的基本概况与环境方针、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业绩与评价指标、环境审计报告等内容。
(四)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模式。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环境报告模式呈报环境信息:一是补充报告模式。如前所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财务报告不仅要反映企业的经济受托责任,还应反映企业的环境受托责任。补充报告模式指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报告企业环境信息。因此,补充报告模式可以起到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中环境披露不足的作用,使现行财务报告日益完善。补充报告模式的具体要求如下:在现有会计核算中增加与环境信息2024的会计科目,如,资产类增设“环境资产”科目,负债类增设“环境负债”科目,损益类增设“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等科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增设“环境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项目,并在财务报表的附注部分披露相应环境会计科目的会计政策和明细说明。在现有财务报告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增加2024企业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影响、环境业绩、环境风险预测等信息。在现有的财务报告中增加环境会计报表,如环境成本与收益表、环境业绩表、环境效益表等。这些报表应采用连续期间编制,以反映一定的变动趋势。二是独立报告模式。独立报告模式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乐于采用的环境报告模式。这种报告模式要求企业对其承担的环境受托责任进行全面的报告。因此,这种报告模式可以弥补我国企业现行环境报告的缺陷,使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更加完善。独立环境报告模式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境方针、环境标准指标和实际指标、废弃物、产品包装、产品、污染排放、再循环使用等信息、环境会计信息(包括环境支出、环境负债、环境治理准备金、环境收入等)、环境业绩信息(环境治理与投资、奖励等)、环境审计报告。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具体准则空缺的情况下,企业应首先考虑采用独立环境报告模式报告环境信息,待将来我国制定和颁布环境会计具体准则后,再采用补充环境报告模式。
(五)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呈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机关在宏观环境管理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保留现行向政府环保部门报送环境报告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应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年度财务报告一并呈报。与此同时,我国应尽快建立一个全国性企业环境报告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公布企业环境报告,加大企业环境信息报告的透明度。在目前没有现成的会计准则规范环境会计和报告的情况下,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由国家环保总局定期向中国证监会提供根据现行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确定的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已判定的涉及民事案件的企业各单位和已判决的涉及刑事案件的企业名单。中国证监会将根据这些企业名单监督2024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对于没有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该类环境信息的公司,中国证监会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罚。
企业信息化市场报告范文第3篇
一、传统会计报告的特征
会计报表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编制的总括反映某一会计实体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传统会计严格遵循会计分期假设,是一个静态的、事后反映型的核算系统。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下形成的,在所有权和经营分离的情况下,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其经营责任,而定期的历史性信息基本能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高度概括。传统财务报告中的数字都是总括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各报表项目反映的都是一个周期结束时财务状况或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