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 模型
[分类号]G250
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和公众多元化的需求,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广泛重视。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四分之三的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在其政府机构中都运用过这种技术。作为一种新实践模式和新理论范式,战略规划是一种用来确认一个组织的主要目标和具体行动的技术,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战略执行、战略评估的首要前提,是将战略思想、战略意愿转化为战略行动的必经之路。战略规划的确立,有助于公共文化部门正确处理长远需要和目前需要、长远发展和眼前生存的关系,减少和避免短期行为的干扰,保证组织长期稳定地发展。
在当今图书馆所面临的繁杂而资源稀缺的环境中,战略规划变得必不可少。然而,大多数图书馆管理者却根本没有进行战略思考,这种思考要求观念上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则意味着过去从行动到结果的“前向式思维”模式必须朝着从理想未来向现实需求的“后向式分析”模式进行变革。事实证明,图书馆随着战略规划的开展而获得一系列的竞争优势,通过快速适应各类变革,能够从共同的目标与导向中获得最大的效益。我国图书馆界在战略管理理论领域的基础薄弱,学习国外先进运作模式的同时,更应该强调相关理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将客观现实进行科学抽象形成的战略规划模型的构建,更是当前亟需完成的迫切任务。然而,尽管大量文献对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进行了描述和评价,但大多数均未讨论其中蕴含的理论模型。学界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构建模型的重大意义何在?具体如何构建?模型具有哪些类别和特征?怎样高效地应用模型?针对这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容回避的难题,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论,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1 模型的价值意义
模型(model)是对真实想法、系统、概念的抽象概括或陈述。现有的事业发展表明,模型的主要价值是为管理者创建一种描绘图书馆未来的基础,通过模型使现实的抽象成为颇具价值的规划工具。具体而言,模型的使用能够降低战略规划的复杂程度,模型的构建可以提供一种通用框架来评定规划过程。模型能够模拟图书馆实践并被用以描绘通过规划实施的战略行动的结果,对于行动方案的选择而言,模型在管理者的决策和分析过程中显得更为有用。
在战略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SWOT方法是由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一种矩阵模型,目的是识别组织当前的优势和劣势与运营环境中的应对挑战或机遇利用的相关程度及组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大小,旨在描绘一个2024组织内外环境、问题的集中图画,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战略规划活动以来,SWOT分析模型对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具有特别的价值,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得到较广泛应用。除了战略分析,我国学者还构建了包括清晰的战略规划、合理的组织再造、架设公共服务平台、合理规划馆员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加强员工培训、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风格、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在内的7S战略,以此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营销。在实际工作中,为考察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开发了由20至30项业务性能指标组成的平衡记分卡。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便广泛重视事业发展的规划设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更加促进了战略思维的形成。相对于其他类型图书馆,公共馆对于公民信息平等的制度性保障有着更充分的体现,环境的复杂性又对其科学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模型并非能够应用于所有的图书馆规划事务和问题,许多基于隐性知识的直觉性决策和组织文化层面的管理环节,目前仍难以用模型的形式进行准确提示,但战略规划模型对于公共图书馆在愈加繁杂的公共文化环境中的指导意义却日益凸显,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变革需要借助来自于管理实践的规律性的行为抽象,模型处理特定挑战和重大进程的特性也将更加体现出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作用和价值。
2 模型的构建基础
2.1 战略管理理论引入
成书于公元前g00年左右的《孙子兵法》被视为最古老的战略管理著作,20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较为成熟的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5年,安索夫出版他的第一部战略管理著作《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该书的问世标志着公司战略理论的正式诞生。
战略管理理论源自企业管理的实践,但是又超越了工商领域,为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服务部门提供了促进思考和操作的理论、概念和工具。在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上,众多学者和工作者一直在试图引入企业界的规划方案,如零基预算(zero-based budgeting)、总体质量管理(TQM)等。实践证明,战略方法为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最为全面而众多的机会”,并有望产生更加理想的实际效果。事实上,不仅利用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针对Google、欧洲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实施对图书馆界的威胁和影响进行分析,而且基于Waterman RH的“7s架构”的规划过程也已在很多图书馆中得以应用;Bryson J在《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规划》一书中构建了一个“战略变革周期”(Strategy Change Cycle)的模型,同样被印第安那大学Bloomington图书馆的规划实践证明其高效率、低成本地应用绩效。
2.2 战略规划文本分析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利用网站展示对其未来的设计,这为战略规划文本的制定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参考。Pacios通过网络调查,对34个公共图书馆和31个高校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认为:“对规划文本的元素进行分析,能够帮助管理者构建一个基于最佳细节、元素、标题和段落的文本模板”。
笔者针对各国图书馆进行网络抽样调查,涉及国外图书馆210个,国内图书馆348个,前者的网站中公布有战略规划文本的占58.1%,而后者仅为10.3%。除了国内外图书馆界对战略规划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外,规划文本的外表特征和内容形态也表现出各自的特色。经过统计,国外的战略规划文本中出现词语5000余个,其中频率最高的分别是:图书馆、服务、
信息、馆员、规划等;我国的高频词则分别是:服务、图书、图书馆、信息、文献等。另外,规划文本的有效期限涵盖了从1年到10年以上的跨度,制定者也出现了图书馆自身、学会、协会、联盟、专家、议会、基金等不同的团体和个人。这些现有的丰富样本和统计资料无疑为规划模型在文本结构方面的构建确立了实践依据。
2.3 战略实践实证研究
在管理科学越来越讲求实证研究的今天,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模型同样必须强调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之上,要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最终获得2024战略规划过程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
较为成熟的实证研究方法很多,适合规划模型构建的主要包括三类:①大样本的问卷调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考察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现状和从业人员对规划的意义、程序、策略等方面的观点;②专家调查,具体可采用德尔菲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旨在运用专家的个人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符合国情规划模型做出性质和机理上的判断;③案例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典型规划案例的深入探查与跟踪分析,为规划模型的应用绩效提供评价依据。
较之寻求高度一致性规律的规范性研究,实证研究在应对复杂社会现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有效地处理规划活动的有序与混沌的矛盾。具体方法应用中需要秉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准则,避免主观臆断和迷信数据的偏激。
3 模型的构成形态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建制与地区差异决定了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必然成为超越个体馆舍的复杂系统。以全局视角来看,规划模型应该“既要适应不同地区的图书馆工作实践,又要涵盖从国家层面的事业宏观战略到个体图书馆的发展策略”。从具体的模型构成形态来看,可分为规划文本结构、规划管理流程、规划技术方法和统计回归方程等类型。
3.1 规划文本结构
战略规划文本的结构框架由两大层面组成:形态特征与内容特征,两者分别对文本的版本要素和本质属性进行规范。
规划文本的形态特征包括文本的有效时长、制定机构、量化指标、体例结构等项,规范指标根据大样本的相关指标和高频词分析结果确定。
规划文本的内容特征包括“战略管理路径”和“战略保障体系”两个维度,前者包括使命陈述、愿景展望、发展历程、环境分析、目标体系、实施策略、部门分工、评价体系、制定过程,以及成功关键因素等10个指标;后者包括服务承诺、经费支持、组织管理、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建筑设施、技术应用、薪酬管理、危机管理以及可行性分析等10个指标。
3.2 规划管理流程
目前国外通行的观点认为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management process)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阶段。其中的战略制定(strategy formulation)包括拟定远景和使命,确定组织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决定内部优势与劣势,建立长期目标,提出供选择的战略以及选择具体的战略方案。在研究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过程及阶段时,我国学者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公共部门战略规划包括了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等功能活动环节;战略分析的内容包括分析组织的历史背景、确定组织的最终目的、PEST分析、SWOT分析等;战略选择的内容包括信息输入、匹配、决策等。
鉴于公共图书馆的运作特征和发展态势,本研究按其战略管理过程的逻辑顺序,由总到分,将各流程层层细化,提出管理流程概念框架,如图1所示:
战略管理是图书馆从日常业务管理到未来发展管理的一个思维转变过程,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划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战略评价三个阶段,通过运作机制、反馈机制相互关联。战略规划阶段又细分为战略规划分析和战略规划制定两个环节,前者包括对图书馆内外环境、利益相关者、战略资源和变革发展预期的分析,后者包括战略定位、计划编制和方案优化等步骤,彼此之间拥有基于战略思维的内在一致性。
3.3 规划技术方法
公共图书馆在战略规划的分析和制定过程中,应该掌握一系列的实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企业界的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已经摸索出若干可资借鉴的技术,如用于环境分析的PEST方法、用于战略定位的SPACE矩阵、用于方案选择的QSPM模型等。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公共图书馆因其有别于企业的特殊性,各项规划技术方法应呈现出公益、平等、文化等特色。
在战略规划分析环节中,战略环境分析是将公共图书馆内外部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辨析,明确若干最有可能面临的未来预期情景,以此预测不同演进态势中的背景选项。组织变革预期矩阵在事业投入、运作职能和社会效益等一级战略功能下设资源、馆员、设施、管理、服务、用户、形象等二级模块,分别拟定各模块中的不同发展态势,以图书馆的战略使命为宗旨。按主要社会功能确定分析框架,明确图书馆的现实定位,制定未来发展的预期目标。
在战略规划制定环节中,全息化的SWOT矩阵将对传统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旨在通过图书馆内外部发展要素的全面匹配制定战略行动计划,划分战略实施领域。同时,设置针对每一战略行动开始执行的临界触发点,如流动人口数、购书经费、图书流通量等量化指标,力求在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环境监测来修正行动计划,及时应对战略环境变迁,进行规划方案的调整、替换。
3.4 统计回归方程
基于回归分折的预测模型旨在使用数学方程来描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再通过控制或给定变量的数值来估计因变量可能的数值。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取决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社会因素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促进与制约的现象,研究一个行业的演进规律,应该同样考虑多方面的作用和关系。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和行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很多社会因素在对图书馆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从宏观到微观的事业发展。GDP、总人口、高校在校生和出版图书(种数)等统计指标代表着经济、人口、教育、文化等层面的影响因素,利用历年的统计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剖析它们与代表公共图书馆事业投入产出的经费支出和流通人次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面向关系强弱的判别。例如在相关分析中,与图书馆经费支出关系最为密切的依次是GDP、出版图书、高校在校生和总人口,流通人次则与出版图书、GDP、总人口和高校在校生具有高度相关,二者的双尾(2-tail)显著性检测均达到0.000的高水平。在回归分析中,图书馆的投入(经费支出,Y)与产出(流通人次,x)可创建复合曲线模型:Y=1807.033*1.000 2X,(Ad.R2=0.875,Sig,=0.000,F=146.799),在极其显著的水平上保证了较高的拟合度㈨。
4 模型的应用策略
4.1 组织运行层面:模型应用的保障体系
?组织文化方面,公共图书馆所推崇的意识形态、职业精神、行为规范、符号象征、核心价值等一套复杂的概念,构成了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既保持核心理念的相对稳定性,又能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体现出不断创新的思想,成为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奖励创新思维与质疑见解,设计畅通的建言、评议和采纳渠道,聘请外部专家监督测评服务绩效,规定中层管理者的岗位轮换,退休人员的隐性知识留存与整理,基本信念的明确文字化等。
?组织结构方面,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战略环境,公共图书馆可能需要在结构体系中构建简单的规则以应对多元而易变的需求。契约、松散、弹性、柔性等理念伴随着业务外包和项目管理的实践,推动和丰富了组织结构科学化,增强了应对变革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这样的组织能够将渐进的发展变化和偶尔的革命性跳跃结合起来。尽管传统的管理方法强调控制、秩序和可预测性,但支持混沌理论的学者却认为管理者所极力控制的混乱包含着重要的富有创造性的机遇,它有助于推动能突破既定战略思考模式的学习。为了核心竞争优势的不易被模仿,公共图书馆应该被视为一个持续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系统,组织体系的波动甚至可以成为创新知识、自我颠覆或超越的有效途径。当然,设立足够的资源缓冲区,培养勇于把握机遇的人才,优化管理信息系统等举措都是必须的保障。
4.2 策略思维层面:战略考察的多视角
?个人观点视角,由于客观环境和资源分析总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静态、局部、割裂的眼光以及决策者的偏好都会导致考察结论的差异,战略规划必将成为一个意见纷呈、思想碰撞的过程。德尔菲调查法能够整合不同的观点,格式塔思维能够从总体上把握繁杂事务的实质。不同的观点应该得到集体的充分讨论,使每位规划参与者都能理解不同视角的观察结果及其理由,确保模型应用过程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团体思维视角,应避免在图书馆战略管理步调一致、协调行动、形成强大合力的同时,出现固守陈规、难以创新的“团体思维”。模型意味着行为的规范,但不排斥独立和变革,尤其对于战略考察,应该鼓励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弘扬富有价值的创新精神,以此提高模型应用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利益相关者视角,公共图书馆在战略发展过程中因涉及到众多的利益机构和群体,必然面临着类似、交叉或冲突的诉求。厘清法律责任是响应政治环境的首要前提,协同共建联盟网络是处理相关机构的最佳选择,平等对待用户需求是持续发展的必须路径。有效的内外沟通、透明的公示机制和科学的监督评估等手段都将确保模型应用的稳定性与价值性。
4.3 规划研制层面:模型方案的次优解
规划模型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概念和直觉,规划的分析与制定实质上是战略者的认识过程。身处复杂社会环境的公共图书馆管理者要面对大量的含混信息和有限的判断时间,决策预期的准确性受到认知能力和环境变迁的限制,现实行为的“有限理性”将导致满意的准则必将代替最优化准则。“正确的过程不会是唯一的,不存在万能方案”。
除了客观条件的制约,图书馆战略管理者还会受到各类主观偏见的误导,很难保证规划方案得到最优的设计。“决策制定陷阱”的实验已经辨识出很多偏见来源,如虽然事实上可得到新的信息,但仍然倾向于采取过去合理的决策来作为现在和将来的选择,以追求一致;当特定的统计值非典型时,可能不习惯统计上期望的值,而倾向那些似乎代表假设的数据范围。
尽管不存在“完全理性”的决策状态,但规划方案还是应该提倡优化设计。保持对环境的密切监测,借鉴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关注规划流程的信息反馈,避免片面、静止地使用模型,这些举措都能促成一系列动态的决策,使规划方案在战略发展中得到持续的优化。
4.4 战略开发层面:规划模型的创新化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书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及国内外图书出版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出版社在经营管理中必须抓好选题策划、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人才队伍建设这几个关键环节。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化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社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抓好经营管理已成为出版社发展的永恒主题。出版社作为一个产业实体已是不争的事实。出版社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出版社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着出版社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包括多方面,其核心的几个方面为选题策划、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只有做好这几个方面的管理,出版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选题策划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市场经济和知识创新的时代,出版社要发展,需要依靠自己的内在实力,而策划则是出版社的核心动力。出版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策划的质量。抓好选题策划是出版社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出版社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1.选题策划的创新原则
要使选题得到优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选题策划工作中增强创新意识,使每一个选题都具有独创性。[1](p.162)这是出版社创知名度、树立品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选题策划是出版活动中创新的重要环节,只有选题创新,图书才能创新。策划选题要求迅速抓住市场需求与选题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选题构思和鲜明的个性特色,避免和已出版的图书雷同,不断开拓选题领域,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才会给出版社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2.选题策划的品牌原则
一个出版社要立足于市场,就要经历一个品牌竞争的阶段。竞争的手段就是创品牌。作为一个出版社,选题策划的方向就是创造出版社的图书品牌,这就是最高意义上的策划原则。从战略高度上讲,选题的策划必须自觉地以创造品牌为导向。品牌的创造固然靠好的图书,但并非任何好的图书都能给出版社创造品牌,只有符合品牌原则的图书,才能真正形成出版社的品牌。出版社的品牌原则更多地体现在重点书上。重点书代表着出版社的图书质量和工作成就,反映着出版社的出书宗旨和风格特色,对于提高出版社的声誉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品牌是一个出版社的企业形象,是无形资产,它会给出版社造成一种形象效应,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出版社惟有不断策划新的选题,才能推出新的品牌,保持与巩固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
3.培养策划人才,优化资源配置
选题策划是一种完全个体化的高级脑力劳动,选题策划的质量,体现了编辑创造性劳动的水平,体现了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体现了编辑对出版资源的整合能力,体现了编辑的职业素养。出版社的发展壮大,策划编辑制度的建立运作,策划人才的培养越显重要和迫切。[2]应在现有条件、体制下尽可能调动各种手段,培养出本社的策划骨干。出版社应加强对专业水平高、事业心强的年轻编辑的培养,要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和发展规划,一方面要敢于让他们挑重担,在实践中锻炼和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上更进一步。
任何一个出版社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关键在合理配置,发挥其最大效能。要克服计划经济的最大弊端,改变在选题策划上的守株待兔现象。目前,一些出版社编辑坐等稿件,不经过选题策划及深入的选题论证,作者投什么稿出什么书,无效投入较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从现有情况看,出版社是一个合理的法人单位,具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性质,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就要考虑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求发展。要做到出版社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的合理统一,合理利用内部及外部资源,才能真正做到优化。综上所述,选题策划是运用智慧进行创新的过程,它能树立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巩固出版社的地位,优化出版社的资源配置,提高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市场营销是出版社发展的必然
选题需要策划,市场营销也需要策划。长期以来,出版业的垄断性生产带来的高额利润掩盖了许多出版社在管理上的低效率。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出版社实行了“企业化管理”,但没有实现“市场化经营”,这是制约出版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确定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是出版社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1.建立营销活动的信息系统
建立市场营销信息系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市场营销活动对信息的需求,包括图书的出版发行和销售信息,以及出版社外部的营销环境信息等。对出版社的内部信息,通过一定的业务程序及时进行记录、整理,输入信息系统。对外部发来或发表的信息,如出版发行通讯目录、书评及图书宣传广告、读者意见、国家2024政策和法规等,责令2024部门或委派专人负责搜集,并输入信息系统。对出版社外部未发表的信息,如读者状况、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等,需责成发行科专门搜集、整理,进入自己的信息系统。[3](p.132)出版社务必转变观念,从对物质运动的重视,转变为对信息运动的重视。要加大对营销信息系统的投入,把市场营销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和编、印、发各个环节得到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出版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引起高度重视。哪个出版社首先进入信息化世界,它就在先发展中占得先机。
2.加强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
就出版社而言,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对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重要性的认识。市场调查是摆脱我国目前图书市场的低迷状态,寻求新的目标市场、拓展传统市场的重要的“机会性”手段。[4](p.32)
21世纪的最初10年,是我国出版业调整、重组的重要时期,竞争更趋激烈。谁先做好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谁就会成为21世纪出版业占领市场的主宰,成为出版业的比尔·盖茨;否则,将被市场淘汰。市场调查具体分为几个步骤:经营环境、读者环境、出版形象、出版物商品、分销渠道、促销手段、竞争状况、出版社经营状况等调查。[3](p.14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首先,必须分清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确认竞争对手的实力,潜在的竞争者是谁;其次,根据2024图书市场信息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数学模型,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图书市场发展的方向,为出版社制定发展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竞争对手,弄清对手的营销策略,才能在竞争中抓住机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营销源于市场经济,又反作用于市场经济。出版社引入营销机制,必将进一步冲破束缚,拓展思维,建立全新的发行理念,必将推动图书市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三、做好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企业成本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企业成本管理是以产品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出版社抓住了图书成本,就抓住了成本控制的核心。图书成本是图书作为商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图书价格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图书价格的最低界限。图书成本是构成图书价格的重要因素,图书成本的高低体现在出版社经营管理决策之中。一本书的价格、折扣都受图书成本的影响。图书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与发行成本三个方面。出版社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处理好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总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这样就需要出版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市场经济规律,掌握市场价格,并指导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使所用的原材料、书稿排版费、印制费、压膜费等处于同一地区、同一行业中的最低价,来达到节约成本开支、降低成本的目的。出版社必须采取一系列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使图书总成本降低,出版社经营管理才能处于健康有序状态。
要降低总成本,必须加强控制,加强管理,使成本管理成为出版社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对图书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实施直接有效的控制,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果。要制定成本的计划目标,制定原材料购置和各项印制费支出的目标价格,使生产耗费在一定的目标成本上。要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支出的计划成本,使成本处于有效控制中。[5]要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都能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对成本控制的深刻认识,精打细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无论对任何出版社来说,人才都是意义重大。人才的素质和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其事业的成败,出版人员更是如此。出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业务性、知识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它要求出版人员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出版社想发展,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合理配置各类专业人才,优化人员结构及竞争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其次,人才必须具备经营管理素质的培养,[6](p.222)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人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使出版人员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7](p.199)以适应出版业的发展。总之,要向管理要效益,出版社要发展,就必须加强以上各环节的管理,出版社才会永远向着良好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胜龙.现代编辑学概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2]岳凤翔.新形势下选题策划的新观念新思路[j].大学出版,2000(3):12.
[3]刘拥军.现代图书营销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4]陆银道.出版营销策划与市场经济[j].大学出版,2000(3):32.
[5]孙琳.简谈编辑出版程序和图书市场中的角色定位[j].出版发行研究,2004(5):41.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书范文第3篇
2012年,多元发展、数字出版、转型成为行業发展的关键词,民营书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一部分民营企業通过长期的资源积累,经受住了考验,开始走向产業升级或多元化发展道路,一部分民营企業则由于自身基础的薄弱,或转型策略的失策,进入发展的徘徊期。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民营书業应站在“重新出发”的角度,全面总结和梳理过去的发展经验和教训,重新审视发展的定位,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以期在未来能够取得新的成绩。
一、当下产業政策、行業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民营书業的传统業务面临全面升级
政策环境逐渐宽松。鼓励民营书業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为民营书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教辅新政的出台,引发了行業巨变,教辅出版工作室面临转型。行業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民营书業受到了新技术、新媒体的冲击,网上书店攻城略地,数字出版迅猛发展。
大型民营公司大都经历了20年的发展,比如志鸿教育、金星书業、经纶文化等,在传统出版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在产品创新、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发展资源,管理团队也比较成型,把握了每次行業转型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在教辅新政下,大部分民营公司都适度进行了转型和变革,如产業链的延伸、数字出版的探索,文化产業园的建设、業务模式的转型、运营管理平台的升级等等,但是这些探索更多是为了应对教辅新政,缺乏基于长远考虑,制定公司新的战略发展规划。因此,要基于“重新出发”的角度,重新规划和梳理企業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以期继续创造辉煌。
二、“重新出发”的实施思路
1.重新定位。制定企業未来十年的战略发展规划
长期以来,教辅书業作为民营书業的主要板块,从事教辅图书策划出版的企業规模大、实力强,并积累了丰富的发展资源。应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重新评估企業的发展要素,重新定位,制定企業未来五年、十年的战略发展规划,构建五年、十年战略目标体系,梳理并确定产業组合,制定产品研发的总体战略以及产品结构,确定業务板块发展模式和赢利模式,制定职能板块的提升计划等等。
2.回归教育本质,全面创新和升级产品研发质量,增强自主品牌研发能力
产品研发的全面升级和创新的重点是提升内容创新和产品质量,打造优质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品,优化和升级产品结构,塑造品牌,对其他竞争产品形成品牌壁垒,占据市场有利地位。内容创新成为民营书業生存的前提,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把控仍是民营书業发展的根基。在民营书業成长发展过程中,民营书業是以优秀的产品策划和优质的产品质量为发展基石,精于策划、长于创新使民营书業得到迅猛发展。在新形势下,内容创新和产品质量对民营书業尤为重要。只有主导内容创新,民营书業才能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
3.与时俱进。打破传统,打造书業营销新模式
互联网让各行業的产業结构,工作思维、行为模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民营书業需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营销思维模式,以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前提,引进新理念、新技术,创新营销思想,升级营销模式,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探索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目前,有一部分民营书業公司建立了网店等新的营销平台,但是在维护和售后服务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有一部分民营书業公司采取了书店硬件升级的方式,提升书店的文化味道,将书与咖啡、茶有效地结合,给读者以强烈的体验感,有一部分采取了跨界整合的方式,如苏宁易购进入图书行業,等等,但是这些营销模式和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4.运营系统的流程再造和规范重建,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网络技术的冲击和书業步入微利时代,书業营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向管理要效益,夯实企業运营后台基础,成为提升民营书業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業运营后台基础,主要包括数据体系、物流保障等方面,这些可以通过引入和升级ERP系统,全面实现图书编印、图书批销、物流配送各个業务环节的无缝链接,将产品价值无损耗甚至放大、并最有效地传递到读者手中,确保信息系统的及时、准确和畅通,提升企業的运营效率。目前,大部分民营书業都结合自己的業务特点,进行了ERP系统的上线,有些实现了業务流程的一部分,解决了業务发展中的某一个局部问题,但仍需要联合技术信息公司进行全产業链的云平台的开发和建设。
5.注重科学管理,加强职能管理平台的建设,适应新时期企業发展的需要
企業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后,就必然要注重管理,引进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提升企業的综合管理能力,如人力资源、企業文化、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等。目前,较大的民营书業公司在管理上都突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是与行業外成熟的企業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另外,随着民营书業资本运作提上日程,也迫使广大民营书業公司要进一步完善和升级职能管理平台的建设。
6.基于未来。提高企業资本运作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书范文第4篇
非常感谢集团党委给我参加这次竞职演说的机会。当前,我们集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阶段,需要每位员工统一意志,加强团结,坚定信心,奋力进取。今天我来到这里,一方面是向集团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认识,同时也是希望能有机会为集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竞聘的职位是xx书社副总编辑。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于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87年7月至88年9月在省古籍办工作,88年10月进xx书社,先后担任图书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办副主任、总编办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编审职称。
下面我就结合对所竞聘职位的认识,谈谈我本人的任职目标、工作思路以及自身优势。
第一,深刻体认岗位的职责,坚持做到“三个提升”
副总编辑是社长、总编的助手,承担着许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同时作为社委会成员,参与全社重要事务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如果我成为一名副总编辑,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以新兵的姿态,从三个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工作岗位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加强学习,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从中汲取成长的丰富营养。
二是提升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我从事编辑工作已有20个年头,策划和编辑了一批有文化价值,有市场亮点的图书,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副总编辑岗位对选题策划与组织落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岗位就是责任,信任就是力量。走上新的业务岗位之后,我要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划、组织能力,以实际业绩回报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厚爱。
三是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
一是贯彻落实集团和社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
二是做好分管工作的管理能力;
三是把握大局的综合协调能力。
应该说,这是一位副总编辑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岗位之后,我将从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动手能力入手,带头转变观念,扎实推进工作,努力将集团的发展意志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第二,把选题开发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十五”期间,xx书社经历了一个相对高速的发展时期。但是xx书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有限的几个定向发行的教育类图书品种的开发,而不是经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基础并不坚实,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
根据集团制定的发展目标,xx书社正在以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强行军”。依靠有限几个品种的“单打独斗”来支撑这样持续高速发展,就好比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过一座独木桥,每走一步都会令人感到心里发慌。我认为,如果xx书社不能在今后几年内,在增长方式上实现由“单兵突进”型向“方阵推进”型的转变,要完成集团下达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选题开发是图书出版的核心工作,也是副总编辑的工作重心,要实现xx书社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好选题开发工作尤为重要。我的工作思路是:
一,从制定选题规划入手,优化选题结构
优化选题结构是选题开发的战略目标,而做好选题规划工作则是优化选题结构的前提。要认真总结制定“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成功经验,制定好“十一五”选题规划;要下大力气解决图书选题规划中存在着的散、短、软的现象(策划力量散,规划周期短,论证把关软),把打造拳头产品和开发系列产品结合起来,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八到十个特色鲜明、市场冲击力强的产品集群,达到优化选题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二、从提高单品种效益入手,推进图书品牌建设
随着图书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品牌竞争时代已经扑面而来。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切实转变经营理念,真正把品牌作为出版社的生命线来抓,从单品种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品牌建设。
首先是优化组合已有品牌。xx书社有不少图书具有比较好的品牌素质。如《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1套4种,总销量已达到十几万册,正在申报省编地方通用教材。要全力以赴地培育好这个品牌,使之成为我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策划开发新的品牌。既要有效地开发好现有资源,更要积极地策划新的优质品种。内炼品质,外抓机遇,找准目标,精心培养。
三是要研究品牌运作规律。要下功夫钻研品牌运作的规律和手段,大胆尝试,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推出市场品质好、社会效益好、品牌形象好的图书产品,把xx书社的图书品牌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三,从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入手,推进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选题开发,策划先行,策划工作既是编辑的首要工作,也是编辑劳动中最具创意、最有价值的部分。副总编辑的重要职责就是协助社长和总编辑抓出版社的选题规划,抓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思维活跃、富有团队精神、懂经营、善策划的优秀编辑人才队伍。
如果给我机会,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一是完善选题策划论证制度,把选题策划真正当作编辑工作的灵魂来抓;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采用业务培训、业务研讨、传帮带等方法,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策划水平;
三是建立策划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每年开展一至两次的策划比武,通过评选当年度最具创意的策划项目、最有价值的策划成果、最富魅力的策划之星等活动,激励编辑人员学策划、做策划、比策划。
四是提倡联合策划、纵深策划,鼓励编辑延长策划的深度,丰富策划的内涵,加强策划后的跟进评估。要逐步整合策划力量,提高选题策划的综合实力。
五是要着手建立选题策划库,丰富选题储备。
第三,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副总编辑的工作是综合性的,目前我能意识到的经常性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主要还有六个方面:
1、编务管理;
2、选题计划的组织落实;
3、版权管理;
4、图书宣传;
5、开展对外业务交流;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社委会委派的各项工作。
我长期做图书编辑,能够体悟编辑工作的内涵;多年担任总编办主任,配合社长、总编辑工作,对副总编辑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能够体认;如果给我机会,我自信能很快适应工作。
第四,参加竞聘的自身优势
对于我竞聘副总编辑的优势,前面也已讲到一些,这里归结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
1、品德端正,大局意识强,能忍辱负重,始终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从事的每项工作,从工作的成功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3、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专业对口,业务熟练,编辑策划经验丰富。
4、担任总编办和办公室主任,具备业务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5、了解社情,善于团结合作,乐于为群众服务,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6、热爱学习,乐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有创新的激情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书范文第5篇
大家好!
非常感谢集团党委给我参加这次竞职演说的机会。当前,我们集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阶段,需要每位员工统一意志,加强团结,坚定信心,奋力进取。今天我来到这里,一方面是向集团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认识,同时也是希望能有机会为集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竞聘的职位是书社副总编辑。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于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87年7月至88年9月在省古籍办工作,88年10月进书社,先后担任图书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办副主任、总编办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编审职称。
下面我就结合对所竞聘职位的认识,谈谈我本人的任职目标、工作思路以及自身优势。
第一,深刻体认岗位的职责,坚持做到“三个提升”
副总编辑是社长、总编的助手,承担着许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同时作为社委会成员,参与全社重要事务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如果我成为一名副总编辑,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以新兵的姿态,从三个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工作岗位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加强学习,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从中汲取成长的丰富营养。
二是提升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我从事编辑工作已有20个年头,策划和编辑了一批有文化价值,有市场亮点的图书,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副总编辑岗位对选题策划与组织落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岗位就是责任,信任就是力量。走上新的业务岗位之后,我要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划、组织能力,以实际业绩回报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厚爱。
三是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
1贯彻落实集团和社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
2做好分管工作的管理能力;
3把握大局的综合协调能力。
应该说,这是一位副总编辑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岗位之后,我将从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动手能力入手,带头转变观念,扎实推进工作,努力将集团的发展意志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第二,把选题开发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期间,书社经历了一个相对高速的发展时期。但是书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有限的几个定向发行的教育类图书品种的开发,而不是经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基础并不坚实,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
根据集团制定的发展目标,书社正在以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强行军”。依靠有限几个品种的“单打独斗”来支撑这样持续高速发展,就好比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过一座独木桥,每走一步都会令人感到心里发慌。我认为,如果书社不能在今后几年内,在增长方式上实现由“单兵突进”型向“方阵推进”型的转变,要完成集团下达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选题开发是图书出版的核心工作,也是副总编辑的工作重心,要实现书社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好选题开发工作尤为重要。我的工作思路是:
一,从制定选题规划入手,优化选题结构
优化选题结构是选题开发的战略目标,而做好选题规划工作则是优化选题结构的前提。要认真总结制定“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成功经验,制定好“五”选题规划;要下大力气解决图书选题规划中存在着的散、短、软的现象(策划力量散,规划周期短,论证把关软),把打造拳头产品和开发系列产品结合起来,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八到十个特色鲜明、市场冲击力强的产品集群,达到优化选题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二、从提高单品种效益入手,推进图书品牌建设
随着图书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品牌竞争时代已经扑面而来。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切实转变经营理念,真正把品牌作为出版社的生命线来抓,从单品种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品牌建设。
首先是优化组合已有品牌。书社有不少图书具有比较好的品牌素质。如《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1套4种,总销量已达到十几万册,正在申报省编地方通用教材。要全力以赴地培育好这个品牌,使之成为我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策划开发新的品牌。既要有效地开发好现有资源,更要积极地策划新的优质品种。内炼品质,外抓机遇,找准目标,精心培养。
三是要研究品牌运作规律。要下功夫钻研品牌运作的规律和手段,大胆尝试,争取在“五”期间推出市场品质好、社会效益好、品牌形象好的图书产品,把书社的图书品牌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三,从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入手,推进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选题开发,策划先行,策划工作既是编辑的首要工作,也是编辑劳动中最具创意、最有价值的部分。副总编辑的重要职责就是协助社长和总编辑抓出版社的选题规划,抓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思维活跃、富有团队精神、懂经营、善策划的优秀编辑人才队伍。
如果给我机会,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一是完善选题策划论证制度,把选题策划真正当作编辑工作的灵魂来抓;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采用业务培训、业务研讨、传帮带等方法,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策划水平;
三是建立策划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每年开展一至两次的策划比武,通过评选当年度最具创意的策划项目、最有价值的策划成果、最富魅力的策划之星等活动,激励编辑人员学策划、做策划、比策划。
四是提倡联合策划、纵深策划,鼓励编辑延长策划的深度,丰富策划的内涵,加强策划后的跟进评估。要逐步整合策划力量,提高选题策划的综合实力。
五是要着手建立选题策划库,丰富选题储备。
第三,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副总编辑的工作是综合性的,目前我能意识到的经常性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主要还有六个方面:
1、编务管理;
2、选题计划的组织落实;
3、版权管理;
4、图书宣传;
5、开展对外业务交流;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社委会委派的各项工作。
我长期做图书编辑,能够体悟编辑工作的内涵;多年担任总编办主任,配合社长、总编辑工作,对副总编辑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能够体认;如果给我机会,我自信能很快适应工作。
第四,参加竞聘的自身优势
对于我竞聘副总编辑的优势,前面也已讲到一些,这里归结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
1、品德端正,大局意识强,能忍辱负重,始终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从事的每项工作,从工作的成功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3、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专业对口,业务熟练,编辑策划经验丰富。
4、担任总编办和办公室主任,具备业务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5、了解社情,善于团结合作,乐于为群众服务,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