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合同范本内容页

电子化合同管理(整合4篇)

2024-07-08 06:28:04合同范本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化合同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化合同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签章 合同管理系统 法律效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104-02

一、合同管理系统的流程及电子签章的重要性

在研究合同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首要的是了解合同执行的各个环节,及其相应模块功能分析和业务处理,确保合同管理系统的流程能够顺畅执行,各层级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关联与互动关系。研究多数合同系统的功能及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合同文本处理、合同审签流程、电子签章生效、合同执行与付款、合同变更与终止等业务模块。

第一:合同文本处理。合同管理系统的合同数据的唯一入口,用户可根据系统既定的合同模板规范,在系统中准确填报合同基本信息。生成合同文本的过程可以手动录入合同的必要信息:包含合同甲乙上方信息,合同标的,合法规定的相关合同的交付时间、交付物形式、付款形式及付款要求、合同验收标准、知识产权规定等。根据合同的不同形似可以选择不同的合同模板,其中合同关联信息以附件形式上传。对于合同文本处理部分,通过录入信息转化为合同模板内容,并支持生成word、pdf合同文本及导出操作等。

第二:合同审签流程。合同审签流程实现合同信息的电子化审批过程,要做到合同审定环节的可定制,审批顺序可调整,合同审批过程可监控,处理意见可追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同双向审批过程,合同审批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法人单位的管理特点设定审批环节,每个审批环节均可以查阅合同文本信息,供审批人做出审批判断。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可以进行逐级审批,审批流程结束合同可以进行电子签章。

第三:电子签章生效。电子签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确认性。在线合同要求甲乙双方均可以使用电子签章,保证合同在线文本的有效性。甲乙双方的企业信息需要利用工商、金融渠道进行信息的企业信息的认证,并获得电子签章密钥介质。通过合同管理系统对于签章时间控制,避免甲乙上方同时操作同一份合同。签章完毕的合同作为有效合同文本被保管成PDF格式文档,可以被调阅、下载、跟踪文档变更。

第四:合同执行付款。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必然有时间约束、合同交付内容及质量、合同款项的支付等新信息。信息化系统可以根据客户在合同管理系统中录入的时间、费用等信息对于合同执行进行管控和约束。除此之外,要对约束条件进行集中分析,要对合同的交付内容进行分析,时间不能早于合同起始时间,或晚于合同终止时。

第五:合同变更与终止。根据合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可预知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合同或终止。需要变更合同时,需申请合同变更申请,并由双方确认变更后的合同条款。双方单位进行确认并同意后,可以启动合同审签流程,保证变更后的合同真实有效。

二、电子签章合同的法律有效性

电子签章是保证合同有效性的核心。电子合同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签章的设计与实现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安全,书面合同需要由当事人和负责人签章、盖章,以便让双方识别是合同责任人,认可合同内容的同时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依靠技术手段识别电子合同签章人的真实身份,保证电子合同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是电子签章在合同管理系统中起到的核心作用。

电子合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具备有效的法律依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电子签章合同要结合法律相关要求,对其进行集中管理,确保电子合同的法律有效性同时,提高其社会影响力。第一,要从立法方面承J电子合同具有合法的书面效力,提升其在法律条款中的价值,解决电子合同法律效力问题。第二,要集中解决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通过我国《新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的分析,能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解,也就是说,电子合同一般不具备传统概念下的书面正式文本,同样也有了新的概念和方式。伴随着电子签名法和新《合同法》的使用,从法律上给予电子签名以充分的认可,对电子合同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行证明和鉴定。

确保使用电子签章企业的合法性。使用电子签章进行合同签署的企业必须具备正式法人合法经营权,即营销执照。可以通过工商网、全国征信网等进行企业网站进行实名认证后,具有企业主体的法律经营主体的认可。通过上述方式进行认证的企业,可以获得唯一识别身份的CA密钥,确保电子签章使用企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电子签章技术分析和应用

1.电子签章技术内涵

电子签章技术是传统印章图片的升级版,建构一个区别于所有实体印章的印章机制,保证整个合同签署过程的唯一性和合法性。

从技术上讲,电子签章,泛指所有以电子形式存在,依附在电子文件并与其逻辑关联,可用以辨识电子文件签署者身份,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并表示签署者确认电子文件所陈述事实的内容。从广义上讲,电子签章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非对称性密钥加密”,也包括笔迹辨别、指纹识别,以及新近出现的眼虹膜透视辨别、面纹识、DNA识别等。目前,最成熟的电子签章技术就是“数字签章”,它是以公钥及密钥的“非对称型”密码技术制作的电子签章。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子签章也是指数字签章。运用一种名为“非对称密码系统”(Asymmetric Cryptography)的技术来对发文者的电子文件作加、解密运算,其目的是使收文者可确定电子文件的发出者是谁、该电子文件在传输中未遭篡改并保证发文者不能否认其发文的行为。

电子签章广泛应用,借助实体密钥能保证合同管理系统签章流程的完整度。电子签章用户在电脑中使用CA认证证书控件,保证U盘结构和PIN码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能有效实现签章管理及签章程序。电子签章合同管理技术遵循的规范主要包括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SSP02算法、R.Rivest-A.Shamir-L.Adleman算法以及散列算法等。

2.电子签章技术特征

电子签章之所以应用效果符合时代需求,主要是基于其内部数字化参数结构的有效性和科技性,能提升整体运行结构和运行参数的完整度,确保印章管控系统贴合实际需求,确保整体管理层级和管理需求得到满足。

第一,电子签章技术主要是基于公钥基础设施建立起来的,能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和安全完整性,并且由于电子签章的唯一性特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旦双方利用电子签章进行合同签订,即时生效后,就产生不可抵赖性,真正实现了印章图片的业务数字化。第二,电子签章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借助密钥介质实现签章权限的有效运行,只有掌握和了解密码的人员才能有效使用该U-key的介质进行签章。第三,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印章对整体系统进行集中验证,一旦文档出现了篡改和恶性变动,都会对时间和具体改动条款进行历史痕迹标注。第四,在应用电子签章技术的过程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从而能保证其签章行为克服空间障碍。由于没有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签约的方式能实现最便捷有效的执行。第五,基于电子签章的唯一性和安全性,在实际技术运行时能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和确认,并且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子签章使用人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电子签章在合同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开展,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用户间的合作不断加深,合同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网络交易双方来说,如何确认对方的身份真实可信,如何确认对方发来的电子合同真实性、完整性、可信性和不可抵赖性是首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人们在使用合同管理系统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电子签章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提出了电子合同的安全需求,阐述电子签章通过数字证书保证合同各方的身份真实性和合法权益。目前合同管理系统根据业务流程的要求,能够提供电子签章功能。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同文本及审签处理,确保能对不同合同进行统一或者个性化的审签流程。合同订立双方均能够获取到有效的电子签章介质,能在标准化合同管理运行流程中有序执行。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启动电子签章后,买方和卖方要对自己的相应行为进行合同文本的确认,双方能看到完整的合同文本,完成了对相应合同条款进行集中审定之后,可以进行电子签章操作,避免合同操作的重复性。买卖双方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进行集中的合同信息管理与执行,从而提升整体管控结构和管理层级的有效性,并且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电子签章技术进行合同签订,也能有效提高整体项目运行系统的有效性,也满足了电子商务无纸化的办公需求,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是资本的节省,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本文以电子签章在合同管理系统中的使用方法、法律依据、技术实现方式为核心内容,对标准合同以及协议合同建立过程中,要对合同文本进行电子签章的运行方式要符合实际需求。

总而言之,合同管理系统结合了电子签章技术,在提升合同安全性和效率的同时,确保电子合同签章的操作技术和流程满足实际需求,真正实现合同签订方式和运行模型的最优化。将电子签章技术应用到合同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能有效增强企I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敏,赵艳,王海瑶等.基于数字签名和数字水印技术的电子签章算法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3,29(03):149-154.

[2]朱建伟,杨丙洲.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合同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J].天津冶金,2015,36(05):47-49.

[3]何欣.电子商务立法的两个基本问题--浅论电子合同及电子签章[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03):33-36.

[4]罗清彩,电子合同课题组.基于电子签章技术的电子合同平台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8(03):78-80.

[5]谢汉天.工作流Petri网建模在电子合同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9(10):65-68,72.

[6]王昕.网络环境下企业间运营模式优化探讨--基于电子合同服务平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0(10):8-10.

[7]高瑾.B To C 电子合同若干问题研究――当当网千人维权案引发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3.

[8]张飞,肖刚,程振波等.基于时间戳服务的电子签章验证方法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4,37(03):300-305.

电子化合同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文件 电力企业 信息整合 科技管理 资产全寿命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74-03

电子文件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文字、图表、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记录1。电子文件是数字时代人类活动的主要记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电子文件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到中国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冯惠玲教授深刻指出电子文件是中国信息化社会的基石,但面临着失密、失用、失真、失信等严峻挑战2。自2009年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电子文件管理,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规划(2011-2015年)》等文件,为加强电子文件管理指明了方向,电子文件管理现已纳入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框架。

电力企业业务融合要求打通企业内的部门壁垒,系统壁垒,数据壁垒,以建立跨部门、跨系统的企业经营及管理信息良性循环机制,从而使企业中的人,财,物得到最佳适配。其中,电子文件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载体和血脉,对业务融合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我国要求电子文件管理必须达到全程管理、统一管理,便于利用,安全保密的基本要求,以实现真实、完整、可用、安全为基本目标。电力企业电子文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公文类电子文件,如各种通知,报告,规划等,其原始数据类型是非结构化数据。另一类是业务类电子文件,如ERP、营销系统中的各类表单位,其原始数据类型是结构化数据。目前我国在电子文件管理实施以政府主导为主,作为电子政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安徽、浙江等各省市相继续建立了省级的电子文件管理中心,其主要针对公文类电子文件进行管理。然而,对于面对大型电力企业由于业务多样性产生的海量业务类电子文件,尤其是在电子文件管理如何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价值,在国内还鲜见研究论述。笔者认为,业务类电子文件应具有两种属性,其一文档属性,如表征电子文件的标题,产生部门、产生时间等等。其二是业务属性,如资产台帐中的资产编号,资产名称,维修时间等等,这对企业开展业务分析具有重要价值。企业中的业务类电子文件管理除应满足文档属性等基本需求外,更应聚焦于业务属性。只有对每类电子文件对应的业务属性予以深入挖掘,将其应用到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新高度,才能凸显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的鲜明特色,推动电子文件的创新性应用,助力信息化管理价值。

1 电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面临的主要挑战

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业务信息化程度较高,各企业均已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公司各业务的信息系统支撑体系,这为电子文件产生与利用提供了广阔的数据源。虽然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在对海量信息资源整合,仍然较为薄弱,主要面临以下三大挑战:

(1)电力企业电子文件数据总量大,且具有多样化形式。随着企业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各业务系统产生了海量的电子文件数据,自发性和分散性特征非常突出。2011年底,一个省级电力公司电子文件数量通常高达数千万份,分布在公司的ERP、生产、基建管控、营销、科技、经济法律等不同的业务系统中。

(2)以表单为主要载体的结构化数据难以归档。目前电力企业综合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归档公文、工程、科技、财务等传统档案类型,而核心业务系统的重要电子文件(如表单等结构化数据)没有进行归档,影响了档案的覆盖度,重要数字资产存在流失的风险。

(3)信息壁垒严重,数据利用率低。当前跨部门、跨业务系统之间还存在诸多信息壁垒问题,如各业务系统还不能较好实现围绕客户服务、工程项目建设、资产全寿管理等大业务条线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与业务整合,要打破壁垒,提高数据利用率,信息资源缺乏整合。

由此可见,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电子文件数据总量必然持续累积,如果不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则信息资源将存在流失的风险,同时也会成为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幅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阻碍。因此,必须积极寻找切入点,消除信息壁垒,促进业务协同,力求“集中、统一、精益、高效”,实现电力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价值及其业务价值双提升。

2 电子文件双重属性的演化路线

电子文件管理的精髓在于“前端控制,全程管理”。完整的电子文件管理信息体系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前端是业务系统,它是电子文件的产生源泉。业务系统将产生公文类电子文件与业务表单类电子文件,此时的电子文件处于现行阶段。中端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多个业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按照电子文件格式标准封装后进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从而实现电子文件的集中管控,达成电子文件管理的基本目标,这是电子文件的半现行阶段。后端是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符合归档要求的电子文件根据国家及公司归档标准与要求归入电力企业数字档案馆,并组成对应的案卷,实现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阶段。

由此可见,半现行阶段是进行电子文件信息资源整合是最佳时机。因为在现行阶段,电子文件体现出强业务属性,现行阶段完成后,业务属性不断弱化,文档属性不断增强,当电子文件封装成档案的数据标准进入数据档案馆系统后,则电子文件完全转化为文档属性。因此,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所处于的半现行阶段,业务属性和文档属性具有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在电子文件的半现行阶段对应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能够捕获到公司多种核心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并实现了集中存储,这种物理上的集中为开展电子文件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 技术方法

3.1 工作基础

电子文件信息资源整合需要重点解决三个关键环节:

对电力企业各业务条线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只有通过对业务条线的全面分析,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电子文件信息资源中梳理出最能表征该业务条线业务特色的电子文件,实现该业务过程的本征还原。

对2024核心信息资源必须进行充分捕获。根据对业务条线的梳理成果,确定对应业务系统中的电子文件管控点,当该管控点对应的电子文件产生时,自动推送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必须要确保能够表征该业务条线的电子文件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自动捕获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对电子文件资源整合模块设计必须充分灵动。由于不同的业务条线决定了各自具有不同的流程环节,不同的业务模式决定了电子文件生成及整合的先后顺序,因此必须设计上可配置、松耦合、自适应的电子文件资源整合模块,才能满足业务多样性,流程多样性的需求。

为了利于论述上述三个环节,下文以电力企业中的资产全寿命管理业务条线为例,详细说明电子文件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步骤与关键环节。

3.2 资产全寿命业务条线梳理

资产全寿命管理是电力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对象。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设备最优利用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将资源、过程和信息有效集成,体现综合效益。通过电子文件管理能够将原本孤立的设备管理文件按时间维度整合成有序的反映资产管理过程的业务记忆,实现管理过程可视化,为大型企业资产全寿命的管理创新提供最佳实践案例。

通过业务分析,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资产规划期,资产采购期,资产运行期、资产维护期。以某电力公司为例,通过业务梳理和调研,共涉及到10个流程环节,22种电子文件,涉及到ERP,生产管理(以及电子商务平台3大业务系统,并建立起了业务环节-电子文件-元数据的对应关系。

3.3 关键技术路线

电子文件信息资源整合核心是建立业务系统-业务流程-业务环节-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元数据多层级的数据模型。其中业务元数据是开展电子文件信息资源的枢纽,元数据对电子文件信息资源结构化的描述,包括数据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属性,直接表征了电子文件的业务属性。元数据能够有效揭示电子文件数据资源间的组织关系,从而准确完成数据组配,图2揭示了以元数据为枢纽的多层级数据模型建立过程,技术要点说明如下:

(1)根据业务融合目标,确定融合专题,建立不同业务条线的电子文件融合流程。专题诸如客户全方位服务、项目全过程管理、资产全寿命管理等等,梳理形成专题核心元数据及关联的关键字段,针对该专题通过流程建模工具创建跨业务部门,业务系统的大业务流程,每个环节通过关键字段与每个管控点对应的电子文件建立关联。

(2)考虑到企业业务模式可以发生的变更,必须使电子文件融合流程具有足够的柔性。因此,基于流程建模工具,将所包含的各环节通过关键字段与管控点建立联系,这样添加或是删除各环节只要处理好该环节的上下级关联关系即可,对业务模式变更具有保持足够的柔性。

(3)建立好跨部门,跨系统的融合流程以XML进行描述,形成完整的流程表达语言加以固化。

特别应指出,由于业务融合流程所包括的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分布在大型企业的多个业务系统中,多个业务环节,多个管控点中(即业务系统产生对应电子文件的功能点),因此必须找到能够全面贯穿这些电子文件的唯一的标识符,如客户编号、项目编号、资产编号等等。其ER图如图3所示,资产全寿命信息资源整合是以资产编码为轴心进行。

3.4 实施效果

据上文分析,以资产编码作为连接分布在不同业务系统中的电子文件信息资源整合的数据纽带,建立起资产全寿命管理业务条线对应的业务流程,业务环节、电子文件以及元数据的关系,即可实现电子文件信息的全景式展示。图4是某电力公司变电站资产全寿命各电子文件整合结果。

4 结语

通过上文论述,以元数据为核心进行电子文件信息资源整合,对推动电力企业业务融合具有三个显著优势:

(1)易于实现业务融合信息全景化聚合。通过本文建立的业务系统-业务流程-业务环节-管控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元数据多层级的数据模型,能够实现业务融合信息的全景化聚合,由于具有一定的柔性,即使业务模式发生变更,只需要调整对应的业务环节即可。

(2)易于实现业务融合信息全局化共享。通过上述方法,根据融合专题对应不同业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通过唯一标识进行整合,这就有效打破业务部门、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电子文件全局化共享,共同提升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价值和应用效益。

(3)易于实现业务融合信息持续化整合。只要通过制订明确的业务规则进行数据组配,从电子文件信息资源池中自动抽取2024数据,根据客户编号、项目编号、资产编号等元数据为主线进行贯穿,可根据业务运行不同阶段,持续化自动整合电子文件信息资源。

因此,借助电子文件信息资源整合,能够有效打通信息系统的壁垒,把公司信息资源的整合水平由数据级提升至内容级,对于电力企业营销社会化服务,项目标准化管理、资产精益化管理产生重要推动,为数据共享与业务融合提供了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全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宁.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现状调查与思考[J].档案学通迅,2008(6):15-19.

电子化合同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代理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代理”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代理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2024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2024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2024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6]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8]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9]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电子化合同管理范文第4篇

按照海委和局的统一安排,一年多来,在局办公室和信息中心的努力工作和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局电子政务建设(一期)项目实施完成并得到正式应用,推动了机关政务工作的整合,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和水平。

一、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情况

1、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内容建设应用情况。目前,我局电子政务已建设完成门户网站和综合办公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内网门户开通运行了19个栏目,其中10个栏目由网站后台单独维护,其他的直接由综合办公系统关联。综合办公系统开通使用了局领导每周工作安排、大事记等19个栏目,领导办公、公文处理等11个一级模块,发文办理、意见征询、任务管理等45个二级模块,局行政发文、党委发文、纪委发文、工会发文、上周要情报送、20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