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光伏发电报告总结(推荐5篇)

2024-07-08 19:35:02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发电报告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伏发电报告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字:山区用电;智能光伏发电系统;供电

中图分类号:TK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海南省位于低纬地区,光照时间长、强度高,空气清洁度好,阳光穿透性强,年太阳辐射总量在5100MJ/m2以上,平均气温23.4~26.5℃,日照时数在1573~2443h之间,太阳能资源丰富。

光伏电站是利用电阳能直截发电的装置,其是利用太阳能极板将太阳能转化成为3—6伏的低压直流电,然后由蓄电池进行蓄积,最后由逆变器将低压电转成220伏或380伏的交流电压,通过电网供给用户使用。2010年1月3日,海南电网首个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在白沙县南开乡高峰村委会道银和坡告两个自然村正式送电运行,两村在全省率先用上最环保的光电,标志着海南智能光伏发电探索迈出成功第一步。

道银和坡告两村智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北京能源新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设计,整体性能设计正常工作负荷为600W,同时也可短时为800W负荷供电。单套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日供电量不小于 1.8kWh,每天满负荷工作3小时的情况下,可保证连续阴雨供电3天,系统整体寿命超过20年。系统具备完善的各类保护功能,能够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工程总造价140多万元。

一、解决山区无电村人民群众用电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通过实施边远山区无电自然村的电力建设,海南电网公司可以更好的服务“三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海南做贡献,为南网添光彩”的理念,做到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一)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满足无电村人民群众用电需求。

电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文明生活的重要标志。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截至2009年12月,道银和坡告两村仍然无法通电,这些人民群众都是热切的期望能够用上电,因此解决道银和坡告两无电村电力建设,可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用电需求,使两自然村群众享受到电力带来的文明生活。

(二)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改善无电村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在道银和坡告两无电村,当地群众生活条件艰苦、资讯闭塞,生产方式落后,严重制约着两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通过进行电力建设,道银和坡告两村人民群众就可以使用各种家用电器和工农业生产设备,从而根本改善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准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电视机等电器的使用有利于党的政策和致富资讯在偏远地区迅速传播,对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培育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实现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促进边远山区无电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准,首先就要解决农村用电等基础设施问题,因此解决道银和坡告两无电村的用电问题,已经成为促进该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四)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改善无电村能源使用结构。

电能是相对比较清洁和高效的二次能源,道银和坡告两无电村通电后,可以大幅度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和对石油、煤炭等矿石能源的依赖,能够改善当地能源使用结构,有利于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大有好处。

二、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对解决山区无电村电力供应,具有较大优势。

道银、坡告两村毗邻,位于白沙县西南部,地处莺歌岭自然保护区腹地,南度江之源,西邻昌江县,距离白沙县城约56公里。由于地处山区,交通闭塞,从白沙县城前往道银、坡告两村,要驱车行驶3个小时左右的山路到达高峰村委会,再从高峰村委会步行翻山越岭近2个小时才能到达。道银、坡告两村有住户29户,常住153人,均为黎族,居住茅草房、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被誉为白沙县最偏远、贫困的山村。

2009年,海南电网公司科学决策,决定对道银、坡告两村采取智能光伏发电系统供电方案,有效解决了边远山区农民用电问题。实践证明,在采用电网延伸方式供电无法到达,或供电成本较高、维护管理难度较大和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采取分布式智能光伏发电系统解决边远山区用电的方式是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

实现节能环保。

道银和坡告两村采用智能光伏发电系统供电,有效解决了采用电网延伸方式供电,新建线路将穿过林木密集区,需砍伐大量林木,造成环境破坏的影响;解决了因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线路走廊条件较差,造成线损率高供电难题。

节约建设成本。

经现公司专家组场调研和科学概估,道银和坡告两无电村使用的智能光伏发电系统供电比采用大网延伸供电的户均投资小,该工程两个无电村采用的户用型光伏供电系统约为5万元.套/户,总投资为140万。如采用大网延伸供电,户均投资为10万元以上,且后续管理费用投入较高。

工程建设简单。

道银和坡告两无电村使用的600W户用智能光伏供电系统单套重约300公斤,运输方便。施工时仅需在室外制作一个混凝土基础,然后安装光伏组件,最后将三部分进行简单的电气连接,安装方便。每户在3人协作安装的情况下,费时约为4小时,工期较短。

运行维护方便。

道银和坡告两无电村使用的光伏供电系统没有转动部件,基本上可以免维护,仅需每3至5年更换一次蓄电池,维护工作量较小。

供电可靠性高。

道银和坡告两无电村使用的智能光伏发电系统采用较高质量标准和可靠性参数,最大限度降低了系统维护工作量。系统集光伏发电、充放电控制和逆变控制等功能为一体,采用免维护蓄电池,并具有直流输入过欠压保护、直流输入极性反接保护、蓄电池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交流输出超载、短路保护等保护措施,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实现智能管理。

道银和坡告两无电村使用的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电能品质管理功能,对供电品质和用电数量进行监控和管理。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感应式智能控制单元,记录并保存系统每天的发、用电量,并对用户的用电量、剩余电量资讯进行智能化管理和即时显示。当剩余电量不足时具有提示功能,且掉电情况下数据不会丢失。同时,智能控制单元采用先进的“智能投切开关”,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断用电负荷,同时实现对用电情况的即时管理,并且加入了智能提醒系统,当用户用电超过一定时间后会告警,提醒用户节约用电。

操作简单便捷。

道银和坡告两无电村使用的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具有人性化操作介面,独立的总电源控制开关使得操作更加简易方便,指示灯直观地反映了系统运行状态,同时具有系统故障报警功能。

三、采用智能光伏发电系统解决无电村用电难题,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白沙供电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海南电网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创新电网建设,历时一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供电可行性调研、勘测设计、设备运输和施工等各项工作,于2009年12月底,顺利完成了智能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任务,2010年1月3日,正式投入送电运行。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白沙县委县政府认为白沙供电局为白沙县道银和坡告两无电村送来了期盼已久的“光明”,结束了两村多年来无电的历史,开启了道银和坡告两村走上新农村建设、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是一项功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一项让偏远山区贫困农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阳光工程。

社会媒体对白沙供电局成功探索采用智能光伏发电系统解决偏远山区无电村供电问题也给予高度关注。《中国电力报》和《中国南方电网报》分别刊登文章,从支持绿色能源开发、做好自身节能降耗、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环保电力;发展低碳经济,电网企业走向低碳时代的角度,对白沙供电局成功迈出海南智能光伏发电探索第一步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海南日报》刊登文章,高度称赞白沙供电局主动力承担社会责任,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四、成功探索智能电网管理模式,提升了白沙电网综合管理水准。

(一)创新运行维护管理模式。

为加强道银和坡告智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优质,根据《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维护说明》和国家2024规定,白沙供电局研究制定《道银和坡告智能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暂行规定》。一是明确管理权限。根据智能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实际,白沙供电局根据实际决定道银和坡告智能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归口变电管理所负责,维护运行管理范围包括光伏组件、蓄电池和用户终端。二是明确运行维护管理内容。主要为:每季度对系统设备巡视1次,半年对系统设备检修试验和保养1次,受理故障报修,建立工作档案(要求做好工作日志、事故及处理情况记录、检修记录,建立和完善技术设备档案、用户档案、系统档案)。三是购置备品备件和相关仪表器具。 四是加强业务技术学习培训。聘请厂家技术人员对运行维护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同时鼓励部门负责人和维护管理人员自学相关方面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技能。

(二)加强用户安全用电管理和安全用电宣传教育。

因边远山区长期处于无电状态,其用户对电气知识接触了解较少,安全用电意识观念淡薄,加强用户安全用电管理和安全用电知识宣传教育是一项尤其重要的工作。白沙供电局根据用户实际,制定了六条通熟易懂的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要求,一是要求用户增加用电设备时需报白沙供电局管理部门允许和备案,发现导线有过热的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用电,并报告管理人员。二是要求晒衣线(绳)与线路、构架要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严禁将晾晒衣物或物体悬挂于线路、构架上。三是教育儿童不在电气设备、线路、构架附近玩耍。四是用户不准线上路、构架附近进行打猎、放风筝等,防止意外损坏设备。五是教育用户如擦拭灯头、开关、电器时,须断开电源开关后进行;更换灯泡时,须站在干燥木凳或其他绝缘物上进行。六是禁止在系统附近堆放柴草等易燃物品。同时,白沙供电局还制作安全用电常识海报,在用户生活区大量粘贴,深入开展安全用电知识宣传教育。

五、白沙供电局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投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白沙供电局道银和坡告两村智能光伏发电系统运行使用已将近三年,系统运行正常稳定,该发电系统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照明,农业生产等基本用电需求。系统安全可靠,清洁环保,节能降耗。虽然目前智能光伏发电建设成本较高,但经过测算,对于年光照充足且距离电网较远,人员稀少地区的无电村,光伏发电的经济性要优于电网延伸方式供电。

光伏发电报告总结范文第2篇

做个发电生意吧,你发电国家买。这种想象中的生意在位于北京顺义的一座地上三层外加半层阁楼的小别墅上变成了现实。

远远望去,这座别墅与邻居的房子并无区别。近距离观察,会发现凸起的屋顶上搭建了一些东西,顺着别墅屋顶向下看,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座房子前面的玻璃幕墙和别人家的颜色有所不同。

屋顶上搭建的便是太阳能电池板,而玻璃幕墙则已经布上了薄膜电池。这座别墅便是被众多媒体和光伏业内人士争相探望的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这座别墅的主人正是中国第一例家庭光伏电站成功申请建立者——任凯。

该屋顶作为光伏试验场,每天发电10千瓦时。安装成本市场价为每瓦10元,任凯实际安装价格为每瓦14元,共计4.2万元。“如果能得到每度电0.40.6元的补贴,像我家这样的小型电站回报周期一般为8年,投资回报率为9.3%,远高于银行利率。”任凯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不过,任凯所说的补贴现在还没有变成现实。

并网瓶颈

业主任凯是个“光伏迷”。2008年,因看好光伏产业的前景,原本从事手机供应链管理工作的任凯转行进入了一家全球知名的光伏材料供应公司工作。彼时,光伏产业发展势如破竹,任凯虽然十分看好光伏的发展前景,但也对产业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中国拥有全球80%的产能,并曾经占据50%以上的国际市场,但国内市场的份额却不到全球市场的9%。对于出口的过度依赖,让身在外企的任凯十分忧虑。他认为,分布式光伏项目具有小型、灵活、自给自足等优点,在未来应该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2011年,任凯萌生了自己在光伏领域创业的想法。他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购买了一些薄膜电池,计划把这些电池布置在自己的房子上,建造一个小型“发电厂”。任凯打印了申请报告,先后去了顺义电力公司和北京电力公司申请并网,但由于当时国家没有出台居民家庭分布式并网的政策,顺义电力公司和北京电力公司都拒绝批复并网申请。

遭到拒绝并没有浇灭任凯对家庭光伏电站并网申请的热情。他请求顺义电力公司提供相关科室的电话,以便随时了解咨询。也正是这一次沟通,使顺义电力公司成为任凯获取相关政策消息的有效途径。

并网获批

任凯的坚持终在一年多以后迎来转机。2012年10月的一天,任凯忽然从内部渠道了解到,他期待已久的光伏分布式并网即将有新的政策出台。10月24日上午,任凯以微博的形式率先预告:国家电网将召开新闻会,支持光伏分布式并网,简化手续,降低费用。

两天之后的10月26日,国家电网向社会了《2024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支持并将服务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的开展。《意见》中提到,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允许富余电力上网,电网企业按国家政策全额收购富余电力;由分布式光伏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以及接入公共电网的接网工程全部由电网企业投资。

“允许富余电力上网”,这句话任凯已经等了一年多了。当天下午,任凯再次通过邮件向国家电网北京顺义电力公司提出并网申请。这一次顺义电力公司没有拒绝。第二天任凯接到电话,要求按照流程去营业厅领取申请表。

2012年11月5日,任凯前往顺义电力公司营业厅正式递交自家屋顶3kW分布式光伏屋顶发电并网申请,在营业厅他领到另一张《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申请表》。表上的十几个必填栏目里,“发电量意向消纳方式”这一栏让他有点犯难了。这一栏有三个选项分别是全部自用、全部上网和自发自用余量上网。自发自用肯定首先被排除,要并网肯定不是自发自用,而在剩余的两项中该如何选择。全部上网意味着,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可能意味着低价卖电给电网然后又高价从电网买电的局面。如果选择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光伏发电在白天,自家用电多在晚上。再三斟酌以后,任凯选择了全部上网。他认为,尽管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补贴政策还不明朗,但未来能够争取到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每度1元的光伏上网电价。任凯的选择也得到了顺义电力公司的支持。

在并网申请提交7天后的11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北京电力公司客服部领导到任凯家进行项目可研勘察,核查了电池板安装位置和功率、上传电表安装接入方案、逆变器性能等事项。

由于国内市场上没有销售三相输出的3kW小型逆变器,原计划使用3kW单相普通并网逆变器,改为APS昱能生产的微逆变器,最终技术人员通过线路负载计算,确认可以使用单相220V逆变器实现“全部上传”,逆变器问题解决。

2012年12月5日,任凯的并网申请正式获得批准。任凯顺利拿到了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接入系统报告》和项目接入确认单。从递交申请到批复共23个工作日。就在并网申请得到批准的同时,顺义电力公司告知任凯,项目接入费用为1.7万元包括2个电表、1个断路器等,费用均由他个人承担。1.7万元的接入费相对于造价仅3万元的电站主体,无疑是十分惊人的。

按照国家电网《2024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6MW以下光伏分布式电站项目均应当免费接入电网。电网公司在受理、制订接入电网方案、并网调试全过程服务上完全免费。任凯认为,按照文件精神,项目接入公共电网的部分也由电网埋单,用户仅需自己投资光伏发电设备以及自用部分少量电缆线路投入。对此,顺义电力公司解释是“接入工程以及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部分由电网企业投资建设”,“接入用户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项目业主投资”。

新增1.7万元的投资,意味着电站投资回报期将延长5年,而对于政策的不同解读,让任凯十分困惑。而就在他发微博并求助业界共同解读政策之际,两天后的12月12日,事情出现了转机。北京电力公司和顺义电力公司客服部及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冒雪赶到北京远郊顺义北小营的任凯家中,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之前顺义电力公司提到的1.7万元系统接入费并非全部出自任凯,其中包括上传电能表在内的大部分投资都将由电力公司负担。对于这两种大相径庭的解释,任凯猜测可能是政策出台突然,基层工作人员理解角度不同所致。

北京电力公司安排了专门的项目经理负责与任凯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对接。12月26日,顺义电力公司在任凯家安装了北京市第一块私人并网上传电能表。而此时光伏电站组建安装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邻居突然不同意任凯占用他家屋顶,小区物业也以防漏水为由要求他不得在房顶打孔安装。迫于压力,任凯重新调整计划,将原来安装12块薄膜电池的设计方案在保持3kW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改为6块240W多晶硅电池组件。英利太阳能公司在了解任凯的情况后,提出赞助全部晶硅电池。

2013年新年后的11天,任凯的光伏电站建设完工并向顺义电力公司递交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验收和调试申请》,等待验收工程正式并网。

1月16日任凯被通知与北京电力公司签署《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低压发用电合同》。合同中载明电费半年结算一次,须由任凯开具增值税发票后由北京电力公司划拨至指定工行结算帐号。在这份合同中,任凯最关注的上网电价却只能按照每度电0.4元的脱硫煤电价格结算。这与他之前预期的每度电1元的上网电价相差甚远。

随后的几天里,顺义电力公司先后对项目的系统原理、逆变器孤岛保护等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任凯按照对方要求,先后更换微断开关和增加欠压脱扣开关,进行了防孤岛和失压跳闸试验。

1月25日,任凯家三层小别墅挤满了前来采访的国内外媒体记者和光伏业界人士,这一天他的家庭光伏电站成功并网。

补贴难题

不过,任凯并没有到可以开怀大笑的时候。

任凯的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顺利并网,但国家电网告知如果想拿到每度电1元的光伏上网电价只能获得北京市发改委的项目核准。

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居民每月日常缴纳给电网的电费均包含每度电8厘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国内并网的大型光伏电站都能够享受每度电1元的补贴电价。

任凯的3kW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成本为3万元,每天发电量大约10度。如果按照国家目前每度电1元的光伏上网电价,需8年时间收回成本。而如果按照国家电网给定的结算电价,收回成本要18年,

任凯认为,北京市发改委曾出台的《不使用政府投资的能源类投资项目核准(申请材料目录)》是针对法人投资的大型能源类投资项目,自己作为普通居民在屋顶建立分布式光伏电站,既不是法人,也不影响城市规划、土地使用与环境,应当不需要发改委核准。如果需要核准,按照该申请材料目录要求,需要提交由具备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一式5份,此外还需要城市规划、环境评价、土地等审批报告。单是申请报告一套就需要20万元,报告全部办下来,保守估计50万元以上。而他家的3kW分布式光伏电站总投资才3万元。“一个自家的3kW小项目,发出来一样的电,申请国家规定的1元/度补贴竟然要通过发改委的项目核准(即电站的可研申请),简直匪夷所思。”任凯说。

“我的目标就是要争取1元/度的光伏上网电价。这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利益,而且也是身后广大潜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后用户‘产电者’的利益。”任凯告诉记者。

任凯坚信项目核准不是针对他这样的工程,于是携带了所有能带的资料去北京市发改委递交核准申请。对方的回复是,目前的电站核准政策只针对法人,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能否审批和享受1元电价没有相关政策支持。

“发改委的核准政策应该和国网的并网新政相配套,将6兆瓦以下分布式光伏项目改为备案制。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2015年,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将达到10吉瓦。如每个项目为500千瓦,大约就是2万个项目;如果大部分为3千瓦左右的居民屋顶光伏,需要核准的项目将超过百万,如此大量的核准工作,发改委根本无法应对。”任凯说。

目前,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2024领导处得到的最新消息是,自然人项目是否审批以及享受电价补贴仍无相关文件支持。

不过一线曙光已经展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未来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达到电网并网要求后只需要到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即可拿到相应补贴。

而就在2月27日国家电网召开“促进分布式电源并网新闻会”,向社会《2024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这是国家电网继《2024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后,出台的积极促进光伏、风电、天然气等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又一举措。

光伏发电报告总结范文第3篇

在8月中旬的光伏招标中,50家企业携带135份标书展开厮杀。6天后的开标中,13个竞标项目的最低价均低于1元/度。中电投旗下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黄河水电”)一鸣惊人,报出了0.7288元/度的全场最低价。

如果黄河水电中标,这将是“史无前例”的光伏发电价格。此前,国内首批获批的4个太阳能发电项目中标价格均在4元/度,而2009年光伏招标的中标价为1.09元/度。

“经过两轮招标,光伏发电价格将出现真正的‘1元’时代。”一位接近招标的国家发改委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以往,由于光伏发电的价格高高在上,而新能源补贴又非常有限,制约了光伏发电的推广,“而目前项目的报价已经普遍低于1元/度。光伏发电的价格每度降至1元以下,是推广和普及光伏发电的重要前提。”

竞标“白热化”

6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公告,正式拉开了第二轮光伏招标的大幕。

与去年进行的第一轮“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相比,本次招标急速扩容,总标的高达280兆瓦,相当于中国过去各类太阳能利用规模的总和,这引起了光伏企业的浓厚兴趣。

8月中旬,中国第二轮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在国宏宾馆举行,50家企业携带135份标书展开厮杀。在现场,中电投、国电电力、华能等央企巨头悉数出动。除了五大发电集团外,国内有开展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企业也悉数到场,场面蔚为壮观。

据现场唱标结果统计,一共有50家企业递交了135份标书,招标主办方共收到的保证金达到67.5亿元。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一位参加竞标的企业人士如此2024当时的氛围,“去的都是很有实力的大企业,民营的如赛维LDK、无锡尚德等。最敢于出价的,还是央企‘国家队’。”

据参与招标人士透露,本轮招标共有13个项目,其中30兆瓦的项目2个,分别位于宁夏青铜峡和青海共和;此外11个项目均为20兆瓦,分别位于陕西榆林靖边、甘肃白银、内蒙古阿拉善、新疆哈密、新疆吐鲁番等地。

招标开始后,所有项目都遭到激烈争夺。据现场人士透露,最受“冷落”的内蒙古阿拉善项目,也有7家企业投标。最热门的当属内蒙古包头20兆瓦项目,投标人总数达到了16家。其他项目,竞标者普遍都在10家左右。

按此前发改委给出的同等条件下“低价者得标”原则,压低报价成为了竞标者的杀手锏。与敦煌招标中大部分出价1.4元/度左右相比,本轮竞价整体大幅度下挫,不少报价均降到1元以下。而即使是1元以下,还是不能保证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

在对“青海共和30兆瓦并网项目”的角逐中,中电投旗下黄河水电报出了0.7288元/度时的惊爆低价,一举压过了中广核、华电集团、大唐集团等10家厂商的报价。这一报价,也成为了当天无人能敌的“地板价”。

争议“跳楼价”

直至8月16日开标时,人们才发现13个竞标项目均打破了1元/度时的行业心理线。中电投旗下的黄河水电报出了0.7288元/度的全场最低价。

这一情景似曾相识。在2009年3月的第一轮光伏招标中,国投电力和英利控股联合体报出了0.69元/度时的超低价格。这一基本不可能的超低价,被业界看作是“搅局者”的“闹剧”。最终,发改委确定中广核的1.0928元/度时竞标方案中标。

“价格普遍低得有些离谱。”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喜文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从行业平均水平看,1元/度以下的报价肯定亏钱,“低价恶性竞争很可能将部分民营企业挤出去。”

如今,黄河水电的0.7288元/度报价能否保证盈亏平衡?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黄河水电新闻中心王姓主任以一连串的“不知道”做出回应。

黄河水电官网显示,公司是中电投集团的控股子公司。2006年底,黄河水电成立新能源分公司发展多晶硅产业,计划目标是在今年达到太阳能电池产能2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0.5万千瓦。不计成本的“地板价”,显示出黄河水电进军光伏项目的决心。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淦告诉记者,他们就此问题曾与企业进行过商谈:“我们都觉得这个价格太低,企业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们说自己能够做下来。”

争论间,业内已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之前估计到会压价,但没想到会低到这个程度,并且还是普遍性的低价,确实很让人意外。7毛多的报价,用最差的太阳能电池板都做不下来。”安徽派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聂鹏胜说。

低价何来

跟去年敦煌竞标一样,本次280兆瓦竞标的低价风波再次在业内引起了一阵波澜。业界人士普遍忧虑的是,低价风潮很可能引发更加剧烈的恶性竞争。

不过,在发改委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看来,危及行业发展的看法太过悲观。竞标只是企业的事情,与行业无关。史立山透露:“国企拿到项目,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可以来做设备供应商,有订单做同样可以赚钱。”

8月下旬,孟宪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业内较低的价格水平,太阳能组件每瓦需要8元以上、钢体支架2~2.5元/瓦、控制器1.2元/瓦、电缆1元/瓦、人工安装费用至少1元/瓦。这样算下来,每千瓦投资都在1万2、3千。孟宪淦认为,黄河水电的报价“肯定亏钱”。

黄河水电的选择并非唯一。此次招标的13个项目上,投出最低价的企业中有12家是央企或有央企背景。央企占据竞标总数的七成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普遍的招标价格走低?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企业恶性竞争。”一位参与竞标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从招标规则上来看,此次招标的项目建成期限,由以往的一年放宽至两年,“这其中有很大的区别。现在国外市场的设备价格仍然很高。但业内普遍预期,两年内市场价格走势将有大的变化。”

据记者了解,在招标中多晶硅企业大多采取了与电力公司“结盟”的方式参与竞标。如赛维LDK,就选择了与中节能太阳能开发公司、大唐电力、鲁能电力等合作,为后者提供设备供应。

2008年以来,太阳能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普遍遭遇困境。不过2010年下半年,国际光伏市场终于回暖,光伏产业迎来了一波新的繁荣时期,市场供不应求。各光伏企业纷纷扩产,预计在今年10月份起产能将逐步释放。

这部分产能的投资收益与未来的上网电价密切相关。如果中国的光伏产业加速发展,将有“规模化”的效应,将加速光伏组件价格的走低。

此外,国有企业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不少央企都是为了快速进入这个行业,以低价站稳脚跟。他们考虑的出发点不是商业角度,完全市场化出发是报不出这么低的价格。”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国有企业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任务,也会有政绩的考虑。

对此,参与招标的专家认为,不排除有国企的非市场化因素。但是需要思考,这些因素的问题出自哪里。如果是招标的机制出现问题,就需要从出现问题的环节解决。“例如,一旦出现假投标,可以将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此外,还需要严格招标制度。杜绝先‘圈项目’,再向发改委争取涨价的行为。”这位专家指出。

补贴与招标

在上网电价没有最终推出之前,特许权项目招标被政府层面当作权宜之计,同时更重要的目的则是摸底光伏发电的真实成本,为上网标杆电价的出台做准备。本次招标电价很可能会确定为两年之后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一位专家认为,这将开启光伏发电的“新纪元”。

目前,多数光伏项目不能普及,主要原因是成本偏高,“不具备经济性”,而财政的补贴又非常有限。

“当发电成本降低到1元/度以下,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将‘不可限量’。”上述中电联专家说。

在国际上,由于光伏发电成本高昂,各国的发展政策,存在“补贴”和“竞标”两种。

进行补贴是欧洲国家的普遍做法,如德国和西班牙采用“固定上网电价”模式扶持太阳能发电:电网公司收购光伏发电的上网电量,收购所增加的费用,电网公司将在全国消费者中均摊。不过,这将耗费大量财政收入。

光伏发电报告总结范文第4篇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总计年产2800万平方米涂覆型太阳能电池背膜扩建项目以及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研发中心新建项目。

尽管公司极力宣称项目的发展前景良好,当前光伏也确实已经从寒冬中复苏,但过去积累的诸多问题仍然有待一一化解,不少公司的资金链依然十分紧张。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增幅达40%,但其2013年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高达1.9亿元,比上年剧增90%。同时,太阳能电池背膜产品的价格一直在下滑,公司现有客户高度集中,且涂覆型背膜存在环保隐患,属于市场非主流产品,缺乏竞争力,开拓新客户乏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公司如此大张旗鼓的进行扩产,真不知道它们的产品以后卖给谁。

客户集中 应收账款剧增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来光伏欲通过深交所上市,拟发行不超过3200万股,所募资金将用于“年产1200万平方米涂覆型太阳电池背膜扩建项目”,“1600万平方米涂覆型太阳能电池背膜扩建项目”以及“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材料(塑料软膜)开发、生产、销售;太阳能技术服务、咨询,主要产品为涂覆型太阳电池背膜,是应用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关键封装材料之一。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较快增长(详见表一),特别是在2012年,光伏行业整体仍处于极度低迷之中,公司业绩依然实现较快增长,实属不易。

然而,光伏回暖的2013年,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却较营业收入增长缓慢的多。使得投资者对其后续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进一步扩产的合理性存在巨大疑问。

尽管2013年光伏行业开始复苏,国内也频繁推出各种政策,扶持产业发展。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审批慢,融资难依然严重制约着中国光伏大规模应用市场的启动。国内某知名光伏公司总监欧阳大华告诉记者,尽管2013年光伏行业较2012年改善很多,但是前面低迷了这么久,回到平稳的轨道上还为时尚早,由于融资难等问题,占2014年装机容量大头的分布式光伏迟迟难以铺展开来。

据记者了解,美国将于6月份公布对华光伏“双反”,此前欧盟的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已经生效,业内普遍预计最终裁决结果对中国不利。海外市场遇阻,国内市场培育尚需时间,2014年的市场预期并不乐观。

“亚玛顿受尚德破产冲击绝非个案,即便行业复苏国内市场回款的速度也非常慢”,欧阳大华表示,“中来光伏的客户高度集中,高增长背后蕴含巨大风险。”

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分别是84.20%、82.26%和77.34%,其中对韩华新能源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收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1.66%、48.86%和33.98%。2012年度和2013年度,韩华新能源净利亏损分别为15.63亿元和8.74亿元。与此对应的是,中来光伏在业绩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也一路飙升。

2012年度,公司的应收账款由2011年的2985万元增加到9169万元,增加207.2%;2013年应收账款增加不大,但应收票据由2012年的895万元增加至8069万元,两项合计同比增长89.6%。

这表明,作为配套厂商,中来光伏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并没有报表披露的那样光鲜、有力。欧阳大华更指出,中来光伏80%左右的业务来自前5大客户,而这些都是光伏巨头,公司只能忍受延期付款。

产品非主流 开发新客户难

此前,中来光伏董事长林建伟表示,当前中来光伏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7%。这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业绩。

然而,记者注意到,除了客户集中,应收账款猛增外,背膜的售价也在逐年大幅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太阳能电池背膜产品的平均售价分别为42.37元/平方米、31.80元/平方米和23.33元/平方米。虽然期间原材料价格也有大幅下降,公司成品率不断提高,但毛利率还是由2011年的52.65%下滑至2013年的47.88%。

更为致命的是,涂覆型背膜目前还是市场上非主流的应用品种。据记者了解,背膜占光伏组件的成本只有3%~5%,客户更换背膜不仅对降低总成本的效应并不明显,而且还存在较高的风险。在全球光伏市场上,涂覆型背膜还属于非主流产品,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小。

光伏发电报告总结范文第5篇

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其对中国光伏企业惩罚性征收“反补贴税”的初步裁定结果:反补贴税率最低为2.9%,最高为4.73%。这一结果远低于去年7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提起“双反”申诉时要求的100%税率,同时也低于业内最初预计的20%―30%的税率。对于处在8%-10%盈亏平衡点的光伏企业而言,尚留有一定利润空间。

光伏企业侥幸逃过一劫的同时,或许也给杜邦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如果征收重额反补贴税,伤害的“不仅是中国光伏企业,也伤害了一批为光伏企业提供高端应用材料的供应商,如杜邦。”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告诉《英才》记者。

实际上,杜邦与中国的光伏企业渊源颇深。中国光伏电池板大部分高端材料及一些专用装备均来自于美国,其中不乏杜邦的高端应用材料产品。而杜邦与中国的光伏企业也是相互依傍。在反补贴税悬而未决之际,就与位列双反名单之首的尚德电力、英利签署了大额订单合同。

杜邦此举,意在何为?

牵手多家产业龙头

在BP等一些能源巨头退出太阳能产业的同时,杜邦却在逆势扩张。先是携手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英利,不足半月,又与尚德电力达成了合约。3月下旬,杜邦又分别与天合光能及中电电气签约,展开在光伏领域内的材料及创新协作。

1月31日,杜邦与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代码:YGE),就开发高效的光伏电池技术、新的组件制造工艺,以实现延长光伏电池使用寿命及创新组件设计展开合作,目前已经小有斩获。

据了解,英利和杜邦共同协作开发特制浆料,应用于英利高效率N型单晶光伏组件(N-type)―熊猫组件系列(Panda),现已完成实验室测试阶段,电池转换效率可达到19%以上。此外,双方共同协作开发了背板材料,使用杜邦的聚氟乙烯薄膜作为英利高效率熊猫系列组件背板的关键材料,能够进一步确保其高效输出超过25年。英利还利用杜邦的技术平台,在电池扩散环节应用了杜邦最新的浅扩散式技术,进而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

如果与英利的合作不足为奇,那么杜邦携手“破产传闻”屡传不止的尚德电力公司,多少有点儿匪夷所思。2月7日,杜邦就与尚德电力公司签署一项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协助增加光伏材料与技术的供应,同时双方也在寻求合作营销的机会。

“到2035年,全球的能源需求将增长40%。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更清洁的能源资源,以及更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的新方法。”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Ellen Kullman)女士告诉《英才》记者,“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是由世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全球性挑战之一,需要通过协作创新加以应对。中国从事太阳能生产的企业非常多,杜邦也希望在总量增加的时候,能够更多地用到杜邦的产品。期待可以通过与英利、尚德等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共同提高电池的效率和耐用性。”

据柯爱伦介绍,目前杜邦在与中国太阳能模块的厂商进行合作研发,在杜邦目前的中国研发中心内,以及扩建中的研发中心二期项目的一部分设施,都会用于光伏太阳能方面的研发。

现在,光伏产业正处在寒冬期。有数据显示,在60家已公布年报的太阳能概念上市公司中,净利同比下滑超过40%的多达13家,但是市场的增长并未停滞。即便是艰难的2011年,也有近30%-40%的增长。

杜邦并非直接涉足光伏发电产业,而是为产业龙头提供高端材料产品,因此,光伏的寒冬尚未波及杜邦,但是,通过协作带给光伏产业春天,那么这个春天对于杜邦来说无疑是明媚的。

大趋势中觅商机

杜邦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协作并未止于光伏,还涉及风能、燃料电池以及生物燃料等领域。杜邦认为,人口增长带来的食物匮乏、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生命及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无法回避的三大瓶颈。

既然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大势所趋,市场短暂的波动就不会影响杜邦对于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目前,杜邦正在努力满足可再生燃料的需求,还运用自身在材料和聚合物科学、化学工程和微生物学方面的专长,与政府、生产商和工业企业合作,寻找新的能源资源。日前,杜邦与大唐新能源材料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期望能够通过两家公司合作,以及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在中国建立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先进的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

“在生物质能源方面,我们已经在跟很多农户交流,探讨2024玉米秸秆的方法。”柯爱伦介绍,在农业增产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生物质,最典型是玉米秸秆。这些生物质如果放在地里,会影响第二年的生产,而如果把这些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加以利用,能生产生物质能源。

“仅以中国的玉米主产地吉林省为例,如果能够将当地50%的玉米秸秆进行回收,用以生产纤维素乙醇,可以建造出25座7.5万吨/年的乙醇工厂。这意味着增加了150多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价值。与此同时,农民能够增加18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这对中国的能源产业、对农民生活都会有一个改变。”杜邦大中国区总裁苏孝世以数字佐证。

到2024年,全球生物燃料市场预计将超过1000亿美元。同期,中国也计划通过采用非粮原料的技术,生产约700多万吨的生物燃料乙醇。

2011年,杜邦净销售额达380亿美元,较上一年实现了20%的增长。其中,农业、高性能材料以及化学品的销售额总计为238亿美元,占总销售额超过60%。着眼于全球发展大趋势为杜邦带来的高额回报并非偶然,这些领域也是杜邦研发投入的重头戏。去年杜邦的研发投入为20亿美元,其中86%是用于应对粮食、能源和防护方面的挑战。

柯爱伦告诉《英才》记者:“这些挑战之巨大,绝非一家企业、一个政府所能够独力应对。我们需要结合科学家、工程师、企业、政府、援助机构和有远见卓识者的多方巧思,协力应对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不难发现,杜邦能够在全球经济风雨飘摇的当前,逆势而动的根源,就在于其这种聚焦于未来发展趋势,并利用协力创新抢先一步进行商业布局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