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计划内容页

农村专项计划的利弊(整合3篇)

2024-07-09 23:23:01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专项计划的利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专项计划的利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体系建设;农村经济统计质量;统计体制

引言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之下,农村经济统计正在朝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符合当地的经济模式运作,在此过程中,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政策的实行,可以贴近当地农村经济的真实状况,制定相适应的体系,虽然在实际的运行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保证2024政策的完善,才会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经济统计质量的重要性

农村经济统计的最基础性工作就是利用农村多项领域中的实际运行状况做以全面的统计,探索农村整体的农业、工业和其余的产业发展经济流转信息,以便于在各类的信息数据中明确农村经济质量的真实发展状况,并为当地政府的经济政策规划、生产计划活动等多种项目的实施提供可信赖数据,保证在此过程能够积极带动当地经济运行以及多种行业的发展。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因为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可以从总体上全面研究农村经济运行进展,并依据真实的数据显示,从而分析出相对完善的理论数据,针对不同形式的探究,为多个地区创造更多的分析依据,从全局的角度寻找出农村经济发展的弊端,有利于各部门的领导吸收大量的实践经验,研究其中的利弊,针对各项工作中的弊端,及时的做以处理和调整,有利于在今后的管理期间提升工作质量,明确今后的农村发展趋势,加强对农村经济统计的管理质量。

2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

由于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其中农村人口占据我国总人口的比重较多,并且国家领域面积广大,乡镇的规划面积分散,以至于在管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阻碍,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基础工作量。因为上述原因,致使我国经济统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分布不均匀,参与工作调查的专业性工作人员少,总体统计力量弱,难以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完成预期中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农村生产消耗的时间多,其本质上存在地域以及季节上的差异特点,所以在后期的生产组织以及管理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针对此种环境的影响,工作人员要想保证实际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质量,就应当强化经营、生产、总收入以及多项经济收益的计算力度,但是因为所牵扯的统计信息和具体运作方式较多,工作任务量大,以至于难度会相应的提升,再加上工作人员的数量有限,所以就导致最后的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会受到干扰。另外,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经济帮助,但是因为政府的重视力度不够,促使农村经济统计的进展和质量难以提升,许多支出没有得到系统性的监管,不仅会影响后期的统计质量,同时还造成工作人员对统计工作的主动性降低。上述问题的出现是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开展困难的主要原因,要想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当地政府就应当有针对性的对统计工作做以调整,为今后的农业发展奠定基础[1]。

3加强农村经济统计质量的措施

3.1健全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统计体制

在众多经济项目运行期间都会具备自身的发展管理模式,才会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顺应市场上的经济发展状况。在目前的农村经济运行发展中,要想将调整农村经济统计制度,就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别为中小型企业、集体经营、农民经营以及其余经营方式。农村企业中会包含乡办企业以及村办企业,加强乡办企业与私营企业相联系,就需要采用独立的经济统计方式,而其余经营方式需要借助原有的指标信息做以详细的记录,乡村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统计信息会根据乡镇企业的信息统计中进行筛选。农民集体经营和其余的经营方式最佳的统计方式是采用原有的数据统计模式,农民经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按照当地的农村经济运行状况做以详细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贴近当地经济发展的统计体制,此种方式的实行,可以保障乡办企业指标体制的联系程度,降低典型调查以及抽样调查中存在的弊端,提升农村经济的统计效率和质量,确保当地经济在管理机制的健全管理下实现稳定的发展。

3.2强化当地农村经济统计网络的体系建设

当地政府为实现切实的查验当地经济发展态势,就应当合理的研究信息技术以及相对应的统计环节可依赖程度,将农村经济统计体制作为一种关键性的规划工作,全面检验到网络基础建设的重要程度,积极为统计网络体系建设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政府为保证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需要借助农村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统计指标规划相对应的科学管理模式,保障典型调研以及抽样调研的准确程度,采用分化区域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后期的统计质量。因为农村经济统计信息是由2024部门经过详细审核之后,上交至当地政府查验,因此,有必要加强多个部门之间的联系程度,增加工作交流的次数,从而提升工作中的效率和质量,强化对接流程,验证数据信息的可依赖程度。

3.3增加农村经济统计人员的管理力度

制定相对应的管理体制应当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本质入手,现阶段,可以采用“块条联系”的管理方式提高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总体发展。第一,控制农业经济信息统计工作人员的基础数量和详细的分工区域,合理利用内部的统计人力资源,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调动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对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对自身岗位上使命感的认知,以免出现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出现消极情绪,造成大量的工作堆积。利用“块条联系”的管理方式就可以切实的解决上述统计工作阻碍,确保实际农村统计工作的质量。另外,强化农镇经济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锻炼报表的统计能力,将整个统计流程做以系统化处理,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升农村经济的统计质量。2024部门可以与专业的院校相合作,鼓励毕业生积极的投入到基层的农村建设事业中,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需要相对应的壮大农村经济统计队伍规模,加强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规划和管理[2]。

3.4提升对软硬件设施和人员的经费投入力度

政府财政预算需要设置系统性的经费规划小组,增加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视力度,提高对此工作的资金扶持程度,加强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管理,经费的使用会分散在工作人员的走访调查、技术培训、基础设施等方面。在上述资金的配比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在工作区域内增加专业的现代化设备,创建一个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的专用平台,工作人员借助此种平台进行对数据的统一化管理,保证存储、分析以及归纳等多项工作合理的运作,按照统计数据,将其系统性的归纳,并向上级部门汇报更加精准的信息数据。另外,还应当增加对工作人员建设的资金投资力度,制定系统化的训练课程,从而保障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在此环境的推动下,不断的提升[3]。

3.5提高农村经济统计的执法工作

统计数据的精准性才是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质量中最基本的需求,因此,2024部门有必要在实际的统计过程中提升执法工作的实施质量,第一,需要引导工作人员强化学习《统计法》,利用宣传教育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法律思想,采用法律的保障手段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实施,保证日常统计工作的精准性。第二,联系各部门的2024领导提高对统计人员的监管工作,根据统计人员的职权划分,保证各项工作均可以在系统的流程部署之下进行划分,一旦发现瞒报以及虚报的情况出现,可立即做以严肃处置。第三,为防止在农村统计工作中存在统计报告数据的不准确性,需要注意调整实际工作中的各项指标,控制具体统计数量,从而能够确保工作进度和目标的一致性,减少虚报或者瞒报的情况发生。

农村专项计划的利弊范文第2篇

公路在交通运输业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目前,农村公路的重要性已经被我国各级政府所认识,并且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里程增加,技术等级提高,路面状况改善,农村公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农村公路的使用极不规范,以及县际和农村公路的养护项目分散,涉及面广,基层和一线技术力量、管理力量都比较薄弱,在养护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资金投入也受到限制;再加上养护管理部门的设置还不完善,乡镇又没有养护机构,致使乡镇道路养护管理脱节,以至大量道路毁坏,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阻碍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建立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乡村道路养护资金,加强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对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现有养护管理体制的弊端

1.1农村公路分类及特点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通乡及乡际公路)、乡道(通村及村际公路)和村道(通组公路)。纳入专业化统一管理的农村公路:一般县、乡道全部列入管养,村道中部分列入;纳入乡、镇、村、组进行管理的其他乡村公路:主要指未列入专业化统一管养的农村公路,包括各乡镇场至城区、各乡镇场街道之间、各乡镇场街道至外县市、各乡镇场街道至管理区、村及其内部的油路,占农路通车里程的50%以上。与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具有线形较差,路面等级相对较低,且农用车及机具多、轴载较轻、车速慢等特点。农村公路在使用中存在着行车严重不规范的现象,在路肩上行车、停车的几率相当高;普遍缺乏有组织的管养,或者基本无人管理,处于无序使用状态.另外,农村公路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如:相当一部分道路沿线无排水设施,有的路段边沟都不具备,这就造成了大气降水极易进入路面、甚至是路基工作区,降低道路的承载能力,使路面出现各种因强度降低而导致的病害。

1.2现行体制的主要弊端

从总体上看, 当前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具体表现在:目前,我国的公路管理机构,既代表政府担负着公路管理的行政职能,同时又承担着公路养护、施工、设计等生产任务,是政、事、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是生产按计划安排,经费按人头划拨,大锅饭、铁饭碗、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十分严重,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厂、站、库和设计、施工、养护等生产性单位,都依附于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长期依靠吃养路费过日子。这不仅影响了公路的管理,也影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1)人浮于事,效益低下。近年来,各地由于重复设置机构,扩充人员,特别是由于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工资福利基本有保障,加之大锅饭的体制,使公路系统的人员急剧增加。且有工不出或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较普遍,生产效率低下.再加上农村公路项目分散,不受重视,因此,长期处于无养护状态,服务质量低下。

2)公路养护部门即道班形同虚设。农村道路处于一种无人管养状态,再加上使用不规范,“三无”(无牌照、无行驶证、无驾驶证)车辆较多,造成了农村公路的提前破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及当地农民修路的积极性,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3)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及高效率的机械养护设施。基层养护部门没有相应的高素质的养护技术人员,道班工人仅仅了解砂石路面的养护,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的常见病害不能处治,甚至连养护材料也不具备。这种情况与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的需求极不相称。近年来,农村公路的路面等级在逐步提高,油路、水泥路越来越多,急需与之相匹配的养护技术人才及设施。

2 养护体制改革

要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把农村公路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责,纳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合理划分农村公路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建立适宜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同时,要建立由车辆养路费与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共同组成的多渠道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公路特点的养护新机制,提高养护水平。

2.1农村公路养护应走市场化道路

我国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多年来,这种体制较好地发挥了中央和地方投资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在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愈来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经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撤消现有的公路养护道班,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推向市场。改变目前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对公路改善、大中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实行招投标,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2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处

在县里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农村公路管理处,对列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调查,负责监督并调控全县的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按照“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原则, 由农村公路管理处进行统筹规划,提出养护项目,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制定政策、提供服务、对养护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改变目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公路管理现状,保证农村公路的及时养护。

2.3设置齐全的交通标志,加强管理

农村公路线形较差,路基防护设施及交通服务设施差,标志标线不齐备,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状态及寿命。因此,应在陡坡急弯、与铁路交汇等危险路段设置警示等交通标志。同时,要杜绝“三无车辆”,加强宣传,培养全民保护道路的素质,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农村专项计划的利弊范文第3篇

第二,无形资产准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基于以上分析,地质成果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一是无实物形态。虽然地质成果有赖于实物载体,如文字报告、图件、各类文档文件等,但这没有改变其本身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特性。二是具有可辨认性。地质成果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对外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而不须同时处置在同一获利活动中的其他资产。三是显然不属于货币性资产,且地质成果同时满足以下两项条件:与该资产2024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存货区别于非流动资产的主要特征: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直接出售或加工后出售);存货的购销和加工是企业的主要日常业务。无形资产的特点表现为:无形资产的自创、购入等均非企业的主要日常业务。为了严谨,同时为了避免误解,建议修改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三条改为“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第三,企业生产部门固定资产修理费的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除满足资本化条件外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人当期损益。这就意味着企业生产车间(或部门,下同)除满足资本化条件外的固定资产修理费计入“管理费用”。笔者认为欠妥。理由如下:一是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相悖。其第七条规定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是使产品完工的必要支出,生产车间发生修理费用,其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是通过转入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实现的,因此应计入产品成本。二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从而不便于进行产品成本分析决策。比如,企业购入新设备生产某产品,不含车间设备修理费的单位成本一定,随着新设备的使用,设备修理费逐年增加,如果只按不含修理费的单位成本对各年成本进行分析,就不会发现有变化,而认为该产品的毛利率没有下降。实际上如果将修理费计入产品成本,则该产品的毛利率是逐年下降的,企业应在适当的时机更换设备或调整产品结构。可见,生产车间设备修理费不计入产品成本不利于产品生产决策和设备更新决策。三是不利于成本和费用责任中心的建立。修理费用是为消除设备的经常性的有形磨损和排除机器运行中遇到的各种故障,以保证设备在其寿命期内保持必要的性能,发挥其正常效用而发生的支出。它与车间工人操作使用以及设备管理密切相关。四是不便于管理费用的控制评价。管理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支出,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人为地夸大了管理费用,不利于对管理者进行公正的评价。五是不便于产成品定价。比如,某产品不含修理费的单位生产成本是20元,按20%的毛利确定的不含税单位售价是24元,若含修理费的单位生产成本是22元,按20%的毛利确定的不含税单位售价则是26.40元。如果按不含税单位售价是24元销售势必给企业的盈利带来影响。六是有违“受益原则”。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根据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的“五险一金”等均按受益原则计入相关成本和费用,甚至利息费用和无形资产摊销都有可能计人产品成本,充分体现费用列支的“受益原则”,相反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车间设备修理费却从产品成本中调出计入管理费用,与“受益原则”背道而驰。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建议恢复生产车间设备修理费计入制造费用的规定。

第四,固定资产盘盈的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及《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属于前期差错。记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笔者认为不妥,理由如下:其一,企业至少在每年末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财产清查,对各项财产物资发生的盘盈盘亏和毁损进行账务处理,使账实一致。因此以后每年固定资产的盘盈显然是当年的固定资产记录的差错,而不会是以前年度差错,根据《会计基本工作规范》进行调账即可,不应涉及以前年度损益。其二,固定资产盘亏,是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扣除责任人(或单位)赔偿部分外的损失转“营业外支出”,不具一致性和对称性。其三,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复杂。因此,笔者建议对固定资产盘盈恢复新会计准则前的账务处理方法。

新会计准则资产类规定疑难点浅析

李维清

第一,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属性的规定。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当条件具备时,可以将成本模式转化为公允价值模

式,但公允价值模式不能转化为成本模式。并且,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核算。新准则这样规定,有两点令人质疑:一是如果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已经采用了公允价值核算,现在又有一处新的投资性房地产产生,而该房地产所在地段又不具备公允价值核算的条件,那么,该新增投资性房地产将采用何种模式核算。新增投资性房地产,由于该地段不具备公允价值核算条件,只能才有成本模式核算。但准则又规定,同一企业对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只能采用一种模式核算。企业在此之前,已经对现存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那新增加的投资性房地产就没办法核算了,或者不让其产生。二是准则规定的理由。成本模式可以转化为公允价值模式,为何公允价值模式不能转化为成本模式,也许存在公允价值往回转容易虚增利润等原因,但同时也存在“资本公积”这个“专用工具”。

第二,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项目,要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核算。研究阶段的全部支出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资本化,不符合条件的支出费用化,也计人当期损益。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所需支出金额是巨大的。而且,自行研发项目业务复杂,技术性强,往往很难划分清楚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限。如果不能准确划分二者的界限,则为公司借此操纵利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准则所规范的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方法过于抽象,也很难操作。审计、税务部门难以认定其正确、合理与否,如果划分方法不能有效解决,公司操纵利润会易如反掌。笔者建议,研究与开发总支出20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