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2024年最新5篇}

2024-07-12 07:17:01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在此次培训中,公司内训讲师分别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房地产基础知识、营销管理等对学员进行逐一讲解;同时组织学员前往新世界项目现场实地参观了解工程管理、物业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以此从文化、制度、流程、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帮助学员全面认识新世界地产,并为其快速融入团队,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培训组织与培训内容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对培训整体效果表示认可,整体培训满意度达到96.8%以上。以下针对本次培训组织工作进行有效总结,以便改进。

一、培训亮点:

1.组织学员现场参观。通过对项目现场先参观后讲解的培训方式,使得学员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项目工程情况,物业服务的特色等,摆脱了原来坐在教室里比较枯燥的教学模式。

2.高管的职场心得分享。此次培训增加了高管职场心得分享环节,希望通过个人丰富的职场阅历,与大家分享自己独特的个人体验。本次邀请的分享者是世通公司总经理宋德胜,他以“职场人如何赢得未来”为主线,通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大量成功案例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感悟:“工作要主动、努力、用心、不断的学习,以把上级交办的事情办好的职业化心态做事,成为让上级放心、对公司拥有高度责任心和忠诚度的员工,要注重个人职场品牌的建设,未来一定会掌握在自己手中。”宋总真诚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博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3.座谈会更加关注员工的个性发展和职业规划,通过两天的培训,新员工对公司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对充满人文关怀的公司文化非常认同,所有新员工在座谈会上谈到了自己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同时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未来1-3年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二、存在的不足及提升措施:

1、培训形式上比较单一,应该增加更多的互动和案例分享环节,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2、培训内容和时间应该增加,通过至少一周的时间让新员工更加清晰的了解公司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等相关知识,掌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法、职业化素养和心态、团队沟通技巧等综合软能力。

3、部分培训讲师现场呈现技巧有待提升。作为企业内训讲师应该了解每位学员不同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在课堂上增加和学员之间的互动,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1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一般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德国双元制为典型的、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

11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1)德国现代学徒制即“双元制”。德国把现代学徒制叫作“双元制”,主要是指德国现代学徒制是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场所完成。学徒在两个场所的时间和学习任务并不是等同的,而企业是双元中的主要方。在德国双元制中,企业培训依据的是由行业组织制定的全国统一的“职业培训条例”,学校教学则依据由各州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

德国双元制被誉为当今世界学徒制甚至于职业教育的“典范”。1969年至今,德国双元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德国不断对双元制培训职业进行修改和调整。重新划分培训职业;二是为了满足没有条件单独承担培训任务的中小企业对培训的需求,德国的行业协会建立了许多跨企业培训中心,逐渐成为企业与职业学校以外的第三个学习场所;三是引入基础职业培训年,这种学校举办的基础职业培训年是全日制的,它取代了第一年的企业培训。在校企合作形式的基础职业培训年中,学生有培训合同,在企业里接受实践职业培训,在学校里学习与职业相关的理论和普通学科。在学校的学习为每周两天或两天半。

(2)德国双元制“利益协调”的原则。德国双元制强调“利益协调”的原则,它整合了所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在双元制实施的各个层面,相关利益者共同承担双元制的规划、实施和改善责任。学徒在双元制中不用交学费,所有教育成本是由双元制的三个培训主体企业、职业学校以及跨企业培训中心承担的,这三个培训主体的经费来源各不相同。

(3)德国双元制的特点和做法。德国双元制的特点主要有:以职业性为首要原则、利益均衡的合作机制、高度的企业参与、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德国双元制典型做法是:企业发布学徒岗位,面试录取,并在行业协会进行学徒注册。同时,学徒在相应的职业学校注册学籍。培训过程中,一般每周3~4天在企业,1~2天在学校。行业协会组织的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是学徒必须参加的两个重要考核,通过即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完成学徒制。

(4)德国双元制的教学。德国双元制教学分培训企业中的教学和职业学校中的教学。企业的培训场所是多种多样的,除实际工作岗位外,还包括实训工场、企业内部教学课堂,一些较小的企业还将企业培训转移到跨企业培训中心开展;职业学校中的教学场所主要是教室和实验室,其中2/3的教学是职业导向,另外1/3提供普通教育或综合的职业教育,每周最少提供12小时的教学。

12英国现代学徒制

(1)英国现代学徒制体系的三个级别。英国现代学徒制体系由三个级别组成:中级学徒制(国家职业资格2级)、高级学徒制(国家职业资格3级)和高等学徒制(国家职业资格4级及以上)。学徒培训的依据是国家统一发布的“学徒制框架”。它由英国各行业技能委员会开发,核心内容是学徒需要获得的若干个国家资格证书。英国现代学徒制框架本质上是一种目标/结果导向的管理策略,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校企分工没有限制,培训机构教什么,企业教什么,学徒怎么学,都非常灵活。

英国现代学徒制中,通常是培训机构主动寻找合作企业,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在现行学徒制政策中,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学徒制获得国家拨款,因此较为主动。培训机构向企业派出代表,帮助企业确定适合该企业开展的学徒制项目。学徒通常需经过面试确定录用,并签订培训合同。在培训开始后,培训机构与企业按照共同商定的培训计划交替开展教学,通常为每周4天在企业,1天在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会安排导师全程跟踪学徒在企业的学习与工作进展,对学徒的考核主要根据学徒在工作现场的表现。学徒取得学徒制框架里规定的所有资格认证,便成功完成了学徒制。

(2)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法规框架。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法规框架是相对较为单薄的。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并没有全面、单独的综合法案而依,而是根据散落在各种教育、经济和劳动法案中的条款开展的。1993年“现代学徒制”以来的一系列学徒制改革,都是以“项目”形式开展的,英国政府没有赋予这一系列改革明确的“法律框架”。

(3)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成本主要包括两大类:培训费用和学徒工资。它的成本分担机制如下:学徒不支付任何费用,由雇主支付其工资。学习与技术委员会只为完成学徒制框架的必须培训提供经费,其他额外增加的培训则需要培训机构或雇主自己承担经费。

(4)英国现代学徒制框架。在英国,每个学徒制项目都有一个学徒制框架,它是由行业技术委员会与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联合开发确定的,是对学徒制学习内容和标准的基本规范。所有框架都包括三大组成要素:能力本位要素――其形式是NVQ,是学徒制项目框架的核心。学徒制的级别实际上就是由NVQ的级别决定的;知识本位要素――其形式是技术证书。知识要素既可以单独认证,也可以作为能力要素的一部分进行认证;可迁移的或“关键”技能――其形式是关键技能资格,包括六类:交流、数字应用、信息通信技术、与他人合作、学习与业绩的自我提高以及问题解决。

13瑞士的现代学徒制

(1)瑞士的职业教育管理。瑞士的职业教育统归联邦政府管理。学徒制必须根据联邦专业教育与技术办公室发布的“职业培训条例”来开展,它不仅规定了教育内容,也规定了职业学校、企业、产业培训中心的分工职责。瑞士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分工是在最高层面进行统一设计的。

(2)瑞士现代学徒制场所。瑞士现代学徒制在三个场所完成,因此又被称为“三元制”:①企业培训。它是瑞士学徒制的重心,约占整个学习时间的70%以上。②职业学校的学习。大多数职业学校由州或市开办,也有部分学校由行业联合会开办。③产业培训中心的入门培训。产业培训中心由行业协会开办,属于独立的第三类培训场所,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学习内容为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交替进行,典型做法是学生每周1~2天在职业学校,3~4天在企业接受培训。还有一种模式是学生开始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然后逐渐减少学习时间,转而以企业培训为主。学徒期满后,学徒要参加一系列的国家考试,以获得联邦职业教育证书(2年制)或文凭(3~4年制)。同时,他们还可获得一份由师傅颁发的学徒工作证明。

14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

(1)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类别。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包括学徒制和培训生制两类,主要区别是:学徒制时间较长(3~4年),且更稳定(学徒期间企业更换业主,新的业主必须继续履行培训合同;合同的取消,需要所有相关方同意);培训生制时间较短(1~2年),稳定性也差些(学徒期间企业更换业主,新的业主可以终止学徒培训;任何一方都可单方面解除培训合同)。两种类型开展培训的依据都是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和培训包。

(2)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典型运作方式。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典型运作方式是:企业发布招聘广告,甄选学徒,学徒和企业到学徒培训制服务中心签署培训协议。然后学徒到注册培训机构(主要是TAFE学院)进行面试,学徒、企业和培训机构协商沟通后,三方签订培训计划。之后学徒培训在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交替进行。培训机构负责知识培训和少量的技能培训,大量的实践培训在企业进行。学徒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职业教育学生一起参加国家考试,从而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

15法国的现代学徒制

(1)法国的学徒制分层次。法国的学徒制分为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层次,最高相当于硕士。每个学徒制项目都是围绕某个国家资格认证开发的,开发主体是法国各行政大区―学区长组织企业代表、学徒培训中心代表和专家组成工作组,制订用以规范本地区企业和学徒培训中心开展学徒培训的“联络文档”,该文档详细规定了学徒必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2)法国学徒制做法。在法国学徒制中,学徒也需要与企业签订学徒制合同,并到行业委员会注册备案。学徒培训在企业和学徒培训中心之间交替展开,企业培训约占整个学徒制时间的60%~70%。学徒培训中心以由行业组织所属的私营学徒培训中心为主,也有国家或地方政府所属的公立学徒培训中心。学徒培训中心还与相关行业委员会合作开发“联络/管理手册”,记录学徒身份、培训时间、访问企业计划,以及学徒培训中心和企业的具体培训内容等,从而协调企业和学徒培训中心的教学任务,同时跟踪检查学徒的学习情况。在完成学徒制时,学徒要参加国家资格考试,获得相关资格认证。这些认证与全日制职业学校的学生获得的认证是完全一样的。

16新西兰的现代学徒制

(1)新西兰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新西兰的职业教育有超过一百年的发展历史。1948年新西兰政府通过了《学徒法案》,保留学徒制教育模式,但规定废除传统学徒制,代之学员必须参加正规学校职业培训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由学院的教师和工作场所有经验的员工教授。许多教学都围绕实践活动展开,两个学习环境共同合作,向学徒教授其需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由观察开始,然后通过模仿、实践,直到他们有能力并能够自信、独立地执行工作任务。

(2)新西兰现代学徒制的框架。第一,完善了现代学徒制培训项目的所有法律法规;第二,由所有继续教育学院、雇主和培训机构共同开展,以确保在新西兰所有地区开展的学徒制项目都能得到有效实施,并达到统一标准;第三,细致明确了所有参与现代学徒制培训的职业类别、资格要求、学分要求;第四,向受训者提供关于学徒制的指导,包括怎样申请学徒培训项目、参与学徒项目的时间以及完成学徒培训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等。

(3)新西兰现代学徒制的特色。新西兰现代学徒制的特色主要是:灵活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拨款方式、健全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严格的现代学徒制质量评估体系、中高职现代学徒制教育的有效衔接。这为新西兰的富有活力的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4)多方合作促进现代学徒制发展。新西兰与现代学徒制培训相关的各个方面分工明确、通力合作,真正实现了现代学徒制的良好运转。在政府层面,新西兰政府通过职业技术院校资助补贴学徒制职业教育,设立职业院校绩效指标,通过新西兰学历评估委员会注册和通过职业资格认证与行业标准;而行业则负责确定职业资格与标准的内容与效果考察,开展在职培训,为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工资并提供培训资金支持;行业培训机构则负责与各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职业资格与标准体系,设置并监控标准执行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咨询;最后,职业培训院校负责为学徒制学员提供非在职技能培训,提供基础性学徒制教育导入课程。这样的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大大提高了现代学徒制的效率,培养了学徒们的实际能力,也养成了行业精神与价值观。

2国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21推行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外的现代学徒制起步早,在理念和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以及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等,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我国大力倡导、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西方现代学制的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有利于推进“双证融通”(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2国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1)我国职业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必须进行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西方现代学徒制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许多国家专门成立了实施师徒制的监管机构,如英国的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并在地方设立了若干分支机构,保证培训方、雇主、学徒规范化的实施师徒制。政府向培训机构、雇用企业提供补助和培训经费,学徒在培训机构接受免费的脱产学习,在企业实习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

(2)我国职业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必须由政府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学徒制培训,必须制定相应的培训法,对学徒与企业、培训机构做出法律约束,奠定了学徒制的法律地位,使其得到顺畅发展。是涵盖政府、行业和学校等多方的利益相对均衡的合作机制。这主要体现为现代学徒制的各级组织管理机构的人员组成往往涵盖各方,并且这些相关利益者代表在这些机构中的决策权是相对平衡,从而既保证满足企业需求,又保证学徒的切身利益。

(3)我国职业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必须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在现代学徒制中,必须实行企业和学校结合即工学结合交替式培养模式,明确学徒在企业接受培训时间和在职业学校学习时间;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企业中的实践与职业教育中的理论学习密切结合。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概括地说,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是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的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取向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管理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影响及其要求主要是:

第一,“环境”的影响及其要求。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是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必然是在竞争和双向选择中运行。置身于这一大环境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疑也面临着竟争和双向选择的挑战。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尽快将自己的思想从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模式束缚下解脱出来,树立竞争和双向选择的意识,自觉地将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去,在竞争中学会竟争,在双向选择中站稳脚根,以求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顽强生存和更大发展。

第二,“动力”的影响及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人们日益注重以经济杠杆、经济效益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工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的趋势日趋明显。自然,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也毫不例外地受到日益注重经济杠杆、经济效益这一重要驱动力的影响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一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在继续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要注意运用经济杠杆打破大锅饭,破除平均主义,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以充分调动从事档案干部培训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事二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在开展档案干部培训工作中,在继续注意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发挥经济效益。

第三,“系统”的影响及其要求。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从事档案干部培训,除了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影响外,还将受勤潞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教育这一大系统的影响。可以肯定,开始步入市场经济轨道运行的国家教育系统,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必将发生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必将对作为国家教育大系统的子系统的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从事档案干部培训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应当尽快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培训办学模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国家教育模式为指导:拓宽档案干部培训的办学、教学思路,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到培训师资、教材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求得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从事档案干部培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教育这一大系统中,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赢得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

第四,“产业”的影响及其要求。这里所说的“产业”影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第三产业的影响;二是指从第三产业分化、派生出来的第四产业的影响。前者是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包括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技、教育等在内的第三产业日益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这给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要求我们自,觉地将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在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海的同时,尤其应当重点推向第三产业市场,借第三产业大发展的东风,推进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更好发展。后者是指: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迅猛发展,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重要内容之一的第四产业即将崛起,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档案作为历来为人们颇为瞩目的珍贵文化财富,无疑也是社会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大有发展前途和潜力的第四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也面临着第四产业的崛起和发展的挑战与考验。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当跟踪、瞄准第四产业崛起、发展的势头,以培养更多能够胜任开发、利用档案信意资源的档案专业人才作为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有的放矢地改革档案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培训、教材建设,以确保在新形势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及其档案干部培训的稳步、健康发展。

进而言之,除了上述外,还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事业管理新体制、档案管理新模式的轨道上,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所遇到的挑战及其对策,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第一,领导体制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其领导体制是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单一式的垂直领导,体现在管理上也是采取基本上什么都管、都过问的“婆婆式”、“保姆式”的管理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导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能的逐步弱化。在这种新形势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领导体制,应当逐步转变以其自身独立经营、管理为主,辅之以领导、挂靠的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具体地说,一是就领导关系而言,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仍受逐步弱化了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对领导职能的履行主要体现在对办学方向、贯彻教育方针以及执行国家法律等方面的把关掌舵和宏观控制上。二是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可以挂靠某一档案馆或其他企业、经济实体、实业集团。双方的基本义务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承担、完成挂靠单位档案干部培训的任务;挂靠单位为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发展提供包括资助经费在内的某些物质、经济保证。三是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应当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地、自主地履行其独立经营、管理的职能,开展档案干部培训以及其他有益于档案事业发展、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活动。

第二,培训经费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物,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培训经费的唯一来源就是国家财政拨款。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培训经费的来源必将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仍将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培训经费的主要来源;二是上述挂靠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各界资助、赞助的经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三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通过开展档案干部培训以及创办经济实体创收收入中部分投入培训的经费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三,培训对象间题。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培训的对象都是在职档案干部。但是,如果从具体培训的重点对象上分析,则又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能的逐步弱化,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以往较多地培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干部的职能也将逐步弱化,比较明显地增强对各级各类档案馆一干部的培训。二是随着档案事业管理、档案管娜仁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新态势、新格局的出现,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以往较多地培训党政机关档案干部的职能逐步弱化,增强对各级各类经济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的档案干部的培训。三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攀,以往主要培训属于计划指令性范围的培训对象逐步弱化,转变为以计划指令性范围外的,亦即根据档案工作实际发展需要的培训对象为主。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职业培训;特点;基本原则;途径;方法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将呈多元化态势。要结合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农村职业培训,并以学习科学技术带动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

一、农村职业培训的特点及其基本原则

(一)农村职业培训的特点

职业培训是指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使其在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符合职业规范要求的变化,成为既掌握知识、技能,又乐于参与生产实践的劳动者。农村职业培训是按农村地区各种职业岗位对从业者职业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对农民实施的教育和训练。农村职业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些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有的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就总体而,言,农业还是占农村产业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把农村职业培训理解为,“对农村广大从业人员所进行的种植、养殖、加工、运输、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

1、培训过程的实践性。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职业培训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理所当然应该体现实践性的特点。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源于职业活动或工作过程,其表现形式因职业不同而异。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职业培训实践性的表现形式同样也会发生变化,但是,无论农村产业结构如何变化。农业都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农业永远是农民不会放弃的职业,职业培训的实践性必然要体现在农业生产上。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必须抓住农业生产实践这一环。既然是强调对农民培训要抓住农业生产实践,就必须把培训内容及其地点放到田间、岗位等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亲自实践、体会,才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培训的知识、技能。在日本和美国,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农业经营者,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从农作物前准备到收后销售的全过程实践。诚然,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农民职业培训。试验、实习在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也稍有不同。从教育形式上来讲,一般农民职业培训中,试验、实习课程所占的比重高于农民职业学历教育。

2、培训效果的时效性。职业培训效果的时效性即培训效益或效率。农村职业培训效果的时效性主要是指培训的投入与产出比。主要从三方面体现出来:投入产出的适时性、满足受训者需求的及时性、适应市场需求契合性。在这三点上体现出培训效果的时效性,要在农村培训中努力做到三点:一是培训时间的合理性。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这就要求培训农民应遵循这一原则。培训农民工作应坚持长期性,尽量安排在农闲季节开展培训工作,对一些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培训内容,技术人员要紧跟农时季节。深入村户。亲临现场讲解指导;二是应对受训者需求的及时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农村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种植业领域内部,而是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发展趋势。另外,随着农民职业分化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使得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内容与层次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此。一方面要求农村职业培训必须尽力满足当前农民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也必须适应农民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三是培训内容适应市场需求。农村职业培训要紧跟市场,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农村经济的新发展相适应,与当地的行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地理特点相结合。培训的内容不能仅限于种植、养殖领域,要注重二、三产业领域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培训的环节不只是前期的技术指导、项目投入。后期技术保障、产品营销及项目管理等环节也要到位。

3、为农民。在农村开展培训。舒尔茨被誉为著名的穷人经济学家。他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实证研究。证实了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生产能力。从而改善他们生活状况的有效途径。他鼓励发展中国家立足国内,立足当地,为农民开办农业技术培训,解决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益。舒尔茨的这一思想已为各国政府广泛采用。农村职业培训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策略,就应该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而对农民的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都离不开对农民的职业培训。要搞好农村职业培训。就应该立足农村,针对农民开展广泛深入的职业培训。搞好农村职业培训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应该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培训场所尽可能在农村。因地制宜中,因地是前提。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送培训到农村。送培训到农村的具体形式可以因传播技术不同而异,目的在于消除农民参与培训的空间障碍:二是培训内容紧贴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只有培训内容紧贴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生产实践,农民朋友才会感到培训可以给自己带来效益。才乐于参加培训;三是突出当地生产生活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差异大,体现为不同的生产结构、生活方式等。这些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开发培训内容时应该予以充分考虑。

(二)农村职业培训的基本原则

农村职业培训的基本原则是搞好农村职业培训工作的总体规范或要求,这些规范或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划分培训的层次和类型。处理培训内容等。

1、高中低层次培训并举。农村职业培训要取得时效性的前提在于培训的层次结构适应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同时与区域农村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相吻合。这种“适应”和“吻合”的基本依据在于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培训内容的复杂程度,依此可以把农村职业培训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这三个层次的培训无价值高低、优劣之分,因此,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仅靠单一层次的培训不行,应该采取高中低层次培训并举的措施。

高中低层次培训并举不仅是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使然。也是农民个体需要。就某一地区而言,高中低层次培训并举可以体现出为个体农民需要提供选择,有的地区采取培训超市的形式。同时为农民朋友提供多种培训,农民朋友在“超市”中总可以选择到自己需要的培训。对一般农民而言,学习新技术以有用、急用为主;对已经是农业一线的主要生产者而言,其主修科目是农业现代化的有关新技术。针对农民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行业结构变动速度大大加快,要适应农民的知识与能力多元化的需要。农村职业培训要把文化补习、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以基础教育为根基,

职业教育为重点,成人教育为辅助的教育结构。即高中低层次并举。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倡导开设农村职业培训“超市”,避免开“专卖店”。

高中低层次培训并举要求农村职业培训主体多元化。就培训市场而育,各层次培训主体日益专业化。这种专业化趋势要求打破农村培训市场培训主体单一化局面,对政府主导和监管农村培训市场提出挑战。政府自身应该明确定位,从具体培训的实施者转化为政策制定与培训的监管者,吸引企业和社会专业培训组织合法参与农村培训市场竞争。

2、培训内容综合化。如果说培训层次化是以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个体农民需求为基础。那么,培训内容综合化则是居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转型要求。我国农业面临实现发展战略转型的历史使命,这一战略转型要求农村既要继承和发挥传统耕作技术的优势。又要用现代科技改造、武装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的品质与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要求农村立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范围扩大和竞争加剧这一客观现实。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能满足新时期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生态化的消费需求的新型产业结构:要求农村适应农业产业链拉长的发展趋势。在农业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转化经营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专业性产业组织的组建与发展,发挥分工协作优势,以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效益;要求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发展而以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生产观念,遏制滥垦、滥牧等经营习惯的延续。这些归根结底都要靠科技和教育。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职业培训的内容,基本上主要围绕农业(包括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推广而开展。对其他产业相关技术的培训相对较少。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村职业培训必须在教学内容体系上做出重大调整,适当提供非农产业类职业技术的培训与教育,注意对农民经营管理知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技术与内容的教育,努力做到各产业内容的综合培训。

3、培训支持系统整合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改变了政府在我国农村职业培训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政府的农业、科技、教育、劳动与人力资源等部门从培训的具体实施者退出,扮演着培训的监管者角色。就现实而言,上述的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农民培训支持系统中的职能普遍存在重叠。出现政出多门现象,对于推动农村职业培训不仅难以起支持和推动作用,时常造成消极影响。为了有效推动农村职业培训,建立高效服务型政府的政府机构改革理念,有必要再成为建立农村职业培训支持系统的动力。职业培训成功国家的经验表明。职业培训成败的关键,不仅在于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同时建立适合国情的培训支持系统并发挥其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德国的“双元制”难以移植,不在其培训技术,而在于我们不具备相应的职业培训支持系统。

建立农村职业培训支持系统要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进程逐步推进,就推动目前的农民培训而言。就是形成政府的农业、科技、教育、劳动与人力资源等部门管理农村职业培训职能的优化结构,通过对于农民的职业培训,推动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这种结构优化,应该明确一个机构牵头负责协调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尽其能。各尽职责,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通过整合资源,统一协调。优势互补,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教育资源整合。从而大力提高教育培训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提高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效率。

二、农村职业培训的途径和方法

(一)农村职业培训的途径

1、村民学校。村民学校是在村委会领导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农村非学历培训机构。村民学校的任务在于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针对农民适应农村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村民开展职业培训。以增强他们的生产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

目前。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面对这一庞大的弱势群体,不到10%的学校在农村,无法满足农民的职业教育需求:由于受到农村产业特点的限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约束,无法保证农民有时间和经济条件去城市学校参加职业培训,同时,城市学校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这个庞大的群体:由于城市学校脱离农村,难免对村民的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以村为单位成立村民学校。更方便村民,更符合村民的需要。

村民学校是村民学习的一种渠道、平台及载体,其职责、功能是多方面的,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新村运动就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明。韩国从开展新村运动的第二年起。各地农村纷纷兴建“村民会馆”。村民会馆长期不间断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农民灌输正直诚实的价值观,培养农民勤勉、自强、团结和奉献的主人公使命感、集体荣誉感和生活态度,并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村民会馆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和交流会、讨论会,在技术宣传和交流过程中,促进了村民之间合作意识的形成:村民会馆还收集了包括农业生产统计资料和农业收入统计资料在内的各种统计资料,方便农民查阅和阅读:村民会馆经常向村民展示本村发展计划和蓝图,使农民增强了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会馆还办起了公共食堂,提高农忙期间的劳动效率。总之。通过村民会馆组织的各种活动。不但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村劳动者,而且还增强了农民与各级政府同心协力、共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能力。

建设村民学校,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武装村民,大力宣传村民学校的重要性;二要有投入保障,改善办学条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学校运行;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四要加强协调,使村民学校成为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2、生产(服务)实践。农民职业培训的过程就是要让培训对象进入和参与一系列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这样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去构成这些认识与实践活动,这种载体即为途径。生产(服务)实践就是培训农民的最有效的途径,农民职业培训目标中绝大部分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任务,都要依靠实践途径来完成。法国农民接受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其中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就是商会或农会安排技术人员深入到农场的田间地头和企业的车间进行现场指导培训,让农民边培训,边实践,使得农民可信度增强,培训效率高。目前,我国有很多地方采取“示范基地式”培训模式。就是利用生产(服务)实践来培训、指导农民,就是在基地实施培训。再推广到受训农户的培训模式。“示范基地式”培训模式,在时间上是“实验――试点――推广”。在空间上是“基地――示范农户――农户”的培训模

式。建立示范基地是为了项目推广的需要,示范基地本身的成功取信于民,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农民乐于接受事实,积极参加培训和推广。因此,要发挥生产(服务)实践对农民职业培训的作用。必须加强示范基地培训模式的建设,必须充分运用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手段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

3、大众传播媒介及网络。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日趋加强。广大传播媒介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与教育的快捷途径。当前。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缓慢。一方面,农民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就业愿望等信息无法摸底;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的培训就业信息又没有一个畅通的渠道传递到农民手中,造成农村职业培训供需脱节;同时,农民培训网络没有覆盖到每个乡镇,参加培训必须去县城。增加了农民食宿等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培训的参加率。另外。由于农民素质不高,不会利用或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的农村网络等信息媒介,农民也无法从网络中得到有用信息;又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产品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决策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这不利于农民生产和交易,不利于高科技转化成高的生产力。面对上述状况,必须强化农村职业培训,强化农村职业培训信息化。使农村生产、生活、教育、经营信息化,大大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及网络的过程是农村职业培训信息化过程。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对农民进行远程教育;二是建设农村文化站和图书室。通过报纸、杂志、图书、音像资料及其他书面资料向农民传输各种致富信息和途径;定期举办科普大集,宣传普及农业实用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致富本领:三是在各级农民培训中心建立信息网络体系,特别要建立自己的网站,随时农民培训的有关信息。调查农民的发展现状,为培训内容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络技术,在各级乡镇设立互联网点,与各级培训中心联网,及时农业产业政策,农产品供求信息,雇用农民工信息。专业技术知识讲座等,免费为农民搭建信息互动平台。提供信息交流机会;另外,各培训中心要设立网上农民接待站。安排专人值班。公布服务电话。收集和反馈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二)农村职业培训的方法

1、集中培训。集中培训是农村职业培训当中最典型的方法,这跟农村经济特点是分不开的。农村产业周期性长、季节性强,使得对农民的培训时间上不能过长、分散;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决定了农村职业培训必须是快速的,有针对性的,高效实用的,才有利于农民的生产和交易。提高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对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农民集中培训。一是充分利用农闲期间对村民进行职业培训:二是采取短期、中期培训相结合。农闲系统培训、农忙急用培训;三是根据市场变化、需求开展高效实用培训班;四、充分利用农民白天、夜间休息时间对其进行集中培训。

2、典型示范(专业户与普通农户结对子帮扶)。农村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致富带头人,在农村教育培训过程中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发掘农村发展的模范带头人。他们可以是村领导班子成员,也可以是科技示范户和致富能手。在这些人的示范带动下,增强农民相互学习和赶超意识。让农民在实际的观摩交流中,逐步掌握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这在韩国农民教育培训中最为显著。“农民看到邻居或临村某农民兄弟也靠勤劳和努力富了起来,立即有了信心和动力,他行,我也行”,“我们能做好”、“要干就能成功”。“我也要靠勤劳致富”,这就是韩国新村教育带来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推动力。总之。通过示范引路,让广大农户看得见“成效”。摸得着“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科普知识的传播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所以。以项目为载体的农民技术培训方式。深受农民的欢迎。

实践证明典型示范有三项措施:一是突出示范户示范;二是优化示范户发展环境。培养、扶持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当样板、作示范,传授技能,以收到一户带多户的效益:三是突出经验示范。分期分批组织乡村组干部、党员、农业生产大户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掌握外地先进经验。带动广大农户进行种养技术革新。加快农民科技致富步伐。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德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特点

1.建立了层次分明,形式多样,与普通教育相衔接,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初、中、高级职业教育合理分流的动态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初始的职业教育是从普通初级中学毕业的学生开始的,他们参加政府办的职业学校学习,确定今后从事的职业和就业的企业,这些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培训形式是1/3时间在学校学习,2/3时间在企业从事劳动实践,这样可以培养学习浓厚的职业兴趣和企业归属感。在60%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中,也有30%的学生要继续到高等专科学校学习职业技能,以满足自己的就业要求和社会需求。企业中转业和失业人员,企业内部职工因企业转产、重组、技改都需要进行再就业职业培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动态的,合理分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2.培养目标由单项技能传授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注重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立足点。企业要求每个从业人员至少要掌握2-3门专业技能,专业设置更符合企业的需求,教学内容不断修改和更新。

3.文化理论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职业学校一般学制为三年,学员要每周在学校学习1-2天,其余时间都在企业内学习基本劳动技能,全面适应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其特长。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设备先进,专业和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这类学校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强,备受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4.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员都要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企业在培训中完全有自,培训结束后企业再决定是否雇佣学员为企业正式职工。企业对劳动力的选择延伸到了学校教育阶段。作为这一培训形式的补充,还成立跨企业培训中心,承担企业委托培训和一些社会上其它培训。大型企业除自己的研发中心外,还成立高新技术培训中心,对自己的人员进行职业培训。

5.政府、企业、工会、行业通过众多法律法规、合同形成一个规则有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制。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在一系列法律法规、合同的规范下,形成了一个由政府、企业、工会、行业共同参与的社会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由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好处,会办、合办、民办与企业自办的培训机构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一个社会化的庞大产业,使培训、就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1.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问题。到20世纪末,没有充分就业的农村人力资源达2.5亿,充分利用好农村人力资源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每年都有几十万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涌向城市的建筑业、服务业、采矿业、民营企业。他们多数没有经过职业培训,没有职业化、专业化,处于半耕半工的过渡状态。如果不使这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迅速转化为稳定的工业和庞大的服务业员工,并使之职业化,中国农村问题就不可能最终解决。

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的重要步骤。对策之一是抓好初始职业教育。充分利用初中后职教中心、职业中专、企业办的职业学校和各种民办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在学习阶段就选定就业方向,培养技能和综合能力,获得各类劳动技能证书。对策之二是在大量输出农村劳动力的地区,在县、乡(镇)建立各种社会需要的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工业和重点行业、城镇服务业所需要的技术骨干和员工,通过培训考核颁发职业技能合格证书以满足就业的需要。对策之三是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的企业和城镇,劳动力市场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都应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体制,动态培训输入的劳动力。对策之四是动员社会力量以有偿方式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培训要保证质量,以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为宗旨。

2.不断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使企业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体。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不能长期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产业之上,应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在若干重要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高科技市场的竞争力,这就必须按照市场的需求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使企业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体。让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的确定。学员的招收、培养、聘用都要和企业形成对应的供需关系,减少盲目性。企业内部也要恢复和改进学徒工制度和技术等级制度,加强在职职工的动态进修培训。企业除自己的研发中心外,还应设立高科技培训中心,不断用市场观点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培训。国家现在已经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但急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鼓励和保障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尤其要充分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院校领导班子建设,增加先进的仪器设备,选送有工作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

3.构建现代职业教育集团。职业院校和同行业企业组建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实行责任共担,利益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供需融通。实现职教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和就业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4.开展“转业”职业培训,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技术进步都会带来企业职工的增减,有的员工就可能因此而失去劳动技能和谋生的手段。因此,可以由劳动保障部门设立“转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于企业下岗、改行和多余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再就业培训,使他们顺利转向社会需要的岗位和职业。

5.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职教快速、健康发展。不可否认,在我国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在竞争中发展,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各类各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也是在竞争中发展,为了培育市场,使人力资源合理而有序地流动,就要不断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用各种法律法规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健康有序发展,在竞争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