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变更报告{整合5篇}

2024-07-15 12:38:02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变更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变更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重述 管理层变更

财务重述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我国财务重述主要是指对会计报表差错的更正,具体表现为补充公告和更正公告,国内学者将补充或更正公告形象的称为“补丁”公告。国外证券市场财务报表重述的信息披露制度已经比较成熟,我国在经历2002年至2003年补充更正公告高峰后,证监会也正式颁布相关规定,要求对财务报表的差错更正按照重大事项临时报告方式进行披露。以此为依据,本文对2008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共的97份重述公告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治理效果角度对财务报表重述公告的管理层变更效应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运作的基础,对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从内容上看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和相关法律环境,内部治理机制主要是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之间形成的一种制衡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包括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中介结构等通过价格、人才竞争等方式对公司产生约束和激励作用。对于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并无定论,不论是以内部监控,还是以外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都无法完全根除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行为。但公司治理机制在企业信息披露中是不容置疑的,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对规范上市公司包括信息披露在内的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公告的通常与信息披露不当联系在一起,这种信息会直接传递到董事会、股东大会,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内部监督部门,负有监控的责任和义务,对管理层的不当会计行为作出反应,如辞退、降职等。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1:

假设1:重述公告的影响管理层的任职

财务报表重述的内容从涉及会计科目到不涉及会计科目,重述原因从工作失误到受到外部压力,存在各种特征,从上市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角度,较多重要事项的重述可能说明管理层没有“克尽守职”。上市公司内部监管体系在考察管理层管理活动的效果时更加关注的企业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比如,可能承担的未来债务、对外担保等问题。基于此,建立假设2:

假设2:管理层变更与是否涉及重要事项重述、与重要重述事项的数量、与是否涉及重大对外担保重述均正相关

Hemang等(2006)的研究认为美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发生后管理层变更比例增加,内部董事持股比例与管理层变更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显著。Shawver(2003)的研究得出董事持股有助于抑制公司财务舞弊,董事会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董事会的监督积极性,从而更加关注管理层不当会计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对管理层不当会计行为进行变更惩罚的表决上起到推动作用。我国董事会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绝对优势,董事会持股比例与内部董事持股比例基本持平,董事会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监督效率。基于此,建立假设3:

假设3:董事会持股比例与管理层变更正相关

国内学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肯定了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认为随着独立董事人数比例的增加,其监督作用不断增强,公正性提高(陈宏辉,2002),管理层不当重述会计行为发生后,独立董事通过加强后续监督力度的方式对管理层施加监督压力,同理,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也在监督和约束管理层行为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杨忠莲,2006)。基于此,建立假设4、假设5:

假设4:独立董事比例与管理层变更正相关

假设5: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于管理成变更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 按照上市年度、总资产、CSRC行业分类选择控制样本,排除数据缺失如(表1)。为了能够提供一个研究标尺,按照行业、规模、上市时间选择了相应的控制样本。首先按照CSRC行业分类标准,选择总资产在0.75到1.25倍之间,与上市公司同一年上市的控制样本,符合标准的有控制样本的重述公司合计38家,扩大上市年度差异到年后2年,最终的样本公司有67家。本文使用28个月的窗口期,低于Beneish(1999)的4年,高于Keren Hennes(2007)等的6个月,主要基于以下两点:首先,如果不选择相对较短的研究期间,那么变更很可能取决于其他因素,而不是重述;其次,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变更时间看,主要集中在重述后3-5、12-14、23-25个月之间,因此推断管理层变更可能与任职期限存在一定的关系,选择28个月有利于对任职期限进行考察;第三,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业绩与管理层变更之间的关系比较显著,因此相对较短的窗口期有助于减少业绩可能对变更造成的影响。

(三)变量选取 本文变量选取如下:(1)管理层变更效应变量选择。本文所定义的管理层变更是指董事长、总经理或者财务负责人变更情况。如果重述后24个月内董事长、总经理或者财务负责人中一人离开了公司,就算发生了变更,判断标准如下:离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时年龄在60或60以内;如果为实际委派,不因实际控制人变动而变动;公司没有发生破产、重组;任期未满。(2)公司治理变量。国内外研究学者发现,公司治理对管理层变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杨忠莲(2006)发现审计委员会的建立是董事会中增加的一支财务治理力量,能够对财务报表重述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公司独立董事的建立在监督上市公司舞弊行为上起到积极作用。Erickson等(2003)和Richardson等(2003)发现与控制样本相比重述公司以股票为基础的补偿方式在CEO薪酬中占有更大的比重,说明管理层持股在不当会计行为上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基于以上相关研究文献,选择审计委员会、管理层持股比例、管理层两职状态、独立董事的比例作为公司治理指标的控制变量。(3)控制变量的选择。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选择的影响重述公告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第一,盈利能力:Hemang等(2006)的研究发现,发生重述的公司在重述后整体业绩表现都很差,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ROA与变更与否显著负相关。考虑到中国国情,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与管理层变更同样存在相关关系(吴春燕,2006),因此,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净利润指标作为控制变量。第二,财务杠杆:Karen等(2007)的研究发现财务杠杆在决定管理层去留的问题上影响力不大。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的高负债经营情况,董事会在考察决定管理层变更过程中很可能将这些指标考虑在内,本文采用总负债/总资产对财务杠杆进行衡量,该比率越高,企业风险越大,董事会因此辞退管理人员的可能性越大。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变更样本控制样本管理层变更多元逻辑回归 (表2)回归结果显示董事长变更受到其年龄和任期的影响,重述与否的影响力

并不显著。(表3)在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总经理任职对变更没有显著的解释力,是否发生重述与变更与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多元回归模型显示资产负债率对总经理变更与否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说明在考虑是否继续留任总经理时,董事会可能会综合考虑几年总经理在任职期间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对企业可能的长期偿债压力关注较多。是否重述没有进入多元回归模型,净利润和总资产指标进入模型并且回归系数非常显著,但回归系数极小,因此这些对财务负责人变更的影响力有限。在(表4)按照是否涉及重要内容的重述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涉及到重要内容重述的财务负责人变更情况受到每股收益和独立董事比例的显著影响,因此说明重述事件发生后,财务负责人行为可能受到了来自独立董事的压力。每股收益指标进入模型也说明,在上市公司中财务负责人任职情况受到财务状况的影响。通过董事长、总经理变更多元回归结果,发现任期情况对管理层变更有影响力,为了进一步证实重述公告的管理层变更效应的存在,进行了非参数检验,如(表5)所示。从统计结果上看,董事长、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变更均小于0.05,接受假设1,即财务报表重述公司在董事长变更、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变更显著大于未发生报表重述的公司,但是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单独变更情况没有通过检验。

(二)管理层变更与重述公告特征、公司治理、财务特征多元逻辑回归分析 管理层变更与重述公告特征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和(表7)。Forward逻辑回归显示,重要事项的数量、与是否涉及重大对外担保重述进入模型,虽然模型整体判别度并不高,近64.2%,说明重要事项的数量和重大对外担保事项重述对管理层变更具有相对显著的解释力,验证了假设2。(表8)显示了引入财务、治理控制变量的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董事会持股、资产负债回归系数都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董事会持股比例与变更与否显著正相关,持股比例越高变更可能性越大,验证了假设3,董事会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更换可能存在不当会计行为的管理层。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成立与否与管理层变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没有进入多元回归模型,假设4、5没有得到验证。

变更报告范文第2篇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财务工作报告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财务工作报告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工作报告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等也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1、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工作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工作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年度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指出:“为了反映各自的特征,资产和负债将采用折衷的方法进行计价。”

美国会计学会、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都把相关性视为选择财务工作报告计量基础的首要标准。美国会计学会指出:“在选择财务工作报告的计价基础时,我们将首先考虑相关性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不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对任何人也没有用处。”

这样,财务工作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方面,财务工作报告将同时混合使用多种计量基础,即不同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对决策有用性的重视,在条件成熟时市场价值或现行价值将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会计与报告模式。因此,可能形成历史成本模式与现行价值模式并存的局面。

2、未来财务计量的侧重点可能发生变化

传统的财务计量往往集中于每股盈利、资产报酬率或业益报酬率,未来财务计量将集中对股东价值的计量。股东价值是由美国会计学会拉帕波特在年出版的《创造股东价值》中指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价值增长的持续性,销售增长、经营毛利率、所得税率、营运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成本。股东的价值可能与传统的财务计量差距悬殊。

3、收益表将趋于反映全面收益,或分化成两个报表

年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发第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把全面收益列为财务工作报告的十个要素之一。这一概念已日益获得人们的承认和扩展。传统的收益表将逐渐成为全面收益表。例如,加拿大会计准则行政当局在年颁发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中就把收益表改为全面收益表。

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在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把利得表作为一个单独的报表加以推荐。该报表用以反映报告主体财务财富的变化,它包括:反映在收益表上的经营利得;由于非经营因素影响,对有形资产(不动产)进行重新评估而产生的其他价值变化;年终对无形资产重新评估而产生的价值变化。

4、增加对现金流动表的重视

继美国正式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工作报告之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对现金流动表的研究和采用。例如,上述英国《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就建议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工作报告。

增值表将与收益表同时成为备选的收益披露方式,或两个报表同时并存年,德国颁发的公司法率先把增值计量引入公司财务工作报告。它是通过把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增加或减少以及在报告期内资本化的其他费用加到销货净额上,得出在收益表中首行列示的“总成果”或“总产出”量度。年,英国颁发的《公司报告》,也明确地建议各种企业提供有关增值的计量和报告。美国会计学会最近也建议把增值表列为财务工作报告的组成部分。由于增值表所提供的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很有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把传统收益表扩大为增值表,或把增值表单独作为对外提供的一种财务工作报告。

5、财务报表备注的内容将日趋增加

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已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以必要的说明或补充又难以理解。因此,表外备注的内容必将不断增加。备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包括: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等。

二、其他财务工作报告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报表受到种种限制,首先要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披露的信息必须经过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程序取得,这就使它的发展不能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财务工作报告目标向决策有用性倾斜,为了满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其他财务工作报告手段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其他财务工作报告手段可能包括:差别报告、概括性报告、预测报告、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职员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等。

1、差别报告

差别报告是指为不同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所提供的内容(或在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工作报告。由于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和获取信息的权力(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工作报告了。因此,企业可能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对外披露某些使用或者使用者团体特殊需要的信息。例如,主要债权人收到的信息往往比股票更为详细和及时;债券评估机构收到的信息也往往比年度报告更为详细,等等。通过差别报告,企业既可满足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团体的特殊信息需要,又可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上述优点,差别报告必将成为企业对外财务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手段。

2、概括性报告

从某种意义上说,概括性报告也是差别报告的一种形式。它也是以针对不同使用者不同信息需要为出发点的。由于现代企业的财务工作报告变得越长、越复杂和越难以理解,财务工作报告的信息过量反而使重要的信息模糊化。此外,在财务报告使用者中,有一些使用者(如财务分析专家、投资经纪人等)由于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因而有可能与必要分析和利用详细和复杂的信息。但比较大量的使用者对财务工作报告的理解与利用能力有限甚至十分有限,他们也没有必要全面掌握财务工作报告的全部内容,这些使用者团体包括分散在社会各阶层的普通股东。这样,又产生了对新型报表的需要。这种报表应能反映财务工作报告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信息,即所谓概括性报告。那些需要详细信息的使用者仍可通过通常的财务工作报告而获得所需的信息。概括性报告的主要格式可以包括:广泛利用图形等代替财务报告的某一部分;保留财务工作报告和报告的各个部分,但进行大量的浓缩;广泛修改,扩大使用董事长或总经理报告和简短的专题分析;等等。超级秘书网

财务工作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除了继续对外提供传统的财务工作报告外,还提供概括性报告。然而,完整的传统财务报告可能是作为附录形式出现的。这种做法既可使企业遵循有关财务工作报告的有关规章制度,又可使那些只需简单浏览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获得一些概括性的信息,以便对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工作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工作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财务工作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对财务工作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变更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 知识经济基础 发展

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财务环境发生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显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传统收益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的财务业绩报告形式,它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它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影响着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收益表缺乏相关性,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不仅不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投资者,使其判断失误。

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现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使用的,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可行性

知识经济的兴起,网络的出现同时也为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表现在:

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数据载体的改变,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

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远程计算。计算机的使用数据处理、加工速度成千上万倍的提高,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加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局限。这种改变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由慢速、单向向高速、双向转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愈来愈多地通过网络与业务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与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内部协同工作与信息管理。

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的种种预测,部分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对财务报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研究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可从对其目标、报告方式的分析入手,充分借鉴理论界对财务报告发展趋势的种种预测,确立一种适应未来财务环境,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财务报告弊端的财务报告模式。

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随时向外提供信息,同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要始终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未来财务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总有一天会取消纸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在网上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或亲自去获取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仅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

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展望

笔者认为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为支柱。

首先,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显得更加冗长,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事实上外部信息使用者总是试图索取更多的信息,源于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企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而他们作为投资者或债权人却不得不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走进黑匣子,随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要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能借鉴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让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进入企业内部,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改变用户被动接受会计信息的现状。同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已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其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

再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

最后,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化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

未来的财务报告包含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都由会计部门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而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至今未有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把非财务信息纳入会计披露内容必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为此,在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可以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比如,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由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确认、计量,同时可由人事部门协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变动方面的最新信息;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由销售部门披露;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由公关部门协助会计部门披露。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披露部门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人事、销售、公关等部门。借鉴彩色报告的观点,把这些部门的信息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及时使用性,不需保密,可以对外公开,核心信息只由财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和董事会主要成员垄断使用,不对外公开。

对现阶段我国财务报告现状的几点建议

不论将选择何种未来财务报告的模式,在推行之前,首先要完善它的外部环境:

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为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尤其是要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拓展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的提供财务报告提供外在的保证。规范注册会计师“市场经济守门员”的作用。

会计作为一门规范性很强的学科,拓展财务报告的模式,特别是大量表外信息的披露,必须在政府出台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独立审计工作也要随之改进,拓展审计范围,增加对前瞻性信息的审计,以防企业因提供不确定性的信息而陷入诉讼危机之中。

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寻一种恰当的财务报告模式,是时代赋予会计人员的使命,以上笔者就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了自己的看法,谨希望对会计报告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会计研究》,2000.12

变更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以2011年的a股上市主板市场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财务重述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表明,财务报告重述与内部控制质量呈现负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的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没有明显的差别。同时内部控制的重点在控制活动更容易抑制异常财务报告重述。

?

【关键词】财务重述;内部控制;关系

一、引言

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主要途径,外部信息使用者也主要是从财务报告中得到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这同时是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监管的主要方面。财务报告重述意味着前期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不完整,主要是向投资者传递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前期差错的程度、原因、影响以及更正情况,是要提供更为准确、完善的信息给投资者。由于财务重述行为表明公司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存在差错,近年来这一现象也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上市公司之所以发生重述,主要的原因还是公司内部治理不当,导致一系列问题。从我国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主要从两个角度建立:一是按照五部委颁布的《内部控制指导规范》,从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建立;二是在原有公司治理制度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改。我国虽然颁布了条例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但是大多数的公司披露的信息都是笼统概况,没有实质意义的。而财务重述制度在我国早就存在,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对财务报告重述做出了较多的规定,要求使用追溯重述法对前期差错进行更正。

?

拟从财务重述行为发生的视角,分析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与内部控制的关系。选取2011年我国主板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巨潮资讯网、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网站以及国泰安数据库,获取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然后通过查询关键词“会计差错”、“差错更正”、“更正及补充”等,得到进行财务重述的样本公司。

?

二、文献综述

1.有关财务报告重述的文献

(1)财务报告重述的经济后果

susan等(2004)通过研究在1995至1999年间发生重述的492家美国公司,在这些样本中,核心重述的公司有较高的频率故意的错误欺诈和随后的破产或退市。核心重述即主要是虚假陈述收入、核心盈利的一个组成部分[1]。brad等(2011)发现,在重述前,经理人净买入股票对财务重述的市场负反应不明显,但是经理人净卖出股票则对财务重述的市场负反应明显。研究结果是增量与内幕交易和企业股权交易的一般回报模式,并保持在重述发生后控制的其他因素对市场的反应[2]。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会给证券市场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毛志宏、荣华(2010)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发生财务重述行为的上市公司股价在重述报告公布后呈现下跌趋势,同时对股票交易量也会产生显著影响[3]。王萍、尚应霞(2010)对财务报告重述对股价和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涉及利润鞥核心会计指标的财务报告重述会导致公司的股价下跌,从而市场反应为负;而不涉及会计指标的财务报告重述不会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其市场反应不明显[4]。

?

(2)财务报告重述的原因

我国学者对财务重述的原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是财务重述的影响因素,是从外部方面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财务重述的动因。我国的资本市场日益成熟,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事件也日益增多,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孟南等(2012)对财务重述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做了比较,盈余夸大的财务重述是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盈余管理的发生诱发了财务重述;股权结构越集中,越容易发生财务重述;规模小的公司中容易发生财务重述[5]。以上观点中国内外学者的达成了一致,但是由于我国财务重述制度的特殊性,我们与国外在公司治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我们除了有以上的一致观点外还有自身特点。马晨等(2012)对财务重述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充足、成长较快、监事会规模较大、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较低;而审计事务所变更则容易导致公司发生财务重述[6]。

?

2.内部控制有关文献

美国颁布的《萨班斯法案》进一步规范了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法案的颁布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许多学者针对sox法案进行研究。rainy等(2008)对sox中内部控制质量和审计费用进行研究,针对萨班斯法案第404和第302条的规定对于之前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和审计费用的研究进行了扩展。发现无论是明显的重大缺陷还是不同性质的问题造成的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审计定价都是随着内部控制的问题的严重程度变化的[7]。之后,hollis等(2008)对sox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的权益成本和投资者风险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使用sox颁布之前的未经审核的披露和sox之后的审核披露,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有着明显较高的特殊风险和权益成本风险。最后结论是不论是跨期的变化还是同期不同公司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内部控制报告影响投资者的风险评估和公司的权益成本[8]。

?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上市公司发布财务报告重述报告是为了更加真实可靠的披露信息,使报告使用者能从报告中得到有用信息,但是财务报告的重述也会使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产生不信任,减少财务报告重述会增加外部投资者、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评价。但财务报告发生重述的关键因素是上市公司本身,也就是上市公司内部对财务报告在披露前的整理,甚至是在公司进行日常会计处理、业务处理时的控制,也就是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从而提出假设:

?

h1:财务报告重述与内部控制负相关

我们把财务报告重述按照重述的内容进行分类,分为会计指标类、公司治理类、不确定风险类、经营活动类。我们认为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报告重述呈现负相关关系,但是具体与哪类的财务报告重述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并没有具体的研究,通过具体的查看财务重述报告发现会计指标类和公司治理类财务报告重述更多。会计指标类的财务报告重述是对年报中主要的会计指标、会计数据进行的重述,这类重述明显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更相关;而公司治理类财务报告重述是对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述,这类重述则与内部控制关系更密切。因此,提出假设:

h2: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类财务重述报告的负相关关系更明显

内部控制按照coso报告可分为五个方面,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只有这五方面都存在并且进行了有效建设和实施才能从企业层面减少财务报告重述。财务报告重述是由于国家法律法规或会计政策发生变更时而必须进行的则不会因

为内部控制的增强而减少,文中把财务报告重述分为正常财务报告重述与异常财务报告重述。异常财务报告重述就是除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政策变更外而进行的财务报告重述。

?

h3:内部控制在控制活动方面加强控制更有利于抑制异常财务报告重述

2.研究变量的界定及模型

3.样本选择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在我国境内主板市场上市的a股公司。由于发行b股的公司,以及在香港交叉上市的公司,其受到的约束不同,本文予以剔除,同时也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以及数据缺失和因分母为0导致数据异常的样本。所有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其它非财务数据是作者本人手工收集。经过以上处理,得到的样本的总数为1304个,其中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样本有123个,控制组样本有1181个。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

?

表2显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质量变量的均值为68.9618,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待很大程度的加强和完善。此外,公司的roe变量、资产负债率lev、股权集中度h5和资产总值对数size的均值分别为0.0717、0.52145、49.803和22.19644,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还是比较高,但是盈利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从资产的自然对数来看,各公司之间差异较大,说明样本公司具有近似的正态分布,符合回归分析的基本要求。

?

2.逻辑回归结果

模型是将是否发生财务报告重述作为因变量,内部控制指数作为自变量,其他为控制变量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结果,可看出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报告重述呈现负相关关系,其系数为-0.089,且通过了检验p=0.000,假设h1得到了支持。表3是将会计指标类财务报告重述、公司治理类财务报告重述分别作为因变量,分析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会计指标类财务报告重述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系数为-0.063,而公司治理类财务报告重述与内部控制的系数为-0.113,且都通过了检验。因此,公司治理类财务报告重述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明显,证明了假设2。

?

3.独立样本t检验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和未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进行分析。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通过打分发现在内部控制五方面中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方面其平均数与未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相差不大。虽然控制活动和内部环境均值差稍大,但是通过结果可知财务报告重述发生与否的公司在内部环境方面无明显差异,控制活动则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提高控制活动的质量则可以减少财务报告重述的发生,证明了假设3。

?

五、结论

研究发现:(1)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报表重述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不容易发生财务重述行为,表明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财务重述行为的有效措施。(2)进一步发现,不同类型财务报告重述与内部控制之间没有显著地差别。

?

本文的政策启示意义在于:(1)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抑制财务重述的发生,内部控制作为防范错报和舞弊、减少公司信息风险的措施是有效的,因此,监管当局应该广泛而深入地推进内部控制的建设;(2)内部控制不是所有方面都能抑制财务重述的发生,表明应该进一步深入改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以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整体方面的实施效果,多方面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减少财务报告重述。

?

参考文献

[1]suan scholz,the circumstances and legal consequences of non-gaap reporting:evidence from restatement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4(1):139-180.

?

[2]brad a.badertscher,notre dame,s.paul hribar,nicole thorne jenkins,informed trading and the market reaction to accounting restatements.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5):1519-1547.

?

[3]毛志宏,荣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经济后果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0(10):54-58.

[4]王萍,尚应霞.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市场效应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90-92.

[5]孟南,苏宁.财务重述影响因素的中外研究比较[j].财会月刊,2012(07):77-79.

[6]马晨,张俊瑞,李彬.财务重述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2(08):126-130.

[7]rani hoitash,udi hoitash,and jean c.bedard.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nd audit pricing under the sarbanes-oxley act.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vol.2008(1):105-126.

变更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报告;时滞;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意见

一、引言

为了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相关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及时披露相关本公司的信息。《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每个会计年度后120天内披露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司年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劵法》要求公司债券或股票上市交易的公司必须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提交公司年报。

二、文献综述

有关信息延迟的因素,国内外的学者结论主要集中在公司特征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两个方面。在公司特征方面,公司规模以及经营业绩是被关注的重要因素。Gilvoly和Palmon(1982)、李维安等(2005)认为,公司规模与信息延迟成正相关,也就是公司倾向于及时披露好消息,推迟披露坏消息。而Bamber等(1993)认为公司规模与信息延迟成负相关。Gilvoly和Palmon(1982)研究发现,业绩越好的公司越倾向于较早公布财务报告,信息延迟时滞也越短;国内学者陈汉文等(2004)、巫升柱等(2006)也验证了盈利的公司相比亏损的公司会更加及时地披露其公司的财务年报。李维安等(2005)认为经营业绩越好的上市公司披露年报时滞越短。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特征评价主要采用的是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以及审计意见类型。在事务所规模与信息延迟关系上有三种不同意见,Francis和Wilson(1988)研究发现事务所规模与信息延迟成正相关,Leventis(2005)则认为事务所规模与信息延迟负相关,李维安等(2005)则认为事务所的规模与信息延迟无显著的影响。Eliott(1982)指出,审计意见类型与信息延迟具有显著关联。Bam鄄ber等(1993)认为,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单位往往会出现较长的信息延迟,并且越不利于被审公司,信息延迟越长。李维安等(2005)、巫升柱等(2006)的研究均得到了上述相同的结论。对于公司主动进行审计师更换的动因,有一些代表性的意见。如若审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很可能触怒公司管理高层,促使他们终止现任审计师的合同,寻找更容易和自己意见达成一致的审计师。Chow和Rice(1982)发现收到“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在随后的会计年度将可能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财政上的困难使得公司的审计需求有所改变,Schwartz和Menon(1985)认为财政困难的公司更倾向更换审计师。伍利娜等(2006)从会计师事务所更换角度发现较晚更换事务所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及时性显著较差。Schwartz和Soo(1996)的研究指出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属于公司的重大事件,需开会进行商讨后并向广大投资者公布此消息。审计师变更的时机能够提供洞察审计师更换的原因以及审计师更换的后果。尽管较晚更换审计师会带来审计滞后和盈余公告滞后的影响,但更换审计师比率最高的时间还是在第四季度。因为审计师更换可能导致增长(缩短)报告公布时间,所以对投资者来说及时经审计的金融信息存在潜在损失(收益)。这些发现影响审计师与潜在的新客户谈判和资源的适当分配达成新的协议。他们也关心在会计年度晚期进行审计师更换的管理者,因为这些变化通常涉及收到保留意见的风险更高的公司,并有较长的报告延误。

(二)研究假设

公司规模是影响年报披露的一个重要因素,规模越大的上市公司相应的其他业务也就越多,审计过程也就越繁琐,必将导致审计活动增加,延长审计报告时滞。而Dyer和McHugh(1975)认为为大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会增加人手,这样会减少审计所花费时间。由此可见,公司规模和审计时滞有相关性,但是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并未获得一致的结论,固然提出第一个假设:H1:公司规模对审计报告时滞有显著影响。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传递始终是由信息量有优势的一方向劣势一方传递着,并且该信息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且为劣势方所需要的,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往往愿意及时主动公布好的消息,而对坏消息却是“支支吾吾”。公司业绩好的企业为了消除投资者的疑虑,更愿意主动传递好的消息。国内外的学者研究结论大致相同,业绩好的公司,越倾向较早公布财务报告。由此,提出第二个假设:H2:业绩越好的公司审计报告时滞越短。上市公司做出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一般都是由于购买审计意见失败,或者由于发展需要从而更换更高质量的事务所,或者审计费用过高使得上市公司被迫做出更换。不管公司是出于上述何种原因,那么新签约的事务所熟悉程度没有前面的好,但是公司出现了更换事务所的行为,将会成为我国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并且新签约的事务所为了保证自己的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一定会加大控制力度以及实质性测试,这将会使得审计成本增加,这个审计成本包括时间以及经济。故而,提出一个新的假设:H3: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后会延长其审计报告时滞。由于审计意见会影响投资人对公司基本情况的判断,被出具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延缓和分散公司财务报告对公司股票的影响,往往会选择推迟公布此消息。相反,被签发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向市场释放这样一个利好消息则更愿意早披露年报。H4: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会延长审计报告时滞。

三、审计报告时滞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以2014年、2015年两年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时滞的影响因素。数据筛选遵循以下原则:剔除证券金融类公司;剔除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剔除信息披露不详的公司。最终得到2014、2015两年共1689个样本。

(二)变量定义

1、因变量选取。本文研究的因变量是审计报告时滞(Auditors’ReportingLag,ARL),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会计期间结束日到报告披露日之间的时间间隔,代表会计师执行审计合约的审计效率,也反映了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变量界定:ARL,审计报告披露日和年度财务年度截止日(12月31日)之间的时间。

2、自变量选取

(1)公司规模。公司规模的大小决定着这家企业审计工作量的大小,大公司会因为规模大从而审计工作量大。但是也有可能因为拥有良好的内控从而减少审计的工作量。不过在年度财务报告的披露整个过程中,大的公司往往比小公司承担着更大的由外部投资者带来的压力。由此发现,因为公司规模的不同,公司披露时机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差异。变量界定: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SIZE),SIZE=ln(公司当年度总资产)。

(2)经营业绩。公司的盈利状况一直是外部投资者判断该企业当年经营活动状况“好”“坏”的重要指示灯。因为人们都是喜欢报喜不报忧,类似推论,管理者会倾向于更早报告好的业绩,而推迟报告差的业绩。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情况存在,及时报告业绩,会使得投资者对于该公司的疑虑降低,相信公司的发展是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由于不同的会计政策会影响公司盈力能力指标这使得进行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和公司管理层如果对于所采取的会计政策有分歧,会导致双方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沟通和谈判。变量界定:经营业绩(LOSS),公司亏损为“1”,公司盈利为“0”。

(3)审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变换(AuditorFirmChange,AFC),在一个会计年度有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变量界定:审计更换(AFC),一个会计年度会计师事务所有更换为“1”,其他为“0”。

(4)审计意见。审计报告有四种类型: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对于其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综合评价,不仅可以反映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这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揭示被审企业是否存在着幕后交易事项等行为。所以,审计意见的准确性确定了该份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本文对于标准无保留意见以及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视为“标准”意见,其余则定义为“非标”意见。变量界定:审计意见(QUA),“非标”意见为1,“标准”意见为0。

(5)事务所规模。本文对数据样本上市公司的事务所规模进行控制,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来进行比较划分。变量界定:事务所规模(AUD),国际四大为“1”,非四大为“0”。

(6)更换时机。审计时更换的时间如果是在本财务年度结束后更换,那么很可能由于是本公司经营时对于自身经营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前任审计师和重大的会计政策产生意见分歧,而后任审计师有效审计时间并不长,审计时间不充分。变量界定:更换时机(TAC),在本年度期中报告日后更换的公司为1,否则为0。

(7)是否ST。我国为了规范上市企业的金融运作,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而有序的发展,在1998年对财务状况或者其他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特别的处理(简写“ST”)。ST股是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或者其他的状况出现异常,对于其进行特别处理。ST股代表着这个股票的不稳定性,面临着退市。变量界定:是否被ST(ST),被标为ST股的为“1”,反之为“0”。

(8)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进行监督管理层的各项决策。独立董事的存在可以使得董事会对于股东更加尽职尽责,从而提高了审计效率,减少审计报告时滞。变量界定:独立董事(IND),本公司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

(9)资产负债率。一般使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以及偿债能力,那么按照信息传递理论,“尽早公布好消息,较晚披露坏消息”,那些负债率高的公司将会产生较长的时滞现象。变量界定:资产负债率(LEV),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四、实证研究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以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经过筛选后,去掉缺少相关数据的公司以及证券金融类公司后,共有1689个样本。审计报告时滞时间平均为87天,其中最大值为119天,最小值为14天,公司更换会计事务所总共110家,占整个样本的6.51%。共有690家公司在4月公布审计报告,占整个样本的40.85%。公司规模平均值在22,最小值为15.42,最大值为28.14。两年间,各会计师事务所总共开具36次保留意见,占整个样本的2.1%,共有140家公司使用“四大”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占整个样本的8.3%,而且2015年较2014年有所上升,可以理解为“四大”在审计服务方面相对于国内的会计事务所有审计质量、投资者信服度上的明显优势。有174家公司年度有亏损,占整个样本的10.3%。共有161家公司被标为ST股,占整个样本的9.5%。有73家公司在当年中期报告公布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占整个更换样本的66%,即2/3的企业会在下半年或者本年度资产负债日至第二年4月30日之间更换会计师事务所。2014年共有19家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共67家公司使用“四大”事务所作为本年度企业审计事务所,共79家ST公司,共117家公司亏损,共有61家公司更换其会计事务所,其中有44家更换是在本年期中报告后,里面11家是ST公司。对2014年的可观察数据分析,公布时间的平均值为资产负债表日后87.28天。2015年共有17家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共73家公司使用“四大”事务所作为本年度企业审计事务所,共82家ST公司,共57家公司亏损。共有49家公司更换其会计事务所,其中有29家更换是在本年度期中报告后,里面有11家是ST公司。对2015年的可观察数据分析,公布时间的平均值为资产负债表日后85.647天。

(二)实证研究及分析

H1假设成立。公司规模成正相关并且显著,意味着公司规模越大,公司结构越繁杂,那么将会显著延长审计报告时滞。H2假设成立。经营业绩成正相关并且显著,信号传递理论中,优先获得信息的一方,有自主意识,可选择是否提前或者推迟公布,并且资产负债率也成正相关,这也就说明公司的偿债率好的话,会及时披露报表。H3假设成立。审计更换与审计报告时滞成负相关,这显示,在会计事务所更换后,审计时滞将会随之增加。也就说明,公司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后会使得本年度的审计报告公布时间增加,即上市公司更换审计事务所后会延长其审计报告时滞。H4假设成立。审计意见也呈成显著正相关,即当出具了保留意见时,会导致审计时滞延长。事务所规模和报告时滞显著正相关。事务所规模和报告时滞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使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做本公司的审计工作,会使得时间迟滞延长。是否ST数据正相关,并不显著,则说明这个并不能够解释有关审计时滞的相关事项。对于更换时机和报告时滞正相关,并且有显著性,意味着,在中期财务报告公布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会较晚的公布其审计报表。这个和参考的Schwartz和Soo的研究结果,第三季度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会延长本公司审计报告迟滞的结论一致。独立董事所占比率和审计报告时滞成反比,也就意味着独立董事的增加会减少时滞,若独立董事能保持独立性,则对于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有着很大的帮助。

五、研究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资本市场里,企业的经营业绩好坏依旧是广大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当然对于外部投资者而言,了解准确的公司业绩信息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所以,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财务信息是传递该企业重要信息的来源。因此,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能力以及披露信息的意愿至关重要。信息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及时性和准确性。其中,由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进行的独立审计程序为报告的准确性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然而及时性,由于年报披露时间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弹性———至第二年4月30日,总共120天的时间,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更接地气的规划以及落实。本文以沪市主板2014—2015年间披露的1689份企业审计报表、财务年度报表为样本,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其一,被审计公司的规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大小对时滞有正向相关的影响,影响不大,在我国进行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年收入、综合排名都在前列,但具体所占据的数量比例并不大。其二,公司业绩对于审计意见也有影响,审计单位在审查有亏损的公司时,会更加谨慎。公司存在着“好消息”就会倾向及时或者更加提前公布财务报告,相反,当公司有坏消息时,则倾向于推迟披露。当年度盈利的企业会比当年度亏损的企业更加及时地公布审计报告。当然审计师出具了“标准”意见的企业也会比“非标”意见的企业公布得更加及时。其三,当年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会比不更换的企业较晚披露审计报告以及财务报告,企业仓促更换审计师会导致审计时滞延长。其四,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影响外部审计的效率、质量。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会使得审计报告时滞减少。

(二)启示

资本市场里,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不仅仅只是表面公告上寥寥几句,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行为,更是关注这样行为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即对于当年度财务报告的影响。虽然我国出台了预约披露制度这样的强制性政策,但是弹性很大———120天的期限时间,这与欧美发达国家所规定的时间有较大的差距,依旧很多公司集中在4月公布自己报告,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刻意推迟本公司年报的公布。建议有关部门有必要缩短法定年报披露时限,这样可以促进公司的及时上报。增加基础信息的报告次数,以及减少年报的信息含量,因为年报信息丰富,这样也就客观造成了时滞的产生,如果可以将季报改成月报,则会一定程度上减少年报所耗费的时间。

参考文献

[1]程小可,王华成,刘雪辉.2004年度盈余披露的及时性与市场反应:来至沪市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4,(02).

[2]陈汉文,邓顺永.盈余报告及时性: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4,(04).

[3]杜兴强,雷宇.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公司业绩与审计意见的影响[J].财贸研究,2009,(01).

[4]耿建新,杨鹤.我国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情况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1,(04)。

[5]蒋义宏,陈高才.缩短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法定期限的可行性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04).

[6]刘亚莉,石蕾,赵阳.审计延迟、披露延迟与信息延迟:影响因素及差异性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J].2011,(01).

[7]齐伟山,欧阳令南.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J].2005,(08).

[8]束晓晖.审计师变更时间差与审计报告的有用性[D].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王英姿,陈信元.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因素分析———一项基于安永大华合并前后客户构成变化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4,(12).

[10]伍利娜,束晓晖.审计师更换时间对年报及时性和审计质量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6,(11).

[11]王雄元,陈文娜,顾俊.年报及时性的信号效应———基于2004—2006A股上市公司年报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08,(12).

[12]朱晓婷,杨世忠等.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信息含量分析———基于2002—2004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