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可行性考察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可行性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一、科技情况考察报告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其内容深度是介于科技论文和科普作品之间的。比起科普作品,它常常使用专业词汇和术语来介绍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和复杂的生产技术;比之于科学论文,则不像科学论文那样注重论证说理。科技情况考察报告是运用通俗易懂、明白入理的文字直述其所见到的科学技术事实,为科技工作者传达科技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而为科研提供情报线索。
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科技写作的研究也硕果累累。在体裁上,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由过去的类别单一发展为现时的多种类别并存,其中有:某一国家科技情况的考察报告;某一国家某一学科的考察报告;几个国家某一相同学科的科技情况考察报告。体裁形式的多样化,增强了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表现力度,为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写作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格式为前言、概述、考察细目三个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简单地介绍本考察团的名称、组成,考察过程中所访问的国别、城市、机构、参观的具体单位等。
“概述”,也有单独写,或者和前言放在一起写的。这部分主要是交待考察的总体情况。写这部分内容时,不但要写得通俗易懂,而且要清楚地写出考察的内容和收获。
“考察细目”是考察报告的主体,主要内容都在这部分。写法上,可把考察内容分成若干条,然后逐条详细介绍考察所获得的专业内容。可以使用科技术语,语句力求简明扼要。
科技考察报告
例文:
《日本半导体器件技术概况考察报告》的提纲是:
(1)题目
(2)考察团名称
(3)前言
(4)综述(介绍日本半导体的发展现状、动向以及特点)
(5)日本集成电路发展概况和工艺
(6)日本集成电路的制版工艺
(7)日本集成电路生产的净化技术
(8)日本集成电路的生产设备
(9)日本集成电路的外壳封装
(10)日本微波半导体器件的发展概况。
二、科技会议考察报告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是为完整地反映各种科技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而写成的综合材料。在这里,科技会议是其考察的基础,会议上宣读的各种文献则是它要深入考察的所在,因为会议的主题内容都反映在会议文献中。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的写作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部分“概况”,要写明会议名称、主办机构,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的主要议题、开会的方式等等。
第二部分“收获”,这是考察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本次会议上本学科在研究方面的新动向,出现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那个分支领域将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
二是介绍会议的主要论文,要具体到图表、数据、方法、论证、结论等。在方法上要注意选择会议中最主要的论文,摘取其精华进行介绍,不能流水帐式地进行介绍,也不能照录全文。
三是结合国内具体情况,介绍国外在本学科上的科学管理、学科方向选择、技术设备、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便国内借鉴、汲取、运用。
三、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是科技研究人员为了某一科研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得到研究成果而写成的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范围很广。搞地质的科研人员可以对某一地区的地层地质发育情况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某一雪山的冰川进行考察;学生物的科研人员可以对某一稀有动物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某一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经济价值进行考察。只要他们对实地考察得来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成为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结构方式灵活多样,有直贯到底的,有分成几部分的,还有采用日记体裁写的。例如,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采用的是日记体裁;物候学家竺可桢的《雷琼地区考察报告》在结构方式上是“小标题式”;地理学家徐蓉的《天目山冰桌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在结构方式是分成几部分叙述和论述。
考察报告格式·民办教育考察报告·服装企业考察报告·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格式是:
(1)题目;
(2)作者及单位;
(3)摘要;
(4)引言;
(5)考察方法;
可行性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工程勘察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技术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人员没有对自己的工作足够的重视,在撰写地质勘察报告的时候,只是以之前的数据为参考,而不是对参考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就导致勘察报告涉及的技术参数不是很准确,从而影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第二,地质勘察人员只是重视报告的理论性和专业性,而忽略了实用性,这就使得工程设计人员在阅读报告的时候产生的巨大的难度,影响了设计的结果,而且地质勘察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这就增加了工程的成本,也为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第三,地质勘察工作前期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地质勘察工作是具有一定的周期的,等到报告的时间截止了,才匆忙提交报告,这就影响了地质勘察报告的可靠性,为后期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导致工程存在了安全隐患。第四,地质工程勘察的管理比较混乱,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在整个地质勘察工作中,技术管理工作也做的不到位,使得形成的报告非常不规范,一些工作人员的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面对重大的工程时,不能够及时的处理相关的问题,直接降低了勘察报告的质量,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第五,地质勘察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够根据勘察的具体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够充分考虑实际的情况,导致勘察报告质量降低。第六,很多地质勘察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够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使得勘察的结果具有很大的误差,大幅度的降低了勘察的精度,而这些误差没有被及时的发现,从而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很有可能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对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产生巨大的威胁。第七,地质勘察人员缺乏标准意识,在工作中不重视文字的校对,不能够规范的进行数据的表达以及公式的使用,在数据单位、计量单位、符号、专业术语等方面也不够规范,这些直接降低了勘察报告的质量,从而影响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2提高地质工程勘察工作质量的措施
针对以上总结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基本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不断的规范地质勘察工作的相关规程,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程执行,所有的工程项目在进行设计和施工前必须要严格的地质勘察工作,如果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不能按照规程执行,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从而为整个工程造成安全隐患。另外,为了规范地质勘察工作的行为,要建立相关的行业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地质勘查工作按照规范执行,从而保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与完善地质勘察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地质勘察以及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此外,要对工程项目采取全程监理的原则,做好工程项目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的监督评价。这样就能够使得地质勘察工作逐渐趋于规范化,提高其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其次,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要尽量使用一些高新测试技术,这样得到的数据信息就比较真实,然后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与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这样就能够确保工程设计中参数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再次,要对地质勘察的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在勘察工作单位的内部实施轮换岗位的制度,这样就能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通过座谈会或者讲座的方式,拓展勘察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另外,要规范管理地质勘察工作人员的行为,逐渐培养他们标准化的意识,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开展绩效考评,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培养地质勘察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防护工作做的到位,从而提高地质勘察工作的安全性。
3总结
可行性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或者为了获取某项科研任务的科学数据或证据,考察报告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考察报告是指作者为了解某地区的基本情况。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亲自进行考察活动
或者为了获取某项科研任务的科学数据或证据,考察报告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考察报告是指作者为了解某地区的基本情况。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亲自进行考察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文章,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以及一些学术性的报告等,统称为考察报告。一种重要的应用写作文体。
人们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表明: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认识依赖于实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
制定政策,重要领导人的职责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发现问题,就必须考察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它内部、外部的各种联系。至于作出决策,解决问题,那就更需要通过系统、周密的考察,探寻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重要领导人亲自进行考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不可能事必躬亲,需要借助别人的考察结果来协助他制定有关政策。这样,考察活动就日趋社会化,群众化。以信息为基础,讲究决策科学化,工作高效率的新时期,考察报告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与作用了
可行性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勘察 报告编制
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
1勘察附件
报告编制时往往不注重一些附件,缺少《任务委托书》、《室内岩土试验报告》、《波速测试报告》等等。缺少任务委托书就意味着勘察时缺少工作依据,勘察工作中的拟建物的标高、基础埋深、场地环境边坡等均不能如实的反映,对勘察报告质量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2工程勘察纲要
工程勘察纲要应在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求并经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编写。工程勘察纲要中应明确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根据重庆市地方标准涵盖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边坡、特殊地基、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应首选重庆地方标准。关于技术标准选择的顺序: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勘察纲要中勘探点平面图应布置贯穿场地的通长剖面,边坡部分的剖面应垂直边坡和沿边坡支挡线布置,勘察范围应大于用地范围。
3勘察图件
勘察图件是勘察报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有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和原位测试曲线图等。钻孔柱状图常常缺水位观测日期或水位观测日期与终孔日期相同。平面图、剖面图上缺用地范围,地下室范围标注不准确。剖面长度不足(特别是需进行稳定性计算的剖面)。平面图、剖面图成图比例尺偏小。
4工程勘察等级划分及勘察工作布置
勘察等级是确定勘察工作量的主要依据,应根据勘察规范结合场地情况综合确定。因地质环境的差异,如重庆市地方标准DBJ50-043-2005与国家标准GB50021-2001(2009年版)在勘探点布置上的最大差异是地方标准的勘探点密而浅,国家标准的勘探点是稀而深。常见勘探点数量不足,特别是与场地同时进行勘察的环境边坡部分,测试手段及工作量偏少等常见问题。勘察工作应该围绕着“查明地质环境、强度岩土参数和对各类工程地质进行评价”进行。
5勘察文字成果报告
编写勘察报告时不注重勘察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达不到勘察深度的要求。根据平时重庆地区勘察报告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勘察报告名称中的“勘察阶段”应与使用的技术标准中的称谓一致,国标为“直接勘察”地标为“一次性详细勘察”。
(2)前言中应明确任务来源、工程概况、目的、任务(往往任务部分很乱)、工作依据、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工程勘察等级以及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工作质量评述等内容。
(3)地质环境叙述中,当存在溪、河时,一定要有重现期20年、50年的洪水位(必要时应有100年或历史最高水位)。应准确、仔细描述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及结构面类型。岩土分层不是地层岩性的描述、表述要准确;如部分“坡度”应为“坡角”、地层单位的“段”代表一定地质时期的一套沉积物与单一岩性层是不同的;地层代号的上下角标要清楚;填土除一般描述外,尚应描述填土成分、填土方式、填土时间等;工程勘察中应尽可能的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4)地震效应评价应尽可能进行岩土层的剪切波速测试,以利场地类别的划分。应注意区分Ⅰ0、Ⅰ1场地土和Ⅱ场地土、一般地段和不利地段。对于抗震重点设防及其以上的勘察项目,应实测剪切波速。《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5.1.3条“给水建筑工程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其以上的县及县级市的主要取水设施和输水管线、水质净化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岩土参数统计国家标准GB50021-2001(2009年版)按置信度0.95进行统计;重庆地方标准DBJ50-043-2005第L.0.2条按不同的工程安全等级分别选择0.90(三级)、0.95(二级)、0.975(一级)。统计表中应有指标的平均值、范围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标准值。采用重庆市地方标准时所有指标均应统计到标准值(DBJ50-043-2005第9.2.1条)。
统计时应注意:当指标作为作用项时取“+号”,作为抗力项时取“-”;指标分为实测和计算两类。计算指标平均值和标准值是通过计算确定的。指标的单位应书写正确,如KN、MPa、MN/m3、MN/m4等。
统计的数据量必须满足数理统计最小数据量要求。当抗剪强度指标数据量不足时,不能直接以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应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粘聚力с、内摩擦角φ的确定原则:“宏观判断为前提,测试成果是基础,工程经验作参考,反演分析作校核。”结构面c、φ采用查表确定时,常常是取值与描述不一致。
GB50021-2001(2009年版)采用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而DBJ50-043-2005采用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6)稳定性评价:斜(边)坡除应有基本特征(高度、长度、坡角、边坡类别等)的描述外,应对斜(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稳定性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含定量计算和粗略定量)。对于岩质斜(边)坡定性评价一般通过极射赤平投影,应包括结构面与边坡的关系,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边坡可能破坏模式、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边坡岩体类型、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定量评价要明确计算工况、计算模式、计算参数;注意计算结果应与宏观判断进行比较;要确定稳定安全系数(特别不同的规范是有差别的)。常见问题:①条块划分过少,且不合理(没考虑特征水位);②当采用折线法时,FS≤1.05地表出现裂缝,宏观判断处于强变形阶段,而第1条块抗力大于下滑力;③未区分条块所处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с、φ。
(7)进行地基均匀性评价、地基承载力评价时国标、行标与地标的区别。
(8)持力层的选择和基础型式建议:当有可能采用桩基础时,应评价成桩可能性和论证桩基础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当存在尚未完成沉降变形的新填土时,应提供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
(9)道路勘察、室外管道勘察:应区别道路和公路;线状工程应分段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有条件是应分工点进行勘察评价);勘探工作量普遍偏少(特别是高边坡部分)。
(10)结论中应明确提出使用本次勘察报告的范围,如初步勘察阶段的勘察报告,只能用于初步设计,一期工程的勘察文件不能直接用于二期工程。应注意当边坡地段存在平缓外倾层面时,宜提出以下建议 :鉴于一些工程的经验教训,应避免雨季爆破施工;当不能避免时,应注意预留1.0m以上厚度岩体采用人工剔打,同时作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截导排等处理措施。
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在编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生以上一些不必要错误。
参考文献: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可行性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一、地质勘察质量主要风险及识别
(一)人员风险。人员风险是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导致勘察质量达不到标准。勘察人员是项目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若在勘察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或操作技能,必然会影响到项目建设效率,不利于地质勘察项目规划与改造进程。
(二)报告风险。报告风险是由于勘察报告在提交之后出现的异常风险,主要表现为报告内容与实际地质情况的差异性,影响了勘察项目作业流程的有序进行。比如勘察报告中,对原始数据收集缺少审核指标,一些潜在的地质病害未能及时发现,影响了项目风险规划与改造工作,这本质上是数据类型的失误与风险之一。
(三)安全风险。“安全意识”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缺少安全意识使现场勘察作业具有风险,这会造成勘察项目安全指标降低,不利于工程地质建设活动的有序进行。对于潜在的地质安全隐患,要做好全面分析与勘察工作,才能不断提升项目的开发水平,若失去足够的安全意识,勘察风险指数会不断提高。
二、影响工程地质勘察质量风险的原因
(一)人为因素影响。一些勘察人员工程概念不明、勘察侧重不清、操作方法失当、勘探手段和使用设备相对落伍。分析勘察数据时,勘察人员使用的参数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不当、适应条件不清等,造成工程勘察?u价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主要工程的地质问题界定模糊、地质危害论证不充分、遗漏地质数据或报告错误数据等问题。
(二)地质环境复杂和气候变化影响。工程地质勘察目标之一是自然地质,山川、河流、盆地、丘陵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地质形态,一个勘察范围内会出现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野外勘察时,勘察条件有限,勘察工具搬运困难且稳定性差,加之岩层风化,取样后分析困难。同时,野外气候变化频繁,昼夜温差较大且降雨量不均导致岩体不规律的干湿变化和热胀冷缩等给地质勘察和取样造成不便,影响了勘察结果的精确性。
(三)管理因素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缺乏规范制度,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市场缺乏调控,勘察工作缺乏监管。地质勘察的作业环境主要在野外,勘察过程由勘探单位独立操作,其勘察工作是否全面、取样是否充足、实验是否客观都无从考证,其提供的勘察数据可靠性、真实性、全面性无法得到保证,以至于延误工期,使工序复杂化。
(四)市场因素影响。作为岩土勘察市场需求方的建设单位由于缺少勘察方面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在选择地质勘查合作单位时以节约经费为主要考量,对勘察单位实力、勘察技术、勘察结果要求很低造成岩土工程勘察市场门槛低,业内竞争激烈,从而演变出一些以低报价、低质量抢占市场份额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防控地质勘测风险的措施
(一)地质保护。为了进一步落实地质勘察流程,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地质保护方案,提高勘察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水平,解决传统勘察模式存在的不足。要从项目规划与分析角度考虑,避免早期勘察中潜在的风险。例如,地质勘察前期做好风险评估与规划工作,对潜在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护,加快区域地质改造流程,构建符合现代化的地质防护体系。
(二)优化管理。地质勘察作业是企业内部经营重要事务,对内外调控管理形成了综合性保障体系,可降低地质灾害防控不足产生的风险损失。为了更好地参与市场经营,企业要优化勘察项目管理平台建设体系,以风险分析为依据,全面调整原有的勘察项目管理模式,共同完成长期经营改革目标。勘察项目管理合作阶段,既要懂得相关勘察项目管理方法,也要懂得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
(三)风险预警管理。新时期,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风险预警体系,重视地质区土地规划与分配改革,构建符合现代化发展风险识别系统方案,这样才能带动地质区改造与建设的协调。结合风险识别系统中对勘察项目的要求,需从总体规划、管线布置、平面布局、绿化布局等方面,提出用地准则土地建设的具体对策,为地质区土地开发项目施工提供性指导。
(四)综合决策管控。勘察项目管理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信息保障,让施工单位有足够的风险防控措施,并参与技术领域研究工作,利用高科技控制地质灾害对项目施工造成的危害性,这些将决定最终的项目收益水平。科学设计是先进战略决策,地质改造工程必须依赖于设计合理,才能构建符合生产运行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