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心理测评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心理测评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测评 运作模式 工作机制
[作者简介]张稷锋(1980- ),男,重庆人,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重庆 400020)陈国梁(1963- ),男,辽宁昌图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学生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深圳 518055)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8年度课题“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测试运作模式探索”(项目编号:130120080307)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测试运作模式探索”(项目编号:0922040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79-02
一、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2009~2010年期间,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测试运作模式探索课题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专题,在广东、湖北、上海通过专题调研、定向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
1.问卷调查。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调查: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六所高校为数据采集点,发放《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测评状况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调查内容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情况、综合素质自评、综合素质培养和测评状况、重视的素质类型四部分,共25项具体内容。用人单位调查: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招聘为依托,向用人单位发放《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状况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调查内容包括单位类型、在岗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状况、重视的素质类型、对学校培养建议四部分,共19项具体内容。上述调查均采用无记名、非强制方式。
2.典型高职院校专题调研。课题组选择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方面具有典型特色和突出成效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三所高职院校开展专题走访调研。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调查数据
1.学生综合素质的自评。综合素质自评:与社会一般劳动者相比较,高于、相当、低于、说不清分别占33.7%、40%、5.8%、20.5%;卫生习惯:很好、较好、一般、不太注意分别占51.6%、40%、6.8%、1.6%;不良嗜好:无、吸烟、饮酒、网络游戏、晚睡分别占71.1%、9.5%、13.2%、19.5%、1%;精神生活:很充实、较充实、不充实、空虚分别占22.6%、55.3%、19.5%、2.6%;专业水平自评: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分别占9.5%、28.4%、52.1%、10%;学习习惯:高效学习、很少自习、偶尔自习分别占28.9%、39.5%、31.6%。
2.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综合素质总体状况:很强、较强、一般、较差分别占5.1%、56.1%、38.2%、6%;综合素质相较于本科生:无差别、较差、较好、很好分别占55.4%、5.1%、28.0%、11.5%;专业能力:很强、较强、一般、较差分别占1.3%、57.3%、40.1%、1.3%;道德修养:很好、较好、一般分别占17.8%、61.8%、20.4%;工作责任感:很好、较好、一般分别占18.5%、52.9%、28.7%;组织纪律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分别占20.4%、55.4%、23.6%、0.6%;赞赏素质依次为积极进取、为人朴实、团结协作、踏实肯干、作风扎实、吃苦耐劳。
3.高职院校学生受重视的素质调查。学生最为关注的素质依次为:诚信、坚强、知识、心理、社交。学生希望在校期间提升的能力依次为:沟通、专业、自学能力。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依次是:性格、成绩、能力。用人单位认为重要的职业素质依次为:责任意识、专业技能、团队精神。
三、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状况的调查数据
1.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调查数据。综合素质测评的必要性:必要、一般、没必要分别占64.2%、33.7%、2.1%。曾接受综合素质测试的学生占84.7%,其中收到结果和发展指引的情况:均未收到、收到结果但无指引、均收到分别占49.7%、33.5%、16.8%。测评应否包括专业水平:认为是的占77.9%。测评的应然主体:学校、社团、自评、社会机构、家庭分别占56.3%、32.6%、28.4%、54.7%、17.4%。测评的应然周期:半学期、学期、学年、仅毕业前分别占34.2%、44.2%、16.3%、9.5%。
2.重点院校调查情况。(1)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情况。制定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开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案》,成立综合素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下设机构,统筹全校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包括人文艺术与修养、高新技术与现代管理、创业方法与创新精神、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课程均为选修课,每科2学分,上课时间均安排在周六、日。课程成绩仅作为优秀毕业生的评定指标之一。(2)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专门负责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和测评,下设成功素质教育研究所、理论教学部、素质拓展部、实训测评部等机构。将非专业素质教育和学分纳入教学计划,总学分240个左右,必须修够80个非专业素质学分才能毕业。非专业素质教育涉及创新、创业、素质拓展、演讲、读百本好书、一笔字、一口话、一手文章、社会实践等40多个方面。特色为:成绩单管理,将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学分所涉及的成绩分别设置成绩单;非专业素质学分分级评价,同一科目的学分,根据分值等因素的不同,设置为2、4、6、8四个等级;非专业素质测评的实施机制,学生自主申请,测评由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共同实施。
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模式建构的思考
1.指标结构及层次。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根据对高职院校学生各项素质的调查以及用人单位的重视程度,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出发,建议将测评的一级指标设置为德、识、能、身心四个方面。德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作为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德,主要指品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是培养具有良好品行素质的人。德作为测评一级指标,可设置行为操守、政治表现、社会活动、信用记录四项二级指标。识即为见识、知识,包含专业、通识两方面内容。专业指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识指学问广博,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测评一级指标,可设置课程成绩、专业表现、通识素养三项二级指标。能的本义是才干、本事,主要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的表现,以及素质拓展和生涯规划情况,反映学生的生存、适应和发展能力。能是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的载体,是综合素质展示和发挥功能的外化平台。作为测评一级指标,可设置工作表现、实践情况、特长优势、生涯规划四项二级指标。身体和心理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条件,作为测评一级指标,可设置体检报告、体能状况、心理健康报告三项二级指标。
2.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施机构。校内测评机构。建议各高职院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测评中心(下称测评中心),下设德测、识测、能测、身心测四个分中心及数据中心。测评中心的职责在于定期出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报告》及《学生素质发展指引报告》,分中心的职责在于整合校内外资源及机构,建立科学的测评机制,完成相应指标的测评工作。数据中心的职责在于建立全校学生综合素质数据库,建立网上评价(含自评和他评)、数据查询、修改、申诉、报告的系统。校外测评机构是测评中心功能的重要补充,在对某些指标测评难以在校内完成、新建机构成本较高、校外测评能够实现功能的情况下,可选择有资质的校外测评机构进行测评并提供数据。可与校外机构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测评外包、软件授权、师资培训等方式,实现测评目标。
3.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工作机制。(1)数据收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行的第一阶段为测评数据的收集,包括自动导入、学校组织测评、学生主动测评、自主录入等。在数据收集前,测评中心需对每一个在校学生自动生成或新建个人综合素质(测评)档案。数据类型方面,包括主观数据和客观数据、量化数据和描述数据、自评数据和他评数据、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关于数据收集的周期,建议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以学期、学年为固定周期临界点,建立实时开放的数据库模式,保证数据收集工作的及时、灵活、有效。(2)数据查询、使用及变更。数据输出包括测评数据和信息的查询、使用和变更。数据查询的主体包括在校学生、学校有关部门,对于校外机构需学生素质报告的情形,应由校外机构经由校内有关部门批准后,向测评中心申请。学生可以自主、实时查询个人测评数据信息,无须申请,对于临时性测评报告的需求,应向测评中心申请,由测评中心按程序提供;学生对于数据有权提出异议和修改申请,由测评中心审核是否修改并通知申请人。学校有关部门取得查询资格应以测评机构的书面授权为准,且每次查询均须经过申请、审批程序,上述部门负有数据保密、用于规定目的的义务。关于测评数据、结果、报告的适用范围,应制定规范,并严格限制评优评奖用途。(3)数据反馈。数据反馈区别于数据查询,主要指学生数据经过整体统计分析后,由测评中心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及变化以报告的形式在校内予以公布,学校有关部门通过上述信息了解综合素质培养的情况及效果,并以此为依据评估相关综合素质培养制度,为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在关注整体数据的同时,应认识到综合素质个性化的重要性,在数据反馈的共性面前,保留综合素质测评的个性化特征,争取做到对学生个人的全面评价。
4.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报告。一是报告的形式与适用。测评报告应以学年为周期,每年形成一份。关于报告的作出机制,可依学校实际,确定主动或学生申请的方式。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后决定以主动方式对全体学生作出报告,基于综合素质测评的功能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应当逐步转化为测评报告一律由申请而作出。由于测评报告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告全部使用经验证的数据。报告作出后,著作权归测评中心,学生有使用权,未经学生同意,测评中心不得将数据开放给其他机构和个人。二是报告的结构模板。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报告时间。测评报告阅读提示:测评报告具有参考价值,是特定阶段综合素质指标的固化,并不具绝对性,特别是对某些过高或过低的指标,应综合分析。道德品行素质:日常修养、遵纪守法、社会活动、行为及工作中表彰或处罚等具体指标按照权重折换分数,辅之各种行为、活动表现的文字性表述。知识技能:成绩、技能资格、获奖、通识测试等具体指标按照权重折换分数,辅之《成绩单》、证书之类的文字表述。能力表现:社会实践及工作经历、工作岗位指导教师或领导对其表现的描述性证明、能力特长优势,辅之《职业规划报告》。身体心理:体能状况自评数据、医疗机构出具《身体检查报告》、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出具《心理健康报告》,心理素质仅作参考,不宜折换分数。测评分析及建议:以所在学校有关学业平均水平为基础做出学业优劣势分析、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组织及社团指导教师的描述性主观评价和建议。
学生心理测评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肌酸激酶;最大稀释度;功能灵敏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
分析测量范围(AMR)和临床可报告范围(CRR)是反映分析方法及检测系统分析性能的重要指标。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 15189)和中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均要求,实验室必须对引进或改变的检测系统或方法的主要分析性能进行验证或评价,证实其能够达到临床检测所要求的标准后方可用于临床检测[1]。尽管各大试剂厂家提供了相应的参数,但此类参数在不同条件的实验室是否适用仍需要验证。
肌酸激酶(CK)是一种人体组织的细胞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故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肌肉疾病与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CK显著升高。当CK浓度超过分析测量的线性范围时需要对样本进行稀释,但由于检测系统多种条件的限制,超出线性范围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是否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所以,为了验证这个问题及满足临床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化室2012年6月份至11月份符合试验要求的标本进行肌酸激酶(CK)分析测量,评价CK的临床可报告范围。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与试剂
1.1.2 标本收集与保存 均取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常工作中血清CK活性高值和低值的临床标本,标本放
1.2 试验方案
1.2.1 最大允许稀释度试验[2,3] 选取CK浓度超出或接近检测范围高限的临床混合血清标本1(2444.0 U/L)和混合血清标本2(3367.5 U/L)两份标本,用生理盐水对所选取的两份样本分别进行2,4,8,16,32,64,128倍稀释。各样本分别测定3次,取均值,计算稀释回收率,稀释回收率=(测量值均值/预期值均值)×100%,以重复性CV值
1.2.2 分析灵敏度试验[3,4] 选取CK浓度低于检测范围低限的标本,也就是低值混合血清标本(19.0 U/L),用生理盐水对样本分别进行1:2、1:3、1:4、1:5、1:6、1:7、1:8、1:9不同倍数稀释,使其最低浓度接近0。在仪器上分别对不同倍数稀释样本连续测定10次,计算其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CV%),样本的变异系数最接近20%所对应的浓度即为功能灵敏度。
1.2.3 分析测量范围试验[5,6] 本实验参考EP6A文件,采用高值标本H与低值标本L按6L,5L+1H,4L+2H,3L+3H,2L+4H,1L+5H,6H的比例配制成系列活性浓度样品,充分混匀,各样品重复3次检测,收集处理数据。以X表示预期值,Y表示测量值,将所测结果作散点图,对数据进行回归统计。
1.2.4 临床可报告范围试验 结合功能灵敏度、最大稀释度以及分析测量范围确定临床可报告范围。其下限为功能灵敏度,上限为分析测量范围上限乘以最大稀释度。
1.2.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分析均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le 2003软件统计。
2 结果
2.1 最大允许稀释度试验结果 混合血清标本1和混合血清标本2按上述方法测定,结果见表1。根据实验室检测能力,CK回收率在90%~110%为可接受,故本次试验的最大允许稀释度为1:16。
学生心理测评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一、教育评价新视角―PISA
1.PISA简介
PISA(学生能力国际评价)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发起的为OECD成员国协作监控教育成效的评价项目。PISA应用现代教育测量理论测试发达国家和地区义务教育结束阶段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领域的发展水平,配套调查问卷,进而评价各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成效,进行国际比较,是世界上颇具影响的国际教育评价项目之一。
2.测试项目
PISA在2000年首次开始评价,其后每三年进行一次,根据评价年命名,每次测试的重点不同,评价的主要领域包括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2012年又增加财经素养的测试。PISA2000的评价重点是阅读素养,PISA2003的评价重点是数学素养,PISA2006的评价重点是科学素养,随后依次轮回,PISA2015评价的重点又回到科学素养。
PISA是建立在终身学习的动态模型基础上的测试,分别从个体学习者、教学、学校及教育体制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同时从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教育因素等方面考查学生和学校的特征。
PISA评价是前瞻性的,测量的是15岁青少年对于迎接现今高科技和知识社会的挑战的准备情况。PISA关注年轻人运用知识技能处理现实生活的挑战能力,而不仅是考查他们对学校特定课程的掌握程度。其测量的目标是发展常规的、可靠的及与政策相关的学生成就指标,从而达到提升国家教育体制的质量、公正性和效率的评价目标。PISA评价关注四个子目标的实现:学习成果的质量、学习成果的等价性和学习机会的均等性、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能够通过对比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教育系统的成就表现,总结已有政策的经验,改善教育体制,并基于PISA提供的指标更好地评价和监控教育体制的效力与发展。
3.测试形式
2015年以前,PISA测试主要是纸笔测验,每个学生需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测验,测验题目既包括多项选择题,又包括大量的开放性题目。测验题目通过单元的形式编排为题组,每个单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
PISA除测验之外,还包括了学生问卷和学校问卷,目的是收集有关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因素的指标,这些指标与学生的成就相联系。
2015年,按照国际实施规范,PISA测试改为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
二、对房山区参加PISA中国独立研究的思考
1.区域的社会经济背景
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是首都传统的农业和资源大区。目前有近百万人口,全日制在校生近10万人。
近些年,随着“一区一城”的建设,城市化改造在加快,教育发展也在提速。但教育发展能否适应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怎样评价基础教育改革方向?一直是我们在研究并努力回答的难题。
2.如何评价教育综合质量
近年来,房山区教育系统全体同志破解了教育体制、机制、资金以及政策等发展难题,推进了波浪壮阔的教育改革,使教育综合实力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以中考和高考为代表的教育质量只是结果性评价,而且评价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表现在当下的教育质量与孩子们未来成长需要的能力是否一致?现在培养的学生能否引领未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这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但我们按照教育规律思考,学校发育、学生发展、教育管理都应该是可以被测量、可以被评价的。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既能描述孩子们的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又能够真实比对不同区域直接的差距的客观的“标尺”;并能够借此改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的设置,指导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育评价研究,并引入了PISA测试。
3.理解PISA并达成共识
2008年,初次接触PISA,有的人不以为然,有的人甚至反对,毕竟参与PISA测试的一部分15岁的学生,还在参加初三最紧张的备考,学校领导顾虑是否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家长、学生和教师都担心PISA是否会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升学的高利害关系确实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考虑到由OECD举办的PISA,拥有世界顶级的教育、测量和评价专家,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科学性毋庸置疑,测试方向代表了考试改革的发展方向,能从国际视角评价房山教育发展现状,站在未来发展的人才需要,指导我们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管理,完善考试评价研究,拉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所以,将对学生的影响和学校的教学影响降低到最小,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说服了学校、教师和家长。事实证明,参与2009和2012年的PISA中国独立研究,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中考质量,很多学生还对这种测试形式和内容表达了浓厚的兴趣。测试质量分析报告在房山区教育发展策略制定与执行中得到了充分重视,并在教科研部门实施了多项研究。
三、跟进PISA采取的系列举措和收获
1.成立考试评价研究办公室,推进PISA研究
为了组织参与PISA测试及其后期结论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房山区教委在考试中心成立了考试评价研究办公室,任命了专项负责同志,并引进研究人员,在教委领导下专门从事考试评价日常工作。这一个创新的机构对教育评价研究的推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现阶段很多全区教育工作依赖该中心具体推进,诸如组织参与PISA2015测试及结果研究和成果转化;参与区级大型考试的组考、阅卷、数据分析;开展考试评价技术的培训,促进考试评价与教学的融合,充分利用考试分析数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探索按照增值评价理念进行考试结果与背景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等。
2.及时普及PISA结论,改进管理
拿到2009年的测试分析报告,区教委请了PISA评价专家给区教委的行政领导和评价研究项目组同志做了解读和应用指导,并通过他们,在全区教师中培训预热,普及评价理念,应用测试结论,改进课堂教学,完善课程设置,改进了教育管理和评价办法。参与2012测试后,测试分析报告被纳入全区教育系统党政正职的培训,启动了科学素养提升研究。广泛的培训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以PISA评价理论为引领的考试评价研究,确实能影响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而干部、教师的接受,使区级很多教学改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3.充分研究PISA结论,改进教育教学
基于PISA测试的理念和房山区测试结论,自2010年起,针对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训练”“科学素养提升”三大教学实验项目陆续启动,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研究团队,制订了研究方案,都有了阶段性收获。
三个项目的开发和实践研究,基本上是跨地域、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的实施,研究结论到学校落地方式,更是“摸石头过河”。三个项目最长的已经四年多,项目组负责人带着大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很多领域是自发开展,主动找办法、想思路,乐在其中,收获颇丰。
4.坚持参与PISA,推进考试评价研究
第一,制定大型考试管理流程。学习PISA流程管理,制定“区级大型考试管理流程”,涉及命题、制卷、组考、阅卷、分析(命题质量、教学管理改进)等环节。特别是研究命题蓝图、编制双向细目表、规范数据分析报告表述结构等,提升了命题的规范。第二,研发了区级考试质量分析平台。提升了命题能力之后,依据教研人员分析试卷所需要的数据支撑和学校改进教学管理所需要的数据报告,对原有的考试数据统计系统进行了升级,与“工大智源”公司合作,按照实际需要开发了“考试质量分析平台”。第三,尝试开展增值评价研究。借鉴PISA测试手段―能力测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诊断。2011年9月开始,对初一新生尝试进行增值评价研究。一是开展了数学、英语的学科测试,采用了无纸化网络阅卷,方便精细分析,确保了测试结果的信度。二是开展了调查问卷,聘请教育评价专家设计涉及“学习环境、兴趣爱好、意志品质、认知能力”等方面问题。项目组完成的初一学生整体的多维度分析报告,反映了房山不同区域小学毕业学生的教育差距,房山与同步测试区域的学生对比,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均衡程度等领域,都掌握了第一手的研究数据。结合调查问卷,研究学生学业成就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关系,从而为更加全面地制定区域针对性教学规划提供参考,为改进家庭教育提供数据支持。第四,修订中小学阶段质量标准。反思PISA整个测评过程,体会和学习其先进的测评理念和测评技术,认真研究测试分析报告的框架和导向,从更宽的视野告诉学校本学段学生综合发展指标要素和阶段标准,淡化结果的功利性,充分发挥教育过程的对照和矫正,聚焦学生发展,实现正确导向,更有利于学校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学校的教育何其复杂,培训学校理解测评理念和测评技术,基于参照维度和标准,学校会选择适合自己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和过程。所以我们下大力气修订原来的“中小学生阶段性质量标准”,目前已经下发,并向全区中小学做了使用推广。第五,师生在参与PISA中的教学相长是最大的收获。回顾参与PISA测试的收获,总体来说,参与其中的学生成长和教师进步应该是该项目的最大收获。首先,从学生层面看,从总体水平分析,PISA2012测试报告显示,房山区数学、阅读、科学素养的学生平均成绩较PISA2009均有所提高,且增幅较大,说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有了提升。通过问卷反映的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在学校层面推进的减负增效工作进展顺利。现在,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出课堂,参加到课后素质提升工程中,学校组织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得到家长的认可和学生的喜欢。其次,考试评价项目的实施,唤醒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考试评价的复杂性和PISA测试的综合性,为推进这些工作,直接成立的项目就有十多个,参加研究的部门从行政到教研、科研,从考试评价项目组到基层骨干,从区域整体到实验学校,陆续参与的核心组成员过百,聘请的专家有几十人。更主要的是部分同志参与了PISA测试组织、试卷评阅、试题分析和测试结果应用的分析研究。这些同志迅速成长为我区教育评价的核心骨干,并将学到的评价理念和技术应用于我区教育评价研究。这种上下联动、理论与学校一线教学的反复实践,积累了大量资源,催生了更多的研究课题,吸引了大批的学科骨干、教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激活了很多教师的研究热情。行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参与,同样影响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教与学模式的
改进。
四、未来的思考
学生心理测评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与指导体系,根据我厅《关于做好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苏教基[**]31号)精神,经研究,我省将在**年第一次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测试的基础上,于今年*月中旬开展第二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测试。现将有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测试工作的安排
1、测试的范围、对象、人数。今年的测试仍在全省所有县(市、区)的义务教育阶段4年级和*年级进行(实际测试内容为3、8年级),按照农村、县镇、城市三类学校分层抽样。抽样方法是先确定学校,然后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上报样本学校相关年级学生的基本信息,并由项目组在这些学生中随机抽取若干名参加测试。每个县(市、区)小学、初中的抽样总人数平均约为*00名。
2、测试的时间、科目和方式。今年的测试定在*月*日上午进行,时间半天。小学生测试语文和数学2个学科,每科测试时间60分钟,测试后再填写一张问卷。初中生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包括物理、生物、地理)等4个科目,每人根据抽样组合只要测试2门学科,每科测试时间为*0分钟,测试后再填写一张问卷。另外,被抽测学校的校长和相关年级的相关学科教师在学生测试结束后,也要填写一张问卷。问卷时间均为30分钟。
3、主要工作步骤。*月*日前,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与国家项目组审核确定测试工具,完成抽样工作。*月*日前由省考试院组织,完成试卷印制、考场安排、考务培训等各项工作。*月*日上午完成测试与问卷调查。*月底前项目组完成省、市、县(市、区)三级分析报告。20*年*月底前完成省、市层面的分析反馈,3月底前完成县(市、区)层面的分析反馈。
二、开展质量监测工作的几项要求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与监测工作。开展中小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与监测,是教育部根据《批转的教育部<*03—*07年教育振兴计划>》提出的“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国家和省两级新课程的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要求,建立全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省提高中小学教学评价与指导科学化水平、改变以选拔性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评价教学质量的倾向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教育部门转变行政管理职能、提高教育决策水平的迫切需要,对我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强省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厅于今年暑期对这项工作也作了专门部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这次测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点工作和关键措施,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抓好质量测试各个环节的工作。
今年的测试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保密性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项目组和省的规定要求,周密组织,精心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保证测试质量,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个环节的每一项工作。各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要按照省里编制的《江苏省中小学学习质量测试考务管理工作手册》,对相关人员认真组织培训,明确要求,保证测试任务顺利完成。
学生心理测评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护理?磁共振检查 检测质量 心理负性情绪
磁共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检测方法,相对于X线和CT检测,该方法具有明显的影像学优势。但由于在检测过程中的噪音较大、检测时间较长、检测环境过于幽闭等,加上磁场、射频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使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导致检测图像质量受到影响[1-3]。本文旨在分析安全护理在磁共振检查患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2024年1月至2024年9月进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抽取164例,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2例。对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31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5.25±11.03)岁。试验组中男性52例,女性30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4.88±11.68)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试验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试验前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接受护理措施培训和教导,在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同意并签署了试验同意书后试验开始。排除具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以及精神异常、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并排除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不适以至中断检测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常规心理疏导和生理检查以及禁忌事项告知等。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对试验组患者加用安全护理措施,包括:(1)提前为患者进行检测预约和病房访视,并监测血压、意识、血氧饱和度、心率、体温、脉搏等体征情况,以观察患者是否适合进行磁共振检测,并详细的对患者进行询问,了解其是否有磁共振检测禁忌(如其是否有幽闭恐惧症以及相关的心理症状),了解其之前是否接受对X线、CT、磁共振检测,是否使用过增强造影剂以及对造影剂是否过敏,若有,则需提前进行造影剂更换或者检测方式更换,还需观察病灶位置以进行详细的报告,并按照医嘱为患者服用药物并进行记录(以便因磁共振检测出现药敏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根据以上的病房访视结果出具书面报告交由医师和检测人员进行判断,若其在观看报告后认为患者暂时不适宜进行检测,则需为患者推迟检测时间并进行详细解释,避免患者出现负面情绪。(2)对患者进行安全宣讲:主要宣讲内容为磁共振检测的要求和禁忌,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述,其在进入磁共振检测器时必须保持体表无任何金属留存,否则会导致其体表的金属出现位移,轻则导致患者受伤,重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如金属心脏支架位移会导致心脏疾病的发作。由于检测人员每日均长时间的重复此项工作,极易因为警惕性放松等原因疏忽对患者进行磁共振金属等禁忌讲述或者讲述不详细,因此在进行检测前,医护人员需再次叮嘱患者不可随身佩戴任何金属设施,并排查体内有金属假牙、心脏起搏器、各类金属板、架、钩、条等;另外由于胎儿尚未成型,行磁共振有着极大的风险,因此怀孕时间在12周内的孕妇不建议进行磁共振检测。对不可接受检查的患者需要将相应的原因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述,使其清楚明白避免出现心理负面情绪。(3)进行检测内容描述。在进行检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被检测部位进行再次外表检测,并将检测详细步骤对患者进行详细描述,使其了解整个磁共振的流程,降低其检测前的恐惧感。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磁共振花费时间进行大致预测,使患者心理产生预期,避免其在检测时因检测时间过长产生惊慌、恐惧、担心等心理负性情绪。(4)在进行检查前,医护人员需引导患者参观磁共振检测室、观看磁共振检测的科普视频,提升其对磁共振检测流程、检测所需仪器的了解程度,降低心理压力。另外还需要将其病症的大致情况进行描述,使患者对其自身病症进行印象加深了解,并予以相应的安慰。(5)在检测时,由于检测病灶部位较为隐蔽和检测精度不高等原因有一定的可能性需要进行二次增强扫描,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将重新检测的可能性对其进行告知,同时告知的还有需要注射造影剂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避免患者在出现此情况时过于恐慌影响加测效果,告知其检测无不良反应,对安全的影响微小。(6)在扫描前对患者再次进行病症评估,主要包括基础血压值、意识情况、心率脉搏速度、体温等,并在记录后交由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同时将患者的特殊情况(如有管道留置等)对检测人员进行详细的交代。(7)在进行检测前,检测人员需先为患者进行室内温度、湿度环境是调整,使患者感觉舒适。(8)在扫描结束后,询问其有无不适之处,同时为其予以保暖措施。再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若有造影剂外渗、过敏等情况,则进行相应的护理、药物处理,积极缓解并发症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拿到检测影像资料时确认是否为患者本人的检测资料,避免误拿错拿,在观看报告后将其中的优势指标对患者进行告知。(9)注意事项:除了对金属需要严格控制外,在进行检测前还需要注意人体中的假体需要取出,若患者身体有切口和辅料,考虑进行清除或者更换物无显影效果的材料。j检测仪器需要在使用前进行检测和预实施,并确保患者皮肤无大面积接触,四肢和双腿之间放置衬垫,避免因为接触形成电回路。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测,标准为50分、60分、70分,低于50分为轻度抑郁、焦虑,50~60分为中度抑郁、焦虑,超过70分为重度抑郁、焦虑。统计在试验期间出现造影剂渗漏、情绪烦躁不安(影响到校测效果)、药敏反应、昏迷及出现危重症状的患者比例,并在试验结束后计算安全护理后风险发生率。评估两组的检测质量,包括检测花费时间和医师/检测人员反应检测质量。以负性情绪评分、检测质量和护理风险发生率等来对安全护理的效果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82例患者中出现造影剂渗漏1例、情绪烦躁不安(影响到校测效果)1例、药敏反应分1例,无昏迷及出现危重症状发症患者出现,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66%(3/82);试验组82例患者中出现造影剂渗漏1例、情绪烦躁不安(影响到校测效果)1例,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44%(2/82)。试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2,P=0.616)。
2.2 两组患者试验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试验前,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3.72±4.81)分,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3.12±5.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86,P=0.4432);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7.21±5.21)分,试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7.95±4.9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98,P=0.3539)。试验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0.54±6.51)分,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1.58±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190,P=0.0010);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9.58±6.33)分,试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为(39.65±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80,P=0.0010)。
2.3 两组患者检查耗时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检查耗时为(22.51±4.84)min,试验组患者检查耗时为(17.51±3.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02,P=0.001);对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6.51±1.05)分,试验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9.14±0.57)分,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338,P=0.0010)。3 讨论磁共振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检测方式,这种检测方式虽然相较于X线和CT的检测花费时间更长,费用更高,但检测准确率更高,影像图案更清晰,能够更好的帮助医师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制定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4-6]。但由于磁共振检测时需要安静的环境和较大的场地,因此在检测时患者往往会因为房间的空旷和安静的环境凸显的仪器运行声音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加之行磁共振检测的患者其病症多是医师无法通过常规的方式进行判断,患者会存在对于病症的担心、抑郁等情绪,因此在进行检测时,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如胸闷、头痛、恶心、心率提升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被诱发幽闭恐惧症,加重其不良情绪,使其检测的准确率下降[7-9]。
为了降低患者在检测期间的心理恐惧、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升检测质量,目前医护人员多在磁共振检测全程中对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但经反馈显示,常规的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较差,无法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其检测质量和检测期间的生理心理舒适度仍然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重要难题。据相关报道[10-14]显示,若在检测期间对患者采用安全护理措施,检测人员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准确的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辅助措施和并在进行检测之前加用心理情绪疏导等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在磁共振检测期间的舒适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受检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磁共振检测方面也是如此,加上磁共振相关知识的普及也会导致以部分受检患者希望获得更为舒适和人性化的护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的磁共振检测护理无法对患者的隐私和安全进行保护,甚至还会因此出现患者护理满意度极差进而发生医患纠纷的发生[15-16]。常规护理措施多流于表面和规章,只是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单纯的告知,加上患者对于此检测方式的了解较少,极易在检测过程中因为长时间幽闭环境和机械声音等出现心理不适,并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17-18]。安全护理措施是一种严格遵循制度和流程、遵照医遵和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的护理模式,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安全护理能够从多方面帮助患者顺利的进行磁共振检测,且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异常的可能性较小[19-21]。其中为患者进行预约和体征报告呈递利于评估患者在此时是否适宜检测,并为其选择适宜的检测时间和方法,提高检测质量;为其进行安全宣讲和检测内容描述能够帮患者更加了解磁共振检测内容,降低患者在检测时的风险,加上让患者观看检测视频等措施,为其提升对检测的预期,患者有了心理准备,即使在出现异常情况也能保持冷静,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测,在扫描结束后的报告检测、病症讲述等措施则可帮助患者缓解心理紧张情绪[22-25]。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检查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患者若预先接受安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其检测质量,缓解其在检测期间的心理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屈媛.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CT和磁共振检查室中的护理管理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134-135.
[2]林桂兰.全程化心理护理在磁共振增强患者检查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4153(1):297-298.
[3]黄庆艳,郭艳爱,乔忆莲.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肝脏MRI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不良反应及图像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81-83.
[4]毕慧萍,李正伟,聂云飞,等.神经外科3.0T高场强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的护理管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130-132.
[5]申聪聪,董薪.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系统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264-265.
[6]贾艳芳,赵化岭,崔萌萌.浅析磁共振检查中对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临床研究,202427(1):181-182.
[7]张志花,陈莉玲.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安全舒适需求的双视角护理策略探讨[J].罕少疾病杂志,2024129(4):64-66.
[8]迟小茼,董桂青,邓凯.护理干预在幽闭恐惧症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44(7):43,52.
[9]聂虹.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磁共振腹部检查患者的临床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3):158-159.
[10]陕梦迪,高洁.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检查结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5):156-157.
[11]陈喆.磁共振在中国—2014年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高峰对话纪实[J].磁共振成像,2014,5(s1):100-104.
[12]赵云霞.安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427(5):956-957.
[13]覃文华,程广,冼旺森,等.快速扫描成像序列在胎儿磁共振检查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2):1302-1303.
[14]赖文娟.心理脱敏护理干预在高场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8):141-143.
[15]黄淑程,贾方,郑绮明.基于亲情行为体察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在核磁共振增强成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441(20):2609-2611.
[16]马素文,孙峥,吴杰,等.老人儿童及孕产妇磁共振检查护理配合流程的改进[J].护理学报,202427(2):24-27.
[17]房伟伟.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420(64):273-274.
[18]樊群博.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4(17):249-250.
[19]米伟.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成人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和满意度评价[J].医药前沿,202410(11):205-206.
[20]何美玲.磁共振成像检查时紧张综合征的心理护理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0(11):1990-1992.
[21]宋圆圆.循证护理在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432(5):139-141.
[22]钟瑜.整体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4(10):250-251.
[23]仇志敏,丁长青,刘维,等.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428(19):2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