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起因】
2014年大兴安岭结束了长达50年的商业性木材采伐,林场、管护区、经营所等与木材生产有关的单位开始进行改革,导致4万余名林业职工、1万余名国有企业党员的流动性加大,一些党员季节性进入到非公企业工作或务农,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党员流动到中心城镇,进入到社区,导致部分农民党员和国有企业职工党员春秋驻村、驻场,冬夏回到中心城镇,出现了“走读”党员,使一些基层党组织活动不经常,导致成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而这些党组织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需要一些典型作出示范和引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大兴安岭地委在全区基层党组织中倒排确定了10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取党建基础较好的基层党支部作为标准化党支部的创建对象,进而带动全区基层党组织整体上水平。
【做法与经过】
大兴安岭地委紧密结合林区改革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实际,提出了“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典型示范作用不突出、中间类型党组织创新力不够等问题,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
(7)擦亮排头、立起标杆,重点解决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不强的问题
随着林区各项改革任务不断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主动想办法、谋出路的意识还不够紧迫,找不准转型的方向,迫切需要一批好的典型,来做出示范和引领。为此,地委按照基层党组织总数5%的比例打造“标准化党支部”,在配齐配强党组织班子、抓好党员队伍教育和管理、执行好党组织工作制度、建设好党组织活动阵地等8个方面,制定出具体标准,在全区不同行业和领域分类选树典型100个。在典型的示范带动下,各基层党组织总结出资产盘活型、资源依托型、资源衍生型、服务带动型、项目共生型的5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好思路,探索出“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支部+协会+项目”等国有企业党建新模式,推广了“特色党支部”、“兴趣党小组”、“一社区一品牌”等社区党建新方式。并在5县(区、林业局)中心城镇建立起了党员活动总阵地,有效解决了林场、农民等“走读”党员管理难题。通过抓好“排头”,有3个村党组织和5个社区党组织被纳入到全省“双百示范工程”,2名村党组织书记被评为全省“百名好支书”。
(8)厘清责任、列出清单,重点解决好“后进”党组织整顿不到位的问题
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必须明确责任,精准发力,一题一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地委总结和借鉴以往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经验,倒排确定需要整顿的党支部100个,找出“病因病灶”,按照“软”、“穷”、“乱”、“散”列出清单,量身制定整顿方案,坚持把整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县(区、林业局)确定了86名处级干部实施挂点包扶,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23名。全区27名地级领导干部、917名处级干部,进入43个社区、822个网格,认领公益岗位519个,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难点问题232个,直接帮扶困难群众1318人。地委组织部确定了6名领导班子成员分片挂点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将整顿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通过一层抓一层、一级带一级,凝聚起抓整顿、促转化的强大合力。同时,针对整顿对象的不同表现,逐一列出“病症”、逐一开出“药方”,通过配强书记治“病”、加大投入养“病”、发挥作用消“病”、严格督促防“病”等多种措施着力推动加快转化,使软弱涣散基层党支部真正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经过集中攻坚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党组织班子涣散、组织活动不经常、民主管理混乱、社会矛盾突出和基础保障薄弱等5个方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共约谈县(区、林业局)党委书记12人、乡镇林场党委书记11人,调整基层党组织书记20人,查处违纪村干部和社区干部4人,后进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9)整体推动、晋位升级,重点解决好“中间状态”党组织内生动力不强的问题
中间类型党组织是主体、是大多数,只有解决好这类党组织中存在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问题,才能实现整体上的提升,避免成为新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地委实施了“基层组织提升工程”,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通过抓培训、重投入、建机制等多种措施均衡发力,促进中间状态基层党组织整体晋位升级。采取集中轮训、域外培训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专项培训,组织大规模培训3次、专项培训26次,共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951人次,培训党务干部共计2600余人次,培训面达到了95%以上。加大了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落实党建工作经费530.74万元,新增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118.08万元,连续3年为党务工作者每人每月增加200元补助,村干部年平均工资由原来的9000元,增加到22850元,社区干部工资每人每月平均增加150元,达到2200元,投入1102.5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18个、社区活动场所28个。连续多年在全区县(区、林业局)、乡(镇场)、村(社区)深入实施了“三级双向述职”制度,向基层党组织书记传导出“双向”的压力,有效强化了管党责任制的落实。
【成效及启示】
经过“抓两头,促中间”,使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得到了晋位升级和提高。首先,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得到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得到增强,党组织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更强,群众更能感受到整顿后的党组织带来的变化,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党员和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其次,树立起来的标准化党支部作用发挥更加突出,不仅在党组织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更在转型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使其他党组织学有目标、做有榜样,开拓了思路和视野。再次,中间类型党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无论党组织带头人,还是党员队伍建设都有明显的变化,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越抓越实,作用发挥越来越大,人民群众越来越满意。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办法的实施,看到了基层党组织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启示一:抓基层党组织要抓住主要矛盾,通过精准发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事物当中,都无时无刻地存在着矛盾,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基层党组织之所以会软弱涣散往往是多方面的,但一定会有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就要求我们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如呼玛县委在抓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过程中,看到了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点,不仅在54个村中实行了资金使用书记审批签字制度,还在8个乡中开展了联检互评工作,由8个乡党委书记对抽查村进行打分互评,最后进行排名,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公示,有效地促动了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主动抓党建的良好局面。
启示二:抓基层党组织要抓住典型亮点,通过选树标杆,引导带动其他党组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共通性,一个管用的方法可以复制和推广,一个好典型可以影响和带动其他党组织,实现创新发展。大兴安岭地委通过在不同类型党组织中选树典型,抓出成效、推广经验,使其他党组织找到了方向和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其他党组织不想抓、不会抓、抓不出成效的难题。如在国有企业党组织中选树了十八站林业局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的“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作法,将原有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组,按照新兴产业划分出党支部,使党组织能够在产业转型中发挥作用,这一作法在全区进行了推广,为其他国有企业党组织提供了借鉴,如今全区国有企业党组织设置实现了优化,由原来的木材生产党支部,重新划分成为新兴产业党支部。又如在社区党组织中,选树了新林区新林镇新民社区作为典型,其设立的文化服务站、健康服务站等,受到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目前,全区20多个社区按照特色党支部、兴趣党小组进行了划分,打破了以往按党员居住地划分党支部的传统设置模式。
启示三:抓基层党组织要抓住主体多数,通过整体推进,确保全面晋位升级。中间状态基层党组织如果不经常抓、反复抓,就有可能转变为新的软弱涣散党组织。要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抓手,抓好新常态下的党管责任制的落实。继续坚持和完善“三级双向”述职制度,把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要健全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机制,积极探索加强党员干部培训的措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分级、分层、分类培训机制,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实际情况,深入开展“订单式”培训,使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基层人民民主,活跃党内和群众民主生活,提高党员群众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林区转型发展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完善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提高党内民主生活的质量。
一、背景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是践行“两学一做”,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企业如何在繁忙的经济活动中开展“三会一课”,红豆集团党委以融合型工作法创新实施“三会一课”,解决党组织活动与生产工作之间的矛盾,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经济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主要做法
(10)党建三会结合公司例会——在时间上融合。
红豆集团党委实行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管理层交叉任职制度,下属二级党总支部(党委)书记、副书记分别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三级党支部书记由厂长经理兼任,党小组组长由部门负责人兼任,利用这一双向兼职的优势,将党建三会与公司晨报会、例会、条线会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党组织与经营管理层双向沟通。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红豆集团党委利用党委扩大会开展党内教育活动9次。今年1-7月,二级党总支部(党委)召开领导班子会平均13次以上,中心组平均12次以上,三级党支部活动平均9次以上,上党课平均7次。
(11)三会内容联系企业实际——在目标上融合。
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带党建,党建三会内容与集团挖潜月、红豆七夕节、科技质量月等各类活动相结合,互补互促。在每年3月挖潜月活动中,动员党员积极带头提合理化建议,每名党员提1条以上有质量的合理化建议,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创新积极性,激励更多的员工为集团跨越发展作出更多贡献。7-8月份,集团党委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集团第十六届“红豆七夕节”有机结合,唱好“亲”“情”“爱”三曲,实现“八方共赢”。在9月份科技质量月中,将三会内容与开展知识竞赛、操作技能比赛、科技质量先锋评选等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12)党课教育聚焦经济重心——在学习上融合。
学习省市区领导讲话及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重要权威学者的讲话等,各党总支部(党委)书记、党务委员学习后回到本单位组织党员上党课,层层传达到位。红豆集团将党员教育充分融入经济重心,主要做法:
一是以政治学习提升经营理念。在集团高层全面确立了“八方共赢”经营理念,即与股东、员工、顾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环境、社会(社区)等八方建立共赢关系,为集团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二是以经营理念推进政治学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开始,集团党委提出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争做‘八方共赢’先锋,打造‘六化’企业,建设‘四个红豆’”的学习教育目标,集团党委书记周海江指出,“八方共赢”就是为民务实,争做“八方共赢”先锋是“两学一做”教育的最好成果。
三是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木桶的木板间不能有缝隙,否则也要漏水,从管理角度说就是要提升协调力思维,从政治角度看就是要强化大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员干部要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利益,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摆布。木桶还要有箍,否则木板会一盘散沙,从管理角度说就是要提升凝聚力思维,从政治角度看就是要强化核心意识,听党话,跟党走,看绿灯,走正道,廉洁自律,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充分发挥应有的政治核心、引领作用。一个木桶不能有豁口,不能有短板出现,否则就盛不满水,从管理角度说就是要提升平衡力思维,从政治角度看就是要强化看齐意识,党员干部都要向党章党规看齐,要向业绩第一的先进看齐。
三、实施成效
通过“时间融合、目标融合、学习融合”的“三融合”使“三会一课”制度在企业中得到有效实施,解决了没有时间学习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各党组织的活动效率,促进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有机融合。二级党总支部(党委)召开领导班子会平均2次/月,三级党支部活动平均1次/月,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在“一会双开”党组织扩大会议上,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经营管理层班子同时参会,使企业领导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走向,为企业发展能抓住机遇创造有利条件,避免少走弯路,保证企业走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严抓组织生活相关:
1.严抓组织生活精选多篇(13)
2.基层干部管理创新范文精选五篇
3.基层党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优秀发言稿
4.材料范文: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
5.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言稿精选
一、背景起因
锡尼镇是杭锦旗的政治、经济、中心。全镇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209个自然村、6个社区,户籍总人口50353人,常住人口59225人,农牧业常住人口12418人,城镇人口46807人。目前,全镇共有党组织29个,其中党委1个,机关党支部1个,嘎查村党支部21个,社区党支部6个,共有党员1350人,其中农牧民党员953人,社区居民党员282人,机关、离退休党员133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之中心城镇人员流动密集、党员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党员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4)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一是年龄偏大。全镇1350名党员,45岁以上的有833人,占到62%,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问题还比较突出。二是女党员偏少。女党员仅有304名,只占到23%。三是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党员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认识落后,政策理解不透,发展农牧区经济的内驱力不大。
(15)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不完善,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要求。一是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基层党支部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软任务”、“虚指标”,随意性大。二是业务不够熟悉。部分基层党支部对党章及党的基本知识学习不够,理解不深,知识欠缺。三是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到位,党员的教育培训走过场,党员发展程序不健全,不合格党员处置制度不健全。
(16)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不够,难以适应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一是发展党员难。文化层次稍高、能力较强的中青年农牧民都外出务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源头不足,造成吸收优秀的农牧区青年入党日益困难。二是带领致富难。部分农牧区党员素质偏低,从事规模种养殖业和经商的“致富能人”比例很小,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比较难。三是发挥作用难。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化,党员意识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弱化。
(17)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不强,难以适应基层政权建设的要求。一是缺乏战斗力。部分党支部与村委会出现“两张皮”,相互争权,班子不和,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二是缺乏公信力。部分“两委”负责人存在争名、争利、争气现象,利益团体复杂,导致群众想说话没机会,群众满意的“进不来”,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也很难加入到党组织中来,群众的支持不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可知,加强党的建设不仅要重视发展党员数量,更要注重党员质量和作用发挥。因此,锡尼镇按照试点先行、稳妥有序、综合施治、健全机制的思路,探索建立了党员队伍能进能出、教育管理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做法
(18)“一会四评”,保党员能进能出。一是“三个注重”把严“入口”。锡尼镇党委坚持“三个注重”,提升发展党员质量。第一,注重严把发展党员的门槛标准。坚持做到“五个不发展”,即年龄不满十八周岁的不接收入党,本人不提出书面申请的不发展、没有列入年度发展计划的不发展、培养考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政治审查不合格的不发展。第二,注重履行发展党员的规范程序。对发展党员中的每一个环节,支部大会都严格把关,做到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确保不走样、不变通。第三,注重严把发展党员的“两个严禁”。严禁在升学、、参军、调动前搞突击入党;严禁在校大学生在原居住地党组织入党或转正。二是“一会四评”畅通“出口”。按照《杭锦旗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制定了《锡尼镇处置不合格党员办法》,科学界定了不合格党员的标准,明确了处置方式和处置程序,建立了畅通党员“出口”机制。第一,确定不合格党员。通过“一会四评”(即召开党员大会,组织进行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支部审评)的方式,每半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目前,全镇26个党支部通过全面筛查认定了不合格党员14人。第二,明确处置方式。按照《杭锦旗关于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和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通知》要求,锡尼镇党委采取“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对不合格党员按照“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党内除名”三种方式进行了处理,其中“限期改正”的有10人,“劝其退党”的有2人,“党内除名”的有2人。第三,明确处置程序。在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中,严把“核实取证、组织谈话、支部研究、上级预审、形成决议、上报审批、教育帮扶、立卷归档”八个环节,并将处置结果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19)“454”学习教育,强党员生机活力。一是组织四个专题学习,突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在教育培训内容上,主要通过学习《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党史,先进典型,反面典型四大专题,引导党员铭记党员身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先进典型,吸取反面典型教训,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二是创新五种学习形式,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灵活性。针对农牧民党员、社区居民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层次不对等的实际,采取专家领学、平台导学、开展自学、组织督学、载体助学五种方式进行学习,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三是开展四项主题活动,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通过开展“七一”庆祝活动、知识竞赛活动、高质量的民主(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了解党、热爱党、拥护党,切实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
(20)“两评一定”,促党员作用发挥。一是实事求是做自评。各嘎查村、社区党支部按照评议内容对一年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参照评议内容自我进行分类定级。农牧区党组织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提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作为评议重点;社区党组织将密切联系居民的程度、党员活动开展情况、党组织的凝聚力作为评议重点;机关党组织将建设学习型和服务型党组织,提高执政本领和服务意识作为评议重点。二是真心实意做互评。21个嘎查村、6个社区党组织根据评议内容撰写,并相互进行民主测评。三是客观公正做认定。锡尼镇党委根据自评、互评结果以及各党支部的自我总结、自我认定和实际情况,确定各党支部的类别。截止目前,全镇26个党支部参加评议,其中评出一类党支部6个(新井渠村、胜利村、中图村、胜利社区、民乐社区、团结社区),占23%;二类党支部17个,占65%;三类党支部3个(道劳呼都格嘎查、乌兰敖包村、古城村),占12%。锡尼镇党委将定性评价情况以及党员反映的意见建议向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书面反馈,并将考核评议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按照巩固一类、提升二类、整顿三类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提出整改思路,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工作,推进整改提高。
三、取得成效
杭锦旗锡尼镇创新工作,以“三个注重”把严“入口”,以“一会四评”畅通“出口”,建立了党员能进能出的长效机制;以“组织四个专题学习、创新五种学习形式、开展四项主题活动”的“454”学习教育工作法,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以“实事求是做自评、真心实意做互评、客观公正做认定”的“两评一定”工作法,开展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保障了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了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和党员作用发挥。
(21)党员队伍肌体更加纯洁。从以往看,党员教育管理,特别是不合格党员处置还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通过“一会四评”认定不合格党员,打破了以往的旧模式,对个别经反复做工作仍屡教不知改的党员,进行了“动真格”的组织处理,清除了党员队伍肌体上的“肿瘤”,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22)组织活动效果更加明显。从以往看,党员队伍中存在着一些“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的问题党员,总认为“党组织不能把我怎么样”。通过“一会四评”认定不合格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向全体党员特别是问题党员敲响了“警钟”,过去时有发生的党费缴纳不及时、活动参加不积极等现象得以转变,党内组织活动的效果明显增强。
(23)模范作用发挥更加突出。从以往看,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对党员作用发挥造成了负面影响。通过实行“454”学习教育、“一会四评”、“两评一定”工作法,党员的党性观念、党员意识明显增强,履行义务更加积极、服务群众更加主动、模范作用更加突显。
(24)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从以往看,群众对个别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党员作用的党员,存在着怀疑态度,对党组织的活动也不关注、不留心、不在意。通过“一会四评”认定不合格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让群众看到了党组织从严治党的决心,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群众多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四、探讨启示
杭锦旗锡尼镇在党员教育管理上,探索创新了“454”学习教育、“一会四评”、“两评一定”等工作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健全党员队伍能进能出机制方面获得了深刻的启示。
(25)健全党员队伍能进能出机制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也是应对“四大考验”、防范“四种危险”,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战略之举。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就必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做到“入口要严、管理要严、处置要严”,防止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
(26)健全党员队伍能进能出机制必须坚持立足教育、治病救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各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牢牢把握这一原则,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注重组织关怀、注重思想引导、注重谈心谈话、注重教育转化,用组织的关怀温暖党员、用组织的教育感召党员、用组织的行动凝聚党员,达到处置一个党员、教育一批党员,转化一个党员、影响一批党员的教育目的。
(27)健全党员队伍能进能出机制必须坚持群众参与、发扬民主。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既要坚持和发扬党内民主,又要坚持和扩大党外民主。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到讨论接受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以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要通过民主推荐、征求意见、公开公示等形式广泛吸收群众参与,保证优秀分子从群众中脱颖而出,保证共产党员在群众中发挥作用。
(28)健全党员队伍能进能出机制必须坚持严格程序、创新方式。处置不合格党员,必须严格接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执行,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同时,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从党员队伍实际出发,对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表现、综合评定、处理审批等具体环节从操作层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保证评议程序严谨规范、组织处理客观公正、教育管理常抓常新。
一、成因背景
不合格党员严重影响着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因此,不合格党员,是立党兴国之大害,其动摇了党的组织基础。
一段时期以来,少数党员思想退化、工作退步,难以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党员队伍的“出口”不畅,除了因为违法乱纪被开除外,很少有党员被清理出党组织。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共中央政治局也部署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旗帜鲜明地提出“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二、主要做法
(29)责任明确,舆论引导充分。为确保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落到实处,由县委组织部制定统一的实施方案,明确各基层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基层党(工)委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把握实施细节,做好舆论引导。通过召开支部会、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宣传不合格党员处置的目的和意义,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让广大党员思想有触动,内心有震动,人人有行动。各党总支、党支部按照组织生活会中民主评议党员的结果,通过发放问卷、组织座谈等形式,认真做好摸底排查、谈话取证、找准问题等工作,确保了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有序推进。
(30)标准统一,尺度把握得当。按照《党章》要求,结合实际,统一不合格党员认定标准,把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立场蜕变、党性意识淡漠、组织纪律涣散、大局观念弱化、法制观念淡薄、组织生活散漫、工作作风飘浮、廉洁自律松懈、道德行为扭曲等“十大”具体表现作为认定不合格党员的标准,避免了各基层党组织因标准不统一导致的争议和纠纷。同时,本着“不冤枉一名合格党员,不漏掉一名不合格党员”的原则,初步认定过程中正确把握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政策界限,做到“五个区别”:一是把思想跟不上形势,认识模糊,同不讲党性,不讲原则,经常在群众中散布错误言论区别开来。二是把愿意接受教育,改正错误,并决心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同拒绝接受教育和屡教不改区别开来。三是把长期患病、年老体弱等原因不能参加党的正常活动,无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同革命意志衰退,长期消极落后,不起党员作用区别开来。四是把因为党组织软弱涣散,制度不健全,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使党员不能经常履行党员义务,同党员本人主观上不愿意履行党员义务区别开来。五是把由于缺乏经验,能力不足,以致工作上发生某些失误或错误,同工作不负责任,损害人民的利益区别开来。
(31)慎重认定,处置程序规范。始终遵循“坚持标准、立足教育、严肃处置、强化管理”的方针,按照“不定比例、不下指标,不搞末位淘汰”的要求,慎重认定不合格党员。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和群众评议党员,对民主评议中满意度较差的党员,列为初步处置对象。为保证处置结果客观公正,通过走访谈话、反复印证、上门沟通等方式,多方搜集证据,正确区分主客观因素,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处置过程严格按照党员自评、群众测评、党支部评议、全体党员大会评定、基层党委审批、处置结果公示、县委组织部备案七个程序进行。真正做到了处置过程透明公开、处置结果党员认可、处置对象心服口服、处置工作群众点赞。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根据个人情节轻重,面临限期整改、劝退及除名三种处理。
(32)治病救人,注重教育转化。对于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不搞一刀切,影响不是很恶劣的,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对于情节较轻的不合格党员,本人确有继续留在党内的强烈愿望,又有整改决心和行动的,给予为期一年的改正期限。到期未改正的,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不合格党员本人无改正愿望,不愿意接受组织帮教和纪律约束的,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同时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参加志愿服务、按时汇报思想,开展谈心谈话以及与党员中的业务骨干、致富带头人结成“业务帮教”,与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人物结成“思想交流对子”等措施,帮助不合格党员尽快转化。要求党支部至少每月要对限期改正的党员进行一次考察,基层党委每季度要对限期改正的党员状况作一次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的措施。
三、取得的成效
弥渡县切实把规矩立起来,制度定出来,把处置不合格党员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有机结合,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优化了党员结构,净化了党员队伍,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共处置不合格党员50名,其中限期整改39名,劝退4名,除名7名。
(33)建立了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纯洁了党员队伍。通过开展党性分析、党员评议,充分发挥了党员的主体作用,党组织在管理党员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掌握着主动权,使不合格党员得到了准确认定,被处置的不合格党员也心服口服,没有引发任何矛盾纠纷,没有引发一起上访。即使个别不合格党员不愿提出退党,但因担心民主测评中合格率低而主动放弃党籍,有效解决了过去“开除党籍”和“个人要求退党”涉及面窄、“劝退除名”和“自行脱党”不宜认定等问题,疏通了不合格党员的认定和“出口”,党员队伍更加纯洁,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34)广大党员受到了一次党性教育,增强了党员意识。进行党性分析,是对党员的一次深刻党性教育,是对他们的一次深刻精神洗礼,有效激发了他们爱党奉献的自觉性,党员意识明显增强。党员中“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以上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工作”的“三不”现象明显减少,“两类”组织中党员“隐身”也纷纷现身,党员管理中“组织号召,党员行动”的氛围更加浓厚。许多党员表示: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开展,让自己心存敬畏、过去、正视使命。
(35)激发党员创先创业的积极性,促党员作用发挥。通过加强党员队伍纯洁机制建设,既纯洁了党员队伍,又教育了党员,增强了广大党员争做合格党员、优秀党员的责任感和压力感,在全县形成了比学习、比服务、比奉献的浓厚氛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主动公开承诺、积极发挥作用,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同时,我县健全完善党员队伍纯洁机制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一致肯定。
四、探讨
处置不合格党员,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在处置过程中,只有必须充分调研,认真排查摸底,健全工作机制,依靠制度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有效化解工作难题,才能保证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规范有序地推进。
(36)以事实为依据,法规为准绳。要对照《党章》要求,以中组部《关于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的“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立场动摇、宗旨观念淡薄、工作消极懈怠、组织纪律散漫”五大类不合格党员典型以及新增的“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沉迷低级趣味,生活作风不检点”等内容作为不合格党员的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抓住不同行业不合格党员的主要特征,制定出不同的判断标准
(37)以民主为前提,程序要规范。客观、公正地处置不合格党员,科学的标准是前提,严密的程序是保证。要从有利于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有利于教育激励党员队伍出发,建立一套科学、严密、规范的工作程序,确保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置恰当、手续完备”的基本要求,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做到“坚持标准不走样、严格程序不变通”。 要结合制定的不合格党员标准,严肃认真的开好民主评议会,请党员和群众当评委,在评定过程中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在处置中要做到“处置恰当、手续完备、客观公正”。
(38)把握政策界限,慎定处置对象。对不合格党员采取相应的组织处置措施,是整个工作流程的实质性阶段。要本着“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不合格党员进行妥善处置。要辩证分析错误原因,科学甄别错误事实;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合理确定宽严尺度,去伪存真,激浊扬清,给党员一个客观的定性,让不合格党员受到应有的处理。在分类细化不合格党员标准以后,要通过电话、信函、短信等方式,及时告知辖区内共产党员,让每一个党员都能认清自己与合格党员的差距,并给予一定的整改期限,给予他们足够的整改时间和整改机会。要坚决杜绝“一言堂”“随意扣帽子”现象,绝不能将处置不合格党员变成某些人挟公器打击报复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