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智慧建筑行业研究报告{集合5篇}

2024-07-28 06:41:02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建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建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摘要:基于建设部智慧城市标准研究和全球智慧城市领域标准工作,认为由于智慧城市标准不约而同地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承载能力的提升,相关标准可以归为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经济和社会管理服务4大类。指出与全球研究方法存在明显差别,中国更加关注城市整体建设,将城市看做一个巨型的生态系统;国际组织和机构则从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入手,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城市专项领域更高效的运转。

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The smart city standard is generally concerned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apacity of the city. Relevant standards can be classified as city infrastructure, city environment, city economic and social management services. Different from the global research method, China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and considers the city a giant ecosystem.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agencies realize the city special field more efficient operation through technical means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w urbanization; smart city; standard system

中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1978至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至52.57%,城镇人口从1.72亿增长至7.12亿,年均增长1 570万,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远超同期世界城镇发展速度[1]。随着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形成若干联系紧密、规模较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其中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吸引了80%的外商直接投资,实现了75%的国际贸易,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英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大约用了100年(1800―1900年城镇化率从26%升至75%),美国大约用了80年(1890―1970年城镇化率从35.1%升至73.6%),日本大约用了40年(1935―1975年城镇化率从32.7%升至75.9%)。中国1996年的城镇化水平为29.04%,15年后的2011年已超过50%,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在增长。中国城镇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城镇化发展矛盾在短时间内集中暴露等问题:如城镇化区域布局不平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城市管理水平低、城镇用地粗放低效、体制机制制约城镇化健康发展和浮躁极端的城镇建设6大类问题,这些问题亟需解决以促进城镇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2]。

中国共产党的“十”提出了到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进一步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住房城乡建设部作为城乡规划和城市管理运行的业务主管部门,具有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推进建筑节能、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职能,一直将探索城镇可持续发展作为部门的重要工作。2012年12月5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开展。截至2013年8月,共有来自全国3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193个城市、区、镇获得建设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资格。智慧城市建设过程离不开标准规范的引导和指导。建办科【2012】42号文下发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该指标体系规定了包括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57项三级指标以及相应的技术说明。该指标体系是智慧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参考,为后期试点城市综合评估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3-5]。

与此同时,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从事标准化研究的科研院所与机构也在积极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工作。国际上的各大标准机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也相继成立智慧城市标准相关的组织,专门从事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

1 建设部试点标准化建设

工作

目前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很多困难,例如,建设目标的不清晰、统筹协调的困局、信息孤岛的难题、标准的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缺失等问题。

要逐一解决这些难题,不但要靠技术手段更要从管理和体制的角度考虑。建立统一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技术标准、评价标准,以期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行阶段有系统化、体系化的建设依据,并可进行全面、科学验收及评判,提高整个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随着试点工作的启动,建设部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小组已经开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包括引导指标(SCGI)、技术标准(SCTS)和评价指标(SCEI),其中引导性指标已经发行试行版本;技术标准方面提出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架构》,并出版《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一书;评价体系已列为建设部下一步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工作重点。

1.1 引导性指标

作为引导性指标,《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规定了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以及相应的技术说明。引导指标框架图如图1所示。文件明确了智慧城市(区、镇)的建设内容是:智慧地规划和管理城镇,智慧地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终实现市民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区、镇)的建设目标是: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区、镇)的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推进智慧型的产业发展,高效率推进智慧型的示范应用,高规格建立智慧型的城市发展协调机制。最终的目标是根据十的战略部署,智慧地建设生态城镇、美丽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该引导指标是智慧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参考,是技术标准制订的依据,也是评价标准考核评分的依据,为后期试点城市星级评估奠定重要基础。

1.2 技术标准

2012年7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组织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40多家机构和50多名专家,开展了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即技术标准(SCTS)。

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充分注重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做到智慧城市规划有指南、共享平台有标准、协同应用开发有依据,实现有序、有质、有量的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的智慧城市建设需求,课题组对中国先行的智慧城市试点的初步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企业参与实际试点的经验,构建了《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架构》。

标准体系框架主要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总体标准、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运维6大类别标准,分5个层次表示,涵盖18个技术领域和包含126个分支的专业标准。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依据《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编纂了标准体系的标准明细表、总体涉及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共3 294个,提出了智慧城市急需研制的标准267个。

该标准体系中的标准为智慧城市(区、镇)各领域已颁布实施的、正在制订的或计划制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范围涵盖智慧城市的物联网、互联网、通信、中间件、数据编码、数据交换、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多方面的技术规范要求,也包括智慧城市各子系统和各汇聚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应用服务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和应用管理描述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对跨领域覆盖了多个行业标准的,一般情况下直接采用这些领域已有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不再重复制订。

1.3 评价体系

评估体系目前仅提出一个初步的模型,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分析、验证,是下一步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重点。考虑从3个维度思考评估体系的建立。

一是传承。前期建立的引导性指标及关于技术标准的研究,编写《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一书积累的经验、集聚的专家团队作为成果传承下去。设计过程中应注意3个问题:一是系统性,二是可控性,三是适宜性,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二是借鉴。借鉴国际上智慧城市的经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城市发展的规律。国际上提出的“城市科学”的理念符合我们的智慧地推进中国城市建设的理念。维也纳大学提出的“经济、移动、民众、环境、生活、治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六大要素及麻省理工大学提出的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组成内部逻辑体系,按该体系建立仿真系统,进行预测、干预、修复,这些观点切中了现代城市发展中的要素,符合现代“城市科学”的发展规律,评估体系要借鉴国际上这种更加符合实际的研究成果。

三是创新。传承已有成果,借鉴国际上切合城市发展的核心部分,然后在这个成果上创新,应该扣住三点:一是国家目标,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提出的要“加大治理体系”和“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决定性因素”,贯彻落实总理在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八字方针;二是城市面临的问题,要优先解决产业问题、民生问题、环境问题和城市市政问题;三是加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程度。

所以,第一要考虑前面成果的传承,第二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或已取得成果,再加上我们面临的任务,从这3个角度来设计建设部的评估体系的架构[6]。中国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如图3所示。

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组织管理和评价指标的定性计算尤其重要。

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组织管理包括:将指标的维度数据、指标及其属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指标的权重等,录入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指标模型数据库;可根据需要,从多维度的指标体系模型中抽取一套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的定性计算包括:相同行政管理类别城市,在处于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指标权重不同;对某些指标,包含有两个主要评价因素,即解决城市的问题和信息技术对其发挥的作用[7]。

2 国际标准化组织智慧

城市相关研究工作

随着全球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ISO、IEC、ITU这些著名的国际标准组织都先后成立专门的组织,进行智慧城市相关的标准化研究工作。

2.1 ISO/TC268/SC1

ISO/TC268/SC1――国际标准化组织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于2012年,秘书处设在日本。分委会近期主要的研究成果为TR37150技术标准报告,报告对当前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计量工作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未来标准的方向,对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性能计量进行了讨论,这将是第一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标准文件。报告中对建设部2012年的《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进行了引用分析,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分委会下一步工作重点是ISO/TS37151标准报告,此项工作将全面展开智慧城市的相关国际标准建设[8-9]。

2.2 IEC/SEG on Smart Cities

IEC IEC/SEG on Smart Cities――国际电信联盟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成立于2013年下半年,主要任务是进行智慧城市体系的研究评估工作。中国是该组织的发起国之一,作为牵头国家,主要负责评价、指标体系调研;术语、已有相关标准梳理;城市战略研究等标准化预研工作。2013年12月智慧城市评估组在德国柏林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界定IEC/SEG on Smart Cities的职责,介绍标准化工作现状,建立任务协作机制,明确智慧城市领域的技术方向等任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中国相关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2014年2月在柏林召的第二次会议上,建设部代表提出了成立WG2“城市规划与仿真”和WG3“城市设施管理”两个新工作组(WG),最终投票通过。两个工作组将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展开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研究工作。

2.3 ITU-TFG-SSC

ITU-TFG-SSC――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组织智慧和可持续城市专题组,一直致力于智慧和可持续城市关键绩效指标(KPI)和计量标准的研究。该组织目前正在准备一份技术报告,内容关于智慧和可持续城市关键绩效指标和计量方法,课题名称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任务是收集智慧城市关键绩效指标信息,其中也包括了建设部的智慧城市标准指标相关工作的开展[10]。

3 全球智慧城市标准研究

核心分析

智慧城市标准不约而同地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承载能力的提升。与此相关的标准主要可以归为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经济和社会管理服务四大类。

3.1 城市基础设施

ISO/TR37150认为目前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难以满足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因此,十分有必要将基础设施建设视为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及促进城市高效运转的重要途径。

通常来讲,信息化、能源、水、交通、垃圾与废弃物等这5类城市基础设施被视为支撑城市运行的核心要素。美国将能源网络的智慧化作为城市发展绿色低碳的有效手段,ISO与美国相关的33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里,有31项是节能和智慧能源网络项目;欧洲城镇则更加关注智慧交通的建设[11]。

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数量众多,且分别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面对的“城市病”多样且集中。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或多或少还在还历史的旧账,难以有效支撑城市高效运行,因此,信息化、能源、水、交通、垃圾与废弃物等城市基础设施也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3.2 城市环境

在城市生态环境方面,ISO/DIS37120选定的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里,有96%与环境相关。国际组织建立有比较详细的环境绩效标准体系,涵盖降低环境影响、提升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内容。

与国际社会不同,中国的智慧城市与城市环境效果直接相关的标准并不多。在城市环境领域,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将关注点放在城市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城市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3.3 城市经济

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领域,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智慧城市标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关注提升城市经济效率、降低成本,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十分关注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以期实现城市居民的安居乐业。中国则从自身发展特点出发,把经济重点放在产业上,更关注依靠信息化手段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3.4 社会管理和服务

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全球智慧城市标准都重点关注城市公共服务,如城市教育、医疗、安防等。所不同的是,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更侧重于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中国则侧重于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此外,国际组织还十分关注城市居民的娱乐休闲,这一方面中国的智慧城市标准仍是空白。

总体而言,全球在智慧城市标准方面最大的不同点是,中国更加关注城市整体,将城市看作一个巨型的生态系统,从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全方位制订智慧城市相关标准。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则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个方面入手,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城市专项领域更高效的运转。

因此,中国现有的智慧城市标准里面不单单强调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而是从城市整体的角度进行综合性考虑,更多地关注城市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和城市业务协同效应。本文认为城市公共数据库和公共数据平台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

与中国不同,国际组织有关智慧城市标准十分关注社会公平,关注市民的智慧化,将着力点放在消除贫困和城市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上。发展援助委员会(DAC)认为贫困是由多层次及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匮乏而低效的城市基础设施是阻碍“利贫式”增长的最显著因素。在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方面应向城市弱势群体倾斜。而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提出要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公平,但是目前的智慧城市标准还未能有效地体现这一点[11-15]。

4 结束语

近年来,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建设部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同时组织全球专家、机构开展了智慧城市引导指标(SCGI)、技术标准(SCTS)、评价指标(SCEI)的相关研究。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标准化研究机构积极推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参与国际相关标准化工作。分析全球组织智慧城市标准研究核心发现,智慧城市标准不约而同地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承载能力的提升,相关的标准可以归纳为: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经济和社会管理服务四大类。全球研究方法存在差异,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侧重整体考虑,从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全方位制订智慧城市相关标准,国际组织机构更侧重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入手,以提升城市专项能力为目的。此外,国际组织有关智慧城市标准十分关注社会公平,关注市民的智慧化,将着力点放在消除贫困和城市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上,这一点值得我们重视。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 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1―2012)[M]. 北京: 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郭理桥. 迈向可持续的未来 [M]. 北京: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3] 仇保兴.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M]. 北京: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4] 仇保兴. 智慧地进行城镇建设 积极促进中国城镇可持续发展 [J]. 城市发展研究, 2012,3(10):8-10.

[5] 毛光烈. 智慧城市需“标准化”建设 [J]. 信息化建设, 2012,23(10):11-13.

[6] 郭理桥.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 [M]. 北京: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7] 李健, 张春梅, 李海花. 智慧城市及其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研究 [J]. 电信网技术, 2012,31(1):15-18.

[8] ISO/TR 37150. Smart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s - Review of existing activities relevant to metrics [S]. 2012.

[9] ISO/DIS 3712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silience of communities - Indicators for city services and quality of life [S]. 2012.

[10] ITU-T/FG-SSC.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 and metrics of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S]. 2012.

[11] JENS J. A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ary stability of learning rules [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07,16(5):23-28.

[12] 杜政清. 中国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背景问题与发展趋势 [C]//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 1997.

[13] 汪德. 中国、欧洲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比较与思考 [J]. 新余高专学报, 2005,12(6):8-12.

智慧建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今年初,谷歌公司以32亿美元收购Nest,创下了谷歌历史上第二大收购案。

Nest Labs由马特?罗格斯和“iPod之父”托尼?法德尔联合创建,2011年推出首款产品智能恒温器,它可以自动控制暖气、通风、空调等,让室内恒定在设定温度。随后,Nest又推出了一款可以感知烟雾、一氧化碳、温度、光线、动作和超声波等的智能设备Protect。

分析人士认为,谷歌是为了进军潜力巨大的智能家居、智能楼宇市场,并获取这些公司所掌握的家庭数据。

2014年8月,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宣布,未来3年内,美的将向上游延伸,转型为智能楼宇设备集成商,从空调扩展到楼宇其他设备,对楼宇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据悉,美的集团旗下的照明业务,已经并入了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

近几年,围绕智能楼宇市场,传统工业巨头如西门子、施耐德、霍尼韦尔、联合技术等持续发力,科技类公司三星、谷歌、NEC等陆续跟进,国内又有美的等加入战团。那么各家企业嗅到了哪些商机?简单粗糙的中国房地产会变得“智能”甚至“酷”起来吗?

试验和示范期

据了解,在中国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仅有4%的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源效率改进措施。常见的情况是,5%的人周末加班,整座楼的空调都会打开。中国各类建筑的粗放运营、高耗能问题日益严重。

在中国,实现楼宇的节能化、智能化已经刻不容缓。

NEC中国智慧城市部副总裁王颖告诉《英才》记者,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消耗能源最大的是暖通和照明两大系统。“一座普通楼宇经过深入的节能挖掘,中央空调的节能潜力达到15%―25%左右;照明系统的节能潜力可以达到20%以上。”

但是,更换智能楼宇系统的费用也不菲。据了解,如果全面更换楼宇外墙保温,更换新型节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等,需要10 年以上的投资回报期。

“如果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加上自动化技术,无论在开发新楼宇还是在改造旧建筑,投资回报期都能大幅缩短,可实现节能达30%―40%。”西门子中国区副总裁许国祯对《英才》记者说。

比如:台北101大厦因为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年节水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吨,降低能耗480万千瓦时,每年节约70万美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仅暖通空调的升级改造,每年为客户节约1000万人民币。

目前,《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已经在2013年初由国务院,预计未来的十年乃至更久,建筑节能和智能化产业将蓬勃发展。“目前处在试验和示范期,如果两三年内成熟,形成标准,之后的推广会非常快。” 中国建筑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表示。

大数据玩法

根据2013年的统计,我国智能楼宇的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元。到2024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及智能楼宇市场,年产值接近2万亿元,可占全球约1/3的份额。

西门子、三星SDS等上述企业纷纷加重对智能楼宇市场的投资。目前行业投资热点集中在家电智能操控、水电暖等能耗管理、空气净化、垃圾处理、消防安防、节能建材等环节。

以智能楼宇的基础――传感器为例,根据行业分析公司Nano Market的最新报告,用于需求响应的传感器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17亿美元激增至2024年的109亿美元。

而各家巨头的角力则围绕大数据和生态圈展开。

根据楼宇内不计其数的传感器捕捉到的海量数据,运营商可以不断优化楼宇内各系统的性能,以及系统之间的协同性。楼宇将成为一座生命体,不断生长出各种应用,包括娱乐功能等。

“城市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的目标就是提供一个能够持续应对变化、不断生长的机制,而不是建成后就不能再优化。”王颖告诉《英才》记者。

在生态圈方面,技术最复杂的是将众多设备和系统汇聚到统一的大脑,一般供应商实力有限,只能由上述巨头来构建。“我们的平台都是开放式的,各家厂商都可以接入。本地战略伙伴包括太极计算机、绿地集团、中国电信等,都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和资源整合。”三星SDS中国区战略市场部总监贾哲告诉《英才》记者。

三星SDS、西门子等巨头构建智能楼宇生态圈的另一项资源则是:智能楼宇向下连接智能家居,横向连接智慧教育、企业移动化、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各领域,这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而三星、西门子等均是多元企业集团。

据《英才》记者走访了解,楼宇的智能化改造成本一般占到建安成本的3%―5%。回收周期和单位时间“能耗量”有关系,能耗越大成本回收也就越快。以上海中信泰富广场为例,第一年节能185 万千瓦时,节约人民币超过153 万元,投资回报期为3.5 年。

智慧建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智能城市的兴起

IBM在2008年提出智慧城市之后,开始的目标是希望能够迈进信息系统。2009年奥巴马就开始肯定了这个理念,并且在美国开展了智能城市的建设。2012年12月,美国的国家情报委员会了一个《全球趋势2030》的报告,到2030年全球有13项技术对全球将发挥重大的影响,这13项技术包括四类,信息、自动制造、资源和健康,其中包括了一项智慧城市的目标。去年年底,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推出了两位理事写的2030年的展望,2030年将进行第三次信息工业革命,这次代表技术将是三项,是新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城市的技术。紧跟而上的是欧洲发展也很快。

中国在此方面的发展速度也不慢,2009年8月,IBM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量身打造了六大智能解决方案:“智慧电力”、“智慧供应链”、“智慧银行”、“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这些“智慧”方案,已陆续在我国许多城市展开。

当今的生产力正在进行一次巨变,这次巨变的本质性的东西是什么。核心的理念是这次变化的本身是从两元空间进入到了三元空间,这个世界原来是由人类社会和物理世界构成的,但近年来,信息力量的迅速壮大,已长成除物理世界(P)、人类社会(H)两极之外的新一极:信息世界(C),合称为CPH。

50年代,信息主要是来自于人类社会,所有的信息都是由人类发出来的。在30年以前,我们相继把这些信息放在互联网。到了20年以前,发生了很重要的一次变化――CPS概念的提出,大量的传感器、物理信息传递了很多信息,信息不再由人类发出,而由传感器发出,人类开始在网络上进行工作。如今,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膨胀。人类已经无法控制和使用如此大的信息,必须要依靠机器来进行识别。今后,我们将走向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大数据来创建信息。

CPH三极中,任意两极的互动,都可以对第三极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例如CP加上H,就可以有智能电网、智能制造、无人飞机。假如把CH加上P,那就可以产生智能医疗、智能城规。CPH互动将对整个城市、国家、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智能城市的技术本征就是使城市中的三元世界巧妙互动,也就是使当代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各种高新技术融入城市的各个系统,形成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升级发展,由此将迎来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很多人提出智能城市的定义,如果从这个理念出发,智能城市最简单的定义便是综合运筹城市CPH三元空间,巧妙汇聚城市各方智慧,优化使用城市各种资源,提升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管理与市民生活水平。

智能城市的推进战略

中国工程院2012年立项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其中“智能城市的重点建设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个是城市建设的智能化,是由三个课题组成:研究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管理、规划彼此之间的关系;研究城市的空间组织模式、智能交通与物流;研究城市职能建筑和家居,分别由一批院士担任负责。

第二个是研究城市的信息的智能化发展,也是由三个课题组成:关于信息网络研究;智能测量与认知;知识中心和信息处理。

第三个是关于城市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包括智能制造,智能电网与能源和智能商务与金融。

第四个是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发展,包括三个内容,城市环境、智能医疗卫生、城市安全。

智能城市的整体内容就是五层次模型(如下图所示),智能城市现在进行的实际上是第三层次,是各种智能应用系统,如智能医疗、智能电网和智能交通等。但重要的基础是下面的内容,更重要的应用是上面内容,下面包括要建设好城市的网络,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要建设好城市的传感器网络和城市的执行机构,这样才能够和两个世界联系起来,即城市的人的世界和城市的物理世界。上面要建设好云平台和大数据,云平台必须要保证数据不受侵犯,必须保证中心的负责人不能随意使用别人的数据,而大数据是要使彼此的数据可以互通互联。然后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决策、规划。所以我们第一阶段要做智能城市,把这些内容做好后再往下拓展,之后必须要往上面进行提升,最后才能把事情全部做好。

所以智能城市的推进策略有三个重点――用、通、深。用:以实用性为目标,抓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解决之;通:打通数据孤岛,加强三元世界的彼此连结;深:运用大数据,推进高水平决策和高水平应用。

城市大数据

是最重要的数据

大家现在都知道大数据很重要。大数据首先是大;第二点是大数据的影响范围广泛,而且经济价值越来越大。影响范围广在于它影响医疗卫生、科研、教育、公共安全、交通、物流、环境、气候、商务、金融、能源、制造业;经济价值大在于它创造出新产业:Google、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以及改革老产业。现在大数据的技术很新颖,它既不同于传统的AI技术,也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搜索技术,它呈现的技术是颠覆性的。

美国的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2013年的报告中提出,如果说20世纪经济发展的助推剂是石油,那么21世纪就是数据支撑。

近几年来,大数据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数据时代》一书,分析的数据基本上都是用户终端各种各样的数据――买东西的数据以及上网的频率数据……这些数据对研究人类社会很好,但研究物理世界是不够的。城市间还有更多的大数据,例如城市建设的建筑、街道、交通、照明等。这些网上只可以查到很浅的数据,深入的数据没有人做,例如城市的环境、水、气、垃圾以及口岸的情况;城市的金融、经济、贸易和服务的情况,城市的产业、教育情况、医疗卫生、养老、食品、媒体的情况。城市大数据才是大数据的主体

智慧建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然而对于一个现代城市而言,更多的建筑正在趋于平庸,类似火柴盒一般的设计,迅速地在摊平着一个城市的面积,一环又一环,毫无新意。千城一面?当然,城市的发展在迅速“大饼化”的同时,寸土寸金的地价也在让建筑向着地上和地下两个维度发展,所以就有了摩天大楼、建筑综合体、地下环廊这些建筑形态。区别于火柴盒,因为高、大、异形,它们往往被冠以城市的地标,成为一个现代城市最流行的IN语。

无论是历史陈迹,还是流行IN语,有一点相同的是,建筑中贮存的人文精神从未消失。只不过对于陈迹,它的表现形式为手工的刀石斧凿,雕梁画栋;而对于现代建筑而言,机械化、智能化的便捷、畅达、互联感知则是新的表现。这一点,在智能建筑概念兴起后,得到了业内更多的认同。

就智能建筑的内涵而言,BIM/物联网/新材料的应用,在继综合布线、安防、强弱电之后,成为新的关注点。BIM的应用,让建筑业进入到全生命周期管理时代,而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则提高了建筑本身的智能化水平……

《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这意味着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几年智能建筑市场前景仍然巨大。

对于智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原因,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协会会长黄久松表示,可以从内、外因两个角度来总结。究其内因,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产生的。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智慧建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在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进程中,需要将精益求精、不懈创新、笃实专注的工匠精神融入到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这正是当下强调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作为为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职业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我们的文化血脉之中。文化的力量也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因此,通过文化培育让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在职业岗位上开花结果,是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一个有效路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地把墨子思想作为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文化基础,努力培养智慧型、国际化现代工匠人才的作法,值得借鉴。

研习墨子思想,筑牢文化自信。一是成立全校各部门参与的学习小组,开展墨子思想学习研究活动,组织“文化素质教育特色项目”研究活动,通过项目形式加强对墨子思想的研究。二是积极开展对外学习交流,组织参加在山东滕州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介绍了对墨子思想的研究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良好反响。三是加强校内宣讲教育,邀请中国墨子学会专家来校作“墨子思想与职业教育发展”座谈会和报告会。通过学习研究交流,对博大精深的墨子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坚定了学校传承弘扬墨子思想的决心和信心。

创新培养模式,培育现代工匠。一是培养智慧型工匠人才。学校大力推进智慧云平台、学生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训室统一管理平台等“智慧校园”建设,优化信息化应用与服务环境,创建智能化学习生态,使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活,努力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的智慧型人才。二是培养国际化工匠人才。学校与中国联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顺大―联塑学院”,为跨国企业培养设计、涂装、贸易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2013年起连续4年,烹饪与营养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赴马来西亚UCSI大学进行交换生学习。

凝练校训精神,打造工匠文化。通过对墨子思想的研究学习,结合学校办学实践,把“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十二字作为校训,即要求全校师生员工道德品质高尚、行为举止高雅、素质修养良好,精通事物规律、熟练技术技能、理论联系实践,善于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总结表达。学校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形成了以校门、智慧门、日景为中轴线、并向两自然延伸的系列校园文化景点。在文化景观建设中,将墨子像、鲁班像、黄道婆像、爱迪生像等国内外一批重要能工巧匠的雕像请进校园,建成特色雕塑艺术长廊,让学生在环境浸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