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整合5篇}

2024-07-31 19:08: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视频监控、监控系统、平台、系统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S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1-0104-02

一、“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思路

针对视频监控的需求和现状,根据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技术规范的特点,我们在互联网络上统一构建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新平台以满足客户的需要。新平台设置在省级接点,它将成为山东省远程视频监控业务系统的一级节点。

(一)设计原则

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互联网络长期从事为用户服务的总体思想,我们在制定方案时,主要遵循下面六个原则:

1、可靠性。系统应满足一年365天,7×24小时稳定可靠运行,关键硬件支持热备,实现无缝主备倒换,并做到负载均衡、集群N+1备份,保证不间断服务。

2、可用性。系统应满足不同层面客户需求,充分考虑不同网络接入情况,如支持NAT、Firewall,保证业务最大可用性。

3、可扩展性。系统框架设计灵活,可方便的添加其他业务支持,系统根据当前的负荷,可平滑扩容升级,并支持分布式部署架构。

4、可管理性。系统提供完善的设备管理、远程设备故障诊断等服务,保证业务开展的可操作性。

5、安全性。系统具有用户接入认证、前端设备接入认证,完备的权限管理。信令采用TCP传输,可选SSL支持。

6、开放性。系统部分服务提供SDK开发包,开放部分协议接口,系统支持与其他厂家的前端设备的编码格式实现兼容,并应根据相关业务要求开放相关标准接口。

(二)图像存储方案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前端和多级中心混合存储的方式对图像进行保存。一般级别的监控点图像存储在前端视频服务器里,重点位置的监控点图像和前端需要取证的图像按照就近的原则传输到市级或省级存储中心进行存储。

二、“视频监控”系统方案实施

新平台设置在省级接点,随着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用户的不断增加,我们将考虑在其它各个地市设立业务接入节点。这些地市接入节点作为“远程视频监控”网络视频监控平台的二级节点,同时将第一期建成的省中心管理的接入点下放至所在地市,从而实现省中心一级节点对二级节点用户接入和省中心本地用户接入的统一管理、统一认证、统一鉴权、统一计费,同时实现对二级节点的统一配置和管理,从而实现整个系统平台的分层管理。

整个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基于IP网的可运营的数字化监控系统,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遵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原则,完善的业务后端处理模块保证了系统的可运营性,对设备用户“集中统一、远程实时”的可管理性决定了远程监控可以支持成千上万的大规模系统部署。

1、数据库服务器:采用LINXU9.0操作系统,数据库为ORACLE9i.因为整个系统的核心运行数据和业务数据都存储在数据库模块上面,所以稳定系数要求较高,因此可采用双机热备份。当一台出现问题时,另一台马上接替所有信息及工作。

2、应用服务器:采用J2EE架构完成设备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报警管理、日志管理等事务性业务处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设备管理、存储策略管理、日志管理、AAA认证、通信管理、报警管理和计费管理等模块。

3、接入服务器:“访问服务”模块负责响应客户端和设备提交的系统请求服务。如视频请求、云台控制请求、报警处理请求、视频存储请求、认证转发等。“调度服务”模块进行视频分发和存储的调度管理。对视频流请求指令进行调度。

4、分发服务器:分发服务器是针对热点访问用于视频广播的,使用分发服务器减少了并发的访问量,节约了网络带宽,它可以部署在客户监控中心,也可以部署在客户监控点,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部署在互联网络线路的任何地方。它支持多级部署,并且有完善的触发机制。

5、中心存储服务器

中心存储是系统的客户图像数据存储管理中心,主要完成图像中心存储的管理和监测。

“视频监控”系统设备架构如下,主要由前端、中心端、客户端三部分组成。

前端由镜头、摄像机、云台、报警开关、视频编解码设备等组成;中心端是我们提供的中心管理平台,中心管理平台具有业务平台的管理功能,并对传送过来的图像进行转发、分发或存储,对报警进行联动处理;客户端是指用户可在网络的任何一个接入点,无论是监控现场,监控中心,只要通过IE 浏览器或相应客户端软件,通过认证后即可任意观看视频,并可以远程控制摄像机的角度、拉近拉远镜头、控制前端设备。通过该业务,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监控目标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业务平台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系统管理、设备工作状态监视、命令请求响应、视频调度、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及计费、告警联动等功能。该子系统主要由中心管理控制平台、接入服务器组、以及WEB服务器组成。

(一)平台安全性

中心服务平台设置有操作系统提供的软件防火墙。主要是针对协议和端口进行包过滤,只允许tcp和udp协议,只开放少数服务响应和设备维护的端口。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在中心平台外添加硬件防火墙来进一步提高平台系统安全性。硬件防火墙的连接数量要求在80000个以上即可。防火墙可以采用双机热备方式,实现防火墙的容错。

(二)系统安全性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前端视频服务器及局端中心平台的系统软件都基于源代码完全开放的LINUX操作系统,杜绝从操作系统后门攻击的危险,同时减少被病毒侵袭的几率。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监控系统 设计要求 系统安全防护

一、电力调度监控系统设计要求

(一)监控系统必须具备高度可靠性。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电网的运行情况,电力调度监控系统是对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的唯一手段。因此监控系统必须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并且要有冗余配置,以保证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诊断并进行切换,不影响整个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特别是电网变电站全部是无人值守,对监控系统的稳定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监控系统必须具备放性。监控系统能够向下开放,即能够与不同通信协议的下位机进行通信;监控系统能够向上开放,即能够作为基础数据源,向其他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例如向上一级电力调度中心转发数据等。除了能够实现基本的功能外,监控系统可以与电网调度员培训系统、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等相关应用系统进行集成。

(三)监控系统必须具备高实时性。监控系统必须能够实时获取变电站信息并将其及时通知给调度监控人员。调度监控人员下达的操作指令也必须及时传送到变电站端并得到执行。监控系统的高实时性是电力行业的明确要求。

(三)监控系统必须具备高安全性。监控系统必须采用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数据泄漏,抵制网络恶意攻击。

二、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网络架构

根据系统整体设计方案,为保证监控系统的高可靠性,满足系统网络稳定性和实时性要求,调度监控系统采用一种双网、双服务器主备冗余设计,显著的提高了调度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监控系统的前置服务器、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等关键设备均采用双倍冗余设计,每组有两台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保证业务不中断。并且双服务器没有采用“整组备用、整组切换”工作模式,而是采用负载分担工作模式,提升了系统处理速度。

三、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硬件配置

根据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监控系统硬件体系主要包括前置服务器、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磁盘阵列、调度工作站、维护工作站等设备。下面对硬件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介绍:

(一)前置服务器

前置服务器的任务是对接收到的电网数据进行接收和预处理:对上传的报文进行规约转换,将报文翻译为变电站遥测、遥信数据的原始值数据;并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到实时服务器。对硬件的要求:计算机的实时通讯方面的处理能力要强,计算性能和内存要能够满足通道信息处理要求,包括规约处理、数据的预处理。

(二)实时服务器

实时服务器负责存储当前的实时状态数据,是监控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实时服务器接收前置服务器传来的数据并进行再处理,获得变电站遥测、遥信数据的实际值,并周期性的存储到数据库中,同时向其他应用模块或系统传输实时数据。对硬件的要求:有较强的计算性能,对CPU和内存有较高要求,同时因为监控系统容量的扩展通常首先需要实时服务器的升级,所以实时服务器本身CPU、内存等扩展能力、系统的整体计算性能是重点参考因素。

四、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安全防护

为提高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根据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用混合平台设计,可以有效的抵制入侵病毒的扩散,既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水平,也有利于系统的快速恢复。同时为提高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等级,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和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要求,对监控系统所在的电力生产网络进行安全分区设计,在监控系统网络边缘部署硬件防火墙,监控系统网络内部采用杀毒软件,共同构成了系统的安全体系。

五、事项功能模块

事项服务模块在监控系统中专门负责事项收集、分发,并产生事项缓存文件工作。当出现开关变位或保护信号告警时,事项服务模块能够在监控系统人机界面上弹出描述该事件的告警事项。主要完成以下功能:收集电网产生的实时事项并分发到各工作站人机界面;收集控制系统产生的实时事项并分发到各工作站人机界面。

六、小结

电力在当今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渐渐对电力形成依赖性,很难适应没有电力的生活。为保证电网可靠供电,采用一套符合实际需要、满足技术要求的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日照地区的实际应用需求,从可靠性、安全性、放性和实用性四个方面出发,完成了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设计探讨。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电力调度监控系统丌始向高智能化发展。未来的区域性智能电力调度监控系统能够实现信息交互共享,并且具有超强的系统间冗余和组合能力,最终构成一个庞大的智能化系统。该智能化系统能够整合各区域智能系统的信息,获得全面的电网模型,实现大范围智能调度,增强电网稳定性,能够根据电网运行数据和调度策略实现智能调度,进一步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实现高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党向荣.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四川.四川大学.2010.5.

[2]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1.

[3]张永健.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M].第三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6-7.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传统的周界安全防范系统是建立高高的围墙,铁栅栏等,如果有非法入侵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那么就需要有一套先进,科学,实用,性能稳定可靠的周界安全防范监控报警系统来实现;周界安全防范监控报警系统通过对射红外线来识别非法入侵者,通过警铃,警灯发出信号提示保卫人员,同时监控主机自动将报警画面纪录,做到及时处理,提高了保卫人员的工作效率并能及时处理警情.以高科技的技术防范来确保油库的安全.

为了更好的保护财产及工厂的安全,本公司精心设计了一套工厂监控及周界安全防范监控报警系统方案.采用周界防范与视频监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周界安全防范监控报警系统,能有效的保护油库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最大程度的防范各种入侵,提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反映速度,给保卫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整个工厂的安全.与其他类型的报警监控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系统先进可靠,造价合理;采用业界先进的数字监控系统,主要设备及软件均为成熟产品.

2、针对工厂地域的具体特点,树木丛生,小动物多等等;采用了防误报效果好的日本周界报警探测器,抗干扰性强,误报率低.

3、由于采用周界防范与视频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大大的提高了工厂的技术安全防范水平.

一、数字监控系统的组成: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1)信息采集:通过视频监控、交通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为交通管理人员提供各路段区域的交通路段状况。

(2)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对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信息进行交通状况监测的模型算法,能够检测拥挤与确认拥挤类型,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3)信息:通过可变信息标志等外场信息设备及网络等多种方式交通信息,将实时交通信息传递给车辆,以便驾驶员安全、及时地适应交通变化,有利于交通流在时空上得以合理分布,充分发挥道路运行能力和交通服务水平。

(4)信息共享:形成以路段监控分中心为道路交通信息源头,以存储与共享平台为枢纽的信息共享与交换体系。

2监控系统需发挥的作用

(1)重点做好立交区、长下坡、易多雾积雪结冰路段、隧道及沿线设施的交通运行状况的监测,并注意长下坡路段降雨、横风的情况,做好该气象条件下的交通流疏导提示。

(2)能够实现在大监控业务量中,快速、准确的提取出交通隐患和交通事故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使交通管控人员能够快速做出相应,并通过联网监控,迅速通知监控中心,开展联动救援,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住事态的范围和规模,保证整个高速公路运营的安全有序。

(3)如果路段所在区内存在冻雨、大雾、冰凌等季节性气象灾害,运营管理宜作两个工况考虑:①晴好天气等条件下的正常交通;②冻雨、大雾、雪、结冰等条件下的非正常交通。

3监控外场设备布设方案

(1)摄像机

路段监控采用视频全程监控的模式,在重点区域(连续长下坡、服务区、特大桥、小半径路段、自救助匝道、季节性多雾及结冰路段)设置摄像机,实现无盲区覆盖。其余一般路段每间隔2km设置1套摄像机,均采用激光夜视高清摄像机,隧道作为重点监控区域已由隧道机电专业设置了摄像机。

(2)气象检测系统

云南境内的重要路段,某些高速公路路线途径的地区群山连绵,山地、沟谷、丘陵、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相互交错,桥隧比极高,冬季易出现雨、雾、雪、冰等情况,再加上连续长下坡等因素,会对道路行车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按照交通运输部及中国气象局《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结合地域气候特点,干线公路需要设置两种类型的气象观测站:局地站和普通站。局地站代表的是较短路段、特殊地形地物处或桥梁结构物的特定交通天气状况,如低能见度大雾频发路段、易结冰桥梁、易发生水淹水毁路段等,主要针对局地恶劣天气频发且严重影响交通的气象条件。普通站代表的是较大范围或较长路段的一般天气状况,主要是为满足路线、路网层次的气象信息需求,起到加密和补充气象观测网的作用,支持公路及其沿线天气状况的监测与预报,有利于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程度。普通站尽可能选取在相对开阔无遮挡的地方。局地站:在同样低温的情况下,隧道洞口路面及特大桥桥面相对路基段更易结冰。桥隧比超高,路基段少,桥隧相连的情况十分普遍,特别是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易出现大雾,上述问题将更加突出。针对上述情况,结合特大桥、隧道的分布情况,需在桥隧相连的特大桥、超过500米的单独特大桥附近均设置了遥感式路面状态及能见度检测器作为局地站,使运管部门及时掌握路面状态(干燥、湿滑、水冰雪等覆盖物)、能见度(雨、雾、霾、沙尘等造成能见度降低的原因),对外提供实时准确地公众服务信息,对内及时有效地调用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采取路面处理等措施消除危险隐患。普通站:气候具有垂直分带明显、水平变化不大的特点,按照布设间距,根据海拔分布,在具有典型区域气候特点地区均设置全要素气象检测器作为普通站,与路段或桥梁摄像机合并设置,配合摄像机的视频检测功能,及时掌握区域气象条件,采取有效的交通控制措施,实现异常气候条件的安全管理。

(3)信息标志

某些路段桥隧相连的情况普遍,路基段较少,上述区域发生异常事件时,车辆无法掉头或掉头困难,这就更加增大了紧急情况下交通组织和事故救援的难度,只有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向区域路网进行交通疏散的唯一手段,因此根据构造物的分布特点,需要砸在交通管控的重要位置设置情报板用以路况信息,引导车辆行驶,辅助完成交通组织。结合立交分布特点,立交附近设置F型情报板,在交通量较大的立交设置门架式可变情报板。服务区两侧均设置服务区信息标志,用以向驾乘人员提供路况消息,隧道洞口作为交通组织的重点区域已由隧道机电专业设置情报板。

(4)车辆检测器

根据规范,在各立交、主线站附近均设置车辆检测器用以反映路段内交通流分布情况,采用在云南省已广泛使用并且效果较好的双波长微波车检器。

(5)交通量调查站

按照《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点布局规划》的要求,属国高网项目路段需要设置一类调查站和二类调查站。一类调查站的调查数据以反映路网宏观交通量特征为主,主要为宏观决策提供支撑,在功能上兼容二类调查站;二类调查站的调查数据以反映道路运行状态和运行质量为主,主要为路网监控、应急处置、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具体设置方案如下:一类调查站:根据里程长度,设置于交通量平稳路段,与全程监控摄像机合并设置。

4传输模式

(1)外场设备

监控数据与视频图像均采用全数字的传输方式,所有外场监控设备通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接入收费站内的视频传输交换机,再由通信系统提供的以太网电路上传至监控分中心。各交换机之间利用主干光缆组成千兆光纤自愈环网,保证数据、图像传输的稳定可靠性。

(2)隧道监控设施

各隧道视频图像、控制信号先传输至隧道管理所视频传输交换机,再由隧管所上传至站内通信点,最后经通信系统汇总至监控分中心。

(3)网络性能要求

路段分中心内部网络及外场设备至路段分中心互联的IP网络性能指标满足《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1171-2001)所规定的1级(交互式)或1级以上服务质量(QoS)等级要求。具体指标如下:网络时延上限值为400ms;时延抖动上限值为50ms;丢包率上限值为1×10-3。

5高清摄像机的应用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前言

在电网正常工作的流程中,变电站都是其核心的内容,无论是在发电,配电,输电等任何一个环节,变电站都是不可缺少的。智能化的变电站不仅仅满足了电网智能化的需求,更是将电网运行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倍,但是这种效率上的提高以及智能化的普及还有待加强,所以这需要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采用高科技进行建设。目前,就中国的情况来看,智能电网的发展速度太缓慢,很多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只是对其中个别的设备进行智能化的投入,并没有全面的一体化。所以为了支持国家电网的发展,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设计工作需要被重视起来。

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分为过程层(设备层)、间隔层、站控层。过程层(设备层)包含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完成变电站电能分配、变换、传输及其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状态监测等相关功能。间隔层设备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智能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站控层包含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实现面向全站或一个以上一次设备的测量和控制的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2 基于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的分析

2.1 一体化监控系统结构组成

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监控系统主要是指变电站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能够在信息共享和通讯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变电站信息处理的统一化,能够集中地管理和监测,实现变电站的自动控制。旨在发展一个能够对变电站信息统一管理,数据自动分析,系统自动运行的智能化监控系统。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主要组成分为两个部分,也是两个重要的安全分区,分为安全A区和安全B区。安置在安全A区的监控系统主要是能够随时掌握电网运行的状态和各项参数,采集电网运行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并且实现自动化的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还必须要经过安全A区的一项特定的数据检测系统过滤掉多余和不真实的数据,然后将处理和分析的结果通过通讯设备传至共享区域。安全B区的主要作用就是采集并且处理智能变电站的安防和消防等安全信息,分析变电站的外界安全,维护变电站的运转环境,同时也将这些信息采集和分析之后的数据传至共享区域。

2.2 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功能

首先是安全A区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实时监测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和参数,分析变电站的运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变电站监测系统的安全A区所分析的数据产生异常则表明变电站的运行存在不正常的因素,需要立即安排故障排除的工作。其次是安全B区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护外部环境,变电站的运行不仅仅需要变电站内部运行正常,还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安全B区的监测下,变电站的外部环境一旦出现异常,监控系统就会报警,工作人员接到警报就会立即处理异常因素,所以一体化监控系统从内而外的将整个变电站的运行状况掌控起来,方便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3 一体化监控系统设备配置

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监控系统主要包含了三个网络,首先是站控层网络,这层网络主要的设备就是监控主机,操作员小组,安全区通讯网关机,数据库和服务器等等。监控机主要的作用就是采集电网运行的各项数据和参数,监测电网运行的外部环境,操作员小组则是实现人和机器的高效合作,方便人能够及时的获取变电站的异常信息,及时作出事故判断,安全区通讯网关机则是保证电网系统内部的及时通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数据库则是用来收录有效数据,方便后期的维护以及查询。第二层网络是间隔层网络,间隔层网络主要针对的是变电站的主体运行,间隔层网络主要的设备就是电网数据服务器,继电保护装置。而这其中又包含三种模式,即单套测控装置接单网模式!单套测控装置跨双网模式和测控双套配置模式,在配置时应根据智能变电站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过程层的主要设备包括合并单元。最后一层网络我们称之为过程层网络,这层网络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实现通信和数据的共享以及数据的整合,所以这层网络的主要设备就是数据库和智能控制机。三层网络占据着不同的地位,拥有着不同的设备,各自掌控着电网运行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

3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发展前景

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升级和发展。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的需求,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实以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功能。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在智能电网的背景下进行,要满足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我国智能电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征:紧密联结全网,支撑智能电网,高电压等级的智能化变电站满足特高压输电网架的要求,中低压智能化变电站允许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远程可视化,装备与设施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安装。从我国广大地区变电站走向智能化趋势以及国家电网对智能变电站的积极推广,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市场或许会成为安防行业新的蓝海。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普及也将成为视频监控市场新的增长点。

4 总结

随着国家电力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变电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一体化监控系统并不能满足目前国家电力发展的需要,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点工程。纵观整个电力行业的一体化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不计其数,存在太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内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也正在积极的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人们正在不断的努力将一体化监控系统发展的更为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发展一定能够满足甚至是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并且前途一片光明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协助。

参考文献:

[1]刘国钧,陈绍业.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和组成[M].北京:高等电力工程学校,2009.

[2]谢希德.基于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N].中国电网,2012(10).

[3]陈茜,潘丽丽.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组成[N].中国电网,2012(12).

[4]陈白露,崔岩.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重要功能[J].中国电力网,2010(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