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整理5篇}

2024-08-01 03:40: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工作方案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当代服饰图案;传统服饰图案;美学理念差异

图案,就是设计者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遵循相关美化原则,利用艺术构思方式,结合不同的材料与工艺等先进技术条件,对各类物质进行装饰设计。服饰图案是设计者利用服饰文化,对各类服饰进行全面的设计与优化,提升服饰图案的设计质量,优化其发展体系。

一、当代服饰图案与传统服饰图案之间的风格差异

当代服饰图案与传统服饰图案在设计中,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设计风格,需要设计者承担相关设计职责,无论在设计内容方面,还是设计艺术方面,都要体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丰富艺术美感内涵。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的逐渐提升,服饰图案设计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当代服饰图案设计人员可以转变传统的设计方式,打破其局限性,提升服饰图案设计工作可靠性,体现出当代与传统服饰图案设计之间的差异性。

第一,简洁与复杂差异性。目前,由于社会追求的生活形式为简洁明快,与传统复杂生活方式相比较,存在较多社会习惯的差异,这也体现在服饰图案设计中。在当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相关设计者会利用整体服务方式对其进行设计,从服饰图案的整体中就可以体现出细节的简洁性。然而,在传统的服饰图案设计工作中,相关设计人员会利用精细的工艺处理繁琐的图案,可以彰显出人们的身份与地位,是封建宫廷社会背景中人们相互竞争的载体。由此可见,当前服饰图案与传统服饰图案之间存在较大的美学理念差异。

第二,抽象与写实之间的差异。在当代服饰图案设计过程中,部分图案都是利用几何等方式表达,与现实生活较为脱离,但是,在仔细观察中可以发现,现代化几何设计方式与实际生活产生紧密联系,具有个性化情感色彩。然而,传统的服饰图案设计者都是利用具体写实的方式对其进行设计,并且图案较为逼真,可以反映出传统社会中服饰图案设计表现力单一问题。

第三,张扬与内敛之间的差异。对于当代服饰图案而言,服饰的作用不仅可以满足其实用功能,还能凸显出现代化服饰设计个性,同时,服饰图案也是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表现出服饰的风格,满足现代化消费者的张扬与个性需求。然而,传统社会思想较为含蓄,服饰图案中个性化较少,具有内敛的特征,图案不会很夸张。

二、当代服饰图案与传统服饰图案的美学理念差异分析

在二者之间的对比情况下可以发现,当代与传统服饰图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因为图案设计元素不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同,当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对于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的追求有所差异,因此,当代与传统服饰图案之间的审美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特征,这也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美学理念差异。

第一,在全面分析简洁与复杂差异的情况下,当代服饰图案与传统服饰图案之间存在较多美学理念的理解差异,现代化服饰图案设计者注重风格的塑造,可以设计出简单并且具备一定个性的图案,可以在设计中统一构建审美机制,提升美学理念的理解能力。然而,在传统服饰图案设计中,相关设计者的设计工艺较为滞后,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之下,对于服饰图案的美学理念理解具有局限性特征,在堆砌图案的情况下,难以优化其设计体系。

第二,对于抽象性与写实性差异分析工作而言,当代服饰图案设计者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重视抽象艺术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情感限制的局限性,丰富个性化服饰图案的设计内容,并提升现代化设计工艺技术的应用质量。而传统服饰图案设计过于重视现实生活,设计者所涉及的服饰图案与现实生活相互关联,过于重视图案的逼真性,可以体现出传统社会对于现实生活美好的追求。

第三,对于张扬与内敛差异分析而言,当代服饰图案设计可以体现出现代化个性张扬的特征,可以继承一些传统的图案,并且将二者之间的审美契合在一起,可以提升设计工作的可靠性,同时,现代化服饰图案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图案设计价值,并将传统的服饰图案作为借鉴,丰富图案设计内涵,逐渐提升图案的视觉冲击力。然而,在传统服饰图案设计工作中,设计者只关注图案的和谐型,体现出传统社会的内敛与平和特征。

第四,对于二者之间的美学理念差异而言,设计者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利用现代化工作方式对二者进行融合,发挥现代化设计工艺作用。

三、当代与传统服饰图案美学理念差异的研究意义

在对二者之间的美学理念差异进行研究之后,相关服饰图案设计者可以根据美学理念差异,重新审视设计工作,并利用现代化美学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减少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同时,还能继承传统服饰图案设计工艺,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个性需求,提升服饰图案设计工作质量。

四、结语

在服饰图案设计中,传统设计方式与当代设计工艺存在较多美学理念差异,相关设计者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掌握现代化设计工艺,提升O计工作质量,优化服饰图案设计体系,满足现代化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晓林.论当代服饰图案与传统服饰图案美学理念的差异[J].芒种,2015(5):191-192.

[2]徐雯.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的统一性特征分析[J].装饰,2012(6):76-77.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区 档案 规范化 建设 对策

社区档案在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基层各种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档案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在为社区管理、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作用,是档案部门面临的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提高认识,将档案工作纳入社区发展规划

社区档案是指社区组织、居委会在社区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电子文件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同时,社区居民的成分错综复杂,情况不断发展变化,形成的档案比较复杂,又具有动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结构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社区档案对社区建设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区领导班子要把做好档案工作作为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着社区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精神,把社区档案工作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区发展建设规划;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职责,靠实责任,形成档案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的良好氛围,保证社区建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投入,强化社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确保社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要积极投入资金购买档案设备,配置防火、防盗等设施,社区档案工作要做到5个统一,即:统一铁柜装具,统一档案卷盒,统一整理方法,统一集中保管,统一制定业务规范。社区档案管理应积极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特别是利用计算机管理社区党建、计生、卫生、综治、民政、社保、社区服务等专项工作的档案资料,达到档案安全保管、查阅方便的要求。社区档案工作要引入信息化管理,例如社区居民凭人手一张的社会保障卡,在电脑上一刷,便可了解保障就业的方针政策、就业服务的操作程序及个性化的失业保险、养老金缴纳、医疗金使用、公积金账户的运作等情况。

三、抓好培训,提高社区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社区居委会干部职工的档案业务水平,要积极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定期邀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对社区干部职工开展培训工作,并派社区档案管理人员到档案局学习业务理论,实地观看档案分类、装订、编目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业务培训方式使社区干部熟练地掌握档案整理归档保管技术,为社区建档任务的全面完成和社区档案工作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四、全面建档,创新社区档案济源体系建设

在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将和谐社区与社会的构建这一中心主题和社区居民最关心的基本问题纳入档案工作范围,这些问题涉及到孩子入学、社区医疗保障、待业闲散人员的安置等等。要将社区居民自治建设作为社区档案建设和开发利用的核心,让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改革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社区档案管理部门要依据《社区档案归档范围》和《社区居委会归档文件整理办法》的要求,对社区各项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实物等档案,进行规范整理,要达到排列有序,编目准确,检索方便,装订整齐美观的标准。突出为群众服务的主题,重点抓好社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档案、群众健康档案、孤寡老人档案、低保档案、残疾人员档案、“两释”人员档案等特殊需求户档案的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五、建章立制,为社区档案规范管理提供保证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 工程建设

档案信息化就是以室藏档案为依据,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形式进行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改变,使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档案之所以能够进行信息化处理,是因为它自身就包涵着信息。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弄清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还包括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社会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可见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就有两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自身的内容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一方面促进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在社会中传播,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并不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为档案信息一旦广为社会大众利用,狭义的档案资源信息化,必然与社会发生普遍的联系,必然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交融而广泛地交流和传播,形成另外形式的信息,即广泛意义的档案信息化。

二、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档案信息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一定的社会意识就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动作用。那么社会档案意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所以,档案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观念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2、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技术

2.1 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进行培训及推广,逐步建立同一平台为分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 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目录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对各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2.3 对上网信息进行密级界定。首先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其次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对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

3、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现今,在计算机管理渗透的形式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档案部门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1 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如何安全且高效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早在2002年,国家档案局就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等工作。因此,选取适合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入、开发利用等工作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

3.2 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通过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但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电子文件的目的,而且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经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既是电子文件形成单位的有益积累,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3.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取适合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付诸实施的重要媒介。信息化建设理念,需要科学的档案管理软件作支撑,单纯以传统方式管理大量电子文件,绝非明智之举,档案管理软件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优点于一身,是疏通信息化建设管理脉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4 从安全角度来说,优良的档案管理软件自身的安全设置,如访问授权、用户安全级别、密码设置等功能模块,已成为电子文件管理、利用的一道坚实屏障,能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三、推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确立工程档案发展的新方向

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这就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工程立项直到工程验收的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的,这就在客观和主观上都大大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的难度,信息化管理无疑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1、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选用适合企业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档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公众利用的条件。

2、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逐步提高相关岗位人员工作素质和能力。

3、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管理化知识,只有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才能提出正确信息需求,使系统运行保持在良好状态之中。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范文第4篇

在新时期要规范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保证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真实、完整和安全,为参保个人及社会有关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对开展社会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险保障性的功能,这对于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在档案服务工作趋于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要,显然,社会保险事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是客观形势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社会养老保险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更高标准,推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已势在必行。

二、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问题

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问题,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使档案管理提高到一个高的档次,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制度问题

尽管国家已出台一些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对养老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使得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档案分类不清,导致重要档案遗失或者归纳错误的发生;格式欠规范,档案材料纸张形式各异,装订不规范,给档案归类与查阅带来许多麻烦;保存或调阅无硬性规定,不仅严重影响社会保险工作正常开展,也增大了舞弊和错误疏漏发生的可能。

2.新时期社会保险与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问题

社会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一些单位不能配备专门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室,且设备配置简陋,缺乏应有的防潮、防蛀、防盗、保密、存储、检索设备,导致档案在管理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更谈不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据调查,目前大多数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仍未完全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使得档案的查阅很不方便,再加上目前社会保险业务量的日益庞大,传统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的查阅、核对需求,使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对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产生质疑,影响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形象。

3.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人员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不少负责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兼职人员,很少有时间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没有时间学习、补充和更新养老保险档案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技能,对档案的重要性、归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编目、装订等业务缺乏了解。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势必会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不能专注于档案管理工作,服务质量也就难以令人满意。

三、新时期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

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设计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基础,因此,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负起责任,因此在新时期要积极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利用高科技手段创新,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要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健全制度标准与档案管理规范化

健全制度标准,扎实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建立覆盖全部环节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判定文件材料的来源形式和查考价值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业务流程、档案分类方案。依据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有关档案的法律法规,从社保处养老保险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移交制度》等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管理,从而使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各门类档案资料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做到从立卷归档到保管统计,从档案利用到鉴定销毁,从档案移交到奖惩处罚等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地开展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夯实基础建设与推进档案集中管理

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档案集中安全管理。积极争取单位领导对社保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设备不足等实际问题。加大经费投入,提供物质保障,实行档案室、阅档室、办公室三分开,购置金属密集架、防磁柜、计算机、扫描仪,配备吸尘器、灭火器和温湿度计等应有设备,确保达到“八防”标准。实行档案集中管理原则,确保保管利用过程中档案实体和数据的安全。积极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购置档案管理软件,按要求建立详细的检索查询系统,努力提升档案服务效率。

3.加强队伍建设与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只有具备高素质档案人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在明确档案工作分管领导的基础上,将档案工作与业务经办工作同时部署,纳入每年的年初计划,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制定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要求专职档案员和兼职档案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大胆的创新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加强对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拓展档案人员的思维、知识面,不断提高养老保险档案业务水平。此外,还要认真做好养老保险档案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社保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四、结语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工作效率慢、质量低、安全隐患大的缺陷而无法满足时展需要,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认真的进行改革和控制。基于这种社会现状,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潮流需要的关键手段。

一、档案信息化概述

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经遍布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基础。档案作为人类发展和生产的结晶,是各行业生产和工作中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行业未来发展方案制定和规划的基础依据。因此,在目前工作中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尤为关键,是整个社会发展领域中一项不可避免的发展模式。

1.档案

档案指的是过去和目前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军事活动、宗教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案、声响等记录。档案的已存在的本质属性在于原始记录性,是社会发展、经济规划、企业改制等活动开展的基础平整,也是研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始佐证。档案的存在和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人类对过去工作有一个深入了解和认识的前提,也是与其他信息一体形成的一个包容、公正、开放的信息社会,是一个关键性元素和基础环节。

2、档案信息化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档案管理已成为目前社会各行业发展的核心构成成分。而在我国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大多档案工作都是由人工进行的,这就造成了档案收集效率低、管理制度滞后、管理方法不科学现象较为普遍,使得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和缺陷,极大的制约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整个工程领域中一项全面、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2.1.档案信息化概念

档案信息化主要指的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采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档案资源为对象、以实现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为依托的综合工作模式,是以档案管理学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为指导,按照信息社会和目前国家有关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开展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活动。

2.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档案信息化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要求。在工作中是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指导进行的新型管理方式。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做好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是基于文件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前提,对于档案信息的传递、接受、存储、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模式。我们常见的档案管理工作意义主要有:

1、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的总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中,提出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归档方面切实可行的需求。

2、归档双轨制,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在较长的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

3、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在网络时代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它是一项耗资大、要求技术含量高的业务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规范性原则: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

2、安全性原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三、档案信息化发展

1趋势分析

信息化对传统档案业务工作的变革影响。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工作的载体对象发生了变化,使得传统档案的载体形态开始向数字化形态过渡,档案管理的主要环境开始逐渐向数字环境迁移。因而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信息化催生了新的档案业务工作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中,电子文件的出现及其管理给档案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以往以载体管理为主线进行的业务活动难于满足管理需求,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随之变化和调整,由此形成了一些新型的档案业务活动,如各类档案数字化业务、信息安全管理业务、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业务活动,都体现出强烈的信息化特点。

2档案信息化将促进档案工作标准规范体系的完善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涵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和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工程,档案信息化也不例外。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已经表明,档案信息化需要尤其关注档案业务的标准规范建设,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档案管理乃至电子文件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是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四、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措施在当前信息管理过程中是主要的管理方式和控制手段。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技术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当前社会技术发展措施进行综合处理与应用是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更是提高其管理中的主要方式。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综合的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素质是当前档案管理分析的前提,更是保证其档案工作正常有序发展与进步的基础。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技术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档案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红. 论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现代化[J]. 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6(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