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方案{甄选5篇}

2024-08-01 09:55: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确定性;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16-03

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土地整理、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其根本目的是统筹城乡,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的需求。南京为加快推进 “全域统筹、一体发展”进程,以镇街为单位建设一批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通过先行先试、实践探索,创新发展体制机制。试点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引领、整体推进”,制定试点镇街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综合整理规划[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在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对农用地整治、土地开发、农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复垦等进行统筹合理的安排。然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其来源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效应共同发生、相互迭加和交织在一起,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所有组分均产生影响[2]。同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以及社会、经济、环境信息在客观上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必然会影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预测结果和评价结论,因此很有必要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定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首要目标,以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全镇土地综合整治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为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万顷良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平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为联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农业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搭建桥梁,为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镇(街)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思路、技术方法和实施机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将土地综合整治、农民集中区建设、农业工程、农田水利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项目“五位一体”综合推进。

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不确定性的来源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不确定、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要素的不确定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首先是指土地利用结构不确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中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区域城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定位进行调整的,而城镇、农村发展定位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等因素不确定的因素的制约。如果在规划期内,规划区域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或者国家政策发生变化,规划中确定的用地类型就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地结构。可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一连续过程,其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应据规划的实施信息反馈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修改。

其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还包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用地规模、整治规模的不确定。用地规模和整治规模的各个环境经济因素通常都存在不确定性,例如,单位面积的土地,其经济投入与产出等都不是确定的值,而是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由于当前土地整治的资金大都来源于土地出让,而土地出让收益的多寡以及时序不确定性影响到整治规模的确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确定时往往通过种种方式将各种不确定因素确定化,例如,对各个参数针对其变化范围取平均值或中值,然后建立相应的具有确定形式的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的解对于决策者来说仅仅是一个决策点,这种模型的解仅对系统的某种特殊的确定情况是有效的,而事实上系统处于这种确定状态的机率是极其微小的。这样,即使使用先进的随机优化模型、模糊优化模型、区间数优化模型和熵技术等不确定性分析模型也无法完全克服这类困难。

再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空间布局方案也存在不确定性。如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的复垦、建新安置区的地点等选择,一般只有意向性的判断,而实际操作需要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的需要,选择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佳布局方案。因此,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这一阶段无法准确确定农用地整理、居民点工矿复垦等、建设安置区和留用区的具置,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具有不确定性。

此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还包括重点建设项目及其建设方案的不确定。这里所说的建设方案是指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或是扩建,主要体现在改扩建方式中利用废弃地还是新占农用地的不确定。

(二)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不确定

1.选取的数据没有代表性

由于其涉及的地理范围较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很难将所有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面面俱到地介绍清楚,这就需要选择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地理空间分布上都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这样才能将评价区域的典型社会、经济、环境特征及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差异介绍清楚,能将主要的问题分析透彻。

2.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动态变化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过程中收集到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资料,大多数都是对目前或过去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的介绍和分析,而分析评价一般也是以此为依据来进行预测、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的,但是作为预测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着的,势必会增加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3.潜在的环境敏感区的不确定性

潜在的环境敏感区是指在将来的规划中有可能被确定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的地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仅要评价土地利用建设对现存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其对潜在环境敏感区的影响。潜在的环境敏感区的不确定性更大,不仅其确切位置、面积大小、功能分区情况尚不清楚,甚至于是否能够被确定为环境敏感区还有待商榷。

4.空间信息的不确定性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对空间信息的分析一般是利用大尺度空间分析软件如ArcGIS 来完成的。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完成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采集与录入。使用空间数据描述空间实体,要对复杂的空间实体进行取舍、抽象和离散;在定位、采集、录入、储存、处理、分析和管理表达空间实体的空间数据时,常常不宜明确地将空间实体分类,不得不从中抽取重要的特性来表达确定或不确定的现实实体,用确定的模型或规则描述空间实体,但是纯几何意义上的点、线和面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所以数据采样只是一种近似描述,所获信息不可能穷尽现实世界的全部,其准确性也同时会受到传感器和数学模型等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而且,获取的信息在被导入计算机系统并用于空间分析决策的过程中,又被部分舍弃或删除。同时,获取大量空间数据的真值并不容易,甚至有些空间数据的严格或绝对意义上的真假往往并不存在。所以,空间信息系统中实体的位置和属性信息与现实实体存在差异,即空间数据常常具有不确定性。

(三)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导致土地整治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的不确定。首先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由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范围很大,社会经济环境信息很难在图上表达清楚,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环境敏感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这些环境敏感区域在图纸上表示也许只是一个点,不能准确地表示出其实际范围,更无法判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划分范围,也不能确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然而这些因素却往往直接决定着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其次,用地类型的调整、建设方式的变更也会改变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程度。从生态角度看,不同的地类对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差异较大,如林地远大于耕地,农用地远大于建设用地;不同的建设方式因其占地面积的多少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也大相径庭,如交通道路建设时,规划中将平原地区的六车道高速公路调整成三级公路,则每公里要减少占地5 hm2左右,这自然就会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降低水土的流失量。同样,安排工矿用地时利用废弃地与占用耕地等新建工业园区,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产生的影响程度也相差很大。

三、不确定性的特点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一)不确定性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不确定性存在着客观性、传递性、累积性和可降低性等特点。任何一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都在客观上存在着上述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具有客观性;规划方案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不确定性具有传递性;各个环节均存在不确定性,必然会导致最终的减缓措施、结论的不确定,因此具有累积性;不确定性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降低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故其还具有可降低性。

(二)不确定性对决策的影响

不确定信息可以分为来源于错误信息和来源于低精度信息两种,这两种信息导致规划方案的不确定,尤其是方案结论的不确定,给决策者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但两者带来的干扰也存在差异。错误信息会导致不正确的评价结果,低精度信息会给出模糊的结论。错误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预测影响能够导致错误的结论,如方案A 被错误的预测为比方案B 具有较小的负面影响,因此方案A 被选作推荐方案,这样决策者可能会选取错误的方案。而模糊的结论则会降低结论的明确性,如方案A 和B 均被预测为具有轻度负面影响,但是“方案A 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方案B 的1/2”的说法对于决策者更明确,更易于选择。

四、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

(一)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

情景分析法通过设定一系列情景,进而对比分析各情景下的人类行为和相应的环境状况,来评价不同情景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区域内不同时段、不同组合的人类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贡献。情景分析法可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该方法将规划方案实施前后、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环境状况,按时间序列进行描绘,然而该方法只是建立一套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框架,分析每一情景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还须依赖于其他一些更为具体的评价方法,需要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使用,如环境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矩阵法或GIS 等。

(二)以多方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仅涉及到土地利用问题,还要包括城市规划、社会、经济、农林、交通、水利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仅依靠国土资源部门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工作做得十分完美。需要评价单位能够积极挖掘社会力量,特别是规划区域有关环保、生态、农林、文物、旅游、测绘、交通、水利等方面的科研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以多方协作的方式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开展评价工作,才能发挥各部门的优势,避免由单方完成评价工作带来的片面性。

(三)广泛开展公众参与

通过开展公众参与,可以使规划区域的相关部门及个人了解到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对周围社会经济环境及人群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促进他们关注土地整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补充。在对象上,公众参与不仅要包括专家学者,还要包括环境保护、林农林、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更要包括科研机构及非政府组织以及农民个人等。在时间上,公众参与应贯穿整个规划方案编制与实施的全过程。在方式上,既可以采用信函调查,也可召开听证会、论证会,还可以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形式相关信息,这样才能随时发现问题,保证提出的环境保护减缓措施及建议更加合理。

五、结语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素的不确定和社会环境环境信息的不确定,具有客观性、传递性、累积性和可降低性,对决策者存在着较大的干扰,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多方协作的方式以及广泛开展公众参与等方法来降低。

参考文献: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方案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提出了在健康水循环思路指导下的以供需水预测、节制用水、水资源保护为基础的,综合考虑水资源配置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根据水量需求单纯扩大供水规模的以需定供规划方式。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条件下,从依靠技术管理提高用水效率、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降低用水定额、兼顾 经济 社会用水与生态用水等方面对需水加以控制管理;从一次性水源向再生性水源转变,挖掘供水潜力;对饮用水水源地和一般水体涵养保护、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回用进行全过程管理,实行地表水、地下水统一保护。最后,以北京市新城顺义区为对象进行了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 ,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应当由以前水厂一用户一排放的单向利用转变为水厂一用户一再生的循环利用,即实现水资源的健康循环,使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与 自然 循环能够相互协调。

1水资源规划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0年代,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强调以自我发展为中心,导致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人们逐步认识到环境与水资源的内在联系,在进行水资源规划时更多地考虑了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国外水资源规划方法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防止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生态系统质量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积极地开展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工作。水资源的规划重点放在控制水资源需求量上,采取多种节水措施,以保证现有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只有当现有水资源量不足、确实需要增加水资源量时,才考虑开发新的水资源或寻求替代水源(如再生水)。水资源规划的目标则转变为满足现状和将来经济社会开发的适度水资源需求量。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应用经济措施和价格手段,以及公众参与的透明规划方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国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以需定供的水资源规划方法,这种方法隐性认为水资源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由此也造成了如河道断流、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等不良后果。在2002年以后,全国进行了新一轮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查清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2规划目标及方法

2.1规划目标

健康水循环框架下的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应当为区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规划方法

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方法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在传统规划方法——现状调查评价、供需平衡分析、方案比选的基础上,以“健康、循环”为核心进行规划。

“健康”即在规划的全过程中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在需水预测中,除进行生产和生活需水预测外,还应进行生态需水预测,其目标为各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不低于现状,多数能够有所改善。

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规划内容,通过水资源污染现状调研及预测,结合保护目标,制定污染源治理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保护措施,重点是建立规划区污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系统的布局方案。

在建立水资源配置方案集的过程中,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去除无法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方案。

在规划方案比选过程中,除考虑传统的水资源量和社会经济因素外,还应加入生态环境保护因素,共同进行多目标的优化决策,形成推荐的规划方案。“循环”的核心是规划区内污水的收集、处理、再生和回用。再生水回用应根据需水预测成果分析可应用再生水的项目,确定不同回用目标的水质要求及水量需求,由此确定不同规划水平年再生水厂的规模、工艺、分布和服务范围。

????雨水收集利用也是“循环”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应在规划区内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在健康水循环的框架下,应改变传统“以需定供”的规划理念,通过“节制用水”抑制需水预测中不合理的部分,减少需水量。产业结构调整、节约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是节制用水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农业及 工业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控制高耗水行业的发展规模,鼓励耗水量小、利用率高的行业发展;通过节约用水的分析来减少不合理的需水量。

????通过上述围绕“健康、循环”而建立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将得到由强化节水的需水方案和包含替代水源的供水方案所组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集。综合考虑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多因素后可得到优化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3应用案例

3.?1背景介绍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顺义区将作为北京市东部的重点发展新城之一,承担主城区疏解出来的部分城市功能,是未来北京东北部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地区。随着顺义区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会发生较大变化,进行新的水资源规划,协调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势在必行。为此,在健康水循环的框架下研究和制定了顺义区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了2010年-2030年顺义地区工业、城市及农业的发展规模、结构与用水布局,在综合考虑总体用水和供水方案后,给出了顺义区水资源总体布局方案,对地下水、地表水、污水处理及再生水等各种供水利用方式进行了规划,同时也对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的用水来源进行了规划,满足了顺义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

3.?2相关规划成果

????①需水预测及节制用水

????在生产需水预测过程中,考虑了顺义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限制了高耗水行业的发展,合理抑制了需水量。

????生态需水预测的目标是各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不低于现状,尤其是重点保护地区。生态需水预测分别讨论了河流、林地、湿地、城区绿地、城镇景观水体的生态需水。通过 计算 给出了顺义区的生态需水量及参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水量。

????节制用水除应用产业结构调整手段外,还对工业、农业和生活的用水节水进行了调查,制定了工业、农业和生活的节水标准与指标,由此进行了节水潜力计算并给出了可行的节水措施。2030年顺义区工业、农业和生活相对节水潜力如图2所示。

????根据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水的预测及节制用水分析汇总得到基本方案与强化节水方案下的顺义区需水量(如图3所示)。

????②水资源保护

????首先,结合水功能区划及现状水质,确定了地表水分阶段保护目标,并 计算 了相应的纳污能力。根据对污染源现状的调研,进行了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和预测。由此制定了相应时期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规模及处理深度方案。

????其次,从 工业 、城镇生活、畜禽养殖污染源治理和水环境监测、综合整治等方面对地表水资源保护策略进行了规划;由开采量和主要污染物因子控制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

③供水预测

根据顺义区的水资源调查评价,预测了不同规划年顺义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了雨水集蓄利用方案。

在污水集中处理处置方案的基础上,对再生水用途及回用潜力进行了分析,主要回用于生态用水,同时兼顾农业、工业及市政杂用用水。

④水资源总体布局

由需水预测、节制用水、水资源保护及供水预测的研究成果,给出了顺义地区的6个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水资源量、社会 经济 和生态环境等指标,经过供需平衡分析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给出了推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形成了水资源的总体布局(见图4)。

⑤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价

通过综合评价给出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推荐方案,该方案实施后,顺义区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将逐渐得到缓解,地下水储量亏损、地表水生态环境恶化等情况将逐渐恢复,最终形成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规划实施后,将集中力度实施水资源保护方案,其中包括城镇污水集中治理工程、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地下水源保护工程等,以上工程实施后顺义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将有很大改观,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要求,地表水因水质原因而无水可用的状况会彻底改变,地表水环境安全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地下水也将逐步得到回补,水质也将有所保证。

4结论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区域经济;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建档案是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科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建档案承担了记载城市建设各项活动经验及技术成就的重任,同样也承担着恢复还原城市历史面貌的责任。城建档案是在区域经济建设中产生的,同样也能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促使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向纵深阶段发展是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对城建档案在区域经济建设中所起作用的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城建档案的价值,最终为区域经济服务。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制定区域法规决策的依据

用于协调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法令、条例、规划等形成了区域经济政策。政府通过这些政策来干预区域经济,规范区域主体的经济行为,保证其按照既定目标推进。政策的制定离不开原始材料的利用,档案在区域经济政策及法规制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充分利用了档案信息资源,才更好地突出区域经济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及其特殊性。尤其是城建档案的作用更为显著。在区域经济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城建档案就是它的忠实记录者,它见证了区域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它来源于区域建设同时反作用于区域的发展。因为这些原始的文字、图像、声像材料经过档案工作人员的分类整理,形成了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在区域经济法令、条列、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决策者会根据这个信息资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从而减少决策的盲目和武断。

据了解,南宁市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4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以及《关于实施市辖区乡镇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4年)的通知》(以下简称《乡镇规划》)。《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是南宁市土地管理和利用的法规性文件,规划了南宁市未来几年的土地利用方向和分区功能。在保护旧城市历史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前提下,重点实施西乡塘区雅际片区、边阳街片区、西关路片区、华西北片区、永宁片区、龙腾路片区、五里亭片区等旧城改造。重点开发利用旧城中心、东地区、东盟商务区、五象新区、火车站前广场地区和江南中心区等6个地区,以地下轨道交通线为轴线,连接上述中心区域并向其他地区延伸。这些规划的制定及实施都利用到了城建档案信息,通过对城建档案信息的分析,作出了这些规划,使得各区域功能明确,合理建设。

二、区域生产建设的参考

城建档案中记载了区域内部各种生产建设活动的情况、成果。无论是什么载体形式的城建档案,纸质的、声像的还是图片的,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方面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情况,都能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咨询、研究的情报信息,对制订经济计划、生产建设等等提供重要的参考材料。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科技信息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区域城市建设的重要利用工具之一,现在已成为生产建设和科研工作得以反复、连续、继承乃至创新不可缺少的条件。重视它,合理运用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建设漏洞和科研失误,可以使建设加速,科研工作进程加快,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做好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会有效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减免重大损失,这也已经被许多事实证明。

南宁市近几年市政建设发展很快,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某设计单位在设计秀厢路附近一处立交桥时遇到了设计参考资料欠缺的问题。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全力配合该设计单位,主动的进行多方面的了解,调出了大量有关秀厢路附近的市政档案,指导他们分标段查阅,帮助他们提取到不少的有参考价值的城建档案。在城建档案馆提供的档案资料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完成了设计任务。通过利用档案,是他们避免了对秀厢路附近区域进行重新钻探勘察工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保证了下到工序的顺利开展。

三、区域城市管理的客观依据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建档案是区域内城市建设和发展资料的积累,而且是未来城市规划、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基础性参考资料。要做好区域城市管理工作,就要熟悉与城市建设相关的资料。在进行城市的维修改造、重建维护工作中,就要了解该区域已建的城市规划资料,特别是地下管网。南宁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分布复杂。有时一条道路下有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燃气管、电力电缆、路灯电缆、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宽带电缆、通信电缆、军事光缆等多种管线。要是没有这些地下管线档案,就会造成改造过程一些管线迁移与道路施工不同步、不协调的影响。有的填好了再挖,有的挖后不及时回填,有的不安规范回填,多种管线迁移难,均成为了制约城市管理工作的瓶颈。若能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地下管线档案,那就可以减少道路“挖了填,填了挖”的现象。据笔者了解,从2013年起,广西各市城市规划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设项目,凡涉及地下管线工程项目的,建设部门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或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前,必须将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出具的《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书》作为必备要件。未出具预验收意见书的,不准进行竣工验收,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或不予进行规划核查。城建档案成为了区域城市管理的客观依据。

四、区域内社会和谐的保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各部门均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工作的开展。城建档案部门同样也不例外。传统对城建档案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与城市建设相关部门、机关查考、建设等方面,但是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的档案意识有所提高,并且城建档案工作的重心也有所转移,从之前的封闭型被动接收城建档案到现在的开放型主动提供档案服务,城建档案的社会功能日益凸显。

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城建档案工作,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公民个人而言,可以通过城建档案了解和掌握涉及自身权益保障的具体事宜及相关政策规定,通过正常的渠道和程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例如,某案件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及律师多次到城建档案馆请求帮助,调阅并利用于案件有争议的建筑物的各种原始资料,规划局报建资料、建委报建资料、竣工档案资料等其他有关材料,打赢了官司,维护了业主的权利和利益。对政府和社会职能部门而言,通过城建档案及城建档案信息服务,可以增强对社情民意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将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纳入政策调控范围,从而达到较好地协调政民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安定团结,城建档案对维护区域内社会和谐起着积极作用。例如,因严重内涝而影响通行的明秀铁路立交桥处道路经整治终于竣工,正式有了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提供的城建档案信息,这条每逢下雨就会出现严重内涝,极大阻碍周边居民和过路车辆的通行路的道路终于经整治投入使用。它的整治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对位维护区域内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区域文化形象的塑造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多种载体,包括文字、图像、声像、模型等,他们是城市规划及建设管理的真实记录,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这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真实记录是人类劳动的结果,有较为明显的文化烙印,是地方文化底蕴的可信史料。城建档案能成为一个区域发展历史有多悠久、文化有多特色的验证材料。科学发掘城建档案资源,是塑造区域文化形象的途径之一,同时还是提高区域知名度的有效措施。区域历史原貌的恢复,特别是挖掘区域文化来打造旅游品牌,城建档案均可以为其提供最为真实最为详尽的实物证据、图片、声像等。例如,在城建档案馆保存的民歌湖沿岸雕塑12组图片资料,能清晰明确的看到了南宁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这写雕塑作品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将南宁市建设成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精神要求,高标准、高规格打造中国水城的决心,充分考虑到现代人沈国的理念,以和谐共享为主体,以前瞻性的思维放肆和抽象的造型手段,创作了这些轻声、机巧、节约、智慧的美的形式,体现出和谐社会、和谐生活、和谐环境及现代人的审美特征,并于民歌湖沿岸环境相映生辉的公共艺术作品,营造了一种高品质的材质美,高级的现代美,高贵的意象美,成为一处真正让市民可以自由享受的湖景水岸,休闲娱乐,文化鉴赏,愉悦身心之地,一处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文景观。

参考文献:

[1]陈鹏.区域经济建设中档案贡献力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4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尊重群众意愿、保证村民切身利益为基础,以改善旧城区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目标,着眼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着眼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依法、有序、高效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改变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早日将我市全面建设成为大*现代新区。

二、改造范围

城中村改造范围是指华山一路以东、青烟一级路以西、青威路以南、即墨与城阳界以北城市中心区域的村庄。

区域范围之外的村庄,具备城中村改造条件,经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原则。在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高起点编制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大力提倡组团式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布局,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分类整合、成片开发的要求,合理确定城中村改造范围,避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重复投资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资源共享。

(二)总量控制、分步实施原则。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实施城中村改造工作,确保我市房地产开发市场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市住宅建设主管部门要结合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指标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全市房屋拆迁年度计划、住房建设年度计划,严格控制年度开发改造总量,防止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确保城中村改造工作稳妥有序进行。

(三)区域统筹、合理配置原则。有关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要对辖区内城中村改造村庄进行统一摸底,按区域统筹的原则,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农民(安居)住房建设相衔接。既可以单独进行城中村改造,也可以与农民(安居)住房建设结合进行。

(四)惠及群众、持续发展原则。城中村改造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村庄经济的持续发展,统筹安排城中村改造中的居民安置用房、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用房、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完善城中村改造后的城市功能。同时,应充分考虑改造后村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等问题,使村庄经过改造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五)依法办事、公开透明原则。涉及城中村改造每一个环节的各项政策都要公开、公正、公平,并按程序进行公示,确保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做到成熟一片、改造一片,防止因政策不透明造成社会不稳定。

四、改造条件

(一)村“两委”领导班子必须坚强有力,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村庄社会环境稳定。

(二)城中村改造必须符合绝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同意进行城中村改造并签订改造意向的村民户数须达到被拆迁村民总户数的95%以上。

(三)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相关专业规划要求。

(四)城中村改造项目必须符合全市房屋拆迁年度计划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五)城中村改造项目应实现自身盈亏平衡并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五、审批程序

(一)规划

有关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要对辖区内城中村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根据规划部门确定的规划范围和规划条件编制辖区内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公示,并经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计划

有关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要根据辖区内改造区域的村庄状况、基础设施配套情况、拆迁面积、建设规模、投资额度等统一编制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年度改造计划,上报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按程序列入房屋拆迁年度计划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三)预审

对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的项目实行预审制。凡具有进行城中村改造意向的村庄,须先经村“两委”研究,召开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并经被拆迁村民总户数95%以上同意后,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会同村庄组织起草城中村改造计划、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向全体村民公示,在广泛征求全体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意见,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报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预审后,方可正式提报申请。

(四)申请

城中村改造项目经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预审通过后,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会同村庄制定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将改造申请及实施方案上报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情况。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名称、项目四至位置、占地面积、拆迁面积、拆迁户数、村庄土地调查表、年度用地计划、现状地形图、拟报规划方案及投资分析、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等。

2.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及拆迁安置成本测算分析报告(包括:总拆迁户数及面积、拆迁计划、拆迁年限、拆迁安置办法、拆迁补偿标准、土地权属、资金来源、资金量化分析等)。

3.土地调查数据及用地计划。

4.修建性详细规划。

5.经济效益测算和分析。

6.改造建设计划及存在问题的解决预案。

7.改造区域内村民的社会保障方案(包括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社会保障补贴办法、社会保险单位编号、社会保险登记证、劳动力安置情况等)。

8.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9.村庄所得净收益分配方案、安置区域内集体资产使用方案。

(五)审查

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上报的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进行统一审查会签。

1.市城乡建设局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进行审查。

2.市国土资源局对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建设项目土地预审,根据规划部门的规划意见进行地价评估,并根据评估地价拟定项目标的额和收缴方式、报批供地方案。

3.市住宅发展保障办公室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拆迁安置成本测算、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和分析、项目的开发建设计划、存在问题的解决预案等进行审查。

4.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社会保障方案进行审查。

5.市环境保护局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

6.市发展和改革局对城中村改造项目提出核准意见。

(六)审批

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各部门审查通过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六、土地处置和项目实施

城中村改造工作应按照市政府组织协调为主导、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和村庄具体实施为主体、各部门密切配合为保障的工作要求,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及相关部门,按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土地处置和项目实施。

(一)土地处置

1.城中村改造以项目综合“招拍挂”出让为主,即将拆迁安置作为条件与土地使用权捆绑,进行项目综合“招拍挂”,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竞争确定项目建设主体。具体工作程序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中村(居)改造项目招拍挂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

2.城中村改造项目也可采取土地“招拍挂”方式进行处置,即

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会同村庄组织城中村改造区域的拆迁补偿安置,剩余用于房地产开发用地按照经营性用地出让有关程序办理。

3.村民安置用地以及安置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业、公用设施用地,继续保留集体所有土地性质,核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

4.城中村改造在规划确定的旧村址(含村内空地,村庄周边的沟、坎、荒地,未利用地)范围内进行,原则上在被拆迁村民住宅用地的1.5倍内规划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拆迁安置后剩余土地使用权经“招拍挂”出让所得收益,在扣除土地储备成本、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社会保险储备金和廉租住房保障金等有关费用后,全额返还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主要用于村民安置补偿、村民生活保障、兴办公益事业和村庄集体经济发展。如果旧村改造村庄与相邻村庄在城中村改造范围内有土地交叉情形,则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会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相邻村庄范围内调剂解决。

5.城中村改造涉及企事业单位房屋的拆迁,按《*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办理;经企事业单位申请,并经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也可按即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补偿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项目实施

1.土地处置后,项目竞得人依法向市住宅发展保障办公室申领《房屋拆迁许可证》,委托项目所在村庄实施房屋拆迁工作,负责办理房屋评估、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拆除旧房、办理回迁安置等工作。村民回迁安置区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村庄负责实施规范化管理。

2.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住宅的安置补偿,原则上按照被拆迁房屋的《集体土地使用证》上载明的土地使用面积进行安置补偿。

3.城中村项目的实施必须首先建设村民安置房屋,确保被拆迁村民及时回迁安置。

4.进一步规范村庄集体资产管理。城中村改造村庄所得收益,由市财政直接支付给村庄所在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按照村级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规划建设的作为村庄集体资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律不得对外销售。若违反规定擅自对外销售房屋的,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并由相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5.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的村民回迁安置部分,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供热、供气收费除外)、墙体节能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土地登记费、房产登记费等市级财政行政事业性收费;用于房地产开发的部分,仍按照房地产开发有关规定办理。

七、组织领导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一)城中村改造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即墨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关政策,研究批复改造方案,指导整个城中村改造工作稳步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宅发展保障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组织主体和实施主体,负责规划设计、组织协调、具体推进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规划开发建设。要严格把好辖区内城中村改造计划的初审关,认真分析研究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严格把好城中村改造条件的审查关,深入细致地审查实施城中村改造必须具备的条件,确保实事求是、真实可靠;严格把好城中村改造收益资金的使用关,确保专款专用。要开拓创新,把城中村改造与“村改居”、“集体经济股份化”相结合,推进村庄管理体制和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要制定城中村改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城中村改造评估和预警机制,做好辖区内城中村改造工作中的稳控工作,确保社会稳定。要制定城中村改造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城中村改造各项政策公开、透明。

(三)进行城中村改造的村庄,应在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的指导下,稳妥做好城中村改造的各项工作。要认真分析村庄现状,广泛发动群众,按程序召开有关会议,研究制定城中村改造的计划、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社会保障方案、净收益分配方案、集体资产管理使用方案等,扎实有效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同时,村庄要密切联系群众,关注群众思想动向,作好村庄稳定工作。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方案范文第5篇

一、以增长动力内源化为支撑,以更大力度确保投资增长和全年发展目标完成

1.全力扩大投资需求。一是统筹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投资形势分析,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提高投资计划执行力度,积极培育投资增长点,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二是着力扩大基建投资。根据项目实际进度合力调整年度投资,重点推进轨道交通、机场、港口、航道工程、城市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进一步促进社会投资。抓紧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社会投资的若干意见》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拓宽社会投资领域和范围。四是推进“十大项目”动工建设。研究提出十大产业发展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城市更新项目、十大社会民生项目等,力争尽快动工建设。

2.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大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的协调服务力度。落实《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规划培育和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做好重大项目“半月一协调,一月一督办”工作。制订《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加强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二是积极推进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三是加快城市功能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深圳机场、深圳港和重要干线公路为支撑的综合交通体系,协调机场航站区扩建项目报批。

3.着力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保障。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控。出台全年经济增长责任分解方案和34项具体措施,将“稳增长”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行业、企业和项目。围绕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深层次问题开展调研,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做好经济形势分析、信息引导、预测预警。二是做好市场供应和物价调控。在抓好粮食、食用油等常规监测的基础上,有序开展资源类、基础性产品以及房地产等重要民生价格的监测预警工作。三是加大能源保障力度。起草《深圳能源保障与储备条例》,推进西气东输二线深圳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以发展方式新型化为核心,以更大力度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

1.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是围绕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积极做好统筹、协调和推进工作。二是加快建成知识创新基地。积极支持深圳大学城、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大力推进超算中心、先进技术研究院发展等新型高水平科研机构发展。三是加快构建技术创新基地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加快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组建新一代宽带移动通讯、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

2.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一是加强节能责任考核。筹备召开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组织实施《深圳市年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深圳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深圳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开展节能考核和节能审查,编制“十二五”节能发展规划。二是推进资源能源和环境价格改革。理顺电价体系,研究完善电动汽车充电站用电价格、服务收费政策,推动国Ⅳ成品油价格政策出台。

3.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一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组织落实《深圳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协调推进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完成深圳“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二是积极推进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完成深圳“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制订我市近期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动计划。

三、以经济特区一体化为契机,以更大力度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合作

1.统筹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一是抓好特区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的落实。统筹落实《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确保年底前完成“规范统一全市公共政策”、“编制特区一体化总体方案”等工作。二是推进城市更新和功能区整体开发。研究提出城市更新十大项目,加快推进光明、坪山、前海、大鹏半岛等区域的开发建设。三是推进二线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彩田路北延段、东部通道等关内外路网衔接通道建设,完善关外道路网功能。

2.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大力度统筹落实《规划纲要》。出台《深圳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务分解计划》,开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自查,配合省有关部门开展《规划纲要》的年底检查。推进深莞惠紧密合作。推进前海规划建设和河套地区合作开发研究。

3.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全力做好对口援疆工作。编制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总体规划(-2024年),统筹对口支援工作。协助编制喀什市和塔什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进“双到”和“双转移”工作。

四、以产业结构高端化为引领,以更大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知识产业

1.大力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一是全面加快生物、新能源、互联网等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组织实施生物、新能源、互联网等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二是出台三大产业振兴发展配套政策,完成专家库组建,启动企业认定。三是完成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深圳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2)》编制并上报市政府审定。编制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大力推动支柱产业高端化。一是抓紧落实《关于加快我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报告》,推进四大领域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华星光电、中芯国际芯片等项目建设,加快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建设。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编制完成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协调推动坪山新区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

3.大力推动优势产业总部化。一是努力打造领先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落实《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推动《深圳市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成为国家行业规范。出台《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落实《深圳市新能源私家车示范推广试点实施方案》,确保第25届世界电动车会议暨展览会在我市顺利举行。二是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水平。制订扶持上市公司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上市企业扎根深圳并发展壮大。落实年总部企业引进计划。三是加快筹建新能源(核电)产业基地,制订相关政策措施。

五、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更大力度推进民生工程和和谐城市建设

1.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一是研判特区一体化背景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变化趋势,研究提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支撑中长期社会发展的社会事业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二是拓宽入户渠道,清除各类人才入户障碍。落实纪念特区成立30周年十大民生工程,尽快推出《深圳市个人申报技术技能迁户实施办法》,制订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的实施办法。

2.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复博伦等2所职业技术学校设备购置项目,推进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二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调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推进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购置。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加快宝安书城等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大运会维修改造和非竞赛场馆建设等工程,开展大运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研究。

3.稳步推进民生领域改革。一是履行市医改办职能,稳步推进医改工作。二是完善民生价格收费管理。完成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清理,制定民办中小学学杂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政策,完善有线电视收费政策。

六、以战略规划导向化为抓手,以更大力度抓好宏观调控和“十二五”规划编制

1.统筹加强宏观综合调控。一是加强对发展态势的综合把握。密切关注内外发展环境、国家调控政策和城市竞争态势,及早研究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在抓好今年计划执行的基础上,谋划好明年工作。二是促进三大需求的协调联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三是强化调控政策的衔接平衡,促进重大建设项目落实。

2.统筹开展前瞻性战略研究。一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紧制定出台《关于运用价格杠杆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行动计划》。二是围绕特区一体化,开展“大特区时代”的“六个一体化”战略研究。三是开展发展规划的课题研究,组织编制重点专项规划,牵头协调专业行业规划的编制工作。

3.统筹编制“十二五”规划。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于2011年2月底前完成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完成前期课题研究报告,争取把事关深圳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

七、以行政服务效能化为目标,以更大力度强化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

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围绕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庆祝特区成立30周年等内容,以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和争当“科学发展带头人”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关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两个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要求。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坚持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于7—9月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各项活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