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总结内容页

实训数控总结范文精选{2024年最新5篇}

2024-08-02 15:33:02工作总结

前言:在撰写实训数控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训数控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

一、高职数控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一)实训教学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其处于较小年龄段,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重,且有较大的意愿参与到新鲜事物的实践之中。但另一方面,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对较低,且不重视安全问题,从而使得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高。

(二)需要提升干净整洁的实习环境

一些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缺少对实习设备保养、维护的重视,在使用完实习设备后,未进行有效洗护保养工作,从而使得设备的精度降低,还会在后续应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设备使用率降低。

(三)实训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开展高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对实训内容等环节安排时,会出现落实、要求不一致的情况,教师的管理程度、力度相对较低。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与时代需求、产业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部分教师示范力度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目的性不强,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规范性比较低,还存在一些学生未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如工作帽、工作服等,使得安全隐患出现。

(四)只重视结果、轻视过程

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课题检验过程中,更重视结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参与过程,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实训课程的质量、效果,不利于保证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技能提升。

(五)实训课题的内容单一

现阶段,教材是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只能针对教材内容开展较为单一的训练项目,使得具体的实训课程质量相对较低,存在尺寸不合格等情况,如果存在某项指标不合格,就扣除这一项指标的分数,但是在实际生活制造中,只要有一项指标未达标,这个产品就成了废品,很容易导致产品质量意识降低。

(六)实训教学质量不高

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学习性质为纯消耗式,学生不同方面因素都会限制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材料、设备以及工具等,从而导致高职数控加工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质量欠缺。

(七)实训教师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有待加强

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结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且存在的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对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提升。

二、优化高职数控机加工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策略

(一)加强安全教育

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活动,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如主题班会、讲座等,对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在实际开展实训工作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合理的指导,保证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并结合相关规定条例,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细节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实训教学的安全性。

(二)保证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在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对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有效营造,强化示范、检查、指导工作,并引导学生定期开展设备保养、维护工作,对设备磨损情况有效降低,从而降低设备出现可能性。

(三)规范实训教学过程管理

实训前准备材料、量具、刀具是高职院校实训课程主要的教学过程之一;班前指导;分组练习及安排课堂笔记;分析、解决实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巡回指导及示范演示;班后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这七个环节。在正是进行实训工作之间,教师要注意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材料。在班前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针对上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回顾,从而有效连接本节课所要进行的实训内容。对于课堂笔记、分组练习,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保证分组的合理性,从而保证正确、有效的管理。教师实训课的主要内容即是对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解决。教师在实际实训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经验,分析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即是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巡回指导环节,是教师观察学生的实操情况,并针对不同学生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纠正。同时,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安全操作,对于学生操作中涉及的安全隐患,要注意及时修正。此外,在巡回指导时,还需要注意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学生实训操作的规范性。针对实训课程中内容相对较为困难的部分,教师要注意强化示范,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操作步骤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实操工作。在结束实训工作后,教师要针对实训课程中的重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课题的知识点。

(四)改进实训教学方法

在开展数控加工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实训教学方式,与现阶段设备具体情况相结合,应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教育质量有效提升。对于高职中的一年级学生,主要重视基础性加工工作,二年级主要是结合产品图纸相关要求,对相应的加工工艺进行讲解,三年级是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加工工艺编写,教师进行相应的完善,开展相应的生产实习工作,四年级学生主要以到校外企业实习为主。

(五)教学过程与结果并重

一教师在对学生的课题进行检查时,只重视最后的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实训过程,造成学生实训课题质量下降。教师要注意保证对学生操作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六)产教结合、工学结合

对于教师而言,要在掌握现阶段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促进学生工学、产教结合,优化相应的课题研究,从而帮助学生对不同知识点有机融合,从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

(七)强化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在开展高职数控加工专业实训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自身有扎实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同时还要注意强化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对自身的视野有效拓展,并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的丰富性。

三、总结

伴随现代化数控加工技术程度越来越高,相应行业也更加重视人才的专业性。对于高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要与市场要求有效结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

参考文献

[1]黄苏.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24(36):227-228.

[2]喻红中.高职数控专业《数控加工》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农机,202445(7):124-125.

实训数控总结范文第2篇

教师节活动总结

在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办公楼四楼会议室,数控办学部第二十二届教师节座谈会在那里隆重召开。主持会议的是办学部的管坤和潘品方两位主任,数控办学部38位任课及实训教师全部出席。大家就“如何打造数控精品专业”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中各位教师情绪高涨,发言踊跃,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总结如下:

一、“团结”是打造精品专业的前提。

建设精品专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积极向上,勇于开拓进取”的团结的集体。座谈会上,田凤霞老师满怀真挚的情感谈了“团结的集体”对于精品专业建设的重要性。“齐心协力,艰苦努力”是打造精品专业的前提。“团队精神”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必将在精品专业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精品专业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专业培养目标都必须依靠由每一讲课所构成的教学过程的实施才能得以实现。换句话说,精品专业建设必须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来体现,离开实际存在的精品课,那么精品专业也就名不副实了。数控专业教学主任潘品方老师谈到:要实施课程改革,以任务引领教学。为加快数控精品专业的建设,他为在座的每位老师提出了一个战略性的思考题:如何建设精品课程,如何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同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享受到精品课程的成果和甜味。他希望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要开展“创亮点”的活动。所谓“创亮点”就是创造精品课,多多培养精品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潘主任的讲话引来各方积极反应,教师们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基础课教师们表示要在“基础教育功能化”方面继续实践,形成自己的精品课。专业教师们对开发技能化训练的课程和建设精品实训基地方面充满了信心。

三、精品专业需要精品教师。

精品教师是建设精品专业的必要条件。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可以为数控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而高水准的教师队伍的构成,不仅需要强有力的学科带头人,更需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因为他们是精品专业建设的后续力量。肖玲、卢红、王小英、韩劫芸、盛萱等许多青年教师提到了自身业务和技能的深造和提高问题,他们希望学校领导能为青年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让他们能在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上达到更高层次,真正成为一名精品老师。曾经是数控专业的一名精品学生,如今已经留校当实训老师的王文强道出了青年教师共同的心声:“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尽力了,就会有亮点;我们会努力的……”

实训数控总结范文第3篇

在工程实训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讲原理,用实践来验证;也可采用先实际操作,为实践现象找到理论依据,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最初总是感觉应该把工程实训放在第三学期或者更后一些。认为没有理论基础,工程实训是没办法开展好的。但通过几轮实践后,感觉把工程实训放在第二学期末和第三学期初时还是比较对。这个时候学生有了前面机械制图的基础,以及一些对机械专业的简单了解,通过几周的实训,教师在课堂上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介绍,但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太深,让学生能够听懂。在实训现场,要求指导教师结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及时指导学生,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数控也是,在有一些制图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编辑一些简单的程序,然后自己也可以再深入地学习。通过实训不但促进了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同时促进了对专业理论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构建不间断的实训教学体系

为强化实践教学,我们增加了工程实训的教学时间。一本二本学校安排工程实训时间为6—8周,而且一次性完成。我们安排14周分四个教学模块不间断进行工程实训,第一个模块为常规制造技术实训(共4周),学习普通机床的实际操作技能、刀具的安装、工件的装夹、零件的测量及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第二个模块为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安排4周),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按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并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的加工任务;第三个模块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强化训练(安排3周),继续提高数控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数控编程水平,学习各种数控加工软件;第四个模块为综合实训(安排3周),提高学生掌握复杂零件加工技术水平。这样安排的工程实训,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接近生产实际,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工程训练中心,是独立学院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由于平时大部分时间都被正常的教学安排占用,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练习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考虑周六和周日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工种进行实践。开放期间应安排指导教师全程跟踪,不仅有利于随时指导学生,更重要的是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了更好地做到实践不间断动员学生假期参加学工劳动。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宣传参加学工劳动的意义,特别是动员经过工程实训有了机械制造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学生,假期一定抽时间到有机械设备的生产企业或工厂,特别是中小企业或私企,学习和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情况,并亲自参加自己能做的学工劳动,提高实践能力,扩大知识面,树立安全第一,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意识,为今后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制定合理的教学指导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实施工程实训的核心任务,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训练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挖掘教学潜力,增加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时间安排上,优化传统实习内容,压缩传统实习项目的时间,例如,刨工实习改为刨工表演,锻造、热处理改为看录像等。合理安排数控现代制造技术。在内容上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制作设计加工学生感兴趣的实物。通过指导教师的详细讲解程序的编制和设备的操作,然后给定一固定尺寸的材料通过自己设计、自己加工出各种形状的小零件、小饰品,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实训中电子的实习,焊收音机,之前都没拿过烙铁,但是想到要自己即将听到自己制作的收音机,做起来特别起劲。钳工做个锤子,车工做个锤子把。数控实习时,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很多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图形,画图,修剪,编程序,机床加工。看着自己的作品胜过了花很多钱买来的,真自豪。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达到实习的目的和效果。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还要充分考虑到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首先要利用传统设备完成操作技能的实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及一定的基本操作训练之后,预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创新设计制作,让他们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所学的加工方法和操作要点,展开想象的空间自主构思,自行设计零件,选择加工工艺,自己完成制作。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

4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

4.1根据教学方案制定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学生在每个工种实训中和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加工的产品和平时的表现评定出操作技能、产品质量、应知知识、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指标的分数,并按设定的比例综合计算出学生的工种实习成绩。尤其是第一年一定要打好基础,严格要求,留下好口碑。

4.2严肃纪律考核制度迟到、早退与旷课者在总评成绩中扣除。学生因病事假和特殊原因,造成缺工种或实习成绩不及格,可以申请在其它时间来补实习。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而发生安全事故者,酌情在总分中扣分。严重安全事故按有关规定处理。

5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是重中之重。工程实训的主体是学生,更要保证其安全。从学生进入实训基地的第一天就要对其进行一级安全教育,按组分配到各个工种后,再由各工种再对他们进行二级安全教育,最后,学生分配给各位指导教师之后,再由指导教师结合具体实习内容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这样,安全意识就会根深蒂固地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训练的成效如何,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独立学院工程实训中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充分依托母体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分享母体工程训练中心良好的师资资源,合理调配、有效利用。二、建立自己的专任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向社会招聘的方式,灵活运用民办机制,以聘用制招聘其他院校退休工程训练指导教师以及工厂企业中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级技师人员,构建独立学院的工程训练中心的专任师资队伍。三、任课教师参与工程实训。要想培养出实践技能强的学生,首先教师要做到技能强。在实训中要保证实训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7总结

实训数控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数控;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随着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进步,在现代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数控加工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在有些行业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从而引发了社会对掌握数控技术人才,特别是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培养数控加工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要紧随时代步伐,适时开展教学改革,制定更加合理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满足各企业要求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1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解决思路

1.1人才培养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培养实践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的总结和分析,发现数控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育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1.1教师能力欠缺,难以把握最新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

学校在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材选取、教学组织、内容编排、师生互动、师资建设、学习效果等方面与当前企业的需求存在冲突,主要表现为与企业需求不符、技术稍显落后等情况,同时实训条件略有欠缺。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是特别合理,专业实践能力较弱,在校所学知识、技能及具备的素质与现代企业的时代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1.1.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

当前的大学生缺乏对数控行业的深入了解,难以把握数控发展趋势,缺乏职业规划,加上受社会上“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无法认清今后工作岗位和形势,导致对未来工作和前途感到迷茫,进而对课堂教学产生明显抵触,失去了学习兴趣,而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更让学生丧失了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

1.2解决问题的思路

新的职业教育观点认为,职业能力开发是为个体未来的职业岗位做准备,是在当前学习和将来工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2]。职业能力开发的核心是通过实战操作获取综合职业能力,而实战操作的最主要手段就是参加技能竞赛。目前数控类技能大赛主要有行业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院师生通过积极备赛参赛,把握数控技术发展趋势,引领专业创新、课程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竞争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

2技能大赛引领下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1构建“校企合作,竞赛与教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国际工业正逐步向第三次革命发展,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正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产业发展需要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我国加工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且对与国际接轨和对先进技术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1]。我院数控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宗旨一直是“紧跟行业技术发展,培养适应技术进步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企业欢迎的技术技能人才,数控专业建设应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借助我院示范建设的优势,以合肥实现跨越式大发展为契机,依托教育部及省教育厅举办的技能大赛,改进与完善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2.2以培养能够胜任“竞赛+工作岗位”的人才为宗旨,优化课程体系

以培养能够胜任“竞赛+工作岗位”的人才为宗旨,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实用、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自顶向下方法,创建数控技术专业以企业和竞赛真实产品为教学载体,以能力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符合“技能大赛和实际工作”需要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2.3实施“教、学、做、用、赛”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以项目为载体按照“教学做一体”方式组织教学,实施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做、用、赛”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与职业技能大赛的一致性,与数控技术发展趋势一致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目前,多门专业核心课程中已运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导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同时已有2门优质核心课程在“教、学、做”一体的基础上尝试扩展了“用”、“赛”两个环节,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突出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用”:即学生实训使用企业的真实项目及标准,使实习实训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融为一体;“赛”:即将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融为一体。

2.4建设结构合理、科教结合、掌握技能竞赛和数控发展趋势的专业教学团队

为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大教师知识更新的力度,需要组建基于“掌握技能竞赛和数控发展最新趋势”的科技协同创新团队,要求教师从课堂走向生产、从学校走向社会,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加强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努力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使之成为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2.5建立“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一体的专业实训基地

现代数控技能竞赛的设备越来越先进,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操作,我院积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购买了多台和技能大赛相同的机床,既满足了比赛要求,也丰富了实践教学条件。建立了数控加工理实一体化的仿真实训室,让学生可以先进行仿真再实际操作,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做到更安全操作。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两个“校中厂”,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业产品的加工,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生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编程、机床加工操作以及产品后处理等整套流程。

2.6改革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数控专业的多门核心课程进行了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参照数控技能大赛的评分体系,学习任务采用任务书的方式来布置,并且以过程考核为主,着重从学生加工工艺分析能力、程序编制能力、机床操作能力、产品后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安全文明生产和职业素养这些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

3改革成效

通过两年的建设,以技能大赛指导思想为依托,构建以产品形成过程为导向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能更快适应行业进步,紧跟最新技术的发展,从调研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对我院数控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满意度超过90%,并对未毕业学生提前预定,数控专业学生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并为各种技能大赛完成人才储备。

4结语

“教学+比赛”相融合共同实施数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可以促进全面提高数控专业教学质量,解决学生理论学习和行业应用实践部分脱节的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对实施积极有效的人才培养战略,主动迎合社会需要以及就业多元化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国富.技能大赛引领下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1-3.

实训数控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基础;技能大赛;教学改革

0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已于2024年4月20日修订通过,自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律文件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提升了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可度。该法案同时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这是职业教育法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修订,也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最为重要的保证和推动力,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职教生和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士气。由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发起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专业知识深化和实践技能提升的优质平台,同时也是学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集中展现的舞台。通过大赛引领教育行业对现有教学模式、教学体现和评价方式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促进人才培养,实现质量的提升[1-5]。

1赛项简介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智能化改造赛项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机械设备的装调及精度检验,数控系统故障排除,电气线路的施工,典型工件的编程与加工测量,机器人仿真软件调试等专业技能。比赛涉及的课程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基本涵盖2024年新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介绍中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

2机电一体化专业现状

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隶属于机电工程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群,其培养目标为: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的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机械设备修理人员等职业群,培养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与维修、自动生产线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和技术支持、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改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核心专业课程包括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Mitsubishi)、运动控制技术(XINJE)、组态软件项目开发与实践、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机电系统设计与调试技能训练等。培养方案每3年进行一次修订,但技能大赛内容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2024年和2024年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增加了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上下料等内容,MES系统的综合运用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势必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进行修订[6-7]。

3技能大赛数控维修赛项的变革和启示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智能化改造赛项对接智能制造职业方向,强调的是通过数控机床调试、故障维修和功能开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能力升级。通过该赛项引领和促进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升培育教学的成果。

3.1促进教学理念和内容的更新

技能大赛的每一个赛项都与该行业领域紧密对接。因此,其比赛内容和发展方向,既能反映该领域最新发展理念,又能体现该行业技术标准、技能需求和实践要求。通过参加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智能化改造赛项,教师可将数控机床功能开发模块融入“运动控制”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数控机床功能开发主要是通过FANUC0iMF数控系统提供的模拟主轴控制完成特定功能的开发。该赛项采用FANUC0iMF数控系统、编程软件、欧姆龙变频器等软硬件设备。比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能力,比如梯形图编程、变频器正确使用、电工接线等专业技能,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该环节要求完成电路设计元器件安装和功能开发后根据要求自行验证,在此之前机床首先需要通过把参数#3716的#1改为0,实现串行主轴到模拟主轴的切换,然后对#3730模拟主轴电压增益、#3741主轴的额定转速、#3799的#1进行相应的设置。参数调整完成后,系统断电进行主、副柜电源和通信系统的连接,通过变频器参数调整使得与模拟主轴电机的转速相匹配。模拟主轴程序时要注意编写的程序与原有的程序是否有冲突,变频器控制端子排连接点位与PMC信号是否吻合。主体程序是由正反转程序和转速控制程序配合形成,转速程序通过机床面板输入信号,计数器或者加减法计数器计数后转化为转速控制CNC,显示并发出对应电压给到变频器,实现可调转速控制。该内容涉及变频器、梯形图编程、变频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接线控制等专业知识点。这些知识内容的融入,有利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推陈出新。与此同时,将实践中实用性的知识带入课堂,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和技能性。

3.2推行“线上+线下”探索导向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高职院校在现实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迫使教育教学的参与者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课堂和课下学习活动的统一。课前,老师可以将软件工具、微课视频、PPT、课前作业等教学资源发布在网上,学生在课下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摆脱传统学习方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先行学习获得对知识点的初步认识,了解学习目标。可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简单概念性的问题可以通过简短梳理总结完成,更多的时间用于核心知识点的分析、讨论、联系和总结。“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引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智能化改造赛项中“机器人上下料编程”模块。该部分任务要求利用FANUCLADDER-III软件在原有的梯形图基础上编写和修改PMC梯形图,实现功能开发,开发内容包括电动机正反转与起保停程序、三色灯闪烁程序、机器人上下料虚拟仿真程序。其中,电动机正反转与起保停程序编写较为简单,学生根据预设的I/O地址分配表编写即可,控制方式上可以选择自动与手动两种模式。机器人上下料程序是由PMC发出信号与连接在机床I/O面板上的仿真模块实现可视化模拟,模拟画面可通过PC安装的仿真软件查看,通过预先约定的点位进行逻辑控制,逻辑控制顺序为PMC接收到机器人到位信号后发出下一步运行指令对机器人进行控制。与实际机械手的区别在于点位较少,便于理解,后续也可以外接机器人实物实现全自动上下料加工。程序编写时要做到逻辑正确思路清晰,保护功能要设计齐全。例如,安全门未打开的情况下机械手无法进入机床,加工过程中机器人不会干扰机床等。该部分内容与“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程在专业性上高度相关。学生课下可以利用FANUCLADDER-III软件和机器人仿真软件,结合老师的教学资源和学习任务考核,完成线上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任务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答疑。

3.3调整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机床构造及机电设备安修”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课程目标是掌握典型机床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基本机床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在以前的课程标准中对于机械设备的拆装训练主要针对普通车床,新的课程内容增加了数控机床主轴部分的拆装练习,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具体的课程目标如表1所示。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智能化改造赛项的主轴拆装模块可以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去。该模块考查选手对数控主轴的拆装、内部结构、主轴装配的工艺要求、精度要求、主轴传动原理的理解及动手能力。该模块的主要考核内容如下:

(1)进行前轴承的安装,主轴前端面朝下竖立在工作台上,将配合好的迷宫圈装入主轴,装入第一个前轴承,轴承内外环标记对齐,大口朝下,轴承安装为背对背;装入内外隔套;装入第二个前轴承,轴承内外环标记对齐,轴承外标记对齐,装入隔套。

(2)装入前轴承螺母,使用扳手紧固,调整力矩扳手为80N?m。

(3)使用杠杆千分表测量,前轴承外环与主轴后轴承径接触圆之间会装跳动?r,前轴承外环端面装跳动?a。

(4)装入后轴承隔套,装入两后轴承,轴承内外环标记对齐,轴承外顺序标记对齐,前后轴承外标记同一方向,装入主轴套筒,将后盖板与皮带轮组装。

(5)装入平键,将皮带轮装入,装入后轴承螺母,使用可调节扳手紧固,调整力矩扳手为60N?m。

(6)装入前法兰盘,装入防水环,装入定位键。将组装好的主轴固定在主轴安装架,安装三项异步电机于电机座,使用杠杆百分表调整三项异步电机与机械主轴转动芯轴的同轴度。安装弹性联轴节、安全防护罩。调节欧姆龙变频器参数,为后续主轴上电检查。通过把上述大赛的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更加贴近未来岗位的实践要求。“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可以将数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排故环节融入教学内容中去。比赛要求以解除系统报警,准确实现功能动作视为完成任务。选手在进行排故时应根据要求对数控系统进行参数设置。故障排除的步骤如下:排除故障时先确定I/Olink分配正确,机床X、Y信号正确,不冲突。再检查机床显示功能是否完整,是否显示实际速度,是否显示实际主轴转速、T代码,是否显示主轴倍率值,是否显示用来显示伺服设定画面的软键,是否显示用来显示主轴设定画面的软键,是否进行操作监视显示、机床语言的切换、机床单位的设定等等,在完成这一系列的显示问题后,根据报警页面显示排除机床报警。该部分内容融入可以弥补课程中对数控系统软件内容偏少的不足,可有效提升学生岗位竞争力。

3.4加强岗、课、证、赛的融通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智能化改造赛项主要检验学生机械设备的装调及精度,数控系统故障排除、电气线路的施工,典型工件的编程与加工测量,机器人仿真软件调试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技能的培养离不开长期的现场动手操作。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有效整合可以很好地实现岗、课、证、赛融通。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平台:省级区域开放共享——徐州市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苏北唯一),江苏省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平台(苏北唯一),江苏省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北唯一),徐州市工程装备智能制造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苏北唯一)。实现实训平台的岗位设定与课程对接,有效提升学生技能水平,通过考取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和参加技能比赛的形式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同时这也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检测。

4总结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但可以指引专业和课程体系发展,而且可以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一个检验和充分展示的平台。技能大赛重点在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将技能大赛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对教学理念和内容的更新,“线上+线下”的探索导向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内容调整和完善,岗、课、证、赛的融通有明显促进作用,有助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8-10]。

参考文献:

[1]严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3):49-52.

[2]袁宗杰.论职业技能大赛对实习教学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以“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为例[J].职业,2024(13):68-69.

[3]师浩然.基于技能大赛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南方农机,202452(8):177-178.

[4]何国荣.机电类技能竞赛训练“二三四”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453(1):129-131.

[5]张中华.基于技能大赛深化“自动线装调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南方农机,202451(19):171-172.

[6]杨海峰,刘冬霞,张志朋,等.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工匠人才培养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57-59.

[7]朱亮亮,陶文东,陈高锋,等.技能大赛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以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为例[J].农业工程,202412(2):116-119.

[8]陈玮玮.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技术应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43(10):120-122.

[9]郑茗兮,仲东.“课岗证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为例[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451(6):223-2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