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绩效审计实施方案{集合5篇}

2024-08-02 15:00: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绩效审计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绩效审计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一、ERP应用于绩效审计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绩效审计的学习拟以企业为客体,以企业的经营活动、资源利用活动为核心对象,逐步扩展到管理活动。通过对企业绩效审计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掌握绩效审计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为学生在实践中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探索和研究绩效审计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ERP与绩效审计终极目的相同 ERP(公司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作为一整套公司经营管理的思想,其实质就是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公司如何加强管理、合理组织销活动,以做到利润最大、成本最低、效益最好,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ERP强调业务流程的流畅性、管理部门的协同性和管理职能的系统性,可以帮助学生感知企业在整个经济链条中所处的环节和地位,促进学生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绩效审计也称为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项目或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以选定的标准为尺度来评价效益的优劣、查找影响效益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其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效益。ERP与绩效审计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绩效审计需要运用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等来开展审计工作:收集经营管理活动的现状,分析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等。

(二)运用ERP教学案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ERP 教学案例把公司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按照制造公司的职能部门划分规划中心、营销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等职能中心,各职能中心涵盖了公司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是一个制造公司的缩影。学生可以根据绩效审计的理论知识点,自己动手模拟公司3年~10 年的经营,实际体验公司资源的管理过程,形成各年度经营成果,然后运用绩效审计理论对模拟公司开展绩效审计,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出具绩效审计报告。运用ERP教学案例中的“对抗竞争”机制,学生可以分组模拟六家公司形成竞争机制,经过3年~10年的运营,各公司效益显然会有很大差别,这为绩效审计的开展铺垫了真实的前提条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分析、查找各公司间效益差别的原因,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ERP模拟沙盘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ERP模拟沙盘将ERP 教学案例展现为沙盘和教具,学生可以直接在沙盘上运用原材料、产品、货币等教具实现模拟公司的运营,解决了理论空洞、案例浮在纸面上的问题。ERP模拟沙盘以学生操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让学员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公司经营者直面的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然后通过开展绩效审计来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让学生在公司竞争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绩效审计的理论知识点并灵活运用,还可以深切感受绩效审计对公司运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并培养团队精神、提升管理能力。

(四)单项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绩效审计实验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实验项目应以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基础,具有验证知识点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作用。运用ERP设计的实验项目包括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两个部分,单项实验侧重于各业务活动相关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综合实验侧重于将各业务活动的理论知识连接起来、与绩效审计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并进行灵活运用。单项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对企业各业务活动及整体活动的认知,综合实验既训练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还对学生单项实验达成的效果进行了验证,能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分析查找影响效益的真正原因,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ERP在绩效审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将ERP运用于绩效审计实验教学,拟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绩效审计基础理论和ERP沙盘介绍、企业绩效审计单项实验和企业绩效审计综合实验三个部分。

(一)绩效审计基础理论ERP模拟沙盘介绍 本部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绩效审计的基础理论,如绩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概念框架、审计项目、审计内容、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报告、审计流程等内容,强调突出绩效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的理论要点,对于有财务审计基础的学生来说,课时可以安排相对少些;二是简单介绍ERP模拟沙盘的组成、运营规则、案例背景等,组织学生分成实验小组,开展沙盘的推盘演练,使学生熟悉ERP模拟沙盘的相关规则,为后面的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做好准备。该部分的课时安排约为课程总学时的1/4。

(二)企业绩效审计单项实验本部分是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课时安排约占课程总学时的1/2,课时不足时可以选取其中几个项目进行。单项实验结合企业的业务活动和绩效审计中的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和资源审计的要求,分为战略管理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供应业务审计、生产业务审计、销售业务审计、资金管理审计等六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包括实验目的、理论知识点、实验准备、实验要求及实验评分等项目,要求学生以审计的视角运用相关理论来完成实验任务。每个实验项目的理论知识点即为该业务的审计要点。(1)战略管理审计的要点包括:战略方案的合理性,主要审查战略制定和选择的程序是否适当、战略决策是否可靠、战略方案是否可行等;战略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主要审查公司战略实施的方案、方法、保证及控制和报告系统是否健全和顺利实施;战略实施的效果性,主要审查与战略方案相比,战略实施后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理想状态。战略管理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包括战略及其分类、战略层次、战略管理类型、战略管理流程、战略管理方法等,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为模拟公司编制一份战略方案书并进行审查。(2)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要点包括:投资前的可行性,主要审查投资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合理、经济上是否可行;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主要审查决策程序的合理性、决策机制的适当性、程序执行的有效性等;固定资产投产后的利用审计,主要审查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投入产出效果等内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及编制方法、资料来源及收集方法、决策制度及程序、投资回收期、现金流量、单位投资额、设备寿命、设备产值、设备工时利用率等理论知识点,实验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点为模拟公司编制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报告并进行审查。(3)供应业务审计的要点包括:供应业务的经济性,审查公司是否以较低的成本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货物,仓储成本是否经济,采购费用是否做到最低;供应业务的及时性:审查公司供应业务能否及时、高效地开展采购活动;供应业务的效果性:审查公司所采购货物的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和合同要求。供应业务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包括供应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采购计划及其编制方法、市场询价方法、经济批量、单位仓储成本、采购费用率、供应商管理、采购合同等理论知识点,实验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点为模拟公司编制第二年的采购计划并进行审查。(4)生产业务审计的要点包括:生产计划的合理性,主要审查生产计划的制订依据,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生产能力、采购计划的平衡性;生产组织的协同性,主要审查生产工艺是否连续、生产过程是否及时、专业分工是否合理、生产是否具备柔性;工艺流程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生产成本的经济性;生产计划的效果性。生产业务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包括生产计划及其编制方法、生产组织的方法、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成本的分析方法、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等理论知识,实验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为模拟公司编制公司第二年的生产计划并进行审查。(5)销售业务审计的要点包括:销售计划的合理性;销售工具的效果性;销售价格的恰当性;销售队伍的效率性;销售费用的经济性;销售计划的效果性。销售业务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包括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销售计划及其编制方法、市场调查方法、销售定价方法、销售目标的组成及确定方法、销售业绩的考核指标等理论知识,实验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为模拟公司编制公司第二年的销售计划并进行审查。(6)资金管理审计的要点包括:筹资业务的经济性、合理性;资金使用的效果性、效率性。资金管理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包括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资金需求量预计方法、筹资计划及其编制方法、筹资方式、筹资成本、资金结构、资金周转速度、资金使用效果指标等理论知识点,实验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为模拟公司编制公司第二年的资金计划并进行审查。

(三)企业绩效审计综合实验本部分要求学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活动、资源利用等开展全面绩效审计,以企业的计划和先进企业的水平为标准,运用调查、询问、检查、分析等多种审计方法,衡量、评价企业的效益情况,分析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本部分重点训练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课时安排约占课程总学时的1/4。教学步骤如下:(1)准备阶段。本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模拟公司3年~10年的运营任务并宣布运营结果。学生各组根据其在单项实验中确定的各计划方案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公司3年~10年的运营并进行详细记录,形成模拟公司运营档案资料。运营档案资料包括公司基本情况、各种计划方案、各年运营的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等。各组完成运营后,由教师根据运营档案资料宣布运营结果,初步确定公司的效益排名情况。(2)审计实施阶段。本阶段要求确定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工作,完成审计工作底稿,提交审计报告。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可以在原来学生分组的基础上,采取交叉的方式进行确定。每个审计组要确定1名审计项目负责人,每个被审计单位至少要保留1~2人对接审计工作,可以考虑由每个被审计单位的留守人员担任所在审计组的项目负责人,全程指导、监督、检查审计工作。审计组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制定审计方案,收集、核实被审计单位运营的数据资料,包括现状资料、计划方案资料、竞争对手资料、行业资料等,灵活运用审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专业判断,并与被审计单位多方沟通,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审计组就审计报告初稿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需要核实的事项再补充实施审计程序,审核无误的可以出具正式审计报告。审计组应在提交正式审计报告后,获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建议采纳情况的书面说明。(3)实验总结评分阶段。学生各组对担任模拟公司运营角色下的单项实验活动和担任审计组角色下的综合实验活动,进行讨论,形成会议记录,按组别提交实验总结报告,按个人提交实验体会。教师根据各组的单项实验成绩和综合实验成绩确定基准分数和幅度范围,再根据学生个人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和实验体会等在幅度范围内得出每个学生的课程成绩。

ERP作为管理学科的教学工具,侧重于创业计划、市场拓展和企业整体运营,内部控制、财务会计、运营记录等较为简单,而审计强调“有根有据”,缺乏记录的活动对于审计来说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审计工作根据无法开展。因此,运用ERP开展绩效审计实验教学需要完善企业的运营档案资料,要求学生在运营过程中运用调查表、流程图、文字说明、会计核算等方法进行详细记录,为有效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做好准备。此外,ERP教学案例仅是一个粗框架,在开展审计实验时,部分实验项目的内容会比较单薄,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审查固定资产是否有效利用时需要补充设备的生产能力、生产工时等要素,这就要求对ERP的教学案例进行适当改造,以使ERP的教学案例更好地服务于绩效审计实验教学的需要。

绩效审计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案例研究; 绩效审计; 方法体系; 美国审计署

一、案例研究方法的概述

从定义上说,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认为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运用可靠技术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分析性归纳方法,从个别到一般,通过对现实中某一问题的深入剖析,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案例研究方法运用的领域广泛,在绩效审计的运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也是当今绩效审计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根据不完全统计,绩效审计已占其审计总署工作量的80%以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审计署就开始在其绩效审计项目中使用案例研究方法。迄今为止美国审计署官方网站上公开的报告中可以找到的使用案例研究的实例已有大约100个。

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即收集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及相关信息和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审计结果报告给信息使用者及其他相关方的一个过程。绩效审计区别于传统财务审计的地方是绩效审计侧重评价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常常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供遵循,它吸收了管理咨询中专业分析的合理成分。因此,绩效审计除需运用传统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等技术和方法以外,还可以使用案例研究方法。

二、案例研究方法的类型

美国审计署编写的案例研究指南中,将案例研究法在绩效审计中的应用分为六种类型:例证型、探索型、关键案例、项目实施、项目效果和累积型。在美国审计署的案例研究中,最常见的是关键案例和例证这两种类型。

(一)关键案例

关键案例是GAO(美国政府责任审计署)案例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类型,它是一种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考察的方法。最常见的应用是对受到特定关注的事件进行的考察,比如美国三里岛核泄漏事件,这样的灾难事件很特殊也很罕见,可能很多年才会出现一次。因此这样的案例几乎没有得出普遍结论的推广意义,我们依然要对这些案例进行考察,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挖掘事件的前因后果,为建立预防机制提供参考,以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在研究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一个实例来推断整体情况。例如,在2009年,美国审计署对于SDVOSB项目(针对为残疾退伍军人所拥有的公司提供联邦合同的项目)中是否存在欺诈和贪污进行调查。在这个案例中检查了该项目中是否存在贪污现象,以及是否存在对贪污的有效控制。

关键案例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用来回答所研究案例的因果关系,在对特定对象的背景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正、全面的结论,保证质量的同时增强时效性。但是在这种方法下研究的实例同时是一个孤立的因果关系,它在泛化推广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容易使信息使用者产生疑惑,是否案例中所叙述的实例在其他情况、其他地方也存在。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对样本和证据过度泛化的问题,通常还需要增加其他样本或者使用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来达到推断总体的要求。

(二)例证型

例证型案例研究是一种描述性的方法,它主要解决“什么”以及“为什么”的问题,不同于关键案例,例证型可能会使用一个或几个有联系的案例,来向知之甚少的读者展示情况是怎样的。这种案例也可以用作辅助说明,以使情况更加清晰易懂,同时也能为读者提供一种替代经验。因此在选择例证型的案例时,通常需要较典型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数量较少以保证读者有兴趣对一个或几个案例进行了解,例如在示范课堂上经常使用案例引入的方法。

美国审计署有较多例证型案例研究的应用。例如,在1995年,审计署通过一项案例研究调查了1988年至1991年之间关闭的军事基地的后续处置,通过对选择的一些样本点的了解,描述了这些军事基地被保留、被联邦政府机构征用或是经改造后转为民用的几种不同的情况。

例证案例研究也有缺点,被选择的实例必须准确地反映状况或者项目,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时,难以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样本,当我们不能选择一个符合需要的样本点,这种方法就不合适。

(三)探索型

探索型案例研究的作用是为大型的案例研究制订评价问题、标准、方案和分析战略,当项目运行、目标和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时最为有用。探索型实质上是缩小了的案例研究,因此通常在开展大型调查前进行。我们之所以将它作为一种案例研究方法类型独立出来,是由于其应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区别于其他的类型。在进行探索型案例研究时,每一个重要变量至少要选择一个样本点,以使样本量足够覆盖差异性,它的报告结论一般不够成熟,并且更偏向于研究人员的直觉而非客观的观察,通常是对内的或者是更大型报告的一部分。

例如,在1985年,NSIAD(美国国家审计总署的国家安全与国际事务司)通过对巴西市场的案例研究考察了出口竞争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对巴西、日本、法国等国进行实地访问,会见相关政府机构的官员和私人部门的代表,查阅政府官方文件,并且对巴西市场活跃的高科技公司进行系列的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了大量的背景性信息。据此认为巴西市场出口竞争中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4项,分别是双边贸易条约、对销贸易、出口融资和遵守贸易相关的行业政策。尽管为了满足工作要求,NSIAD不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考察这些因素在其他国家的可泛化性,但是这项研究成果仍可以在将来满足相似的测试。

(四)项目实施

审计署经常要面对项目是否实施或项目实施是否有效的问题,对于项目的案例研究有助于考察和展示这些情况。这样的案例中,法律规章常常是重要的衡量标准,进行这些案例研究对于提供立法灵活性很有帮助,因此项目实施案例通常是描述性、规范性的。项目的案例研究成果适于泛化,如果需要推广,在研究时通常要求选取多个样本点。在选择样本时根据客户需要可以选择典型的、差异的、有代表性、最佳、最差案例。衡量一个项目实施案例研究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投入足够的人员和时间在现场调查,最终获取的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因为项目实施研究通常要求多个样本点,因此要求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以满足质量控制要求。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可以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将调查问题用简洁的方法表达出来。

(五)项目效果

项目效果对项目进行调查,深入分析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以对今后实施类似的项目提供借鉴价值。1986年,PEMD(项目评估和方法部门)有一份关于水体质量的报告,调查水质改善项目的有效性及成败原因。通过对四个城市和地区的水库进行深入、广泛的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得出汇总结论。这个报告除了通过四个样本之间的对比来探寻因果关系,同时还做出了排除其他解释的可能性的努力。

和项目实施案例研究相似,评价问题通常要求泛化,然而对于一个高度差异化的项目,从样本点获得的信息不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时这种方法不适用。有一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方法是先在一系列选定的样本点开展案例研究;然后通过有针对性地审查相关数据、先前的报告或调查来证实案例研究结论。第二个方法是先使用其他方法,在明确特定关键因素后,案例研究应在能获取尽可能多的特定理解性信息的样本点开展。这两种方法在对于项目的案例研究中证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值得研究和推广。

(六)累积型

累积型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尚未找到GAO在案例研究中找到使用。区别于多样本点的案例研究,它是将不同时间的案例研究发现综合起来。累积案例研究既可以追溯到过去,也可以展望将来,这对进行案例研究收集的数据、使用的方法技术以及研究人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期待将来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前景。

三、案例研究方法的特点

在美国审计署所运用的各种绩效审计方法中,案例研究法有其特殊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现在案例研究方法定义和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特点:

(一)注重背景

案例研究是一种研究复杂实例的方法,在了解和回答“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问题的时候,背景环境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它将实例及其环境作为整体加以广泛描述和分析。一个优秀的案例研究不可能脱离背景而存在,背景环境是一个案例具有特殊性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分析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形成最终的报告结果。

(二)选取标准

从案例研究法的类型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审计对象都适用。因此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必须确立一定的标准,案例研究最适合回答“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在探索型案例研究中还可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总的来说,以其目的性选取是最合适的标准。具体到每一种类型的案例研究而言,例证通常需要选择典型或代表性的样本,以更好地达到说明的目的;前文提过,探索型案例研究选取的样本需要足够覆盖差异性;至于关键案例研究,通常是案例需要我们去研究,而不是我们去找到案例;项目实施及项目效果案例研究,通常需要泛化,要求选取多个样本点,依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典型的、差异的代表、最佳或最差案例;累积案例研究自然是需要选择大量案例,覆盖一个较长的时间段。

(三)使用的方法

从收集信息、证据的方法来看,案例研究法除了需要使用查阅、检查等常规方法外,它与其他方法的最大区别是案例研究中经常使用直接观察和参与观察。调查人员要实地参与调查,要获得更为可靠的信息,有时甚至需要隐藏身份。例如在进行访问时,我们使用其他名称,并不透露真正的身份和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信息可能更为真实。

四、案例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过程包括:界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证据、分析证据、撰写研究报告五个步骤。现就美国审计署于1986年12月的一份水体质量的报告具体分析: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这个案例主要对水质改善与污水处理厂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第二步,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主要包括定义研究对象、形成研究主题、确定样本选择数量和范围等。这是一个针对水质改善项目效果进行研究的案例,在这个案例里,对于过去只关注污水排放量的做法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探究污水排放量变化与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这个层面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项目的有效性。为此,此案例一共选择了四个较有代表性的城市Allentown,Tamaqua,Lansdale和Hamburg分别收集他们的污水排放量、污染物指标和水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对比。

第三步,证据收集。案例研究一般采用访谈、观察和第三方信息等方法收集相关证据资料。由于这里探究的是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涉及到大量的数据的收集,更多地采用的是第三方的信息,例如,审计署从当地的污水处理厂每年编写的排放监控报告中收集到历年的水质信息,包括悬浮物、大肠杆菌等污染物以及含氧量、氮的化合物等用来衡量水质改善的各项指标,同时还从其他机构例如EPA,GICS等的文件中引用相关的数据,以此作为分析的基础。

第四步,证据分析。案例研究常常会收集和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运用合适的技术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才能为使用者所理解。这份水质报告是一个多地域结论整合的案例,使用同一套方法对四个地区进行研究:在EPA(美国环保署)原有的软件中对所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回答污染物排放量是否减少、水质是否改善、染物排放量变化与水质改善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影响水质的原因这四个问题;接着对四个地区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个汇总的结论。

第五步,提出结论,撰写报告。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污水处理厂更新后四个地区的排放污染物都有所减少,尽管除了Tamaqua其他三个地区的污水排放总量都明显上升。从水质来看,Allentown和Tamaqua水质有很大的改善,Hamburg只有轻微的改善,而Lansdale的水质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是变得更差了。因此在最终汇总的报告里,GAO认为水质改善项目在Allentown和Tamaqua是有效的,在Hamburg的效果并不明显还有待观测,而在Lansdale没有起到效果,可能是因为其他地区的污染物投放到该地区导致其水质变差。

然而,案例研究的过程并非是严格地按照上述的每一个步骤,它的独特之处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可以循环交替进行的。在大多数方法中,信息收集之后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形成报告。在案例研究中,有一个特殊的程序称为OTTR,即观察、思考、测试、修改(observe,think,test,revise),收集到初始的信息后,进行第一阶段的观察活动,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接着在第二阶段“思考”阶段,说明需要哪些新的信息来证明现在认定的解释或是排除其他的解释,然后会引出第三阶段“测试”阶段,在这个阶段,根据前面阶段中的说明收集更多信息。最后一个阶段要对之前收集的信息和得出的结论进行复核和修改。因此可以看出,数据的分析结果有助于下一阶段的计划,下一阶段的观测又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找到最为合理的解释和可信的证据。

五、案例研究方法的缺陷

在使用案例研究方法的时候,也发现了它所具有的一些缺陷,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去减弱和规避这些缺陷所带来的影响。首先是案例研究在泛化时存在一些问题,有时难以对研究结论进行一般性的归纳。因为案例研究所针对的常常是一个或几个样本,它的结论不是统计性的而是分析性的,我们使用典型或是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案例研究,但泛化的风险仍然是存在的。对于例证型、探索型和关键案例来说,如果需要推广,需要通过和其他方法的结合来获得,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其可靠性。对于其他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只要他们在样本点选取和分析战略设计时做了充分的考虑,泛化也是可行的。

另外一点是案例研究的结论可能缺乏公正性。产生这个问题原因主要有:1.使用的信息不够充分;2.当我们采用直接观察方法时,受研究人员的主观性影响较大,其公正性和客观性值得怀疑;3.案例研究的结论没有一定的标准。一些专家提出,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避免偏见和确保准确性,即1.向提供数据的人们提交最终的报告,收集其对于报告的反馈;2.使用多途径多方法收集数据来进行案例研究;3.通过审计跟踪或证据链技术,同时提高审计人员收集直接证据的能力;4.保证充分的监管。

最后是可能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耗费是案例研究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针对项目进行的案例研究中。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在投入一个案例研究之前,首先评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据此来安排案例实施的优先顺序;其次是要制定可行的计划,制定出预算,合理安排时间、资金和人力资源。

六、案例研究法在我国绩效审计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10年的“世界审计组织第六届效益审计研讨会”上表示,到2012年,我国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将开展绩效审计。除了制定绩效审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外,绩效审计的方法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审计署将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

目前我国对于绩效审计中案例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以审计署为例,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在承担审计署2009至2010年度重点研究课题《绩效审计指南研究》的过程中,组织编译了美国和加拿大审计署开发的六种绩效审计方法,其中包括案例研究方法。研究和学习美国审计署在绩效审计中对案例研究法的应用,能够为我国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启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实务角度来看,在审计署的对一些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中,已经可以初见案例研究方法应用的端倪。

以2011年9月对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审计调查跟踪为例,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办的专项审计调查组自2011年6月起对宝钢集团公司落实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情况开展审计调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项目实施的案例研究的应用。关注这个审计项目的主要目标,首先是调查宝钢集团贯彻《规划》取得的实际成效,了解对于规划目标的实现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然后是调查《规划》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地区和宝钢集团采取的具体措施,揭示政策、制度、配套措施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是分析问题和不足产生的原因,从而为国家以及企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这个目标的制定的确可以看到一些案例研究方法运用的影子,为了了解对我国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情况,选择了宝钢集团这个钢铁企业中的代表进行跟踪调查,深入分析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对于推断其他类似企业的情况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同时有助于相关政策的完善。

然而,实际上,目前的绩效审计对于这种方法的使用并不明确,浅尝辄止,也没有出具过正式的案例研究报告。因此,我国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构建之路依然很漫长,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尝试。

七、对我国案例研究方法在绩效审计中发展的建议

(一)理论是指导,需要完备绩效审计理论体系

我国现有的审计准则和指南中尚未涉及案例研究的阐述,建议在以后的修订中能够增加相关的内容,对案例研究在绩效审计中运用的程序、方法、报告等进行一些规定和建议。目前我国对于绩效审计中案例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属于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还仅限于介绍外国绩效审计的方法,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极少。因此建议审计署及各地方审计机关经常召开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并鼓励专家、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多撰写相关的论文,集合各方面的智慧,力求能早日补充完整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这一部分,以理论指导审计实务。

(二)人才是关键,能够加强针对案例研究的人员的培养以及这方面的资金配备

由于绩效审计远远比传统的财务审计复杂,除了需要更为灵活多样的审计方法,还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较广的知识领域和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审计人员多数来自于审计、会计等财经类院校,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建议逐步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在培养财务、审计的相关人员之外,也逐渐开始吸纳管理科学、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工程、计算机、医药学、生物学等等非财经类专业人员进入审计机关,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以便能够应对复杂各异的案例。

(三)技术是核心,需要更新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如前所述,案例研究所应对的是较为复杂的案例,常常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能否更快地收集和处理这些数据,关系着这个案例研究质量的好坏,同时也会影响其效率和成本。建议在考虑我国现实国情的前提下,学习和引入国外先进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如使用一些模型和软件等。

(四)风险需控制,作为一种审计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控制,在我国绩效审计还在发展阶段的时候尤其需要关注其风险

案例研究的结论基于对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来源控制、多途径收集证据、审计跟踪和证据链技术等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方法的结合和佐证来增强案例研究成果可泛化的程度,以此从源头和过程上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周国彪,黄小忠.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构建[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6).

[2] 李璐.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方法的变迁及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6).

[3] 王金红.案例研究法及其相关学术规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 崔孟修.试论绩效审计方法的特征及其应用[J].审计月刊,2011(5).

[5] 孙海法,朱莹楚.案例研究法的理论与应用[J].科学管理研究,2004(1).

[6] 陈希晖.绩效审计方法之五——案例研究方法[J].国外审计动态,2011.

[7] Kathleen M. Eisenhardt.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4).

[8] U.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GAO). Case study evaluation [R]. Washington, DC: U.S. GAO, Program Evaluation and Methodology Division, 1997.

[9] U.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GAO). Water quality An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Grants Program-Case Studies [R]. Washington, DC: Administrat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1986.

绩效审计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国防工程建设是指为保障作战、训练、科研、生活、生产需要的工程设施的新建、扩建及有关工作,它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一)项目性质重要、资金规模一般比较大 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战场设施建设项目,是武器装备和军事作战的基本依托。是整个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挥武器装备战斗力、弥补武器装备相对劣势、谋求作战体系整体优势,起到有力支撑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防工程建设,投人大规模资金进行战场设施和营房建设,以美国为例,2002年,美国国防费支出中,军事建设费达59亿美元、军人家庭住房费达41亿美元。美国2007财年的国防预算申请中,用于军事建筑项目的预算显著增加,与前一年相比,增加57,5%。单个的工程建设项目,消耗大量经费和物资,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亿元,因此,国防工程建设项目顺理成章成为绩效审计关注的重点。

(二)具备相对完善的规范体系和评价标准 国家和军队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和规范是比较严格的,从各方面颁布了规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工程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环境保护、工程采购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同时,也具备相对完善的评价标准,如定额、指标、经济分析参数、价格信息等。与其他领域相比,国防工程项目建设规范性强、绩效评价标准获取相对方便,开展绩效审计相对容易。

(三)项目增值空间大,绩效审计效力 高绩效审计中的一个发现、一条建议,有时可以给被审计对象带来大的增值,主要体现在投资决策、过程管理、造价控制等方面。如果投资决策失误,则整个项目全盘皆输,谈不上有效益;如果施工过程管理混乱,则必定伴随损失浪费、效率低下;如果造价控制不严,则会跑、冒、滴、漏,价格虚增。绩效审计可以有效防止此类问题发生,如对出包工程造价的审核,核减数额大、核减率高,可以为国家和军队节省大量资金,体现出较高的增值性特征。

(四)现有的审计业务已经蕴含了绩效审计的成分 现有的国防工程建设审计业务,已经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畴,蕴含了绩效审计的成分。审计内容。涉及项目前期工作、招标投标、合同、造价、质量、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更多地指向了项目的绩效状况。审计技术方法,也突破了一般财务审计的局限,更多地采用工程建设特殊的技术方法。审计作用的发挥,注重揭露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资金筹措和投资效果等重大问题,注重节省资金、促进管理、完善制度。这些都充分说明,现有国防工程建设审计已经不是单纯的财务审计,而是包含绩效审计成分的综合性审计。

二、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与方式

由于国防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其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方式也具有其特殊要求

(一)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设定 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可以分为根本目标、一般目标和目标入手支撑点三个层次。

(1)根本目标:评价和约束国防工程建设有关方绩效责任的履行。国防工程建设涉及面广,但高度集中、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绩效审计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确认或解除项目建设相关各方绩效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关方是军事部门、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等。按照规定,他们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整个建设项目绩效负相关的责任。从本质和根本目标上看,绩效审计是对项目建设相关各方绩效责任履行的一种评价和约束。

(2)一般目标:降低造价、促进管理、完善制度和建立机制。绩效审计目标是层层分解的,在根本目标之下,必定有一般目标,乃至更具体的目标。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一般目标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建设资金,降低造价。二是着眼管理效率,促进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绩效审计从项目建设的立项决策、前期工作、招标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管理、资金和物资管理、竣工验收、建成后的使用等管理环节人手,揭示影响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的关键问题和原因,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促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建设绩效。三是分析评价项目效果,以点带面,促进完善制度、建立机制。绩效审计从项目建设过程、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效果人手,可以衡量建设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益,也能发现决策和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具体工程项目效果分析,可以从更普遍范围、更高层次和更宏观角度分析管理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促进制度完善和机制建立。

(3)目标入手和支撑点:评价工程项目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与其他领域绩效审计一样,要实现审计目标,也是从“3E”入手,具体评价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略显不同的是,绩效审计必须要高度关注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的合规性内容。合规性是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合规与否是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绩效高低的基础,不合规,就谈不上绩效。在合规的基础上,再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二)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有效方式 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的军事性、选点的局限性、保密性、综合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审计方式的别殊性。

(1)审计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审计方式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法、途径和样式,国防工程建设中哪些因素对绩效审计方式选择影响最大,笔者认为,影响审计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建设项目最重要的共性规律,即客观的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步骤、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项目建设程序反映了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遵循之,则工程建设就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违背之,则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工程建设就速度慢、质量低、成本高、效益低。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投资决策、项目准备、建设实施、竣工使用四个阶段(见图1),各阶段对建设项目绩效都起着不同作用,各阶段建设绩效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2)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方式。工程建设程序是一个连续的、周期较长过程,环环相扣,单从工程项目的某个阶段人手实施审计,难以达到绩效审计目标。传统的事后审计方式,或者某一阶段介入的审计方式,不能适应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基本要求;一般的概预算执行审计或者竣工决算审计,解决不了工程项目绩效审计需要关注的很多重要问题,如投资决策问题,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问题。适应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内在规律,绩效审计必须采用更具针对性的审计方式,而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方式是有效的选择。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是指将项目建设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绩效审计,达到审计与项目建设的同步性和贴近性,使绩效审计融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所分阶段或期间的长短,则是根据每个项目的性质和特

点、审计的要求等具体确定。分段多,则审计次数多;分段少。则审计次数少。与传统的事后审计相比,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审计检查风险、遏制高估冒算、形成从源头和全过程加强控制和防治腐败的机制。采用全程跟踪审计方式,立足点是绩效审计工作要遵循工程建设普遍规律,视角要触及项目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审计介入越早,审计内容则越全面,审计效果则越好。

三、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内容与评价指标

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下的评价指标设计,是以建设项目全过程的不同阶段为标志,确立评价指标和选择评价标准。

(一)决策和前期工作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 此阶段是项目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减少决策失误、控制建设规模、提高投资绩效的根本保障,对项目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目的是以分析工程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基础,通过决策过程选择达到项目目标的最优方案,即在相对节约资源投入的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该项目的各项目标和约束条件的方案。在若干个可行方案中,进行细致的可行性研究。选择最优方案,是本阶段绩效的主要表现形式。此阶段模式化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见表1:其中A―合规性;B―经济性;C―效率性;D―效果性)。

(二)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 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列入建设年度计划,落实项目资金来源,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设计总概算,进一步做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最佳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以及其他的施工前准备工作。该阶段绩效形式表现为按时开工、形成合同价格、为保证工期和质量作好准备工作等。该阶段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围绕项目造价、工期、质量选择确定。

(三)建设实施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 此阶段工作是以经过选择的最优方案和设计图纸为基础,按照方案所规定的设计规模、投资标准、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实施该项目,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和效果。该阶段绩效表现为对规模、标准、进度、质量和成本造价的控制程度和具体管理效果。该阶段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围绕项目控制程度和具体管理效果确定。

绩效审计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效益审计是运用调查的方式,去评核政策、计划、或组织在政策执行的过程,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鉴别在计划的产出时,是否具有效率、效能及经济。也就是说效益审计不只是评估计划或政策的执行,甚至连组织相关的运作也在评核之内,效益审计就是要确保公共部门在执行公共计划时,除了能花费最少,节省公费,以求其经济性外,也要确保计划进行的有效性,将社会资源运用到应该用的地方,最后更应该注意到执行的结果,是否能真正解决想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资源的投入才是具有效能,所以效益审计最终的目标是要达到具有绩效管理能力的审计[1]。

一、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内涵

效益审计是一种具体客观及系统化的查核验证,是对于计划的绩效管理做超然独立的评估,同时也对于未来的焦点或策略议题提供处理对应的信息,以利计划的执行,使政策利害关系人如计划负责人、决策者能够及时修正改进,以增进公共责任[2]。效益审计除针对机关施政计划目标的绩效及管理情形,经由客观、有系统的查核验证有关证据后,做超然独立的评估外,并提供机关未来在运作上,应行注意的焦点或将最佳实例、跨部会议题予以整合分析。效益审计的目的非常广泛,如[3]:评估计划的经济及效率、效能与成果;评估内部控制执行的良窳;评核相关法规的遵循情形;以及评估可行的替代方案等。同时也提供关于未来趋势的分析信息。可以这样来归纳,医院内部效益审计包括审查医院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和审查医院经济效益实现途径的开发利用程度。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反映医院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的审查,揭露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审计建议与意见,以促进被审医院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最终推动医院自身的不断发展[4]。

二、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医院内部效益审计要树立全面的经济效益观点,也就是在进行内部效益审计时,要坚持宏观经济效益统帅微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是前提,微观经济效益是基础,局部经济效益服从整体经济效益,以发展的观点,以长远的经济效益来指导当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评价医院工作的最高和唯一准则等原则。只有树立了全面的经济效益的观点,在对医院进行内部效益审计时,才能作出全面的、正确的且合理的审计评价。惟依审计实质内容观之,适正性审计与合规性审计均系查核受查单位的财务报表的表达是否适正、相关的交易是否合于法令规定,均属财务审计的范畴。至绩效性审计,则是查核受查单位对资源的运用是否具有效率、资源的取得与维护是否经济、计划所要求的成果或效益,是否有效达成、有无考虑其它能以较低成本产生更大成困的可行方法[5]。

美国的会计或审计法规开宗明义就指明,政府施政时,应就其效能与效益、成本与效益、经济法则与资源分配等原则加以考虑。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之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并衡酌政府审计工作的特性,订定包含效益审计在内的政府审计准则,以为查核人员有所遵循;又其对于方案评估的规划设计亦另订作业指南。监督预算的执行、审核财务收支,审定决算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重要的法定职权,审计机关办理财务审计工作已超过半个世纪,效益审计也进行十数年,但是仍脱离不了传统财务审计的窠臼。虽然审计机关经常看到效益审计的字眼,部份人士认为我国已实施效益审计,但依学者及民意代表的看法,审计机关仍偏重于财务的审计,他们对于审计部所谓效益审计存有很大的疑虑,而部分审计人员也对效益审计的质与量觉得迷失与力不从心[6]。

三、医院内部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审计制度着重于账册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的审计,其是以预算科目为审核重心,所观注的焦点是预算执行率的问题,惟政府公共政策均是以计划(方案)的型态呈现,其在预算的表现大部分是分布在各个预算科目中,更甚者,在现今讲求行政团队的绩效型政府,跨府际、跨组织单位的公共政策比比皆是,这都是传统财务审计所无法兼顾的面向,所以效益审计的核心概念即是以计划(方案)为主体的审计途径,将方案评估的方法论运用在效益审计的实务上,除了能发现执行结果与计划的差异处外,并运用有系统的调查方法而获得审计证据,因此,审计机关所提的建议改善意见均能获得行政机关的接受,兼以积极的响应在管理的改进及作为预算循环的参考[7]。

1.审计机关囿于人力、时间的限制,难以全面深入考核政府各机关各项重大施政计划或建设计划的实施成效。各机关需将原始凭证并同会计报告送该管审计机关审核,此一书面审核工作的成效有限,却须投入大量人力及时间,致运用于绩效性审计工作的时间相对不足。

2.现行审计工作非常繁重,除例行书面审核各机关所送审的原始凭证外,其余工作来源上至审计长交办、高阶长官拟定的计划、自己单位的年度计划、还有时常搅局的媒体报导,审计内容又无所不包,包含不法的支出、工程的弊案,只要跟钱有关的都要查,跟钱没有直接关系的有时候也要查,例如到机关外面办活动等,但是很多查核工作花费很多人力,却得不到相对的审计成果[8]。

3.因财务收支抽核时间有限,查核项目除个别性查核重点外,又包括内部控制审核情形的评估、预算执行情形的考核、平衡表各科目的查核、财物(现金)管理等共同性项目查核。平均2位查核人员负责查核一家受查单位情形下,甚多的查核项目压缩了效益审计的查核时间。又每日查核结束回办公室尚需负责剪报等公文处理事项,致查核人员工作负荷甚大。

四、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方法与建议

1.确认问题是方案评估规划的最重要的起端,弄错问题会误导评估的方向,也会影响后续各项评估步骤;因此可经由广泛的搜集潜在的问题、决定可以获得答案的问题、合理信息的取得、先导性的整体研究等方式,以产出欲评估的方案。由于我国在效益审计选案方面较缺乏有系统性的分析,又因为目前审计人员除年度施政计划这种例行性工作要办外,医院审计部门临时交办事项、报章媒体刊载的新闻也常在办理书面调查或就地抽查,这种临时性的事项,已无法考虑选案的原则及评估审计的风险[9]。

2.建全的绩效指针系统是达到绩效评估目的的一个最重要环节。惟有建立一套足以衡量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的指针系统,才能进行不同机关与不同时期的比较。虽然审计机关担任外部评估者的者色,应就行政机关自己建立的绩效指针系统予以评核,不须由审计机关来建立,但在目前行政机关尚未建立健全的施政绩效评估制度。医院服务病患最应注重的是医疗的质量,维护市民健康亦是联合医院整合计划另一项重要预期效益。在绩效评估指标中,最值得重视者为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概念,BSC是一套强调平衡的绩效考核系统,主要在寻求组织短期与长期目标、财务与非财务、过去和未来、落后与领先等之衡量指标间的平衡状态,并以财务构面、顾客构面、内部流程构面、学习与成长构面等四大面向来考核组织的绩效,依该等构面分别设计合宜的绩效衡量指标。BSC可以提供组织营运所需要的焦点管理指标,以促进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策略及愿景的达成[10]。

3.审查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检验医院经济效益实现途径开发利用程度。审查医院经济效益实现的开发利用,主要审查医院是否千方百计地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好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扩大收入渠道,节省不必要的费用,充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提高服务质量,来实现最佳的合理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有长远效益和当期效益之分。长远经济效益。是在一段较长时期内的持续经济效益,当期经济效益,是指当月、当季或当年实现的经济效益。过分强调当期的经济效益,有可能损害长远经济效益。当期效益与长远效益发生矛盾时,当期效益要服从长远效益。

绩效审计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当前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立项可采用附带式审计的方法,与相关审计融合实施审计。如“征信管理绩效调查”项目可以结合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这一常规责任审计进行,属附带式的绩效审计项目,这个审计项目在程序上有所简化,所有程序全部做到与常规责任审计紧密结合,审计报告的许多数据可以直接取自于常规责任审计获得的证据材料,审计建议部分反映的问题也可以在常规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诸多材料基础上综合而成。

附带式审计的做法符合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实际,融合相关审计项目开展绩效审计,是解决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较重的矛盾、提高审计效能的有效途径。

二、制定审计方案的方法探索

通过审前调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方案。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任务和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就绩效审计的选材问题作出初步判断,包括材料选择的范围、重点、方法步骤和目的等。审计方案要解决为什么要审计、采用何种方式、审计的切入点是什么、审计哪些方面的内容等问题。要运用评估判断方法初步解决审计取证的导向问题。评估判断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审计任务和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就绩效审计的选材问题作出初步判断,包括材料选择的范围、重点、方法、步骤和目的等。绩效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政府交办或上级部门统一部署的审计任务,要反复体会任务的宗旨,吃透相关审计标准,把握好审计尺度。

同时,调查问卷、表格的设计要具有很强的总结性,这样便于审计报告阶段的汇总整理和判断分析。

以审计内容的可比性和客观性为导向,将审计范围设置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这里提出的审计范围是指审计对象的时间范围,财务收支审计一般以一个会计年度为准;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离任审计等常规责任审计以任职期限作为审计的时间范围,无需考虑时间的切入点问题。但对于绩效审计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一项资金投入或是一个决策行为产生的效益和显露出的问题具有“滞后性”特征,大都不会在短时间内体现,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产生,绩效审计的时间范围需要选择若干个年度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绩效审计,经常强调要突出审计重点和讲究审计方法,唯独比较容易忽视审计的时间范围问题。

三、实施审计过程的方法探索

人民银行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自身单位或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确认和评价的活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以人民银行职能为切入点,从决策、管理的效果入手,将履行职能的最终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作为关键内容。简化程序,提高审计效能,结合被审计对象的工作计划总结、调研报告,已开展的问卷调查等项目,从中抽取重要的事项同步开展绩效审计,也是开展绩效审计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

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调查,没有必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对行使职能等过程的监督上,而是应以结果为导向注重社会效益的分析评价,促进取得审计成效,对绩效审计反映的问题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作出处理。

四、写作审计报告的方法探索

在审计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报告前置的方法,在审前调查阶段就要运用问题假设方法初步解决审计报告的基本架构问题。即审计报告要回答反映什么情况、是反映正面成绩还是反映负面问题、会有哪些普遍问题与典型问题并如何反映等方面的内容。

审计假设理论认为,在审计目的性和可证实性假设的基础上,就可以对错误与弊端(或成效)的存在、性质、原因以及形成过程等进行假设,这样便于确定审计取证的范围和重点,实施必要的程序技术,以利于查明问题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对材料选择的取向作出初步决断以后,审计人员应进一步分析审前调查掌握的信息材料,根据审计假设理论充分发挥审计专业判断的作用,就审计报告的内容结构提出问题假设。

引入审计定级的方法。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每次审计结束时,都应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一个总体评价,另外,内审部门还对审计中发现问题按照重要程序进行分级(分为非常重要、重要、次要、无关紧要4个等级),重要问题需要在审计报告中体现并需要管理层采取一定措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