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眼前所欣赏的这篇文章有15908文字共六篇,由柏益新细致修正之后发布!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假若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建议,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20242024年下册教学计划2024 第一篇
一、情况
本年级共有学生41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本班有几名学困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另外百分数应用题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让学生学会,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1、百分数的应用
2、圆柱和圆锥
3、比例
4、确定位置
5、正比例和反比例
6、解决问题的策略
7、统计
8、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2024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6、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2024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3、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4、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2024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学困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教改的主攻方向
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以情意教育为主,让每个孩子都能打到不同水平的发展。
20242024年下册教学计划2024 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程,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分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3)经历数据2024、整理、和描述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2024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形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2024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和条理。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2024的某些事务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二、方法与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数学教参》,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变得积极主动。
2、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3、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 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5、对学生作业做到面批面改,抓住后进生,课上要多提问,课下多辅导。
6、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7、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20242024年下册教学计划2024 第三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段。
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 学习生字“华”
3. 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 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 范读课文。
2.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 学习生字词
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开火车读生字。
3. 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 2024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 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认读。
2. 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 学习第一段。
(1) 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 指名读。
(3) 小结。齐读。
2. 讲读第二、三段。
(1) 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 指导朗读。
(2) 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 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 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 指名读古诗。
b. 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6) 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 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 指导朗读。
(7) 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生字。
2. 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 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 教师范读古诗。
2. 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 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 指名背诵。
四、练习
1. 口头扩词。
顶齐
2. 写笔顺。
与 华
教案2
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录音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谈话: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
板:华山
2、 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
板:(简笔画)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
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登华山 山路远 远近 近山 腰间
艰难 情不自禁 吟诵
3、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4、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
(三)精读全文
1、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一:
(1)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
(2)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3)师引说: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2、第二自然段:
(1)老师有首诗就是介绍了华山
出示: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自由读,指读,齐读
(2)师边画边述:
(3)小孩儿跟先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山顶的。
(4)爬这样的山路感觉怎么样?
①理解:“艰难”
指名读,读出“山高路险”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5)为什么爬华山如此艰难?(高)
(6)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2024句子
(7)出示图二:
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到华山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8)学习第四、五句
(9)指名读
(10)说一说句子意思
(11)动手比划一下“山腰间”
(12)与小朋友一起将句子用间笔画来体现
(13)讨论:
①白云不是在天上,这儿为什么写在山腰间?
②白云画在山的什么位置?
(14)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评价华山?
“啊,华山真高哇!”
指名读,齐读
(15)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16)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读
(17)这个小孩儿跟你们一样也情不自禁了,吟诵起了一首小诗
板:(完整课题)咏
读题
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18)交流
(19)出示相应的两句句子
(20)师读诗,生接句
(21)指名读诗
(22)点拨
举头——抬头回首——回头
(23)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3、第三自然段:
(1)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
边读边配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4、第四自然段:
(1) 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 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
,22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更无山与齐。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五)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 给生字找朋友
3、 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4、 描红、临写
(六)课外练习:
设计意图:
《咏华山》是“文藏诗”的一篇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1、围绕诗展开讨论.学习。
古诗是全文内容所在,先出示古诗设疑,围绕古诗学习课文,展开讨论。
2、借助文来解诗。
诗句蕴藏的意境就在文中,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笔画,简明.形象化古诗。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它有着一种全新的课型——文包诗,即把一首古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里,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阐发。本课教学要求主要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同时认识1个偏旁。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4)能识字,会写字,能朗读,这才具备了阅读的基本条件,先要跨进门槛,而后才能登堂入室。所以识字、写字、读书无疑成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当然也是这课的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低年级阅读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在新课伊始,就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爬过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华山风光镜头,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7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2024华山的诗呢!这样,学生便可带者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成为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作者写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紧扣一个“高”字依次展开,先以“艰难地爬”暗示华山的陡峭高峻,次以两个感叹号渲染华山的陡峭高峻,再以具体2024展现华山的陡峭高峻。华山巍巍,耸入云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华山如此的壮观非凡?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学生观察那悬崖峭壁上那条飘带似的山道,学生自然能体会到爬山之艰难。让学生欣赏那美丽的山顶景观,随机飘出相对应的语言文字。让课文语言在孩子头脑中变成美丽的风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同时助以表情动作来看蓝天,看群山,看太阳,看白云,体会文中人物观察角度的变化和不同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最真切的体验。
人们说:情动于中而发于外。面对如此峻峭雄奇、壮观非凡的华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赞。“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十分切合此时、此境、此情。但这词很难说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当自己获得成功时,情不自禁地说……
20242024年下册教学计划2024 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2.能结合诵读加深文意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
3.能结合文本内容多元化理解寓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判断力。
教学重点:
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式学习,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
教学创意:
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利用思考、合作讨论等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学生积累,感受寓言魅力。
(一)学生回顾之前学过或学生课外可能读过的其他寓言故事。
(二)结合这些寓言故事,同学们觉得寓言有哪些特点呢?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寓言是同学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文学体裁,从小到大同学们积累了许多寓言故事。教师可以从回顾此前学过或学生课外可能读过的其他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引出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特点回顾。这时学生的答案可能不太准确,老师不多讲解,为下面对寓言故事特点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诵读全篇,读准课文。
1.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
2. 采用指读、男女生分开读等方式读课文,师生交流从而进一步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两环节是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读准字音,使学生爱上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三、疏通课文内容。
1. 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教师通过结合课文内容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适时讲解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
所提问题为:
1)北山愚公多少岁?年且九十(讲解“且”)
2)所移何山?其大小如何?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讲解“方”“仞”)
3)有多少人参加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讲解“遂”“率”“荷”“叩”“箕畚”“尾”“京城”“孀妻”“遗男”“始”“龀”)
4)对愚公移山有人反对吗?愚公是如何反驳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讲解“止”“甚矣,汝之不惠!”“以”“曾不”“毛”“虽”“穷匮”“苦”)
5)愚公最后把山挖掉了吗?操蛇之神闻之,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讲解“惧”“已”“感”“负”“朔”)
3.学生质疑,把课文中不会翻译的字句说出来,大家一块探讨。
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2024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热情,在耳熟能详的故事里找到学习的乐趣,不至于倍感枯燥。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使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愚公之“愚”、智叟之“智”
1.齐读课题《愚公移山》,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主要信息?
明确:人物和事件
2.围绕“愚”可以组词。愚公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愚蠢的老人。(板书:愚)
3.老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他愚蠢的内容,并适时回顾重点字词的含义。
明确:1)山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讲解“方”)
2)年迈:年且九十 (讲解“且”)
3)器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讲解荷、箕畚)
4)援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追问几个人帮助他?四个人)
5)路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追问哪个字最能体现?讲解“易”、“始”)
PPT出示:山高、年迈、器陋、援寡、路遥
4.真是一个愚不可及的老人,文中还有一个老人,他叫智叟。文中又有哪些内容体现智叟的“智”呢?
PPT出示: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明确:概括能认清“自身的年迈和山高”(板书:智)
5.智叟说这番话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嘲笑
6.句子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出智叟这种嘲笑的态度?
明确:“笑”神态2024直接表现态度;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你太不聪明了,智叟开口就在嘲笑愚公;“其”用反问增强嘲笑的语气;“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嘲笑的态度。
7.同桌互相交流,学生读出嘲笑的态度,老师朗读指导,互评。
8.智叟为什么会嘲笑愚公?明确:因为愚公自不量力
9.小结:由此可见,愚公愚在自不量力,智叟智在着眼眼前,认清现实(板书:认清自我 着眼眼前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围绕愚公“愚”、智叟“智”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抓住要点人物。老师要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字词和写作方法上咀嚼文字,并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进行朗读指导。)
三、理解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1.作者称呼两位老人一位“愚公”、一位“智叟”,“公”:对上了年纪男子的尊称。叟:年老的男人。从称呼上明显感到作者对愚公的态度更加的尊敬。为什么作者对愚公更加尊敬呢?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内容,勾画出体现愚公形象特点的语句并加以。学生小组交流
明确: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不畏困难)。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敢于实践)
3)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发展的眼光)
4)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坚持不懈 敢于实践)
5)年且九十 (造福大众)
2.这样的愚公还愚蠢吗?出示“智”的中西方理解。
【PPT出示】
智:《说文解字》形声字,从知从日,知亦声。矢,即是箭。口即是口。“知”为“说的准”、“一语中的”。日即是太阳。表义为口中言语如箭出口而说太阳。
太阳之阴阳者,见之则为阳,不见之则为阴。广义为明万物阴阳之本,知万物阴阳之变化。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对答如流,胸有成竹。
西方哲人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3.结合“智”的含义,你觉得愚公还愚蠢吗?学生明确:他是一位智者
4.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内容,仿照例句写下你认为愚公是智者的理由。全班交流。
例如:
愚公是一位智者,因为他召集家人共同谋划,既发现移山的困难,又敢于面对困难。
5.这时与智叟“着眼自我 认清现实”的智相比,愚公的智则是?
明确:放眼未来 敢于实践(板书)
6.小结:与愚公的大智相比智叟的“智”只能是?学生说出:小聪明 (板书)
【PPT出示】小聪明产生于头脑,大智慧来源于心灵;小聪明体现于表面,大智慧深藏于内心;小聪明多急功近利,大智慧则淡泊宁静;小聪明多有才无德,大智慧则德才兼备。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深入,是本课的难度所在。通过对“智”中西内涵的讲解,让学生发现愚公其实是一位智者。让学生仿写例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人物形象。在与智叟“智”的比较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大智慧”和“小聪明”的不同,从而加深对愚公人物的理解。)
四、课外拓展、老师小结
1.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你还想到了哪些具有大智慧的人物?
明确:
商鞅是法家代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法治国的超前理念;
刘彻变古创新,外儒内法的治理着这个庞大的帝国;
秦始皇开创了中华文明历第一个封建集权王朝——秦朝;
孔子是儒家代表和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2.小结:他们用智慧成就了中华文明。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放眼未来”,希望同学们向愚公一样既要仰望星空,超越现实的束缚找寻梦想,又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使梦想照进现实。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介绍,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大智慧”,让学生对“大智慧”的理解从概念化到形象化。
20242024年下册教学计划2024 第五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 110页例 2
教学目标:
1. 通过数独游戏, 经历稍复杂的推理过程, 获得更多简单推理的经验, 培养有序、 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推理能力,并且能用简洁的语言 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
3.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用途,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学会合理的推理方法进行全面、有序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方向。
同学们,你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在玩这个游戏时有什么规 则和技巧呢?
看来,只有熟悉游戏规则,掌握技巧才能玩好游戏。这节课,我们也来玩一 个叫数独的游戏。 (板书:数独)
二、从简引入,初探技巧。
1、课件出示:
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3这三个数,并且每个
数在每行、每列中都只出现一次。 “?”应该是几呢?
2、谁来说说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题你会填吗?在练习纸上试试看。
3、汇报:你怎么想到要在“?”处填 3呢?
:根据游戏规则, 观察行和列, 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必须出现两个不同的 数才能准确填写。先填出能确定的空格,然后根据规则,补填其他空格的数。 (板书:先填能确定的空格。 )
三、迁移类推,学习新知。
同学们, 我们已经会做三行三列的数独了, 那么四行四列的数独你们敢挑战 一下吗?
1、出示例题,生读游戏规则。
刚才我们在做三行三列的数独游戏时, 先填的空格所在的行和列里必须出现 两个不同的数。 我们猜想一下:要做四行四列的数独, 先填的空格所在的行和列 里必须要出现几个不同的数?(板书:出现不同的三个数)观察数独盘,你能直 接确定 B 是多少吗?为什么?
2、那么,这个数独盘面上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里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空格是几?那接下来,你能确定 B 是几了吗?
3、 掌声为我们喝彩!真是太厉害了,刚才,在无法直接确定 B 是几时, 我们是怎样做的? (看有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 不同的数)对, 凡是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在 3个不同的数,那我们 就能直接确定这个空格是几, 也就是先填能确定的空格, 再来解决我 们所需解决的问题。
4、翻开数学书 110页,我们刚才所解决的问题就是书上的例 2。 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掌握了四行四列的数独技巧,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看你是否已学会?
1、数学书 110页,做一做。
2、介绍四宫格、六宫格、九宫格。
五、全课,畅谈收获。
同学们, 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的数独游戏,现在谁能谈谈你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吗?
数独游戏就是应用我们上节课学的推理的方法来解决的。只要同学们掌握了方法,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一定能完成更多更难的数独。说不定你还能发现更好的方法呢。
20242024年下册教学计划2024 第六篇
教学目标:
1、 学习10个一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朗读加深感悟,在课堂内讨论交流使诗义不讲自通。
3、春意盎然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诗歌中出现的10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来学习诗歌〈〈祖国的春天〉〉这一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襄:xiāng上下结构 词语:襄理、襄樊、襄阳
壤:rǎng左右结构 词语:土壤、僻壤、接壤、天壤
嚷:rǎng左右结构 词语:吵嚷、嚷叫、喧嚷
汇:huì左右结构 词语:汇合、汇集、词汇、总汇
闸:zhá半包围结构 外形内声 词语:闸门、开闸、关闸
蓝:lán 上下结构 词语:蓝天、蓝色、天蓝 形近字:篮
荡:dàng上下结构上形下声 词语:荡漾、激荡、晃荡
漾:yàng 左右结构 词语:荡漾
冈:gāng 半包围结构,同字框 词语:山冈、青冈、井冈山
质:zhì半包围结构,会意字,贝字部词语:质量、质地、
三、练习
嚷襄壤
蓝篮
岗冈
四、初读诗歌。(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是美好的,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这美丽的春天正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和暖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想看到在这辽阔土地上发生的变化吗?就让我们跟随着春姑娘的脚步去看一看吧!
二、感悟诗歌:
1、齐读课文,整体感悟。
问题:春姑娘都去了哪些地方?
用第一节中的一句话来概括。2、学生自主学习(2-6)节
(1)她都去了哪里?(板书:田野、河流、草原、山冈、村庄)
(2)春姑娘来到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3)小组汇报
3、发挥想象:春姑娘还会去哪里呢?那里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发挥想象也来编一节诗歌来描绘、2024祖国的春天。
4、找出诗歌的一句话来概括祖国的春天。(美丽、欢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完成课后习题。
耀眼的金光 黑油油的土壤 银色的波浪
蓝色的海洋 快乐的笛子
作业:1、书写一类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祖 田野
国 河流
的 春姑娘 草原 美丽、欢畅
春 山冈
天 村庄
……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