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计划内容页

关于2024年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2024-11-19 04:10:02工作计划

目前阅读的这篇有8399文字共五篇,由毕玉伟尽心修订后发表!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感谢大家一起阅读,希望能帮到你!

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信客

对“信”字说文解字:它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本意是言语真实。(播放歌曲《诚信之歌》)

20世纪初,在浙江余姚一带,由于通讯事业尚未普及到农村,城乡之间的通讯需要有专人担当,于是便有了信客这项特殊的职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了解一下信客其人其事。

二、作者介绍

我们在走进《信客》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的作者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行者无疆》、《出走十五年》、《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山居笔记》。

三、整体感知,解读信客

(一)积累字词。

嫉妒(jídù)噩(è)耗猝然(cù)伎俩(jìliǎng)昏厥(jué)

连声诺诺(nuònuò)文绉绉(zhōu)颠沛(pèi)吊唁(yàn)焦灼(zhuó)

诘问(jié)时髦(máo)唏嘘(xīxū)

(二)交流初读感受。

(三)信客,最注重的是什么?(从原文中找语句回答)

明确:“信”,原文: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四、合作讨论

1、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样刻画这位至始至终讲求诚信的信客的?重点写了他的哪些事?

教师明确:重点写了两个:一是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二是遭人诬陷。这些突出说明了信客职业凶险但却仁义待人,任劳任怨,宽以待人等优秀品质。(不求标准答案,学生自由发挥。)

2、作者后来写信客不当信客后当了老师、校长,为什么他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校长都是好样的?

明确:因为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3、如此优秀的,受人爱戴的信客为什么临终留下遗言,要与不够诚信,坏了名誉的老信客葬在一起呢?

明确: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4、从这句话中,我们是否可以看出“作者为什么在写信客之前要先写老信客”?(适当时用“老信客的经历”来引导)

明确: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难;强调他的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5、从信客的葬礼我们可以看出信客很受人爱戴,是一名合格的、出色的信客,那么,我们从这位信客身上着手,总结一下,当一名合格的信客,将会经历什么?需要什么精神?

(学生自由发挥,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均可。)

四、品味佳句,体会风格

《信客》出自学者之手,学者散文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了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

学生再次精读,仔细品味,然后用“我喜欢这句话,因为它”的格式从文章的词汇、语体色彩、语言修辞、语言的造型力等等角度进行赏析,品出语言的美点。

如:①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未梢。

③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④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回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五、延伸拓展

以下选做一题:

1.信客走了,静静地走了。(稍顿)……或许在许多年以后,人们已经把他忘记,但作为学习了本课的我们每一个人,一定会从中受到许多启发得到许多思考。那么就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来为信客的坟墓作一篇墓志铭吧!不过我先提示一下,可从他概括信客的一生,也可从他的品质或精神的角度;也可从他的职业特点的角度写;也可结合社会实际(我们现在的社会呼唤诚信这一点)来写。写出其中一点即可。注意写出你的理解,写出你的感情来!

示例: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2.假如这位信客荣获当年全国劳动模范,请你为信客写一则颁奖辞。

3.为本文拟写幅对联:

(上联)一生重情重义信字当头能担生死祸福担

(下联)换来千家万户讯息通畅生就侠骨柔肠心

横批是:虽死犹生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以“诚实”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可以谈看法,也可以讲故事。

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培养热爱祖国光辉灿烂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是无穷的,那种诗人心灵的震颤,与自然的融合,会深深打动每一个欣赏者的心,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雁门太守行》,与李贺相约,与他们交流思想,领略他们的风采。

(二)作者档案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代表。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死时仅二十六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上不得意的悲愤。代表作有《李凭箜篌引》《秦王饮》《梦天》等,有《李长吉歌诗》传 世。

(三)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四)划分节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五)生难字词

【黑云】厚厚的乌云。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摧】毁坏。

【角】军中号角。

【塞上】指北方、西北方长城附近的边境地区。

【燕脂】胭脂,色深红。2024战场血迹。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2024鼓声低沉;不高扬。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六)课文解析,整体感知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七)总结课文大意

黑云压城(兵临城下)甲光向日(严阵以待)角声满天(战斗激烈)半卷红旗(夜袭敌营)霜重鼓寒(战斗艰苦)报君为君死(誓死报国)

(八)感悟课文手法及作用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夸张,比喻)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听觉,视觉)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用典,侧面)

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用典,主旨)

(九)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十)感悟主题

(十一)课后练习

(十二)板书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夸张,比喻)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听觉,视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用典,侧面)------------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用典,主旨)

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三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 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 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教学难点: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

1、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预习,也可2024一些桥梁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看图联系“钱塘江大桥”的相关新闻。

二、 作者简介,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投影展示课题、学习目标。

三、 检查预习、回顾说明知识。

1、 注音:拱桥:gng 郦道元lì 惟妙惟肖:xiào 张鷟zhuó 洨河:xiáo 饮涧:jiàn 匀称 :yúnchèn

2、 解词:巧妙绝伦:巧妙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相比得上。伦,同类、同等。惟妙惟肖:2024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 回顾知识:交代文体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 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生动)

四、 快速阅读全文,归纳特征。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2、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____的中国石拱桥”,通过定语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明确: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 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课文2024了哪两个例子?明确:赵州桥、卢沟桥

4、 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否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呢?在课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明确: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和1189--1192年间,历史都很悠久;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和形态不一、惟妙惟肖的石刻狮子,形式都很优美;更重要的是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征,在它们那里都非常突出,所以选择两座桥作为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了。

5、 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只是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加简洁吗?明确: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独拱、联拱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两种类型,因此,都必须介绍,这样才能说明得既典型又全面。

五、 精读课文,问题。

1、请一位同学朗读4--5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作者是如何2024赵州桥特点的,这些特点的顺序能否颠倒? 明确:赵州桥(独拱石桥)的四个特征:

(1)只有一个弓形大拱--最长、无坡;

(2)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省料、防洪、美观;

(3)28道拱圈拼成大拱--承重;

(4)结构匀称环境和谐--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四个特点之间是主次关系,不能颠倒。

2、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6--8自然段,看看卢沟桥有什么特点?找到说一说。 明确:卢沟桥(联拱石桥)的特点:A、十一个拱联成整体,坚固;B、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C、石栏上雕刻有狮子,美观。

3、作者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整体特征后,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典型的例子分别介绍,这属于什么结构呢?

明确:总分结构

六、 拓展延伸,探讨问题。

1、 文章最后两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试从文中提取两句话来概括。明确: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2、欣赏现代桥梁建筑。(投影展示)

3、笔有哪些类型,有什么共同点呢?

4、讨论:如果要写一篇文章介绍笔的用途,应选择哪些例子,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中国石拱桥》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精心选择说明例子、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既传播了石拱桥的知识,又为我们说明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四篇

训练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课前准备:查找2024圆明园的资料

2、导入

知道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的作者吗?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这两部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 ]

3、让学生介绍2024圆明园的资料

教师作补充: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1856 年,英、法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体面 给 j 予 独一无二 珐f琅lng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箱箧qi 制裁 赃物

4、快速默读课文,

明确文章两大内容板块:①2024圆明园 ②谴责侵略者

【讨论】: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而雨果也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目的是什么呢?是夸英法联军抢得有眼光、有头脑?作为一名法国人是不是该为自己的祖国发了一笔横财而高兴?

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①——④段,找出作者评价圆明园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⑵有感情地朗读⑤——⑩段,找出作者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哪些是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提出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5、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世界奇迹 “赞誉”

破烂

惊人杰作 讽刺、 谴责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激发了同学们对的愤恨。

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五篇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英国向中国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掌 握 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探索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训练学生从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思想意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中国从、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

2.英国走私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更加;d.毒害中国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著名军事学家说过:“战争是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战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