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眼前所欣赏的本篇共有41459文字,由鲁焕成细心改正,发表于!梧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广西东部,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是广西东大门,中国西部大开发十二个省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东邻封开县、郁南县,东南与罗定接壤,南接容县、信宜,西连平南县,北通昭平县、荔浦市,如何按《企业会计制度》核算粮食企业存货_管理会计论文十篇感谢大家一起来浏览,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按《企业会计制度》核算粮食企业存货_管理会计论文 第一篇
一、粮食企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存货的会计处理方法
目前,我国粮食企业库存含量大,存在一定比例的呆死账。以债务重组方式清偿债务较为可取。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或以应收款项换入存货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存货增加的实际成本。收到补价的,在上述实际成本的基础上减去补价,支付补价的,在上述实际成本的基础上加上补价。这里的“账面价值”指的是扣除2024减值准备后的余额。如未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账面价值即为其账面余额;如果已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则账面价值为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扣除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余额。
例如,某粮库向某粮贸公司销售水稻价值400000元,该粮库已对此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5000元。粮贸公司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经协商,粮库同意粮贸公司以大豆抵偿债务,价款360000元,粮贸公司另外支付款项30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根据上述资料,粮库应作的账务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30000
库存粮油365000
坏账准备5000
贷:应收账款400000
这里假设库存粮油的价格不受国家统一价格的制约。
二、粮食企业存货涉及非货币易业务的处理非货币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这种交易不涉及或指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企业发生非货币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wwW.meiword.COm支付补价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实际成本。收到补价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和应确认的收益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换入资产的实际成本。应确认的收益按下列公式计算:
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例如,甲粮库因技术改造将一批不需用的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的电动筛与乙粮库的麻袋相交换,已知电动筛的账面价值为11000元,公允价值为13400元,麻袋的账面价值为9800元,公允价值10000元,甲粮库运输麻袋的运费及装卸费为400元,另外收到乙粮库的补价款34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税费。甲粮库应作的账务处理是:
应确认的收益=3400-(3400/13400)×11000=609(元)
麻袋的入账价值=11000+400+609-3400=8609(元)
借:包装物———麻袋8609
银行存款3400
贷:低值易耗品———电动筛11000
银行存款400
营业外收入609
乙粮库的账务处理是:
电动筛的入账价值=9800+3400=13200(元)
借:低值易耗品———电动筛13200
贷:包装物———麻袋9800
银行存款3400
三、采用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使粮食企业存货更接近市场价值
(一)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企业存货。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可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长期以来,粮食企业对粮食成本的计价一直采用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粮食企业经营品种少、存货收发量大的业务特点,但计算出来的发出存货的成本受进货数量即权数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粮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与现行成本有一定差距。当粮价上升时加权平均价大于现行成本。在粮源充沛、粮价缓慢下跌的情况下,加权平均价势必造成高估成本,从而加大了财务风险。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会计政策选用适合本企业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政策,笔者认为采用后进先出法有利于把粮食企业现行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并使收储企业的经营利润排除因粮价变动而受的影响。举例说明如下:
某粮食收储企业12月1日水稻结存数量为50万斤,每斤0 35元,计175000元,12月4日收购数量为100万斤,每斤0 36元,计360000元,12月6日收购数量为100万斤,每斤0 34元,计340000元,12月10日销售数量为79 5万斤,12月12日销售120万斤,12□工作研究□ 26 20xx 12月12日收购数量为150万斤,每斤0 33元,计495000元,12月25日收购数量为50万斤,每斤0 32元,计160000元,12月26日销售125万斤。
1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加权平均价=(175000+360000+340000+495000+160000)÷(500000+1000000+1000000+1500000+500000)=0 34(元)
本期发出水稻的成本=(795000+1200000+1250000)×0 34=1103300(元)
本期期末结存=175000+1355000-1103300=426700(元)
2 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795000×0 34+205000×0 34+995000×0 36+500000×0 32+75000×0 33=1105700(元)
本期期末结存=175000+1355000-1105700=424300(元)
从上例可以看出,两种方法计算的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存在着差异,经营利润也存在差异。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粮食销售成本,在粮食价格变动较小、进货数量前后各期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使用简便并且比较准确,但是当粮食价格变动较大时其成本计算结果与当前市场情况相比有较大差异。
(二)最新进价法。
最新进价法的基本原理是,平时存货的收入按实际数量、单价及金额计价。若进价有变动,即使未发生销货或耗用(简称销货)业务,存货结存成本也采用最新单价计价。由此造成的进价差异通过存货明细账来归集。当发生销售业务时,结转的单位成本为最新一次进价。最新进价法的突出优点是它能提供管理层所需要的价格变动及其可能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信息。
因结存存货和已销存货均按最新一次进价计价,存货结存成本必定会大于、小于或等于可供成本减去销货成本。物价上涨时,前者会大于后者,表示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收益,此时的差异在存货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用蓝笔或正数登记,表示贷差;物价下跌时,前者会小于后者,表示价格下跌可能导致的损失,此时的差异在存货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用红笔或负数登记,表示借差。只有在物价涨跌综合影响刚好相互抵销时,二者才会在金额上相等。销货成本无论是在月末一次结转还是每次发货时结转,存货明细账的进价差异累计数均在月末一次性调整该成本。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采用最新进价法是粮食企业存货核算的又一切实可行的方法。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随时都在涨跌,采用最新进价法既可使企业期末存货成本与市价最接近,期末存货成本确定也更为现实,又可使现行收入与现行成本相配比,防止物价上涨时发生利润高估、超额分配的现象。这样既保留了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最后一次进价法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传统存货计价方法下,我们虽然能感觉价格变动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但账面上并没有反映收益或损失的金额,更没有反映物价连续变动的综合效果。采用最新进价法,通过设置存货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目,可以随时反映各种、各类、全部存货的进价差异,便于管理层对本企业存货进行管理。其次,若采用月末一次计算进价差异及结转销货成本,则最新进价法也相当简便。若在每次价格变动及销货时进行并且采用手工记账,不可否认核算的工作量会较大。第三,最新进价法可以随时结转销货成本及2024
1 当期末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不需要作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仍按期末账面价值列示。
2 当期末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则应在当期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并进行2024的账务处理。
例如某粮库库存编织袋1998年末的账面成本为100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90000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00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10000
假如1999年末该批编织袋的可变现净值为85000元,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00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5000
假设2000年末该编织袋的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96000元,则应冲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100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11000
贷: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1000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报表的影响_管理会计论文 第二篇
从20xx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及其补充规定(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从深市披露的中报结果看,今年开始的新一轮会计改革已在上市公司的中报中得到了全面体现。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深市355家上市公司产生了影响,对161家上市公司没有产生影响,其中进行追溯调整的共有318家,对本期业绩有影响的共有120家。虽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在中报中未执行新会计制度,但大都在随后的补充公告中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说明,新会计制度在实施的第一个报告期基本上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贯彻与执行,有效地规范了证券市场行为,为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新四项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
根据新的资产定义,只有那些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才能作为资产来核算,待处理的资产损失则不能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一些上市公司在调整资产后,中报所反映的数字更加真实可靠。对资产总额影响较大的是在计提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等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新增加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等四个项目的计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加快了更新换代,原有设备长期闲置不用或大大贬值造成了无形损耗。在这种情况下,直线法摊销折旧已不能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新四项计提便成了衡量资产的一把更严格的标尺,是会计谨慎原则的体现,能进一步挤掉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中的泡沫成分,有效地防范企业的资产风险,确保股东权益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造成上市公司业绩调减的原因之一,是各家公司普遍调减金额较大的因素,涉及到各个行业。WwW.meiword.cOm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比例较大,制造业的公司受此次追溯调整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如锦州石化,仅仅由于追溯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就将盈利6593万元剧减为亏损1064万元。本期内对无形资产提取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不多,对利润的影响也较小,涉及到的无形资产主要是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按新会计制度规定,长期停建并预计在未来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或是项目性能技术已落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在建工程需提取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本期内在建工程发生减值的情况并不多,有42家公司计提了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占深市上市公司的8 14%。由于开展委托贷款业务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因此,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提取在中报中较少。
二、非货币易变更的影响
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大大压缩了上市公司通过报表包装利润的空间。根据新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原准则中未对支付的税费问题做出明示。可见,因非货币易发生的税费将从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转为影响企业的资产总额,从而使上市公司资产置换之后提高资产收益率的难度加大。对于亟待保盈或保配的公司而言,仅仅依靠在账面上玩数字游戏从此将被。新准则简化了非货币易的分类。在原准则中,非货币易分为同类和不同类非货币易,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进行同类非货币易时,很难进行利润包装,但在不同类非货币易时,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为利用资产置换进行利润包装提供了机会。强调账面价值,抑制使用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制度的一个特点。从理论上讲,在财务会计制度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资产评估使用公允价值是比较合理的,毕竟账面价值要动态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较为困难。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关联交易盛行,超前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往往会被用来进行利润操纵。2000年年报中就有不少上市公司是通过关联交易,以低买高卖的方式来实现利润操纵的。由此增加的利润,由于不具备可持续性,而且通常在账务处理上只是反映在账面上而不构成现金流量,因此,并不能真正反映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客观上只能是散布虚假的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因此,新会计制度规定,只有在发生补价时,公允价值才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利用不同类资产进行置换、包装利润的漏洞,并且只有在企业收到资产置换的补价时,才有可能产生收益,同时,这种收益最多也不会超过补价的数量,这就有效地防止了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以不支付现金的资产置换进行账面重组来拼凑利润。
三、债务重组收益变更的影响
原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反映,这样导致一些公司迅速改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原盈利公司净资产利润率进一步提高,原亏损的公司则扭亏为盈。新准则不再采用公允价值,债务人偿债资产的账面价值、债转股的股权账面价值小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而非当期损益,这就使得许多依靠债务重组实现业绩大幅提升甚至扭亏为盈的公司又恢复了原来的面目。这条规定对上市公司中期利润的影响在st、pt公司中尤为明显。如债务重组收益变更使st英达的利润减少1999万元,由原来的盈利变为亏损,pt中浩的利润减少7526万元。
从20xx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及其补充规定(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从深市披露的中报结果看,今年开始的新一轮会计改革已在上市公司的中报中得到了全面体现。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深市355家上市公司产生了影响,对161家上市公司没有产生影响,其中进行追溯调整的共有318家,对本期业绩有影响的共有120家。虽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在中报中未执行新会计制度,但大都在随后的补充公告中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说明,新会计制度在实施的第一个报告期基本上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贯彻与执行,有效地规范了证券市场行为,为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了保障。一、新四项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
根据新的资产定义,只有那些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才能作为资产来核算,待处理的资产损失则不能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一些上市公司在调整资产后,中报所反映的数字更加真实可靠。对资产总额影响较大的是在计提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等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新增加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等四个项目的计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加快了更新换代,原有设备长期闲置不用或大大贬值造成了无形损耗。在这种情况下,直线法摊销折旧已不能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新四项计提便成了衡量资产的一把更严格的标尺,是会计谨慎原则的体现,能进一步挤掉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中的泡沫成分,有效地防范企业的资产风险,确保股东权益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造成上市公司业绩调减的原因之一,是各家公司普遍调减金额较大的因素,涉及到各个行业。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比例较大,制造业的公司受此次追溯调整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如锦州石化,仅仅由于追溯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就将盈利6593万元剧减为亏损1064万元。本期内对无形资产提取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不多,对利润的影响也较小,涉及到的无形资产主要是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按新会计制度规定,长期停建并预计在未来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或是项目性能技术已落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在建工程需提取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本期内在建工程发生减值的情况并不多,有42家公司计提了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占深市上市公司的8 14%。由于开展委托贷款业务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因此,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提取在中报中较少。
二、非货币易变更的影响
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大大压缩了上市公司通过报表包装利润的空间。根据新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原准则中未对支付的税费问题做出明示。可见,因非货币易发生的税费将从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转为影响企业的资产总额,从而使上市公司资产置换之后提高资产收益率的难度加大。对于亟待保盈或保配的公司而言,仅仅依靠在账面上玩数字游戏从此将被。新准则简化了非货币易的分类。在原准则中,非货币易分为同类和不同类非货币易,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进行同类非货币易时,很难进行利润包装,但在不同类非货币易时,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为利用资产置换进行利润包装提供了机会。强调账面价值,抑制使用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制度的一个特点。从理论上讲,在财务会计制度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资产评估使用公允价值是比较合理的,毕竟账面价值要动态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较为困难。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关联交易盛行,超前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往往会被用来进行利润操纵。2000年年报中就有不少上市公司是通过关联交易,以低买高卖的方式来实现利润操纵的。由此增加的利润,由于不具备可持续性,而且通常在账务处理上只是反映在账面上而不构成现金流量,因此,并不能真正反映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客观上只能是散布虚假的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因此,新会计制度规定,只有在发生补价时,公允价值才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利用不同类资产进行置换、包装利润的漏洞,并且只有在企业收到资产置换的补价时,才有可能产生收益,同时,这种收益最多也不会超过补价的数量,这就有效地防止了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以不支付现金的资产置换进行账面重组来拼凑利润。
三、债务重组收益变更的影响
原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反映,这样导致一些公司迅速改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原盈利公司净资产利润率进一步提高,原亏损的公司则扭亏为盈。新准则不再采用公允价值,债务人偿债资产的账面价值、债转股的股权账面价值小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而非当期损益,这就使得许多依靠债务重组实现业绩大幅提升甚至扭亏为盈的公司又恢复了原来的面目。这条规定对上市公司中期利润的影响在st、pt公司中尤为明显。如债务重组收益变更使st英达的利润减少1999万元,由原来的盈利变为亏损,pt中浩的利润减少7526万元。
企业会计制度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比较_管理会计论文 第三篇
一、资产类会计科目
1.两个制度同样设置了以下会计科目: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待摊费用、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中所有股份有限公司从1999年起均计提四项准备,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对实施会计政策的调整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实践经验,为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打下了良好基础。
2.企业会计制度不仅保留了以下会计科目,而且在会计科目表中第一次列示了明细科目。(1)其他货币资金下设6个明细科目:外埠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证保证金、存出投资款。这将便于企业加强其他货币资金的管理,及时办理结算。(2)短期投资下设4个明细科目:股票、债券、基金、其他。按短期投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便于反映企业持有的各种形式的短期投资成本。(3)长期股权投资下设两个明细科目:股票投资、其他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下设两个明细科目:债券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将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而长期债权投资按债权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能够更加明确投资对象。(4)工程物资下设4个明细科目:专用材料、专业设备、预付大型设备款、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分别核算为工程准备的材料、尚未交付安装的需要安装设备的实际成本,以及预付大型设备款和基本建设期间根据项目概算购入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等的实际成本。Www.meiword.Com(5)待处理财产损益下设两个明细科目: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企业清查的各种财产物资的损益,应该在办理年终决算前查明原因,并报经批准处理,本科目一般无余额。未能在年终决算前处理完毕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此规定两个会计制度相同,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中不再将待处理财产损益作为一项资产列示。
3.删除或替换了以下会计科目:(1)用物资采购代替在途物资。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可以不通过物资采购科目核算,对于因采购商品而在期末发生的在途商品,以及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材料、商品的企业,仍可以用“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并按照在途物资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2)删除开办费科目,将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注册登记费等,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即管理费用科目中。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中不存在开办费的摊余价值。
4.新增加下列会计科目:(1)材料成本差异、自制半成品这两个科目是根据工业企业制度的规定而增加的。(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这三个科目的增加,使企业对于不符合资产定义的各项资产都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资产价值更真实,有利于解决企业的虚盈实亏、短期行为和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缩短了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距离。(3)未确认费用,核算企业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未实现费用。并且在租赁期内按合理的方法在各期间以财务费用分摊。(4)委托贷款下设3个明细科目:本金、利息、减值准备。核算企业按规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这是为了满足企业多种行为而设置的。
二、负债类科目
1.两个会计制度同样保留了以下会计科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代销商品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递延税款。
2.保留了以下会计科目并设置了明细科目:(l)应交税金下设11个明细科目:应交增值税、应交营业税。应交消费税、应交资源税、应交所得税、应交土地增值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房产税、应交土地使用税、应交车船使用税、应交个人所得税。并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还设置2024增值税为一般纳税人时用的10个专栏如进项税额、已交税金等。按税金种类设置明细科目,从而规范了企业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如果是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以及木需要预计应交纳的税金,就不在该科目核算。(2)应付债券下设4个明细科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应计利息。按债券种类设置明细科目,可以明确企业发行债券的情况。
3.删除了住房周转金会计科目。住房周转金是用来核算公司取得的可用于职工住房方面的资金,由于企业普遍贯彻“九五”房改政策,绝大部分企业已不存在住房周转金。
4.新增加了3个会计科目:(1)待转资产价值。该科目专门用来核算外商投资企业待转的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价值。(2)预计负债。核算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商业承兑票据贴现。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等可能产生的负债。这次会计制度改革将或有负债作为一项流动负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这是一大进步。(3)专项应付款。核算企业接受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等,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企业得到国家技术方面的扶持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
1.两个会计制度都保留了实收资本(或股本)、本年利润会计科目。
2.保留了以下会计科目并设置了明细科目:(1)资本公积下设7个明细科目: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按资本公积形成的类别设置明细科目,可以让投资者清晰地了解企业资本公积的种类。(2)盈余公积下设6个明细科目: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利润归还投资。按盈余公积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可以明确地表现企业的性质是股份有限公司,还是外商投资企业。(3)利润分配下设12个明细科目:其他转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利润归还投资、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普通股股利、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末分配利润。用该科目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积存余额。
3.新增加的会计科目是已归还投资。专门核算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
四、成本类会计科目1.两个会计制度都保留了制造费用会计科目。
2.保留了会计科目并设置了明细科目:生产成本下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该科目要求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科目,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3.新增加了劳务成本会计科目。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劳务成本过去直接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这次企业会计制度将发生的各项劳务成本先列入该科目,结转完成劳务成本时再转到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支出。
五、损益类会计科目
1.两个会计制度都保留了以下会计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没有在会计科目表上设置明细科目。
3.删除了两个会计科目:(l)折扣与折让。将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将销售折让在实际发生时直接从当期实现的销售收入中抵减。(2)存货跌价损失。将企业计算出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不再计入该科目,而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当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恢复增加的数额不冲减该科目,而冲减管理费用。
『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_管理会计论文 第四篇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以财会25号文的形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下称《新制度》,已于20xx年1月1月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199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同时废止。与国经发布并实施的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但不包括20xx年发布和修订后重新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相比,《新制度》在一般会计原则、会计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等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创新。它对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整个行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与原来行业会计制度相比,《新制度》打破了所有制和行业的界限。适用于除不对外筹资、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对于小规模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财政部将分别制定简易会计制度和金融会计制度)。从结构上而言,《新制度》不再延续原有“确认、计量与记录、报告分开”的结构,而是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入一体,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新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式引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993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12项会计核算的原则中不包括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我国发布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运用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1998年及此后陆续发布的几个具体会计准则和对上市公司的某些重大茶树进行判断时,也多次提出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WwW.meiword.com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已经在西方公认会计实务申得到普遍的接受和运用,该原则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安息进行核算。而不应当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鉴于经济业务形式的多样性和日益复杂性;强调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而不是形式对于信当反映交易和事项的本质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新制度》正式将实质重于形式确定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二、《新制度》扩大资产减值的应用范围,更符合谨慎性原则
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反映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因此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及制度的制定必须对此作出反映。自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谨慎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以来,1998年和1999年财政部发布的2024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补充规定,例如财会字[1999]第55号文件要求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均应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对反映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状况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次《新制度》进一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21号2024资产减值的2024规定,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新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与以往的规定不同,《新制度》2024谨慎性原则有两个变化:
1、将资产减值的范围扩大。《新制度》将资产减值的范围由应收款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等内容扩大到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等八项内容。
2、对滥用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为防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利用。“准备”调节利润现象的发生。《新制度》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并在会计报表附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调整金额,以及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三、重新界定资产的定义并按新定义对各项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
1993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项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该定义并未体现资产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即资产应当能够“预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一对资产本质的不同认识必然造成不同的经济后果。由于原来资产的定义强调企业对经济资源的拥有和控制,即便该资产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也作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内进行反映;这无疑将造成企业资产的虚增。
《新制度》延续《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资产进行的新定义;在第十二条中将资产定义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扔有和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该定义说明: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资源而不是未来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资源;资产的本质是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按照新的定义,《新制度》对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1、固定资产规定的变化。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因此,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可以根据本企业固定资产本身的特点和实际的磨损程序由企业自行确定,而不再由国家统一规定。
2、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规定的变化。
在此之前,期末待处理财产损溢其余额列入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按照新资产的定义,待处理财产损溢,特别是待处理财产损失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此不应作为资产进行反映。《新制度》规定:企业的各项待处理财产损溢,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处理完毕,若在期末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前未经批准的,应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进行会计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如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的年初数。
四、重新对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进行规范财政部分别于1998年和 1999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过多地运用公允价值的概念,尽管在会计计量上更符合国际会计改革的方向,但是公允价值在我国尚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于取得因此准则不仅难以操作,而且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和手段。鉴于此,《新制度》淡化了原准则中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概念,尽可能多地运用“账面价值”概念对债务重组会计主要改变了债务重组的定义及债务重组时相关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并将债务重组产生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而不计入当期损益。上述规定避免了过多调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利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进行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
五、对外提供会计报表的变动
《新制度》对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的数量、个别报表的编制方法以及报表附注的内容和格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修改,其主要的变动如下:
1、增加对外提供报表的数量。企业原来对外提供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分配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的确立原有的会计报表已经无法满足投资者决策的需要,迫切需要提供股东权益变动、分部信息等方面的报表。《新制度》增加了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以及分部报表(业务分部、地区分部)。
2.修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原现金流量表要求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按照直接法进行编制。同时提供以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新制法》规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既可以按照直接法进行编制,也可以按照间接法进行编制;在运用直接法进行编制时,应提供按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3、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及格式进行规范。会计报表的附注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对报表的理解,因此完整的会计报表应包括会计报表的附注。遗憾的是,我国会计制度对此一直未进行必要的规范。《新制度》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不符合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有助于理解和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2024农村信用社建立管理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_管理会计论文 第五篇
一、管理会计制度在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信用社要办成现代化的银行,迫切需要会计先行,要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在西方国家中,管理会计作为从传统的会计职能中派生出来的一门新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被现代企业管理广泛推广和使用,表明在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决策能力,提高企业效益等方面确实具有很高的实效性。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建立管理会计制度,不仅可以提供预期经营目标能否完成,全社财务、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的信息,还能迅速揭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助领导做出最优化管理决策。WwW.meiword.coM
1、预测、决策为管理者献计献策
投资经营决策是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会计的一大重要内容。农村信用社决策范围很广,既有机构、人员、业务量、业务范围等发展规划方面的决策,以期达到优化布局和规模经营的要求,又有多项决策,如贷款、资金管理、新业务品种与新技术开发运用以及固定资产购置,凭证印刷批量等。在实践中,任何一个金融企业都应在充分调查、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正确投资和经营决策,而管理会计的一系列专门方法,如趋势预测法、本.量.利法、投入产出法、经济计量法以及线性规划技术、概率、调查法等为决策的定量与定性提供了重要手段。
2、全面提供管理信息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质,不但自身的财务活动,而且开户企业的经济活动、居民的投资活动等都要在信用社的财务及各种报表、资料中反映出来,因而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中,拥有大量复杂的数量关系和非数量关系,这种关系有的可按统计的货币单位计量,有的则不能,从而形成多种性质不同,功能各异,但又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的管理信息,由于管理会计具有不受2024法定会计规范和固有会计处理程序及规定格式制约的特点,它可以借助多种方法对从各种渠道取得的信息进行汇集、加工、整理、,使之成为能满足管理者开展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项工作需要的管理信息。例如可依据财务会计提供的2024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对营业机构网点进行保本测算及利润预测,为机构的设置、撤并、人员职数的确定等提供依据。也可根据成本习性将某项新业务的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揭示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的依存关系,为领导者评价2024方案,制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考评经营责任目标,实行监控
为加强和提供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水平,完成既定目标,就必须对农村信用社经营全过程和结果进行严密的跟踪和监控,及时地对各项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进行检查与考核。将预算数(目标任务)与实际数进行对比和检查考核,找出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根据指标落实到部门甚至个人的方法,查清造成差异的责任,从根本上杜绝良莠不齐的局面,使每个责任部门负起应负的责任,业绩优秀者一据可奖,业绩低劣者有案可罚,使农村信用社的经济责任制度与本社的经营目标相连结,个人的收益与本人的业绩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内部各部门乃至全部职工的积极性,为实现预定计划而共同努力。
二、农村信用社建立管理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由于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赋予了管理会计现代化的方法,因此管理会计的方法内容非常丰富,融合了众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突出动态的特色,从动态上提供2024信息,为经营管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目前农村信用社建立管理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本、量、利,通过预测和决策编制全面预算,推行责任会计。
1、运用本、量、利法,加强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是成本,贯穿于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就是成本——效益方法,即对企业各种活动的形成与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因为,对于企业收益和形成与取得,有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进行控制,会计人员不直接参与,也无法直接获得2024资料。因此,对管理会计人员而言,在进行成本——效益时,成本问题应是其关注的重点。在农村信用社所有成本构成中,按照成本习性可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农村信用社的成本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项:①各种存款利息支出;②金融机构往来支出;③综合费用;④其他营业支出。其中:前两项称之为资金成本,资金成本属于变动成本。资金成本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资金总量和利率水平,而且也取决于资金成本构成项目的内部结构比例。在资金总量和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高利率资金来源占比减少,而低利率资金来源占比提高时,整个资金成本呈下降趋势,反之则呈上升趋势。
而综合费用和其他营业支出中大部分项目属于固定成本,原因是在机构人员一定的情况下,这些项目的支出水平不受业务量或资金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化。而在单位成本中,却与业务量或资金量的变化成反比,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成本还可按其支出数额是否能改变,再进一步细分为“酬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前者是指管理层的决策行动,可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如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等。这些成本支出的多少视企业的经营需要而定,管理者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要求做出增减的决定。后者指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例如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职工工资等等。这些成本是维持企业生产能力必不可少的最低成本,具有极大的约束性。
通过以上不难发现,影响经营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变动成本,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影响经营利润的是资金来源的结构,而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影响农村信用社利润的则是贷款的质量结构。因此,目前农村信用社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强资金来源结构与信贷资产质量结构的动态管理上,努力要求最佳负债结构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资金成本和增加贷款利息收入。
2、实现全面预算制,加强财务控制
预算在传统上被看成是控制支出的工具,但新的观念是将其看成“使企业的资源获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一种方法”。所谓全面预算就是采用货币计量的方法,把农信社的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和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换句话说,编制全面预算就是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农村信用社拥有的全部资产、负债情况,把涉及农村信用社战略目标(目标利润)的所有经济活动联结在一起,并规定如何去完成的方法,使农信社内部各职能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能够明确在计划期间应做些什么,以及怎样去做,从而使农村信用社按照预算体系,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用来代替“长官意志”和主观臆测,保证农信社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3、实行责任会计管理,完善经营机制
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它是农村信用社管理会计的重要方面。它以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把各个机构和部门划分为责任中心,围绕责任中心将会计信息与经济责任、会计控制同业绩考核相结合,形成信用社内部严密的控制体系。在责任中心内部,由于核算范围相对缩小,便于成本资料的归集,也便于经济责任的区分和经营成果的考核。同时,这些相对对立而又内部统一的责任中心,也利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从而有利于整个信用社系统内部转移价格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①划分责任中心,确定权责范围。根据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特点,可将农村信用联合划为以下6个责任中心:以计划、资金、部门为主体的成本责任中心,负责筹集资金和优化负债结构;以信贷部门为主体的利润责任中心,负责贷款投放、信贷资金保全、利息的及时收回,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以财务会计为主体的结算和经营目标综合考核责任中心,负责各项经营目标的规划、监控、考核,使全面预算得以贯彻落实;以行政、工会等部门为主体的后勤责任中心,在精打细算的前提为职工提供工作、生活保障;以审计、监察、保卫等部门为主体的安全保障责任中心,负责纠错防弊,为信用社的经营发展保驾护航;以人事、门为主体的人力资源责任中心,负责干部的选拔、业务考核和职工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
②确定责任目标。责任目标是责任中心在一定时期内应当完成的经营任务,是全社总体经营目标的一部分,实行责任会计时,应规定每个责任中心相应的责任目标以及完成一个责任中心相应的每个责任中心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工作任务落实,保证全社总体经营目标地按质按量完成。
③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差异调查。成本控制报告将使人们注意到偏离目标的表现,但它只是指出问题的线索。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原因,分清责任,才能采取纠正行动,收到降低成本的实效。
④考评业绩编写业务报告。每个责任中心都应编写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使每个责任中心了解自己的工作成绩与不足,也使社领导了解各个责任中心的表现和预算数与实际完成数的差异,以便及时调控,促进下阶段能够按所计划目标改进,更好地完成经营目标。
论会计委派制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性_管理会计论文 第六篇
:会计委派制度是西方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约束和监督经营者行为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能否引入到我国的金融领域,尤其是金融监管工作中来,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梧州辖区农村信用社会计委派制度的实践,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委派制度在西方国家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应用普遍,是资本所有者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我国的机关和国有企业引入这一制度是1998年的事。它是指机关或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其下属的分支机构或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并授权委派会计人员监督所派单位会计行为和其它经营活动的一种制度。?
这种为了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由纪委发出通知明确要求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试行的会计委派制度,自试行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7个地?(市)、1029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试点范围包括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以及乡镇集体企业等,直接或间接委派会计人员近11万人,被委派单位涉及440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79000多个企业;委派形式包括向国有企业委派会计总监或总会计师、向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从试点情况来看,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有利于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www.meiword.coM正是由于这一制度在加强和完善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及反腐倡廉中的积极作用,财政部进一步加大了推广试点的力度(《中国财经报》,20xx)。?
这一在其它领域起到良好作用并得到推广应用的做法,能否引入金融领域呢?对此,中国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辖内农村信用社实行基层社会计由联社委派,联社会计由行业管理办委派的会计委派制度。一年多的实践表明,会计委派制度对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核算质量,保障财务、信贷信息的真实性,控制不合理的财务开支和违规信贷,防范财务和信贷风险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自实施以来,共堵住不合理的财务开支586笔,金额73万元;防范不合理的贷款643笔,金额751万元。正是由于会计委派制度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及其它改革措施的全面启动,辖内20xx年的农村信用社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至20xx年底,全辖116个法人社中,77个出现盈利,比上年增加22个;9个联社中,4个出现盈利,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3个联社实现社社盈利;不良贷款比上年减少9323万元,下降10.7个百分点;财务减亏2230万元,减幅达61%。农村信用社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领导班子和员工的思想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经营活力明显增强。这种状况如能持续3—5年,梧州辖区的农村信用社有望从困境中走出来,全面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梧州的这一做法有无理论上的依据和现实中的应用性呢?会计委派制度在金融领域有无推广应用的价值呢?本文想运用现代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金融机构的公品性质,说明对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实施会计委派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探讨会计委派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要素原理。?
二、梧州辖区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背景及做法?
银行梧州辖区管辖广西最东部两个行政区——梧州市和贺州地区及其所辖的8个县、市的金融,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历史包袱重、信用环境差,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普遍不理想,尤其是农村信用社。?
截止2000年底,梧州辖内共有核算的农村信社法人机构125个。其中,县级联社9个,基层社116个。由于种种原因,梧州辖内的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差、会计信息反映不够真实、财务监督不力、费用支出居高不下、信贷监督不到位、违规贷款时有发生、不良资产占比大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如某县的农村信用社,1996—2000年不良资产从21.3%上升到93.1%,其中,由于越权发放、三查不落实、抵押无效、担保失效、决策失误或其它内部原因而形成的不良贷款共5846笔,金额11151万元,占同期不良资产余额的40%;财务从1996年盈利5.2万元到2000年亏损1917万元,主要形成原因是不良资产占比上升所导致的收入萎缩,财务管理不力所引起的费用支出增加,以及擅自购建固定资产所发生的非生息资产增大。由于不良资产占比高、财务亏损数额大,该县农村信用社基本依赖银行再贷款维持。另一县同期不良资产占比从54%上升到77%,最高时达89%(1999年),财务亏损从1996年的732万增加到1999年的1487万元。不良贷款和财务亏损的形成原因也主要是内部约束机制失灵,会计信贷的监督管理不到位。据该县支行对所在地农村信用社进行常规检查掌握的情况,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会计基础工作很差,不按规定登记帐簿、帐务核对没有做到“六相符”、不执行复核制度、做假帐、会计档案保管不善;二是财务管理混乱:巧立名目、滥发钱物、以贷收息、虚增利润,参与承包分成、超审批权限购置固定资产、挪用公款;三是信贷违规:一户多贷、以贷收息,超权限和违反贷款发放程序发放贷款、冒名借款相当严重。这些情况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信用社的会计人员为了本单位的利益或迫于社主任的压力没有履行监督职责所造成。又据对某农村信用联社资产质量状况的深入,该社3亿多的信贷资产,可基本确定有52%完全不能收回本息,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会计监督信贷管理方面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以致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会计监督职能作为信贷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重要和执行,亦即监督管理失控,结果是调查失实、评估失真、决策失误,最终导致资产损失。?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银行梧州中心支行利用20xx年货币政策向农村信用社倾斜的有利形势,运用“饭碗理论”和“老太太卖鸡蛋原理”,在辖内农村信用社推行了一场以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信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会计委派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徐诺金,20xxa)。在所有这些改革中,会计委派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最具有基础性和探索性的改革。因为无论是工资分配制度,还是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都要以真实、全面、准确的会计和信贷信息为基础,都必须有严格的会计核算和监督。没有会计委派制度的改革配套,其它改革很容易走样而难达到预期效果。?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把会计委派制度改革摆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从制定方案、试点到全辖推广,前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为了选派合格的委派会计和使委派会计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专门制定了《梧州辖区农村信用社委派会计制度实施办法》和《梧州辖区农村信用社委派会计、考核管理办法》,对委派会计职责、任职条件考核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要求选派作用正派、业务精通的会计人员、对委派会计要实行异地委派和上收一级管理等。20xx年实际派出会计人员125名,其中行业管理办派往联社9名;联社派往基层社116名。在联社派出的9名中,100%进行了异地交流;联社派往基层社的80%进行了交流。实践表明,会计委派制度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明显的作用:一是会计监督职能得到体现。实施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由联社统一委派,会计核算工作直接对联社负责,真正享有了相对的会计监督权,能够依法依规对所在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督,规范了费用开支,从严治社、增收节支得以落实。二是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三是信贷监督得到加强,促进业务健康发展。实施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从放款凭证要素到贷款审批程序等都认真地进行了审核,发现不符合信贷规范化管理要求的,能及时予以纠正或制止,有效地遏制了违规贷款的发生。四是改变了事后监督的局限,实现了以“后卫防守”到“前卫监督”的转变。事前就堵住不合理的财务开支。如20xx年事前堵住了不合理财务开支586笔,金额73万元;不合规的贷款643笔,金额751万元(徐诺金,20xxb)。可以说,会计委派制度使对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和金融监管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实现了“前卫”性管理。20xx年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之所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会计委派制度功不可没。?
三、会计委派制度应该引入金融领域?
事实上,根据笔者在广东、广西、海南工作所掌握的情况及对我国金融领域存在问题的把握,梧州辖区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在其它地方的农村信用社同样存在;在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在其它金融机构和金融领域也同样存在。问题的性质基本相同,差别只在程度。尽管我们可以从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信用环境等许多方面去找解释金融机构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由此得出改革产权制度、改善治理结构、完善信用环境的必要,但我们还是认为,在金融领域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所有这些改革不能离开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金融业作为一种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殊性和它作为企业所具有的一般工商企业的属性,都决定了会计委派制度这一在其它行业和梧州农村信用社行之有效的制度,也同样可以在金融领域里发挥它的作用。?
?1.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有必要实施会计委派制度,以保障金融信息的真实和全面。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同志在20xx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核心作用,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最近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20xx)在揭示华尔街的文章中也指出:现代经济都依靠金融系统筹集和分配资本,而金融系统的基础是信息的诚实性。一旦投资者对金融系统的信息失去信任,就会使熊市加剧和延长,……还容易起到抑制经济的作用。?
但是,现实中金融机构信息资料的真实性问题一直是各国极为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直困扰着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并不时引发金融风波的大问题。从美国肋年代的银行业危机,到安然公司的破产和华尔街屡屡出现的造假丑闻;从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虚假利润,到一些被关闭金融机构账面数字与实际清算价值的巨大亏空,都说明金融机构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很成问题,金融机构的造假之风已成为金融领域的一大祸害。遏制和消除这种祸害要从多方面入手,但会计委派制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现代金融机构的管理模式决定有必要实施会计委派制度。现代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型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由于经营者与所有者各自具有自己的利益和信息在两者之间的不对称分布,难免出现经营者侵害所有者利益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经营者利用自己对经营过程实施直接控制的优势,对所有者实施信息封锁,不向所有者提供信息、或不提供全面信息、或不提供真实信息,以便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信息优势,方便对企业的长期控制;第二,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按照自己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甚至不惜制造虚假会计结果;第三,直接损害所有人的利益,扩大自己的在职消费和利益。如高档消费、关系人贷款等。针对这些情况,所有者可以通过委派会计的方式去改善自己的信息状况,加强对经营者的约束和监督。如西方公司制度中的母公司对子公司、金融机构的总行对分支行的控制大都采取这种方式。?
?3.在所有者越分散或所有者严重缺位的情况下,所有者的实际控制能力越弱,经营者的行为动机得逞的可能性越大。极端情况下,经营者可能变成“事实所有者”,实现对金融机构的完全控制。这时更需要运用委派会计制度去加强对经营者的约束和监督。当前我国的金融领域就存在这种情况,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更加突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金融改革尚未完全到位,金融产权制度的缺陷、金融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弊病、金融监管的严重滞后给经营管理者留下了过大的作为空间。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农村信用社名为合作制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但事实上,合作制成了“空话”(谢平,20xx),集体所有制也是徒有其名。农村信用社是社员的吗?社员无权无益。既选择不了管理体制,也决定不了大政方针;既分不到“红”,也得不到信贷方便和利率优惠。相反,“大锅饭”、“官本位”的经营管理体制早让农民把农村信用社看成的“银行”,而地方甚至把它当成的“银行”。农村信用社真是的吗?又反复强调按合作制原则规范,主张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而有的地方则只行干预得惠之实,而无维护农信社利益之举。有的甚至把农村信用社贷款看成财政资金,只怕要不到,不怕还不了。有的地方部门多年前的借款,至今分文不还。农村信用社是银行的吗?银行又只是代行行业管理职能。金融监管、行业管理双重职能一身挑,有时还得把支农政策加进去,“婆婆、媳妇、阿公”三不像。如此一来,农村信用社好像是少数经营管理者的?事实上,他们确实是农村信用社剩余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实实在在地控制着农村信用社。但他们又没有像所有者那样去精心关爱农村信用社,也不承担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失败风险,而是短期行为明显,不时采取一些“侵害”农村信用社利益的举动。如扩大在职消费、违规放贷、自办“三产”,有的甚至挪用支农信贷资金投入关联企业或项目。农村信用社实际上已经演变成“谁控制、谁所有”的“事实所有制”(徐诺金,20xxc)。大多数地区,农村信用社采取的是县一级法人的管理模式,信贷管理、财务管理等由县(市)联社监督执行,费用的审批权已基本上收到联社,费用控制也主要靠联社把关,大额贷款的发放均要经县(市)联社审批,基层社的法人地位已基本上是徒有其名。农村信用社产权主体不明晰等制度缺陷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风险。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财务亏损不断增加,违反信贷管理规定乱放贷款,挪用信贷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等问题,都是与对经营管理者不良行为(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约束力不够和对重要岗位、部门的监控不到位2024。
显然,我国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是一种产权主体约束不到位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较之产权主体明确到位的体制要严重得多(徐诺金,200la)。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对于完善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内控体系,弥补产权主体约束不到位的不足意义十分重大。?
?4.金融机构的公共性,要求运用会计委派制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金融业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性产业,其公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是现代商品经济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货币与信用的创造者、提供者、组织者,是货币和信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正是由于货币与信用使金融机构具有特别的公共性;二是金融机构是现代社会中最大的债务人,是负债率最高的企业,经营的效益性和安全性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三是金融机构是现代社会中的最大债主,是典型的信用产业,它依靠别人的诚信实现自身的安全,也依靠自身的诚信去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债主地位。?
金融业的这种公共性显然大大强于上市公司。一个上市公司的相关利益者主要是股东,使金融机构的相关利益人则除了股东外,还包括存款人。这决定了金融机构必须比上市公司更加对社会透明,更加需要保障各相关利益主体充分地了解金融机构的信息。正是基于这一需要,一些国家对金融机构比对等上市公司规定了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
我国也于最近公布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金融时报,20xx),就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间和真实性提出了规范和要求。但是,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的真实性,没有有效的制度去保障信息的真实,就会使信息披露制度大打折扣。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实施以来的许多信息披露失真案例说明了这一点(《广州日报》,?20xx)。据2024调查,33%的被调查者不信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41%的被调查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持“有疑虑但不确定的态度”。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净资产收益率成为上市公司申请配股的重要依据以来,上市公司便在该数据上存在着明显的操纵行为(吴联生,?20xx)。作为信息披露制度有效性保障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实施会计委派制度。上市公司如此,金融机构更是如此。?
四、会计委派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我们一般所讲的会计委派制度是指所有者或机关或企业的上级部门为了实现对分支机构或下级部门的有效管理而采取的内控措施。但我们则主张把会计委派制度引伸为金融监管当局为了控制金融风险,维护存款人利益而采取的一项监管措施。?
金融风险问题是当前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尽管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复杂,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因素的冲击、形势的动荡都有可能造成金融风险,但普遍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包括陷型的和显型的)和金融机构代理人的代理风险是现代金融领域里风险突出的重要原因。?
代理是一种受他人委托,代表或代替他人行动的行为。当一个个体或组织(委托人)授权他人或组织(代理人)代表他或他们行使某项工作或职权的时候,这种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代理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委托代理关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大至国家治理,小至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委托代理之类的事情。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各自利益的不同及信息在两者之间的不对称分布,委托代理关系会产生成本,这种成本被称之为代理成本。根据詹森和麦克林(1997)的研究,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契约成本和误差成本。监督成本是委托方规定代理方的行为而产生的。契约成本是指代理方向委托方保证他不会采取不适当的行为产生的。误差成本是指由代理方与委托方面对相同信息所采取的行动差异而发生的成本。由于委托方与代理方都追求效用最大化,就存在代理人不会总是根据委托人的利益采取行动。又由于委托方与代理方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在委托代理关系产生时,委托方对自己授托的事情较之代理方具有更多的信息,而代理方对自己的代理能力有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在委托代理关系成立之后,代理方对自己的代理行为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委托方很难精确地监视和评估代理方的行为。这两个方面被称为隐蔽信息和隐藏行为问题。代理经济学告诉我们,要提高委托代理效率,除了调整和改善产权结构,完善激励机制外,关键是改善信息分布,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代理风险。?
现代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就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受股东和存款人的委托经营金本,管理者本应最大限度地最大化利润和最小化风险,可是我们从现实中却经常发现经营者的行为与此相悖。这种代理人违背委托人利益而产生的成本,表现在金融机构就是金融风险。许多金融机构财务亏损增大、信贷资产质量不佳,相当部分是由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引起的。金融机构的经营者或是通过扩大在职消费、或是借助违规信贷去扩大自身的利益,而由此产生的则是金融机构的利益受损。在金融机构所有者约束机构健全、股东和董事会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经营管理者的这种行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经营者的代理风险会因此而降低。因为金融机构经营者造成的风险和扩大的利益直接与所有者的剩余权益大小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严格的反比关系。因此金融机构的所有者有动力去关心金融机构的经营好坏,从而监督和制约代理人的行为。但是,如果金融机构的风险不是由所有者承担,而是可以透过存款保险机制向外转化(如由出钱化解金融风险),则所有者监督经营者的动机就会弱化,甚至出现所有者与经营者一起对金融机构进行掠夺性经营的情况。如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的储贷机构危机和我国许多城市信用社、信托的风险就是这样形成的(徐诺金,20xxb)。这是一种比经营代理风险危害更大的风险。?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风险,必须改革存款保险制度,从目前的政策性保险转向完全的市场化保险,真正按“金融风险成本由谁产生由谁承担”的市场原则处置金融风险(徐诺金,20xxc)。但在这一原则没有真正实现之前,应该实行由金融监管当局向金融机构派出委派会计的制度。?
由金融监管当局向金融机构委派会计完全符合金融监管的目标要求。因为金融监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的透明度、信息的真实性去强化公众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加强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的约束,从而实现维护金融安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目标。会计委派制度恰恰在规范会计核算,保障财务信贷信息的真实性,防范和控制违规行为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金融机构的代理人即人们所称的高级管理人在成为负责人前要先接受任职资格审查。金融机构要定期向社会公布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状况。要定期接受社会中介机构的审查。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范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者的隐藏信息和隐藏行为,降低代理风险,但这些措施的作用都没有委派会计制度直接和有效。?
五、会计委派制度的作用原理及实施要件?
委派会计制度是透过派出单位对受派人的完全控制而实现对受派单位的约束和监督的。因此,一个有效的会计委派制度必须很好地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委派会计的素质要专业化;二是委派会计的职责要明确化;三是委派会计的利益要化(即不能与所派单位有利益上的联系)。?
从任职条件来看,一个合格的委派会计应该具有正直的人品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梧州辖区农村信用社合社联社会计总监委派试行办法》对委派会计提出了两款共九条具体的规定。明确委派会计必须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办事公正,敢于坚持原则;热爱财会工作,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事金融工作、担任中层正职两年以上,具有助理会计师或经济师职称。?
委派会计的职责是按委派主体要求,对受派单位执行会计法、财经纪律和信贷制度实施会计监督;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委派单位报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信息质量;对受派单位会计工作的合法合规性、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负监督、管理责任;帮助受派单位完善内控机制,实现依法稳健经营;对受派单位的各项财务、信贷收支实施实时和事后监督。为了有效履行这些职责,委派会计应该有权参与受派单位的经营管理的决策会议和财务、信贷审批事项,具有建议权和监督权;参与制定和完善各项考核和激励机制,下达考核指标,检查执行情况;有权制止经营业务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在制止无效时有权直接向上级书面报告;对辖内会计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对基层会计具有否决权。?
为了使委派会计尽心尽责地为委派单位工作,必须使委派会计利益与受派单位脱钩。由委派单位按照责、权、利统一和权力相互制约的原理,对委派会计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福利待遇、职称评定实行直接管理,工作考核、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由委派单位负责。委派会计享受受派单位副职待遇,并按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计发工资。?
参考文献:?
?1,20xx。同志在20xx年2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美国《商业周刊》,20xx:《参考消息》转载《商业周刊》“华尔街为何”。20xx年5月10日。?
?3谢平,20xx:《金融研究》20xx年第1期。?
?4徐诺金,20xxa,b:“落后农信社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上、下),《金融时报》,20xx年5月13、20日。?
?5徐诺金,20xxc:“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与农信社的改革”,《金融时报》20xx年1月21日。?
?6徐诺金,20xxa、b:“美国80年代银行危机的成因、处置及启示”,《中国金融》20xx年第8,9、10期。?
?7《金融时报》20xx:《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金融时报》20xx年5月。?
?8《广州日报》,20xx:“7年怎样吹出7.7?”,《广州日报》20xx年5月17日。?
?9吴联生,20xx:《风险:不确定性与秩序》,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10?詹森、麦克林,1997:《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第2章,范黎波、李白杰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年4月第1版。
新《会计法》环境下如何建立企业内控制度_管理会计论文 第七篇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从其形成至完善,大体经历了内部牵制的采用——制约机制的建立——控制体系的形成三个阶段。学者们苦追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管理者用来授权与指挥进行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和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和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企业财产,检查2024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经营管理方针。Www.meiword.CoM
二、新《会计法》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的必要性
从我国目前会计工作及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看,会计秩序混乱,虚假会计信息泛滥,企业经营失败情况的发生,除企业2024管理人员故意违纪所致外,内部管理失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避免企业经营失败,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一个设计和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使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大多数的内外欺诈事件。
其二,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可靠保证。现代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多种专门的技术业务需要处理,成千上万的员工需要组织,企业领导人及管理阶层不可能对每件事情都施行个人的直接监督。而要使企业各部门有序、有效地工作,只能依赖于严密的内部控制来协调、组织和调整。
其三,内部控制是统合企业整体的有力工具。现代企业的经营成功,离不开生产、行销、物资、计划、财务、人事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各部门的业务虽有单独的系统,但其个别作业与整体业务又必然发生联系,并受其他部门作业的车制和监督。内部控制正是基于这一点,利用会议、统计、业务、审计等部门的制度规划及2024报告等作为基本工具,以实现企业统合与控制的双重目的。
其四,是加强跨国管理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使公司面临的总风险增加,跨国公司在海外会送到、经济、文化的风险,而且由于跨国经营、国际税务问题以及外汇交易等,造成公司业务日益复杂。因此,为有效进行跨国管理,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可见,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其能有效遏制企业不正当行为的发生,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由此,我国《会计法》对内部控制作出规定,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基本要素。
其一,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所调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特定控制的有效性。比如,人事管理中聘用了不值得信任或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员工,可能使基本特定控制无法实施。一般说来,控制环境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其二,会计系统。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二个要素是会计系统。它是指企业为了2024
其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同其他两个要素一样,也是由为了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组成的。控制程序可应用于基本交易仲销售业务、购置与付款业务等),也可融合应用于控制环境或会计系统的特定组成部分。控制程序一般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授权批准;明确2024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证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正点控制环节从上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并非以单位中的个别活动、个别机构为其控制对象,而是涉及到企业中所有机构和所有活动及具体环节,但至对每个业务系统进行全面、宗整的控制,是很不容易办到的。通常,企业主要应对以下重点业务系统实施控制。其一、组织规划控制。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和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经营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
行某项经营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营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分离。二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井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营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井保证2024部门间进行相互检室;在对每项经营业务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总是得以迅速解决。
其二,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精力的权限控制。企业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营精力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不能进行。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二是明确每类经营精力的授权批准程序;三要建立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工作质量。
其三,预算控制。即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2024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有:一是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二是在预算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三是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其四,实物控制。即对企业实物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实物控制的措施有:一是限制接近,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2024的文件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保护资产的安全。二是定期进行财产检查,保证财产实有量与2024记录一致。
其五,内部审计控制。在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中,就内部控制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被赋予了新的职责和使命。审计部门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还应该帮助组织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建议管理者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组织文化,使企业员工能自觉地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
202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_管理会计论文 第八篇
财政部于2001年6月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以下均简称《规范》)。与基本规范相关的实物资产、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筹资、成本费用、担保等其他8个具体规范,正在继续制订并陆续下发。本文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应做好的相关工作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提高认识仍是当务之急
1.企业领导,尤其是企业负责人,要认真学习《会计法》及相关的条例、法规,当前尤其是要学好《规范》。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企业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应努力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重视并组织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建立企业内控制度既是《会计法》的要求,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的需要,它对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2024法规的贯彻执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把建立企业内控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及早列入议事日程。
《总会计师条例》规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总会计师,是本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应在建立健全本单位内控制度中发挥好组织领导作用。
2.财会部门是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牵头部门和具体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规范》,提高认识,吃透精神,掌握好原则和方法。财会部门要发挥好其应有的主导作用,积极策划,制订方案,给领导当好参谋。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对于搞活企业,促使其转换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WwW.meiword.Com然而,在社会变革和企业转型时期,不少企业出现了较多管理失控问题,给企业、国家造成了损失,有些甚至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固然很多,但企业管理粗放、内控制度不健全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应尽快做好这一工作。
3.企业要加大对《规范》的学习宣传力度,使所有的管理人员甚至全体员工都了解《规范》的内容,并加深对其重要意义的理解。要充分认识到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员都要参与的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活动。大家都应鼎立支持并积极参与,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的思路
1.企业应成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工作的领导小组,以便做好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由企业负责人担任组长,副总经理和总会计师担任副组长。组员由财会、审计、机电、物资、计划、劳资、人事、营销、生产、基建、信息、董事会及总经理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财会部门。将任务按项目合理分工,如:财会部门负责货币资金、对外投资、筹资、付款、成本费用、经济担保等;计划和基建部门负责工程项目;营销部门会同2024部门负责产品及劳务定价;机电部门负责机械设备采购、保管使用;物资部门负责材料物资、生产性低值易耗品的采购、保管、收发等;劳资部门负责岗位设置、职责权限划分、确定工资待遇和劳动保险费用;人事部门负责人员配备、职工奖惩、领导干部资产经营承包考核兑现等;信息部门负责指导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董事会办公室提出对总经理的授权方案;公司办公室负责办公设备、行政低值易耗品以及机关管理费用,并提出对副总经理及2024部门的授权方案;审计部门除了参与策划外,重点应做好整个制度的审查和修订工作等等。还有不少需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具体项目,均应本着涉及谁、谁协助财会部门提出具体方案的原则,做好相应的工作。
2.建立内控制度和建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结合起来进行。《企业会计制度》实行之后,国家不再制订相应的行业财务制度,现行的行业财务制度已不能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企业须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与内控制度共同之处,都是为了加强财务管理。不同之处是,前者涵盖了企业所有的财务管理内容和2024方法,其所涉及的内控问题,一般都原则性较强,后者强调的是会计具体事项在全过程中如何相互制约(或曰相互牵制),把涉及会计事项的经济业务的责任和权限,划分得更加明确、更加具体,以便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强化监督、防止越权、堵塞漏洞。两个制度的建立结合进行,既可以相互匹配、互为补充,又可以避免内容上的重复。
3.建立内控制度,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要对原有相关制度与《规范》进行对照清理。已有的制度,符合要求但尚不完善的,应补充完善;不符合要求的,加以废止。经常发生的2024事项,即使《规范》中没有列明,也应加以补充。
4.发挥整体优势,调动上下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较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内,拥有较多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其所发生的不少经济业务,具有很大的共性。从上至下,如果各层次都分别制订一套内控制度,既无必要成本又高。因此,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整体优势,不仅可以降低工作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可从内部不同层次的会计岗位上抽调一部分业务骨干,成立制度起草小组。在建立好制度主题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小组成员各自所在层次的专业优势,合理分工。实施办法制订后,分别经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通过后,下发实行。各下属单位,可以此为据,结合本单位实际做补充规定或制订实施细则。2024授权事宜,应根据企业管理的2024规定或公司章程进行。
三、贯彻落实《规范》应做好的其他几项工作1.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深化企业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这方面,国家应通过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真正解决好出资人到位问题。已经改制为公司制的企业,在权力制衡方面,尤其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在职位上高度重叠的问题,克服和防止“内部人控制”。董事会要真正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监事会对董事及经营者的监督作用要有效发挥,而不应是摆设。在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过程中,应层层明确会计事项的审批授权范围,划清责任,防止越权审批。
2.建立严格的违规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国家2024立法部门,要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特点的真正能够操作的2024责任追究法律法规;二是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应体现下管一级的原则,使责任追究制度做到责任到位,有法有规必依,违法违规必究。
3.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企业的主管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要把检查评价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和有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并适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内部,上级财会部门,要对下级单位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充分发挥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的作用,因为,许多违反会计制度的问题,仅仅通过财会人员是很难发现或者是很难及时发现的。
要解决好以包代管的问题。现在,各种承包制,在企业内部广泛推行,这对于落实经济责任、加强内部控制,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也掩盖了不少管理上的问题。许多金额较大的承包项目,形成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包盈不包亏,在形成巨大损失后,承包人所交数额有限的风险抵押金,根本无法抵补疏于管理而造成的损失。而在问题的背后,还可能隐藏着违法乱纪、营私舞弊的行为。
4.会计人员在执行内控制度过程中,起着其他人不可替代的把关作用。首先,会计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其次要有较强的技术业务能力。另外,企业领导必须支持和理解会计人员的工作,维护好会计人员在控制中应有的权威作用。
5.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当前,会计工作质量差,会计信息失真,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与会计基础工作相关的许多其他管理工作水平较低亦有很大的关系,因而要加强会计控制水平,有赖于全面提高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的水平。内控制度一旦建立,必须全面开展培训工作,使所有相关人员不但熟悉它,而且要掌握其操作方法,并自觉做好相应的工作。
对新形势下会计管理制度的探讨_管理会计论文 第九篇
? 结合新《会计法》精神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与会计人员管理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加强公司企业账簿设置制度、记账规则制度及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正确对会计人员进行定位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内部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管理
新《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它是我国会计工作步入法制化新阶段的象征和标志。依据新《会计法》制定的《企业会汁制度》也已,并于20xx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这些重大的会计改革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诸多方面的相应变动。本文试就新《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下的企业微观会计制度设计与会计人员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2024企业会计制度设计问题
(一)企业自行设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可以定位于集中与立法管理型。目前国家制定、颁发并规定执行的会计法规有: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其中,《会计法》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根本,是会计工作的母法。《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核算要素、核算原则、核算前提等作的统一规定。《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是专门用来规范公司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和特殊业务处理的。《会计法》指导《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一般又称为国家宏观会计制度,是公司企业进行会计实务的直接依据。WWw.meiword.COM它是在新《会计法》指导下f,废除了原行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后,最新制定的适用于各行业公司企业的会计制度。由于各行业中企业或公司的经营特点不同,经营管理要求各异,使得《企业会计制度》在科目的使用、核算组织形式和会计政策的选择、制定等方面,虽不失国家会计规范所具有的使用上的通用性和宏观指导性,但缺乏具体的适用性和微观指导性。此外,在内容的规范上,《企业会计制度》也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本身,而不涉及与会计核算紧密相关的、对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起保驾护航作用的内部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内容。因此,国家宏观会计制度并不能完全直接被公司企业拿来使用,各公司企业还必须在国家会计制度的指导下,设计适合于本单位使用的会计制度,以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稳步提高。
结合上述,公司企业依据国家会计法规自行设计适合于本单位使用的会计制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二)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重点内容
公司企业会计制度应是具体指导公司企业顺利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保障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的制度,是国家所有现行会计法规在具体会计工作中完整而正确的应用和体现。因此,公司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涉及会计核算本身,而且还应涉及会计组织和会计管理制度设计等内容。具体来讲,其设计内容应包括: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条件方面的制度设计、会计组织方面的制度设计、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等4个方面。其中,会计核算基本工作条件方面的制度设计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设计。会计组织方面的制度设计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制度设计、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制度设计和会计核算工作组织形式的制度设计。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包括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制度设计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设计等内容。会计政策的选择包括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对本单位较有利,以及该会计政策如何操作等内容。以上4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们都是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按照新《会计法》的基本精神,要依法做好会计工作,企业应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呢?笔者认为,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会计基础工作条件制度设计中,应加强会计账簿设置的制度设计。会计基础工作条件制度设计涉及的内容虽然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但从会计核算工作的程序来看,会计账簿汇集了公司企业所使用的全部会计科目以及各会计科目使用所应依据的全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是记录企业经济业务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行会计检查的重要资料。可以说,各公司企业会计科目错用、误用及原始凭证的制假造假,最终都会在会计账簿中得以集中体现。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负责人贪污受贿、企业偷税漏税等违法违纪案件,无不与会计账目不实、会计账目不清、会计账目混乱、设置多套账目2024。对此,新修订的《会计法》中已有专门的条款对公司企业账簿设置作出了明确规定。可见,在新《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指导下,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应是依法建账。
2.在会计组织制度设计中,应严格进行会计记账规则(账务处理程序)的制度设计。这是做到依法建账的重要保证。会计工作是一项严密、细致、程序化要求极其严格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将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单纯依靠依法建账是远远不够的。新《会计法》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际惯例,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记账规则作出了规定,各单位在账簿设置和会计核算中都应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在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的同时,不断规范会计行为,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新《会计法》2024会计记账规则的规定并没有涵盖所有具体的会计业务,因而要求各单位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在与《会计法》规定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本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联系的设计、会计凭证与各账簿之间关系的设计以及账簿与报表之间关系的设计等。在依法建账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会计记账规则的设计,使会计记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逐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是指公司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管理中所采用的具体处理方法。最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上赋予了公司企业很大的自,这要求各公司企业必须依据该制度,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设计选择最能恰当体现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政策。
4.在会计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应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新《会计法》虽然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并不是要求单位负责人代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永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同样,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除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将任何一项业务或一部分业务的权力在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分解,从而使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关系,以防止因权力集中而导致权力膨胀,出现贪污受贿和舞弊行为。通常情况下,一个单位内控制度的重点应集中在分权控制、机构、授权批准、稽核审批、业务标准处理程序、原始凭证管理、定期财产清查以及会计档案专管等方面的控制上。内部控制虽涉及企业诸多部门和人员,但一个成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却是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因此,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所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就成为内控制度建立的重中之重。各单位负责人应当在新《会计法》精神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指导、督促2024部门和2024人员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把关,以求在机制上、制度上规范行为、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
二、2024公司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问题
各公司企业在国家会计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设计出合理合法、适合于本单位业务范围和经营管理要求的会计制度,仅仅是向会计工作符合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迈出了第一步。要使会计制度得以正确地贯彻和实施,还要依靠本单位具体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近些年,随着会计信息失真程度的加深和人们对会计人员在信息失真中是否应承担责任、应承担什么责任等问题的思考,引发了2024会计人员定位问题的讨论。目前,我国普遍推行的便是“会计人员委派制”。
会计人员委派制也称会计委派制,是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和产权部门监督国有单位和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一种制度。会计委派制经过几年的试点,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在保护国有资产,防止贪污腐化,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会计委派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和贪污腐化等问题,而且其作用的发挥也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对于非国有企业或非国有控股公司则不适宜。更何况我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会计法规对其予以明确和肯定,它只能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法律行为。同时,这种会计人员的定位方式也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不相匹配的,是不适于在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中实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一种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但应拥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权,而且应拥有企业的用,会计人员理应回归企业,为企业服务。
新修订的《会计法》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会计监督一章中作了大量修改,将会计人员“应当”代表做的监督,改成“有权”去做这种监督。这一修改明确了会计人员的定位,即会计人员只对所在单位负责,只需在遵守国家会计法规和公司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所进行的会计监督也仅仅是一种内部的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部分,而没有了必须代表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责任。此外,新《会计法》还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责任主体,突出了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使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有了切实的法律保障。笔者认为,在新《会计法》的指导下,无需再搞会计委派制,而应让会计人员回归企业,这不仅有法律依据,而且符合我国目前所推行的现代企业制度。会计人员回归企业,并非指国家对会计人员失去管理和控制,而是指会计人员直接接受公司企业经营者的委托从事会计工作,不再受的干预,部门只对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职称或职务的认定条件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等进行管理,并对会计人员出现过错是否应承担责任、应承担什么责任等规定相应的处罚办法,即强调会计职业管理的制度化,而不再强调会计人员本身管理的国家化。这样,既可以使会计人员放开手脚干会计,切实发挥会计在公司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又不会使国家失去对公司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宏观管理的职能。
法学硕士开题报告: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研究 第十篇
随着当代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民众的法律意识有着明显的提升,法律也成为了民众自身权益维护的重要方式。此篇法学硕士开题报告范文就告知我们如何为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完善提供有效的优化建议。
一、选题依据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推进,成为了民众日常纠纷解决的重要途径,同时在我国民事诉讼的解决过程中,调节是我国纠纷解决过程中的主导模式,在纠纷的解决过程中,浓厚的审理特色以及职权色彩使得的调节深受诟病。我国《民事----法》中的第50条指出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但相关内容解释较为粗略,未能对于司法实践成效有效的引导;在当今诉讼形势发展之下,如何完善民事诉讼和解制度已经成为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及关键性问题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展现为三大方面:第一部分内容是对于民诉讼和解制度的基本概述。第二部分内容是对于国外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立法实践分析,其中通过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系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立法实践分析进行,同时进行两系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对比说明。第三部分是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现状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提出,在对于策略的提出上,本文对应策略的提出一方面以我国当前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现状问题展现为基础进行,一方面结合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为基础进行。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本文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主要为:
1在民事诉讼和解机制中,具有怎样的身份与义务?
2民事纠纷和解制度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主体约束规范?
3民事诉讼和解制度应当坚持怎样的原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所用的理论及方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文献研究法;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对于前人学者的相关文献搜集以及阅读分析,进一步以此为基础,强化了本文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研究难度,同时前人的研究观点也对于本文的研究通过进行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描述性比较分析法;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本文通过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立法现状及相关规定的描述,进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于国外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立法实践描述,结合我国现状进一步提出国外相关立法实践对我国的可借鉴之处,并提出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立法建议。
四、论文进度
五、参考文献
[1] 董开军等.民事----法修改重要问题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2] 张嘉军论诉讼契约的合法性,法学,20xx年,第4期
[3] 奇树洁.地区民事诉讼制度改革评述,法制研究,20xx年,第6期
[4] 鲍玉洁.浅议民事诉讼和解制度,法学研究,20xx年,第8期
[5] 包建华.美国民事和解及调解制度研究,法制与社会,20xx年,第11期
提纲
摘要
引言
一、1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概述
(一)1.1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概念
1.2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特征
1.3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性质
二、2域外民事诉讼和解制度分析
2(一).1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和解制度
2.2英美法系民事诉讼和解制度
2.3两系对比
3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现状及优化建议
3.3.4合法原则
3.4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优化建议
3.4.1民事诉讼和解的试用期间
3.4.5民事诉讼和解瑕疵救济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