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本篇文章有13094文字共四篇,由严建磊尽心订正发表!难点,读音nán diǎn,汉语词语,指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感谢大家一起看看,希望能帮到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美观地书写10个会写字。
★学习课文1——7自然段,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本文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质疑导入。
1. 师板书“时装”二字:说说什么是时装?
2. 指名学生回答后,师归纳:人们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穿着的最时尚,最漂亮的衣服就是时装。
3.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只特别的鸟——雷鸟,它也像我们人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换上一套又一套的漂亮时装。
4. 板书课题 ,齐读。
5. 质疑: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6. 梳理问题,师小结:雷鸟怎么会有时装呢?它的时装是什么样的呢?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了雷鸟太太哪几个季节的时装?
2. 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生词,小老师带读,男女生比赛读。
3. 指名回答:课文写了雷鸟太太哪几个季节的时装?师相机板书:冬 春
4. 师: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雷鸟太太冬天的时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她春天的时装?
5.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1——14) (15——25)
6. 过渡: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的1——7自然段。
三. 精读课文1——7自然段。
(一)自由读,了解大意。
1. 师:请同学们默读1——7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 生默读思考后和同座互相说一说。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与大家分享一下?指名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再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生自由大声的朗读第一段。读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指名读。欣赏雪景图片。全班齐读。
(三)学习3——7自然段。
1. 跳跳和雷鸟太太说了些什么?自由读读他俩的对话。
2. 课件出示雷鸟太太的第一句话。
3.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抓住“怒气冲冲”一词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语气。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4. 师小结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抓住2024人物表情,神态,动作的词语就能读出人物的语气和语调,这样读起书来多有滋有味呀。
5. 雷鸟太太还说了什么?(课件出示雷鸟太太的第二句话。)指名读。抓住“嘟囔”一词评议指导。女生齐读。
6. (课件出示跳跳说的话)自由读,指名读。抓住“结结巴巴”一词评议指导。男生齐读。
7. 师生合作分角色读3——7自然段。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师:噢,原来雷鸟太太冬天穿的这身白大衣与周围的雪景融为一色,才发生了刚才的误会。那雷鸟太太为什么冬天要穿白大衣呢?春天时,雷鸟太太又会换上什么样的时装呢?带着这些小问号下节课来学习课文找答案吧。
五. 学写生字。
1. 认读本课10个会写字。
2. 师板书范写:斑。
3. 生在小字本上练写。
板书设计
鸟太太的时装(一)
冬:一片雪白 春
(1——14) (15——25)
(图片)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联系上下问理解相关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鸟太太在冬天和春天各穿上了怎样的衣服,和它教学重点:了解雷鸟太太在冬季和春季服装的特点以及它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雷鸟太太服装变化与季节的关系,透过课文生动的语句感受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鸟太太的时装》,和跳跳一起认识了聪明的雷鸟太太。还记得,她有哪两件漂亮的时装吗?来,让我们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2、 她还带来了我们学过的词语朋友呢!一起来读读!出示词语。
二、 读中感悟,学习8—14自然段。
1、 冬天到了,雷鸟太太换上了一件白大衣。这是一件怎样的大衣?请你们到课文中去找找,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8—14自然段。
2、 (出示句子):白色的羽绒密密的……指名读,指导朗读。齐读。
3、 这件又柔软又暖和的大衣,还有更大的作用呢!默读课文8—14自然段,划出2024的句子。
4、 我发现有很多同学都发现了他的作用,谁来读一读?
“冬天,到处是白茫茫的积雪……”
5、 教师示范(缓慢,深情的背诵),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
6、 这么神奇的大衣,谁想穿上它?指名读。指导读,范读
7、 自由读,你们也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白大衣是我的保护服啊!”
1、 穿上这件白大衣就安全了,(出示插图),我们可以到哪儿去呀?生答。
2、 教师引读:有了这件白大衣,我就可以……。(因为)出示句子:生接“白大衣是我的保护服啊!”
3、 教师小结:这件时装的作用可真大呀!不仅可以保暖,而且可以保证我们的安全。
4、 分角色读课文8—14自然段,再次感受白大衣的神奇。
三、 自读自悟,学习15—25自然段。
1、 配乐出示图片,教师背诵15,16自然段。
2、 我们一起来传播春天的消息吧!齐读15,16自然段。
3、 在这个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季节,跳跳有和雷鸟太太相遇了。自由朗读17—23自然段,看看跳跳看到了什么?
4、 生答,(出示图片和句子):化了雪的地方……教师引:跳跳伸出前爪遮住额头,向森林边的田野望过去——化了雪的地方,生读,没化雪的地方,生读。这就是 出示词语(黑白相间)指名读,齐读。
5、 (出示对比图)跳跳看看黑白相间的大地,又回过头来看看雷鸟太太的新时装,一下子就明白了。书上用了一个词叫 生答(恍然大悟)
6、 出示句子:“噢,我明白了!……”哪个聪明的跳跳明白了?指名读,指导读,齐读。
7、 糟糕,又有一只老鹰飞来寻找猎物了。创设情景,体会保护服的作用。
8、 分角色朗读17—25自然段,体会雷鸟太太春天的时装。
9、 白茫茫的冬天,雷鸟太太穿上了白大衣。冰雪消融的春天,她又换上了棕色的斑点大衣。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10、 是呀,雷鸟太太不愧为森林里聪明的时装专家。为了繁衍生息,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停的变换服装,保护自己,多了不起啊!她的时装就是她的保护服。(板书:保护服)
11、 猜想:随着季节的变换,夏季和秋季雷鸟太太又会换上怎样的时装呢?
12、 猜得对不对?请接着读《雷鸟太太的时装》(二),那里有你们要找的答案。
四、 课堂练习。
1、出示题目:冬天大地一片雪白,雷鸟太太穿上了;春天,化雪的大地(黑白相间),她又换上棕色的斑点大衣。这都是为了和周围的环境,保护自己。她的时装就是她的。同座互说,指名说。
2、完成练习
五、课后练习
1、自由读《雷鸟太太的时装》(二)
2、大自然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保护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到网上搜索更多的信息。
板书:
23、雷鸟太太的时装(一)
保 护 服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_语文教案 篇二
雨巷
[教学目标 ]:
1、? 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
1、? 朗读感悟法。
2、? 问题法。
3、? 演绎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及磁带,雨巷图片。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 教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4、? 扩展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5、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过程实录]:
一、分角色朗诵,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男生1):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诗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房,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男生2):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要我怎么2024你的清纯与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画你,尽管我色彩的笔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1):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尽管它只会存在于这个雨季。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萧,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它们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朗读感受,深入鉴赏,把握基调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师板书课题)
读毕,师问: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生①:忧愁的。
生②:哀伤的。
师: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追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生:低沉的,感伤的。
师: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一生朗读
毕,请一生评价。
生: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2、意象,深入赏析。
师:好,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呢?
生思考,沉默。
师启发:我带着感伤忧愁的心情独自徘徊在哪里呢?
生齐声答:雨巷? (意象1,师板书)
(紧接着,师出示雨巷挂图)
师:“我”的心情与活动的环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生讨论,回答:从色彩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的、阴沉的。
师:对,非常协调,那么能否用诗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环境呢?
生苦思冥想,组织语言,一生表述:
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嚣热闹,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
生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投向赞许的目光,师脸上洋溢着极为满意的笑容。
师:×××同学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渲染出了沉闷、压抑的环境气氛,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我”(意象2,师板书)的心情。
一两分钟后。
生:宋代词人贺铸《青玉案》有词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这撩人愁绪的梅雨季节里,在这阴暗狭长的巷道里,我一个人独自彷徨在雨中,孤独、冷漠、苦闷又忧愁……
生再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样也是湿漉漉的。然后我却希望逢着一个姑娘(意象3,板书),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引导集体朗读第二、三、四、五、六节(提醒注意感情基调)
师:姑娘,是怎样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样的姑娘。
师:为什么说丁香一样呢?
生:丁香是美丽的、素洁的、高雅的。
师补充:丁香在古诗词的传统意象中,往往跟忧愁结合在一起,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与忧愁联系在一起,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姑娘的忧愁呢?
生①: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生②:静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跃的,而是静静的,默然地走近。
生③:叹息般的眼光,充满忧郁的、哀伤的。
师:发挥你的想象力,姑娘为何如此感伤?
生答:也许她是为心爱的人儿离她远去而苦恼心伤,也许她为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许,她是为理想受挫而苦闷彷徨。
师总结,是啊,姑娘悄然飘过我的身旁,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那一声叹息里有太多的忧伤,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满含着迷茫,然后,姑娘携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像梦境般翩然而逝,渐行渐远……。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请你驻足,生命的漂泊请将我一起带上!,然而姑娘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3、再次朗读,深入意境,读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调。
①生个别朗读
②师有感情朗诵
师范背朗诵,给学生极大的感染力,全场沉寂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营造的意境氛围中,稍后,生自发鼓起热烈的掌声。
三、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师: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生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生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师:说得好,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经过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2、集体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四、结合背景,解读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师问:诗人这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难道纯属是个人的哀叹吗?
(生略一迟疑)
师:本诗写于1927年夏,发动,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生顿然悟出:那雨巷应该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的象征。(师板书)
师:对,说得好,那么姑娘呢?
生:姑娘应该美好理想的象征。(师板书)
师:诗人就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叹的哀叹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听录音,再次感受这首美丽而忧伤的诗
毕,师:“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
下课。
??
??
社会现实
[课后反思]:
《雨巷》是一篇抒彩浓烈的诗歌。没有直白的“情语”,只有委婉的“景语”,形象丰富且具象征意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首先训练学生感知形象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去进行体验,最后达到认知形象意蕴的目的,用个别读、集体读、师范读、听录音等多种形式的读反复体验,深入诗的意境,造成情感上的共鸣。从初步感知、体会诗的情感基调到深入品味、强化感觉,对感觉和体验进行整理再到细节认知,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另外,置疑设问,集散有致。《雨巷》教学设计设置了十几个疑问。力图使学生的感觉、体验、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但这许多问题归纳起来只有三个:一是全诗有哪些形象;二是如何发现、体验形象所蕴蓄着的思想感情;三是我们是怎样解读诗歌,进而解读文学作品的。此外,运用适合文本特点的语体色彩是很重要的,《雨巷》抒情性浓烈,且调子低沉,在教学中,尽量采取诗化的语言并且始终保持符合该诗基调的情感色彩。
人教版高三英语说课稿20xx 篇三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21单元的主要话题是“身势语”。身势语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为阅读课,通过一篇介绍性文章讲述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身势语的异同。教材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当今世界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的趋势,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克服文化冲突,加强文化沟通与合作,从而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2、教材目标
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节课的教材目标确定为:
1). 知识目标(知识教学点):
学习新词语、新句型, 扩大语言积累。
了解身势语在世界不同国家所表达的意义并学会使用。
2). 能力目标(能力训练点):
a. 正确、全面、深刻理解课文信息内容, 帮助学生提高略读、跳读和查读的技巧。
b. 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比较和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价值观(德育渗透点):通过本单元学习,教育学生尊重异国文化,增强交流沟通能力, 增强跨文化的意识。
3、教材重点与难点
1)、重点:A 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掌握一定数量的身势语。
B.学会略读,跳读,查读的基本阅读技能.,培养语感。
2)、难点:A. 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B.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刻理解文章。
C. 正确使用身势语。
4、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对策
学生经过了几年的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但由于我授课班级为文科平行班级, 学生的词汇量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相当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首先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目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为顺利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采用的策略是通过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要求学生打好语言基础,通过任务设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
说教法
1、教法的选择
依据教育心理学:“开发右脑能够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综合思维、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情绪反应。协调开发左右脑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引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学好英语。
2、教具的选择
在教学中我使用的是多媒体电脑,因为它具有强大的文字图片编辑功能,有很强的实用性,加大了教学的课堂容量. 而且使英语教学大信息量、高密度、快节奏的教学原则得到更好的体现。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气氛,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创造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说学法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采用分类记忆的方法,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们增强了合作意识。在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交流活动,使自身的交际能力有所提高,并学会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
我运用的是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时间,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能够使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培养主动,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师生互动进入本单元的话题。
(二)略读
让学生快速的读文章,找到每个段的中心句,并且文章大致可以分几段
活动形式:
个人活动:快速阅读课文,查找信息,回答问题
小组活动: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文章大意
(三)查读
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并完成表格,巩固练习
活动形式:
师生互动: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个人活动:仔细阅读课文,并且文章,回答问题
小组活动:学生共同讨论,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
(四)小组活动
学生经过研究学习,完成教师提前布置的不同的任务,并在课堂中展示出来
小组A:查找2024肢体语言的图片,并向大家展示
小组B:对比中美的肢体语言差异,并让同学自己表演出来
小组C:模仿教师播放的幽默短剧,并由组内同学模仿表演出来,注重身势语的表现。
(五)评价过程
学习完本节课,要求学生对自身和同学进行评价
1,自我评价
1) I can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I can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dy language in China and in some other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the US.
3) I can use body language exactly to express myself.
4)The body language that I’m interested in is______.
2,互相评价
1)The student who is most active in speaking
2)The student who is most active in answering questions
3)The student who is most active in performing
4)The student who is most active in group work
(六)作业
身势语在工作面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你在美国,在工作面试中,你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
说创新点
1,根据教材的“结构(structure)——功能(function)——任务(task)”特点,抓住“任务”这个基本点,以“结构”为基础,重视“功能”的体现,最终落实在“任务”的完成。
2, 突破现行“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模式,形成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师——生”、“生——生”、“生——师”等多维度、多层次的互动模式。
3,引入行为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根据评价依据,自主、合作的学习。
说测评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学到了身势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本节课的基本句型,重点词汇。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但要达到熟练运用,还需要在下一步的学习中继续巩固。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 篇四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2024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讲授新课:
把“硅谷”并作简单介绍,以景触情,激发学生学习“美国经济的发展”的兴趣,提问“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由此导入新课。
先指导学生看书,制表来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时期
表现(特点)
原因
五六十年代
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改善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七八十年代
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
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90年代
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改革社会经济;
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一、战后的繁荣
原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二、 危机和经济调整
原因: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三、新经济的出现
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
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P50页图片说明的问题:
“互联网”显示了美国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更能说明美国高科技的发达、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强以及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等。
组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或“基本特点”时,注意提示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现实情况,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做到言之有据地说明问题。例如“特点”,从发展过程上看,五六十年代出现繁荣,七八十年代遭遇危机与通货膨胀,90年代稳定发展,21世纪初又发生经济衰退,这显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从实力地位上看,尽管发展出现波折,但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国家。从主导产业上看,经过了传统工业到新兴工业再到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高。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需要。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要使学生认识:用图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讲授新课:
向学生展示《重建柏林》和《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从图表中直接感觉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步伐,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战后西欧和日本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也可运用教材上2024“欧盟”的几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欧盟”的前身是什么组织?这个组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它们的建立对世界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等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后,再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