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x 月x号,为了响应校团委号召,我们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团队名称是“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团队”。 我们实践团队共由十一人组成,成员组成如下:初等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邵老师、副书记鹿雄波及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代表等。我们团队这次下乡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做好关于 “三农”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座谈等形式,了解乡镇基层党建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开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主题活动;调查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情况,宣传解读教育新政策;宣传__西安世园会,为世园会做贡献;走访当地贫困学生,宣传我院贫困生福利政策;深入农村、走进农户、贴近农民,做到了解农民疾苦,真实的反映农村的现状,呼吁社会给予“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足够的关注。
我们此次三下乡队伍有一位老师, x名学生。大家既明确分工,又必须紧密协作,每一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能够在这样的一支团队中,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同时也给我不小的压力。总体上说,我认为是成功的。“成功”,不光是说活动开展的怎么怎么好,受到了什么表扬等等,而是每位同学都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懂得了怎样与人相处,切身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现实意义。
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我们这个团队非常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在这短短的七天,我明显提高了一下几点:
一、 主动积极 时刻准备着
我当学生干部时间也不短了,以前总是等问题出现了再及时弥补过错,不会去主动发现问题。经过这几天的团队生活,老师和那些学长处理问题的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明白只有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快速有效的完成一件事情。
二、 团结友爱 关系他人
以前都是大家有事了在一起,没事了各干各的,从来没有这么亲密的生活在一起这么多天。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学会了多为别人做一点,多为团队付出一点,也是一种快速增加感情的好方法。
三、 吸取知识 提高自我
几天的实践活动让我明白,自己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这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请教他人,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七天的实践活动就这样结束了。从开始时的喜悦与好奇到如今的怀念与不舍,种种感想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七天里,从我的心里飘过飘过,难以忘怀!这七天的暑期实践经历,我获得了很多,有友情,有经验……
暑假时候的三下乡实践四我人生当中的一段不可多得的回忆。如果说明天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都有,让人充满期待与憧憬,那么昨天就是制作巧克力糖的金色时代,让人留恋与回味。而今年的七月,别样的七月,却让我情有独钟,让我走上讲台,真正的考验我的各方面能力。
一、我们在路上
中学以来,“下乡支教”一直是一件非常“激动我心”的事情。现在,十四天的三下乡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回忆一直都在,这是这个夏天最美的回忆,也是我这将近二十年的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美丽印迹。
我们是“竹铭薪火三下乡团队”,我们来自不同专业,此次三下乡为时十四天,下乡主要活动是支教,还有派发农种和调研走访。虽然我们是稚气未脱的九零后大学生,但是对于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投入了十分的激情,十二分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三下乡活动也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正如七月是农民伯伯秋收的季节一样,下乡的日子也是我的“大丰收”季节。
二、我们的支教生活
支教,给我带来许多珍贵的友谊,给我带来快乐,也伴随着忧伤,最重要的是给了我满满的美好回忆。虽然支教那几天很累,但是一切努力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下乡之前,我一直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比较调皮捣蛋,但实际上学生们大部分比较乖,比较安静,只要老师表情稍微严肃一点,他们就会表现出紧张。也许是因为他们很多是留守儿童,具有典型的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即内向。
《易经》中有句名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支教这几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道理。我上的是心理健康辅导课。下乡之前,我的备课思路是,通过室外进行心理游戏和室内进行名人故事分享,来让学生坚强、独立,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根本很难理解我的用意,我的课也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因此在支教期间我又得对低年级的教案进行不断的修改。后来,我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跟他们讲团结,在室内课中,跟他们讲了上课纪律、礼貌待人、疼爱父母等他们可以接受的东西。让我很开心的是,当我问他们是否爱自己的父母时,他们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爱”。也许对于小小年纪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爱”这个抽象的词,但是他们对于父母的爱是出于本能的。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志不强者智不达”、“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只有自己放弃的理想”……这些是我在课堂上与高年级在学生一起分享的励志名言。虽然那时我是站在讲台上面,他们是坐在座位上面,但是其实我们是一样的,都是“在路上”。与其说我们来支教是帮助他们,不如说我们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课后与一些学生谈心,也是我课程计划的一部分,也是我个人收获很多的一部分。特别是与高年级的学生谈心的时候,我发现其实现在孩子接触和懂得的东西比我以前小的时候要多,也许与网络的普及有关。他们非常喜欢我们大学生下乡这样的活动,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们的努力付出能够得到学生的肯定我感到很开心。
这次支教也把我从自己的理想社会拉回了现实。支教的第二天,有个三年级的小女孩背着自己不到两岁的妹妹来上课,也是支教的第二天,一个很乖巧的三年级小女孩开始没有来上课,原因是父母让他在家看店,没空来。这让我很心疼。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女孩,可是在我们家,我们家乡是不会有这样的事情的。我们那里也是很贫穷,但是我们家乡的农民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这让我明白,自己其实我是多么的幸福,不是每个农村的女孩都是那么的幸运。
三、我们的走访
我们下乡走访的目的有三:一是派发种子,二是做调研,三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派发种子的时候了解到,当地虽然每户农民分到的土地不多,却也有很多丢弃的耕地,原因是很多农民夫妇双双外出务工或者经商,家里老人上了年纪,耕作能力下降,所以干脆将家里的田地丢荒。而有些在家务农的农民也可能在别人丢弃的耕地上耕作。针对这种田地丢荒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当地的村委或者镇政府可以出面处理一下。比如,外出的农民把本来打算丢荒的耕地免费租借给村委或者镇政府,然后村委或者镇政府把耕地以农民可以接受的价格租借给当地的农民,然后村委或者镇政府将得到的这个租金用在当地老人身上,特别要关爱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由于当时我们走访的目的还有做调研,分不出人力物力去对这方面做深入的了解,所以这也只是我目前的想法。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去那里三下乡,也许这可以作为一个调研课题。我们派发的种子是华农比较高产的纯种水稻,还有大豆种子。但是负责派发种子的队友不只了解了当地这两种作物的情况,还了解了当地的其他主要农作物及农民们的种植倾向和意愿。这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做事情思想不能太局限,要多点去了解情况,可以为以后类似的工作做好铺垫。
走访的时候我们那组我主要负责调研部分。我们主要是针对养老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许多农民认为即使农村建养老院,他们也不愿意让年迈的老父母进养老院,他们希望每天都可以看到老人,方便照顾。我感到非常开心,朴实、孝顺、真诚、吃苦耐劳,这就是农民给我的真实感觉。其实,这些老年人,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活到这把年纪,并无他求,只希望与儿孙们在一起,开心地度过余生,倘若这时送他们去养老院,那差不多是要了他们的老命了。其实在农村,我觉得也没有建老人院的必要。因为在农村,老人不缺乏地方住,农村的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也是很频繁的。至于照顾老人的专职医生和护士,可以设想一下,好的医生和护士有多少回愿意留在农村工作?老人的情绪对于老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让老人孤独地呆在老人院,估计他们的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了解了学生家庭情况后,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教育孩子方面给予了一些建议,家长们认真听取了我们的建议,也对我们的建议表示认同。尽管如此,对于当地农民的对于教育的态度,我始终觉得不够好。也许作为一个农民,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并不好,他们追求的也不多,他们要的只是解决生存问题。比如一个五年级学生的父母,可能由于孩子这位学生现在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学生的妈妈很肯定地说她孩子不可能读得了大学,父亲开始则是打算等孩子以后不读书了,给点钱给他,让他在家里做点小生意。其实学生的父亲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做不成学问可以做生意,他也觉得不应该一辈子当农民。但是,他的思想又太狭隘,也许会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他根本没想过孩子能有机会到大城市去过更好的生活,也许是他是个成年人,知道外面世界生存压力更大。也正是因为他是成年人,他的思想就越受到现实的限制。但是在我们试图说服学生的父母多给点信心和鼓励给孩子,让孩子接受多一些教育的时候,父亲频频陷入沉思,最后很坚定地说一定会尽力管教好孩子,让他好好读书。
这次走访,虽然我们现在能力有限,不能马上去改变很多不好的现状,但是起码我们亲身去实践了,到实践中去了解了真实的情况,也证明了我们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开始。通过这次走访,我觉得我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所提高。我学会了什么叫“旁敲侧击”,懂得了什么角色该说什么话,也提高了与队友合作的默契。
四、我们的生活
下乡的生活无疑是比较艰苦的,但也是快乐的。
第一天,我们赶了一天的路程,到达支教学校时已经是晚上七点,我们开始整理我们的行李和煮泡面。也许是在车上饿了一整天,加上我好久没吃泡面了,那天晚上我胃疼了。大家一天都很累了,不想大家担心,特别是队长,所以我一直忍着,直到晚上睡觉,因为实在太累,躺下睡着了也就不疼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崇尚勤俭节约,十二个人每顿饭一般三四个菜,每顿饭后餐具都是见底的。最让我感动的是,村委陈主任和温校长都有给我们送给一些自家种的瓜和树菠萝,而且温校长几乎每天都来学校,会关心我们还有没有煤气,有没有柴烧。
第一天晚上我们睡的是课室和老师睡的房间,不过老师睡的房间是没有风扇的,而且教室和房间都是没有门的。男生的警惕性比较高也比较细心体贴,很懂得为女生的安全着想。睡前男生特地巡逻了一遍,还叮嘱我们女生,晚上起夜一定要叫醒他们,把电话放枕头边有事马上打电话。虽然是第一天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很真实的亲切感和安全感,从小到大,只有和我一起长大的那群哥哥们和初中的那群好朋友才会给我这样的感觉。后来出于对财物及人员安全问题的考虑,我们去了村委那里借住。每晚睡前有两名男队友都到楼上楼下巡逻一遍,我相信这是一种对团队安全的高度负责的态度。每天课余时间我们也会跟学生一起打球,那是一天当中最开心的事情了。
跟这样的团队一起生活是令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生活中大家互相扶持,不管谁受伤谁生病总少不了其他队员的关心。跟大家一起生活的这十几天,我变得更加细心、更加成熟,开始懂得去观察身边的人,我学会了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关心身边的朋友。
五、成长总结
此次三下乡活动顺利进行并且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校长以及当地的领导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团队负责人的运筹帷幄、全面策划以及队员们的严格纪律、落实分工。
五月份的时候我们的三下乡准备工作就已经在紧锣密鼓中进行了。活动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支教部分的备课,活动部分的策划和材料准备,调研课题的选择、问卷设计和联系调研指导老师,图书的募捐,农种的募捐,以及我们内部的培训等等。尽管当时期末考已近,但是在紧张地备考的同时,对于负责人分配下来的工作,我们都尽力挤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案不断改进,活动策划不断完善。后来迟加入的队友为了赶上团队的工作进度,更是熬了几个夜,甚至通宵工作。
《孙子兵法》中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则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武尤为重视战前准备。我们做足了“战前”准备工作,自然能“大获全胜”。
二、整个队伍参加三下乡的热情,高度负责的态度,还有忘我的团队精神
我们的队员主要集中分布在跃进和华山,华山的队友经常要骑车过来跃进南勤工办公室和我们一起商讨一些问题。出发前,为了赶早去坐车,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把所有下乡物资集中到勤工跃进南办公室,由五名队友连夜整理打包,直到深夜两点,最后只能在办公室里睡地板。当晚,由于帮我们做宣传板报的打印店老板食言,没有在白天之前给我们做好板报,于是在队友的催促下老板十一点多起床赶工,然后队友一个人在十二点多接到老板快完工的电话后步行到三角市去取海报,回来的时候几乎是两点钟了。我们在整理打包物资的时候也非常担心队友,但是在整理的时候我们发现物资整理打包工作也非常需要人手,这个时候已经过了宿舍门禁时间,其他队友想过来帮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没有经验,但是我们有的是热情……态度决定高度……我们要一起努力”类似的话经常出现在我们和队长的对话当中。这样的团队怎会不成功?
三、校团委、华农附小、农学院、当地的领导、鹏里小学的校长、学生家长等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校团委给了我们资金上的支持和思想上的指导;华农附小的小学生们爱心捐赠了上千本书,我们队友精心挑选了四百多本课外读物出来;农学院给我们捐赠的一百斤农种;当地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校长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工作上的支持;学生家长对我们工作的认可等等,都是我们工作顺利进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要想用有限的力量去做尽可能多的事情,就必须借助各界的力量。别人只看到我们是一个有爱心的团队,其实对我们的工作予以过帮助的个人或者组织,他们也是很有爱心的。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中,我们做的工作是符合大众潮流,符合时代需要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帮助,所以我们注定成功。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那样就失去进步的空间了。我们此次三下乡,也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我们在健康生活知识宣传的前两天误以为第二天是赶圩日(即我们预定的活动举行日),健康生活知识宣传活动在进行的时候,由于现实原因,重心发生“偏移”,这也是我们策划的一个不足。究其原因,也是因为我们工作的疏忽和对现实的估计过于理想化。总的来说,是我们还不够成熟,在与社会人士沟通的时候缺乏技巧和经验,而且我们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我们的知识储备也还不够。
就我个人而言,首先我觉得自己在这次活动中我给自己的定位很好,我的心态很好,这是我大学以来参加集体活动第一次正确地给了自己清楚明确的定位。我以一种“在路上”的心态对待这次活动,活动过程中的每份任务,我在点头之前都会考虑自己目前的能力和短时间的学习能力,只要是点头接了的任务,我都会全力以赴,遇到问题我会及时向师兄师姐请教。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中,我学会了收敛我那锋芒毕露、自以为是的个性,我开始懂得该发表意见的时候就得大胆提出,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就保持沉默。在走访以及与队友的聊天中,我懂得了与人交流的技巧。
毕竟是“在路上”,通过这次三下乡,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包括知识储备、涉世经验、处事应变能力等。比如,有两次任务我没敢接,现在想来还真觉得有些愧疚。一次是第二次买菜队长希望我去,但是我没敢接。因为要精打细算,我对这个非常缺乏经验,也缺乏信心。再有就是有一天队长让我写新闻稿,这个更让我害怕。小学到高中,语文老师就没少批评我作文缺乏文采。在走访的过程中和最后一天的毕业典礼上,我的处事应变能力不足也充分显现出来了。
作为当代一名大学生,我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其中学习能力和自信力尤为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以后的路上,怀揣这段美好的回忆,带着感恩与思考,在校踏实地学习理论知识,并且积极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用于实践,做实事,那才是真正的成才。
写下这篇总结,不只是因为这是三下乡工作的一部分,更是因为这是四年大学生涯中一次重要的学习经历,希望大四毕业的时候看到这篇总结,能够再次享受这次美好的回忆,并且有新的心得感悟。
今天 当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桌旁写三下乡个人总结时,回忆着这几天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往日画面,七天的光阴是短暂的,但就是这短短的七天我们得到一生中难于得到的东西——团队的精神、工作的经验、坚强的意志、真挚的友情-----我们没有虚度这七天,我们一直在用心做事、用心服务,我不无感叹:原来时间可以这样度过,生活可以这样生活。 生活篇
生活没有想象中的艰苦,但也不轻松。首先是老天爷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原本火辣辣的太阳从第二天开始便躲起来了,突然的降温让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们冷的瑟瑟发抖,尤其是晚上,本来睡的就是地铺,这样一来,我们更冷了。一时间,大家早晨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好冷啊”;然后就是洗澡,由于卫生间的条件太简陋了,我们不得不每天到厨房里提热水;还有就是饮食方面,其实还好,只是每天简单重复的一日三餐,再加上饭菜还是定量的,使队里的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两眼发昏。但是只要我们足够的坚强,那么一切的困难都会成为我们脚下的垫脚石。犹记得我校校团委副书记罗来松和我院党委副书记上官飞来看望这些在下乡第一线的我们说的一句话“敢于踏出校门的人才是真正的壮士”。一直以来,这句话支持者我们队的每一位队员去战胜一切的挫折。七天过去了,现在想想,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挺直腰杆去面对困难。
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我们说是苦中作乐,但我不这样认为,如果说有一种先进叫落后的话,那么就有一种吃苦叫幸福。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写文章一起聊天一起冷的瑟瑟发抖一起去解决困难-------友谊在无声无息中培养出来了。坐在返回的列车上,大家对这七天的生活心生种种感叹,感叹一个星期的米饭,感叹一个星期的短暂,感叹一个星期生活的艰辛,感叹一个星期生活的充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清谈却不寡味,真实而又实在,艰辛却也愉快。
收获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假如没有这次活动,我不会那么快地提升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经验,我不会那么透彻地明白萍水相逢亦是缘的道理-----一个星期的三下乡活动可以说是我人生中一大物质和精神的洗礼。
我们的活动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天气,意外的变天至始至终成了我们的问题,而且影响了我们的整个行程,细节决定成败的教训又多了一次。但事在人为,百事可乐,百事可为。也不知道明天等待我的将会有什么困难,但通过此次经历,我只知道无论以后发生什么都不可以轻易改变自己最初的想法,一旦决定了就尽心尽力去做,不要因为困难而退缩,也不要太关注结果。世事我曾抗争,成功不必在我。
这个星期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星期,一个星期平凡的事和不平凡的事都让我对生活和工作以及自身都有了比较深的了解。难忘的暑假,难忘的暑期三下乡,难忘的横江之行
反思篇
实践出真知。通过这次实践,我对自己也有了一个全新的科学的定位,对自己的不足也有了清醒的认识,比如专业知识的欠缺,人际交往能力、处事应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也为以前不了解实际情况,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而乱下结论的行为感到汗颜。
也许只有跌倒了,才能走的更好;也许只有疼过了,才能更成熟。短短的七天,却教给了我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成了我以后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的财富,给我生活阅历又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成长向来都是痛并快乐着的,我不害怕跌倒,我更不拒绝不足。我只想说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吧。因为只有经历了生活的磨砺,我们才能唱出更动听的人生乐曲,才能让人生之花开得更加的绚烂。
感动篇
我们走了,带着激情与思考,我们回来了,带着感动与收获,中间只有短暂却亦永恒的七天,这七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七天,七天我们在汗水中学会了许多,经历就是成长,我亲身见证了我们每天都在实践中坚强,在实践中成长。
三下乡是个锻炼个人能力的活动,三下乡是个充满艰难困苦的活动,三下乡是个处处充满新鲜感的活动;我们作为服务三农的三下乡队员们,我们一直都在默默着,默默是我们的坚持,默默是我们的品质……横江镇街头,唐贤坊村,新农村示范村——公塘村,横江镇中心小学,敬老院……我们的足迹遍布了整个横江镇的大地,滋润了一方水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零距离地与父老乡亲们接触,倾听我们的心声,记录我们的点滴心言。我们熬过了思乡之切,顶住了烈日之毒,忍受了生活之艰,我们像一团火,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我们没有选择逃避,逃避自己的使命,逃避自己的责任。
都说只有义无反顾的付出,才可以理直气壮地收获。七天下来,我们,累了,乏了。却掩饰不了我们内心的喜悦与踏实,我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成熟,收获了坚强,收获了成长。过程中,辛酸的泪水、真心的微笑、坚强的背影,也构成了我生命里最珍贵的回忆。
面对月盼日盼的暑假的到来,我们抗拒了诱惑,耐住了寂寞,最终坚持下来了,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寝室,空荡荡的校园,只留下了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留下了那拳拳服务三农之心,默默奉献,风雨无阻。唯有情,才有爱,唯有爱,才有这种情,让我们忘我地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坚持不懈地下乡,在下乡的实践中服务他人磨练自己;这种情,让我们毫无保留地融入横江镇这块大地,深入地去了解她;这种情,让我们像兄妹一般照顾,萍水相逢亦是缘,不分你我;这种情,让我们不管旅途的艰辛,生活的艰苦,春风依旧。只因自己满腔的激情,只因自己曾许下的诺言,只因自己心中那最原始的真诚。我们不虚此行。
此次一起相处的经历,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不经意间,将随时间风干,,珍藏在记忆深处。流水沉沙,也许很多东西我们会遗忘,有些却将随时间永远沉淀。
盛夏的七月,刺蛰的阳光倾斜在一群朝气蓬勃为梦启航的年轻人脸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怀着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用我们的智慧与实际行动完成了华师政行伦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七日之旅,硕果累累;七日之事,值得一辈子去记载。一路有梦相随,有爱相伴,下乡之旅,不再孤单,是爱的天使,是梦的天堂。
爱在何方?爱诞生在我们准备启航的那一刻。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了不辜负老师与队友的一片真心,也为了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欢声笑容和尽心尽力地奉献我们的爱心。由此,我们的三下乡筹备工作持续了三个多月。不管学习再累,工作再忙,每个队员都时刻准备着,日复一日地筹备。他们从来没有一丝懈怠,而是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去琢磨每一个细节,兢兢业业地完成任务。这份认真与真心,体现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美好的回忆深藏在心灵的深处,若翻出来,害怕被风吹、被光线刺伤、被旁人所偷走,但精神是强大的无所畏惧,不害怕风吹雨,不畏惧刺眼的光芒。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而由于意外之事难以预料,偶时某个队员有事,其他队员不计辛劳地背负自己的重任,同时还奋勇争夺扛在自己肩上。令我印象深刻——文娱节目的排练以台上三分钟的完美表演为目标,在台下我们即便汗流成河,也听不到一声怨言,相反 “我们再排练一下吧”在我的耳边回荡。一个团队拥有追求完美而不畏付出多少的团结精神,下乡七日即便条件在艰苦,我们也毫无畏惧。
爱该如何传播?登车那一刻便是梦想启航的开始,便是爱的传播。
物资和行李不多不少,却考验团队的力量。酷暑难耐的夏日轻装上阵,也会汗流浃背,更别说搬东西。却因有组织、有纪律、有精神就让事实超越了想象。我们一路谈天说笑抵达目的地——溪美朱初级中学。
我本以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风俗不懂会有多么的煎熬。可是那里的人文地理和我的家乡甚是相似在加上老师们的热情接待让我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见面会的那一刻,我有种迫不及待得想早点踏上讲台。孩子们稚嫩的面孔勾勒起我童年的回忆。伊始,他们的腼腆让我对课程有些胆怯,但随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距离也在一步步拉近,才让我看到他们真正令我们喜欢的一面。一天又一天,孩子们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快乐,直至最后擦肩抹泪、拥抱而别......
短暂的日子尝尝让人珍惜。此次下乡之行,我们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不忘与孩子们一起进行力拔山河气盖世的拔河比赛;不忘文娱汇演上——一声一声“刹”的呐喊声;不忘与村民面对面心贴心的交谈中,羡慕和睦温馨的家庭,也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不忘走进千家进万户,发现百姓们珍惜时光,不虚度光荫,无论老少,都在做手工活儿。我们收获了孩子们的欢声笑容与真挚的友谊,收获了校领导的热情招待与祝福,收获了村民的热情和助人为乐的喜悦......
下乡之旅不仅是一个好的学习的平台,更是我们锻炼自己。此次下乡,给予了我成长的机遇,让我懂得且行且珍惜,让我知道梦与爱可以永恒相伴。愿我们这微薄的爱心,带给孩子们和村民更多的欢乐。微爱传万家,实践求真知;下乡之旅,一路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