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条据书信内容页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整合5篇)

2024-07-01 08:11:02条据书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管理

1、前言

长期以来大都以文献资源为中心,实行封闭式管理。尽管这种管理方式在长期的实施中已在图书资料的藏、用、组织和保护上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科学方法及管理体系,但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浪潮已向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伴随着社会日益信息化和文献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促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手段上以信息管理为中心的趋势在本世纪已成为必然。

2、加快建立建全图书资料信息管理与实践的路径

2.1建立以系统管理为先导的方法体系现代科学方法论包括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在这三大方法论中,信息论、控制论是以系统论为基础并以其为转移的。因此,现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全面引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同时,应优先考虑系统论的管理方式,因为系统管理法是一种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使部分与整体辩证统一起来的方法。其核心是把整个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视为相对完整的系统,运用逻辑思维和概率论、运筹学、数理统计、图解法等2024数学工具,对系统实施管理和控制,以求系统取得最佳的性能指标[1]。若在此基础上借鉴更加新颖的协同论、突变论和耗散论的基本思想,更使整个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的面貌焕然一新,争取在新时期有个新进展,新突破。

2.2加快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如今这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

网络技术发展到基于开放系统互联和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分布处理阶段,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也随之进入了网络化发展阶段。因此不仅要进行图书馆室内局域网的建设,而且要逐步实现地区联网、全国联网和世界联网。现代通信技术已使世界各国图书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图书馆互相利用、相互依赖的程度和范围也更高、更广。因此,要加快各个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尽早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尽快缩小与先进国家在图书资料信息领域中的差距。

2.3加强数据库建设和对文献信息深度发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文献信息深度发掘,但馆藏数据库建设,则必须依靠自己的人力,进行长期辛苦积累才能完成。因此图书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各类型馆藏文献数据库,逐步使馆藏资源数字化,增强馆藏文献的易检索性和可传递性。在开发馆藏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以保证信息资源的相互兼容和共享性。在目前网络化将普及的状态下,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信息资源也极其丰富,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又是全球用户参与制作主页,因而导致信息泛滥,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加工,向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室的一大功能,也是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条重要途径[2]。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文献信息深度发掘,满足各类读者求广、求深、求新的多样需求;对网上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如将一些免费资源转换成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使之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丰富馆藏的同时,使网络环境趋于有序,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3、现代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3.1扩大现代图书资料工作的服务面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对信息资源需求量的增长,传统的图书资料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株守阵地”,仅限于图书借阅,充当“看门人”角色的服务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现代图书资料工作必须拓宽服务领域,延长服务时间,扩大服务项目,提高书刊利用率,增加信息网络化管理,吸引广大读者汲取图书资料营养。

3.2密切图书馆与社会各界的协作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迫切要求各行各业必须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密切合作、互相依存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必然地不能孤立存在而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的相互联系。因此图书馆必须自觉地与社会开展全面的联系,实现图书资料职业活动的整体化。现代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也只有这一必由之路,主动将自身融入社会,才能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形势下为地方经济发展真正发挥作用,为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3]。

3.3紧扣社会经济前进的脉搏

只有通过现代图书资料工作在新的时代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才能寻找到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结合点,成为读者所喜爱并适应社会形势之所需。这既是现代图书资料工作更新观念、营造特色的基石,又是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图书馆效益的关键。因此,作为一个图书馆的工作者必须随时对现实社会中经济生活的变化作出灵敏反应,并根据经济、技术与社会生活发展及中国加入WTO的实际趋向,在充分熟悉网上资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方法,分辨和筛选互联网的信息,为读者充当网络信息导航员,使读者如同利用馆藏一样方便地利用网上信息。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整个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提供优质服务。

3.4加快培养现代图书资料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世纪的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选择性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广泛,对图书馆提供有效信息的渴求比任何时代都更为强烈。这在客观上要求现代图书资料人员必须具有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读者的要求。而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其专业文化素质,还包含思想素质。因为思想素质是职业道德与传统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现代图书资料工作者必备的素养。所以,作为现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把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其本职工作的必备条件。

4、结论

总而言之,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就是为了更科学有效地管理图书资料,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资料管理中的混乱,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查询和修改相关信息,更好地进行整理研究和提供利用。因此,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图书资料,是摆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管理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反之则功倍事半。

【参考文献】

[1]孙曙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探讨[J].档案管理,2008(2).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 知识管理 价值定位 知识服务

知识管理理论诞生于企业管理的实践,通过不断的发展,其逐步延伸到包括图书情报界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它的理论模式、方法方式、工作实践与文化内涵,都极大地影响着图书馆管理。而“知识管理”理论与以往的“管理知识”活动的密切联系,及其价值定位和实现方式等重要问题,密切关系着图书馆管理变革发展的方向。对此,需要保持清醒的思考。

知识管理同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密切联系

图书馆知识管理,通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来合理配置、使用图书馆中的各种人、财、物、知识信息等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对知识信息不断变化的需求,以此提升图书馆各项职能、服务和作用。它同以往的图书馆管理活动有着一定的区别:①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不像以往的图书馆管理那样以传统的管理学为基础,而是建立在知识管理理论之上。②图书馆管理多是一般的事务性管理,着重对已编码对信息进行管理和与维护;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围绕着人力资本管理这一核心,坚持以知识的服务、创新为直接目标,不断推动知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③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以人员、文献材料、设备、经费、馆舍、技术方法等图书馆资产为管理对象,偏重于物质领域;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对馆藏知识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物资资源和图书馆文化等资源要素的管理和维护,更偏重于知识信息层面。

一定程度而言,知识管理需要图书馆建立一定的机制、方式和途径来共享其所具有的各种知识信息,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信息。这需要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创新能力,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来预测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以便能够对用户的需求作出快速、准确、适合的反应,从而服务用户和市场。当然这需要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社会新知识、市场新信息;也需要强化对信息的2024、存储、管理与传递;更需要把握好各种知识信息间的关联、交互与转换。

当然,这不是要否定、抛弃此前的管理理论或方式,因为知识管理理论与当代信息处理技术并不排斥传统的经验管理,而是努力于把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整合、转化为图书馆的重要生产力,通过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大力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社会效能,进而实现知识成果的人人共享。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图书馆的改革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图书馆管理主体相对独立,图书馆网点布局下延,信息资源共享日益扩大、服务规范逐渐统一、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基层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持续受到高度重视。数字图书馆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呈现出飞越式发展,人们对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方式和知识信息传播体验,在短短几年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然而,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仍存在诸多困境。

首先,旧的政策和体制依然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从而导致图书馆发展中地区间、单位间、级别上、服务上的不平衡,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不到及时建立健全;由于小团体利益的膨胀,一些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公益目标,加之官僚作风的存在,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缺乏创新和活力;有的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虽有法人之名,却无法人之实;而运行成本过高、责任机制欠缺、产权关系不清晰、制度供给不均衡,则导致了发展资源不足、图书馆运营艰难。

其次,数字资源的迅速增长,已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购置费已经超过纸本资源的购置费,网络信息服务作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亮点,以其高效、便捷、新颖等特征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和好评。但是,数字资源和纸本资源之间、传统文献和网络服务之间又相互隔离、缺乏关联。由于集成型数据库中全文期刊的2024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而数据库商又捆绑销售电子期刊与纸本期刊,使得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和服务一体化进程受阻,数字资源建设的持续性发展前景堪忧。

第三,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新业务的不断出现,虽然各种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日益增多,但是却越来越无法集成全部的业务功能,各类信息和管理功能之间缺乏良好的融合、对接,系统操作相对复杂,一些信息服务获取相对困难,使得信息孤岛现象日益严重。由于系统开放性和接口设计中的问题偏差,不仅存在重复登录、使用不便的问题,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困惑,增加了图书馆的管理难度,大大影响到后续的资源和服务整合。

第四,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中给图书馆使用和选择信息服务的内容、工具和平台提供最大方便的同时,也面临诸如优先访问权风险、管理权限风险、数据处所风险、数据隔离风险、数据恢复风险、调查支持风险、长期发展风险等7大风险,“审计、账单、备份、数据、接口、法律、位置、安全、服务、标准”10项权利义务成为云计算用户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系

什么样的图书馆价值观念,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图书馆管理行为模式和任务目标,这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对于图书馆管理价值的认识,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基于图书馆与图书馆管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认为,图书馆的价值就在于它储存、传播情报知识,满足了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各种需求,以及发挥出的社会教育作用。只有实现了图书馆价值,图书馆管理的价值才能最终得到体现,即:图书馆管理者在遵循图书馆工作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其已有的资源设备,有效地改造、发展图书馆,从而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作为客观的图书馆管理活动,以其功能和效用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才是图书馆管理的价值所在。图书馆管理活动既要在外部协调与整个社会的各种联系,不断摆正图书馆在整个社会中的位置,拓展其活动的最佳空间;又要在内部不断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确保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利,从而优化整体的功能。

一定程度上说,这两种观点都强调: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也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更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当前,知识信息服务面临着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和不断变化的教育与学习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以提供文字信息为主的信息内容、信息源浏览和查询、基于标准和单一知识的信息产品、基于刚性标准化劳务或事物的信息服务模式已经过时,信息服务已经向知识服务转变。而服务方向的转变必然影响到图书馆管理的价值定位和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书馆管理的价值体系。

第一,在初步建立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基础上,图书馆应当努力实现其与用户、社会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这需要图书馆拥有一个广泛的知识网络和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这就构成了知识管理理论下图书馆管理的基本价值要求所在。

第二,图书馆要实现知识管理,关键还在于高素质的人才――知识工作者。图书馆虽然可以依靠个别员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但是不可能仅仅依靠这几个人就能开展全面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它客观上要求图书馆要加强人力资本管理,提高全体员工(包括馆长和职员)的素质与能力。而知识工作者的培养往往与图书馆组织结构、组织学习、图书馆文化紧密相关,需要建立知识型团队组织和学习型图书馆,营造创新型图书馆文化。这样,培育知识工作者就必然成为知识管理理论下图书馆管理的中级价值要求。

第三,近现代以来,图书馆一直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1852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依法建立、公费支持、免费使用、一视同仁的曼彻斯特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就一直以自由、平等、公共、公开、公益、共享的价值理念,服务于社会公众。而在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可以说,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最终价值追求就是要努力提升知识服务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价值更高、针对性更强的知识服务。

可见,“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培育知识工作者”是知识管理的支柱,“服务用户需求”则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三者之间相互统一、相互支撑、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系。

对图书馆知识管理实现途径的探讨

通过对图书馆知识管理价值体系的分析,对于图书馆管理实践而言,“知识管理”理念在图书馆活动中的应用,也应当紧紧围绕“服务用户需求”这一根本任务,不断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着力培育知识工作者,切实提升知识服务能力,真正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第一,市场经济下,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保证者,其在图书馆事业中,应当着力做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政策制定和长远规划工作,要建立健全提供图书馆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同时强化监管,确保图书馆在公益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要强化责任意识、降低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健全监管机制,认真做搞好配套制度的改革工作,切实将图书馆建设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相结合,不断增强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真正强化图书馆的中心协调能力,从而以图书馆业务工作为纽带,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不断加强各级、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努力形成一个高效、便民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第二,以知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着力建设一个以信息检索、知识出版与供给、知识获取与共享、知识通信与合作、学习与自学、知识服务与维护为主要功能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系统。通过充分发挥知识杠杆作用,依托信息库开发、知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进一步增强信息检索、信息和信息过滤,不断拓展通信、电信会议、web内容管理等基本功能,实现个人、团体、组织与内部诸层次的知识传递与创造,强化信息合作与交流,从而为用户提供结构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信息参考咨询等服务。

第三,加强知识工作者的培养力度,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型的图书馆管理团队。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工作是旨在增加人、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存量和提高这些知识应用的创造性系统化行为。图书馆要保证领先和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知识工作者的培育,维持、组织、开发和利用其才能。一方面,以人本管理为基础,正确树立能本理念,通过有效的方法途径,将员工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通过“因才施用”,将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从而充分发挥其潜能,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专业教育、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促使其跟上职业发展步伐,掌握图书馆管理新知识、新技能,着力打造一支以知识创造、传播、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融信息资源建设、知识共享与服务、技术支持与开发、高层管理为一体的知识型图书馆管理团队,继而实现在内部网和互联网协作平台下的知识共享。

第四,图书馆要培育知识工作者、实施知识管理,就需要从组织文化着手,建立一种知识创新、共享、学习、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一要确立一个图书馆管理的共同目标,依此可以评估、判定图书馆所创造、提供的知识信息服务的质量。二要建立鼓励员工参与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制度规章,培养员工知识创新的自主性。三要建立知识共享的基础和措施,特别是内联网和图书馆管理系统。四是大力开展图书馆间的合作、图书馆与社会的合作,如项目研究合作、服务推广合作、用户教育合作、信息交流合作等。五要实行人性化管理,服务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图书馆信息资源通过用户真正为社会作贡献。

第五,以知识服务为主要任务,着力提升图书馆知识信息的供给保障水平。坚持把信息用户、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等要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连续2024诸如用户人群、阅读倾向、各群体数量比例、知识信息使用频率和方式、对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满足程度等参数,以科学、深入、系统、细致的评测分析,客观准确地确定用户知识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服务。同时,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立足用户需求,围绕资源、服务、管理三大要素,合理设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自动化流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PDA外采、笔记本外采、学术资源门户管理系统,以及数字资源、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和一站式的知识发现与服务系统等管理平台,不断满足用户对数字资源管理、资源整合的需求。

第六,加大知识服务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在线采购、联机编目、付费阅览、在线销售等方式,不断推进知识产品的开发与营销、ISP/ICP/ASP服务、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网络信息整合、商业情报服务、远程教育等形式的知识信息增值服务。同时,努力拓展为政府和科研机构提供科技创新决策支持服务,实现“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促发展。”

结束语

当前,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管理面临这一系列新的挑战。这需要突破以往传统的观念束缚,在知识管理观念下,明确图书馆管理价值体系,运用一些新的管理途径和手段,发展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以便在新的环境下更好地指导图书馆工作,真正使图书馆事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闫小斌.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改革的目标及路径选择[J].图书馆建设,2008,12.

[2]魏群义,彭晓东.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

[3]王宗义.图书馆管理变革的研究导向――“新世纪图书馆管理变革的散思”之一[J].图书馆建设,2003(1).

[4]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图书馆杂志,2003(6).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 图书馆管理 创新

论文摘要:近年来知识管理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仅创新了图书馆的管理内容、管理模式,而且对于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完善现代化图书馆的各种职具有积极的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够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使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服务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作为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对现代管理的重要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运用了知识管理理论,以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依据,通过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和有序处理,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库体系,促进知识的不断更新,充分满足读者对于知识与信息需求,不断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能够有效地发挥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服务作用的。下文详细论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创新表现。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传统的图书管理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即将知识管理理念与图书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图书馆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满足各层次读者不断变化的知识与信息需求,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使各项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相比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有以下发展和创新。

(一)理论基础的发展。传统图书馆管理是以管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则以知识管理理论作为基础,同时综合了管理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多项社会科学知识,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社会对图书馆管理的要求。(二)管理对象的创新。传统的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系统,由建筑、人员、文献信息、经费、设备等要素构成。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管理系统则以信息和知识资源为基础,并且综合了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图书馆文化等多种要素。(三)员工服务理念的创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虽然也是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作为服务理念,但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忙于一些琐碎的事务性管理,很难贯彻服务理念。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将人力资本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将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作为图书馆管理的直接目标,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贯彻于具体工作中。

二、图书馆组织模式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组织结构,建立起灵活、高效、凝聚力强的知识型结构组织。知识型组织群体由众多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并以知识的积累、传播及应用为出发点,新型的知识团队组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一)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负责规划、组织图书馆的宏观发展与建设以及微观的日常工作事宜处理,具体包括创建图书馆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平台,加强馆员间的交流、学习,积极组织本行业的学术交流,协调馆际间以及馆内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做好人事和财务管理。(二)信息建设团队。信息建设团队主要负责馆内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以及数字化转换,并对各种服务工作的设计与维护进行指导。(三)服务团队。服务团队即直接面对读者的图书馆员,主要为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包括图书借阅、读者咨询、读者培训等信息服务,并且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能不断的发现工作的不足,积极进行总结和创新。(四)技术研发团队。技术支持与研发团队主要负责图书馆新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的研发与应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图书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维护与升级等。

三、服务工作的创新

(一)坚持“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取向。传统图书馆管理更多地是关注馆藏和日常事务管理,导致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弊端,如馆藏结构单一、服务范围小、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经济效益和继续建设,不利于图书管的长远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全面落实“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建立明确的读者信息反馈渠道,将读者需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据读者的知识结构、阅读倾向进行信息的2024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从而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面,提升了图书馆信息与知识的服务质量。(二)强化知识服务。当代社会对图书馆提出了很高的知识性要求,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文献2024、贮存、推广和应用,而是对于现代知识的开发、创新与应用。在日常图书管理中需要不断扩充服务的知识内涵,不断进行新知识的挖掘与发现,使原有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更加综合化、系统化、深入化,产生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的再生知识,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同时,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图书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宽度和广度。

结语: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于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创新作用。当代图书管理工作应当及时更新传统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理念,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增值的知识信息,以实现知识的价值和创新知识为目标,以知识增值和读者需要为中心,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图书馆杂志.2003(06).

[2]郑彦芬.基于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9).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情报管理;个性化;信息化;图书情报学;学科理论;知识生产

图书情报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学科理论与知识生产方面,已经积淀坚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自身的研究领域与特有的研究范式。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深刻,图书情报学借助信息化的发展,在研究与应用上也突破了传统的限制,将整个社会发展的信息活动纳入到研究范围,学科功能的定位也从专业性信息理论研究转向为社会各种相关机构,甚至是个人提供相应的信息理论支持与服务。加强对图书情报管理的研究,将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图书情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图书情报管理的价值认识不足

知识时代,信息的价值性更加突出,但是我国整体社会对图书情报的认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决策者们在日常管理中并没有认识到图书情报管理的重要性,对图书情报信息的传递功能与管理作用认识非常不足,因此不仅没有加强对图书情报信息的投资与管理,反而缩减信息项目的投资,减少信息资源的配置,导致我国的图书情报资源不足。而对于图书情报管理的远期计划制定过于笼统,目标模糊。在日常管理中,没有融入个性化服务与信息化管理的现代价值理念,使得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图书情报是信息传递与信息创新的基础,将图书情报管理与服务当成普通的图书管理工作,致使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不足,图书情报信息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没有展现出来,图书情报信息的资源优势与价值功能也没能得到有效发挥。

1.2 图书情报服务没有形成统一机制

各地图书情报管理机构缺少有效的连接,服务标准没有统一,不同地区甚至是同一地区的各级图书管理结构中,各类网络检索系统、服务数据库相对独立,处于分散状态,使得图书情报以及文献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大大降低了文献的检阅效率。由于政府没有进行科学、规范的统一规划,导致在图书情报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中,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限制了图书情报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此外,在图书情报资源建设中,各地区的发展进程差别较大。

1.3 无法适应文献资源的多元化需求

图书情报信息系统是面对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的服务对象包括普通读者、科研工作者、企业决策者、政府领导等,不同的职业类型决定了他们具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情报服务需要多元化发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而我国当前的图书情报管理与服务工作,还未能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局部性的服务模式下,没有发挥信息技术支撑的资源优势,利用网络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使得信息检索用户界面单一,个性化检索需求无法体现。

1.4 信息化管理技术不高

信息技术是实现图书情报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当前,我国很多图书情报管理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简单的技术运用上,图书的更新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另外,对图书情报资料的2024、存档、共享等的信息技术处理,也由于信息化技术薄弱,再加上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较低,造成信息化管理滞后。

2 图书情报管理的个性化发展对策

2.1 开发信息分类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知识时代,信息用户对信息的分类要求更加多样化,服务要求更加细化,实行分类定制,信息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或目的,通过特定的系统服务功能与形式,设定所需的信息资源类型与形式,选取相应的服务功能。当前,分类定制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主要形式。

2.2 开发信息推送的个性化服务

信息推送服务是建立在Internet推送技术基础上的一种个性化图书情报资源信息服务方式,它通过主动的定期推送,向用户传送其所需的信息资源。信息推送服务,是在传统定题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只要一次输入服务请求,系统就会根据客户的请求,定期地、不断地向客户发送最新信息。目前的信息推送服务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通过智能软件,建立全自动化信息推送服务功能。运用智能代理技术,智能跟踪用户在空间中的信息活动,自动捕捉一切与用户相关的兴趣爱好信息,通过智能系统主动搜索一切与用户兴趣相关的信息,提供用户参考;第二类,通过电子邮箱,结合人工的有目的性参与,向用户提供信息推送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的流程是:了解用户信息需求→搜索相关专题信息→信息定期反馈。用户在系统中输入相应的信息需求,包括个人档案信息、感兴趣的信息主题等,由智能系统针对相关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搜索,并定期将信息推送给用户。信息推送的优点是,改变了传统的“人找信息”的模式,实现了“信息找人”,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3 开发信息垂直门户的个性化服务

相对于综合性门户与水平门户网站,垂直门户更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信息资源搜索,其特点是资源整合与分类更具针对性,在特定领域、特定人群的信息服务上更加“精、专、深”,更好地满足了用户深入的专业信息需求。垂直门户对于网络专题信息资源的2024、鉴别、筛选、过滤、组织、描述以及评论等,更具专业性,能为客户提供带有专业搜索引擎的组织目录式索引源站点地址。垂直门户对于信息搜索的要求,更注重特定领域的信息内容的全面性与专深程度,其立足点是建立某一领域或专业的精品信息服务。这种特定服务对于有某一特定领域或专业信息需求的用户来说更具吸引力。而通过这种精品信息服务产品,也能很好地将特定用户与其他用户区分开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对于特定信息服务的需求,提高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质量。 2.4 开发数据挖掘的个性化服务

通过挖掘数据库中隐含的、潜在的专业知识信息,为客户提供更多感兴趣的知识信息,使数据信息资源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传统的决策系统中,知识库中的知识与信息,主要由专家和程序人员输入,知识库中的资源是对已知知识或信息的筛选,用户无法自己获取新知识或新信息。而通过数据挖掘智能系统,客户可以通过所搜内部数据库中大量未知的信息资源,从中获取自己所需的、尚未被发现的知识信息,这是数据挖掘系统的优势。数据挖掘技术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面向数值数据的挖掘,一般统称为数据挖掘;第二类,面向文本信息的挖掘,一般统称为文本挖掘。这两种方式都是采用直观方式,将信息模式、数据的关联趋势以图形的形式呈现给信息用户。

2.5 开发信息呼叫中心服务方式

信息呼叫中心是21世纪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提供一对一的用户专门服务,这种服务方式在企业界的信息服务中应用更为广泛。信息呼叫中心是在电话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电话、传真等传统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引入了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建立了信息技术呼叫系统,形成了可以处理复杂呼叫业务的呼叫流程,并实现了自动话务处理、交互式应答等多种智能服务功能。

3 图书情报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对策

3.1 构建完善的网络情报系统

构建完善的图书情报管理信息化系统。区域内的图书情报机构应通过网络,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情报系统。通过公共服务网站,将区域内的图书情报结构网站关联起来,搭建一个互动的网络信息平台,实行统一化管理。通过图书情报信息平台,实现图书情报资源的信息交互、2024与整合分类。同时不定期更新图书情报系统的软件与硬件设备设施,以确保系统平台的正常与高效运转。通过图书情报网络信息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模块,通过制定约束策略与故障制度,以确保图书情报资源在共享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2 统一配置管理设备

由于在早期的信息化建设中,各个图书情报管理机构所选用的硬件设备的规格与型号不尽相同,为区域内网络情报系统平台的建立造成了困难。为此应在各个图书情报管理机构的硬件设备升级中进行统一管理,调整硬件设备配套,实行统一的计算机和存储装置配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硬件技术的统一,保证资源与管理设备的统一。

3.3 建立复合型图书情报管理团队

复合型的图书情报管理团队,其特点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图书情报机构的管理人员,在信息化与个性化专业管理方面,服务意识更加强烈;二是图书情报机构的管理人员,个人的信息专业素质得到增强。也就是说,管理人员的专业服务精神与服务行为实现了有机结合,达到复合型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对于图书情报结构来说,实现信息化管理与个性化服务建设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专业难度,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图书情报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使工作人员建立正确的专业服务态度,通过考核使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改进自身的缺点,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与专业素质。

4 结语

当前,我国的图书情报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个性化服务进程进展缓慢,在管理与服务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图书情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图书情报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程度,更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各类行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态势,信息在各行业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图书情报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的发展要求图书情报建设与服务同步发展甚至是超前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图书情报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计算机系统功能的日益复杂与完善,也为图书情报服务的个性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兴的网络技术已经取代传统的图书情报管理系统,在我国未来的图书情报管理发展中,将为企业、社会公共事业等的发展带来更切实际的、更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侯俊生.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服务模式探讨 [J].黑龙江档案,2012,(1).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1 信息系统的需求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

借书过程: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如果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断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转贴于

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1)2024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2)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3)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4)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5)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6)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关键词、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7)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8)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9)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3 网络化图书馆的特点

(1)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图书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图书馆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盘及其他介质的存储库中。网络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这是网络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最大的区别。

(2)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信息的网络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性。资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有了以上两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医务工作者在图书馆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献资料,使交流和科研变得更加快捷。

(4)信息管理资源的自动化。管理者数据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使用者也是通过计算机终端才能进行网络的查询和阅览,使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自动化。

(5)信息资源实体的虚拟化。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相结合,在实体的基础上趋向于虚拟化,构成了网络实体的虚拟化。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数字图书馆,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交流。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