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云计算的心得体会(整理5篇)

2024-07-02 03:41:01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云计算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云计算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时至今日,从全球看,以云平台、云网络、云终端、云服务和云安全为主题的技术革命,已形成一个战略体系,成为新一代技术变革的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不再是支撑一个个单独孤立的产业,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站在全产业链的最高顶点,成为所有产业共同的技术平台。

2013年11月,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云体系”为核心理念的国家级联盟。联盟成立以来,以推动与促进中国云体系产业的自主创新和跨越发展为宗旨,得到了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初步实现了跨领域、跨地域、跨行业整合政产学研各类社会资源,吸纳了各界精英,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云梯队, 为新一代信息在中国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做了重要铺垫,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云时代的国际视野

与中国路径

作为云计算技术研究的引导者和云计算推广的倡导者,美国云计算技术、应用、市场的发展均走在前列。2009年3月,云计算被美国政府提上议事日程,同年9月,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开始执行一项长期性云计算策略。随后,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新网站Apps.gov,利用这个新平台展示并提供政府认可的云计算应用。这一举措促进政府机构有效降低了管理和运营成本,也更好地宣传、普及了云计算理念,推动各领域创新。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到2016年,美国各级政府用于云计算方面的投资将占IT总投资的23%以上。

不同于美国,作为云计算应用市场跟随者的欧洲在传统意识上高度重视数据安全性、隐私性,其各自为政、分散不一的数据不透明策略,一定程度阻碍了云计算产业发展。在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云计算主力厂商不断调整技术方案、经营策略的影响下,欧盟及欧洲多个国家逐步接受了云理念,并在欧洲建立起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市场。2009年7月,欧盟对外公布了电信改革的五年计划,并将创建云计算系统纳入革新的四大优先项目。

在日本的云规划中,“霞云”计划是其战略核心,其旨在建立一个大规模云计算基础设施,目标是整合所有政府IT系统,将其转化、归结为一个独立的云计算设施,提高政府运行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日本政府“为国民提供绿色、安全、先进政府服务”的诉求。在信息产业比较发达的韩国,政府于2011年公布了云计算综合计划,明确表示在2014年前会投入601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不断扩大韩国云计算市场版图。

从基础看,自2009年以来,国家2024部门对我国云计算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陆续开展了组织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实施云计算示范工程、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和863等科技计划中系统部署关键技术研发等工作,努力推动云计算服务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取得了积极进展,服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突破,产业配套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标准、评测等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

基于国家对云计算产业的政策扶持及对云应用的引导规划,有人预言,云计算很快将成为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核心战略力量。但云计算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令人忧心之处。首先,规模化发展云计算必须依托带宽更大、稳定性更高的网络,而我国互联网在网速方面仍然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云计算发展的要求,同时,我国诸多科技园区及大型国有企业自建的传统数据中心分布相对分散,存在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大部分仍达不到提供云服务的要求。其次,目前业内对云计算的认识未能统一,一般认为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和效用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也有观点认为云计算更多只是现有技术的集成。另外,从应用角度看,云计算面临着一些特有技术的瓶颈问题,能否在这些技术上实现突破并进一步实现商业化,将影响云计算进一步发展。再次,全球对于云计算最大质疑的安全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相比其他国家,更高比例的我国受访者认为,其所在企业和机构拥有不得外泄的敏感数据,一旦被意外泄露,损失不可估量。最后,云计算在全球尚无统一标准,单元设备、技术难以相互匹配,互操作、硬件转移等难以实现,在某一系统中开发的应用程序无法拿到另一系统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多个“云”之间的互联互通。

“中西方存在制度差异,不同的政府职能定位和IT产业机构都决定了中国的云路径将不同于西方。”中国云体系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沈寓实表示,“正因如此,发展云计算重要战略举措对中国而言,是实现信息产业和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契机,是中国第一次在产业变革中与西方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绝佳历史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孙家广指出:“云计算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其由云平台、云网络、云终端、云服务和云安全构成的统一整体――云体系,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

在我国当前正处“四化”同步发展关键时期,加快云计算发展已成为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重要举措的背景下,如何调动资源、整合资源、优化资源,把握我国发展云计算重要机遇期的关键。“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全国性综合平台,整合政、产、学、研、训、商、资等各类社会资源,推动我国在云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及国际交流合作。”沈寓实表示,“这也是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的初衷。”

“新四化”同步

信息化成“三化”核心

党的十报告提出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理念。在当今国际国内环境中引发广泛热议,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四化”体现出了与以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四化”建设的不同特点,显示出现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内涵。

“四化并举,并不是齐步走,信息化是其他三化的基础,要发挥信息化的先发优势,给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增加更多的附加值。”沈寓实表示,在四化中,代表更新生产力的信息化的相对落后,不仅会拖四化后腿,更会让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发展进程中,付出更多的资金、资源、环境和时间的成本,发展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这更增加了信息化先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在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下,在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的形势下,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

其次,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不能靠单纯的工业化建造城镇化,反过头来,再用信息化消除不良影响。

再次,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度融合,从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工作推进以及农业大数据挖掘探索等方面,通过农业生产、流程、经营方式的信息化改造,加快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

将传统产业置于信息化起跑线上再出发,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根本取决于其与数字信息、智能控制和电子网络融合的程度和速度。因此,信息产业不仅是单独的“四化”目标之一,更是其它“三化”腾飞的“双翅”,是提高其它“三化”科技含量和效率的钥匙。

而云计算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015年1月30日,国务院《2024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指出并强调,云计算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阐释了云计算的核心意义及我国当前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

对于云计算的理解,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单志广从云计算的概念、特征及分类来解读,他指出:“当前中国发展云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发展,可更有效地实现更加精准化、更加高效化的城市管理,也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重要战略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云与城市的有机融合也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结合中国国情,智慧城市的技术本质,就是城市信息化的更高阶段。”沈寓实表示,“在云时代,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城市云’,这包括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发展,有一个整体优化的概念。”

单志广表示:“目前智慧城市的核心还是围绕以数据、信息为核心的加工和利用,智慧城市是整个信息化步入深水区以后要解决开发、整合、融合共享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难题,很多就需要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之间的整合和交互,没有这样的思路,经济社会发展是不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的。”

风起“云”涌

产业发展托举城市未来

作为科技部列入国家“863智慧城市主题项目”的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依托强大科研实力及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光电子等领域开发应用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经过三年建设,其各项智慧城市技术运用已经起步,体现在几大典型示范项目中。

在武汉街头的任意一个公交车站,看一眼电子显示屏,或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知道下一趟公交还有多远能到。

在武汉中百超市汉口黄浦路店买一盒蔬菜,扫一下价签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这捆菜是哪里种的、施了几次肥、打了几次农药、何时采摘、怎么运输的。

在武汉二中,学生们佩戴的电子学生证,可将他们每天进入、离开校园的时间发至家长手机。家长还可通过手机、电脑,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评语。同时,这张卡还可在校园内消费,消费明细也会及时发到家长手机终端。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病房,护士都有一台掌上电脑,而每名患者手腕上都戴有电子腕带,查房时,护士扫描患者的腕带,患者的身份和医嘱信息立刻自动匹配和确认,不出一丝差错。

在武汉,智慧应用已渗入交通、农业、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

据武汉市信产部负责人介绍,在感知方面,武汉市主城区和重要路段已形成无缝视频监控网络。全市公交车辆均植入GPS移动定位芯片,甚至连生鲜蔬菜都打上了二维码,感知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好。在网络覆盖水平上,武汉也位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光纤到户覆盖规模达到230多万户,3G信号覆盖中心城区和新城区中心城镇。另外,市民之家、市图书馆等25个公共区域和3条公交线路向公众开放免费无线上网。在云计算方面,武汉现已组织策划了38个项目,产业基础已显现雏形。

2013年12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武汉联合组建“智慧城市创新中心”,进行研发、应用、培训、服务的综合性创新功能。据沈寓实介绍,“未来,双方将在智慧城市建设、制造业转型创新、初创企业发展、IT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以提升整个城市的生产力和信息化。”

与此同时,云应用的现实需求也在金融、气象、农资等传统行业中得以凸显。中国银监会银行业信息科技监管部副巡视员、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陈文雄表示:“云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我国金融云在向云迁移过程中,由于传统银行业对风险的谨慎,还存在一些负担,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很多银行早已开始云技术储备,在管理和非核心经营层面已经做了大量云应用的尝试,而在公有云平台应用上的步子还有待迈开。”他指出,“云技术的先进性毋庸置疑,不使用会落后,但在金融业,如何为我所用,还有待考虑。目前,云架构现存的问题还未得以解决,在国内应用环境中,云基础架构供应商的利益分配体系还未完善。这方面,政府对云应用的引导规划和资源释放,将非常关键。”

“云计算引入气象业,也十分必要。”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沈文海表示,“在我国的政府与公共事业行业中,气象部门的信息化是属于起步较早的。但是,仍然还有亟需提高的不足之处存在。”出于节约资源和设备、实现信息共享等方面,云计算概念不失为一个可取的解决方案。

沈文海表示,气象中心也在设计全国气象信息网络的整体规划。如果能将云的概念引入,实现流程规范化、集约化管理和整合,逐步实现流程办公、远程办公,将对气象部门信息化大有裨益。”

针对云计算浪潮,来自农资行业中化化肥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范贺军认为,云计算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认为云计算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来看,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绿色IT在世界范围内非常重视绿色的发展,云计算适应这种绿色的潮流;第二,云计算打破了传统的办公思路和界限;第三,云计算改变了IT技术“贵族化”。范贺军强调,云计算与移动互联将为农资业客户创造更多服务价值。

云计算的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无可否认,云计算标准化是云计算真正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的基本前提,没有标准,云计算产业就难以得到规范健康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集群发展。世界上不少主要由关键企业建立的组织正在大力推动云计算标准化,并以此在未来的云计算产业发展中谋取自己的话语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需要云计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云计算互相操作和集成标准,涵盖不同云之间如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公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私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互操作性和集成接口标准;云计算的服务接口标准和应用程序开发标准;云计算不同层面之间的接口标准,包括架构层、平台层和应用软件层之间的接口标准;云计算服务目录管理、不同云之间无缝迁移的可移植性标准;云计算商业指标标准;云计算架构治理标准;云计算安全和隐私标准。

国际组织抢占行业标准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Amazon EC2、EBS、LoadBalancing、CloudWatch等常见公有云标准,虚拟机开放标准格式有OVF,虚拟机引擎有KVM、XEN等开源产品,加密技术有RSA204 8位高强加密算法等。

国际上有十家以上组织正在在推动云标准化的进程,不同的利益团体都在努力,希望在未来的云计算标准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各个国际标准组织对云计算标准的侧重点分布在云安全、云存储、云互操作、平台接口等不同方面。

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DMTF工作组致力于分布式IT系统的有效管理,DMTF标准使得跨厂商系统、工具及企业解决方案的互操作成为可能。目前主机操作系统及硬件级的管理接口规范都来自DMTF标准,所以该组织是极具影响力的团体。DMTF提出了Open Virtualization Format1.省略。到2010年8月底为止包括了IBM、Microsoft等两百六十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组织、团体、大学、研究院和公司。成为拥有600多家组织企业、参与人数超过5000人的国际化组织。我国的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神州数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华为、北京大学等都加入了该组织。

存储工业协会SNIA:成立时间比较早的存储厂家中立的行业协会组织,它的成员包括不同的厂商和用户,核心成员有Dell、IBM、NetApp、EMC、Intel、Oracle、FUJITSU、JUNIPER、QLOGIC、HP、LSI、SYMANTEC、HITACHI、Microsoft、VMware、Huawei-Symantec十五家,其他成员有近百以上,SNIA就是存储行业的领导组织。针对云计算迅速发展SNIA成立了云计算工作组,并Cloud Data Management Interface,目的是推广存储即服务的云规范,统一云存储的接口,实现面向资源的数据存储访问,扩充不同协议和物理介质。其中包括了SNIA云存储的参考模型以及基于这个参考模型的CDMI参考模型。SNIA希望为云存储和云管理提供相应的应用程序接口并向ANSI和ISO提交这些标准。

开放网格论坛OGF:由来自4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用户、开发者和厂商的组成的社区组织,目的是引导网络计算的标准和规范,开发管理云计算基础设施的API,创建能与云基础设施(IaaS)进行交互的实际可用的解决方案。成员有CYBERA、Fujitsu、Oracle、Grid Consortium Japan、CA、NetApp、Microsoft、Sun、Hitachi、IBM、Intel、HP、AT&T、eBay等公司与组织。该组织提出了OCCI,该标准目的是建立接口标准解决方案,实现架构云远程管理,开发不同工具以支持部署、配置、自动扩展、监控和定义云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OGF成员发表了很多针对网格计算、节能降耗的数据中心建设最佳实践白皮书,对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云计算互操作论坛CCIF:非盈利技术社区组织,其目标是建立全球的云团体和生态系统,讨论云计算的社区共识,探讨新兴趋势和参考结构,帮助不同组织加快和应用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服务。建立一个共同商定的框架/术语,使得云平台之间能在一个统一的工作区内交流信息,从而使得云计算技术和相关服务能应用于更广泛的行业。CCIF提出了统一云接口UCI ,把不同云的API统一成标准接口实现互操作,还提出了资源描述框架RDF,定义资源的语义、分类和实体方法。CCIF论坛的赞助商有Cisco、Intel、IBM、SUN、Appistry、Thomson Reuters、RSA等公司。

云安全联盟CSA:推广云安全最佳实践和云安全培训,编写了针对云计算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的15个战略领域的关键问题和建议,促进最佳实践以提供在云计算内的安全保证,并提供基于使用云计算的教育来帮助保护其他形式的计算。组织成员有DMTF、OGF、ISACA等组织,Dell、HP、Microsoft、Intel、Cisco、Google、Novell、CA、Oracle、Symantec、RSA、McAfee、Trend Micro、VMware等公司,在云计算安全最佳实践方面较有影响力。

开放云联盟OCC:提出不同云之间集成和云操作性的开放框架,云计算参考指标和开源云参考模型,管理着Open Cloud Testbed的实验平台和Open Science Data Cloud的科学研究基础架构,开发云计算基准和支撑云计算的参考实现、管理开放云测试平台、改善跨地域的异构数据中心的云存储和计算性能,使得不同实体一起无缝操作。主要成员有Cisco、MIT、NASA、Yahoo和Northwester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等一些大学。

TM Forum:宗旨是领导服务供应商在通信、媒体和云服务市场提供最好的IT,帮助行业建立、交换和收益于数字服务,其成员来自195个国家700多组织和公司,很多成员都来自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最近也发起了云服务策略,期望行业在基于云服务的市场里克服一些阻力以实现云服务增长。

The Open Group:厂家中立、技术中立的联合会,旨在开放标准和全球互操作性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无边界的集成信息流,目的是建立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共识,共识内容包括云计算在内的IT技术,如何安全、可靠地实现不同规模的企业运营,减少企业运营的成本、增大商业可扩展性和敏捷性,消除云产品和服务的对企业的厂家锁定。Open Group白金会员有Capgemini、HP、IBM、Kingdee(金蝶)、ORACLE、SAP,其他成员还有不同的云计算提供商和最终用户,其成员大多是ERP和顾问咨询公司,推出了一系列2024云计算商业应用场景、云计算的参考架构、云计算的投资回报计算方法的优秀白皮书,是CEO/CFO/CIO很好的参考资料。

美国国家实验室NIST:目标是提供技术指导和推广技术标准在政府和工业领域有效和安全地应用,它提出了云计算的定义,针对美国联邦政府的云架构、安全和部署策略,专注于美国联邦政府的云标准、云接口、云集成和云应用开发接口等。

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成员涉及电信行政管理机构、国家标准化组织、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专用网业务提供者、用户研究机构等,正在更新其工作范围以包括云计算这一新出现的商业趋势,重点关注电信及IT相关的基础设施即服务。

云标准客户委员会CSCC:2011年,IBM与超过 45 家主流云计算组织机构携手成立,委员会由 OMG管理,旨在确定核心的客户需求,为云标准的制定机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确保云计算的用户能够获得与传统的IT环境相同的选择自由度、灵活性及开放性。云标准客户理事会对所有的云计算参与者开放。通过一年多的运行,目前已有超过330家来自全球的企业、组织与团体加入了该组织。中国一些本土云计算领先企业也加入了该机构(OMG是一个国际化的、开放成员的、非盈利性的计算机行业协会,任何组织都可以加入OMG并且参与标准制定过程,OMG拥有379个会员组织)。

开放数据中心联盟ODCA:由英特尔协调发起、行业用户代表组成的开放数据中心联盟,这个联盟以用户为骨干和核心,力图推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开放化和标准化。ODCA组织向行业用户提供需求发展的蓝图,使用发展蓝图指导用户的内部IT部署,ODCA联盟成员已经由最初的75家发展到超过300家,包括了诸多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每年掌握超过千亿美元IT预算,国内的主要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阿里巴巴、百度等。

中国话语权堪忧

可以看出,在这些前沿的云计算标准化研究和制定组织里,我们国家的公司和组织比例是非常少的,仅仅在OASIS、Open Group、SNIA里有一些公司或组织参与。

云计算标准牵涉到国家战略资源分配及安全问题。未来如果谁制定云计算标准,就有话语权。

业内人士表示,云计算是开放的,在标准方面一定要有自己话语权,有自己的讲话声音。对中国来说,如果不制定会吃大亏。

目前,信息技术核心领域几乎被美国所垄断,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没有主导权,其战略选择非常有限。

在云面前,国家信息安全和主流思想文化受到挑战。云计算的发展将导致全球信息在2024、传输、储存、处理等各个环节上进一步集中,国家信息将在去国家化的趋势中受到严峻考验。

在工信部的指导下,我国云计算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已经展开。工信部自2009年以来已推动和促进云计算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标准化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组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工作组启动了云计算相关技术和服务标准的预研和规划工作。

云计算的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的确如此,云计算已经成为主导整个IT行业的关键技术,而云计算中心的建设也将在不同行业、不同城市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现在,云计算市场告别纸上谈兵、虚火过旺,正在变得务实、本分,不论是政务云还是金融云等,各行各业基于云计算的应用都在落地,并在业务等核心层面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

对此,云基地创始人、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认为,IT产业的发展从整合到细分,而现在的云计算市场正在经历着整合。不论是IBM、惠普、Intel等国际品牌厂商,还是联想、浪潮等国内厂商,都在借助云计算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2013年,云计算市场由曾经的蓝海已然变成了红海,群雄逐鹿之时,如何站稳脚跟,将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服务器 格局重构

云计算的持续升温,为服务器厂商带来新的希望。对此,天地超云高级副总裁邓洪升认为,云计算环境下,更多的用户将从购买服务器产品转向购买云计算中心的服务,而云计算的深入应用,不但将打破以国际厂商为核心的技术垄断格局,也会给服务器的体系架构和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变化。

“5年内,新一代数据中心对云服务器的采购需求预计将达到每年500万台的规模。”邓洪升介绍道,“目前,传统的服务器片面追求高性能,在计算密度、能耗、存储效率、CPU利用率等方面存在瓶颈。而未来云计算中心的建设更关注的是能效、空间、PUE(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TCO(总所有成本)等关键指标;另外,云计算中心的建设是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系统软件等基础架构的整体融合,因此,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服务器产品的竞争,更是云计算软硬件的系统创新能力的竞争。”

创新 从系统整合下手

为云而生,是天地超云的发展定位,邓洪升说,如果没有出现云计算,天地超云绝对不会进军服务器市场。

据了解,凭借高密度多节点服务器,天地超云成功中标百度2013年5000万元左右的采购合同,赢得了一个开门红。趁热打铁,3月12日,天地超云对外了2013年基于云计算的“英雄战略”。

对于何为“英雄战略”,天地超云高级副总裁King作出了详细介绍,既追求服务器的高密度、低能耗,更追求云计算中心的易管理和系统优化。除了介绍英雄战略外,King还展示了具有高密度、低功耗,有2U空间内容纳4个甚至8个独立主板的创新云计算服务器;以及与Intel联合推出的高温一体机系统,该系统可全年无休地运行在40度左右的高温环境,无需空调,极大地节约能耗,非常适合云计算中心的大规模应用部署。

此外,为了更好地解决云计算中心系统部署和应用,天地超云借助云基地整体优势,推出了云计算管理平台、云安全管理系统,并深入整合,形成了云计算高温一体机、云慧大数据一体机、云仓云存储一体机等产品方案。

据悉,凭借整合优势,超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各种行业云、智慧城市建设中被广泛应用。2012年超云与合作伙伴携手承建了陕西省电子政务云,实现陕西省各级在计算、网络、数据灾备、安全保障、运维服务和信息等基础资源共享。项目建设大幅降低了陕西省政府的工厂建设和运行成本,据估算,在软硬件方面可节约投资20%~30%,跨部门数据库及业务协同系统建设可节约投资50%~60%,统一建设可复用的公共性、通用性业务系统可节约投资60%以上。

云计算的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近几年,云计算的发展比较迅猛,然而云计算发展背后的阻碍却不能忽视。其中,标准和安全问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云计算企业为研究对象,辨析云计算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分析了各种云计算企业的利润来源,通过建立标准,期望能够作为一个参考来衡量云计算企业的优劣。

关键词:云计算企业 盈利来源 评价标准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已经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排在第一位的新兴产业。在我国,云计算将会形成一条包括云平台供应商、云平台使用者/云计算服务商、云计算用户、云端设备在内的产业链,在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云计算未来前景广阔。

云计算企业发展的障碍

(一)云安全问题

云安全是自云计算出现以来,一直都存在的怀疑因素,实际上这也是目前云计算推广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障碍。许多企业还不适应把其数据和应用保存在其不能控制的系统。具体来说,云计算的安全问题可以归结为共性安全和个性安全。其中共性安全主要是指信息共享的安全问题,分别为:云计算模式下的信息系统的设备安全,“云”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数据信息的内容安全,数据信息的使用安全。云计算为数据处理和未来计算机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新颖的发展模式。在该模式下,除了共性安全性外,对于用户而言还存在很多个性安全风险,包括:对专业领域数据加密能力不强,可信性问题, 系统的可靠性,数据安全性。

(二)云计算标准问题

云计算应该有一个通用的平台,而不应该是专用的平台。由于目前云计算发展服务提供商均基于各自的标准提供服务,没有一家公司提供方法,让用户够把自己的数据和应用程序从一个云计算服务无缝迁移到另一个服务。这导致用户被绑定在特定服务商上。目前云计算的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上已成为热点之一,但多个标准化组织互有交叉和重复,云计算标准还处于草案规划阶段,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云计算标准体系。在国内,云计算的标准工作虽已启动,但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云计算企业目前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瓶颈,特别是在标准方面,云计算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致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没有标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就难以得到规范健康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集群发展。

(三)立法缺失问题

在云计算的立法问题上,其主要体现的是云计算数据问题。现在,存在许多治理数据跨越国家边界流动和存储的法律,包括治理隐私法、知识产权法、执法规章,电子发现行为规范和情报搜集法规等。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建立之后,许多数据将只存储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之内的数据中心中。然而,实际上核实云服务供应商是否满足其契约的地理义务是挑战性的问题。例如,为了降低IT成本,云服务供应商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违反SLA(服务等级协议)而将数据移动到其他的数据中心。然而,这种动作可能使数据对其他服务商或者组织是可用的。

(四)现有员工对云计算的抵制问题

中小企业作为云计算最大的使用群体,在其引入云计算之后,其信息管理模式必定会发生一些变革。这种变革通常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然而,这种变革对于企业原来的员工来讲并不一定是一个有利因素。在讨论云计算时,经常会有云计算将影响现有员工就业的话题。云计算,特别是公有云采用后,企业IT都要迁移到云中,CIO们自然担心失去对IT系统和支持的控制;对于HR部门来说,这不仅意味着要寻找新员工,而且他们的工作难度主要在于熟悉云计算的人才匮乏,以及市场对云计算人才的抢夺;在云计算之前,企业的财务部门已经适应并习惯了IT软件采购模式,但是在采用云计算后,传统的模式不再使用,财务部门不得不重新接受和学习云计算的采购模式。由于现有员工对云计算的抵制,在实际的运用中,云计算并不能像蓝图中描述的那样一帆风顺。

(五)消费者的能动性问题

同时,云计算使消费者及其终端用户远离数据和计算资源以及云计算对资源部署和数据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严重地降低了用户的能动性。特别是SaaS服务模式,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取代消费者内部的IT部门负责应用软件的开发,第三方云供应商取代了消费者的业务部门负责应用软件的运行和管理,这比较不利于应用软件开发者及时有效地了解和利用特定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由于远离消费者的业务部门及其终端用户,SaaS开发商与消费者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比与消费者内部IT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可能更加困难。因此,即使不考虑虚拟化和网络带宽的影响,SaaS模式也似乎不太适合于大型应用软件。长远来讲,这种远离消费者市场的模式将会阻碍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

云计算企业的盈利来源

(一)半导体供应商的利润来源

云计算效率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服务器的运算能力,该技术会根据摩尔定律演进,即芯片处理能力每18个月翻一番。芯片供应商有英特尔和AMD,其有两大业务―个人电脑芯片和服务器芯片业务,而涉及云计算的业务大部分是服务器芯片业务。由于服务器芯片不存在个人电脑芯片那样的问题,因此服务器芯片业务是有利可图的。服务器芯片的客户主要是企业(如惠普、IBM),它们反过来又会将这些芯片制成的产品卖给其他企业,其区别主要在芯片处理能力等方面。这些企业客户对服务器芯片的价格并不敏感,因为它们是基于芯片性能推销其服务器产品的。半导体供应商业务的好坏取决于其产品,即芯片的尺寸和高速缓存等,它们的终极目标是在最小的芯片面积上集成“最密集”的处理能力,使单位晶圆的效益最大化。这些目标在个人电脑芯片上更容易实现,因为其所需要的处理能力“密度”要比服务器芯片小。因此,能够在服务器方面开拓出市场的半导体供应商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并从云计算推高的需求中受益。

(二)大型服务器制造商的利润来源

硬件产品本身已经演变成一个价格竞争激烈的市场,制造商得到的奖励是市场份额而不是利润率。为了让事情更简单,服务器/存储器制造商倾向于向企业客户提供全方面的硬件产品,并通过把持最高的市场份额来赢取客户的信任。牺牲某个领域的利润以在利润率更高的领域赢得信誉,制造商通常是这样做的,即“放弃”硬件来推销服务,往往企业的大部分利润是来自于其提供的各种服务方面,而不是硬件本身。如今,随着云计算的快速成长,大型云计算企业和地方大量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其对硬件服务器和存储器需求将会上升。然而,在云计算的价值链中,服务器制造商仍然处于利润率等级的末端。

(三)管理服务提供商的利润来源

这类云计算企业包括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爱依斯(AES)和Rackspace等,其所提供的管理服务从一端的主机托管到另一端的全套“云”服务,不一而足。管理服务需要大量的前期资本投入,比如,建立一个数据中心需要支付昂贵的设备费用、基础设施费用和设备更新费用。主机托管的运营成本较高,这导致其利润率较低。同时,由于昂贵的设备前期投入,以至于对这些设施的使用也成为实现盈利的目标。然而,单纯的云计算服务是让客户从一个标准化的服务菜单中进行选择,其运营成本会随着客户群体的扩大而分散消解,数据自动化和软件管理服务也是此道理。随着众公司将主机托管扩张至云计算服务,其利润率也相应提高。

(四)云计算运用开发商的利润来源

云计算运用开发商的平台和资源一般更有机会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因为其对中小型企业的价值主张尤为明显。中小型企业只能够支付其所需要的东西,比之自主研发,外面有更多性能可靠的应用可供选择,这能让它们避免招募IT员工以及减少相关费用。随着应用开发商的客户规模从中小型企业扩大到大型企业,其成本结构也会扩大,这是因为开发商对自身销售队伍的投资会变成公司的一项资本投资,这之中的挑战同样是公司在增长过程中对销售成本或资本投资的管理。

(五)云计算电信运营商的利润来源

电信运营商在使用云计算之后,预计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收入。第一,云计算的运用将会加速移动互联网的运用和普及,“云”端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得手机成为计入云端的主要方式。第二,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移动用户设备的功能将会更加强大,复杂的服务和强大的存储功能将由云计算来完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使得电信运营商在应用层面上相对于其他提供商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第三,随着云计算的成熟,用户将通过移动互联网访问云端服务器,获得各种资讯和交友等服务,从而为运营商带来可观的数据流量收入。第四,电信运营商通过云计算可以为企业提供IDC业务,包括主机托管类、资源出租类、增值服务类以及运用类等业务,增强了电信运营商在IDC业务上的竞争力,并增加了电信运营商在平台与运用聚合层面上的市场份额。

云计算企业的评价标准

本文尝试从以下方面对云计算企业进行衡量:

第一,相关性标准。这里的相关性是指云计算与现有企业应用模式之间的匹配相关程度,这种相关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云计算需要统一的平台,使用户可以方便地从现有系统转换到云计算;二是云计算需要解决离线使用的问题。许多应用不能采用云计算是因为它们无法达到永久在线的要求;三是云计算仍需要与丰富的本机应用相结合,在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同时,也需要提供足够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体验。

第二,可靠性标准。对于使用或者准备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公司来讲,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也只有解决了可靠性问题,云计算企业的商业模式才能算是较为成熟。可靠性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服务器可能遇到问题而停止工作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另一方面,数据传输方面的潜在问题也可能会影响用户使用,比如网络连接出现问题。可靠性是影响客户对云计算是否放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此,云计算企业应该重点关注。

第三,资源虚拟化。资源虚拟化将帮助云计算平台更加高效地进行资源管理和调配,从而提升云计算平台的竞争力。把资源虚拟化并聚合成池能够增强业务灵活性和连续性、增强资源可管理性、减少整体拥有成本。同时,服务的提供由一组资源支撑,资源组中的任何一个物理资源对于服务来讲应该是抽象的、可替换的;同一份资源被不同的客户或服务共享,而非隔离的、孤立的。

第四,具有大规模的计算及存储资源。大规模的计算与存储资源是云计算的基础,而且这些资源被集中存放并管理,就好比是发电厂,源源不断地向外提供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与带宽一样,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也经历了性能从低到高、成本从高到低的过程。遵循摩尔定律,CPU或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于其上的晶体管数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这成为了信息时代的源动力。

第五,持续的服务更新与孵化。云计算提供的各种服务能力可随使用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并孵化出新的能力,同时,这种改变可做到向下兼容,即保证原有使用者的持续使用,而现有软件的使用模式缺乏这种持续更新的能力。

第六,可计量的资源使用。现有IT服务管理模式下,缺乏对资源使用的计量,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也只能按照流量或者是具体产品进行收费。云计算与资源共享相关,在共享的基础上,服务提供者可通过计量判定每个服务的实际资源消耗,用于成本核算或计费,使资质能够像水电一样,按需求消费,并能够计量。

参考文献:

1.祝小江.从云计算产业链探讨中国云计算商业模式[J].经济视角,2011(9)

2.张艾斌.云计算模式与云安全问题研究[J].科技论坛,2010(6)

3.张纪元.云计算产业链及基本特征和电信运营商的盈利模式[J].广东通信技术,2011(8)

4.邓仲华.论云计算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9(4)

云计算的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

国发〔20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云计算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发展云计算,有利于分享信息知识和创新资源,降低全社会创业成本,培育形成新产业和新消费热点,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云计算处于发展初期,我国面临难得的机遇,但也存在服务能力较薄弱、核心技术差距较大、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不够、信息安全挑战突出等问题,重建设轻应用、数据中心无序发展苗头初步显现。为促进我国云计算创新发展,积极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适应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能力、深化应用为主线,完善发展环境,培育骨干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扩展应用领域,强化技术支撑,保障信息安全,优化设施布局,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使信息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为促进创业兴业、释放创新活力提供有力支持,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减少行政干预,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丰富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能力,对接应用市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监管政策,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统筹协调。以需求为牵引,加强分类指导,推进重点领域的应用、服务和产品协同发展。引导地方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确定云计算发展定位,避免政府资金盲目投资建设数据中心和相关园区。加强信息技术资源整合,避免行业信息化系统成为信息孤岛。优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创新驱动。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强化云计算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云计算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加强管理创新,鼓励新业态发展。

保障安全。在现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结合云计算特点完善相关信息安全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和数据隐私保护,增强安全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障云计算信息安全。充分运用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带动相关安全技术和服务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7年,云计算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化,产业链条基本健全,初步形成安全保障有力,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协同推进的云计算发展格局,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共云计算骨干服务企业。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云计算服务种类丰富,实现规模化运营。云计算系统集成能力显著提升。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增强原始创新和基础创新能力,突破云计算平台软件、艾字节(EB,约为260字节)级云存储系统、大数据挖掘分析等一批关键技术与产品,云计算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云计算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服务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水平大幅提高。

应用示范成效显著。在社会效益明显、产业带动性强、示范作用突出的若干重点领域推动公共数据开放、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和政府采购服务改革,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开展百项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在降低创业门槛、服务民生、培育新业态、探索电子政务建设新模式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政府自建数据中心数量减少5%以上。

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云计算数据中心区域布局初步优化,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值优于1.5。宽带发展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初步建成满足云计算发展需求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安全保障基本健全。初步建立适应云计算发展需求的信息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明显提升,云计算发展环境更加安全可靠。

到2024年,云计算应用基本普及,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云计算关键技术,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骨干企业。云计算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和法规体系健全。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显著提升。云计算成为我国信息化重要形态和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公共云计算服务,实施云计算工程,支持信息技术企业加快向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大力发展计算、存储资源租用和应用软件开发部署平台服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等在线应用服务,降低企业信息化门槛和创新成本,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活动。积极发展基于云计算的个人信息存储、在线工具、学习娱乐等服务,培育信息消费。发展安全可信的云计算外包服务,推动政府业务外包。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大企业开放平台资源,打造协作共赢的云计算服务生态环境。引导专有云有序发展,鼓励企业创新信息化建设思路,在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立足自身需求,利用安全可靠的专有云解决方案,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面向云计算的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等服务。

(二)提升云计算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云计算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市场培育和产业政策的紧密衔接与统筹协调。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服务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着力突破云计算平台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艾字节级数据存储与处理、大数据挖掘分析等关键技术,提高相关软硬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水平。加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科技专项成果与云计算产业需求对接,积极推动安全可靠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各领域的应用。充分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强云计算相关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健全产业生态系统。完善云计算公共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标准制定和相关评估测评等工作,促进协同创新。

(三)探索电子政务云计算发展新模式。

鼓励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实现各领域政务信息系统整体部署和共建共用,大幅减少政府自建数据中心的数量。新建电子政务系统须经严格论证并按程序进行审批。政府部门要加大采购云计算服务的力度,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基于云计算的政务信息化建设运行新机制,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云计算创造更大市场空间,带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大数据开发与利用。

充分发挥云计算对数据资源的集聚作用,实现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推动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和服务。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改革试点,出台政府机构数据开放管理规定,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地理、人口、知识产权及其他2024管理机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推动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重点在公共安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就业和社会保障、交通物流、教育科研、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应用示范,支持政府机构和企业创新大数据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服务支撑作用,加强推广应用,挖掘市场潜力,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五)统筹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

加强全国数据中心建设的统筹规划,引导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先在能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部署,以实时应用为主的中小型数据中心在靠近用户所在地、电力保障稳定的地区灵活部署。地方政府和2024企业要合理确定云计算发展定位,杜绝盲目建设数据中心和相关园区。加快推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结合云计算发展布局优化网络结构,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优化互联网网间互联架构,提升互联互通质量,降低带宽租费水平。支持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建设绿色云计算中心。

(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研究完善云计算和大数据环境下个人和企业信息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与制度,制定信息2024、存储、转移、删除、跨境流动等管理规则,加快信息安全立法进程。加强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加大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力度,建立完善党政机关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定级备案和测评等工作。完善云计算安全态势感知、安全事件预警预防及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党政机关和金融、交通、能源等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和监测。支持云计算安全软硬件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快云计算安全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市场环境。

修订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完善云计算服务市场准入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云计算服务企业申请相关业务经营资质。研究支持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网络政策。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云计算服务质量、可信度和网络安全等评估测评工作。引导云计算服务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诚信水平,逐步建立云计算信任体系。加强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监管和技术支撑手段建设,调整网间互联结算政策,保障网间互联高效畅通。对符合布局原则和能耗标准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支持其参加直供电试点,满足大工业用电条件的可执行大工业电价,并在网络、市政配套等方面给予保障,优先安排用地。引导国有企业运用云计算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广应用安全可靠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加快制定信息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出台政府和重要行业采购使用云计算服务相关规定,明确相关管理部门和云计算服务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规范云计算服务商与用户的责权利关系。

(三)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按照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的作用,采取无偿资助、后补助等多种方式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投资,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实施云计算工程,继续推进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创新政府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经费管理方式,完善政府采购云计算服务的配套政策,发展基于云计算的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将云计算企业纳入软件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认定范畴,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四)完善投融资政策。

引导设立一批云计算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加大对云计算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对技术先进、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云计算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云计算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五)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重点突破”原则,加快推进云计算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云计算服务质量、安全、计量、互操作、应用迁移,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与评估,以及虚拟化、数据存储和管理、弹性计算、平台接口等方面标准,研究制定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业务和数据安全、涉密信息系统保密技术防护和管理、违法信息技术管控等标准。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云计算相关人才,加强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为云计算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完善激励机制,造就一批云计算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国际云计算领域高端人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云计算人才,可按国家2024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在职称评定、落户政策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支持企业和教育机构开展云计算应用人才培训。

(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支持云计算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在境外部署云计算数据中心和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基于云计算的服务贸易发展。加强国内外企业的研发合作,引导外商按2024规定投资我国云计算相关产业。鼓励国内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制定云计算国际标准。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云计算发展工作,按照本意见提出的要求和任务,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突出抓手,重点突破,着力加强政府云计算应用的统筹推进等工作。国务院2024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做好与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衔接,加强组织实施,形成推进合力。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网信办要会同2024部门,加强对云计算发展的跟踪分析,推动各项任务分工的细化落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