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亲子共读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亲子共读目前已被广为接受。广大师生和家长都已经满怀激情地参与进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从亲子共读的益处、原则和方式谈一下亲子共读的教育意义。
父母与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称之为亲子共读。“亲子共读”从狭义上来讲,指“亲”与“子”选择一定的阅读材料,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彼此共同阅读与对话。既然说是共读,表示念故事这个活动不是单方面的,不是因为你要在共读中,把你的一些想法或期望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一起参与,并从中满足孩子的某些期望或期待。成年人与孩子共读,或在孩子身边自己读书,都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阅读的榜样,使儿童在阅读中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一、亲子共读的益处
1.培养了儿童良好的阅读态度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李燕认为,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终生受益,会给孩子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与看电视被动地接受信息是有本质区别的。另外,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经常接触这种符号的孩子,其信息加工水平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现在不少孩子从小就习惯于依赖具体的形象,形成视觉加工模式。在美国,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都不会阅读,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亲子共读时间里,孩子不仅会接触到语言文字、图像,同时还听到父母绘声绘色的讲述,听觉器官也被调动了,这将提升孩子对信息的整体加工水平。
2.亲子共读,让孩子体会阅读的价值,享受阅读的乐趣
从小听父母读书的孩子,远在识字之前,就在父母膝上领略了书中世界的奥妙,对那个美好世界的向往,使孩子更有动力、更主动、更配合地去掌握阅读所需的各种基础。长久地听书、谈书,丰富了孩子的词汇量,也扩展了孩子的知识面,为孩子今后独立阅读时理解书中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听父母读书,也培养了孩子倾听的习惯,在电视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孩子能够不靠喧闹画面的吸引,专心地倾听,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对今后孩子上学读书听课都很有好处,如增进感情、增强语言能力、学习协调沟通能力、增加知识、提升写作能力、经验传承交流、独立思考、休闲娱乐、培养亲子品格等。
3.创造了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亲子共读,使父母能和孩子共享童年美好时光,也为个性不同的父母提供了一条亲子沟通的良好渠道。有的个性拘谨的父母不知该和孩子玩什么,这时候,打开一本好书,与孩子静静分享,是每个人都会做的。进而以书本为出发点,我们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通过选书、读书、谈书,父母拉着孩子软软的小手,带他步入世界,把自己的价值观传达给孩子。而坐在父母的膝上与爸爸妈妈分享一本好书,将给孩子留下温馨的童年回忆。
读书的教育意义不仅在于促使小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同样对成人也很有启迪。让我们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爱的教育”,相互共勉。
二、亲子共读的原则
家长在给孩子读书时,要真心实意地去读,不要敷衍了事;要倾注全部感情去读,不要漫不经心。这样孩子会随着家长的朗读和描绘而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亲子共读时要注意以下原则:如宁慢毋快、宁少毋多、宁游戏毋教训、宁轻松毋严肃。掌握这些原则,可使亲子共读的教育意义得到最好的体现。
三、亲子共读的方式——共读与互动
共读的方法最主要有两个大方向:
1.照本宣科——照书念
照本宣科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认识作品的原貌,也由于在读的过程中,大人没有添加自己的解释或感想,孩子就可以自由地去感受所听到的故事,可以完完全全地成为故事的诠释者。别外,在照本宣科的做法里,孩子因为也可以照着念书,尤其是遇到重复的句子时,对他们更加容易,所以大人可以邀请孩子自己念出来,和大人轮着读,让孩子享受参与在共读的过程中的快乐。
有些材料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多次阅读,能够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家长翻开这些书时,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让孩子看图“读”出相关的内容,这能让孩子有一种自我实现感。
2.添油加醋——用自己的话说故事,边说边提问题,跟孩子讨论
添油加醋的做法,孩子可以“听”见大人的想法,并且可以经由跟大人的互动、讨论,更加增进阅读上的理解。孩子的疑问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回应。
还可通过提问阅读,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角色扮演,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注意力。通过想象阅读,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让儿童在亲子共读的氛围中得到良好教育。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健词:亲子 亲子共读 数字化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句话诗意地反映出亲子阅读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一、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亲子阅读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及对儿童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也可以说,通过阅读作为媒介的这一种亲子活动方式不论从其主体的互动性,还是从作为载体的书籍的信息交流性来讲,亲子阅读方式给家庭和儿童成长带来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家庭教育方面;二是对于儿童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方面。亲子关系从其心理学意义上来讲即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它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孩童语言发展、人格形成及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是非常有益的。利用亲子阅读这种形式,通过健康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选择优质的书籍,即为一种“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的体现。
作为主体的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位老师,其自身的角色力量是不容忽视的。要当好一位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和不断地学习。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如何平衡角色的定位和精力的付出都是需要父母用心思考并身体力行的。就亲子阅读行为,需要父母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时间,二是精力。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阅读。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进入美妙的阅读时光,并尝试使之成为习惯。还需要提前阅读书本内容,理解其中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才能声情并茂地进行亲子共读和做阅读指导,首先感受图文带给自己的乐趣,再把乐趣传递给孩子。
亲子共读书籍分为很多类,其中以故事类居多,也最具有亲子共读性。故事犹如通往孩子内心的幽径,故事中的隐喻可以作用于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行为发生正向的转变。如果一个故事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如实呈现孩子的心灵状态,并带着爱和鼓励,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或提供一个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孩子就会接收到故事中的讯息,令人惊喜的改变会由此而发生。
亲子阅读不仅让孩子,也能够让成人得到滋养。父母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帮助他们阅读,将阅读之旅与孩子们的童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和他们一起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亲子共读过程中,父母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孩子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良行为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1)读书姿势不正确,躺着、倾斜身体、眼睛距书本太近等等;(2)对于可以独立阅读的孩子,读书就伴随口中念念有词,必须读出声音来,或者用手指着逐字逐句地念出声来的行为要予以纠正并训练;(3)读书不等同于认字,不要把读书与识字生硬地联系起来,使阅读乐趣变成“学习”的附庸。
2、亲子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
(1)阅读时间。调查发现,每天能保证有15—2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庭不足10%。家长们忙于工作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陪伴孩子游戏及阅读的时间非常少。
(2)理解不全面。调查发现,不到10 %的家长认为亲子共读只适用于幼儿,等到孩子上学了、会自己认字念书了,就应该让孩子独立阅读,否则会养成依赖大人的习惯。所以大部分家长在自己孩子上幼儿园时比较关注亲子阅读,一旦孩子上了小学,亲子阅读的热情与参与意识就逐渐消失或荡然无存。
(3)书籍选择问题。调查发现,不少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阅读材料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70%以上的家长只是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书,较少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和意愿,而且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更多地是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范围较窄。有近30% 的家长还说不清为孩子选择图书的依据,或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购买欲望。
二、现代家庭亲子阅读现状分析。
1、亲子阅读功利化倾向。亲子阅读是一种共同游戏,享受亲情的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提高修养、培养行为习惯和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不是个机械积累知识的过程。不少家长急切地希望孩子能通过大量书籍的阅读和故事的聆听,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认识书本上的拼音、汉字、字母。这样的阅读丧失了阅读的灵魂。成为了仅以书本为载体,进行知识学习的机械程序。渐渐地,可能会剥夺孩子对于书本和阅读体验的感觉和乐趣,逐渐对阅读失去兴趣而把“看书”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情。“阅读”应该是一件快乐而有灵魂的事情,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工程,孩子天性使然,乏味之事他们决不会对此产生兴趣。
2、数字化终端。这里谈到的数字化问题是比较敏感的。当数字时代来临的时候,便捷和“好玩”的终端进入了孩子们的世界。引发电子书阅读争论的技术是在2010年iPad上市后才真正得到关注的,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深入的研究。
“最近一系列2024儿童电子书使用危害的文章主要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儿童图书委员会的发言人尼克 戴明(Nicole Deming)表示,“目前阶段,这些文章还无法客观地评价技术对孩子们的影响。”
对于家庭的亲子阅读,如果靠数字阅读占主体地位,是否还有“亲子”的味道?对于家庭的亲子阅读,会不会再有这样的意境:清晨,醒在一个有雨的季节,把那本绘本放在膝盖上,给你说那个我喜欢的故事……
参考文献: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如今知识获取的渠道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是过于依赖于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创造而制作出的图像、声音、情景等这种被动的接受方式,最终只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制约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语言文字为每一位孩子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每一句话都会通过不同的理解、感觉、想象,转化成天马行空的画面,呈现于脑海。因此,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优秀的文学作品借助于各种方式,表达了人类社会的一些共同的基本准则和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品质。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处在形成时期的青少年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因此,对于孩子的成长,阅读是不可代替的。
1 未成年人阅读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2016年4月18日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对未成年人的三个年龄段(0~8周岁、9~13周岁、14~17周岁)和18周岁以上成年人分别采用四套不同的问卷进行访问。在上述所调查的数据中,本文着重研究0~8岁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阅读率,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依赖性较强,还未形成独自阅读的能力,是父母陪同进行亲子阅读的主要人群。并且这个年龄阶段是儿童心理培养、智商发育、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研究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行为意义重大。
与2014年度阅读行为的数据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占到68.1%,较2014年的59.2%上升了8.9个百分点(见图1);而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30分钟以上时间陪孩子读书的比例仅占18.6%,不足两成(见图2)。[1]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知,仅有27.4%的家长会从孩子出生至一岁的婴儿阶段,开始尝试利用卡片、绘本、儿歌等资源引导孩子进行认知和阅读启蒙,与欧美发达国家所倡导的从零岁开始阅读相比,呈现相对的滞后性。我国儿童第一次接触图书大都在其出生一到三岁之间,有76%的家长能够与孩子建立亲子阅读。但同时也证明,仍有剩余24%左右的孩子阅读需求会被忽视。[2]
我国0~8周岁儿童的年平均阅读图书数量远低于欧美等国水平。导致这一现象有多种原因。一是由于我国部分家长的阅读启蒙误区,即认为刚出生的婴儿缺乏对语言、图像等阅读内容的认知与学习能力,所以无需进行阅读熏陶。其二是我国对于婴儿阶段亲子阅读资源以及教育方法的空白,使得启蒙教育无法有效开展与实施。
而从小学中高年级,即9岁左右开始,我国少年儿童的图书阅读率逐渐增多,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少儿在这一阶段开始掌握一定数量的文字基础,可以开始独立阅读全文字类的图书;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校内课业和学习的需要,应试目的性的教辅教参考类图书阅读大大增加。所以这只是课内非主动性阅读量的增加,并不能代替课外自主发展阅读的数据。[3]
2 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亲子阅读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交流的阅读过程。书籍阅读的时间长短、内容的适宜性丰富性,父母能否经常陪伴都决定了阅读的质量。“亲子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爱”的方式。通过共读,为父母提供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加深孩子与父母的感情交流;通过共读,能潜移默化的帮助幼儿掌握大量的词汇,对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理解能力大有帮助,并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 公共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中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到:“公共图书馆要帮助少年儿童自小就培养并加强阅读习惯,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4]公共?D书馆有责任帮助指导家长开发儿童的教育潜能。“亲子阅读”活动,将成为共同图书馆服务的新课题。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并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3.1 专业性不足
或囿于相关图书资源的紧促,或受制于国内亲子教育方面专业知识的匮乏,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的开展处于普及不够、深度不足的不均衡状况,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需求。图书馆开展的亲子阅读活动,场地布置、所提供的书籍品种比较单调,活动组织策划人性化不足,活动年龄针对性不强,缺乏与孩子的互动氛围,较为呆板缺乏吸引力,公共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活动未能较好地向各个年龄阶段家庭延伸。
3.2 家长影响不足
经调查研究发现,在各类阅读行为中,大多数儿童没有前往图书馆进行阅读,利用外部资源学习的习惯,这与家长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家长自身的阅读意识、文化水平及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本身前往图书馆寻求帮助的意愿和行为较少,限制了公共图书馆在亲子教育中的作用。这也暴露出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存在的浪费现象。
3.3 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家长受工作或生活琐事的阻碍无法长期坚持亲子阅读,另外,学龄儿童还会因学校课业负担较重或者参加其他的培训课程而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缺乏周期性与计划性,亲子阅读不能达到预想效果。
4 公共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的策略与建议
4.1 开展有针对性的资源建设
公共图书馆应大力建设面向亲子阅读的纸质图书资源,丰富亲子阅读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书籍以及配套服务。比如针对0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可以多引进美国凯迪克奖、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英国凯特格林威奖2024的中英文绘本,色彩斑斓风格迥异的图片可以刺激小朋友的想象力,童趣的语言更加符合低龄儿童的心理发育与语言发展阶段。
4.2 加强与专业性商业机构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在“亲子阅读”领域缺少专业指导以及社会化合作宣传,仅靠行政力量的干预和公共财政的投入显然是难以解决的。公共图书馆可以与运作相对成熟、成效显著的专业亲子阅读机构合作,借用其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活动理念,相互学习,相互指导,在传统阅读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改革,改进亲子阅读服务的内容与表现形式,通过开展如故事演讲比赛、儿童情景剧、文化展、读书交流会等新型服务项目弥补个体家庭中亲子阅读形式单一的不足,使公共图书馆举办的亲子阅读活动更具科学性和多元化。并可在幼儿园、小学、居民区加大“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活动的宣传力度,形成一个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商业性亲子阅读机构、学校、社区协同推进的服务体系。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商业化与广告性的程度,公共图书馆应作为一个有权威性、有正确指导性、有信誉保证的亲子阅读活动的公立机构,而不应成为商业机构宣传的渠道。
4.3 新技术的使用
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亲子阅读总是容易被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所打断,家长要学会带领孩子有效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共读,即使每天只坚持10分钟,其效果也好于中断亲子阅读活动。公共图书馆可以尝试通过网络技术手段为家长提供可以用于零散时间亲子阅读的资源与服务,如开发一个亲子阅读手机APP或者开通微信公众号,一方面提供能够短时间阅读的故事、儿歌,或者是自然小百科等,家长与孩子可以在零散时间快速的接收信息,交流互动完成亲子阅读活动。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手机客户端或微信公众号对家长推送宣传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活动,2024阅读方法以及优秀书籍等,一举两得。
4.4 重视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影响力与主导力
家长是开展亲子阅读的执行者与实践者。本身具有良好阅读习惯与教育理念的家长往往能够主动带领孩子阅读并长期坚持,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大多数家长缺乏系统的阅读教育的方式方法,或是受到文化及教育水平因素的限制,最终所采取的阅读形式较为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共鸣,不能有效的发挥出亲子阅读应有的引导作用。公共图书馆应当解决家长的需求,专门为家长提供专业的阅读教育咨询服务,帮助家长克服亲子阅读过程中遇见的瓶颈。图书馆针对家长的需求可采取普及化讲座及个性化咨询两种服务。
公共图书馆可通过APP或者幼儿园的帮助,在有阅读需求的儿童家长中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选取家长群体反映最广泛的亲子阅读问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与交流会,介绍国内外科学先进的阅读方式,分享优秀书籍、学习资料,避免不必要的精力物力浪费,并传递正确的阅读价值导向,不可急于求成,避免揠苗助长性行为的出现。
公共图书馆也可以专业图书馆员团队为依托,针对单个家长的需求以及孩子的个体身心发展差异,提供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和实践策略,为孩子设计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培养计划。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亲子阅读;重要意义;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12-2
眼下,绘本已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孩子、家长的生活,琳琅满目的绘本给我们的阅读取向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在这股热浪之下,我园也逐步推进了“亲子阅读”工程,旨在让更多的家长了解“绘本故事”,学会“亲子阅读”,并将其作为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一把钥匙、社会性发展的一条纽带。
一、建构概念,认识亲子阅读
1.绘本:绘本也称图画书,日本儿童文学出版专家松居直对此作了非常形象的注解:“文字+图画=带插图的书,文字×图画=图画书”。它适合低幼儿童阅读,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这也就意味着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特点,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2.亲子阅读:家庭绘本亲子阅读即是家庭成员与幼儿共同参与的阅读活动,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伴随着一定情感联系的,以绘本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为幼儿学习正规书面语言做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更注重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更多的关爱,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二、认知意义,重视亲子阅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阅读就是有着足够的认识,而亲子阅读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其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1.从阅读方式来看,亲子阅读活动不仅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一把钥匙,更是促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曾经有位学者在幼儿园中做调查,结果发现,在“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有大人讲解”这个问题中,99%的孩子都选择了“有大人讲解”;但问到“喜欢在家里看书还是在幼儿园里看书?”95%的孩子都选择了家里。他们的理由是“家里更舒服,能让爸爸妈妈专门教我”,可见,亲子阅读在家庭中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从阅读内容来看,《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我们也不难发现,目前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不仅图画精美,构图、色彩使孩子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能把孩子带入美好的故事情节中,使孩子在阅读时既享受文学,也感染美学。
三、有序推进,优化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的关键之一的就是“家长”,但由于他们自身素养、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要有效进行亲子阅读必然会存在很大困难和差异,为此这就需要获得幼儿园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导,以下就是我园的一些做法:
1.发放问卷调查表。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之前,我们首先向家庭发放《家庭亲子阅读》问卷调查表,旨在了解各家庭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家庭读书情况。
2.召开家长动员会。召开《亲子阅读活动》启动讲座,主要让家长明确了解2024进行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亲子阅读活动的目标、亲子阅读的几个原则、亲子阅读活动的环节、创设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的重要性等,并给家长提出家庭亲子阅读的计划和安排要求,如:
创设阅读环境。幼儿园创建“亲子阅读吧”,班级里开辟“书香小站”,家庭中建立“温馨一角”,同时定期更换阅读环境布置,并积极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注意亲子沟通的行为方式,创造一种“听的气氛”,学会“平等对话”,处处提供有利于孩子阅读的良好氛围。
制定“阅读DIY”。结合家长及自己孩子的特点,制定一学期的阅读计划,包括读什么,读多少,达到什么水平等。
投入“图书漂流”。根据幼儿园的统一安排,本着自主选择,按时借环的原则,充分利用好漂流图书,分享智慧,分享快乐。
进行“读书游戏”。每天进行20分钟的读书游戏,注意方式方法的有效使用:
(1)生动引读:在阅读初期,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把故事声情并茂地读给孩子听,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听故事和看画面中感受绘本、理解绘本。(2)交流提问:阅读并非一味地看绘本,有时也需要互动,当亲子拥坐在一起时,家长可以适当地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理解画面、故事,在边问、边看、边答中逐步理解绘本内容。(3)扮演模仿:学前期的孩子喜欢游戏,喜欢表演,因此,家长和孩子可以讲一些有趣的或是感兴趣的绘本进行模仿表演,进一步帮助孩子从现实生活浸入绘本故事,充分感受绘本的精髓,也让亲子间的感情在扮演中得到加深。(4)放手阅读: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在有一定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家长可以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阅读,同时还可邀请他们把阅读的内容讲述给大家听,并适时鼓励,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成功阅读的喜悦。(5)尝试认错:注重孩子的主导地位,在阅读指导中,家长有时可以“糊涂”一会,如故意把故事情节漏讲或讲错,或者索性向孩子“求救”。帮助亲子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主导需求。
完成“阅读心路”。每月完成两篇读书心得,包括读书的收获、孩子在共读过程中的亮点表现、存在的问题困惑等,然后通过幼儿园的归类、总结,将优秀经验辐射传播、存在问题尝试进行解决。
3.做亮亲子阅读节。
此活动旨在起到交流分享的作用,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引导家长如何更好地进行亲子阅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亲子阅读观摩活动:有针对地定期开放一些阅读观摩活动,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帮助家长从中获得一些优秀的阅读教育经验和方法。亲子阅读交流讲座:由骨干教师、专家等与家长直面交流,就亲子阅读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和辅导,帮助家长解除困惑,也可由部分家长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共同畅通亲子阅读的前进脚步。亲子阅读成果展示:我们将亲子阅读情况以图片或影像的形式呈现,有时也会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将优秀图书栩栩如生的展现。最后,根据各家庭阅读计划的执行情况等评出亲子阅读“榜样家庭”,并形成叙事报告,以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家长投入其中。
总之,亲子阅读的目的就是要突破单向的教育模式,采用亲子交互的方式,让孩子体验共读带来的无限乐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孩子、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让阅读的种子在大家的心中生根,发芽!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合作 家长服务 个性化定制 留守儿童 多方合作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82-02
如今知识获取的渠道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是过于依赖于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创造而制作出的图像、声音、情景等这种被动的接受方式,最终只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制约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语言文字为每一位孩子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每一句话都会通过不同的理解、感觉、想象,转化成天马行空的画面,呈现于脑海。因此,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优秀的文学作品借助于各种方式,表达了人类社会的一些共同的基本准则和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品质。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处在形成时期的青少年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因此,对于孩子的成长,阅读是不可代替的。
1 未成年人阅读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2016年4月18日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对未成年人的三个年龄段(0~8周岁、9~13周岁、14~17周岁)和18周岁以上成年人分别采用四套不同的问卷进行访问。在上述所调查的数据中,本文着重研究0~8岁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阅读率,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依赖性较强,还未形成独自阅读的能力,是父母陪同进行亲子阅读的主要人群。并且这个年龄阶段是儿童心理培养、智商发育、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研究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行为意义重大。
与2014年度阅读行为的数据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占到68.1%,较2014年的59.2%上升了8.9个百分点(见图1);而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30分钟以上时间陪孩子读书的比例仅占18.6%,不足两成(见图2)。[1]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知,仅有27.4%的家长会从孩子出生至一岁的婴儿阶段,开始尝试利用卡片、绘本、儿歌等资源引导孩子进行认知和阅读启蒙,与欧美发达国家所倡导的从零岁开始阅读相比,呈现相对的滞后性。我国儿童第一次接触图书大都在其出生一到三岁之间,有76%的家长能够与孩子建立亲子阅读。但同时也证明,仍有剩余24%左右的孩子阅读需求会被忽视。[2]
我国0~8周岁儿童的年平均阅读图书数量远低于欧美等国水平。导致这一现象有多种原因。一是由于我国部分家长的阅读启蒙误区,即认为刚出生的婴儿缺乏对语言、图像等阅读内容的认知与学习能力,所以无需进行阅读熏陶。其二是我国对于婴儿阶段亲子阅读资源以及教育方法的空白,使得启蒙教育无法有效开展与实施。
而从小学中高年级,即9岁左右开始,我国少年儿童的图书阅读率逐渐增多,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少儿在这一阶段开始掌握一定数量的文字基础,可以开始独立阅读全文字类的图书;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校内课业和学习的需要,应试目的性的教辅教参考类图书阅读大大增加。所以这只是课内非主动性阅读量的增加,并不能代替课外自主发展阅读的数据。[3]
2 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亲子阅读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交流的阅读过程。书籍阅读的时间长短、内容的适宜性丰富性,父母能否经常陪伴都决定了阅读的质量。“亲子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爱”的方式。通过共读,为父母提供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加深孩子与父母的感情交流;通过共读,能潜移默化的帮助幼儿掌握大量的词汇,对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理解能力大有帮助,并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 公共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中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到:“公共图书馆要帮助少年儿童自小就培养并加强阅读习惯,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4]公共D书馆有责任帮助指导家长开发儿童的教育潜能。“亲子阅读”活动,将成为共同图书馆服务的新课题。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并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3.1 专业性不足
或囿于相关图书资源的紧促,或受制于国内亲子教育方面专业知识的匮乏,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的开展处于普及不够、深度不足的不均衡状况,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需求。图书馆开展的亲子阅读活动,场地布置、所提供的书籍品种比较单调,活动组织策划人性化不足,活动年龄针对性不强,缺乏与孩子的互动氛围,较为呆板缺乏吸引力,公共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活动未能较好地向各个年龄阶段家庭延伸。
3.2 家长影响不足
经调查研究发现,在各类阅读行为中,大多数儿童没有前往图书馆进行阅读,利用外部资源学习的习惯,这与家长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家长自身的阅读意识、文化水平及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本身前往图书馆寻求帮助的意愿和行为较少,限制了公共图书馆在亲子教育中的作用。这也暴露出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存在的浪费现象。
3.3 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家长受工作或生活琐事的阻碍无法长期坚持亲子阅读,另外,学龄儿童还会因学校课业负担较重或者参加其他的培训课程而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缺乏周期性与计划性,亲子阅读不能达到预想效果。
4 公共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的策略与建议
4.1 开展有针对性的资源建设
公共图书馆应大力建设面向亲子阅读的纸质图书资源,丰富亲子阅读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书籍以及配套服务。比如针对0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可以多引进美国凯迪克奖、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英国凯特格林威奖2024的中英文绘本,色彩斑斓风格迥异的图片可以刺激小朋友的想象力,童趣的语言更加符合低龄儿童的心理发育与语言发展阶段。
4.2 加强与专业性商业机构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在“亲子阅读”领域缺少专业指导以及社会化合作宣传,仅靠行政力量的干预和公共财政的投入显然是难以解决的。公共图书馆可以与运作相对成熟、成效显著的专业亲子阅读机构合作,借用其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活动理念,相互学习,相互指导,在传统阅读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改革,改进亲子阅读服务的内容与表现形式,通过开展如故事演讲比赛、儿童情景剧、文化展、读书交流会等新型服务项目弥补个体家庭中亲子阅读形式单一的不足,使公共图书馆举办的亲子阅读活动更具科学性和多元化。并可在幼儿园、小学、居民区加大“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活动的宣传力度,形成一个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商业性亲子阅读机构、学校、社区协同推进的服务体系。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商业化与广告性的程度,公共图书馆应作为一个有权威性、有正确指导性、有信誉保证的亲子阅读活动的公立机构,而不应成为商业机构宣传的渠道。
4.3 新技术的使用
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亲子阅读总是容易被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所打断,家长要学会带领孩子有效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共读,即使每天只坚持10分钟,其效果也好于中断亲子阅读活动。公共图书馆可以尝试通过网络技术手段为家长提供可以用于零散时间亲子阅读的资源与服务,如开发一个亲子阅读手机APP或者开通微信公众号,一方面提供能够短时间阅读的故事、儿歌,或者是自然小百科等,家长与孩子可以在零散时间快速的接收信息,交流互动完成亲子阅读活动。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手机客户端或微信公众号对家长推送宣传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活动,2024阅读方法以及优秀书籍等,一举两得。
4.4 重视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影响力与主导力
家长是开展亲子阅读的执行者与实践者。本身具有良好阅读习惯与教育理念的家长往往能够主动带领孩子阅读并长期坚持,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大多数家长缺乏系统的阅读教育的方式方法,或是受到文化及教育水平因素的限制,最终所采取的阅读形式较为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共鸣,不能有效的发挥出亲子阅读应有的引导作用。公共图书馆应当解决家长的需求,专门为家长提供专业的阅读教育咨询服务,帮助家长克服亲子阅读过程中遇见的瓶颈。图书馆针对家长的需求可采取普及化讲座及个性化咨询两种服务。
公共图书馆可通过APP或者幼儿园的帮助,在有阅读需求的儿童家长中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选取家长群体反映最广泛的亲子阅读问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与交流会,介绍国内外科学先进的阅读方式,分享优秀书籍、学习资料,避免不必要的精力物力浪费,并传递正确的阅读价值导向,不可急于求成,避免揠苗助长的出现。
公共图书馆也可以专业图书馆员团队为依托,针对单个家长的需求以及孩子的个体身心发展差异,提供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和实践策略,为孩子设计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培养计划。
4.5 关注特殊群体
大中城市家长对孩子亲子阅读的重视程度及实践情况普遍良好,能够有意识的陪伴孩子进行阅读。但我们不能忽视,中国有巨大数量的农村儿童,且有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根据权威调查,2015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总体来说,大多数农村儿童父母处于对孩子有心无力的状态,甚至相当一部分“打工”父母的心目中滋生着 “读书无用论”思想,觉得打工来钱快、来钱多,对子女的学习听之任之,不够重视。这是我国未成年人教育中的一个空白。由于父母教育水平的限制,父母监护角色的缺失,农村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亲子阅读无法顺利的在这个群体中有效开展。相对来说农村儿童更容易走向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拥有专业的人才与物质资源,有能力有条件为贫困地区儿童及外砦窆ぷ拥芸展亲子阅读服务工作。随着国家从物质、经济上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的同时,精神层面的觉悟也应当相应的提高,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个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共同协作解决,在此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可以扮演专业性指导以及最终使用实践的角色。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就要解决中国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经济水平落后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地区的孩子从小通过学习,有发展致富的能力,拥有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从根本上为我国东西部平衡共同发展助力。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图书馆人应该尝试去参与、献策献力的现实问题。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提供思想、科技资源的信息中转、交流中心,更应当在社会中积极承担起“布道者”“解惑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刘丹.公共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工作思考[J].读者工作,2010 (1):82-84.
[2] 梁志敏.国内外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研究初探[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6):84-87.
[3] 潘丽敏.亲子阅读机构的服务模式及其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6):109-113.
[4] 李锦霞,刘芳,周力虹.学龄儿童亲子阅读现状与小学图书馆服务策略研究帛――基于澳门地区小学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工作[J].图书馆建设,201 5(12):60-65.
[5] 丁文t.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16―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