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划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划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二级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28-02
一、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对此项工作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成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二级工作站成员一般由学院的学工干部、辅导员老师组成,主要功能是及时掌握所在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并对多数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发展性辅导,帮助他们面对大学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困扰。
结合大部分高校二级工作站目前建设的实际状况,本着提升工作实效性的考虑,由二级工作站发起、指导各班级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某一阶段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科学地设计方案、有序地开展活动,真正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提升其心理品质。
二、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思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实施过程
1.完善组织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需要完善的组织机制,各二级工作站应结合所在院系的学生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要求组织开展此项活动,并将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常规工作落实下去。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要提供具体指导,并调动各班心理委员及其他班干部具体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
2.主题选定。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首先就要确定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不是盲目的,主题选定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甄选出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共性和个性心理问题。应该具体视各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和需要,可以结合调查问卷、座谈会、平时观察到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确定主题,主题既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以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度,也要有助于班级团队的管理。
3.活动方案策划。活动方案策划是以所选定的主题为核心,对班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一份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策划应包括班会的目标、具体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流程、活动分工及注意事项等。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在活动方案策划中运用并融入相关的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学生的策划方案给予必要的引导。以使班会目标集中、明确;使内容的选择切合主题;使形式活泼、独特,利于表现主题;使班会流程设计流畅、科学、合理。
4.活动开展。活动开展主要就是在班级实现活动方案策划的过程。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环节的活动进行到位,比如一些心理游戏活动开展后一定要进一步挖掘、分享,而不是简单地完成活动流程,要调动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共同领会主题的意义,实现真正的感悟和成长。
5.活动总结、评价。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总结、评价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后的感受、点评;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活动的评价。教师的点评应该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要客观,具体、个性,同时也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的评价更多应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投入度、对班会主题的认识是否有所深化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在分享、探索等环节是否积极表达,也可以通过设置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活动满意度等措施来得到比较客观的反馈。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项目实施要求
各二级工作站要使所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明确,针对性强。每一次班会的主题应当集中、具体。班会的主题一定要来自各班同学学习、情感、人际、生活等方面,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要能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促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使大家体验到班级的友爱和温暖,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素质。
2.内容丰富,受益面广。主题班会要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以提高班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对主题的相关认识到实践体验,各种内容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学生参与度不断提升,互动发酵,影响如涟漪发散。
3.形式多样,操作性强。在主题班会中可以适当地穿插心理小游戏、心理情景剧表演、空椅子技术、头脑风暴及一些简单的心理小测验等。心理研究表明:自身参与体验的活动,印象最深刻,相互影响最大。所以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验,鼓励他们通过活动探索自我。
4.准备充分,提升效果。“凡事预则立”,要想成功地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前期充分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从班会前期二级工作站辅导老师2024主题及方案策划的具体指导,到具体各环节班级心理委员和各班级干部的任务分解、精心准备,都将为班会的成功召开做好铺垫。
三、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实践应用举例
针对目前很多学生沉迷手机,在很多场合都只顾着低头玩手机,对很多生活中的美好却视而不见的现象,某学院二级工作站组织2013级某专业开展了以“身边的小幸福――做幸福的使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整个班会用时约1个小时,由七个环节组成,紧紧围绕主题,环环相扣,具体环节如表1所示。
通过这次2024主题、科学设计、准备充分、高度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对幸福有了更实际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同学表示愿意收起手机,多抬头看看世界,愿意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感受幸福。本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四、结语
二级工作站结合所在院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并将它作为各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常规化形式和平台,既能缓解二级工作站成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尴尬,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及连续性,是符合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理想选择。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效果评价的量化、活动的连续性、推广性等方面仍需继续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划案范文第2篇
(一)完善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咨询体系及实习基地建设
该中心是集计划生育宣教、咨询、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和人员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机构,为学员安排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实习是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能让学员接触到一个完整的服务构架,特别是通过接触不熟悉的工作岗位和环节,掌握咨询技巧和方法。医疗部实习:观摩计划生育四种手术的操作规程,参观温馨人流室、宫颈乳腺检查室等,了解数字化管理系统。目的是了解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和信仰,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术前、术后心理辅导、情感慰藉,消除受术者抵触和紧张情绪,如何倾听、沟通、交流注重双向互动,帮助服务对象选择适宜的方法等。生育文化中心实习:了解生育文化中心的建设,学习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知识和技巧,掌握简单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咨询,了解避孕药具的种类、使用及发放。如何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生理阶段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服务与知情选择。心理咨询室实习:了解心理咨询室的设计,掌握心理咨询的操作程序,见习生殖健康咨询,参与案例讨论,提高生殖健康咨询工作的三项基本的技能,熟悉咨询案例的记录与随访咨询技巧应用。开放性提问模式的训练,倾听行为的建立,专业复述能力的培养。
(二)香港考察学习
赴香港考察学习是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必修课,也是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简称家计会)的宣传教育主要由“传讯组”承担,任务是透过地区活动和互联网传播生殖健康科学知识,保持与媒体的紧密联系,定期举办义工培训,提供生育指导、婚前检查、青少年保健、家庭性教育、男性生殖健康检查等。家计会十分重视开发生殖健康教育教材,制作的科普宣传单张精细,表现手法多样性,特别是网页上的生殖健康教育动画做得生动活泼,让人们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下学到了知识。家计会教育最具特点的工作,一是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性教育讲座、性教育活动周、性教育活动坊、中小学性教育活动周等。二是公众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性生活讲座系列(基础知识篇、亲密情趣篇)、受孕与不孕教育讲座、地中海贫血知识教育讲座、性生活启导、研讨会/论坛等。香港学习考察活动包括参观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婚姻与家庭治疗中心,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他们认为,如果说前一段时间的脱产学习是打基础,那么赴香港学习考察就是一次很好的进修和提高, 家计会的工作方法注重人性化,他们根据人生的不同时期(如婴孩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的宣传和咨询工作,一些很难启齿的话题,通过动画的演绎,让人觉得不会尴尬,而是很自然就接受了。在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学习考察,他们在课堂上的开放式的讨论,尤其是提问技巧、倾听对象问题的方式,对开展咨询工作很有帮助。又如,学生进入课堂后都要签订保密声明,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一个程序,却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生殖健康咨询网站建设
为加强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了《生殖健康咨询网》。其宗旨是,凝聚深圳生殖健康咨询师这支年轻的队伍,服务生殖健康咨询师;宣传和弘扬深圳生殖健康咨询师新职业,为社会和群众所知;为生殖健康咨询师管理提供平台,开展咨询师交流、继续学习活动;工作室的设计是网站生命力的核心部分,分别有7人担任:疑难问题解答和中心实习;培训计划和人事管理;网站管理和学员辅导;生育文化中心管理;班主任工作;区级计生中心咨询师交流;街道级计生中心咨询师交流等。
(四)通过深圳市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基地建设,为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提供了保障,为计生的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了保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2009年性文化节上,首批生殖健康咨询师上岗,在现场提供免费咨询。生殖健康咨询师们身着统一的服装,热情接待来咨询的市民,成为展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殖健康咨询师大部分是计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经过培训后,她们更懂得从心理上为咨询者提供服务。目前她们分布在全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提供青少年性教育、家庭与婚姻问题、性病与艾滋病防治、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避孕节育方法与药具、与心理障碍防治、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咨询服务。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基地还先后引进了从事生殖健康咨询师研究工作的博士和硕士,为建立生殖健康咨询师教学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社区生育文化中心提供人力资源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2024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向均衡化普惠型转变,大力改善民生。年内新建180个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到2009年底,力争每个社区建一个生育文化中心,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生育文化服务”,到2008年全市已建立起407所社区生育文化中心。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建设改变了基层人口计生工作没有固定场所,没有固定人员,存在服务盲点的局面,有的建在了劳务工大饭堂、有的建在了影剧院、还有的建在了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区。中心成为集人口计生政策知识宣传、性与生殖健康咨询、避孕药具发放以及学习、培训、交流、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宣教服务阵地,成为计生人员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在改善服务的同时促进了管理。以前是计生上门门不开,现在是群众主动找上门;以前群众对计生不理解,现在关系很融洽;以前服务是上环加结扎,现在是文化搭台,服务多样化,增强了计生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服务效果也更趋明显。以提高社区生育文化中心的文化内涵和服务能力。以人为本,通过社区服务的可及性获得,着重从制度层面保障群众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所应该拥有的知情和生殖健康权利。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辟了一条培养和引进人力资源的新渠道,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建设迫切需要生殖健康咨询师(员)发挥骨干作用,目前,已经有60多名生殖健康咨询师活跃在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形成了生殖健康咨询师建设和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发展互为促进的有效机制。
生殖健康咨询师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灾害后, 21日我市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在生殖健康咨询师选拔15人组织 “心理关怀志愿团”赴灾区开展工作。在都江堰市、汉旺镇和安县开展了为期一周高强度、高风险、高效果的咨询服务活动。志愿团回深后围绕“心理危机干预”这一主题,整理出6个教案。
(1)、《抗震救灾中生殖健康定位与方法》汶川大地震后, 5月志愿团20日到达灾区,当时,大规模的人员搜救活动基本结束,作为心理援助,还属于“第一时间”心理援助,在咨询过程中归纳出三种方法:第一种是集体心理辅导,第二种类是个体心理辅导;第三种是儿童集体心理辅导。工作任务:一是心理辅导,通过倾听、倾诉、安慰、鼓励和疏导等,为灾区群众服务;二是有针对性地发放生殖健康用品,育龄妇女感到了这种关爱很具体、很及时受用,既起到了保健作用,也疏解了她们的心理压力;三是根据生殖健康咨询师的职业特点建立与部分群众特别是儿童的联系,进行跟踪和帮助。团队管理。高强度、高风险、高效果,抗震救灾对志愿团成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团队精神得到弘扬。
(2)、《灾后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咨询与服务》:育龄妇女,灾后她们不但心理上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咨询重点:正确指导灾区育龄妇女在现有的条件下防治生殖系统感染;心理和药物的综合干预使灾区妇女尽早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灾后的性生活;为灾区育龄夫妇提供优生优育和相关计生政策的咨询服务。
(3)、《转移注意力方法在儿童心理关怀中的应用》:目的是减少灾难对于儿童心理成长的不良影响,让他们早日走出灾难阴影。作法:注意力转移治疗方法是否能够为儿童带来快乐,采用非洲的动物,主要是斑马、大象、角马、长颈鹿、羚羊、河马、犀牛、猴子、狮子、豹子等。因为儿童对于动物有天生的亲和力,他们会对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很快进入一种欣赏和喜爱的状态。他们的心境很快进入动物世界,如同成人在战场的间歇期听一曲家乡的流行歌曲,让他们破碎的心灵流入一股清泉,让他们得到暂时的心灵休息。
(4)、《心理关怀的持续跟踪与效果观察》:当灾区群众开始对志愿团有了信任感,甚至产生依赖心理时,面对志愿团又不得不离开的现实,可能给受助者带来挫败和痛苦,本教案中志愿团成员以灾害中安县一对失去父母的姐弟俩心理变化为线索,进行了持续跟踪。基本上1至2周通话一次。心理关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理创伤不可能通过短期的一两次的心理辅导就能够完全康复,所以需要持续的对关怀对象进行疏导和关心,让对象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快乐,这样也能保证心理关怀的效果。
(5)、《灾区学生课堂心理辅导教案》:在都江堰临时小学,咨询师针对 “事实阶段”、“思考阶段”、“反应与症状阶段”、“教学与再保证阶段” 四个阶段,为灾区学生开展了快速而全面的心理辅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划案范文第3篇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则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制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就其具体制度建设来说,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科研成果与工作成效显著。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心理辅导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同,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差别较大,违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事件时有发生。有鉴于此,要普及、巩固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加快、抓紧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
二、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地位和功能
学校心理辅导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核心。它是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政府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保障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顺利开展,依照法规、政策而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则、规程或行动准则,即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具体来说,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其根本任务;基本制度是指国家和政府颁布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和条例制度,也可称之为学校心理辅导的法规性制度;具体制度则包括心理辅导管理制度、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精神疾病筛查及转介制度、心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心理辅导的伦理制度、心理辅导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心理辅导队伍的培养及督导制度等,即学校心理辅导的岗位性制度。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也迅速得到发展。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来说,为了加强和推进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部指导性文件。1994年,《中共中央202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2024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部委颁布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对学校的精神卫生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特别是2013年颁布实施的《精神卫生法》,更是从法律层面上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十年之后,2012年底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旨在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上述各种政策、文件,可以说就是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随着这些文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的学校都开始出现领导认识、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实施系统、心理辅导室的设置与使用、环境育人等心理辅导工作新局面。当然,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仍有一定距离。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制度,这里以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加以说明。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些地方性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如《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对心理辅导室的基本配置和各项仪器的配置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然而,除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标准之外,还需要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便于评估和管理。我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应包括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
软件建设。包括心理测评和档案管理软件、心理辅导教师资质要求及心理辅导室的岗位规章制度等。第一,心理辅导室须配备符合我国学校实际且能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困扰的、科学的心理测评系统和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开展进一步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系列档案资料,如心理咨询面谈记录、热线咨询记录、网络咨询记录、心理危机信息库及危机干预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与教师沟通记录、团体心理辅导记录等,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规定按师生比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对他们的任职资格和培训经历应有要求,并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对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统一的归口,并规定统一的业绩考核标准等,保证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学术会议,定期接受专业督导。第三,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制度建设,明确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咨询程序、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等,建立健全心理辅导的预约、咨询、反馈、追踪调查等规则,明确规定心理辅导室的服务群体、开放时间,以及心理辅导教师每周需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数。
硬件建设。包括场地建设、环境要求、基础设施等。第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应有专用场地,选址适当,本着安静又方便寻找的原则,尽量避开集体活动区等热闹场所。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设置个体心理辅导区、团体心理辅导区、心理辅导教师办公区、来访者接待室和心理测评区、心理档案管理区、心理阅览区等,有些区域可以互相兼容。第二,心理辅导室的周围环境应比较整洁、幽雅和清静,室外张贴宣传展板、欢迎图标等;内部环境应温馨、舒适,让来访者有足够的安全感,特别是个别辅导等区域要保障私密性要求。第三,心理辅导室的设备分为基础设备和心理学硬件设备。常用的基础设备包括电脑、录音笔、电话机、摄像设备、隔音设备等,心理学硬件设备的配备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避免使用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设备。如有的心理辅导室配备“宣泄人”工具,让学生采用殴打宣泄人的方式调节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会适应性的情绪调节方法,应避免使用。
伦理规范。按照心理辅导行业的一般伦理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伦理规范包括:心理辅导教师应尊重来访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有责任保护来访学生的隐私权,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有责任向来访学生说明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应用的限度;辅导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心理测量与评估过程中应考虑被测量学生的理解水平,并使用恰当的教育、心理测量工具了解来访学生的情况;鼓励心理辅导人员进行专业研究以对心理辅导工作有所贡献,在研究时应尊重参与者的尊严,防止研究对象的权益受到损害;要事先告知或征求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四、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
诚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一样,各地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先后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如厦门市教育局《2024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同样地,从国家层面推广各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加以规范。
组织管理。包括学校领导的认识、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第一,学校领导需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采取切实措施做好督导检查,确保认识到位,统筹到位,分工到位,责任到位,把各项具体制度落到实处,努力为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和氛围;第二,建立学校心理辅导领导小组和工作责任小组,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规划与具体指导,并由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责任明确;第三,建设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具体的组织实施、指导督导、检查评估等管理制度,如岗位职责制度、心理辅导人员例会制度、督导制度、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个体心理辅导制度、团体心理辅导制度等,并由学校领导定期检查、督促执行,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划案范文第4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基础。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自2002年教育部首次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后,2012年教育部再次颁布了《纲要》的修订版,并于2014年3月进一步颁发了《2024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至此,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从十五年前的初创期、十年前的发展规范期走到了如今的高潮完善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创新性、特色化发展的新机遇。
如何更好地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如何进一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向现代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是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与任铡
一、学科规划之根: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的校本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发展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围绕师生心理健康发展与调试的实际需要,落实学校教育理念和内涵发展要求,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关怀个体过去、当下、未来全程”的人性化体验式心育模式。
具体的工作目标应锁定为,创建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的全新工作机制,壮大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构建“三位一体全程人性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善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策略,引领并服务于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科规划之本: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的校本策略
(一)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新“网络式”工作机制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当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面临的困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从本质上讲是缺乏“全员参与、关注个体”的大心理健康教育观,仅靠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单打独斗”造成的。因此,心理健康教师绝不能止步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者的角色,更应成为学校大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营造者、学校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引领者、推进者,进而通过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新“网络式”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破解因人力资源匮乏造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上新台阶的问题。
首先,要树立“全员参与、关注个体”的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有实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促发展,更要关注个体解疑难。而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老师、学科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也更具备及时解决问题的条件,因此全体教师都应该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视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结合实际工作切实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而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应在提升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与技能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其次,要创新“网络式”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建立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的,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德育主任、德育学科教研室教师、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网络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最后,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2024“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要计入工作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的相关规定,制定适切新型工作机制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实施办法、检查评估办法和绩效奖励方案,切实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完善硬件、软件资源,提升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定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分专题落实,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为核心,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走出去引进来,引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构建“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构建“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指向学生身心全程、全面发展。
其次,营造“尊重”文化引领下的“关照心灵”的校园心理文化。创设符合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要求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每学期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物化”关照心灵的心理文化,通过学生心理社团、宣传栏、校园广播、心理网站等校园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大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
再次,充分发挥学科渗透过程中的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全员参与的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引领各学科教师挖掘学科心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适时征集学科(或常规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案例,供教师学习交流。进而引领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基础性作用。与学校家长委员会积极配合,引领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为家长举办1~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委员会、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协助家长或监护人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最后,创新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策略。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体系必然会对课程实施策略提出全新的要求。“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需要一套有利于学生参与和体悟的实施策略与之配合。全新的体悟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贯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针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创设基于真实情景的活动体验课堂,通过让学生全情参与到富有启发和拓展意义的活动中来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潜意识,通过体验、感受、内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学科规划之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的校本保障措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证明,完备的组织结构、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到实处,需要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需要依靠学校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和课程观,只有在时间、空间、师资等方面提供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才能得以有效发挥。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也是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明晰责任与任务,加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与管理过程,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划案范文第5篇
认真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及时准确地上报人口计生信息,加强孕情监测,落实各项节育措施,认真做好“三查”工作,加大对计划生育的宣传力度,政策内生育率要达到100%。二、继续加强宣传教育
把人口理论教育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之中,小学高年级及中等以上学校要将人口理论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纳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或开设专题讲座。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和认知特点,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开设心理辅导室等渠道,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宣传,人口理论、心理健康、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并确保每学期不少于2次。开展宣传教育的文字资料、图片和声像资料、教案等均要建立起规范的档案。三、认真落实优抚政策
1、继续落实中考加分政策,对全市农村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女孩户家庭学生实行中考招生优录加分的照顾政策。
2、各学校(单位)在组织相关资助活动时,优先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家庭。
3、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市直学校(单位)要联系1-2户贫困独女户和二女户家庭,为她们提供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四、切实履行部门职责
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认真落实“齐抓共管”责任。各校在为流动人口子女办理入学手续时,要认真核查其经现居住地人口计生部门查验由原籍办理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未办验证的育龄妇女要积极督促补办。由学校将查验个案信息向所在乡镇计生办反馈,市直学校每学期向局办公室书面报告一次。各校对政策外生育的流动人口子女,必须核查由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的社会抚养费征收证明后方可准许入学。如发现有违法生育行为的流动人口学生家长,要及时通报当地计生部门,并积极配合处理。五、严格实行“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