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计划内容页

交通银行扶贫工作计划(整理5篇)

2024-07-05 05:05:01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通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吹响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冲锋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多次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在青海、宁夏、安徽视察脱贫攻坚工作期间,每次都考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慰问贫困搬迁群众,并多次强调,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总理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易地扶贫搬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陷阱的关键举措,要用好各类扶贫资源,合力攻坚。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易地扶贫搬迁作出重大部署,规格之高,会议之密集,前所未有。

2015年11月27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实施“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提出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总理也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15年12月1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当头炮”正式打响。

2016年3月和5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强调要理顺工作机制、明晰脱贫目标、守住政策底线、确保脱贫成效,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首战告捷。

2016年8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贵州召开,总理再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聚焦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创新思路机制,持续着力攻坚,切实落实省负总责和部门加大支持,充分调度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筹有效用好宝贵的扶贫资金和资源,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脱贫导向、理顺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建设、促进自力更生、推进考核监督,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部委合力攻坚 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

这一年,2024部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集结攻坚,编制出台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明确住房、投资、财政、金融、土地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搭建完成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四梁八柱”制度和政策体系。

这一年,2024部门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拿出“真金白银”,加大中央资金支持力度和财政贴息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各项资金八方汇聚,有效保障了全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这一年,2024部门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全面发力,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贯穿于政策制定、对象识别、搬迁选址、住房建设、后续脱贫和成效考核全过程,指导地方又好又快推进项目建设。

规划、政策、制度“三位一体”

全面搭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四梁八柱”

出台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绘就时间表、路线图。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2024部门编制完成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9月印发实施,明确了搬迁哪些人、搬到哪里去、资金怎么来、房子怎么建、如何促脱贫等具体内容,22省(区、市)以国家规划为引领,同步编制省、市(县)级规划,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规划体系。

严控25平方米建房面积“红线”,坚决杜绝因建房而影响脱贫。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印发《2024严格控制住房建设面积的通知》,强调按照保障基本、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明确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的“红线”,防止贫困户因搬迁举债,防止因搬迁而难以脱贫。

扩大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范围,为贫困地区提供贷款偿还渠道。2月,国土资源部印发《2024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允许将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同时,还为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专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00亩。9月,财政部印发《202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支持易地扶贫搬迁2024财政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收益使用办法。

投资、财政、金融政策密集出台,努力实现贫困群众少花钱或不花钱就能住上安全房。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并实行区域差异化补助政策,明确东中部省份按人均7000元标准补助,西部省份按人均8000元标准补助,部分特殊类型地区按人均10000元标准补助。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2024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财政贴息贷款工作的通知》,对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贴息贷款放贷规模、贴息安排、还贷期限、贴息资金使用管理等进行规范,明确了中央财政对2016年、2017年2000亿元贷款规模给予90%贴息的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专项金融债券资金筹措方案》,明确专项金融债发行额度、发行方式、发行期限、贷款利率等具体内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出台管理细则或办法,不断完善资金运作机制,促进资金渠道上下贯通。

及时制定多项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廉洁搬迁。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4加快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信贷资金衔接2024事宜的通知》,国家开发银行出台《2024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信贷资金筹措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要求建立专项建设基金资金项目台账,确保基金“独立核算、分账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建立中央预算内投资、金融资金事前规范审核、事中强化监督、事后严格考核的机制,力求实现投资安排使用全过程监管。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计署、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着力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依法合规使用。

全方位深入开展政策宣讲解读

推动各地系好“第一颗扣子”

全面开展政策宣讲,实现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市、县全覆盖。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部署,3月17日至25日,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负责同志带队组成5个宣讲督导组,赴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10个重点省份开展政策宣讲和工作督导。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又组织22个省份集中开展政策宣讲,宣讲范围下沉到县、乡、村三级,初步统计,直接听取宣讲的基层干部群众超过20万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政策,凝聚了共识。

举办专题培训班,围绕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重点开展专题培训。为确保政策实施不走偏,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组织2024部门到相关省份多次开展调研、宣讲政策,指导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举办6期专题培训班,重点围绕投融资政策、资金运作模式、操作流程及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等,对省级和市县级发展改革、财政、扶贫部门和省级投融资公司2024负责同志约1000人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π率逼谝椎胤銎栋崆ㄕ策的准确理解。

编发政策指引,阐释重点政策,推介典型经验,通报苗头性问题。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向地方编发16期“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指引,及时阐释住房建设面积控制、土地增减挂钩、金融资金等重要政策,大力推介贵州、湖北、湖南等地方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及时通报工作中发现的个别地方制度设计有偏差、一些安置点对象识别不够精准、户型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要求对标检查,举一反三,确保政策执行不走偏。

举办2016年扶贫日论坛易地扶贫搬迁平行论坛,促进思想交锋和典型经验交流。去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精准搬迁、精准脱贫”为主题,举办2016年扶贫日论坛易地扶贫搬迁平行论坛,来自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2024负责同志,全国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以及部分省、市、县和乡镇从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干部群众,带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部分龙头企业代表,共约180人参加论坛,解读交流政策要点,探讨各地典型经验做法,人民日报人民网全程直播。

千亿资金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249万建档立卡搬迁群众精准受益

资金是易地扶贫搬迁顺利推进的最大难点之一,为此,国家不断加大中央资金投入力度,并通过创新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引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及时下达2016年249万搬迁任务及828.5亿元贴息贷款规模。为保证各地及时启动项目建设,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印发《2024下达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和贴息贷款规模的通知》,根据各地确认的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下达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49万人,贴息贷款控制规模828.5亿元。6月,财政部印发《2024拨付2016年财政扶贫资金的通知》,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贴息资金29.82亿元。截至2016年12月底,各地已承接贴息贷款662.45亿元。

193.6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下达,精准支持24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建设。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总盘子没有明显增加、平衡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于3月和6月分2批下达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193.6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3倍,实现了对年度计划内249万建档立卡搬迁群众住房建设补助的全覆盖。

一次性切块下达“十三五”时期专项建设基金规模50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核定的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分省规模,将5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一次性明确分省(区、市)控制规模。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基金规模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动两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设立基金后,根据各地基金需求实际,作为资本金分批注入省级投融资主体。截至2016年12月底,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向省级投融资主体注入专项建设基金429亿元。

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约1000亿元,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财政部指导督促2024省份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十三五”时期安排约1000亿元作为项目资本金注入各省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主体,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以及包括同步搬迁人口在内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16年12月底,各地已发行地方政府债717亿元,占“十三五”时期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地方政府债控制规模的64%。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福建、江西、湖北、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份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地方政府债已全部发行完毕。

以督导考核之严 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之实

为确保国家政策得到精准落实、年度目标任务能够如期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等部门建立了联合督导、全面自查、定期调度、成效考核等督导体系,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

组织22省份开展全面自查,举一反三,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22个省份就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各省份共派出50余个检查组,对440个县、1436个安置区项目和537个迁出点进行了实地检查,入户走访建档立卡搬迁户2912户10856人,完成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次全方位“体检”,及时纠正了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组织召开发展改革系统工作推进会,督导推动,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8月23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贵州)现场会召开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4贯彻落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并组织召开22省区市发展改革系统工作推进会,通报工作进展,指出工作问题,推动各地按照现场会精神对照检查,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加快项目实施、落实脱贫举措,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纠偏纠错,对14个省下发整改通知。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会同2024部门并组织2024方面赴陕西、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新疆、江西、甘肃、青海、宁夏、福建、内蒙等多个省份开展督导检查,及时指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针对部分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对14个省(区)相关部门下发了整改通知,通报问题,限时整改。

建立定期调度和定点监测机制,随时通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为及时掌握各地工作进展,2016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及时调度和通报各省项目推进、资金承接、脱贫措施落实等进展情况,督促进度滞后省份加快工程项目建设。同时,组织开展典型安置点监测联系工作,在10个重点省份选择约30个不同类型安置点进行定点联系和跟踪监测。

交通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背景和概况

中桃村位于洞口县东北角,雪峰山腹地,平均海拔1100米,距离县城65公里,与溆浦县和隆回县交界。全村有193户717人,耕地487亩,山地87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1040元。该村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地处丘陵高寒山区,土地贫瘠、山高坡陡弯急、抗灾能力脆弱。二是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极为不便,村民居住分散,乡、村、组之间基本不通公路饮水极不卫生,农田灌溉靠天;电力设施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邻县乡镇的小水电,杆、线严重老化,安全隐患极大,农户用电质量差且价格高;通讯不畅,既无固定电话,也无本县移动信号。三是群众增收困难。村民约30%为文盲。思想观念落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加之信息不畅,导致致富门路很少。虽然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但缺乏一技之长,收入微薄。总之,该村属典型的“交通靠腿,通讯靠吼,喝水靠天,吃饭靠山,小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的穷山村。

2011年初,洞口县确定该村实施整村推进,同时确定为邵阳市委书记的扶贫联系点,邵阳市国土资源局的扶贫联系村。

整村推进就是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规范运作、分批实施、逐村验收的扶贫开发工作方式。

该村抢抓机遇,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两年中共整合资金797.5万元,其中扶贫部门整村推进资金100万元,工作组扶持资金177万元,交通、电力、移动、水利等部门资金520.5万元,实施了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学校、农家书屋于一体的村级活动中心,新建移动发射塔,引导村民发展金银花,新建金银花加工厂。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0元,比实施整村推进前净增1320元,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变,村民的出行难、用电难、用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增收难等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二、主要做法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规划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重要前提。工作队和扶贫办干部入组入户,田间地头走访群众,召开党员、组长会议3次,群众代表座谈会2次,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心声,2024各类意见30余条。村里将意见、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及困难进行梳理,制定了《中桃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2年)》,将重点解决好村民的出行、用电、用水问题,新修村级活动中心,发展以金银花、楠竹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规划没有贪大求全。

2.建好班子,强化组织保障。

中桃村在实施整村推进过程中,始终把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摆在首位。一是增强班子活力。乘2011年村支“两委”换届的契机,民主选举,依法产生了新一届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并选派1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二是增强党员队伍活力。两年共吸收6名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将3名要求进步的同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全村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不定时上党课,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制度,形成管理严密、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促进了村支“两委”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发展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3.突出重点,解决制约发展瓶颈。

一是破除交通瓶颈。修好蒲溪一中桃一隆回麻塘山段通村公路是中桃人们祖祖辈辈的梦想。中桃村将修好这条路定为第一个目标。该村多次邀请设计人员进行现场堪察、合理设计,严格招标程序、狠抓质量进度。两年来,累计投入道路建设资金431万元,硬化公路12.35公里,改变了该村不通公路的历史。二是解决水、电难题。新修储水池4座,蓄水量达106立方米,铺设管道21.7千米,解决群众的饮水难问题;新购1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新建高压线路4.74千米、低压线路13千米,新立水泥电杆286基,解决了全村群众用电困难,且用电质量好价格低。三是修建村级活动中心。投入54万元,修建村级活动中心,集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学校、农家书屋于一体,使学生能安心在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教室里上课,让党员群众有了舒适的文体活动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群众看病有了村卫生室。四是完善通信设施。投入资金20.4万元新建移动通信发射塔,修建手机信号放大站,消除了该村的通讯盲角。

4、发掘优势,找准致富产业。

中桃村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适合金银花种植,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县扶贫办对金银花种植进行了重点扶持。在各项扶持政策的鼓励下,村里先后涌现出金银花种植大户13户,新扩2000亩,改良500亩,目前该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5000亩。同时,投入近60万元,建设一个金银花初级加工厂,提高金银花的附加值,使村民人均增收每年达800元。在找准主导产业的同时,该村又利用村里的先天性资源优势,对楠竹进行低改;利用高寒山区的自然优势,发展猕猴桃种植,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5、改变群众观念,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扶贫工作的帮扶作用是有限的,贫困群众的自力更生、致富能力的提升才是一股强大的内生动力,是帮助群众真正脱贫致富的助推器。一是中桃村在改善村里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改变群众的致富观念,利用村里已有的通讯设施,通过电视节目、手机致富信息、报刊杂志等方式,让群众接受新观念。二是通过大力宣传“雨露计划”政策,发动群众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没有考入高中、大学的“两后生”全部参加扶贫定点学校学习,既解决了上学的经济负担,又能让年轻人学到一技之长,提升致富技能。两年中该村共有15名群众参与了实用技术培训,5名“两后生”进入扶贫学校学习。

三、主要成效

通过两年的整村推进工作,中桃村的面貌发生了9个明显变化:

1、村民出行状况明显变化。

现在中桃村的道路网基本拉通,组组通了水泥路,村民出行方便。因为有了路,部分村民买上了摩托车,还有两户村民买了面包车专门跑出租,以前村民到附近集镇花上六、七个小时翻山越岭,现在只需几十分钟就到了,村里与外界之间的距离大大缩小。

2、居住条件明显改观。

因为修通了路,村民的收入也增长,修建房屋的建筑材料可以运到家门,且运输成本大幅下降,家家户户都争相翻修新房,两年来全村翻修新房80座。特别是原来的6户无房(危房)户在自身努力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解决了住房的问题。

3、通讯情况明显改变。

通讯信号开通后,彻底改变了中桃村民“通讯靠吼”的历史。现在中桃村60%的农户家里有固定电话,30%的村民有手机,且通讯信号成为本地信号,大大降低了通讯成本。

4、产业发展形式明显变换。

现在中桃村是洞口县最大的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村民的屋前屋后、荒山荒坡全部是金银花,全村总面积达5000亩,已成为村民的主要增收产业。同时,楠竹、经济果林也是村里的辅助发展产业。

5、上学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现在村小学的教室宽敞明亮,桌椅焕然一新,学生也有了课间娱乐的操场,改变了以前“刮风怕倒、下雨怕漏”的落后局面。同时,村里把新建的村卫生室设在了村活动中心,配置了专门的诊疗室和输液室,村民全部加入了新农合,村民生病可以在村卫生室得到治疗,改变了村民“小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的局面。

6、收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现在中桃村民每年的人均纯收入为2360元,比原来净增1320元。中桃村有彩电的家庭占80%,有冰箱的家庭占30%,有洗衣机的家庭占25%,有电脑的家庭占5%。

7、社会认同感明显提升。

现在村民都为自己是中桃人而自豪,附近村的群众也羡慕他们,本村姑娘嫁在本村、外村姑娘嫁入中桃村的逐渐多了起来,大龄未婚男青年发生率大幅下降。

8、发展理念明显转变。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发展理念明显改变,想法更多,胆子更大,步伐更快。村民都纷纷发展特色产业,利用荒地栽种金银花等。“等、靠、要”的思想基本消除,主动发展的热情高涨。特别是2012年金银花行情出现低迷时,农户不抱怨,不再等着政府想办法,也不盲目地将金银花苗毁掉,而是通过各种渠道分析市场行情走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9、村级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

两年中,中桃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村班子也经历了更多实际问题的考验,战斗力明显增强,发展思路更清晰,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更强。

四、经验与启示

1、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是最佳平台。

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任务非常繁重,而扶贫资源又十分有限。如何使有限的扶贫资源发挥最大的帮扶效益?中桃村的做法是,以整村推进为平台,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分步实施,逐项推进,各个突破,从而实现由点到面变化、由项目带动到实现整村推进村的跨越发展。

2、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是实施整村推进的重要保障。

实施整村推进工作,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支“两委”班子,并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群众,苦干实干。同时,需要当地乡党委、政府的坚强组织。扶贫开发,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中桃村无论是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还是实施产业扶贫,始终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以良好的机制鼓励、以成功的典型引导、以耐心的启发说服、教育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了贫困群众思想和观念由“要”为“我要干”,由“逼着干”到“争着干”的重要转变,激发群众自己动手改变贫困面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帮扶工作组是实施整村推进的“引擎”。

中桃村的面貌通过整村推进之所以发生了根本变化,国家投入各类项目资金近800万元,加上群众投资投劳和信贷资金,该村两年内集中投入上千万元,整村推进仅靠扶贫部门专项资金100万元是杯水车薪。要把水、电、路等各类项目通过整村推进平台整合到一起实施,帮扶工作组起了很大的作用,是整村推进的动力源泉,其中很多复杂的工作需要工作组想办法、动脑子,积极协调各部门。况且,有些项目是县一级解决不了的,特别是一些没有进入相关部门规划笼子的项目,还必须做市一级部门的工作。正因为有一支认真负责、甘于吃苦、工作得力的帮扶工作组,这些项目才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

4、立足实际、科学发展是实施整村推进的基本原则。

整村推进必须立足本地实际,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入户增收项目,切忌发展与本地资源无关的项目,根据村民实际,把“能力”开发放在首位。切勿照搬他人做法。

5、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是确保整村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的有力保证。

根据边际效应,要基本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需各类资金上千万元,扶贫开发成本非常高。目前,湘南省整村推进村专项扶贫资金两年投入100万元,仅靠有限的专项扶贫资金来完成建设任务,根本不可能。只有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最大限度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作用,把项目、资金、人力有机地捆绑起来,统筹使用,才能使各类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实现既定目标。

交通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刘永富在致辞中说,低碳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推动低碳发展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低碳发展的方式与途径不可能完全一致,要从本国实际出发,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担相应责任义务。

刘永富强调,要坚持低碳扶贫促进低碳发展。他说,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生态文明方兴未艾,低碳发展正当其时,关键是要抓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高度相关,贫困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区地理空间分布高度一致,贫困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区和重要影响区。扶贫开发要坚持低碳发展,推动贫困地区在减贫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扶贫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6亿多人口的脱贫。但是,从根本上讲,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问题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尽快解决贫困问题。

一是要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转变发展方式。要按照精准扶贫和低碳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低碳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推动低碳扶贫成为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在贫困地区加大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等支持力度,扩大工程规模、加快实施速度、提高补助标准。国家低碳生态补偿机制要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的考核,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二是要打造扶贫工作品牌,创新扶贫项目设计理念。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村级道路、饮水、电力、危房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及特色产业等瓶颈问题,重点打造雨露培训计划、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移民搬迁三大扶贫工作品牌。通过技术推广和特惠金融支持贫困农户发展低碳生态农业、低碳生态旅游及碳汇产业。通过雨露培训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新生劳动力提高职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生态承载能力弱、资源开发过度的贫困地区,实施扶贫移民搬迁,缓解人地矛盾。扶贫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都要贯彻低碳扶贫的要求,实施种草、养畜、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等环境友好型扶贫增收项目,推广太阳能等贫困地区简便实用的清洁能源新技术,支持杂交植物等科技扶贫技术开发。大力开展社会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汇聚社会各方面智慧,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努力探索低碳扶贫新途径,共同向贫困宣战。

三是要完善碳汇交易机制,拓展低碳扶贫领域。建立有利于贫困地区的碳汇交易平台,完善碳汇交易机制,把贫困地区的环境效益与贫困农户的经济利益有机联结起来,充分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碳汇产业的内在动力和巨大潜力。企业可以通过前期参与开发、后期购买碳汇等方式,既为自身开辟新的发展增长点,同时也帮助贫困农民得到碳交易收入,推动扶贫工作与低碳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双赢。

交通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创新帮扶模式 突出扶贫实效

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新龙乡创新扶贫帮困模式,以在乡一级设立精准扶贫“爱心银行”(教育基金会)、在每个村设立精准扶贫“爱心储蓄所”为载体,动员全乡党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奉献爱心,有效搭建“困难有救济、创业有资助、发展有扶持、学习有保障”的扶贫助学济困平台,努力实现精准扶贫“核聚变”。

(一)成立爱心银行,规范搭建帮扶平台。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新龙乡驻村干部在摸底走访时统计发现,有8%的贫困户缺衣少食,没有电风扇、电视机,其中有5%的老人每个月的柴米油盐经常短缺,21%的贫困户缺致富路子或缺技术、资金。针对这一情况,新龙乡认真谋划,提炼前几年在乡里创建爱心银行的有效经验和做法,搭建一个动员全乡党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扶贫济困的平台,即:在乡一级设立精准扶贫“爱心银行”,在村一级设立“爱心储蓄所”。“爱心银行”是一个在新龙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自愿从事社会服务、捐献爱心款物、热心福利事业的团体组织和个人组成的群众组织。“爱心银行”导入银行运作理念,以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提供的爱心捐助、义务服务作为账户资本,帮助弱势群体,从而为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存“爱心财产”和弱势群体支取“救济服务”提供一个平台。“爱心银行”的宗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文明新风,弘扬“助人为乐,行善积德”的优良传统,引导干部群众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其乐融融的乡村新貌。

(二)拓宽捐赠渠道,保证平台正常运转。为实现“爱心银行”有源源不断的资金、物资注入,确保运行的连续性、长效性。该乡打破依靠乡党委、政府独力筹资的传统做法,采取政府支持一点、党员奉献一点、社会能人捐赠一点的办法,不断拓宽筹资渠道。一是政府带头捐赠。在“爱心银行”成立之初,乡党委、政府带头捐款5万元作为乡一级“爱心银行”启动资金。各村也从公用经费中安排部分资金拨入本村的“爱心储蓄所”。二是党员自愿参与。全乡通过发放倡议书、上门走访等形式,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开展自愿捐助活动,并将捐赠的钱、物资注入“爱心银行”当中。三是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充分利用各类人脉关系,主动与县、乡两级的企业家、创业能人、县直2024部门单位沟通联系,不断滚动扩充资源。通过努力,精准扶贫“爱心银行”的成立,吸引了爱心企业家、创业能人、外出乡贤、县直2024单位、驻村工作队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参与。在5月8日捐赠暨揭牌仪式上,共有185人参与了捐款,当天全乡累计接收资金捐赠50.096万元,接收食用油、大米、衣服、文具等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约3万余元,239人报名要求为贫困户提供技术、信息等各类服务,在全乡乃至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灵活帮扶方式,实现关爱成效最大化。为把募集的所有物资全部发放给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和困难学生,新龙乡灵活帮扶形式,制作存折形式的受助卡,发放给贫困户。同时,扎实开展“五个一”扶贫工程,即100户特困户(含低保户、五保户)基本生活补助工程;100户贫困户免费供应鸡苗工程;100户扶贫开发户进行创业贷款贴息工程;100户贫困户家庭重大疾病患者医疗救助工程;100名贫困户学生学费、生活费补助、贫困户大学生资助工程。在实施“五个一”扶贫工程的同时,新龙乡还从生活、就医、生产、项目等方面进行帮扶,确保成效最大化。一是在生活上救助。让生活特困群众每季度到“爱心银行、爱心储蓄所”领取所需要的物资;对遭受大病重灾或突发性事故的困难群众一次性救助500―1000元,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缓解生活压力。困难群众凭受助卡到指定农资部门、超市、商店购买东西还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二是在就医上优惠。困难群众持受助卡到指定医院就医时给予优惠,免收挂号费,手续费、常规检查费减半收取,同时给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一次免费常规体检。三是在生产上扶持。依托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学校”及农民夜校对缺技术、缺技能的困难群众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使得每位困难群众都能掌握2―3门实用技术。四是在项目上扶助。对有创业项目而缺生产启动资金或资金周转困难的群众实行小额信用贷款贴息补助。

(四)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平台管理水平。“爱心银行”由新龙乡精准扶贫办公室进行管理,下设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负责乡、村两级的“爱心银行、爱心储蓄所”的整体运作以及具体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乡纪委和监事会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同时,各村的“党员互助会”和“群众议事会”也可对“爱心储蓄所”工作进行评议。各村“爱心储蓄所”理事会建立一本“爱心储蓄所”明细账,其“收支情况”必须逐项登记造册,乡纪委和理事会对其定期审核、监督,定期公布“收支情况”。为确保“爱心银行” 有效运行,新龙乡建立了“一核心、两发挥、三规范、四发动”的“1234”工作机制。“一核心”即,以党组织为核心,乡党委和各村党组织分别是爱心银行、爱心储蓄所管理运作的核心;“两发挥”即,发挥党员互助会和群众议事会的监督作用,负责对爱心银行进行监督;“三规范”即,规范理事会、贫困户、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理事会的主要职责为宣传、组织、帮扶、服务。贫困户的职责为利用好捐助的物品或服务,待脱贫时,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会员的权利义务为凡崇尚公德、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的团体和个人,均可成为“爱心银行”、“爱心储蓄所”的会员;“四发动”即,发动理事会人员、党员、社会爱心人士、受助群体广泛宣传、言传身教,积极倡导干部群众树立爱心观念,发动爱心人士开展爱心捐助,筹集爱心资产,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救济服务。

实行入会注册制度,即向理事会提出申请,经理事会审核后,履行必要的注册登记手续。爱心自愿者可以将自己捐献的款物或者所做的好事在“爱心储蓄所”进行储存,以此作为“爱心财产”,用于捐助有需要的群众;同时在日后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爱心储蓄所”申请提取相应的“爱心储蓄”,以获得其他志愿者的爱心服务;其“支取”爱心储蓄的流程是:个人申请、“储蓄所”审核、提供帮扶或者爱心服务。每一个捐献了爱心的善举之人均可以领取一张由“爱心储蓄所”发行的“储蓄卡”,作为记录其捐献爱心的凭证和纪念卡,同时也将成为其今后碰到困难获得爱心帮扶、服务回报的依据。爱心储户应本着互相帮助的理念,热情、友善地提供帮助或者优质服务,不得歧视看轻服务救济对象。

传递产业梦 带动真扶贫

新龙乡探索以珍珠鸡良种孵化基地为中心,实施“以能带贫”种子孵化工程,量身打造“投入小、劳力少、风险低、见效快、可复制、能推广”的产业扶贫模式,扎实有效地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培植扶贫示范户,扩大精准扶贫珍珠鸡良种养殖孵化基地规模。去年10月份,该乡帮扶干部上门走访中了解到,新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修平,因锯柴火不小心锯伤了左手,落下了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但他在广东从事珍珠鸡养殖多年,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于2015年2月在新龙村创办的珍珠鸡养殖基地,小有规模,但苦于资金、销路有限,生活一直不温不火。帮扶干部向乡党委、政府汇报了这一情况后,乡党委书记、乡长亲自到实地进行调研,发现基地空气新鲜,水源充足,远离其他养殖区,有天然独特的防疫屏障,张修平本人勤劳本份、有一定的养殖技术,所以乡党委、政府决定把张修平列为产业精准扶贫示范户,通过实施系列扶贫措施,把他创办的养殖基地打造成新龙乡精准扶贫“珍珠鸡”良种孵化基地。为鼓励他扩大基地养殖规模,乡党委、政府积极帮助他联系信用社贷款,协助流转土地15亩。投入4万元帮助平整基地土地、修建桥梁,免费为基地提供樟树等苗木80棵,帮助改善基地养殖环境。目前,在乡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基地占地面积20余亩,现有珍珠鸡2500余只,贵妃鸡2200余只,土鸡1800余只,每年可为市场提供3-5万只鸡苗、肉鸡,销量紧俏。

(二)依托乡精准扶贫“爱心银行”平台,开展“扶贫帮困走进门、良种技术送到人”活动。精准扶贫“爱心银行”是新龙乡党委、政府搭建的一个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存“爱心财产”和弱势群体支取“救济服务”的社会平台。在5月8日捐赠暨揭牌仪式上,共有185人参与了捐款,全乡累计接收资金捐赠50.096万元,接收食用油、大米、衣服、文具等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约3万余元,239人报名要求为贫困户提供技术、信息等各类服务。新龙乡精准扶贫珍珠鸡养殖孵化基地正是以这样一个服务平台为抓手,本着推动贫困户创业,促进群众增收的宗旨,按照“基地+帮扶干部+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展“扶贫帮困走进门、良种技术送到人”活动,推动“以能带贫”种子孵化工程的实施。在6月2日开展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项目(珍珠鸡种苗)赠送仪式上,把基地孵化的3870只鸡苗,折合人民币58050元免费发放给第一批受助的56户群众。给贫困户赠送的58050元鸡苗款项,全部从乡精准扶贫“爱心银行”中列支的。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目的是让贫困户能通过养殖珍珠鸡,抓住致富良机,实现政府帮扶一千元,一年内实现收入超万元的致富目标。

(三)以基地为中心,加大对贫困户的良种普及和科技推广力度。为解决贫困户“发展无资金、致富无技术、脱贫无项目”的难题,在落实具体帮扶措施上,该乡以基地为中心,加大对贫困户的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做到了“四统一”:一是统一为贫困户免费(低价)提供优质种苗。根据贫困户个人发展意愿、实地养殖条件,按照贫困户申报、帮扶干部、村干部实地初审、爱心银行理事会运作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优质珍珠鸡、贵妃鸡、土苗,解决贫困户创业无资金的问题。二是统一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聘用基地创办人张修平为该乡珍珠鸡养殖技术指导员和珍珠鸡防疫员,采取基地开展集中培训和上门服务指导等方式,积极做好后期的技术服务,提高鸡苗的“成活率”。同时,由帮扶干部进一步加强监督和跟踪管理,让贫困户按规定科学喂养,努力打好生态养殖、绿色养殖的“品质牌”。三是统一回收成品鸡。为解决贫困户成品鸡销售的后顾之忧,由基地与贫困户签订养殖协议。贫困户在按基地要求进行规范化喂养的前提下,即可按合约价将成品鸡卖给基地。四是统一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尝试以微店、淘宝等网上销售模式,增加成品鸡的“销售量”。通过以上措施,力争以珍珠鸡的高成活率、高品质、高销量,保障成品鸡销售的高价格,真正实现为贫困户增收致富提供有效保障,确保产业扶贫能够滚动发展、持续发挥帮扶实效的目的。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以党建引领精准扶贫

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建、精准扶贫等工作互促共羸,新龙乡积极推行“一卡两会四平台”(“一卡”,即干群联系卡;“两会”,即群众议事会、党员互助会;“四个平台”,即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搭建教育管理平台、为民服务平台、扶贫帮困平台、三务公开平台)工作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作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

干群联系卡,架起连心桥。为便于联系服务群众,畅通诉求渠道,新龙乡党委建立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联系制度,并制作了“干群联系卡”,由结对的挂点帮扶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职务、电话、服务项目等信息,亲自送到群众手中,方便群众联络。通过干群联系卡,群众不出家门,利用手中的电话便可以与结对的干部联络,办成自己想办的事。据统计,自建立与群众结对联系制度、发放干群联系卡以来,全乡累计接待群众咨询1475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40余个。一张小小的联系卡,不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还搭建了致富、沟通的“桥梁”,使党员干部在推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群众议事会、议出新天地。围绕创新社会管理,拓宽群众在村级事务决策中的参与面,推进村民自治,该乡于2014年3月份开始,在每个村设立了“群众议事会”。议事会成员一般由5-7人组成,会长、副会长一般由本村的正式党员担任,委员从本村退休老党员、离任村干部、村民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以及公益事业热心人士等群体中选配。将农村集体组织财务收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最低生活保障费发放、计划生育等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按照村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群众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和管理。

党员互助会、创造1+1>2聚合效应。为搭建困难救济、创业资助、发展扶助的党内和谐创业新平台,该乡试点成立了以“学习互助、技术互帮、劳力互补、资金共筹、信息互享、土地互换连片”为创建目标的党员互助会。互助会下设创业帮扶小分队、政策宣讲小分队、家政服务小分队、应急服务小分队、矛盾调解小分队等5支服务队伍。互助会统一制作互助卡,互助卡上注明扶助项目、内容和标准,作为党员接受帮扶的凭证。有帮助他人意愿的党员或需要帮助的困难党员通过2024程序向互助会申领互助卡。持卡人通过刷卡的方式到互助会支取或储蓄“爱心”。通过细化互助措施,互助会成员在生活、就医、技术、产业、生产、项目等方面进行互帮互助,真正达到了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目的。

搭建教育管理平台、建坚强干部队伍。为进一步提高村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水平,该乡积极探索和实践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在村干部教育管理方面,全面推行了“十个一”(每月“一训一考”、“一季一评”、一本农户台账、一本民情日记、一个乡爱心银行、一支和谐创建服务队、一个党员互助会、一个便民代办服务点、一批农业家政服务队、每季度一次乡村“三务”公开工作)管理模式,科学建立了村级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增强了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搭建为民服务平台、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方便党员群众学习、活动、办事,该乡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全乡9个行政村全部按照“五化”(即: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净化)标准建起了新村部,并且高标准打造了乡、村“两级”“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同时,在村一级通过建立县派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及村干部轮流到便民服务中心轮流值班制度,健全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制度,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创业贴息贷款、户口出生申报、政策咨询等,有效减少了村部“铁将军”把门、无人办事、办事找不到人现象的发生。

搭建扶贫帮困平台、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在乡党委、政府与县挂点帮扶单位的支持下,结合村情、民情,加大了村一级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爱心扶贫、就业扶贫、法制扶贫力度,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近年来,通过多方筹集资金,该乡坚持每年为民兴办好事实事20件以上,每个村至少为民兴办好事实事10件以上,通过一系列民生实事的实施,不仅大大改善了全乡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通过帮助协调解决贴息贷款、安排党员、贫困户接受创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引导党员、有创业意愿的扶贫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各村已基本形成自身优势产业。

搭建三务公开平台、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三务”(即党务、村务、政务)公开信息栏、党员大会、村民小组长会、村民代表会议、群众议事会等平台,由村干部负责每两个月对村务、党务工作情况进行更新一次,财务情况则每月更新一次。同时,创新推行了以手机报短信方式进行的“三务”公开(简称“三务掌上公开”)。搭建了融公开、监督、互动、教育“四位一体”的平台,拓展延伸了“三务”公开的功能,为促进基层政权依法行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创新“四化”模式 推动帮扶队伍精细化管理

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新龙乡党委、政府主动承担牵头主体责任,创新“契约化”结对、“互动化”交流、“项目化”帮带、“目标化”管理,促使各帮扶单位切实履行精准扶贫工作主体责任、帮扶干部积极落实岗位责任,精准扶贫工作的自觉性、针对性、实效性全面增强,有效推动了全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进行“契约化”结对,进村入户摸实情。结合全乡及各村实际情况,从乡机关、乡属各单位、县派帮扶单位中确定141名帮扶人员,结对帮扶686户2333名贫困户。由乡精准扶贫办与各帮扶干部签订帮扶工作责任书,要求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主动进村入户、深入贫困户家中,按照“五个到位”,即:入户走访到位、联系牌订挂到位、政策宣传到位、帮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自己负责到位,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双方“五个清楚”,即清楚基本情况、清楚致贫原因、清楚帮扶计划、清楚帮扶措施、清楚帮扶实效的要求每月至少走访贫困户2次以上,积极落实帮扶责任。

加强“互动化”交流,共商思路谋发展。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每个帮扶单位的副科级以上领导、挂村党政班子带头,了解所驻村的资源优势、传统习惯、劳力资源等实际情况,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项目。乡党委统一设立了精准扶贫微信群、QQ群,促进平时工作交流。同时,由乡党委、政府牵头定期组织帮扶单位负责人、驻村工作队长通过座谈交流的方式,争取帮扶单位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征求推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意见、建议。

开展“项目化”帮带,共破难题促提升。乡党委结合党建“连心”工程、精准扶贫工作,大力推进二十件民生实事的实施,帮助基础设施薄弱村着力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变村容村貌。要求帮扶单位主动为挂点村兴办好事实事,帮助所驻村制定发展规划,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努力筹资帮助所驻村建设一个以上基础设施项目,与村“两委”共同公开承诺为民兴办好事实事十件以上。在开展“项目化”帮带过程中,各帮扶单位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工作的主体责任,为新龙乡、为所驻村做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

实行“制度化”管理,强化督查促落实。建立每周例会、每月调度制度,灵活会议、文件、短信平台、微信群等多渠道布置日常工作及紧急任务。明确乡主要领导的主体责任、分管领导的具体责任,全面实行挂村领导负责制,由挂村领导具体负责与帮扶单位的联络、协调。对各村联络员、帮扶干部落实日常工作情况由乡精准扶贫办据实进行记录公示。同时,由乡督查组采取电话抽查、实地回访等形式,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日常管理、常驻帮扶干部的到岗到位情况的日常检查,督促做好驻村工作。

交通银行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农业银行:甘苦难辩

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农业银行,在1979年恢复成立时,初衷是为了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且代管农村信用社。尽管和其它国有商业银行一样,从上世纪80年代起,农行就一直进行着商业化改革,而且在1994年和1996年先后经历了与农村信用社脱钩和农业发展银行分设,但农行的机构网点迄今仍然有几乎半壁江山在县城及以下地区,农行也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唯一设有农业信贷部的银行。

农行年报显示,2003年末其农业贷款余额4672亿元,占其全部贷款余额1/5强,而且还不包括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非农贷款(如乡镇企业贷款、县域企业贷款等)。可以与此相对比的一个数字是,全部金融机构2003年末的农业贷款余额也只有8411亿元(见人民银行网站: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由此可见农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重要地位。

而且,目前农行还承担着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其日常经营也无法完全避免地方当局的干预,这是农行资产质量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根据工农中建四家银行年报,2003年底其5级分类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1.24%、30.66%、9.12%和16.29%。

除了资产质量较低外,农业银行的农村金融业务也为其招致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首先是从农村抽血的批评,即指责农行把农村储蓄转移到城市贷款,这是包括邮政储蓄在内的所有银行都面临的压力。例如,根据2024方面对石家庄市17个县(市)的调查显示,2000~2003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余额存贷比呈逐年下降趋势,4年间金融机构从县域共抽走资金至少200多亿元。

其次是扶贫贴息贷款投向不合理的批评。国家审计署在其200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其审计的21个省(区、市)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扶贫资金,主要投向了交通、工业、电力、通讯等基础性和竞争性行业,而用于扶持农户的小额贷款却逐年萎缩,不利于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有些农民因申请不到扶贫贴息贷款,只得以约6%的年利率向信用社贷款,增加了农民负担。

第三,其它银行指责农行利用扶贫贴息贷款营销基础设施贷款等大型项目客户,属于不公平竞争(财政贴息,相当于利率下浮)。这些批评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每年的人大政协开会,都能看到有不少代表提出涉及农行发放扶贫贷款问题的提案。

最后,一直有声音指责农行在兼营政策性与商业性业务时,以政策性业务亏损来掩盖商业性业务亏损。

农发行:路将越走越窄?

农发行是根据国务院《2024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于1994年6月组建的政策性银行,它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发行的初始人员、机构及业务主要是从农业银行划拨,在其分支机构体系于1997年3月份完善之前,业务皆由农行。

1998年3月,国务院决定将农发行承办的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粮棉企业附营业务等项贷款业务,划转到2024国有商业银行,以便农发行能集中主要精力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封闭管理。这里的“2024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指农业银行。目前,农发行拥有资产7000多亿元、主要分布在各省粮棉大县的分支机构约2000家(其中一级分行35个、各地级市二级分行294个、县级支行1607个、办事处3个、信贷组34个)以及员工近6万人。

不可否认,农发行为我国的粮棉油价格稳定和市场化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粮棉油收购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国家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计划的逐步实施,农发行开始面临业务萎缩、无事可做的尴尬局面。能够说明问题的一组数字是:

■ 2002年末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7366.28亿元,比上年下降66.11亿元;

■ 2003年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6901.9亿元,比年初下降464.38亿元。

不但如此,粮棉油企业的巨额政策性亏损(目前仅粮食企业因无法顺价销售的挂账就达3000多亿元),也是农发行另一个难以承受之重。

在这种情况下,农发行试图拓展业务范围,但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也许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释农发行的失意和农行改革的靠后,但双方与农村金融体系的捆绑式格局,无疑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