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计划内容页

京剧艺术协会工作计划

2024-07-05 08:57:01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京剧艺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京剧艺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主要成绩

1、艺术实践及联谊交流活动有了新的进展

一年多来,联谊会继承了以往的宗旨和传统,艺术实践始终紧密配合中心工作举行演出活动,并在以戏会友、进行艺术交流活动的过程中扩大影响,广交朋友,以京剧艺术为纽带和桥梁,加强了与各界人士,尤其是与外地政协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月*日,联谊会为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五十五周年,举办了专场演出。我们在前期策划时就确定了广为宣传,扩大影响的思路,邀请南京本地的其他京剧票社和各界人士中的京剧爱好者参加,并且在内容的安排上突出了两个五十五周年"高歌欢庆"的主题。《**赞》、《钟山颂》、《红梅赞》等京歌演唱,《华子良》、《江姐》、《杜鹃山》、《红灯记》、《沙家浜》等现代京剧中的精彩唱段,再辅之以主持人的串场词,使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也回顾了充满坎坷和艰辛的革命征程,缅怀了为新中国和劳苦大众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在"流派纷呈"这个板块里,众多传统剧目的精彩唱段则充分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缤纷多彩和博大精深,使人由衷地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这场演出涉及演员和乐队70多人,南京市京剧团部分著名演员、江苏省戏校教师、南京海内外京昆艺术联谊会、十四所老年大学京剧班、中山陵园管理处工会等团体,以及南京甚至外地的部分著名京剧票友都纷纷赶来参加。市政协原主席张晔、潘寒操和秘书长陈五一等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

2004年5月初,上海顾氏票房来宁交流。7月间我联谊会负责人应邀赴沪回访。顾炳兴先生一家老少三代七人同台,而且行当齐全,技艺精湛,为振兴京剧艺术举家发奋,潜心钻研,实属难得。在上海观摩顾氏票房专场演出时,我联谊会赠送锦旗一面,上书"国粹家传,京韵流芳",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敬意。在沪回访期间,我们应邀前往上海市春秋京剧票社,与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朱达人等领导同志再次切磋交流,并在那里与李蔷华、夏慧华、尤继舜、王玉璞等著名京剧界人士和部分香港、澳门及旅欧的著名京剧票友会面,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和友谊。

2、认真进行准备,会庆活动筹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年来,本着通过庆祝联谊会成立十周年,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扩大社会影响的指导思想,我们就庆祝活动的专场演出、出版专刊、召开座谈会、举办联谊活动等方面的具体方案、计划安排,先后作了多次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有的已按计划开始实施。

3、着力提高全体会员的艺术水平

联谊会通过多种途径,努力为全体会员创造"提高演唱水平和鉴赏品位"的条件和机会。

平时每周的练唱活动经常有著名专业演员和戏校老师到场指导,特别是省市京剧院团的领导及2024演职人员,给予了长期的关心和支持。他们热心地参加我们的练唱和演出活动,与大家交流切磋,经常是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传授辅导,再加上亲自示范,使我们获益非浅。长期应邀担任我会伴奏的几位鼓师、琴师,更是给了我们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

联谊会先后邀请省京剧院王新农和市京剧团章嘉禾两位著名演员讲课,为会员们讲授京剧知识,悉心传授演唱要领和技巧,并结合典型唱段进行具体辅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好评。会员们觉得听了这样的讲座,不仅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唱,而且知道了如何去听别人唱,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京剧艺术修养。

联谊会在市政协领导的关心下,于*月*日、*日组织会员观看了著名程派演员张火丁的专场演出。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锁麟囊》、《荒山泪》等经典剧目在张火丁的潜心演绎下精彩纷呈,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成为大家难忘的艺术享受。

4、坚持正确方向,加强组织建设

联谊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和严肃性,从而保证了会员队伍既具有成熟的艺术修养,又体现较高的精神品位,多年来在京剧票友界享有良好的口碑。

年初,根据第三次会员大会提出的任务,第三届理事会一次会议认真讨论了2004年的工作思路和计划,以及2005年联谊会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的设想。在一年来的活动和工作中,这些思路、计划和设想正在逐步实施。

为了加强管理,结合会员的登记注册,理事会重新设计制作了富有特色的会员证,为出入活动提供了规范和方便。为了让全体会员更好地参与联谊会的活动与建设,我们在分区域建立会员联系小组网络的同时,根据近年来人员的变动情况重新印发了通讯录,并进一步完善组建了四个业务组:剧务组、乐队组、宣教组和联络组。这些业务组在日常活动和重要演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些业务组负责人尽管有专职工作或年事已高,仍然充满热情地承担起许多具体工作。

于2003年底和2004年初先后颁发的《2024规范联谊会练唱活动的通知》和《2024练唱活动的若干规定》,使得联谊会的活动更加有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多来,联谊会的工作在市政协的领导下,通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1、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节目排练,并为专场演出作准备的设想未能实现;

2、下基层的演出活动没有按计划进行;

3、联谊会经费得到了市政府、市政协的大力支持,胡连元同志也设法筹措了一笔社会捐款,但总的来说经费筹措渠道还不够宽;

4、弘扬京剧艺术和我会自身的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产生以上问题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就我们领导工作来看,主要是组织措施不够落实,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2005年工作要点

2005年我会将遵循一贯的宗旨,配合全市的中心工作开展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广交朋友,联系各派和各界知名人士,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一、今年,以隆重举办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通过出版专辑、举行座谈、广泛开展与兄弟城市政协票房的联谊活动和举办专场演出,回顾历程,展望前景,以戏会友,扩大影响,旨在弘扬京剧艺术,并以京剧为媒介,团结各界人士,为统一战线服务,为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的中心工作服务。主要活动安排如下:

1、出版专刊

征集稿件,2024的照片资料、领导题词。拟于4月底完成征稿和资料2024工作,6月底完成初审,7-8月份完成复审定稿,9月份付梓。

2、召开座谈会

拟在7月初举行。邀请市政协2024领导、省市京剧团领导和著名演员、南京著名京剧票友、联谊会部分成员参加座谈。

需确定主题和重点发言代表,并组织落实。

3、举办联谊活动

拟在上半年邀请上海市政协国际票房、武汉市政协京剧合唱团及南京著名专业演员和票友参加。需拟定活动及接待方案,建立筹备组,确定负责人及成员。

4、举办专场演出

以市京剧团为依托,聘请著名导演担纲,分工落实演出剧目、演出场地、主持串场、舞美设计、灯光音响、舞台监督、布景道具等问题。既要继承传统,也要有创新,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多样。

每周练唱活动应围绕专场演出任务展开,应尽早确定演出曲目及演唱者,以便安排个别辅导,以便与文武场多做磨合。

二、加强联谊会自身建设

1、进一步加强全体会员的思想建设,努力提高艺术水平;继续聘请专业老师和演员举办京剧讲座,并结合具体行当,与演出节目的个别辅导有机联系起来。

2、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发挥专业组及会员联系小组的作用。

3、加强常务理事会的自身建设,强化责任意识。

京剧艺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理事会由省剧协主席陈彦主持,甄亮同志作了20242007至2008年度会务工作总结和2009年度工作计划的报告;刘淑萍同志宣读了2007至2008年陕西省获得全国及省上大奖的获奖者名单,并颁发获奖证书。

陈彦同志首先宣布新增杨立川、冯希哲、张进、朱强、封祖斌、吴安平、郝卫、李宣8名同志为省剧协第五届常务理事。

甄亮同志在报告中向全省戏剧工作者致敬,向关怀支持省剧协工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接下来申明了本届理事会主题:“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努力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繁荣发展陕西戏剧事业、把我省建成西部文化强省做出新贡献。”随后,甄亮书记总结了2007年和2008年两年来省剧协的工作情况。并对下一年度的工作做了安排部署。2009年剧协将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凝心聚智服务戏剧工作者,把剧协工作搞好搞活。

与会理事听取和讨论了甄亮同志的工作报告后,对省剧协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省剧协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加强戏剧队伍的建设,激励戏剧人才的成长,推动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研究决定,对获得全国奖项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希望获奖的戏剧工作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为我省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贡献。刘淑萍同志宣布表彰名单并为获奖的个人和单位颁发了证书。

最后,进行大会交流。全省各(地)市剧协及院团的9名同志对各自的工作向大会作了总结汇报,并提出未来的工作安排计划。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京剧艺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战略。三地四校协同发展的签约仪式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艺术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一次全面探索。

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三地院校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统一开放、协同发展”的原则,将积极推动京津冀现代艺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动京津冀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美术、传统工艺等职业艺术人才培养;积极推动京津冀传统文化传承;积极推动京津冀文化创新产业工作的开展;积极推动艺术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提升。

联盟成立的同时,三地四校的成果交流已经拉开了帷幕。12月7日,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创作出品、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原创舞剧《夕照》在天津海河剧院隆重上演。12月8、9日,北戏的师生相继带来京剧《中华美德故事汇》和评剧《花为媒》两台剧目,登上了天津海河剧院的舞台。12月22至24日,天津市艺术职业学院白派班学生,在北戏少儿戏剧场上演了经典折子戏《武松打店》《打城隍》《三岔口》《断桥》《杀庙》,以及名剧《于公案》和《珍珠衫》。“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联盟”成立之际,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与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互相开展学生教学和创作剧目交流演出,充分展示了两地艺术职业教育的风格和成果,无疑让大家对京津冀三地四校的协同发展充满了期待。

为此,本刊采访了北戏的相关领导,向他们了解了这一重大活动的内容、意义、影响及具体事宜等。

院长刘侗:京津冀三地四校协同发展,具有时代意义

对于“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的成立,刘侗院长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北京战略的一件大事。我们这一举措践行的正是国家的战略思想。”对于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作为今后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方向,刘侗院长一直有一些未成型的想法。真正触动他产生了院校间、地域间合作的强烈愿望是2015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艺术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这是由文化部、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戏曲院校学生比赛项目,重在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全国参加这次比赛的有40多所学校,将京剧、昆曲、地方戏分成两个组进行比赛。刘侗院长是这次比赛中京昆组的评委。在比赛过程中,他发现各地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度、选用的教材等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三地四校院长签约成功握手合影

京昆组比赛的是京剧和昆曲。比赛分成三个部分:基本功的唱念做打、剧目比赛和知识问答。相对于地方戏来说,京剧和昆曲在全国的发展比较规范,没有地方戏差距那么大。然而刘侗院长发现,即使如此,京昆组里也出现了学生基本技能方面的巨大差异。比如,在基本功比赛中,来自新疆的两个选手一点基本功都没有,当评委询问为何会这样就来参赛时,选手回答,因为没有老师教过基本功。像京剧这种比较完善的剧种,如果没有基本功作支撑,怎么可能演京剧呢?而在剧目展示的时候,学生的差异很明显。一些教学比较规范、全面的学校出来的学生整体水平还是不错的,而有些艺校的学生就与他们有着很大的差距。刘侗院长说:“这个现象反映出我们的戏曲教学存在问题――师资的问题、教材的问题、教法的问题和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统一不规范,不在全国的层面进行有效解决,将来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毕业了的学生将会到剧团从事舞台表演。如果在舞台上体现的东西不规范,一代一代往下传,以讹传讹,戏曲最宝贵的、最精华的内容就会慢慢失去,戏曲的发展就会走上歪路,这深深地刺激了我。我希望能改变这一现状,在相关的工作平台上把这件事有效地解决。

“随后我跟北京文化局的陈冬局长作了汇报,我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平台上开展这项工作。通过我们三个省市的几个学校,采取教学、交流、展演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总结、交流、归纳,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解决这个问题。局长非常肯定我的这个想法,决定从2016年开始做这件事,并将京津冀戏曲教学交流展演活动立项。活动定下来了,然而还没有跟其他学校联系。其他学校是否愿意?有没有这个想法?能不能最终促成?随后,我与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的领导进行了沟通,并专程带着办公室主任同他们的领导当面交流。这几个学校的领导都非常肯定这一合作的意义。于是我们就达成了明确的合作意向,并顺利地在2015年12月18日这一天将这个联盟成立起来。

“联盟成立之前我们向文化部作了汇报。活动当天,文化部科技司司长、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若风亲自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活动同时得到了京津冀三地相关领导的重视。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游庆波、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建华出席了我们的会。今后,我们三地四校在政策层面,从学校自身艺术职业教育发展层面,从三地文化事业需要层面,将联起手来,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争取做到互通有无、协同发展、交流互换、资源共享。”

京津冀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颇具活力,集中了全国优秀的艺术资源特别是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教育资源。可谓文化同根,艺术同源,问题同性;理应战略共识,合作共赢,发展共荣。特别是近年来,三地均将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在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未来发展具有更加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前景。

作为公益类职业院校和艺术类人才培养基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三地艺术职业教育面临的共同任务,也是促进京津冀艺术职业人才培养和院校建设的共同使命。

联盟成立后,三地院校将共同致力于深入研究和探索艺术职业教育规律、坚持五个对接的原则,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培养优秀的新型实用型人才――建立干部教师挂职和互派制度,推进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深度合作;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实现优质课程互通、互联、共享,支持在校生跨院校学习;广泛开展招生就业合作,努力推进联合招生,积极开辟毕业生就业渠道;共同组建协同发展专家团队,全面指导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工作;加强学术交流,努力提升各院校专业建设和科研水平;建立广泛的观摩、交流、比赛成果展示、学生创业平台,推进三地艺术职业教育均衡、协调、错位发展。 刘院长问候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来北戏交流演出的演员

刘侗院长介绍说:“2016年新年伊始,我们就在谋划京津冀三地学校更深入的合作计划。比如,课程资源的共享。四所学校的优秀教师互派教学的教学机制可以建立起来。同时,教材也可以进行合作。从2013年开始启动的由文化部牵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组织实施的一项教材建设工程,其中包括了很多舞蹈、戏剧、文化等各方面内容。我们院校承担了其中京剧剧目教材9个分册,京剧音乐教材两个方面的编写工作,在2015年交付了出版社。将来可以作为我们三地四校教材,共享这个成果。教材的统一将是教学统一的基础。而师资能力的统一将作为第二步,它是促成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后才是教学实践、业务开展、展示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我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平台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将三地四校的整体水平提升,甚至将来可能做成一体化的教学实体,我们期待着这样的明天。学校将会是全社会的、全国的、全行业的。”

党委书记刘宝华:三地四校的合作将是开放的共享的协调发展

京津冀三地四校协同发展对于北戏来说,是新时代的创举。联盟刚刚成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对此,刘宝华书记说:“三地四校的合作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联盟、互动,是整体的合作,它涉及学校的所有员工,需要每一位员工参与其中,通力合作。从地域上来讲,三地是近邻。中国人有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样一个战略合作之后,作为学校,我们借助政策的优势来做事,肩并肩促进发展,必须落在实处,要做实事。三地之间有着许多可以互享共通共建的地方,是我们做事的基础和资源。对于联盟,三地的部门行政领导都非常支持,给予了我们坚强的领导和大力的支持,给予了我们良好的政策和组织保障。这个平台的搭建将让我们大有作为。”

那么,这样的合作会不会给每个学校带来压力呢?刘书记说:“这方面不用担心。举个例子,一般来说同一个专业,一个学校如果非常有优势,那么生源就会选择有优势的学校。三地协同发展之后,这就成为了四所学校共同的优势而不是压力。因为学生可以到三地四校交流学习,教师也可以在四校进行交流授课,这是一种优势资源的互补,会让四所学校共同发展起来。三地四校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办学定位和方向。这样的合作,会让我们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得到发展,包括公共文化课。”

当前联盟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刘书记说:“目前我们主要关注如何将合作的具体事宜自上而下地落实好。平台搭建起来以后,如何形成一个上下贯通、三地四校良性的协调互动,这是需要下功夫去做的。关键是软实力的东西能否得到良性的互动和协调发展。就像人一样,如果没有运动天赋,不经常锻炼,运动起来就不协调,很别扭。互动、联盟、协同发展也是同样的。目前我们建立了联系人制度,让三地四校随时保持良性的沟通。联盟需要有灵动协调的机制,这个机制是时代的产物,要与时俱进。具体的问题要在政策的框架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落实改革,改革那些不符合时展要求,阻碍我们发展的体制、机制。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会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改革的态度去解决它。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再去修正,保障三地四校联盟的良性发展。”

副院长黄珊珊:三地四校的合作拓宽了招生、就业的渠道

黄珊珊副院长认为,就音乐系来说,三地四校的合作加强了专业课程的合作,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学校间可以统一专业的教学标准,特别是课程的标准。教学上可以充分合作,舞台的实践及成果的互相交流也将会更多,学生和教师都将得到更多的锻炼。她说:“我们原来的定位是为首都北京服务的,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范围就更宽泛一些,我们的专业定位、专业方向及学生的就业将会同时面向三个地区。

“三地四校协同发展,对于学生的专业就业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一直很重视与院团合作、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就业选择。协同发展以后,这方面的合作范围就更大了,对孩子们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我们现在就和河北京剧团加强了联系,以后孩子们就业就多了一条渠道。 北戏教学成果汇报新闻会在天津海河剧院举行

“三地四校协同发展,对学院的教科研建设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将来在教材编写、科研项目,特别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能出更多的成果。”

副院长许翠:三地四校的合作扩大了发展的空间

许翠副院长说:“在签署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协议之前,我们学校已经开展了与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的剧目交流,这是教学实践方面的交流。两校的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教师通过成果的交流也能看出教学方面的不同。”让她印象深刻的是观摩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白派评剧班的演出:“这些孩子的基础非常扎实,询问后发现他们的启蒙老师都是京剧老师。而他们利用男孩子的变声期训练评剧武戏更是一个很棒的教学方式。通过交流发现了各自的教学特点,比如说他们基础教学比我们课时多,我们教学实践多,各有所长。通过协同发展,学校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三地四校的合作,许翠副院长认为可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可做的事情也非常多。大家互相展示所长,是一种开门办学的思路,比原来各学校的封闭教学要好。三地都是戏曲大省,互相沟通培养人才的这种方式,对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产生良性的促进,非常值得期待。

副院长吴蕾:三地四校的多方面合作令人期待

吴蕾副院长认为,三地四校的合作非常令人期待。首先是从教学管理、教学资源上将有一系列的合作。她负责舞蹈和影视表演两个专业,尤其是舞蹈专业是三地四校合作中的主专业之一。这个专业在四所学校里都是蓬勃发展的专业,每个学校都有很棒的成果,出了一批很有名气的演员。她说:“三地的舞蹈系教师对此都非常期待。今后我们可以在教学成果之间进行交流,教学内容上互相配合与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资源上也会得到优化。三地教师携手一起学习、进修,同时一起做教材。通过我们的原创舞剧《夕照》在天津演出,我们与三地的专家、教师一起共同研讨,在戏曲舞蹈资源上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在教材方面,三地四校的教师达成共识,挖掘一些基础性教育方式,进行探索性的教学。教学课程上的整合、教材上的融合、艺术作品的合作都令人期待。河北近几年在影视方面有一些很好的合作项目,也希望与其有更多的对接,扩大招生、交流及师资的派驻。期待未来有更好的机制,实现大家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目标。”

京剧艺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 艺术学者达里奥·德尔·布费罗曾这样描述新媒体艺术的历史崛起:“40年代是电子艺术的时代,50年代是达达的十年,60年代是多元主义时期,70年代是电脑图像,80年代是影像合成艺术的高峰”。[1]7伴随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技术革新与艺术创新交互更迭的速度不断加快,一批专门支持新媒体舞蹈创意实践的艺术节事活动和专门研发新媒体舞蹈软件应用的专业实验室应运而生。其中,欧洲IMZ舞蹈影像节、美国舞蹈电影节、香港“跳格”录像舞蹈节等特色艺术节为各国新媒体舞蹈作品的展示、评价和推广提供了基础平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舞蹈与科技实验室、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中国北京理工大学表演与仿真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为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研发提供了智力和技术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创作与艺术传播逐步形成了如下特征:

??? 首先,艺术创作类型与范围被拓宽,在跨学科领域出现许多新型艺术形态。例如,在美术与舞蹈的交融地带,产生了以互动表演、装置与行为等艺术形式为代表的互动舞蹈项目;在影视与舞蹈的交叉领域,出现了专门为屏幕而存在的舞蹈实验短片。其次,艺术创作方式被颠覆并再造,跨界协作成为主要的新媒体创作手段。在新媒体舞蹈的创新实践中,艺术与媒体、科技,乃至生命科学的边界被不断地打破与重组,单一学科背景的艺术家已无法独立完成此类艺术创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甚至这样宣称:“艺术家已经没有权力了!因为传统艺术学院并不教科技,所以,他们不能利用科技方法来创作,这是主要问题,这也是为什么MIT媒体实验室能够特立独行的原因。重要的是,这是个科技和艺术共同携手创作的地方。”①

??? 而创作手段与创作技术的变革,也进一步模糊了创作者与接受者、艺术家与传播者的传统边界。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普遍应用,使“人人都是艺术家”变成了现实。一个没有经过系统舞蹈训练的艺术爱好者,可以借助“网络编舞”等新型创意传播平台参与到专业化的新媒体创意实验中去。

??? 同样,一个没有专业电影导演、摄制训练基础的年轻人,也可以通过“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将自己的处女作迅速扩散开来。2012年2月以来,一部叫做《唯我独尊》(Solipsist)的10分钟实验短片以微博传递等形式在全球互联网上迅速窜红,并顺利摘得本年度美国斯兰丹斯电影节②评委会特别奖。这部结合舞蹈、服饰、戏剧等元素的实验短片,以新媒体“手工”操作的方式制造出了惊人的视觉效果,并借助网上“口口相传”的方式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 诸多的同类案例告诉我们,新媒体时代特有的艺术创作和传播机制,将使传统的艺术生产-消费模式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新媒体策展,推动艺术与科技融合,实现跨界协同创新,赢得传播先机,已成为当今新媒体舞蹈创意实践系统的关键性成功因素。③

??? 一、走向体制化的“屏幕上的舞蹈”

??? 自玛雅·德琳的《一项2024为镜头编舞的研究》(1945年)之后,舞蹈艺术家、媒体艺术家,甚至是媒介技术工作者都在不断进行着各种方式的舞蹈视频创新实践。这些适合未来新媒体展览、播映和传播的含有舞蹈创意元素的视频艺术,都可以称之为“屏幕上的舞蹈”。而在长期实践中,“屏幕上的舞蹈”已逐步形成演出空间的“屏幕化”、表演方式的“碎片化”和语言结构的“蒙太奇化”等创意实践特色。

??? 首先,所谓演出空间的“屏幕化”指的是,此类艺术作品的展演空间必须从剧场舞台空间转换为各种类型的屏幕。这就意味着,“屏幕上的舞蹈”是一个专有名词,它原则上不包括对已有舞台舞蹈作品的二度创作,④而是特指“专门为镜头/屏幕而创作的舞蹈”。着名媒体舞蹈艺术学者约翰斯·布林格(Johannes Birringer)⑤曾论证说,舞蹈的演出空间已进入一个“屏幕化”时代。通过“换舞台”艺术实验,部分先锋舞蹈艺术家充分认识到了“镜头”和“屏幕”本身的创造性价值。他们发现,经过镜头捕捉和计算机软件处理,舞蹈动作可以在完全不同的时空环境里被自由重组或再造,舞蹈的“时空力”元素因此而改变。

??? 其次,“镜头”的选择性功能使舞者表演元素呈现“碎片化”特征。为适应“镜头前的表演”,舞蹈演员要更加注重表情和局部动作细节的表现力。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虚拟舞者”和其它视觉元素也可以很方便地被用作“屏幕舞台”空间的特殊“演员”。例如,由戴维·欣顿导演、约兰德·斯奈思编舞的《鸟》(2000年)就是一个没有舞者却充满舞蹈动感的舞蹈作品,并因此而摘得该年度IMZ影像舞蹈节最佳屏幕编舞大奖。

??? 再次,蒙太奇手法使“屏幕上的舞蹈”在时空表达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在我国,第一部比较成熟的舞蹈短片是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电视舞蹈专业毕业生康健飞、顾晶辉等人的《逐梦》(2006年,时长3分27秒)。该作品在全国“迎奥运”三分钟DV/动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它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钻木取火”和“触摸广告屏”等局部动作的特写镜头,结合现实环境中的舞蹈表演,将主人公穿越时空来到北京共赴奥运盛会的故事“讲述”得惟妙惟肖。

??? 目前,“屏幕上的舞蹈”已成为国际上诸多专业舞蹈团体的“常规”作品类型,而不再是先锋舞者的一种实验工具。同时,拍摄剪辑技术及网络传输技术的普及,使很多舞者都可以很方便地创作出自己的舞蹈短片,并把它上传到网络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对于他们而言,“技术冲动”完全让位于“创意表达”,舞蹈创作的“换笔运动”已经结束。另一方面,原本以“合作伙伴”身份进入这场创新运动的媒体艺术家和技术工作人员,则开始转向技术难度更大的新舞蹈特效设计。

??? 二、“舞台上的屏幕”及其多元开放的创意实践类别

??? 在此,笔者仅以“屏幕上的舞蹈这种概括性的说法来描述各类现场的表演艺术实验与多媒体设计实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艺术家和工程师们就开始研究此类结合的多重可能性。到90年代,这类创意实践活动在“舞台多媒体特效”和“公共空间内的交互表演”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从整体上看,这类创意实践活动以交互技术和多媒体投影技术为基础,追求的是“由电脑操控的声光影像系统与人体行为的结合”。[1]17目前,“舞台上的屏幕”已演化成为回归剧场空间的多媒体剧和进入公共空间的交互表演艺术项目等两个类别。

??? (一)舞台多媒体特效设计及舞蹈多媒体剧的研发

??? 作为一种特殊的计算机辅助性舞台艺术方式,“舞台多媒体特效”已成为当今各国表演艺术家、媒体艺术家和技术工程师都愿意积极介入的一块新领地。与电影、电视及游戏中的特效相类似,舞台上的多媒体特效也需要借助计算机软件制作出某些特殊声音和视觉效果。所不同的是,投影装置艺术在多媒体舞台艺术实践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纱幕、水幕等新型投影幕布材料的使用以及对传统投影幕布的异型设计处理,都为多媒体舞台特效设计者提供了施展其创意才华的基本空间。而多种视觉形象在同一个时间里呈现某种结构或逻辑上的“空间蒙太奇”效果,则为舞台空间内多媒体介质交互对话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具有整体或称全息艺术效果的多媒体剧开始走向成熟。

??? 我国的舞蹈多媒体剧研发以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策划、制作的几部中小型实验多媒体剧为代表。其中,由美国媒体艺术家约翰·克劳福德、美国舞蹈编导里萨·诺格尔、中国舞蹈编导肖燕英等艺术家联合导演的舞蹈多媒体剧《北京影像》(2006年)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典型的多媒体剧。⑥

??? 该剧主要采用异型投影幕布及其主体视频内容交互作用的方法来营造“舞台特效”,并在成功营造多媒体视觉效果的同时,让舞台上的投影和演员共同参与了“表演”。舞台左侧幕布以电子声效和抽象视觉符号的实时播放为主体内容,右侧幕布以依次播放的“胡同的北京”、“CBD的北京”和“798的北京”等三个原创舞蹈短片为主体内容。右侧主题舞蹈短片讲述了2024现代化北京的三个视觉意象故事,左侧实时播映的影音特效则在提示这三个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在现场表演部分,以简约服装和仪式化表演为特点的舞者视觉形象,则象征着生活在国际大都市北京的现代中国人。作品中,多重时空交错的多媒体舞台特效,不但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听感受,而且也有效传递了主创者对时代背景下大都市北京的视觉印象。可以说,在多媒体剧《北京影像》中,“技术的革新”已被成功整合进了“艺术的创造”之中。

??? 此后,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还在学院沙龙舞台相继推出了《女阅》(2009年)、《舞者》(2010年)和《逆光@青春》(2012年)等三部原创中小型舞蹈多媒体剧,分别从整合传播、特效设计、艺术表达等角度对舞蹈多媒体剧进行了探索。尽管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但从历史纵轴来,它们也反映了创作者在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本土舞蹈多媒体剧创作方面的递进式策划思路。可以说,从《女阅》对新媒体投影设计的局部实验,到《舞者》对投影内容与现场表演交互的结构性设计,再到《逆光@青春》以全效多媒体设计进行整体叙事的积极努力,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的这三个小成本制作,已经为中国式舞蹈多媒体剧创作提供了第一组完整的实验样本。

??? (二)公共空间里方兴未艾的多媒体交互表演项目

??? 与舞蹈多媒体剧的“学院派”背景迥异,公共空间里的多媒体交互表演项目则因对社会议题的关注而成为各国政府资助体系的宠儿。在这类项目中,策划人及导演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创新或艺术表达,而是社会公众对艺术的参与问题。这种以交互技术为基本载体的“交互表演艺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观演关系,观众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京剧艺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设计生活领导品牌“清庭”创始人。近年来自行设计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并进行跨领域艺术创作, 2009年设计作品“双泉提梁方/圆壶”获德国红点设计奖,2010年设计竹椅作品“椅君子”、“椅琴剑”双双再次夺得2010德国红点设计奖,并皆入围2011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设计奖(Designpreis Deutschland)。《赞竹茶盘》荣获2012年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石大宇用现代设计诠释了中国古典士大夫精神。

池 伟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1年创立北京包豪斯设计公司。设计代表作包括2003年出品的旋风U盘,创造了全球销售数量超亿的奇迹。2009年,池伟创立加八六(北京)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并打造国内第一个以设计师产品为主题的设计师产品概念店+86。2013年,池伟成立了“+86设计版权经纪公司”,希望让中国优秀的设计作品发挥最大的价值。用设计改变生活,为将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提供全方位支持,这是池伟在努力做的事情。

朱明跃

猪八戒网创始人,中国新闻奖获得者。2006年10月辞去《重庆晚报》首席记者工作,创办现在的猪八戒网。依托猪八戒网这个新媒体平台,朱明跃致力于创意和营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为企业、公共机构和个人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将创意、智慧、技能转化为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2011年猪八戒网获得IDG千万级美金投资,并被评选为中国2011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十强”企业。猪八戒网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威客交易网站,跻身中国商业网站百强。现在,猪八戒网已突破威客的概念,更建设了国际版,让全球创意人为所有人提供服务。

郝亚宁

作为北京联盟影业董事长,郝亚宁从业至今,策划制作了“联想”“丰田”“恒源祥”“松下”等上百条著名广告,出品摄制了数十部影视剧精品,作品曾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多个奖项。郝亚宁于2005年出品原创章回体古装喜剧《武林外传》到2010年出品原班人马电影版《武林外传》,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了原创文化产业的完美开发,在国内创立出中国首个坚实的原创文化产业衍生产品体系暨商业品牌模式,“武林外传”商业品牌旗下的20余项衍生产品为中国摸索出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原创文化产业衍生体系。

赖亚楠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主任,2010年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是国内倡导并积极实践“一体化的系统整合性设计理念”的先行者。2004年于法国巴黎创立原创家具设计品牌DOMO nature。DOMO设计率先在国内提出“一体化”设计的理念也是目前在国内唯一真正做到并坚持从商业策划、建筑及室内设计,一直到家具与陈设艺术品的配套设计、制作的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服务机构。作为一名国内资深设计师以及一位教师,她一直用各种方式向业内和大众传达着自己对产品设计以及生活态度的思考。

陈立恒

法蓝瓷FRANZ的创始人,海畅集团的发起人之一。他投身于国际精致礼品业近30年,旗下的海畅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礼品代工商之一。因有感于代工产业是为人作嫁,不能从中实现其欲传递东方美学的理想,陈立恒于2001年创立法蓝瓷(FRANZ)品牌,他希望将理念融入产品的设计风格中。此外,陈立恒还是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创始人、会长,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管理委员会主席等职务,致力于推动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和发展。

刘熙晨

北京世熙创意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拥有逾20年电视媒体从业经验,是中国按照国际商业模式成功运营节目模式的第一人。作为国内最早涉足电视模式领域的专家和实践者,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行节目模式版权观念,倡导公正、规范、透明、双赢的合作关系,推动节目模式在中国实现价值最大化。世熙传媒作为BBC环球公司全球节目模式中国大陆制作中心,是集国际电视节目模式引进、研发、制作、营销于一体的民营公司,也是中国第一个引进、制播国际节目模式的民营传媒企业。曾获“年度最具互动营销价值节目公司”。

黄 兴

山水文化总裁。山水文化由梅帅元作为主发起人设立,是国内领先的文化旅游演出综合内容提供商和依托演出项目平台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的运营服务商。2003年,黄兴协助梅帅元先生将其策划并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全新概念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搬上舞台。近年来,山水文化先后打造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等多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和舞台剧场演出,其中有五台演出已经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可以说,黄兴协助梅帅元成功将山水实景的艺术理念市场化。

薛运达

尚8文化集团总裁创始人,1997年带领团队从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与运营,参与策划上海苏州河、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51创意产业园保留等工作。2007年创建尚8品牌,成为北京专门服务于文创企业的产业园项目。2009年做园区运营方向的同时,参与投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2010年,在京连锁运营产业园区,现有尚8国际广告园、尚8里文创园、尚8人文创意产业园、艺术8—中欧艺文之家、尚8设计家广告园等9个子项目,成为京城首屈一指的品牌式、连锁化运营的大型综合性园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