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第二课堂;现状;构建对策
当今社会,我国民办高校是过分重视让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大学生的素质的培养,缺乏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集体观念等培养。这些能力仅靠第一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培养。高校的第二课堂并不是第一课堂的补充,而是与第一课堂一样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占据同等重要性,是我国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民办高校第二课堂的现状分析
1、民办高校的第二课堂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建设,对第二课堂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程度还不高
我国民办高校第二课堂尚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而且民办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趋于形式化,对大学生的素质拓展和全面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大学生关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存在泛娱乐化倾向,文娱活动参与人数众多,但思想引领和专业技能提升方面的活动学生热情不足。
2、社会实践工作尚未入人才培养方案,未按必须课来修学分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考核体系,各民办学校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同,开展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社会实践的立项、项目指导、经费等各种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
3、民办高校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参与深度与广度还存在不足
民办高校的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主导性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体现,也没有搭建起比较好的实践平台。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凭兴趣和热情自主开展阶段。而且在学生创业方面,在政策、经费、场地、指导、培训等方面尚未给学生提供渠道和发展路径。
4、专业社团建设系统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
学校专业社团数量少,规模小,专业社团建设中经费、场地、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制度不够完善,二级学院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学生和教师参与度不高,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专业社团建设系统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
二、民办高校构建第二课堂应采取的措施
第二课堂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加强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以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专业社团建设为重点,以校园精品文化活动为亮点,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着力点,不断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完善思想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促进健全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现有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梳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个人成长融入到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上来,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学生乐于接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出“思想教育成长计划”,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通过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各部门共同来研究制定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案,形成合力,避免教育的碎片化和形式化倾向。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学生为本,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2、以专业社团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尽快建设学术性、专业性社团,调整社团结构,积极建设专业社团;出台促进专业性社团持续发展的配套制度。鼓励各专业性社团开展专业活动,提倡专业性社团以赛带练,参加各类专业赛事,展现专业成果,提高专业能力。把专业社团建成专业强、层次高、深度广,使社团活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学生课外科技文化平台中的重要作用。
3、以校园精品活动为亮点,提升学生各种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对现有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梳理,巩固现有的活动品牌。对在学生中反应比较好的精品文化活动,应长期坚持,确保活动的参与度。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进行系统设计和安排,为提升第二课堂的效力,以学生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为导向,每年针对不同素质提升,要求规划好每一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
4、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为着力点,缩短学生融入社会的时间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在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从入学开始就应该让每一位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和走向,并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而有针对性地规划好大学生活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同时还应该理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思路,归口管理。改变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多头管理、业务分散的格局。把创新创业作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支持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服务。
5、建立第二课堂体系
从学校层面提高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发挥第二课堂成为育人作用,把第二课堂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同时把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内容建设方面,以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大胆改革课程结构及教学方式,减少第一课堂课时,拓展第二课堂,整合公共基础课,推行第二课堂学分。设定若干选修模块,开设第二课堂选修课程,实行选修学分的认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第二课堂,从教师教学到学生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政策保障方面,制定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实施学生素质拓展的计划,保障参与学生的权益,鼓励指导教师的参与,在各类评优、评奖、晋升等政策制定上,给予倾斜;经费方面,给予专项的支持,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第二课堂的建设。
三、结语
第二课堂活动所具有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价值正日益凸显,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急需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有力配合。第二课堂能够有针对性地拓展专业相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在各种活动中知识与实践的融通,从而促进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实践参与中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协调、应急应变等非专业素养,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秦行音.我国义务教育政策和实践的矛盾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2] 郝园园.浅议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定位与实现,2010.
[3] 黎艳阳.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02.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25-01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主要途径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他的育人功能与作用不断凸显,然而,传统的第二课堂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将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分析,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与引导策略。
一、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
(一)高校管理者重视不足,认识不到位
目前,一些高校管理者不重视或忽视第二课堂的建设,认为第二课堂不是“正业”,甚至于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不开展。很多高校的校领导因忙于事务,只是象征性参加较为大型的学生第二课堂个别活动启动仪式或偶尔视察活动基地。甚至于一些高校第二课堂没有校领导主管,只是由学校的行政机构教务处或团委代管。
(二)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缺乏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正面引导,学生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选择更多地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青年学生由于自身阅历的局限,还不能充分地对自己的选择做出客观、正确性的价值判断,造成了学生对第二课堂重要性认识不足,使第二课堂的育人功不能完全发挥。
(三)第二课堂缺乏系统规划和设计,与第一课堂存在脱节现象
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后,高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人数激增,产生了人均教学设施不足情况,很多高校满足第一课堂教学远远不够,更无法去为第二课堂提供教学设施。这样给第二课堂管理和指导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种现象极大挫伤管理部门开展工作,使第二课堂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体现。
(四)缺乏稳定、专业、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整体活动层次和水平难以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为学生配备专门教师,但情况不一,各有不同。有的高校只为了满足第二课堂配备教师数量,把一些工勤人员配备到第二课堂任教师。有的高校把专职思政人员配备到第二课堂。这些人员在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中受专业水平和技术的限制,对学生个体素质提高缺乏专业化指导,导致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受损。
二、第二课堂建设引导策略
(一)建立第二课堂领导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管理机构。高校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校情,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实施“一把手工程”领导体制。建立了校院系三级或院系二级领导体制,学校(院)党委书记负总责,学院(系)党总支书记负全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重点抓、全校教师人人抓的“四抓一落实”工作体制,并在机构中设立专管部门,由学校的教学部门统一组织管理,统一协调,统一考核,确保人、财、物等方面协调统一,真正构建起第二课堂的领导机构,并把第二课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第二课堂教学管理体系
将第二课堂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决定着高校的政策倾向。随着第二课堂作用的突显,高校应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时纳入高校整体教学体系,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实现一二课堂的联动与协调发展。
(三)建立学分制
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纳入学籍管理,把活动课程以数量计分的方式固定起来,达标的准许正常毕业,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各高校可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建立第二课堂量化学分制。将第二课各项活动分值化处理,把学生参加活动按学时的多少给予分值计量,分值可以冲抵第一课堂的任选课学分或相关专业课学分。
(四)建立学生实践考评与质量监控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告策划;教学改革;新思路
现代高职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和技术型高级人才,当前高职的专业教学应努力向行业实践和社会专业需求对口靠拢,这样才能向社会输送合格和有竞争力的人才。“广告策划”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传统的“一言堂”和“纯理论、重理论”教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同时,学生也会对学校的应试教育和传统课堂产生厌学和消极心理,“混日子”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也势必会给高职教学、管理和发展带来恶性循环。笔者针对这几年在营销策划专业教授“广告策划”课程的粗浅心得,以及毕业生效果来谈谈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努力探索一条适宜该门课程教学的实用新模式。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必然
(一)传统教学模式凸显的弊端
传统课堂教学讲究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侧重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试为最终目的,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引导和情景操作设计,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专业兴趣培养。这容易造成学生的应付式学习态度,要考试的就学不考试的就不学,上课画课本找依靠,考试抱佛脚图高分,没有真正认识专业学习对专业素质和能力积累的重要性,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推迟到实习阶段,而忽略了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一方面,让大批学生到对口企业或公司实习是件难操作的事情,即使有机会,学生能直接参与项目广告策划过程的机会也不多,大多学生只能是观摩,这受实习时间、广告公司业务效果和效率的限制。另一方面,目前,尤其本土的广告运作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广告公司水平良莠不齐,学生进入好的公司实习可受益匪浅,进入不规范的公司实习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认为实践操作不过如此,经验最重要,模式最重要,课堂教学与实践差距是十万八千里,还不如不学。唯公司的操作手法、亲眼看到的是真理,课堂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这是绝大多数学生实习后抱有的看法。实际上,这是一种缺乏引导的实习观念。一个公司的运作并不代表规范,并不代表专业,学生学到的只是一种经验,而并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这缺乏专业理论和素质的支撑。尤其广告策划是讲究创新的行业,模式化运作和模仿会导致很多问题,势必使客户利益受损,使公司失去竞争力。我们培养的应是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创新型专业人才,而非毫无竞争力的简单适应型人才。因此,重实践轻理论,照样培养不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给我们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把课堂与实践有效结合?这是课程改革的必然。
(二)广告行业现实环境存在的问题
就近几年本土的人才需求趋势看,广告策划人才一直处于高需求状态,但从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效果来看却不能很好与专业需求对口,在一味责备用人单位只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的同时,我们的高职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也陷入了尴尬,如何培养适销的人才已成为高校专业课程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广告行业从业人员学历背景和从业背景鱼龙混杂,广告运作能力水平不高。就本土而言,市场缺乏有竞争力的具有专业运作能力的广告公司。这体现在:一方面,广告公司策划能力不强,要么一味模仿照抄照搬,做千人一面的产品广告;要么公司为追求短期效益,一味迎合客户,让专业广告策划活动变成投客户口味之所好,变成外行指挥内行,难以有好作品产生,更不利于赢得市场。另一方面,很多广告策划活动不重视专业和实际的市场调查,策划人员单凭经验、客户资料和文字资料闭门造车。这样制定出的策划执行方案往往欠缺科学依据和竞争力,会对客户的利益产生较大影响。很多时候公司会把原因归结于业务时间紧迫,没时间调查,有些公司即使进行了市场调查,也是为了应付客户,敷衍了事,东搬西抄。这样的广告策划从业方式,不可能真正为客户着想,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和活动,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广告界要想健康发展,广告公司要想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立足于市场,亟需专业的广告理念和广告人才。这给高校广告教学提供了一个输送适销对路的广告人才的市场机会,我们的广告策划教学应适应社会需要而改革和设计。
二、以项目模拟实战为侧重点的教学方式探索
目前,我们的广告策划课程采取的是广告策划理论教学与项目模拟实战相结合、相穿插的教学方式,侧重实战中学生的技能训练。
(一)项目模拟实战教学的目的
广告策划项目模拟实战教学主要是在教学中通过模拟某一广告项目实战的方式来锻炼学生对整体广告策划活动的把握和实际运用能力,这包括考察学生的广告市场调查分析能力、目标制定和产品定位能力、活动表现策略制定能力、媒介选择和组合能力、广告预算能力、广告策划案撰写以及表达能力等专业能力。同时,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比稿方式,还可锻炼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感、务实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等多方位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参与实战中实践能力和专业兴趣得到增强。
(二)项目模拟实战教学的实施设计
项目模拟实战教学的实施环节可包括项目确定、项目布置、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评价四个环节。
第一步,项目确定。先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和确定出合适的广告模拟实战项目。这是实战教学中最基础的一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项目选择应具有真实性、竞争性与贴近性,选择的项目应是现实对象,具有竞争市场,最好是本土的企业或产品,或学生熟悉的在本土有市场的品牌产品。否则学生在项目模拟实战时,会觉得无从下手,往往选择三两天坐在电脑前凭空想象炮制出一份策划案,这与我们的实战教学的目的和初衷是相违背的,达不到我们想要的实训效果。项目的选择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可以联系一些广告公司获取相关项目信息,比如公司需要做的策划或已经完成的项目策划拿来给学生进行模拟实战;另一方面可以就本土存在的产品或存在销售问题的产品,模拟为其进行相关广告策划活动。比如,在教学中我们曾经让学生做本土园湖路xx花店情人节活动策划案、xx眼药水在本校的活动推广方案等,学生参与兴趣高,实战效果比我们预期的要好。最后,项目的选择和要求制定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一步补充理论,做到自身提高。
第二步,开始项目布置。这个阶段先要把项目的目的、意义、要求、要达成的效果以及相关信息等传达给学生,使其对活动把握有个规则认识,然后再将学生分成5—7人为单位的若干策划小组,每个组的组员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以及相互合作,并要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所布置工作。从我们的实际运作来看,通过分组制方式进行项目模拟实战,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沟通意识都非常积极,能较好保证广告策划各环节的开展和衔接。
第三步,项目实施环节。这个阶段是学生为完成项目目标和要求,开展具体工作的重要阶段。这个过程涉及策划的许多专业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老师要当好指导者和咨询者的角色,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和困难要给予解答和引导,也可就突出问题和有争议部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专项讨论。通过交流心得体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学主动性、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竞争意识,也能较好拓宽学生的项目运作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切忌以一个答案或简单的对错来回答学生。广告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应更重视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以及体会,多鼓励学生思维百花齐放。项目模拟实战本身强调的也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怕学生理解不了或做不了,要放手让学生去消化已知或未知的知识,他们会通过钻研或努力以及老师的指导,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在实践中记忆和深化知识。
第四步,项目评价阶段。待各小组在规定时间里形成广告策划案后,通过组织模拟广告公司比稿提案会、幻灯片演示及提案陈述等方式来对学生的项目运作成绩进行评比和点评。评委可由广告专业老师、小组代表以及广告公司相关人员组成,以此增强学生对评比结果客观公正性的期待。项目模拟实战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时间就此次活动让各小组作出工作小结,让各小组互评,加强学生对优秀经验以及工作不足的学习交流。同时教师作为组织者,也要结合实例有针对性地指出和总结。整个项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好的方法要以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为主,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项目模拟实战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兴趣有了较大的转变,危机意识加强,对专业学习的自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开始更关注专业领域的东西,课堂的理论教学也相比之前传统的一言堂理论教授效果更好,有参与才会有记忆有体会,有参与才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很多学生在模拟实战后都认为自己要学习和补充的知识很多。这种项目模拟和理论授课相穿插进行的方式,大大促进了我们的专业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抱怨少了,敢于提问题的多了,相互讨论也多了,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对专业和今后就业有了自信,这是一种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案例教学法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运用
案例教学法遵从的还是实战思维,项目模拟实战虽能较快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战能力,但因受课程时间安排的限制,只能从事一个项目的整体策划或几个知识模块的单元训练,学生的视野拓宽或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还需要我们在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补充。这不仅能很好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和框架,同时又为学生的实战提供示范和好的经验方法。案例教学也是我们课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把学生带入案例的背景、市场环境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中,通过理论分析项目运作的利弊、策略以及效果来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广告策划理论知识以及项目成败的关键,这比从头到尾满堂灌理论更能让学生对知识体系记忆和理解深刻,而不是分块的散乱的应试记忆,这也能让学生树立正确和专业的广告和策划理念,懂得走出门去关注和分辨市场行为,学会接触案例或项目时去分析和查找问题,能从不同的广告现象中把握广告策划的实质,最后能学会策划整个广告活动,这是我们高校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和目的所在。
在案例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以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发挥电子课件展示和制作在案例教学中的优势。在我们传统的案例教学中,很多老师会把2024的案例文字资料用word文档的形式接连放映给学生看,我们发现当学生阅读完一大段文字再听教师分析讲解时,案例讲解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即使其中教师前后翻阅文档给学生讲解2024细节,但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仍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记忆性,只是有个模糊或大概理解。另一方面,这种案例教学方法也大大影响了课堂讲课效率,很浪费课堂时间。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我们建议采用把案例图示化的讲授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在授课前把要分析讲解的案例进行理解、消化、提炼,用简单文字或图示的形式把案例的关键点或发展运作过程做成简单流程图,上课以口述结合课件演示的方式跟学生讲解2024案例,其中课件在制作时对于口述讲解需要拓展的部分可做相应链接或分解图示,这样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更集中了,对教师讲解的案例记忆更深刻了,也方便学生笔记记忆,同时也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告策划课程本身是一门表现力丰富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的课程,传统的授课结构和方式难以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配合图片、音像以及电子课件等动态的教学手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项目模拟实战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幻灯片的形式给客户展示提案。这是目前许多广告公司的现实操作手法,因此在案例教学中积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不仅能带给学生更多的丰富的专业信息,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专业实践运用能力。
四、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
现代高职教育在课程教学改革上已摸索和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但作为教学结构之一的考试手段却在改革上相对滞后。高职教育的考试改革应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应向树立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考试观念转化,考试考核重点应从理论知识能力向技术应用能力转变。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72-03
1基于“课岗证赛”深度对接的高职课程模式创新的要求产业企业是职业院校的最终顾客,是从学习者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中获益的组织,因此满足产业企业的需要是职业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院校只有紧贴行业发展的脉搏,适应产业、企业和职业的发展,才能在服务企业社会的同时不断推进自身发展。
1.1课岗对接
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对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分析,课程定位和目标满足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并按职业工作过程组织与安排好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定位、目标和内容,设计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办法,进行单元设计,并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从而体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2课证对接
课程内容的选择对接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如营销专业课程的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营销师(高级营销员)、外贸跟单员、营销策划员、市场分析师等营销职业资格内容。
1.3课赛对接
课程目标的定位对接国内外专业技能竞赛,在课程标准中融入竞赛的要求,课程实施过程同时体现作品形成过程。
2基于“课岗证赛”深度对接的高职课程模式设计的过程及内容2.1专业及课程现状分析
分析研究目前高职专业及课程的现状,剖析存在的与社会、产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重点查找课程中存在的差距,明确课程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2.2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分析研究当前对高职专业人才需求的总体现状与特点。
2.3企业职业群工作任务分析
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按职业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分析研究专业相关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对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研究提炼并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及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知识和能力。
2.4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
在征求企业专家及学校教师、专业学生等多方面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研究并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2.5专业具体课程开发
根据设计的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具体学习领域,研究和提炼相应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明确课程定位和目标,选择并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等。
2.6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模式设计
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办法、技能竞赛标准,进行单元设计,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
2.7专业及课程评估模式设计
设计是基于社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参与合作的、体现“课岗证赛”深度对接的专业及课程评估模式。
3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模式设计的主要方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以服务化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是全国百所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几年来,学院致力于培养服务行业企业的营销人才,探索设计并实践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 “课岗证赛”深度对接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模式。
3.1“3343”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模式
依据德国双元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我们设计了基于职业导向的“3343”课程体系开发模式。
(1)三个阶段。一是市场人才需求分析。二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三是课程体系开发。
(2)三个课堂。第一课堂,即以“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与行动领域对应的专业课程。依据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即培养“能说、能干、能想、能学;会推销、会调研、会策划、会管理”的“四能四会”应用型营销人才,我们对营销主要工作岗位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出36项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18项行动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序化为10个学习领域即10门课程:化工产品商务基础、市场营销环境、购买者行为分析、市场调查预测、营销策划、营销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商务礼仪与商务沟通、产品销售、客户管理、营销管理。第二课堂,即与第一课堂紧密相关,帮助学生把第一课堂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各类课外学习和学术科研活动。主要包括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职业考证、学生专业社团、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第三课堂,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课堂。主要包括专业实习、专业实训、专业实践等。通过实践教学课堂“识岗—顶岗—上岗”三个层次的训练,实现初学者—实践者—熟练者的递进,从而提升营销职业人需要的相关核心能力。
经过几年的研究设计和实践完善,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第一课堂(课程)、第二课堂(活动)、第三课堂(实训训练)的“三堂” 有机融通。
(3)四个转换。一是将重点产业、企业营销职业的典型工作转换为行动领域。二是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关联的学习领域即课程。三是将学习领域转换为相应的学习情境。四是将学习情境转换为具体的学习单元。
(4)三个保证。通过课程教学的实施,以教学单元支撑学习情境能力目标,以学习情境支撑课程能力目标,以课程支撑专业能力目标。
3.2四位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近几年来在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与成熟的传统产业匹配的工科类专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不能满足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难以体现营销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而且这种模式仍然将教放在首位,通过教师的教,推动和实现学生的学,并引导着做,本质上未跳出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营销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构建方面,我们创新并实践了“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以学生能做会做为引领,根据营销职业人员要求实施相关项目任务;以知识够用实用为要求,在“做”中体现“缺什么就补什么”;以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为原则,结合学生“学”的需求和营销职业工作任务的需要,教师 “传道、授业、解惑”;以学生善说贯穿始终,在“说”中提高学生沟通能力,锤炼团队合作精神。该模式的设计与实施需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1)做什么、怎么做。课程围绕专业、专业围绕职业是我们确定“做什么”的准则。如根据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相关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营销管理职业对应的课程工作项目与任务。我们在《营销管理》课程中设计了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的5个项目:实施营销战略与计划管理;实施营销组织与人事管理;管理营销费用;管理营销活动;管理营销业务。在营销业务管理项目中设计了营销信息管理、销售区域管理、销售合同与订单管理、中间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应受账款管理等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2)学什么、怎么学。在做的同时需要理论知识跟进。我们以知识够用为原则,融合国家高级营销员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对应各项目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序化,作为课程学习内容。比如《营销策划》课程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234:即1个中心(以撰写营销策划书这个课程总项目为中心)、2个分析(企业自身优劣势分析和市场环境机遇威胁分析)、3种工具(市场细分、目标市场营销和市场定位)、4方面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3)教什么、怎么教。教为学服务,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适应高职院校特点、营销职业特点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行之有效而又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比如我们把《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第一部分确定为项目任务安排与准备,成立 “南京拓展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产品营销部。教师职业定位是公司的营销总监,同时又是营销策划方面的咨询师,学生的职业定位是按不同产品营销部划分的营销经理和营销策划员。同时重构课堂教学的空间设计,融教室与策划工作室于一体。将课程教学最后一部分安排为编写营销策划书,学生做演示介绍,并进行团队自我评价、团队相互评价、指导教师综合评价等活动。
(4)说什么、怎么说。营销专业和职业特点之一是沟通,我们将“说”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说什么”方面包括说思路、说观念、说策略、说方案、说报告、说建议等若干方面;在“怎么说”方面包括个别交流、团队沟通、方案报告交流、项目成果演示汇报等多种形式。
营销管理项目四(营销活动管理)“做、学、教、说”教学模式能力训练任务名称1拟实现的能力目标(做)1相关支撑知识(学)1训练方式手段(教)1可展示结果(说)营销活动的管理1能够策划营销活动的管理方案1营销活动的计划方法、场地选择、成本及预算、效果评估1案例分析、团队讨论1本团队营销活动的管理方案续表能力训练任务名称1拟实现的能力目标(做)1相关支撑知识(学)1训练方式手段(教)1可展示结果(说)会议营销的管理1能够策划会议营销的管理方案1会议营销的步骤、礼仪、管理、展览会1任务驱动、团队讨论1本团队会议营销的管理方案时间管理和效率管理1能够编制时间管理方案1时间管理的误区、六项基本原则、效率管理常用的方法和工具1案例分析、学生讨论1个人的时间管理方案
3.3多方合作的专业及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营销商贸类专业及课程考核评价游离于行业企业、少有主要服务对象行业企业的参与、基本上限于教育系统内的循环等问题,我们设计了多方合作的专业及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成立由服务行业企业的市场营销及人力资源专家、学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代表组成的市场营销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内容,共同检查和评估教学效果;建立按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自我评价、吸引行业企业参与的共同评价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多方合作的专业及课程考核评价模式;设计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营销专家评价与教学常规考核、行业企业考核、取证合格考核、竞赛成果考核以及第三方评价等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在内的所有课程标准,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纯实践环节,制定了专门的考核评价办法,并逐步推行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教师选择学生的“双向选择”办法;推行“双证书”制度,通过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要求学生取得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使学生在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上岗能力。通过健全专业及课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多方合作的专业及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完善专业及课程考核评价的制度规范,以高质量的教育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顾客满意。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现状;促进对策
高校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学校实际条件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第二课堂“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的作用发挥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以下方面着手研究,促进高校第二课堂积极有效的开展。
一、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参照设置第二课堂培养体系
高校要将第一课堂中的静态、线形的课程转变为开放的、动态的第二课堂,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制定松散的课程结构,使学生以辐射型的求知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知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应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因此,高校在第二课堂设置中,应开设“社会实践”、“心理健康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样化的课堂。高校要围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设置与学生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部分第二课堂的设置必须与第一课堂的专业相结合,围绕学科前沿领域开设对应的实践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发明创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
目前,部分高校已开始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在教学运行中已逐渐引入第二课堂,并将第二课堂的活动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教学目的等进行统筹安排,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更好地协同第一课堂共同完成培养目标。将第二课堂纳入培养方案,应将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制定第二课堂的教学规划和教学大纲。
二、以“有意义活动”为载体构建互动式第二课堂开展模式
第二课堂开展过程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开发和创造、共同构建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培训、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将第一课堂的传统权威教学转变成共同探索新知的合作者,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回归。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要以“有意义活动”为主,在活动中学会知识、培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创造性开展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并参与其中,用科学的实验、规范的实践去推理论证第一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能尝试到失败的滋味,激发内在的创新意识。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作为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真诚地交往,在活动中“教师的身份持续发生变化,时而作为一个教师,时而成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
此外,第二课堂的特点更能使它发挥因材施教的功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的理念要求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个性和特点,因学生个体的不同而实施不同教育,不是用一个统一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评价标准放在所有学生的身上。
三、以学分制为评价手段建立第二课堂质量监控体系
第二课堂时间的零散和地点的分散成为教学规范管理的最大障碍,第二课堂类别的多样化使其缺乏质量标准和科学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因此,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成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点。学校应建立规范的行政督导系统,组织各类课程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和教学效果的考核检查,掌握了解第二课堂运行状况;通过2024实习基地、就业单位对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邀请部分校外专家参与第二课堂实施过程,对第二课堂进行科学的评价。构建多元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应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方法和技能的运用情况、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列入评价领域;在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评价方法上,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由高校采用证书管理、合格评价等方式对第二课堂进行考核;在评价形式上,应提倡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绝对评估与相对评估、总结性评估与诊断性评估相结合,尊重第二课堂主体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将第二课堂学分化,可以使学分制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第二课堂成效评价更加科学规范。在运行过程中,应按照对学生成长和能力提高的具体目标设立与第一课堂学分制相衔接的第二课堂必修学分。如针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实践学分,具体可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完成;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创新类学分,具体可包括发明创造、学术论文、技能培训、科技讲座和各类竞赛等等。
四、以竞争机制加强第二课堂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学校应该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为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大力支持,应该完善第二课堂的导师制度。由于第二课堂的指导需要指导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从制度上为课程建设提供保证,在教师职称晋升、年度考核时,将第二课堂建设水平作为一项指标,使第二课堂建设工作的成绩和教师工作量挂钩,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同时充分调动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参与指导,将教师指导第二课堂取得的成果按照教学成果奖进行认定,鼓励教师将教学科研与第二课堂指导相结合,努力提高第二课堂指导的水平和质量。第二课堂建设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特别是第二课堂建设更需要开放的环境,在年轻教师加强自我建设时,学校应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努力将其专业教学能力转化成实践运行过程中的掌控能力,使其对自己学习和掌握的系统、真实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理性思维和加工,以实现从感性能力到理性能力的飞跃。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引向纵深化发展,真正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通,这将是第二课堂建设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秦录芳等.第二课堂科技活动技能培训体系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