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2024人才培养的方案(推荐4篇)

2024-07-08 14:07: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2024人才培养的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24人才培养的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本科;培养方案;修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30-02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工作的依据,培养方案体现了高校办学的教育理念,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办学的自,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本科教学活动中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意义深远,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高校应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十二五”规划2024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建设。

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几个问题

1.从修订的理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来看,培养方案的修订容易被理解成对原培养方案的否定,导致在修订过程中,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忽视人才培养方案的稳定性,过大的改动影响年级间的衔接,不仅不利于人才培养,反而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正常教学。

2.从修订的过程、修订的方式以及修订者来看,培养方案的修订在修订前缺乏广泛调研,指导性意见论证不充分,在修订过程中缺乏规范审核,修订过于频繁,在修订后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每一轮的计划修订只是表现在个别课程的调整上,对于调整的必要性以及调整后对计划实施的意义存在主观判断,缺乏说服力。培养方案的修订者在很多情况下是教务员或者不熟悉本专业的其他工作人员,而不是专业负责人。

3.从修订的内容来看,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的安排缺乏整体架构,为了突出培养方案,经过修订,修订者会破坏原有的课程结构,添加或者删除课程,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安排,往往没有经过系统论证,随意安排。

4.从修订后的执行情况来看,对修订后的方案执行坚持度不够,常因人因事改动培养方案。

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相关依据

1.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与其培养目标2024高校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前都会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一切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因此,在计划制定过程中每一门课程的设立,每一个知识结构体系都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其培养对象2024许多教师反映学生学风较差,上课不专心,考试不理想。一方面可能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2024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学风差和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与课程设置不合理,无法因材施教2024修订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的可接受程度,学习积极性以及课程的难易度。

3.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其各项教学资源2024许多本科院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得非常合理,课程设置接近当前社会需求,学生也喜欢学习,但是无法开设。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相关教学资源。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时要充分了解学校的教师、教学场地(包括实验室)等各项教学资源。缺乏任何一种资源,再完美的计划也是一纸空文。因此,方案修订者必须以本校实际情况为基础,实实在在地制定可行的方案。

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

1.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者要加强理论修养,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开展。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修订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理念。修订者和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和深入探讨,切忌实用主义和浮夸主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者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完善计划,让学生在大学四年有所学,而不是充斥一些眼花缭乱的课程。

2.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充分调研,突出专业特色。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培养有特色的人才成为吸引高考生的重要指标,做为教育管理者和方案制定者应该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全面掌握目前的人才培养动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结构。既能给学生架构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又能让学生学得满意,在工作岗位上学有所用。照抄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或是进行略微改动,最终的结果是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培养出现问题。

3.调整课程结构,突出实践课程的比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和学习期望,调整课程结构,在专业课程中相对压缩理论课时时间,强化实验和实践课时。

4.规范审核机制,加强执行力度。方案的修订者对修订意图有自己的理解,为了避免一言堂现象,必须建立规范的审核机制,让各种力量加入到计划的修订中来。学生(包括毕业生)、任课教师、学校专家、行业专家甚至家长在修订计划时都可以积极参与。也正由于多方面的参与,计划的执行力度才会加强,不会出现只有一两个人能了解计划修订的意图和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者和修订者应该担负起传经解道的责任。

5.规范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拥有一支合理的专职队伍,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师资力量强大与否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本科院校要想办出特色,培养优秀的人才,必须要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通过各种招聘引进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6.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在制定计划的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所修订培养方案的评价和论证。包括实施前的评价和实施后的效果评价。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比较热衷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评价。而比较忽视对源头的评价和效果的评价。方案的修订者和管理者要深入学生、深入课堂、深入社会,切身体验,更要与相关的单位部门沟通交流,多听听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甚至是毕业生的意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改动都要有所依据,并按照规范的审核流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一方面注重计划要紧随社会需求而改变,另一方面尊重方案的稳定性,因为只有在规范的审核流程中才能对方案修订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避免因方案修订而对教学管理的其他方面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71.

[2]王伟廉.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编制的层次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3]翁妮尔.高校教学计划的运行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苏柏山,王秀清,崔晓华.2024开设公共选修课几个问题的量化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5]罗刚淮.高效热的冷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0,(1).

[6]王帅.论校本知识创造与校本能力建构[J].教育学术月刊,2010,(1).

[7]古祥生.对班主任“批评教育权”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0,(2).

2024人才培养的方案范文第2篇

1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个应用型极强的专业,非常注重实践,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必然要求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应把企业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以传统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又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更强调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课堂深入企业,并明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职能、参与环节、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更有利于实现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024此种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的问题,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1.1 突出企业参与的特征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本身与企业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确定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企业调研来实现,无损检测项目设置来源于相关企业的检测任务,项目实施依赖于企业的设备资源和工程资源,检测项目指导需要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项目考评中企业评价占有一定的比例,检测项目成果也可以应用于企业。在项目化教学模式无损检测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必不可少。

1.2 企业在传统教学模式与项目化教学模式中作用的对比

传统教学模式下,企业参与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邀请企业专家举办讲座、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江苏省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考委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试培训、顶岗实习指导等方面。从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来看,并不是非常理想,只有大部分学生可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仍有一少部分自制力较差、比较被动的学生未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项目化教学模式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途径除了以上几方面以外,更为关键的是为教学过程中检测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设备资源、工程资源和人力资源,以此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企业作息时间与项目教学时间的冲突、企业现场指导老师缺乏教学经验、表达能力欠缺、和学生的沟通不够充分等。

综上所述,对于无损检测技术专业而言,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迫切需要制定一套与本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相匹配,并能为企业参与无损检测人才培养活动提供方向与指引的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2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立足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同时还应体现企业在无损检测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2.1 制定思路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本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全新设计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企业参与为主线,明确企业的参与职能、参与环节、参与方式和参与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2.2 制定步骤

(1)明确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首先明确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2)指明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面向的工作岗位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就业工作岗位(射线检测员、超声检测员、磁粉检测员、渗透检测员和无损检测工艺员等)为依,明确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可以使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更具方向性。

(3)将企业与学校培养的任务合理分工

首先召开无损检测专家论证会,然后根据无损检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并将每项能力具体细分为若干个典型的项目,然后指明项目是属于“学校培养”、“企业培养”和“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中的哪一类,以此界定学校和企业培养的能力点,明确学校和企业各自的培养任务。

(4)明确培养任务之后,根据学校和企业的特点设置具体项目任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共设四个大项目,分别是“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每个项目均对应专业核心能力目标,并下设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符的具体工作任务。

(5)以项目为载体重新整合课程,设计全新的课程体系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依据课程与项目的关系将课程分为相关课程、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相关课程是指完成项目必备的无损检测相关知识、方法和工具等,比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化工制图及CAD、焊接技术等;核心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如: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综合实训考证;非核心课程主要是指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在设计全新课程体系的同时,对于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到的课程均应注明是否有企业参与培养。

2024人才培养的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汽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5.20.226

1 汽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现存问题

1.1 生源结构不衔接

中职和高职同属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高职院校的生源应以中职毕业生为主。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汽修专业的生源结构80%为普通高中生源,大多学校将普通高中生源与中职生源不做区分,两种生源混合成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普高毕业生专业与技能“零起点”的特点制定,在课程设置上文化课设置比重偏大。而中职毕业生的特点是文化课基础薄弱但实践动手能力强,这种人才培养方案影响了中职学生在高职阶段学习的积极性及中高职衔接学生的培养质量。

1.2 专业设置不衔接

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先提条件。目前,汽修专业存在中高职专业设置错位,很多中职学校不设有汽修专业,有升入高职院校需求的学生只好跨专业升学,也有部分中职学生对中职专业兴趣不大,在升入高职过程中选择感兴趣的汽修专业。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会影响中职学生高职专业的学习效果。

1.3 课程体系不衔接

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大多各自构建独立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对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模式的因素考虑很少,中高职学校课程设置的脱节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内容在中高职阶段形成重复。另外,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上与中职缺乏层次上的差别性,尤其在实训或技能训练项目上,基本上是中职训练项目的重复。未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2 汽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

2.1 文化素养的衔接

中高职不同层次的文化课衔接: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依据能力层次结构不同划分成等级模块,按照多学期、分段式进行,能力要求逐级递升,课程内容难度依次递增。为专业基础课程和项目课程的实施提供宽而广的文化基础,同时注意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不断线。

2.2 职业素质的衔接

中高职不同层次专业课程衔接:专业基础课程的衔接主要为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提供理论基础,按“必须够用”的原则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中高职课程之间在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上,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呈层次递进关系。

2.3 职业资格技能的衔接

中职阶段进行汽车维修中级工培训,专业核心技能达到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工种)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水平、获得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高职阶段进行汽车维修高级工培训,专业核心技能达到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工种)国家职业资格高级水平,获得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使中高职教育与培训形成一个渐进的框架,使两种职业资格证书内容、标准实现衔接。

2.4 工学结合的衔接

目前大部分中职汽修专业采用2+1的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在专业对口的企业带薪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结束正式就业。而高职大部分采取2.5+0.5的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2.5年,最后半年在专业对口的企业带薪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结束正式就业。对于升学的中职学生,适宜采用中高职2+3培养模式,第3年接受高职课程的学习,最后半年参加高职阶段的顶岗实习,实现中高职顶岗实习的衔接。

3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改革

3.1 中高职教育办学主体一体化

依托“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平台,融高职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职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两校一体化管理,采用2+3学年制贯通中高职办学,即前2学年教育的办学主体为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后3学年的办学主体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其次,采用联办校的形式,高职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唐山市路南职业教育中心、滦南职业教育中心等中职学校联合办学。两种办学模式共存,实施汽修专业“二三分段”式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

3.2 中高职课程体系一体化

在汽修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企业实践专家、中职专业教师、高职专业教师课程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团队”,通过走访企业和中高职学校、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中高职汽修专业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充分考虑汽修专业中高职培养目标一致性以及层次上的差别性,遵循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认知特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既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拓展和加深课程内容,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连续性、递进性与整合性,从而形成汽修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

3.3 中高职教学资源一体化

(1)实训基地共享

中高职一体化管理中,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共享整车实训基地、发动机实训基地、底盘实训基地、电气实训基地及“职场课堂”设施设备。联办校的部分实践课程,设置在高职实训基地完成。在实训项目的设置上,中高职专任教师共同研讨,避免重复,形成中高职层次递进、内容连续、体系完整的中高职衔接实训教学过程。

(2)中高职教师共享

部分高职教师担任中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或第二课堂活动指导任务,按照中职专业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或专业指导,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改善了中职教育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问题,提升了学生中职阶段的培养质量,对中职学生的再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3.4 学生评价体系一体化

中高职均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评价体系融合学生自评、互评、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综评等评价主体。在评价内容上以项目为评价单元,参照企业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上关注企业兼职教师的权重。按中高职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差异,实现评价标准的衔接。

4 几点思考

4.1 招生模式对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影响

目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五年一贯制和联合办学基础上的“二三分段”式的中高职衔接模式,贯通中高等职业教育,从整体上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技能、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体现了分阶段、分层次的递进性。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另部分汽修专业高职教育的中职生源,一是通过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考入读高职,二是中职学生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入读高职,这两种途径的中职升学学生存在专业对口率不高,对专业课程学习困难较大。即使对口入学,也与高中后学生统一编班,按汽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学,这部分生源还未实施一体化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专业及课程还没有衔接,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如何在中职教育中细分实施中职与中高职衔接两种人才培养方案需进一步研究。

2024人才培养的方案范文第4篇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的问题。一般来说,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发展,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目标分析阶段,旨在确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培养目标是培养计划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安排的最终依据。培养目标的相关利益者包括外部相关利益者和内部相关利益者。外部相关利益者包括家长、用人单位、教育管理机构等;内部相关利益者包括学生、教师、教辅行政等。不同利益者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期望各不相同,所以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利益者的主要期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力求做到求大同而存小异。课程体系的确定旨在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不同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具有针对性,所以课程设置必须针对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利用项目管理的WBS技术将培养目标细分为具体的理论技能要求和实践技能要求,然后将这些细分的具体要求进行20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