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光伏市场的调研报告(整理5篇)

2024-07-08 19:49:01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市场的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伏市场的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欧盟委员会3月5日公告称,欧盟将自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实施进口登记。公告称,欧委会的调查小组已经掌握了初步证据证明,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对欧盟市场实施了倾销与补贴,欧委会基于以上数据及其他材料,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实施登记制度。

尽管欧盟方面有官员声明此举与双反调查无关,但登记的结果肯定会有助于其未来作出和执行格外严厉的双反决策。根据欧共体/欧盟数十年来在国际贸易界赢得的“欧洲堡垒”名头,根据欧盟企业与政府诿过他人“不正当竞争”而逃避自身努力调整的一贯倾向,根据欧盟不合理的对华反倾销制度,特别是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替代国制度,这回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居然以美国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为基准衡量我国产品有无“倾销”,欧盟最终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是大概率事件。

面对欧盟双反威胁,我们的以牙还牙措施是一种不可排除的选择,因为这样做有助于通过让对方付出一定代价而威慑企图未来对我们实施保护主义措施的人。然而,单纯依靠贸易报复措施并不能直接帮助国内光伏产业走出困境,毕竟欧盟一直是我国最大的光伏出口市场,那么,中国光伏产业如之奈何?

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当然是在保证货款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生产和出口步伐,尽可能赶在欧盟双反措施之前把出口订单生米煮成熟饭,我们的港口和海关也需要为此多多配合。

事实上,去年9月份欧盟宣布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后,近几个月来我国光伏企业出口订单和出口速度已经明显加快,以至于产业寒冬中出现了小阳春气象,连前年亏损6.5545亿美元、去年上半年亏损10.8亿元、资产负债率接近90%、一度深陷破产危机的赛维LDK也几乎全面复工,去年11月22日卸任的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彭小峰也于3月初复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以下措施多管齐下。

扩大内需

首要任务无疑是启动和扩大国内市场,帮助国内产业度过产业寒冬。中国光伏产业自形成之日就是高度出口导向的,2010年之前98%的光伏组件产品出口欧美市场,2011年这项比例仍然高达90%,而美欧又是最主要出口市场。在美欧相继对中国光伏产业祭出“双反”武器时,启动内需就成为我们的必由之路;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广大、国产光伏电池价格已经大幅度暴跌,又给国内市场需求上升创造了条件。

我国“十二五”计划制定的光伏装机量目标为22GW—25GW,今年年初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确定的全年装机量目标为10GW;既然2011年中国占全球实际GDP份额已达14.3%,与整个欧元区相等,而目前欧盟光伏市场为20GW,那么中国制定的今年装机10GW、“十二五”期间达到22GW—25GW目标就并非虚无缥缈无从落实,而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只要成功启动国内市场,美欧的“双反”就不可能打垮、消灭中国光伏产业这个竞争对手。为此,光伏产业热盼的产业政策配套细则应尽快完成颁布实施,为规范国内市场秩序,酝酿多时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也应及时出台。

开辟其他市场

其次是开辟欧美之外的出口市场,而新兴市场光伏产品潜在和现实需求的增长为这项策略创造了实施条件。知名光伏市场研究机构NPD Solarbuzz的数据显示,在第四季5.3GW需求的拉动下,2012下半年亚太地区光伏产品需求预计比上年猛增80%;2013年亚太地区光伏市场需求有望增长至13.5GW,比2012年增长50%。

根据机电出口商会数据,2012年全年我国光伏产品对欧洲出口总额为111.9亿美元,同比下降45.1%,对东盟和非洲光伏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2.1%和10.9%。就总体而言,许多后发新兴市场经济体电力缺口巨大,但传统火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浩大,且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工人、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具备这些条件非一日之功。

即使投产,电价也是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商业问题。即使采用相对简便的办法,居民小区、企业或店铺自备柴油机发电,仍然处于高位的油价也使其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凭借设备价格已经大幅度下降、维护相对简易、可分布式发电且因此不存在市电定价问题困扰等优势,光伏发电存在较大潜在需求,我们的任务就是使这些潜在需求成为现实。

等待春天

还有一点是,熬过市场寒冬、耐心等待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欧美双反措施到期后难以为继。光伏产业最大竞争对手是传统化石能源,近10年来全世界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得以勃兴,最大驱动力量是新世纪头十年的初级产品牛市,传统化石能源价格持续暴涨,相应地,传统化石能源行情下跌是对光伏产业的最大威胁。

而这一轮初级产品牛市已经终结,油价目前得以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主要原因是中东动乱和伊朗核危机给投机资本提供了炒作题材,但这些炒作题材不可能永远抵销基本面因素的力量,油价实际水平明显下降的日子必将到来。

如果说高效率、低成本的中国光伏企业很多能够在传统化石能源行情下跌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话,那么,欧美光伏企业的低生产效率和高成本决定了它们绝大多数在未来几年传统化石能源行情下跌的环境下难以为继,而这种竞争压力它们无法靠贸易保护主义杜绝。

根据GTM研究(GTM Research)报告的数据,欧洲、美国和日本光伏电池企业制造成本超过80美分/瓦,中国企业成本为58—68美分/瓦。尽管该报告估计未来3年内将有54家中国光伏企业破产或被兼并,但同一份报告估算的全球光伏电池企业破产、被兼并者数是超过180家,中国企业破产家数占比例在30%以内,明显低于中国光伏产业产能占全球全行业比重,实际上是从侧面认定中国光伏企业在全行业严冬中生存能力更强。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欧盟最终对我们实施双反,传统化石能源下跌的熊市也可望在双反期间替我们淘汰很大一批欧美竞争对手,这不仅仅意味着竞争对手减少,而且意味着未来双反期满后鼓噪延续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呼声削弱,对于熬过市场寒冬的中国企业在双反期满后大展宏图是有利的。

光伏市场的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新兴产业、清洁能源、高利润、资本市场的创富神话……曾经被无数光环笼罩的中国光伏产业,却在2011年褪去了往日的光鲜,频遭多事之秋:先是多晶硅、电池价格的一路下滑,后又接连遭遇美国的“双反”立案调查和欧债危机的致命打击。一时间,作为新能源行业先行者的中国光伏业身陷“阿克琉斯之踵”。背腹受敌,已成了对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每个月至少净亏500万元。”近日,江苏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创新时代》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

这家原来依靠服装起家的企业,2009年年底借着光伏市场的投资热潮,投资数亿元进入了光伏行业。原计划2011年产能能跃上一个新台阶,但产品价格的“滑铁卢”式下滑,却让这家年轻的企业瞬间滑落到亏损状态,一度濒临破产的边缘。

“从2011年5月份开始就一直在亏损,生产越多亏损越大。”该负责人说,“很多企业都停产不干了,特别是那些进入行业早的小企业,一看形势不好,立刻就撤了。为了让员工们有活儿干,我们一直没有选择停产。还好服装那边一直有现金流进账,可以撑一下光伏这边。但要是一直这么亏损下去,我们恐怕也撑不了多久。”

“全球50%的光伏产品来自中国,而中国60%的光伏产能都聚集在江浙一带。2007年以前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前期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咬咬牙挺过这次危机应该问题不大。但2007年之后进入的企业,可能会凄惨地消失在2011年的‘寒冬’中。而不幸的是,目前,在浙江省的200多家从事光伏产品制造的企业当中,有超过半数的企业是在2007年之后才进入的。”浙江省光伏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分析指出。

据浙江光伏中小企业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浙江省数以百计的中小型光伏企业中,至少有50%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尽管光伏产业也曾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其诸多光环带来的光明前景使得光伏产品价格依旧保持大幅度上涨态势:2005年,每公斤多晶硅价格仅为66美元,但到了2007年12月,多晶硅的价格已经上涨到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而光伏产品的价格也在节节攀升。

光伏产品价格的一路飙升,使浙江一带众多做纺织服装起家的老板们,纷纷重金投资光伏产业。但就在这股跟风的热潮中,光伏产业很快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从当前全球光伏发电装机情况看,全球对我国光伏组件需求量为11.7GW,这相对于我国30GW左右的产能来说,光伏产业明显处于供大于求的饱和状态。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指出,进入2011年,原本产能过剩的光伏产业又遭遇了欧洲危机。国际咨询机构IHSiSuDDIi的最新研究报告也显示,2010年,世界光伏市场安装量增速达153%,而2011年市场预计增长仅为20%。由此,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致使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中国光伏电池出口80%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而欧洲市场需求的大幅萎缩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光伏产品价格的急速下滑。

“暴涨之后必有暴跌,光伏产业已步入‘寒冬’。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由政府扶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我国的光伏市场至今还未形成,没有市场,哪来的工厂?中国不仅要发展光伏产业,更要形成光伏市场。”国内光伏巨头之一――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雪上加霜:美国“双反”引爆光伏危机

祸不单行,欧债危机的“雪”又加上了美国“双反”调查的“霜”。

2011年10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出公告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收到了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向英利、尚德、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中国75家光伏企业提出“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的书,美光伏企业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产品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理由是“中国政府对光伏产品的补贴力度过大,最终导致美国出现了光伏企业倒闭和多达2000名员工失业的后果。”

这一纸诉状,几乎崩紧了国内所有光伏生产企业的神经。公告还称,“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和电池板总量在2008―2010年两年内增加了逾350个百分点。仅2011年7月一个月,由中国进口的晶硅光伏电池板和组件就已超过了2010年全年进口量总和。这种‘野蛮式’增长是导致2011年全球光伏产品价格下降40%的主要原因。”

2011年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巳马强硬表态,“中国能源公司的贸易行为存在问题,故美国政府支持美国光伏公司要求政府向中国光伏组件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诉求。”2011年11月9日,美国商务部(ITC)决定暂缓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立案,延迟20天后再作决断。

其实,这已不是美国第一次向中国新能源行业提出类似诉讼。早在2010年10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就以长达5800页的申诉书,建议美国政府对中国清洁能源政策措施启动“301”调查,他们诉称,中国为支持本国清洁能源部门而采取的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此后不久,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特对此了一系列数据,用以证明中国清洁能源补贴导致对华贸易逆差激增的事实。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在接受《创新时代》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美国对中国能源产品启动‘双反’调查,涉及到数十万就业人员、上千家企业及近百亿美元等诸多领域。一旦立案不仅伤害中国企业,也伤害美国企业,中国的光伏企业自美国进口的原材料和设备金额超过50亿美元,而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则不足20亿美元。中国在美上市的众多光伏企业利益受损,也将使美国投资者和电力开发商的利益接连受损。”

对美国“双反”中提出的“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的要求,中国光伏企业普遍表示无力承受。“相对现在全行业利润率仅为5%左右的水平,不用说100%的关税,即便只增加10%的关税,中国企业恐怕都难以招架。”江苏某太阳能光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但更令中国企业后怕的,还在于此案的连锁效应。有专家认为,一旦美国最终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作为全球光伏第一大消费市场的欧盟也可能随之效仿美国的做法,届时以出口欧洲为主的中国光伏产品或将遭至“致命一击”。根据国际知名光伏研究机构solarbuzz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作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中国光伏电池10%出口到美国,80%出口到欧洲,仅2010年一年,欧洲市场就占据了全球光伏运用量的80%,堪称为世界最大的光伏需求地,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中国每年销往欧洲的光伏产品占据了中国光伏企业近80%的销售额。

“美国对反补贴诉讼的立案门槛很低,提出诉讼的公司,只要数量或产量超

过了国内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即可立案调查。此次‘双反’诉讼动用的是美国国内法律,不同于“301”调查,继而将不会通过WTO解决贸易争端。此外,由于美国、欧洲至今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国家地位,因此最终能否立案,则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态度以及中国政府能否提出有效的反制措施。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美国推迟裁定时间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拉长时间,说明事态会有好转的迹象。”李俊峰进一步分析指出。

果然,在美国“双反”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压力下,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牵头,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14家中国光伏企业联合组织的新闻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在此界会上,上述14家企业针对美国欲向中国太阳能产品进行“双反”调查一事,澄清事实、表明立场。

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竞争优势,而非低价倾销或政府补贴。“双反”调查申请是对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出口美国现状的歪曲,而且任何最终可能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必将对中美两国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消费者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对此中国企业将积极应对。

政策引航:2012年光伏产业盼来“好兆头”

辞旧迎新,中国光伏业总算挺过了苦不堪言的2011年。

当历史的脚步踏入2012年时,饱经风雨的中国光伏业也迎来了新一年的“好盼头”:2012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2011年度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2012年将实施第二批规模为1500万至180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建设计划。同时,将实施“十二五”第一批规模为300万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开发计划。

早在2011年12月20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就指出,“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2011年12月21日,国家“863”计划――《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在甘肃启动;2011年12月22日,总装机容量为20.8Mw的全球最大屋顶光伏电站在湘潭九华并网运行……

几经上调的发展目标、日益趋紧的环保压力、着力突破的产业瓶颈,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内需”即将大规模启动,中国将成为一个光伏发电安装大国。这或许能给“寒冬”中的中国光伏业带来些许温暖。

而时至今日,当所有利好汇聚在一起,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管理层为中国光伏产业绘制的宏伟蓝图早已跃然纸上!

2011年12月9日,在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CRESP)一期总结会上,国家能源局透露,正在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GW,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光伏规划目标超过了此前透漏的10GW装机量的50%。而事实上,相较最早广为流传的5GW装机量,光伏“十二五”目标已经连续上调两次。此外,为促使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难题,国家能源局下一步将推出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配额制或将规定发电企业在发电和电网企业并网时均统一使用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除此以外,《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还首次提出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问题。

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并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即2015年比2010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8%,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8%,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1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增加8%等。

由此业内人士分析,政府推出的这套“组合拳”采用了财政投入、法规、奖励、金融等多种方式,从企业、产业、政府等多个角度着手,有效地保障了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出于环保的责任,也出于对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养,在全社会范围内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诚然,各级部门在为可再生能源利用产业发展制定目标、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更不能忘记突破科技瓶颈。

2011年12月21日,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的《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课题在甘肃正式启动。据了解,该课题是由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和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许继集团6家单位共同承担的。课题共设置6个子课题,共计投入科研资金将近8000万元,课题重点研究大规模风光电集群有功、无功电压和安全稳定控制策略,并通过建成示范工程,以全面提升大规模风光电集群响应大电网的调度能力,最大限度地缓解大规模集中开发可再生能源与电网协调的矛盾。专家预测,此课题将为国内外大规模风电、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屋顶”阵地也越来越受到光伏企业的重视:2011年12月22日,总装机容量为20.8MW的全球最大屋顶光伏电站在湖南湘潭九华并网运行。据悉,该项目装机容量超过20MW,总安装面积约20万平方米,此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屋顶光伏电站。电站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近2500万千瓦时,每年能节约标准煤780011屯,纯净水7800万升,减排二氧化碳19000吨、粉尘5300吨、二氧化硫580吨。

商机隐现:光伏组件掀电站投资热

2011年12月7日,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与美国第一太阳能设备公司签订协议,收购后者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托珀兹太阳能发电厂。“股神”由此正式进军光伏发电领域。有研究报告指出,从光伏产业链的角度看,电站仍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部分,下游电站在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也将成为获得未来稳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之一。

“内需”启动,中国将成为一个光伏发电安装大国。中国光伏业即将通过改变,迎来再次繁荣的机会。而这一改变绝非易事,在全球光伏组件价格进入快速下行通道的背景下,一直以来主要集中于电池和组件制造领域,90%市场依靠海外的中国光伏业不得不在被严重挤压了的利润空间中谋求生存。

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当组件价格进入快速下行通道之时,光伏发电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从光伏主产业链的角度看,电站仍然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部分,随着组件价格的下跌,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将达到很高的水平。此时此刻,遥想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发表声明称,将从NRG能源公司购买阿瓜卡连特太阳能发电厂项目49%股份,“股神”进军光伏发电领域的消息,我们不得不钦佩其精准的判断。

然而,这一判断并非“股神”专利。施正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随着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快速成长,中国企业也开始涉足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但显而易见,施正荣作为经营者与巴菲特作为投资者的思路不尽相同。在施正荣看来,“以每瓦2美元计算,投资一个50MW的光伏电站,需要投入1亿美元,而投资收益期至少在10年以上。虽然其利润相对高而且收益比较稳定,但是其需要企业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做保障。”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也认为,太阳能企业向下游扩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大部分的组件企业开始在海外进行电站投资,一方面是由于电站目前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是由于电站可为自身的组件销售提供稳定的渠道来源,避免组件的滞销。

此外,业界对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前景也十分看好。目前,国家能源局审核确定了青海省8个项目纳入“金太阳示范工程”。

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吴达成告诉《创新时代》记者,“金太阳示范工程”自2009年由科技部、财政部、住房建设部共同启动实施以来,已经过三期的发展。据了解,2009年设计装机容量为624MW,2010年设计装机容量为272MW,2011年设计装机容量为600MW。尽管实际执行情况差别较大,但是“金太阳示范工程”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它成功解决了业界普遍存在的“上网难”问题。近日,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联合了《2024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今年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支持范围和补贴标准。预计2012年我国“金太阳示范工程”规模将有望扩容,至少还要建设1GW。

但自2011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2024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后,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已明确表示,暂无第三轮特许权招标工作计划,这意味着原有的“特许权招标”将被“标杆电价”所取代。那么,在两大政策支持下的光伏市场,国内光伏企业又该如何选择呢?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标杆电价和“金太阳”这两种政策各有其适用区域,应区别对待,同样重视。“其实这两个政策各有侧重,‘金太阳’侧重中东部,标杆电价则侧重西部。”有鉴于此,孟宪淦建议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决定在哪块市场有所作为。“可通过项目实践,来了解自己更擅长经营哪类项目,以及哪类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更高。”孟宪淦同样认为,“十二五”期间,从市场比例看,西部标杆电价市场要比“金太阳”大,因此企业要考虑到主要的市场需求,力争多做标杆电价项目。

光伏市场的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能源消耗剧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论文联盟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廉价、无污染、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

一、光伏行业国内外相关政策背景

(一)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能源发展战略新宠

国际光伏行业现状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常规能源都是很有限的。中国的一次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全球石化能源的使用将不会再超过100年。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千瓦小时,相当于目前世界上能耗的40倍。太阳能产业是新兴的朝阳行业,再加上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本身的特点,使得太阳能电池产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由于太阳能发电还具有燃料免费、没有会磨损、毁坏或需替换的活动部件、保持系统运转仅需很少的维护、系统为组件,可在任何地方快速安装、无噪声、无有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优点,因此,太阳能终将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方式。

(二)西方发达国家对太阳能产品的需求强劲

近几年,新的光伏发展计划不断出现。欧盟委员会所属的专业工作委员会于2005年了一份题为《光伏技术愿景》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到2030年,欧盟光伏发展目标为200gwp,全球目标则5倍于此。绿色和平组织联合发表了题为《太阳能发电:2024年服务10亿人,提供200万工作机会》的报告,该报告预计2024年世界范围内光伏发电装机量达到205gwp,虽未针对欧盟提出目标,但预计德国将届时达到18.5gwp的装机量。

在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于2004年9月提出了光伏发电路线图。美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光伏装机量达到200gwp,发电价格降到3.8美分/kwh,到2050年光伏发电将占新增装机量的一半。根据epia的统计与预测,至2012年,全球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累计将达到33.4gwp,未来数年光伏行业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0%以上;至2024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300gwp。

(三)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2024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要求“积极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自2008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将正式生效;与现行的法律相比,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在法律层面将节约能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针对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业节能的规定,力图在法律层面保证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在建设部目前推行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中,对新能源的应用有一系列具体的要求。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更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指出,国家鼓励个人和单位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2007年11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布《2024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2024要求的通知》,要求建设大于5mwp的并网示范光伏电站,上网电价高出当地平均上网电价的部分通过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在全国进行分摊。这些都将加速这场以太阳能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革命。

(四)亚洲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ims research公司近日建立起一个光伏市场需求数据库,该公司的数据库显示,若按2011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量为20%以上计算,截止至2014年,累计太阳能光伏设备安装量将达120gw。该调研公司还表示在此期间内,全球将安装逾80gw的光伏设备。该调研公司所公布的报告还指出,由于欧洲市场正处于停摆状态,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2014年在全球光伏市场上所占份额将减少31%,而与此同时,亚洲和北美市场所占比例将有所增加。亚洲光伏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以4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增长,其2014年的安装量将达10gw。中国被认为将在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其新增安装量将超过美国和德国之和。

二、国际光伏行业现状调查

转贴于论文联盟

目前,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欧洲和日本领先的格局正逐步被打破,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已经转移到亚洲,中国已成为世界太阳能的最大生产国,但受国际市场行情变动频繁、经济不景气、行业相关政策变化以及欧元、美元等兑换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光伏企业生存困难。

与此同时,国外市场拟下调或取消补贴政策。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陆续下调对光伏产业的补贴,使得电站开发融资变难,直接导致欧洲光伏市场陷入萎靡态势。以西班牙市场为例,2008年,西班牙的太阳能装机容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西班牙政府曾计划到2012年实现太阳能发电达400兆瓦,但事实上,盲目扩张建设,到2007年,这一目标就已经提前实现了。然而,由于设计不良、或者所在地光照不足等等,许多仓促建立的太阳能电站根本无法与传统电厂进行竞争。西班牙政府只有通过削减关税等措施来减少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在风能和太阳能光论文联盟伏产业的支持,造成市场需求萎缩。再看德国市场,伴随多晶硅原料成本的迅速下跌,下游行业太阳能电池成本也降低了许多。德国政府对光伏上网电价补贴逐渐削减,补贴下调幅度要取决于每年光伏电站新增安装量的数量,最高下调24%。一旦德国市场补贴的降低,我国国内的光伏企业将受到较大的冲击。虽然从理论上来讲,投资回报率更低,意味着成本更低的中国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但同时也意味着德国光伏市场已经步入较为成熟的阶段,类似于2009年12月增量近1.5gw的情况基本不会再现。而这与国内不少企业成倍扩张产能的出发点并不相符,不少企业将面临出口下降的局面。

2010年欧洲区域占据了全球市场78%的份额,到了2011年三季度,欧洲仅占据全球市场约58%的份额,远低于去年水平,而且仍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伴随着光伏行业的需求下降,全球太阳能产业恐将面临新一波寒冬。

三、国内光伏行业发展现状调查

(一)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2010年,我国的光伏产业取得较大的增长(从英利绿色能源、无锡尚德和晶澳太阳能三大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同比均实现了大幅增长),但这一市场的国际竞争也愈演愈烈。2010年5月韩国三星集团宣布,将在未来10年间投资210亿美元于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使其业务更为多元化。太阳能电池板恰恰是其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在此之前,日本厂商的集体扩产更是来势凶猛。随着国外优势企业逐渐抢占光伏市场,我国的光伏企业将迎来一轮出口困境。

(二)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出现经营亏损

中国光伏行业在全球光伏市场占据了四成以上的份额,作为国家鼓励的新能源行业和大力发展的行业,2010年生产销售如火如荼,得到较大发展。但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内外宏观形势日益严峻,国际市场行业低迷,整个行业出现了需求、产品价格暴跌、出货量减少、库存积压严重的现象,行业风险加剧。由于光伏组件95%以上出口,受欧债危机和美国反倾销政策影响,市场需求巨减,终端市场实际增长幅度远小于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龙头企业出现经营亏损,小企业形势格外严峻。第二季度季报显示,尚德电力巨亏2.6亿美元、赛维ldk亏损8800万美元、晶澳亏损3540万美元等。而部分中小企业亏损更为严重,加上银根紧缩、融资成本高涨,企业资金链极度紧张,不少中小企业停产,甚至濒临破产。从今年年初至今,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分别下跌了45%、52%、53%和42%。

(三)潜在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

由于终端市场实际增长幅度远小于预期,加上去年各大光伏企业纷纷扩大产能,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测算,目前电池片库存量至少达10gw以上。而据权威机构的最新统计显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产量,明年年底组件库存有可能飙升至22gw。库存积压将可能爆发更加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小企业由于缺少成本优势、规模经济和品牌优势,生存空间更加狭小。

(四)龙头上市公司股价暴跌,纷纷创历史新低,市值严重缩水

今年,有的上市光伏企业股价跌到了最高时的2%。一方面由于整体市场大环境疲软导致股份暴跌,另一方面企业今年的经营业绩以及对未来的行业预期不佳也是导致股价大跌的原因,市场信心受到较大打击。

四、光伏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一)光伏行业终端产品发展情况

目前太阳能电池终端产品仍然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其转化效率比其它类型的太阳能电池效率要高,大规模多晶硅太阳能发电转化效率在17%左右,单晶太阳能发电转化效率在18%-18.5%。由于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比火力发电相比较高,因而未能大面积推广。但太阳能行业属于朝阳行业,许多光伏企业正在努力降低成本,随着成本降低,洁净无污染的太阳能发电产业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大力发展。

(二)未来太阳能电池用途

由于常规能源的有限性,未来国际国内光伏行业还将得到迅速发展。未来晶硅太阳能电池用途广泛,除了成本降低后用于正常城市内发电供热,还可用于广大农村、沙漠地区离网发电,以及太阳能屋顶发电项目。薄膜电池还可用于外墙玻璃发电以及车顶发电、环保电力汽车的发展。美国已有30多个州都实施屋顶并网光伏发电净电量计量法政策;德国对光伏发电实行为期20年的固定电价,2008年平均上网电价为45.7欧分/kwh;日本恢复了居民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补贴政策。

(三)新的替代产品已经出现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主流产品,市场占有比例在90%左右,短时间内很难被替代。从技术上讲,晶体硅并不是最佳材料,但它易于获取,适用的技术与电子工业相同,与薄膜电池相比两者各有优点与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不足。薄膜电池成本较低,在0.9元/k·h左右,但转换效率低,只有8%-9%。电池衰减快,正常使用时间5-6年。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较高,可达18% ,使用年限长,在25年左右。但随着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以后太阳能电池发展将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光伏行业未来可能走势

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最近5年来平均年增长率为55.2%,2010年生产量同比增加118%,需求非常旺盛,发展迅速。世界能源组织和欧洲光伏工业协会一致对未来光伏发电市场作出如下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发论文联盟电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1%,204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20%,欧美各国都提出了各自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但短时间内,伴随各国出台的光伏上网电价补贴逐渐削减,控制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上限等措施,目前供大于求,电池片库存积压严重,存在着潜在产能过剩,可能爆发更为激烈的价格竞争。

光伏市场的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面板制造商之一,中国尚德电力差不多已经耗尽所有现金,据无锡中院核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包括工行、农行、中行等在内的9家债权银行对无锡尚德的本外币授信余额折合人民币已达到71亿元。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中国经济报告》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尚德破产,损失最大的不一定是施正荣,被捆绑卷入的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也将直接或间接受影响。如果没有他们在背后支持,施正荣恐怕也难把企业做那么大。但让人痛心的是,各方对风险估计不足,以至于现在面临这么大的困难。这位靠“阳光”发财的施正荣,从“新能源教父”、“中国首富”的神坛上走下来了。

目前,全国光伏产业都在经历着与尚德一样的煎熬。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到了不得不靠政府救市的地步。

光伏行业整顿是必然的,但目前的现状对中国很不利,欧美“双反”使整合过程更加惨烈,最终整合是国有化的过程,这也是无奈之举。

有能源专家对《中国经济报告》表示,光伏去产能办法不是很多,一些地方政府介入太深,所以,建议地方政府尽量不接盘,如果无奈之下接盘,一旦行业情况好转,政府应尽快退出。

据了解,国内光伏龙头企业英利集团、常州天合和无锡尚德等在去年进行了去库存化努力,从整个市场来看,许多缺乏规模的光伏生产企业经过此轮调整后将可能永久的退出市场,未来整个行业的产能很难恢复到2011年的高峰时期。

“两头在外”受制于人

对于目前中国光伏产能过剩现状,林伯强指出:“该死的企业死不掉,好的企业被拖死。”林伯强表示,中国光伏制造产能已达40GW,位居世界首位。而实际上只有20多个GW的需求,可见产能大量过剩。而且又逢国外市场突变,特别是欧美产能收缩,更加受制于欧美的“双反”。

光伏存在产能地域性集中的现象,如江苏、河北、江西等地域集中了中国大量的光伏企业,全国几乎每个开发区都有自己的新能源基地,都在引资建设光伏等新能源企业,这不利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主要是终端需求不足。太阳能是靠国家补贴发展起来的,与火电无法竞争。之所以陷入困境,与光伏“两头在外”有密切关系,林伯强说。

光伏“两头在外”过去通常指硅片材料来源和光伏组件市场均在国外。目前的情况有所变化。一方面,国内晶硅材料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国内晶硅生产成本受制于技术和规模因素,居高不下。在国外生产成本在20美金/公斤以下,而国内除保利协鑫等少数厂家外,其它大部分厂家生产成本普遍在30美金/公斤以上。因此,国内电池板生产厂家仍然选择从国外进口,导致硅片材料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国外。从光伏组件市场来看,2011年以前,国内产能的90%以上出口国外,但2012年以来,在国内支持光伏产业的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国内光伏发电发展较快,2012年装机容量超过了3GW,并首次超过了风电装机容量。据估计,未来国内光伏市场将可以消化国内产能的40%。

林伯强说,该死而不死的企业,会导致产能去不掉,对行业健康发展有影响,把好的企业也拖死。这是我们最担忧的中国光伏行业的现状。

供求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价格的大幅下降。虽然技术进步是价格下降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竞争的白热化。2010年初,一个光伏EPC项目,当时的组件价格是14元/W左右,目前已降到不到5元/W了。2009年国内逆变器公司不到30家,目前估计都超过了300家。价格从2009年时的每瓦3元多,下降到不到0.5元/W。

过剩真相:大量企业垂而不死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有的6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只有4至5家在进行少量生产,90%以上的企业已经处于停产状态,而且这一局面可能短期内很难改变。林伯强认为,统计过于夸张了,若只有4、5家生产,还有产能过剩吗?其实,欧美比较市场化,光伏企业先倒掉了,中国的光伏企业因为与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在死撑着。

停产危机席卷而来,造成国内多晶硅企业目前大量停产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由于整个光伏设备产业链目前供过于求的格局导致的。其次,国内光伏企业自身竞争力不高也是重要原因。从生产成本来说,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国外厂家。当然,除了前述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因素外,还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应收账款也是困扰光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市场不景气,光伏企业普遍放大信用要求,即使是“金太阳工程”、“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在内的财政支持项目也存在付款周期长的问题,这些均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行业内“三角债”现象严重,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和企业的正常运行。

以整合寻出路

而更多业内人士关注的还是整个行业如何并购重组。

对于整合的思路,林伯强对《中国经济报告》表示:“两头下手”做,一头是政府主动,把终端做大,形成需求;一头是被动的做法,并购整合等。鼓励有规模有技术优势的光伏企业进行并购是推动行业整合重组的重大举措。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国开行已明确对“六大六小”光伏龙头企业予以信贷支持。而各地方政府出于对财政收入、就业等利益考虑,对所在地濒临困境而缺乏竞争力的光伏企业予以财政支持,这客观上延缓了光伏产业市场化的整合过程。

产能过剩本质上是供求关系失衡,因此,治理产能过剩也需要从供给方和需求方两方面入手。201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增加需求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

(1)西部大型荒漠电站批量建设。预计未来一年,西部将陆续批复十几个GW的项目,2013年的装机量是2012年装机量的2倍以上。此外在50MW以下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上,部分地方发改委将直接拥有审批权。(2)发电、上网和市场消纳等问题的逐步解决。据报道称,国家能源部门正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解决可再生能源面临的发电、上网和市场消纳三大问题。(3)多项配套支持政策正在酝酿出台。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问题和配套支持政策,包括《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办法和电价补贴标准》等。

光伏市场的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光伏需求创新高

2014 年一季度,多家光伏公司频频报喜:东方日升发布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盈利约1000 万元-12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762.32 万元,同比增长约31.18%-57.41%;东方电热发布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盈利约约2024.16 万元-2569.84 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835.60 万元,同比上升10%-40%;新大新材发布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盈利约1800 万元-23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934.58 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研究机构NPD Solarbuzz 最新季度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新增太阳能光伏需求量超过9 吉瓦,比去年同期增长35%。

通常来说,一季度的太阳能光伏需求量最多占全年需求量的20%。例如,2013 年一季度的需求量近7 吉瓦,而全年的需求量则超过37 吉瓦。Solarbuzz 预测称,2014 年接下来的每个季度太阳能光伏行业的需求都将创新高,加上2015 年一季度的12 个月内需求总量预计将首次突破50 吉瓦。

据Solarbuzz 报告预测,2014年太阳能和光伏行业上游产品半导体级多晶硅需求预计将大幅上涨至28 万吨。而一位业内分析师计算,以此需求和全球总供给计算,今年全球多晶硅供给和需求比将达到1.4,即供给比需求多40%,而2013年这一供给需求比为3。

曾坐过山车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再生能源等种种光环之下,特别是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光伏产业曾经一路狂奔。高峰时期,中国有600多个城市把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在西部地区某些城市,出现了动辄几十平方公里的光伏电站规划用地。

短短数年内,中国先后建立了几十个光伏产业园,不少老牌企业和上市公司亦纷纷转型,宣布进军光伏行业。光伏产业成为各地政府招商的“座上宾”,地方政府纷纷给予无偿土地、资金配额、电价补贴等很多优惠条件。

然而企业和政府都没有料到,在欧美“双反”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下,光伏产业在不到10 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次潮水般崛起又衰落的完整过程,众多规模庞大的光伏企业身陷债务泥潭。

常州天合公司董事长高纪凡介绍,2012 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达到65 吉瓦的历史最高峰,其中我国就拥有40 吉瓦。与此相对的是,2012 年,全球市场的组件需求量仅为31 吉瓦,2013 年达到约36吉瓦。“今年光伏产品的需求仍有所增长,但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

信托介入产业整合

近日,爱康科技表示已经与杭州工商信托在清洁能源项目的并购、运营开展合作方面达成意向协议。

在这项并购投资合作中,爱康科技的优势在于光伏电站运营、管理领域的专业经验和项目管控优势,杭州工商信托则提供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具运用的支持。并购目的是帮助爱康科技实现控制、运营光伏发电项目不低于1 吉瓦,其中2014 年目标控制、运营不低于500 兆瓦。

上海一位信托业高管表示,首先国内包括光伏在内的众多产业,目前确实存在大量整合需求;其次并购业务是信托拓展新业务领域中,资金量需求大且商业模式较为成型的领域。

此前就已有信托公司试水光伏行业并购重组。2013 年6 月份,为了剥离光伏资产业务及延伸权益,盾安环境将持有的内蒙古盾安等四家公司100% 股权及其延伸权益,全部转让给关联的股东方盾安控股集团,中建投信托筹集资金参与其中。

信托公司参与并购项目只是负责筹集资金,并非作为交易的当事方直接购买项目,所以行业风险被降到最低。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国务院采取多项措施优化并购重组的政策环境,未来信托介入并购项目会越来越多。

大而不强成瓶颈

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几年已有数百家公司出局,但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集中度仍然过低,行业的小、散、乱现象正在抬头。将来产业内的兼并整合将不断发生,产业垂直分工、水平整合、集群发展将是必然趋势。

根据我国与欧盟之间2024光伏产品的价格承诺谈判,2013 年8 月6 日起,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欧盟市场设定的价格底线为56 欧分/ 瓦( 约合76 美分/ 瓦),同时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吉瓦, 有效期到2015 年年底。该价格底线按行业性成本下降可适时调整。

然而,设定价格底线后,我国光伏组件在欧盟市场的“低价”优势彻底丧失,产品的品质成为竞争力决定因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