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汇总5篇)

2024-07-09 06:17: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技术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行动,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思想坚定、决策科学、作风正派、执行有力、管理有方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结合实际、学风优良、技术过硬、支撑有力、指导有方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2009年培训任务:培训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等人员20人次,培训拖拉机手40人次,插秧机手22人次、收割机手200人次、新购机农民350人次、拖拉机机主及驾驶员(安全教育)300人次、农机维修人员25人次。

三、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一是镇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监督等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二是农机专家、乡镇责任农机员;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及农机修理从业人员。

培训内容:围绕本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和近几年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和重点技术推广的需要,着重对农机管理(监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及2024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突出本地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重点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割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办班、专题讲座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集中办班主要是在县级集中办班培训;现场实训主要是对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大户等,通过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提高其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是农业(农机)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镇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三农”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争取财政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培训大行动顺利推进。

(二)制定方案,突出重点。县农机监理站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责任。要围绕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稳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三)精心组织,创新形式。县农机监理站充分利用国家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政策,有机结合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项目、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及农机跨区作业、年检审、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开展,积极创造培训机会,着力搞活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要建立农机教育培训的组织平台,以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学校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为依托,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在农机主管部门领导下,采取事企联合、校企联动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团体共同参与培训活动。要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创新培训方法,做到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加培训学习。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省和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科技促进年活动,着眼农机化主推技术,抓住机遇改善教育培训基础设施,整合农机系统教育培训资源,加大新技术新机具培训推广力度,有效提高农机化培训质量,为我市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多具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的实用人才。

二、培训目标

2012年全市计划培训30080人,其中:农机管理人员480人,农机技术人员3600人,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26000人(含新购机农民4200人)。各县区要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培训时间、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各县区培训任务见附表)。

三、培训重点

(一)立足当前,着眼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机化三支队伍建设。在贯彻中央农村政策,实现“三化同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中,农机部门要针对履行农机化职能需要,以县乡农机管理人员为主,加强廉政意识、“三农”政策理论、农机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管理能力强、执行政策有力、富有奉献精神的管理队伍,不断增强和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要以县乡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为重点,从农机化法律法规和农机农艺知识等方面加大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创新能力强、支撑有力的科技推广队伍,加快提高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普及应用水平。要结合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强化培训新购机农民,使他们尽快掌握农业机械操作技能,同时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农艺技术,努力造就一支致富能力强、服务到位、既精通农机操作技能又熟悉农艺技术的复合型技术应用队伍,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切实组织好主要农作物关键技术应用专项培训活动。在主要农时季节前省局将组织开展培训示范活动,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以及水稻育插秧、玉米、油菜机收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推广,结合农机监理安全教育、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技术培训班。各县区农机部门也要在春耕生产、“三夏”、“三秋”等农时季节,结合现场会、机具示范演示会等组织开展专项培训。专项培训内容要注重适用性和针对性,培训形式要易于农民接受,技术便于掌握,注重培训效果。同时要加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共同推进技术的应用。

(三)统筹协调,加大力度,强化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是开展农机从业人员技能鉴定的基础性工作,是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保证,各县区农机部门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加强与维修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等工作结合,着眼农机化发展需求,创新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模式,切实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农机化高级技术人才。

(四)落实制度,规范操作,强化对农机培训机构的监管。各县区农机部门要按照《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档案管理办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要健全机制,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提高质量。要高度重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切实落实培训制度,做到内容不漏、人员不少、台帐健全、财务支出合理,确保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规范操作。市局今年将择机举办全市农机校教学观摩活动,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提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加快提高全市农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农机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农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保证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促进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现实需求。要切实将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纳入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抓出成效,抓出亮点。

(二)积极争取支持。要加强与当地财政、农业、科教等部门的配合,要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投入,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要加强与阳光工程培训主管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将农机培训机构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资质单位。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积极争取2024项目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机驾驶培训机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农机化学校的扶持,不断强化培训基础建设,完善和提高农机化教学培训手段,提高培训能力。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存在模式单一、培训效能低、培训理念落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需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调研需求分析,提升教育培训的有效性,运用现代教育培训理念,加强考核评估,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关键词:

农技人员;教育培训;质量效益

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农技推广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于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形成多种教育培训模式,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技人员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下降的问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较低。为提高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能力,各地加强了对农技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但此类培训也存在模式单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效能低的问题,制约着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升。加大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势在必行。如何使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现阶段应予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各级农技员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主要在省、市两级培训基地进行,省一级教育培训依托农林大学及职业技术学院,有较为完善的设施和软硬件条件,连续多年的教育培训实践形成了完善的培训模式和现代培训理念,主要围绕农业政策等宏观理念、农业推广新技术和各省产业体系开展培训;市一级培训依托各市农科所、农校、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围绕当地产业推广技术开展培训,培训模式沿用省一级模式或经验模式。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体制机制不健全,培训资源缺乏整合

农技员培训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制度建设、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导致目前的培训机构多头管理,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出现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等现象。

(二)培训理念落后,培训效能低下

各级培训机构软硬件配置不同,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机构未确立现代培训理念,培训沿用过去的经验和模式,甚至为完成培训而培训,只求数量,忽视质量,培训质量和效益难以得到保证。

(三)不注重培训需求调研分析,盲目下达任务指标

部分培训机构在制订培训方案时未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凭主观经验下达培训任务指标,未充分考虑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需求的契合度,导致培训内容的空洞,培训效果较差。

(四)绩效评价方式单一,跟踪回访尚未形成有效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目前对培训机构的考核评估制度不完善,绩效评价方式单一,仅靠现场打分,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和效益评价的督促检查缺位。

(五)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师资绩效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部分省份已经建立了农技员培训师资库,这是农技员教育培训的一大进步,但各地区农技员培训师资质量参差不齐,师资队伍缺乏有效管理,师资绩效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培训师资聘任流程不规范。

二、健全体制机制,确保教育培训健康有序进行

农技人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目前的农技人员培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为避免为完成项目任务而完成任务的短视行为,解决省市农技推广部门政出多门、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目标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势在必行,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健全管理体制

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应当建立省厅领导、省厅相关部门主管、省厅和地市农业部门分级管理的体制。省厅主管部门承担全省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度建设、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整合和调动培训资源,建立省级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联合会,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教育培训工作。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应当纳入农业主管部门考核范围。地市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必须报省厅和市农业主管部门审批,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

(二)科学评估并确定培训机构

须建立一套科学评估机制,对培训机构的软硬件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按照评估标准加以认定。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制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制,从目标机制、运行机制、评估考核机制确定管理细则。

(四)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

各级农技人员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农技人员所在单位应当在管理权限内,建立完善的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农技人员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并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三、加强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本着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补其短板,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实施精准培训,由原来的大水漫灌变为喷灌(如政策、宏观理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教育培训)、滴灌(如技术、产业、专业专题等培训),保证培训的精准高效,这需要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运用培训调研分析结果,切实提高培训组织的实效性。

(一)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做到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紧密结合

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应做好培训需求的调研分析。需求即农技推广工作实际要求与农技员现有能力之间的差距,农技员培训工作就是弥补差距、补缺短板,应充分重视农技推广工作方法创新和农技员知识能力素质提升,要引导农技员对农技推广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态度。做好需求分析,是做好培训方案设计的前提条件。农技员培训是国家建设农技推广队伍的重要举措,农技员培训须满足三方面的需求。从培训内容方面来说,应包含农业基本理论、大政方针、政策法规,确保农技推广工作与国家的农业政策相一致;从农业部门的需求来看,培训应着力提升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教育;从农技人员的需求来讲,培训应侧重实际工作所需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的培训与提升。这三者的需求均应在培训中有所体现且应找到三者需求之间的结合点,以确定培训内容,制订最佳培训方案,求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运用科学的需求调研分析方法

科学的调研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在进行农技推广人员培训需求调研时可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焦点小组、事件评论、情景模拟等方法。

(三)运用需求调研分析结果,科学制订培训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培训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培训方案,是对现代培训理念、方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培训需求决定培训内容,方案设计决定培训模式和方法。目前,农技员培训存在培训班额过大、培训内容空洞重复、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等问题,需要根据需求调研分析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班额不宜过大,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点名制培训。

四、运用现代培训理念,提高培训质量

现代教育培训是指通过改进个体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使其充分发挥潜力,实现个体的健康发展并取得良好组织效能的活动。现代培训与一般教育有较大区别,现代培训针对具体工作,以学员、工作、任务、问题为中心,解决问题,即学即用;培训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线学习取代课堂教学,创造性解决问题成为培训活动主题;组织与实施方式发生变革,课堂教学专题化、短班化、小班化、类别化、训练化成为主流。运用现代培训理念能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一)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使命

农技员培训目的是促进农技员个人的发展、满足农技推广工作所需,帮助农技推广人员端正工作认知态度、提升工作技能、获得新知识,从而实现个人的发展并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深刻理解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现实与挑战

农业的现代化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技员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训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接受培训的农技员有更强的动力追求工作的内在价值,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农技员培训机构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需要配备现代化培训设施和手段,建设高质量的农技培训师资队伍,需要增强培训教师的实践经验,帮助教师更新培训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理论水平与教学技能。

(三)充分认识和理解农技员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

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根据现代培训理念,培训应更多关注农技员的需求与情感发展,强调团队学习的高效率,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注重参与式培训,积极引导学员在培训中参加讨论,发表观点,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方法,培养农技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的组织与实施者应提高培训设计与实施能力,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技推广人员培训队伍。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需要精心设计和精细化管理,重视运用网络、移动客户端等现代化学习方式。

(四)注重培训过程设计,更新培训理念,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根据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规律与原则,培训工作要服务大局,将培训分类分级,突出学以致用,重视质量效益,必须深化农技人员培训改革,研究农技人员成长和培训规律。针对目前存在的培训内容滞后、授课方式呆板,培训流于形式等问题,一要加强需求调研,制订可行的培训方案,二要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三要改进教学方法,四要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严格的考核制度,五要严格教学管理,同时提高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加快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各培训机构需重视培训质量的提升,更新培训理念,在培训规模上采用小班设计或订单式培训;在时间上,采取短期多段培训,给学员反思和实践的空间;在培训内容上,采取多样化的学习与交流方式,例如研讨交流、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教学、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重视网络培训平台建设(如MOOC、QQ群、微信群),全面提升农技人员培训质量和效益。

五、加强考核评估,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效益

农技员培训绩效考核评估是保证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必要手段和措施,采取科学的绩效评价方式进行考核评估,能够促进培训的正常开展。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按照培训流程,从需求调研分析、培训方案的设计上报、资金预算、培训课程设置、培训环节优化、培训模式和方法到培训考核考试、档案资料整理、项目资金审计、跟踪服务等各环节,设计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评分细则

以赋分评价的方式,制订严格的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评分细则,覆盖培训的各个环节,使得绩效考核有据可依,有案可查。

(三)综合运用多种绩效考核评价方式

应根据不同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如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实践操作考试、培训后工作效能提升跟踪调查回访等,及时发现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农技员培训的持续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美]雪伦?B?梅里安,罗斯玛丽?S?凯弗瑞拉.成人学习的综合研究与实践指导[M].黄健,张永,魏光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邵喜武.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4]高启杰.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5]刘奉越.国外成人经验学习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J].职教通讯,2013(19).

[6]李燕萍,吴欢伟.培训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王琳瑛.现代农业视角下的探析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205份问卷调查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5(2).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中国农业社会正经历着全面深刻的现代化转型,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农民由身份概念向职业化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离不开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2024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上半年工作总结,供您参考。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2024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和《2024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局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三农”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开展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争当科技示范户的高潮。通过广泛培训,我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技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__年我市小麦、玉米平均单产达历史最好水平。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20__年,主要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启动了20__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搞好组织协调,促进了培训工程的顺利开展。一年多来共举办市级培训班21次,培训市镇技术人员__人次;技术人员入村举办各种类型的村级培训班累计__余次,入户咨询培训30000人次,重点培训了10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10000个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300000余人次。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部“标准良田建设”及“科技书屋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主要做到“九个落实”:

1、组织领导落实。

在兖州市农业局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监督考核小组。

2、培训计划落实。

农业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兖州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3、首席专家落实。

确定了县域首席专家、小麦、玉米专家及项目区乡镇的区域首席指导专家,具体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4、技术人员落实。

在农业系统选拔100名业务精通、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搞好培训。

5、培训对象落实。

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2024公平合理"的原则,在主要粮食生产镇谷村镇、大安镇、小孟镇、漕河镇、新驿等镇选择100个村,由村民申请、村委会2024、镇农技站审查、培训单位审定,确定1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并建立示范农户档案,统一管理;保证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5-10个农户。

6、培训技术资料的落实。

一年来共发放农民培训卡10000份;科技光盘__多套;《高油玉米生产技术》及《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教材13500本;特别是为农民发放了10000份科技挂历,把各个季节的主要生产技术、农业政策,印在挂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市实际,在农时关键技术环节编印并发放《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夏玉米套种技术要点》等明白纸共30余万份。

7、培训设施落实。

全市共协调镇、村培训教室215间,建设农民科技书屋16个,100个村全部配齐电教设备。

8、培训经费落实。

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市农业局多方筹集培训资金,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9、配套政策落实。

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农业局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先享受国家农业部优质小麦示范区建设中的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政策;每个核心示范农户年底发一套农民科技挂历;优先免费得到示范新品种和相关技术资料,在资金、物资、技术上支持他们开展科学试验、生产示范、科技攻关等活动;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主要培训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兼顾其它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小麦玉米精播半精播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以及党在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为加强培训工作,程局长多次召开会议,重点研究农民培训工作。农业局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各镇相应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协同作战,共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自身服务功能,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优选拔技术人员优选科技示范户在全市选拔了100名技术骨干和100个科技示范村,每个村明确一名包村技术人员,在每个村重点培养10个核心示范农户,以村为单位开展培训,全市重点培养1000名核心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10000个农户。

同时鼓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攻关示范田,与本单位所承担的农业科技项目相结合,开展农业科技实验、示范、推广。通过对1000个科技核心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致富能手,通过他们进一步示范带动,初步解决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民多层次的科技需求,使我市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更加完善、有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2024做好20__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__〕6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政办发〔20__〕46号)及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2024印发〈20__年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农联〔20__〕27号)等文件精神,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上级分配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15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0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200人,职业技能水稻机插秧手100人,专项技术水稻集中育秧员1000人。截至目前为止,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培育任务及职业技能、专项技术培训任务全部完成,生产经营型完成培育任务185人,共计完成培育任务l485人。生产经营型黄花梨产业培育15人,正在实施过程中,生产经营型培育的后期跟踪服务也正在等待各项农业产业生产工作的开展加以跟进,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培育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效果虽然还不能立竿见影,相信将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会得到具体体现。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根据省农委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紧紧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时制定了培育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分产业制定了培育计划。即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00人(其中水稻产业50人、葡萄产业40人、黄花梨产业18人、柑桔产业12人、蔬菜产业60人、生猪产业20人),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30人。培训水稻机插秧手100人,培训水稻集中育秧农民1000人。

(二)出台认定管理办法,认定培育对象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施方案,明确我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制订了认定标准、认定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原则,择优遴选了生产经营型农民200人,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30人,机插秧手100人作为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三)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培育资源信息库

通过组织各乡镇综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深入农业企业、村、组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情况调查摸底,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掌握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状况,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

(四)认定培育机构,分解培育任务

按照培育机构四个认定基本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了适合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点的县农业广播学校、县职业中专学校、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蓝山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四个培育机构。根据各产业技术要求和各机构专业技术特点及跟踪服务能力,确立了以农广校为基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分解了培育任务。即农广校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180人(水稻产业、蔬菜、水果),社会服务型农民5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员培训500人;县职业中专学校培育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3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员培训500人;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20人,专业技能型50人;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培训社会服务型20人,水稻机插秧手100人。

(五)认真开展培训、实训

1.采取“分段式”模式开展培训

各培育机构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全县共开展理论培训51期,开展实训及参观交流39期。

2.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农业政策法律读本》、《新型职业农民读本》、《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教材2300本,制作教学课件67个,印发讲义1300份,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

3.聘请优秀培训教师

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的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农广校请进了省农广校刘文俊副校长、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董红霞教授、县工商管理局雷俊英股长、毛俊蔬菜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唐召旭及农业局郭生阳等多名农艺师讲课;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聘请了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黄武光教授、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李毛忠、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兽医师郑孟生上课。农广校还请来了省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杨国顺教授、刘昆玉教授、省葡萄协会会长石雪辉教授到葡萄基地现场讲座。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在培训过程中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要求,采取了“分段式”、“集中式”、“分散式”的方式进行培训、实训及跟踪服务。职业中专学校采取“专业分班班分组”的方式,开展了实训;农广校、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采取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组织学员多次到各培育实训基地开展了学术交流考察活动;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学员到养殖场进行现场讲课,手把手教学员如何配饲料,如何防病治病。教学方式不枸一格,培训实训灵活多样。

5.加强教学管理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因为请的老师是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专家,机会难得,加上生猪养殖与动物防疫课程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合并开班的,但后期培训与实训是分开的。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建立了请销假制度,进行了考勤登记。

6.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在选聘优秀老师的前提下,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了由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农业局、财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财政分管股站负责人及农业计财股负责人为成员的蓝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先后研究制定了《县20__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进行请示工作汇报。比如:向政府领导、政府汇报请示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政府名义向各乡镇下发培育工作方案通知,配套扶持政策等。组织各培育机构分管部门召开了协调工作会议和培育工作启动会议,对各培育机构培育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二)加强培育监管和业务指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蓝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培训考核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帐登记制度、跟踪服务制度、领导联系制度、技术员指导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各培训班开班典礼,农业局、财政局两家分管领导及办公室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检查办班实际情况并上第一堂课,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和要求,并进行手工和影像记录。培训班结束时,到场检查培训实际效果,检查培训实训资料、班级管理资料、学员档案资料、学员信息台帐、资金使用情况,出具检查验收报告单。途中不定期到培育机构了解学员学习、生产及思想状况,确保培训真实可靠,保证培育质量。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工作方案规定了资金使用范围,80%必须用于学员的培训、实训、考察交流等支出。补助资金由财政存入专帐,凭学员台帐、检查验收报告、补助资金申请批复拔付,由县财政直接拔付到各培育机构。严禁套取或滥用、挪用培育资金行为,各培育机构资金使用规范。

(三)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

采取通过向各乡、村主要领导发送招生短信,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发工作信息,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培育机构、任务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极大提高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四)整合培育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新型农民培育不仅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重要的是扶持他们发展壮大,辐射带动所有的农业从业者。我县各培育机构共整合项目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中农广校整合农业局农田有机质提升项目60万元、农技推广补助项目20万元、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20万元、“种三产四”项目20万元;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整合生猪养殖标准场建设项目60万元;农机化学校整合农机补贴项目20万元;这些项目资金强力地推动了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三、问题与建议

(一)培育任务下达太迟,导致培训时间紧,效果打折

今年的状况是项目县苦等任务下达,前期等,后期紧,前期事少,后期事多做不过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必须在农业生产进行时开展培育,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迫切希望上级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二)个别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认识不足

其实在省实施方案下达以前,我们早就在做各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本来我们很想提高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级别,拟定了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名单和多项扶持政策,但县机要室以教育实践活动严格限制和对等上级文件为理由,没有同意以县长或分管副县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的请求,政府办在看过省实施方案后,也以没有必要向各乡镇下发实施方案为由,拒绝了实施方案下发乡镇,给培育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建议省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

(三)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我县财政状况不好,政府财政无力拿出太多的资金扶持培育,目前扶持政策也只限于整合现有的项目资金,今后领导小组办公室争取更多地向县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我市某地是最大的玉米主产区、奶牛养殖区和蔬菜种植区。自承担培育新型农民这一项目后,立即组织实施,成立了由农业局、财政局、团委组成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了统一培训机构,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计划》,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开展了培训工作,圆满地完成了20__至20__培训任务。现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培训实施情况

一、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对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区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林英为组长,农业局长周田、财政局总会计师刘晋、区团委书记李田为副组长,高级农艺师、农业局副局长王林为首席专家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资金保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由项目首席专家、各专业首席专家为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务中心等涉农部门及海运学校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技术组共有教师31名,都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培训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点到村。参加项目实施的13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组织配合开展培训工作。整个项目的实施单位两个,分别是忻府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省海运职业技术学校,共设立培训教室6个,都具备电视、vcd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建设培训基地6个,其中玉米专业3个,蔬菜专业2个,奶牛专业1个。

在项目管理方面,开发了“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管理系统”软件,使得整个项目在核心农户挡案管理;教师、教材、教学管理安排;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汇综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学、高效。

二、创新培训模式,千方百计提高培训效果

我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初期,按照“进村入户,核心培训,包教包会,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区13个乡镇办事处全面展开,其中玉米专业1500户、蔬菜专业200户、奶牛专业300户。确保通过核心农户的示范,带动全村及周边村的农业发展,结合“四个一”(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科技教材、每个培训点一张技术光盘)的发送,在2004年冬2005年春的农闲时节,首先在13个项目实施乡镇分别召开了由项目涉及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参加的科技培训进村入户动员会。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效果,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采取核心农户专业性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教室授课和基地大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的方式一是核心农户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在培训核心农户的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吸收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除培训2000户核心农户外覆盖普通农民3.5万户;二是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办班15次,其中玉米专业8次,培训农户2500户;奶牛专业5次、参加人数600余人;蔬菜专业3次,参加人数900多人次。玉米专业的培训以进村入户培训为主,涉及的54个项目村,平均进村1.8次,在村委会、街道、农户小院、田间地头小规模培训200余次。农忙时节,有的项目实施村农民白天忙农事人员难组织,我们就采取晚上以村集中办班的方式对核心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利用晚上的时间共办班20余次。20015年3月17日从省农科院、农业厅蔬菜办请来专家在区政府大礼堂举办了“全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参加培训的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蔬菜专业核心农户200名、区农口2024科技人员、主要菜区的广大菜农共计人数800多人。2005年3月25日以4个奶牛养殖项目实施乡镇为单位,举行了奶牛高产养殖集中培训会,授课教师除了项目技术组的讲师外还请了市里的奶牛专家,300名奶牛养殖核心农户参加了培训,还有奶牛养殖村广大的奶牛饲养户,人数达450多人。在整个阶段的培训活动中,发放教材2300本、技术手册2000册、各种资料8000多份,科技光盘90余张;三是培训基地展示田观摩与现场指 导相结合,20015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们先后组织奇村镇、播明镇、东楼乡、秦城乡、合索乡、解原乡等乡镇农民,举行了4次大规模的基地示范田观摩现场指导培训会,主要参观了:⑴卢野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共有56个示范品种,占地20亩;⑵项目单位和忻府区种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基地;3)项目基地和农业开发办,共建的董村镇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占地150亩,30个品种示范;4)原种场玉米优良品种示范园。核心农户通过亲眼目睹了各个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玉米高效栽培各项新技术的使用效果,亲耳聆听了培训教师的现场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为巩固所学技术指导高产高效的玉米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地观摩培训的人数达到1500人,这种观摩培训的模式用时短效果好,受到了广大核心农户的一致好评。

培训教材和资料除了省、市农业部门精心编辑出版的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外,我们通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调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的需要,专门印发了技术手册、农事明白纸和大量的技术资料宣传单。针对我区实情和项目要求,共202417项实用技术重点讲授推广。其中玉米高产种植技术:(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玉米旱作节水栽培技术(3)玉米品种优化技术(4)玉米化控技术(5)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6)玉米立体种植技术(7)玉米配方施肥技术(8)玉米种子生产技术。奶牛高产养殖技术、:(1)奶牛品种改良(2)奶牛冷冻配种技术(3)奶牛高产养殖(4)奶牛疫病防治技术(5)奶牛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术:(1)大棚水果栽培技术(2)大棚蔬菜栽培技术(3)大棚沼气利用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除此外,还结合农业政策、法规对农民进行了普法教育。

为了使“核心农户的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培训内容讲授更具有针对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技术组及包点培训教师与各村干部对科技培训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各村农民具体情况和要求,有的村对核心农户进行了个别调整,有的村调整、增加了培训的内容。许多项目实施村通过前一阶段培训工作实施的进一步认识,对培训工作相当重视,如奇村镇唐林村还专门成立了科技培训协会,由协会根据农时、全村科学种田的需求联络、安排培训的具体事务。甜糯玉米种植户,成立了甜糯玉米协会,协会培训单位联合进行了甜糯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操作培训。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们投入一写经费设计开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软件”,对核心农户全部计算机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均受到了乡镇和村里的大力支持,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我们在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共接受农民技术咨询电话262次,其中播明镇农民反映出苗后的玉米出现大面积的异常现象,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及时前往诊断,指导农民进行了补救措施。

三、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把有限资金效果最大化

培训经费按项目实施进度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及使用情况,实行审计制度。审计报告和资金预算、决算一并报项目办公室审批列支。项目设立专帐管理,一支笔审批,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技术材料,明白纸,购买培训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师讲课培训费补助,交通费用等。

四、建立监督监管机制

为了保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区农业局成立了监督考核小组建立了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与技术人员签订了责任书,监督考核小组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通过与核心农户访谈和由核心农户填写评价表,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凡弄虚作假的,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核心农户的考核,由技术人员测评和全体村民评价,考核合格的发给绿色证书,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典型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区玉米种植、奶牛养殖、城郊蔬菜种植效益,促进玉米、奶牛、蔬菜这三个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区农民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区农业科学种田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了常规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在2000名核心农户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更主要的出现了不少自己种田、养殖,又能在本领域提供相关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的农民经纪人。

玉米专业核心农户孔中秀,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种,高效种植甜懦玉米的技术。他自己家里的10亩地全部种植了甜懦玉米,同时还担任一个公司甜懦玉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技术员,负责2个乡镇6个村近2000亩甜懦玉米的生产任务,带动一批核心农户推广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合理安排轮作,亩产值达1700元以上,农民纯收入达千元。还有核心农户崔玉卯凭着自己掌握的过硬技术,承包土地300亩,合理选择品种、安排播期,全部种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

蔬菜专业核心农户赵黄科,担任着南城办事处新农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会的要求,认真学习种菜新知识,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观念,科学种植蔬菜,效益稳步增长,他种植的温室,创下了亩收入28000元的好成绩。具体情况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温室蔬菜生产工艺流程,一年两大茬,西芹——西红柿两茬生产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采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对比前向年西葫芦一大茬生产,生产周期延长,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红柿采用冬春茬产量高,采收期长,效益较好。田间管理:蔬菜整个生产期管理全部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学,实行配方施肥,西葫芦吊架,并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注重西芹、西红柿品质的提高,增加经济效益,对比前几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学田间管理,随意盲目浇水、施肥、喷药,生产成本大下降,田间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赵黄科温室实种面积0.6亩,西芹产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红市产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折合亩收入27933元,效果明显。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了温室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培训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农户的的带动下,全村逐渐缩减的温室蔬菜面积05年增加到240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亩收入达23000元,成为忻州市郊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忻府区张乡高村是我区奶牛养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农户最多地方一个村,核心农户秦俏平经营良源忻定奶牛场,存栏奶牛60头,其中产奶牛34头,过去每头牛平均日产奶16公斤,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04年成为核心农户以来,认真学习奶牛相关技术,从奶牛的配种输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到种植优质牧草都认真钻研,精心领会。通过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牛场的管理经营中,到2005年下半年,存栏奶牛从外部观察有了明显的改善,配种方面也开始给每头奶牛建立挡案,杜绝过去的近亲繁殖,逐步使品种优化。饲料管理上以贮青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饲料,产奶量逐月上升,每头牛平均日产奶达23公斤,经济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时牛场也形成一套“推良种、喂贮青、阶段养、标准给、科学管理”的科学饲养规程,管理上重点抓四个环节:一是抓良种,严把母本关;二是抓防疫,严把抗病关;三是抓青贮,严把饲养关;四是抓方法,严把技术关。高村的奶牛养殖通过我们在这里建培训基地,无论是象秦俏平这样的养殖大户,还是养3头5头的小户,养殖技术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为蒙牛、古城等国内几个大奶业集团的优质牛奶生产基地。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生产要发展,科技是关键。要把现有科学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必须有一批新型农民。综观我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地方政府经济落后,从财力人力上还不能更好地利用国家实施项目的东风,配套一定资金更好地促进农民科技普及的有效途径,尽快提高我区农民科学种田的整体水平;二是培训专业不能与项目村产业更细致紧密地结合,虽然玉米是忻州农业的主导产业,但各县各村情况各异,比如有的村以种植红薯出名,有的村是多年的蔬菜制种基地;三是在数量有限的核心农户选择上还不能做到更具代表性、典型性;四是在培训模式和手段上尽管我们也下了很大力气,但总体效果还不是更好,同时自身的科学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工作打算,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在新时期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农民科技培训任重而道远。我们经过2年的项目实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农业科技培训的技术队伍,发展了一批合格的新型农民核心农户,掌握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培训模式。在继续争取上级部门培训项目的同时,结合农业部门工作和其他农业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定期回访2000名核心农户,发展更多的核心农户,以带动农民走山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道路。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辽宁省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断创新“自选动作”,在4个国家级试点县(康平、岫岩、建平、建昌)的基础上增加了4个省级试点县(东港市、新宾县、义县、昌图县),并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创建了“3353”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即“坚持三项原则”:就地就近、农学结合、农民需求;“实施三个模块”:系统理论模块、模拟操作模块、专项培训及考察模块;“实行五统一管理”:省级统一培训规程及培训模式、统一理论教材,市县统一师资及组织教学、统一考务管理,县级学班管理;“开展三证培育”:全面的农业系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对没有中专学历的参训农民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受训农民要在培育后获得三证,即系统培训证书、中等学历教育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作为认定职业农民的一个条件。探索实行了五项管理制度。一是第一节课制度。为提高农民对中央一系列政策的理解,每个培训班开班仪式上,都安排讲解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惠农富农强农政策专题;二是两名督导员制度。省级农广校为每个试点县都安排两名督导员,随时监管试点县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三是“三包”管理制度。三包分别为教材包、档案包、调研包。教材包,即为试点县统一配备了系统理论培训教材和中专学历教材,统一打包给学员。档案包,即制定了每个学员的各种档案表,整理成一个档案包,人手一包,包随人走。调研包,即制定了5个职业农民调研情况表,包含培训班从开班、培训、考核、结业、总结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情况,为每个培训班建立一个工作档案;四是“培训一天、跟踪一年”制度。培训期间,要求各试点县为每位学员都印制一张联系卡,便于老师和学员之间保持联系,提供跟踪服务;五是师资管理制度。要求各试点县加强教师选聘工作,建立一支20~40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8个试点县也自加压力,从教育培养、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个环节开展探索与实践,有序推进了试点工作。

在各县政府部门、农业部门的共同协作下,8个试点县都成立了以农业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局、财政局等单位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认定管理办法》,对职业农民在技术、资金、政策上提供了有力支持。现已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农发局主抓、相关部门参与、农广校培育、乡村(道、区)共管的职业农民培育体制。

宣传发动招生是培育的首要环节,8个试点县充分认识到这一重要性,从6月份开始一直在乡(镇)、村、农户开展需求调研,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农村大喇叭、科技直通车等手段宣传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发宣传单、招生简章,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形式宣传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职业农民培育营造了良好氛围。

通过多次调研、摸底、反复推敲当地情况,8个试点县优选符合标准的农业企业法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青壮年农民等作为学员,优选符合条件的产业乡或专业村建班,优选示范田(厂)、合作社、农事企业、农户大棚等产业基地作为学员的实训基地。建平县创办了玉米、设施蔬菜、养羊产业4个班,确定了4个高产创建示范区为实训基地。东港市在草莓专业村、板栗专业村遴选学员后开办了4个系统培训班和中专学历教学班。义县在畜牧业养殖区开办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班,在角瓜产业闻名的村开办了设施蔬菜教学班。在乡村建班,贴近农民产业、方便农民学习,深受农民欢迎。

除省里统编教材外,8个试点县都编写了地方特色教材,岫岩县组织编写了《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等教材,建平县编写了《东北细毛羊良种繁育技术》、《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新技术》等教材。据统计,8个试点县精编教材近20种,涉及种植、养殖等十几个专业,满足了学员培训需求。

8个试点县选聘最优秀的教师,设计了通俗易懂、简洁实用的教学内容,用影像等多种方式传授给学员,效果良好。新宾县在培训过程中采取“一问一答”、“一学一看”、“一教一做”、“一科一考”的方式,在早、中、晚课余时间穿插考试及模拟操作,使培训丰富多彩、紧张有序。8个试点县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和农民需求,把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农民。康平县聘请省农科院教授上午用多媒体讲解产业技术,下午带领学员到设施蔬菜大棚内,逐个棚区进行指导,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难题。应农民要求,还在县电视台举办了24期实用技术讲座,农民很受用,产业培训取得实效。昌图县组织学员到实训基地培训了玉米、花生品比实验技术,使学员掌握了关键技术环节。岫岩县把学员送到县内10个产业基地、东港草莓基地、蓝莓基地和海城市的三星合作社参观学习,让学员了解了更多的产业、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激发了学员的创业热情。8个试点县均建立了专家、教师和参训农民联系制度,实现了农技人员“保姆式”指导服务。建昌县建立了跟踪服务网络,跟踪服务时间为一年,不定期解决学员产销难题。为满足更多农民需要,有条件的试点县还利用电视台等媒体播出培训内容。新宾县电视台全程录制、定期播放了职业农民《致富之路》专题节目,其他试点县也在电视台、网站、报纸、杂志中开展了培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培训效果。

8个试点县把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系统(或技能)培训证书和中专学历证书(三证)作为认定条件,并结合当地产业实际设定了认定标准,规范了认定程序,形成了全县发动,农民自愿,村里2024乡里核实,县级农业部门审核,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或县政府审批盖章的流程。岫岩县下发认定申请表1000多份,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农民认定,各地农民纷纷报名,认定职业农民300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