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事局发展人才服务半年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年上半年,全局上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事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围绕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强化人事服务、规范人事管理、加强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人才服务成效显著。
紧紧围绕全县打造“双百”工程和壮大“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开展以服务百家企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服务”活动。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打造百亿兴发大讨论活动,围绕打造百亿兴发用足用活政策,积极开动脑筋,全力服务兴发。一是引才,实施“招硕引博计划”,上半年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征集岗位,坚持为企业引进各类紧缺紧需大学生40名以上。二是育才,加强企业各类人才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和职称考试培训,打造学习型、创新型企业,今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达100%。目前,此项工作正进入实施阶段。三是聚才,协助企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兴发集团博士后产业基地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企业人才专业技术职务量化评审和特殊人才评价工作,做好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2024选拔工作。
对全县农业、教育、卫生等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申报“三支一扶”计划63名,目前双方已初步签订合同44人。
做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跟综服务。根据兴办发[20*]40号文件,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落岗和分流转制人员全部实行免费人事关系。
积极做好人事来信来访,半年共接访并成功调处人事信访件8件,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二)人事管理逐步规范。
1、严格执行事业参管制度,切实搞好事业单位参管申报工作。根据《湖北省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实施意见》(鄂组通[20*]65号)及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2024做好县市区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申报与人员登记工作的通知》(宜组文[20*)17号)等文件精神,对其符合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使用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三个基本条件的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县人事、财政、编制等进行了严格审核,并报县政府研究,同意向市人事局上报县旅游局等38个事业单位258名编制首批申报参照管理。
2、强化人事宏观调控,严格执行人事计划。根据湖北省人事厅《2024下达20*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增人计划(控制数)的通知》鄂人函[20*]34号文件要求,从严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长,坚持人事计划调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规模和结构这一科学模式,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中长期控制目标,结合本地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实际情况,上报了20*年全县公务员录用计划12名,目前已完成256名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审核和笔试通过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37名,目前已完成卫生招考23名。始终坚持顺向流动,杜绝单位超编进人。截止6月底共从外县调入1人,招聘1人,本县调出9人,事业单位调进机关1人,机关调入事业单位2人,辞职8人,自然减员29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每年都是负增长。
3、加强人事调研,进一步规范临时聘用人员管理。针对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出现的新情况,走访基层单位,针求基层意见,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人员用及教育系统人员调查,并拟定出规范管理的建议,供县政府参考。
5、规范公务员考核,做好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2024认真做好20*年度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宜组文[20*]4号)和《2024做好20*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宜组文[20*]5号)精神,并结合《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认真完成政府部门机关事业单位20*年年度考核工作。20*年政府部门应参加考核41*人,实参加考核4091人,优秀597人,占应考核人数的14.54%,称职(合格)3450人,占应考核人数的84.*%;参加考核不确定等次37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9%;暂定等次1人;占应考核人数0.*%;基本合格1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不合格5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12%;未参加考核14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34%。
6、认真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工资政策。根据省人事厅鄂人[20*]18号文件精神,和市人事局总体安排,安排部署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正常晋档和事业单位调整薪级工资工作,目前已完成了部分单位的审批工作;会同财政局、教育局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和公务员工资收入情况的调查及相关数据上报工作,为下一步出台教育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提供数据支持;对全县20名行政职务晋升人员调整了职级工资,月增资2160元,人平月增资1*元;为20*年度54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晋升了技术等级工资,月增资4320元,人平月增资80元,同时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20*年度考核结果兑现工作,为3353名考核称职(合格)人员审批年终奖金393万元,人平月奖金1172元。其中,属财政拨款的3244人,年奖金368万元,人平月奖金1134元。
7、稳妥实施退干政策,强化日常工作管理。按照省、市人事部门的统一要求,对141名1993年以前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津贴进行重新核定,月增退休费1.2万元,人平增资85元;根据鄂财社发[20*]113号文件规定,对事业单位24名离休干部的津贴进行重新核定,月增津贴6800元,人平增资283元;对24名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重新核定了退休费基数,月增资800元;根据县长办公会议纪要,认真落实鄂民政发[20*]46号、鄂人[20*]2号等文件精神,对20*年10月至20*年12月机关死亡的74人进行登记,按政策规定增加一次性抚恤费110万元;坚持遗属困难补助年审制,上半年审批享受遗属困难补助574人,年享受补助金8.8万元,为20*年死亡的23人审批一次性抚恤金35万元,丧葬费11.5万元。
8、严密组织人事考试工作。组织计算机中、初级考试申报390人,高级考试申报60人,宜昌市中、初级外语考试124人;组织全国外语报名41人,经济考试报名23人;各类执业资格考试报名18人,完成英语考前培训72人,工人技术等级报名109人。
9、进一步规范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人事。按照人事档案管理要求,缺什么补什么,先后到教育、卫生、农业、县委组织部等部门2024各类档案材料,全部输入干部人事管理系统。做好人事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对改制的事业单位和分流人员、做好自愿申报人事关系,对全县事业单位录用、招聘、新进的工作人员推行全员人事关系46人,查核个人档案资料123人次,并将部分个人档案材料156份进行清理造册,按程序移交县委组织和其它主管部门,提高了自身服务质量,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提供了人事人才服务功能。同时,为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办理合同鉴证26人;为教育、卫生招聘人员见习期满,及时申报转正材料,按规定办理转正定级11人;为文工团和部分人员调整档案工资15人,按程序为辞职流动人员办理人事关系调动手续8人,根据服务对象的意志及时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达到满意为止。
(三)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1、完善了党建工作体制。切实加强人事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合第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健全了以党组书记负总责,党组副书记具体负责,党组成员联系分管股室党员干部,办公室协助抓落实的党建工作体制。结合人事编制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20*年党建工作计划》、《20*年纪检监察要点》、《20*年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第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了《局长办公会制度》、《党组议事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
2、开展机关干部文明执法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本局实际,及时制定了《**县人事局文明执法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部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等2024文件精神,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局党组书记、局长陆进上了生动的廉政党课。积极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照全县作风整顿要求找问题,查不足,领导班子和每个干部职工都认真检查了自身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纪律上等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深刻反思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做到了边学边改和边查边改。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局领导班子带头从遵守最基本的签到、请销假制度做起,抓制度落实,避免各项制度成为一纸空文。通过卓有成效的学习动员、认真扎实的查找问题、求真务实的整改提高,我局上班纪律严明、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态度转变,干部作风发生了显著变化。
3、加强对外宣传调研。出台了人事宣传调研奖励办法,增强全员参与人事宣传调研的积极性。围绕人事人才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人事部门报送人事人才工作动态,宣传工作亮点。
4、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抓住市人事局帮扶南阳镇百羊寨村的机遇,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扶贫帮困活动。帮助百羊寨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落实村民增收的各项措施,围绕村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给村委会阵地建设扶持资金1.5万元。5月23日,市、县人事局聘请法律专家深入到南阳镇百羊寨村开展了为期一天的送法律下乡活动。
5、20*年文明单位创建取得一定成效,制定下发了《20*年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方案》进一步统一全局的思想认识,形成人人重视创建活动,人人参与创建活动,个人素质在创建活动中得到提高,业务工作在创建活动中得到促进,单位形象在创建活动中得到展现的良好氛围,着力推进“和谐机关”建设,多形式多方法多途径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3.12开展的植树活动,5.12全局为四川灾区义捐4700元,特殊党费3000元。
上半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创新精神,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力度不够,对当前人事部门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缺乏深入的研究,克难奋进、艰苦创业的信心不足。二是人才环境不优,人才管理和人才服务机制不完善,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三是调查研究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