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计划内容页

2024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2024-07-09 09:23:01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2024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24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全面管理、逐级分权原则首先,各级审计机关应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以及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级审计机关总体性的审计工作计划或目标;其次,将总体的审计工作计划或目标逐级分解展开,最终落实到科室、小组及个人。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计划或目标得到落实,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如通过当地政府批转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制定监督检查制度和完成审计工作计划方面的奖惩制度等。遵循全面管理原则的同时,还必须遵循逐级分权原则。各级审计机关应根据层次的多少及职责的分工情况,进行各种不同程度的分权,分担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的责任。坚持这一原则,一方面,有利于审计工作计划的统一和完整,使全国上下“一盘棋”,另一方面,有利于审计工作计划在大原则下,充分体现各地的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地审计机关为地方政府服务的灵活性。

二、因地制宜(或区域性)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别甚大,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情况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总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要充分体现各级各地及各部门的特点,千万不能搞上下一刀切。要充分发挥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展现各地审计机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独特风格和特色,以造就审计机关的“多能”形象。

三、主次先后原则编制审计工作计划的依据,一般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形势要求、上级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要求、上年度审计资料以及下级审计机关上报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草案等。由于在各时期、各地区,国家的方针政策、当地党委、政府主要工作重点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审计机关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应该坚持主次先后原则:关系重大,影响全局,问题严重的项目或单位,应作为主要重点项目优先给予计划安排,并必须保质保量完成重点项目计划;对那些问题不严重,关系不大,影响较小的项目或单位,就可以在安排主要项目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再行安排审计工作计划。

四、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原则在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一方面,要求在一个特定时期的计划中应当包括那些能够而且应当通过这个时期内审计措施加以影响的可变事物,而不包括那些在这个时期内不能有效地加以改变的事物。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审计机关条件不成熟,对某些项目无法开展审计,如有的地方审计机关缺乏基本建设方面的专门人才,无法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那么,这就要求审计机关不应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列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二是上级审计机关没有授权的审计项目,下级审计机关不应将未授权的审计项目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等以后年度上级审计机关授权后,再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另一方面,要求在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考虑审计力量及其变化与审计任务的多寡,在没有力量或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先安排那些重点的项目或单位,不应为扩大审计覆盖面而不顾审计质量和审计机关的声誉安排“超负荷”的审计工作计划。有计划就要有行动,应尽量避免制订“空头”计划。但是,安排计划(包括长、中、短期计划)时,又应兼顾全局,不应留下审计空白区,也就是说,应遵循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的原则。

五、相互协调、连续一致原则审计工作计划按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按审计体系分,可分为国家审计机关工作计划、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社会审计工作计划;按审计对象分,可分为财政金融审计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计划、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计划、工业企业审计计划、商业企业审计计划等等。但无论制订什么类型的审计工作计划,都应该遵循相互协调、连续一致的原则,不应互相矛盾,互相脱节,应该避免出现一些项目连续安排几年或几次,而另一些项目却几年都是“空白”,或“长、中、短计划相互矛盾”等现象。

六、指令性为主、指导性为辅的原则笔者认为,在审计工作计划的执行方式上,应坚持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原则。坚持这个原则,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有利于审计工作计划的贯彻落实,因为指令性计划是行政命令式的,一定要服从、一定要执行的计划。而指导性计划的灵活性比较大,是否一定贯彻执行就比较难说了。其次,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评比。因为对执行指令性计划的结果进行考核评比,既全面又较好比较,而对指导性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评比,就不全面,不好比较了。再次,有利于调动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指令性计划好比较、好考核、看得见、摸得着,使大家干有方向,比有目标,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比较好调动起来,而指导性计划在这方面就亚于指令性计划。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坚持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原则与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不矛盾。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不同,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七、反馈调控原则作为一个工作计划,它就不可能“料事如神”,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工作计划,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这既不可能也不需要。一切事物都是时刻变化着的。因此,在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必须遵循反馈调控原则。例如:在国家方针政策发生变化时,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计划也应该有所调整。审计工作是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应随着党的“指挥棒”开展工作,这是不可置否的。

八、奖勤罚懒原则为了促进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审计工作计划,不致于使计划成为“纸上谈兵”或“草草了事”,在考核评比审计工作计划的执行结果方面,应遵循奖勤罚懒原则,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坚持这个原则,一方面有利于审计工作计划的落实施行,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促先进,策后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024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审计管理;组织发展;战略计划;启示

未来组织的一大特点是管理的灵活性,是以科学设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为前提的。未来审计组织的使命要求加强审计管理。李金华审计长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审计管理不到位、不适应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要落实‘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目标和任务,推动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为此,笔者拟从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设计出发,结合我国政府审计管理的现状。对加强和改进我国政府审计管理进行一些思考。

一、国家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

国家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构建,应当公布《××至××年政府审计组织发展计划》(以下简称“组织发展计划”)予以确定。组织发展计划应成为政府审计组织未来几年计划编制、战略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包括明确政府审计组织发展的主要任务与目标,重点工作事项的具体发展目标和相应对策,以及为落实“组织发展计划”制定的各项战略计划。

(一)战略计划框架

为确保“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政府审计机关要以“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在分析未来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变化的基础上,制定包括部门预算、审计业务(滚动)计划、风险管理计划、舞弊控制计划和单项业务绩效协定在内的一系列战略计划,共同构成政府审计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

外部环境对政府审计工作的开展和法律职责的履行会产生重要而又持续的影响。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越来越多,操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不断发展的由私营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趋势,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化管理责任和合同计划管理的必要性与服务需求;国家持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预期;越来越复杂的信息技术持续投入使用;为保持组织核心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等。二是职业会计和审计的不断发展。如对健全的公司治理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强调风险管理和健全的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对审计方法的重新评估,包括对合法性的评估;提供的审计和咨询服务更加合理,鉴证审计更强调“可持续性”和“三重底线”(主要指企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重责任)以及其他关联需求。

根据上述变化,政府审计组织制定的战略计划主要有如下内容:

1、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每年由政府审计机关准备并向同级财政提供。主要是为实施“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的各项战略计划提供资金支持。提交财政部门时,还需列示所提预算的考虑和部门绩效考核,以及预期的产出和成果。

2、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审计业务滚动计划是实施“组织发展计划”的重要战略计划之一,旨在明确提出如何逐步实现“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的目标。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确定的审计项目和可利用的审计资源,政府审计机关在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中应制定绩效计分表,以方便评估、监督和衡量自身的绩效。审计业务滚动计划是以三年为周期的流动计划,但是每年都要进行更新和修订。

3、风险管理计划。审计机关各项战略计划框架的实施需要风险管理计划的有力支持。审计机关每年要对其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修改业务要求,控制环境,分析“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的主要风险水平,提出解决之道,并在向政府提交年度工作报告中专门陈述。

4、舞弊控制计划。舞弊控制计划是与风险管理计划直接相关的重要战略性文件,是风险管理计划的延伸。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审计机关至少每两年要检查一次舞弊风险评估和舞弊控制计划,重点是识别和分析所有与审计业务相关的风险,所有的舞弊风险都由风险所在单位的上一级部门确定和处理。

5、单项业务绩效计划。单项业务绩效计划是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单独形成文件。单项业务绩效计划主要关注如何按照“组织发展计划”和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中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将直接相关的各项要素(如产品、服务、单项经费预算等)细化到具体的审计项目。

需要说明的是,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还需要其他方面诸如战略的、管理的或具体的实施计划的支持,这些计划更侧重审计机关业务或行为的某一方面,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和外部环境管理等。

(二)“组织发展计划”的组织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绩效考核

1、组织实施。为确保“组织发展计划”的落实,一方面,组织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执行委员会,由审计首长直接领导,主要职责是领导审计组织实现“组织发展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协助审计首长履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在每年向人代会提交的年度工作报告中,都会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专门报告“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确保“组织发展计划”实施的保证。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既包括对审计组织事例的风险管理计划,也包括对每一工作领域的风险管理计划。

3、绩效考核。业绩考核是衡量“组织发展计划”实施效果的直接手段与方法。计分卡是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根据“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和年度部门预算确定的绩效指标设立,旨在使审计组织能够随时掌握和关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绩效。

二、对我国政府审计管理的若干启示

以《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标志,我国政府审计管理工作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五年规划实施近四年来,审计署对强化审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先后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2024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实施办法》等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的重要文件,但审计管理滞后于审计实践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已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取得更大进展的重要因素。

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设计与实施给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一个新的、从组织发展的视角开展审计管理的启示。与以“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相比,我国政府审计机关还缺乏从审计机关的内(内部管理)、外(外部环境)部,从审计业务的内(审计业务的自身管理)、外(审计业务支撑体系的管理)部综合开展审计管理的认识和实践。当前的审计管理在管理制度框架的系统性(主要是框架的设计与完善,以及界定框架中不同计划之间的管理定位与职能)、管理内容(主要是外部环境以及具体目标与对策)的充实性和框架实施的制度保证程度方面,还有一些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一)建立和完善审计管理的制度框架

尽管五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收到较好效果,但从组织发展管理的角度看,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管理制度框架的内容比较单一,还缺乏与五年规划配套和相互支撑的具体的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单项业务绩效协定;缺乏对五年规划实施中的风险分析与可能的舞弊控制;没有将五年规划中的重点工作与部门预算建立对应关系,部分规划内容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因此,完善审计管理的制度框架,就是要以五年规划为核心,建立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审计业务支撑计划、单项审计业务绩效协定以及风险管理计划(含舞弊控制)为内容的战略计划框架,重视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对五年规划重点工作的支持,注意各个计划之间的衔接,使审计管理的制度框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清晰划分审计管理制度框架中不同计划或制度的管理定位

1、五年规划主要是确定审计机关的指导思想、总体发展目标和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的具体目标与对策(通过具体目标支撑总体目标),明确审计管理制度框架中包括的各项计划或制度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主要是关注五年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的实施步骤和绩效分解与落实。具体地说,一是将重点工作事项的目标和对策细化为具体的、以“三年为一个滚动周期”的审计任务计划;二是将“三年为一个滚动周期”确定的审计任务与“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衔接起来,切实发挥计划效能;三是通过年度审计计划的选择,确定具体审计项目,并同部门预算挂勾。

3、单项绩效协定主要是结合部门预算中的项目预算、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关注具体审计业务或审计支撑业务的绩效,实现已经明确的年度审计工作具体目标的进一步分解与衔接。重点做好资金、人员等审计资源的管理,并通过审计机关与审计组织签订协定的方式将其确定下来,以便于落实与考核。为此,要通过审计成本管理,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对基本支出和外勤审计经费分别实行定额定员管理和项目测算管理;在做好审计成本基础数据的分析和测算工作的基础上,审计项目要做到审前调查时有概算,正式审计前有预算,项目结束后有决算,实施结果有评估。

4、审计业务支撑体系主要是针对五年规划确定的、业务工作之外的对业务工作起到支撑作用的其他审计工作的具体任务。我国审计业务的支撑体系就是“人、法、技”建设,是今后审计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的重要保证。审计机关可针对支撑体系的某一方面制定发展计划,如2024人才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计划;2024《审计法》的宣传与落实、审计标准、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研究的发展计划等。

5、风险管理(含舞弊控制)计划主要是关注五年规划和其他计划和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它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各项审计工作,针对“五年规划”确定的每一个重点审计工作领域,从确定风险存在的环境、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和处理风险等五个环节,合理地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定期分析和总结回顾五年规划审计工作的各个重点领域的风险水平和控制措施,修订风险管理(含舞弊控制)计划,确保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政府审计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改进和提高政府审计管理必须高度关注其外部环境变化。在我国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下,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意味着政府审计发展与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当前政府审计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应该十分关注以下几个外部环境问题:

1、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对政府审计管理的影响。一方面要求政府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针对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企业审计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已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的社会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势必要求加快政府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从国际上看,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在财务报表审计准则的技术方法上的趋同,要求政府审计机关借鉴社会审计准则体系规范和其他一些好的技术方法,建立起政府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政府审计行为。

2、政府审计的国际潮流与我国政府的国际定位。总体而言,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审计工作包括财务报表审计与效益审计两部分。各国财务报表审计多是基于风险基础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准则的建立和审计方法的运用方面多趋向于国际审计准则,较为规范,但各国效益审计的方法和领域则有所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领域,目前我国政府尚未开展真正意义的、符合国际审计准则的财务报表审计。实际工作中的财务报表审计(或预算执行审计)仍停留在账户审计或交易审计的层面,很少运用风险基础的审计方法,也没对单位财务报表的总体发表意见。这些方面都需要改进,以实现政府财务审计的规范发展,尽快并入国际审计潮流。在效益审计领域,我国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如何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将合法性审计纳入效益审计的范畴,赋予“经济、效率、效果”以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将是探索有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关键,也是我国政府效益审计实现与国际同步的关键。

3、适应管理体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管理的体制短期内不会改变。基于这种判断,管理体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的核心问题就是审计工作如何适应这种管理体制的要求,寻求最佳途径,发挥更大作用。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舆论和社会监督,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宣传内容、重点和方法,使审计工作更好地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理解和帮助。

(四)重视审计管理体制框架落实的组织保证和业绩考核,从制度上保证审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2024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审计计划治理的重要意义

审计计划治理工作涉及计划编制与调动、计划执行与反馈、计划考评等一系列环节。科学有效地执行上述各环节,对规范审计机关业务活动,确保审计工作高效、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依据和基础。审计是一项复杂且目的性很强的工作。要顺利达到审计所要求的目的,必须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并灵活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规定了业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指明了审计的任务和要求,是审计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基础。计划一旦下达,审计人员就必须按照计划所提出的要求,在对被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有了详细了解后,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完成审计任务。

(二)控制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益的需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工作效益,是审计工作追求的境界。尤其是在审计的人才、物力、财力等资源都不甚充足的情况下,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精打细算”,是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有效地实施,对于不断提高审计成本效益,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切实整合审计资源的需要。目前,繁重的审计任务与现有审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审计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现代治理的基础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审计计划治理,无疑是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一环。通过制定计划,可以实现任务和人力等资源的统筹安排;通过计划的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统一调解,可以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的功效。

(四)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需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全面提升审计质量,是强化审计治理的目标选择。审计计划是审计机关年度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也是项目审计实施的依据。计划安排的科学与否,重点突出不突出等,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与质量的好坏,并为审计质量控制和考核提供依据。所以,提高计划治理水平是审计项目质量治理的首要环节。同时,在审计的过程中,假如在对审计计划等环节的把握上出现偏差就会产生审计风险,影响审计项目质量。审计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周密地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达到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目的。

二、审计计划治理的基本要求

审计计划治理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审计制度会导致不同的治理方式。因而对审计计划重点内容的确定、编制程序、执行与调动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就目前我国审计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来看,应该符合以下一些基本要求:

一是科学性。这是对计划治理工作的首要要求。即整个的审计计划工作,从立项、编制、执行、反馈、考评等均须采用严谨的态度及科学方法来完成。如:立项须充分地论证;编制计划须遵循严谨的程序;计划执行与反馈须严格;考评体系须公正有效等。

二是全面性。计划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对于其中的诸多因素及其关系必须以全面、联系地观点来对待。比如要正确处理审计成本、效率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要正确处理中长期目标与年度审计计划的关系等。

三是目的性。计划工作应有鲜明的目的。即在计划编制、执行中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目标。在执行完计划后,还要对是否达成最初的目标进行测评和考核,使得任务和目标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是审慎性。即在计划执行时要对审计重要性进行评估,并运用正确的审计方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同时,对审计风险水平也要有正确的评估,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审计失误而出现新的审计风险。

五是可操作性。计划是审计工作开展的依据。因此,计划中制定的任务、提出的要求、达到的目标及执行情况的评估等都必须切合工作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审计工作高效有序。

三、审计计划治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的龙头,是整合审计资源,实现科学审计治理的灵魂。总的来说,经过十几年的审计工作实践,审计计划治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非凡是入世后我国财政预算治理体制、投融资治理体制、建造治理体制改革的加快,审计环境及对象、审计内容及方式方法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审计计划治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已不能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审计计划很大程度还处在一种“盲人摸象”的粗放治理状态,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治理体系,相称多的审计机关实际上是有计划无治理。主要表现在:

一是计划编制不够科学,目标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比如:一些审计机关在制定年度计划时,缺乏经济工作的宏观视角,也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使得计划重点不突出,落实计划的措施和目标、要求不明确;在审计对象的选择和项目的确定上,缺乏严格的标准和认证程序;此外,审计计划的安排缺乏长远性,中长期规划与年度审计计划缺乏呼应与衔接等。

二是计划执行中,项目的调增调减比较频繁,且变动的程序比较简朴,非凡是计划执行缺乏有效的控制,对项目进展、资源和力量调动、质量和风险控制以及目标的实现疏于治理。

三是计划完成后,质量评估、绩效评价、经验总结和奖惩等未能及时跟上。如:目前特派办要向审计署报送每月的计划执行情况,署里也在综合分析之后对各特派办的情况实行季度通报制度及半年、全年情况总结制度,但是上述成果和数据在利用和考核方面有待加强。

此外,由于缺乏对资源与任务的总体把握和分配,使得对审计对象的监督缺位与重复监督的现象并存;由于任务与人员不匹配形成了资源浪费现象;在治理方式上,审计的成本意识不强等。

造成审计计划治理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审计体制、审计环境、审计法规等,本文着重从审计计划操作与实务的角度分析,认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计划治理意识淡薄。近年来,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任务日趋繁重。由于人员少,任务重,部分审计机关“为完成计划的审计项目而审计”的应付思想比较突出,对执行项目过程中的治理意识淡薄,造成有计划无治理,影响了治理水平和审计质量的提高。有些审计人员认为,计划治理是计划部门几个人的事,因而在执行已有的审计计划月报制度时,存在轻视现象,只是程序性地上报数据,数据的正确性有待加强。

二是审计人力资源匮乏、沟通调解机制不够顺畅。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全国审计机关约有审计对象80万个,而审计人员只有8万多人,每年只能审计15万个左右,从而导致项目安排时出现大量审计盲点。同时,审计机关与其他2024监督部门缺乏沟通与协作,各级审计机关在开展业务工作时相对割裂,2024信息没有形成共享,也是项目安排出现重复和空缺现象的重要原因。在立项的针对性上,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相对短缺因素的影响,很多必要的论证与实地调查、了解程序都未能展开。

三是审计计划治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治理工作力度不够。对于计划治理工作而言,建立和完善制度是保障。同时,高质量源于严治理,审计计划治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不严格是造成审计计划治理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由于我国审计治理整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许多相关的制定都尚未建立或不完善,或者已有的制度未执行到位。详细表现为:计划编制缺乏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程序保障,如:尚未建立审计对象资料库,因而缺乏对审计对象的整体把握,使得立项工作具有盲目性;计划执行反馈制度与调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严密;计划执行后的审计成果利用与考评制度亟待建立。

四、加强和改进计划治理的对策

实行科学的审计治理,必须改进审计计划工作。在计划的编制上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强科学性;要切实有效地执行计划,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整合;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计划执行情况的考评体系,并加强审计成果的利用。详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三项工作,科学合理地编制审计计划

计划编制是计划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制定计划时,应理清思路,通盘考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审计资源,采用科学的计划编制方法,有的放矢地确定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以确保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1.计划安排应围绕中央,突出重点

所谓“围绕中央”,即审计计划安排应当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和经济工作中央,贴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才能充分体现审计的最终目的。“突出重点”表现在确定审计的覆盖面上,要根据现有的审计力量,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有计划地安排审计不同重点行业和重点资金,着眼于数额大、范围大、影响大的项目,使项目计划由强调覆盖面向点、面结合,突出重点转变。这既利于审计机关全面履行监督职责,又突出了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有利于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审计资源,确保立项科学。

(1)加强立项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审计项目的确定是计划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我们需改革现有的编制程序,进一步加强立项的科学性。如:立项前,可以通过搜集、研究宏观经济信息和决策动态,走访人大等2024机构和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征求审计机关意见等方式,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审计的必要性、项目的风险、审计的难度、可能的结果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切实保证审计项目立项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为保证调研时间的充足,计划编制治理部门应在当年计划下达后,即着手进行下一年度的立项预备工作。

(2)正确把握现有审计资源。一些经济学家曾指出,计划或决策在执行中可能碰到的主要障碍是资源分散、能源浪费,所以计划治理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审计资源。也就是说,确定审计计划目标,并据以安排审计项目,实质上就是在分配审计资源,以保证能在给定资源地条件下充分履行审计职责。

因此,在审计计划治理中,首先必须充分分析和把握现有审计资源状况。主要包括审计力量资源、审计信息资源、审计技术方法资源及审计的外部环境资源等。如在审计人力资源的把握上,可以尝试逐步建立审计业务人员信息资料库,为正确测算审计工作量、均衡安排时间、统一调度人力资源提供基本依据。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了现有的资源,才能做到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科学地确定审计项目计划的数量和预期的审计质量,最终制定出适合审计工作发展的有效策略和计划。

3.正确处理中长期计划与年度计划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计划编制方法

审计工作的中长期目标代表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它需要通过一个个年度计划逐步实现。如: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审计是一个中长期目标。但在公共财政框架建立完善的过程中,在弄虚作假、违法违规问题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年度计划还必须以打假治乱为重点,抓住财经领域数额大、范围大、危害大、影响大的问题,突出查处各类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同时围绕审计工作中长期目标逐步加大专项审计调查、效益审计等的力度和比重。

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计划编制方法。如滚动式编制方法。所谓滚动计划法,就是把计划的时间向前延伸,使短中长期计划在时间上紧密地连贯起来。这样不仅能克服计划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临时性的缺陷,有效地解决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量不配比地问题,而且还能变短期临时安排项目为长期规划、有目的的安排项目,达到审计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同时,也要做好项目之间的相互调解,避免重复审计。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结构都采用滚动计划法来编制审计计划,如英国国家审计署根据审计覆盖面和审计资源状况,确定五年的计划周期,并制定了周期五年的全署综合审计计划,并以全署综合审计计划来控制各部门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则编制三年战略审计计划,每年根据现有可用审计资源编制当年审计计划。

(二)实行审计成本治理,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审计计划工作,要打破长期形成的盲人摸象和不计成本的治理方式,逐步实现成本治理的科学化、不断提高审计成本效益。

1.实行审计项目预算治理。计划编制部门,要以审计项目计划为基础,按照经费预算与审计任务相匹配的原则,测算审计成本、核定预算。如:澳大利亚审计署,政府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除包括审计的数量、目标、审计内容外,还包括审计经费预算。审计经费预算来源于每个详细项目成本费用的总和。每个详细项目的成本费用又是根据项目要达到预期目标所需的工作量计算所得的。

2.切实加强审计机关的财务治理。审计项目的执行单位,要切实加强审计成本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治理,设立审计项目明细账,分项目核算审计成本。所有的审计项目,原则上做到审前调查有概算,正式审计前有预算,项目结束后有决算。如:可以将审计成本计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个人,使其明确各自在执行过程中的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从而达到节约审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3.完善相关的治理制度。审计机关应该围绕审计成本,建立和健全机关内部相关的治理制度和办法,并把其作为降耗增效和强化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督促审计人员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监督活动。

(三)做好四个“加强”,确保计划切实有效地执行

制定全面完整的审计计划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实施,把审计计划的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到实处,使计划得到切实执行。

1.加强审前调查,编好审计工作和实施方案

为使审计工作更具针对性,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和人员,认真组织开展审前调查。开展审前调查,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到被审计单位及其上级主观部门、监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调查了解相关的基本情况;有条件的可以选择部分单位或部分审计内容进行试审。二是要2024作为审计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与审计事项相关的重要会议记录和文件及以往的审计档案等资料。三是要积极开展审前培训。要邀请2024的专业人士对审计项目及行业的2024知识进行讲解。

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均要充分利用审前调查的成果,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审计目标、实现审计目标的主要方法、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分工、审计各阶段资源投入等提出详细要求,使得方案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2.加强交流和反馈,充分整合审计资源。

审计计划执行过程中,项目执行单位要切实进行全方面地沟通交流,真正做到“上传下达”、“下情上达”,使各项工作顺利展开。如:特派办要根据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署业务司报告审计工作进度、主要审计成果、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审计工作情况,以争取上级支持、帮助和指导。同时,特派办也要及时将署里的2024文件、精神传达到各审计小组,并督促其贯彻落实。

在整合资源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进行“一体化”探索;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由审计署牵头,实行五部委联席会议制度;一些重大的审计项目,打室和专业界限组成审计项目小组,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优势。但在条件答应的情况下,对某些项目可以考虑在更大范围内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如在特派办和所在地方审计机关之间,地方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进行有效整合。

3.加强计划执行情况上报制度的建立健全

目前,审计署已经执行了计划执行情况月报制度,要求各派出机构按月上报审计情况数据,并编发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简报,通报项目进度情况、各单位投入工作量及执行中需要注重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对上报数据正确性的2024控制措施,使得基础数据与实际工作之间有偏差,影响统计的正确。因此,应该设置审计项目台帐,来及时了解、登记项目执行进度和经费支出情况,使得数据更为翔实,以提高其正确性。

4.加强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建造。

据统计,全国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年来已经审计了302万个单位,涉及各行各业,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非凡是审计署及派出机构近五年来的审计,成系统、成规模,且具有循环的特点。比如金融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审计已经进入第二轮,假如建立了翔实的资料库,很多审计资料和成果都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在每年审计结束后,应将被审单位的2024数据以及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附加信息录入“审计对象资料库”,使审计对象资料库逐年更新完善,逐步实现审计对象的动态治理。

(四)建立和完善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和评估制度。

科学有效的考评制度是促进审计计划治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因此,计划治理部门应该认真研究考核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促进工作为原则,建立规范的考评制度。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可以选择部分审计项目,以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方案为基本依据,对项目执行进度、审计组织实施情况、审计成果、审计成本等方面进行考核。

2024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同志们:这次全区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当前我区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今冬明春计划生育工作,为确保我区顺利渡过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峰值年”奠定坚实基础。下面,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搞好今冬明春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04年,全区各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严格执行国家“一法三规”和省《条例》,按照“巩固基础求发展、改革创新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实施综合治理,狠抓措施落实,促进了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2004年,全区共出生2987人,出生率为10.4‰;净增人口1711人,自增率为5.95‰;计生率为98.4%,较好地完成了市下达我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任务。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解决计划生育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区委、区政府从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大局出发,在全区开展了为期3个多月的计划生育“百日整治”活动。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决策,扎实开展计划生育“百日整治”活动,较好地解决了人口底数不清、避孕节育措施“欠帐”、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难、薄弱村转化迟缓、计划生育队伍待遇落实、出生人口性别整治、城区计划生育管理难等一系列问题。二是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发了《2024进一步开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集中整治活动的实施意见》、《2024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特别是出台的《2024进一步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意见》,在优惠、照顾等方面加大了力度,拓展了范围,做到了力求在群众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计划生育光荣,提高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三是基层基础进一步强化。先后2次组织各镇(街)干部到临沂市莒南县参观学习考察,在全区推行了“五个一”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模式。在对计划生育薄弱村逐一调研的基础上,协调区直44个部门重点帮促,后进转化率达到95.7%。全区计划生育“百日整治”活动期间,大力开展城区计划生育清理清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推动了城市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四是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34万元,先后搬迁了泥沟镇和涧头集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优质服务工作。全区共为3000余名育龄群众提供优生优育咨询;先后为2200多名已婚育龄群众免费健康查体;查治不孕症30人次。先后为育龄群众开展“八项病毒”检查1891例,免费为育龄群众开展乙肝病毒检查近2000例。五是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镇级计划生育队伍实行了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和上岗人员资质化、任期目标合同化、干部调整会商化、村级组织一体化、队伍管理职业化“五化管理”。全区所有镇级竟聘上岗人员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600元,并由区里统筹发放。村(居)计划生育专职主任,除享受村主任待遇外,兑现了40—60元的计划生育岗位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于我区来讲,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全区各级和计划生育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的计生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今年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是人口形势更加严峻。从今年开始,全省进入建国以来的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如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不能很好把握,政策措施跟不上,计划外生育控制不力,人口出生将急剧增长,就可能导致生育率的反弹。市里与我区签订责任书2005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2.54‰,今年市里将我区人口出生率调整为11.72‰,这就意味着把我区预计的人口出生率下压了0.82个千分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控制人口计划的压力。二是部分领导干部思想有所松懈。市委、市政府对我区2004年度工作考核结束后,部分领导干部减轻了思想压力。同时,由于省委、省政府连续几年对我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免检,不少领导干部思想松懈,工作松动,对计划生育工作行动上重视不够,工作上落实不力,影响了整体工作水平。三是管理工作亟待规范完善。从半年和年终考核情况看,有的单位存有档簿资料不健全、内容不详实、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区直部门在履行计划生育职责、落实法定代表人责任制等问题上,仍有较大的差距。四是清理清查工作还不到位。去年以来,尽管全区相继开展了几次集中服务活动和“百日整治”活动,但个别单位底子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管理上还有漏洞。特别是对计划外怀孕和“双女户”外逃现象,有的镇(街)措施不力,至今没有追回,这给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带来了极大隐患。五是阵地作用没有真正发挥。从去年区里组织的考核情况看,有的计生服务站(室)功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人口学校开课不正常,村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群众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率较低。六是城市属地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有的镇(街)对属地管理存在疏管漏管现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发验证工作不及时、不到位等等。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当前的人口形势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充分的估计,进一步增强搞好计划生育冬春季集中服务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着眼全年,狠抓当前,真正做到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努力开创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搞好今冬明春计划生育工作今冬明春计划生育工作总的要求是:要着眼全年工作及早落实,按照区里《意见》全面落实,围绕“四术”任务重点落实,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今冬明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着成效。(一)要把确保人口计划的落实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省政府办公厅于12月6日下发《紧急通知》,明确了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的任务目标,提出了7项应对措施,并分市下达了2005年人口出生指导计划,下压了一个千分点。市里也给各区(市)重新下达人口计划,对一些指标重新调整。区委、区政府根据省《通知》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研究制定了方案,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为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各镇(街)要进一步强化人口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人口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确保完成市下达我区人口计划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婚情孕情调查摸底,重新调整审定人口计划,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制,把人口计划的落实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将指导计划落实到户、到人,确保完成人口控制计划。(二)要加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各级要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动员会、宣传车等形式,对开展今冬明春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和基本任务进行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全面动员,切实增强各级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组织协调宣传、计生、卫生、民政、文化、公安等相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人口政策和人口形势,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宣传在“峰值年”生育给入托、入学、就业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们自觉避开“峰值年”结婚生育,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应对人口出生高峰,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要充分发挥入户宣传、文艺宣传、新闻宣传、咨询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深入开展今冬明春的“三下乡、送温暖”活动,为削峰填谷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人口学校等教育阵地,定期办好育龄群众宣传教育培训班,使宣传教育工作真正“入户、入脑”,切实提高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率,促进广大群众婚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三)要扎实开展以落实节育措施为重点的集中服务活动。从现在到春节的一段时间,是决定全年人口出生的关键时期。各镇(街)要紧紧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以开展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为载体,采取各种措施,控制违法生育。一要深入开展清理清查工作。要组织协调2024部门,进一步摸清婚情、孕情底子,全面清理漏管、漏报和错报,摸清人口底数,算清人口出生任务帐,做到心中有数,决策有力。二要遏制违法生育。对计划外怀孕的,要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坚决实施流引手术;对外出躲生户和超生外逃户,要坚决追回,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违法生育户,要严格按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让超生户感到不划算,让计划生育户感到不吃亏。三要抓好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各级要引导育龄群众自愿选择长效措施,签好知情同意文书,加强定期随访、孕情环情监测和健康查体,确保避孕节育措施的准确率、及时率、到位率和有效率。(四)要不断规范管理服务工作手段。区委、区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年活动。区计生局要真正发挥业务工作的指导、监督作用,按照抓“硬件”、整“软件”、促管理、上水平的要求,严格制定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管理服务规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形成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六项规范、六项制度:一是规范已婚育龄妇女季度透查工作,建立透查结果错假追究制度;二是规范登门入户随访服务行为,建立健全随访责任制度;三是规范村两委会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四是规范奖励政策,建立健全优待政策的登记制度;五是规范后进转化帮促措施,建立健全定点帮促、适时督查、定期调度、限期转化制度;六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执法人员的预警制度。(五)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围绕落实区委、区政府《2024进一步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意见》,近期区里将组织人员,在全区开展一次集中督查,切实解决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上存在的利益导向机制“没有必要落实、没有办法落实、没有资金落实”的问题。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抓好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及技术免费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保障制度建设,使包括计划生育家庭在内的广大困难群众得到较好的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六)要继续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以满足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需求为基点,以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区、先进镇、先进村活动为载体,加大工作考核力度,推动全区优质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力争两年内六处镇(街)基本实现优质服务先进镇(街)创建目标,我区成为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区。对今明两年不能达到优质服务先进的镇(街),在年终考评中将降低一个档次,并追究“五职责任人”的责任。要进一步推行区、镇服务站一体化服务,做到镇(街)服务站与卫生院资源共享,使全区技术服务工作真正实现从单纯落实节育措施拓展到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服务各个领域。要继续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活动,优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七)要切实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各级要继续按照配强班子、选好干部、健全制度、齐抓共管的要求,加大对计划生育薄弱村的帮促力度。对帮促工作成绩显着的及时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不好的给予通报批评。对通过帮促、实现转化的村(居),要巩固后进转化成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春节前后,是流动人口往返的高峰期,各镇(街)要抓住这一时机,做好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工作。(八)要进一步做好晚婚晚育工作。各镇(街)要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村级责任,把晚婚晚育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指导村级按照“宣传教育、模范带头、利益导向、村民自治、合同管理、综合治理”的要求,做好准备结婚登记和符合政策待孕群众的疏导分流工作,突出抓好协议约束,引导他们自觉实行晚婚晚育。要强化民政部门的责任,加强婚姻登记机关与计生部门的沟通,搞好新婚登记信息定期通报,最大限度地提高晚婚率。三、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切实保证今冬明春计划生育工作顺利进行做好今冬明春的计划生育工作,必须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综合治理。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今天参加会议的同志多数是镇(街)、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或“五职责任人”,都承担着计划生育工作重要领导责任。大家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冬春计划生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总结得失,查漏补缺,完善措施,狠抓落实。要逐级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具体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及时调度情况,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计生、公安、工商、民政等各级2024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重点研究对流动人口中超生、外出躲生、非婚生育、违法抱养等特殊人群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计划外生育。二要加强调度,落实责任。对各镇(街)的冬春计生集中服务活动,区计生局要坚持每周调度一次,把各镇(街)落实的各项节育手术、清理出的外出躲生人员、返乡的务工人员等情况,及时录入计划生育管理系统;对“四术”进展情况进行调度20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