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总结内容页

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甄选5篇)

2024-07-10 05:16:05工作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会计舞弊 原因 治理对策

一、上市公司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

1、获得上市资格和利益的驱使是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将被暂停上市。限期未能消除,不具备上市条件的,终止其股票上市”。为达到上市标准,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这些公司必然要通过各种舞弊手段美化财务报告,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2、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统治地位,控股股东完全操纵了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因为很多公司的总经理本身就是董事长或董事会的重要成员,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失去对以总经理为代表的公司经营管理层应有的控制作用。经理人员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拥有很大的经营自,完全有能力肆无忌惮地伪造会计信息。

3、舞弊收益大于舞弊成本。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手段主要是虚增利润,因为虚增利润后的报表一旦对外公布,往往会带来流通股股价的上升,给企业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这些违法行为被发现的概率较低,刑罚和经济制裁力度不够,使得舞弊成本很低。因此面对巨额的经济利益,某些公司和个人仍然敢于铤而走险。

4、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只能对以往会计实践进行总结,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的规范。每当许多新情况新领域出现时,总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即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有机会按自己的想法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5、外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外部审计机构,如果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进行独立的审计,就能从外部筑起一道防止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屏障。而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是很难独立的。这主要是因为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公司管理层手中。这种不正常的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不仅严重影响了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而且也助长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心态,有些审计机构甚至主动配合上市公司造假。

二、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治理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一,强化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第二,加强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上市公司内部,尤其是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内部,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三,加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建设。加快资本市场的法制化建设,提高证券监管效率,加大对舞弊公司的处罚力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舞弊行为的发生。

2、完善会计法规体系。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首先,应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财务报表的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其次,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的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最后,纳入会计职业判断标准,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更加具体严厉。

3、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本,严格执法,加强法制建设。第一,建立完善的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的无论是公司、律师、还是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讼以获得相应的赔偿。第二,加大舞弊行为的刑事责任。虽然加大对舞弊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和民事处罚力度有利于对财务报告舞弊形成威慑,但尚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财务报告舞弊,因此,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惩罚应当成为重要选择。第三,财务信息公开透明。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其所有的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透明,执法情况也不例外。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发表公告、公报等形式,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问题突出的单位和责任人员,公开曝光其违规事实和对其处罚情况,使“造假者”无处藏身,提高法律的约束力。

4、加大独立审计部门的工作力度,明确其审计责任。现行的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危及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并且,目前我国不健全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也在相当程度上保护了中介机构的造假收益。助长了中介机构的冒险意识。因此,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规范:第一,明确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欺诈的责任问题。虽然说注册会计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财务信息是否公允发表意见,而不是专为发现舞弊或错误。但是,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总是与财务信息的公允性相联系的,这也正是《独立审计准则――舞弊和错误》的主旨观念。因此,注册会计师要时刻铭记自己对与报表信息相关联的错误和舞弊应负的责任。第二,为了增强审计独立性,应由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联合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实行“审计轮聘”制度。另外,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与咨询业务连体,制定合理的报酬机制。第三,提高审计质量,严守审计规则。比如,制定合理的审计报酬机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质量,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以杜绝注册会计师的侥幸心理等。确保其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做到“公正、公允、公开”。

【参考文献】

[1] 李祥富、计惠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经济学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1).

[2] 曹立:论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及识别[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

[3] 罗培新、卢文道:最新证券法解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 舞弊

注册会计师审计开始于16世纪的意大利,而英国对其职业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和舞弊有着直接的关系,舞弊的存在使得注册会计师从最初为不参与经营的合伙人负责发展为依次为企业业主、股东、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负责。舞弊事件时有发生,其手段更加多样化,发生的频率也更高,这就要求政府出台对策,公众进行监督,但最重要的还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对舞弊的充分考虑。

一、舞弊的定义及成因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此定义有三个关键点:首先,舞弊可能发生于各个阶层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要提防各种舞弊现象;其次,舞弊是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对各种舞弊的方法及对策有所了解,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去发现舞弊,防止利益的损失;最后,舞弊是故意行为,是蓄意的,与非故意行为有实质差别,非故意的行为可以运用一些较为简单的审计程序及方法查出来,而故意行为并非一般的审计程序可以发现。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对的舞弊可以分为两种,即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导致的错报和侵占资产导致的错报。在对舞弊成因的讨论中,理论界提出了企业舞弊形成的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等许多著名的理论。其中,三角理论更为业界认可,它是由美国注册舞弊稽查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美国会计学会会长史蒂文·阿伯雷齐特提出的。企业舞弊是由压力、机会、自我理性三要素组成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两两相互作用。依此理论,只要三因素存在就可能发生舞弊,且只要发生了舞弊必然存在三因素。因而,注册会计师要对三因素进行一一识别,尽可能地将舞弊扼杀于摇篮之中。

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舞弊手段

舞弊导致的后果严重,因此成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考虑的必要因素。究其根本,舞弊的手段有很多,具体见表1。

在企业生产运作的各个环节中充满着舞弊发生的机会,在财务报表生成的阶段也会发生舞弊。依据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最终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虚假利润表、虚假资产负债表和虚假披露三大类。

三、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应对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对舞弊要做到时刻保持职业怀疑,恪守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有效识别与评估舞弊风险,并对舞弊风险评估结果做出适当反应,及时调整与改进审计思路及程序是提高舞弊审计效果的得力措施和重要方法。不同的舞弊手段有着不同的应对方法,实务中常见的舞弊应对措施如表2。

此外,财务报表的舞弊也有各自的应对防范方法。应对利润表舞弊时要审计利润表的编制依据是否符合规定,审计利润表的编制是否正确,审计利润表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防范现金流量表的舞弊时要做到重点分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提高对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信息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现金流量表中大额非正常现金流量和差异,并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四、新准则在舞弊方面的变化及重点

审计准则总会随着审计环境的改变发生变化。我国在2006年初建立了一套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又与国际准则接轨的审计准则体系。在2010年11月,新审计准则对38项审计准则进行修订,保持了与国际准则持续全面的国际趋同,提及舞弊近200处,虽无实质性变更,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结构性的变化较为突出,把要求放在了准则中,也明确了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增加了很多解释性的事例。

(一)1101号对舞弊提及的重点

1.管理层和治理层应当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

2.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保持职业怀疑的态度,对可能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报的迹象保持警觉。

3.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获取合理保证以判断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

(二)1141号对舞弊考虑的重点及要求

1.1141号总则提及的对舞弊考虑的重点有:(1)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处处留心任何舞弊的可能,尤其是串通舞弊。(2)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要对管理层的舞弊格外注意,分析管理层在哪方面以及什么情况可能进行舞弊。

2.1141号总则提及的对舞弊考虑的要求如下:(1)职业怀疑对舞弊的考虑。重述了1101号的陈述,再次强调了注册会计师不应受到以前对治理层、管理层正直和诚信形成的判断的影响,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认识到可能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2)项目组内部讨论中对舞弊的考虑。在审计过程中,项目组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发现舞弊的重要途径。项目组内部讨论的重点应当包括舞弊可能如何发生以及财务报表易于发生的重大错报的方式和领域。(3)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活动对舞弊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向管理层、治理层、内部审计人员等各阶层询问,识别出异常或偏离预期的关系,考虑获取的其他信息,从而获取识别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所需的信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及相关活动。(4)评价审计证据对舞弊的考虑。由于舞弊导致的某项错报,涉及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价评估结果及其影响,判断是否存在串通舞弊,重新考虑此前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5)无法执行审计业务对舞弊的考虑。当审计证据显示存在因为舞弊而导致无法执行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视情况向审计业务委托人或监管机构报告,在法律允许时可以考虑采取适当的措施解除业务约定。(6)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中对舞弊的考虑。识别出舞弊或获取的信息表明存在舞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向适当层级的管理层通报;涉及管理层或内控中有重要责任的员工,应当与治理层通报;存在与治理层职责相关的、涉及舞弊的其他事项,应当与治理层沟通。(7)向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报告中对舞弊的考虑。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要对被审计单位负有保密责任,这是基本的执业道德要求。但对识别出舞弊或怀疑存在舞弊时,也应确定是否有责任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报告。在权衡这两项义务的时候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必要时可以向专业人士征询意见。(8)审计工作底稿对舞弊的考虑。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的全记录,也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更是提出审计意见的依据。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任何2024舞弊的部分都要详细记录于工作底稿中。

此外,在对收入确认、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别风险更要考虑舞弊的可能。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经验和职业判断对可能存在的舞弊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

五、总结

舞弊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一个“毒瘤”,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其对企业、社会公众、政府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为了防止舞弊带来的巨大损失,需要政府出台政策使企业的管理层和治理层更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而营造诚实守信、合乎道德的企业文化;也需要公众持续监督;更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格外地注重对舞弊的考虑,出具合理的审计报告,有助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薛云奎.会计师与舞弊[J].会计研究,1998(4).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 肖小飞.存货舞弊的识别[J].财会月刊,2008(5).

[4] 朱锦余,高善生.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及其防范与监管[J].会计研究,2007(11).

[5] 张宝娟.职工薪酬的常见舞弊及审计对策[J].财会月刊,2010(5).

[6] 程琳,胡玉可.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舞弊的形式及其审计[J].会计之友,2008(6).

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第3篇

村委会开展党性学习方案一

按照省、市、县委和XXX乡党委的统一部署,XXX村

村党支部决定,在我村“两委”干部中开展以“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为主题的集中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现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安排

(一)活动对象

XXX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

(二)活动时间

从现在开始,到20xx年3月底基本结束。不分段、不转段,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统筹协同推进。

(三)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以新时期坚持从严治党八项要求为行动纲领,全面严格落实各级从严治党重要举措,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为重点,围绕活动主题,坚持边学习、边讨论、边落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革弊立新、激浊扬清、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村新局面。

四)目标任务

1、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握好讲话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八项要求和各级重大决策部署。

2、净化政治生态。净化政治生态是落实党中央对山西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的首要任务和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保障,必须拔除烂树、治疗病树、矫正歪树、种植新树。要坚持把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作为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持之以恒反对“四风”,不断净化社会政治环境。

3、实现弊革风清。把实现弊革风清作为净化政治生态的直接目标。围绕干部清正、班子清廉、政治清明这个弊革风清的核心,按照“六权治本”思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着力形成长效机制。

4、重塑山西形象。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切实解决好党性问题、作风问题和能力素质问题。树好领导班子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清正廉洁的新形象;坚决反对精神不振、畏缩不前的消极状态,坚决纠正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错误行为,坚决整治违背规律、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树好全村干部队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务实为民、敬业奉献、勤政廉洁的新形象。以优良党风带民风,树好全村政治清明、诚信守法、包容开放、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新形象。

5、促进富民强省。促进富民强省是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转作风、壮产业、办实事,着力谱写富民强村新篇章。

二、工作重点

学习讨论落实活动,要着眼于解决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制约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点突破,强力推进,力求取得新成效。

(一)深入学习思考,高度统一思想。

1、学习内容。(1)反复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和xx届四中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2)学习党的xx届四中全会决定,党的以来党中央2024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部署和要求,xx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xx同志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3)学习省委书记王儒林同志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和全省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在吕梁、太原和大同、朔州、忻州调研考察座谈会上讲话,在全省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动员大会上讲话等;学习市县各级领导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动员大会上讲话;学习乡党委书记XXX同志在全镇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和全乡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动员大会上讲话;学习《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4)广泛传播廉政文化,学习弘扬焦裕禄、沈浩等优秀党员干部的情操风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拒腐防变的文化环境。

2、学习方法。各支部要利用集中上党课、远程教育、实地参观、先进事迹报告、观看专题教育片等方式,深入开展学习教育。要组织党员干部进行1-2次心得交流,谈认识、谈体会、谈差距、谈触动、谈打算,确保学习效果。

(二)深入讨论,反思剖析,明确整改方向和措施。 立足本村本单位,联系各级通报的典型案件,结合思想、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讨论,深刻反思,查找制度缺失、工作漏洞、自身不足,提出铲除滋生腐败土壤和条件的整改措施办法。

1、围绕重点深入讨论。重点围绕以下六个方面组织开展讨论:一是中央严肃查处山西严重腐败的问题、对省委班子作出重大调整、对山西工作提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及省、市委决策部署,特别是开展本次活动的重大意义;二是我村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特征、严重危害、原因分析;三是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的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和治本之策;四是党组织履行“两个责任”以及党员干部个人在执行党规党纪、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五是我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依规依纪治党管党的具体办法,党员如何算好“减权利加义务”的加减法,还原党员本色,树好党员形象;六是制约实现富民强村目标的主要障碍和对策建议。

讨论中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做到“四查四看”:查不足,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各项任务是否打了折扣,承诺是否兑现;查漏洞,看本村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否形成;查弊端,看本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成效如何,执行纪律是否严格,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查责任,看党组织是否真正舞起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龙头”。通过“四查四看”,把脉问诊,深刻反思、深刻剖析。

2、形成反思剖析报告。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撰写专题反思剖析报告并报上级党组织。报告要实事求是、深入具体,针对本村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反思剖析深挖,提出整治整改方案。

(三)突出整治重点,全面推进落实。

1、集中进行整治。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强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认识,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认真落实整改任务,对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盘点分析,有针对性地拿出对策,做到承诺要兑现。加强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责任追究,坚决纠正作风粗暴、吃拿卡要、办事不公等问题,从源头上防止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

2、坚持从严治党。强化党章意识,加强党规党纪教育,党员干部要听从组织召唤,服从组织安排,始终与中央和省、市、县委、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要讲章法、懂规矩、守纪律,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坚决杜绝阳奉阴违,我行我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度,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3、实施“六权治本”。按照“六权治本”的思路,确保权力始终沿着法治化、规范化、公开化轨道运行。

依法确定权力。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依法确权工作常态化。科学配置权力。按照村“两委”工作职责,对每个班子成员的职责进行合理分工。制度约束权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重大决策法定程序,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和重大事项流程管理程序。阳光行使权力。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依法确定公开的事项和范围。围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集体采购、“三资”管理实行全程公开,着力解决暗箱操作问题。合力监督权力。健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监督,完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制度体系,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有效制衡权力。严惩滥用权力。探索建立权力运行痕迹管理制度,使违规、违纪、违法等滥用权力行为有据可查、有责可追、有罪可惩。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防止小错酿成大错。

4、推动科学发展,造福全村群众。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推进我村全面发展的具体举措。切实抓好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注重解决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狠抓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这次活动在村党支部领导下进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活动,确保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

(二)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开门搞活动,把走群众路线贯穿活动始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畅通群众表达意见诉求的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活动成效取信于民。

(三)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合理安排、协调推进这次活动的各项工作,把学习讨论贯穿始终、革弊立新贯穿始终、推动改革发展稳定贯穿始终。处理好开展这次活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把开展活动与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村委会开展党性学习方案二

根据自治区党委、地区、县委2024“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统一要求, “访惠聚”活动工作组由3名同志,自3月1日起正式到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为积极开展好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困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工作组学习方案:

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第4篇

一、如何看待现行体制的“优”与“劣”

客观分析现行体制的优势与劣势,是优化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前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就是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革除、消弥现行体制中的某些不利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弊端和劣势。只有对现行体制的“优”与“劣”了然于胸,才能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开出对症的处方。

现行体制的“优”“劣”都是客观的。如果它没有优势,我们不可能取得目前的巨大成就;如果它没有劣势,一些问题就不会积重难返,一些目标就不会久攻不克,大动干戈的改革也就没有必要了。比如反腐倡廉工作,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一直呈易发多发之势,一些案件触目惊心,影响极为恶劣,贪污腐化、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等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之所以发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已有的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规范、约束、激励和引导等功能。

其实,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成之初,党的领导人就已经敏锐地觉察出其中的某些问题和不足。党的期间,在接见外国共产党代表团时就说过,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缺点在于使人不敢讲话,必须想些办法来扩大民主,使人有讲话的机会。(杨胜群、陈晋主编:《五十年的回望:中共纪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97页)面对现行体制进行改革顶层设计,我们也应该具有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所谓优势,就是长处、优点、有利的方面;所谓劣势,就是短处、缺点、不利的方面。对现行体制,无论优势还是劣势,都要看得深、看得透。否则,改革顶层设计就难以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强化针对性。

任一事物的优劣都是与他事物比较而言的,就某一事物本身来说,无所谓优劣。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对我国的现行体制有十分清醒的认识,还要对其他体制有比较真切的了解。优劣也是相对而言的,不能脱离具体问题、具体国情和具体的历史阶段等,因为往往从这个角度看是优势,换个角度看则可能就是劣势,反之亦然。这就要求我们对现行体制的考察必须全面,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以偏概全。正如李君如所指出的,近两三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坚持以市场来配置资源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是成功的,但这一体制在常态下未必也能成功。(曾东萍:《改革要务实,更要务虚――专访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南风窗》2011年第7期)莫为浮云遮望眼。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绝不能犯糊涂。

二、如何看待不同体制的“利”与“弊”

对不同体制的“利”与“弊”进行正确比较,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制度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是优化改革顶层设计的必然要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改革顶层设计不能闭门造车。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现代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后来者,这一点尤为重要。

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顶层设计就是对经济、政治等运作模式的选择与创新。由于要兼顾众多价值目标,涉及许多复杂问题,而有些价值目标是冲突的,顾此就有可能失彼,有些问题的处理是相克的,摁下葫芦就有可能起来瓢。在现实条件下,试图找到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改革方案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两难困境”。只有正确认识不同体制的利弊,才能在抉择改革目标、制定改革措施、谋划改革路径、评价改革成果的过程中,不被所谓的“两难困境”所干扰和困惑,从而确保顶层设计的相对优化。

正确看待不同体制的利弊,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们选择市场经济,并非认为它完美无缺,可以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相反,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它也有弊端,如自发性、滞后性等。而我们抛弃计划经济,并非认为它一无是处,它也有好处,比如,在一定条件下,如不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它可以避免经济发展的剧烈波动;再如,它有利于实现大众收入的均等化等。我们之所以几经摸索,最终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锁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经过利弊反复权衡,认定市场经济充满活力,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想甘蔗两头儿甜,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就不可能坚定不移地排除阻力,坚持既定的改革目标,就不可能毫不犹豫、掷地有声地向世人宣告,我们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相反,很有可能因一时一事的困难而试图退缩,导致改革出现反复。

实践表明,任一经济、政治制度总是利害相伴,都是一把双刃剑。回顾3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不难发现,我们经常面对“两难困境”。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实践证明,集权体制与分权体制也是各有利弊。可见,在改革顶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两难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不同的经济、政治体制作出选择和取舍时,不仅要看到它利有多大,也要看到它弊有多少,不能不知轻重;还要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不能不分轻重;更要把眼前的利弊与长远的利弊综合起来考量,不能只图眼前之利,无视长远之弊。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探索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产生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改革顶层设计不能无视这些经验和理论成果。当然,我们绝不能照搬那些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理论体系,但对于其中反映了经济社会运作一般规律的理论观点和体制设计,则可以也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分析、借鉴和吸收,使其成为能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而不相抵触的有益成分。马克思曾说过:“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页)这句名言生动地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共同规律的。这也正是欠发达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与理论的根本原因所在。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迫切需要积极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一切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做法、经验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其建设规律的认识。在对待资本主义问题上,我们既要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同它对立和斗争的一面,保持应有的警惕性,也要充分地看到社会主义同它还有学习、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面,以更加理性、自信、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和处理相关问题。只看到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在认识上是片面的,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进步。

三、如何看待体制改革的“得”与“失”

体制改革是一场有“得”有“失”的革命,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是改革必须面对的现实。正确地看待体制改革的“得”与“失”,是优化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环节。所谓统筹兼顾,在本质上也是“得”与“失”之间的权衡和取舍。

优化改革顶层设计,要尽可能以最小的“失”换取最大的“得”,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如果有“大小通吃”的想法,就过于奢侈了。由于不同经济政治体制赖以运作的基础、机制不同,因而无论改革选择何种模式,都会有所“得”必有所“失”,差异只是“失”的性质和轻重不同而已。改革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得”与“失”权衡和取舍的过程。这就要求改革顶层设计,该取大时一定要取大,该舍小时必须舍小,不可患得患失。如果“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必然首鼠两端,无所适从。

如何看待体制改革的“得”与“失”,对于改革顶层设计来说,其实质是以什么价值原则为根本取向对不同的价值目标进行排序,作出有利于这些既定价值目标均衡实现的制度抉择和创新。价值是制度的灵魂。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多端,决定了其制度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也是复杂多重的。这些多重的价值目标,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其地位不可能一成不变,即使在同一国家的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上,也不可能等量齐观。价值目标不同,同一价值目标在价值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赖以实现的制度要素是不一样的。如何把不同的制度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不同的价值目标在实现过程中达到合理均衡,是优化改革顶层设计的一个关键所在,也是考验一个民族政治智慧的难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和由此决定的一些基本价值目标构成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是这些价值原则和价值目标的载体与实现形式。改革顶层设计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最根本的是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原则和基本价值目标的实现。在这个问题上不可本末倒置。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在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方面,为了不束缚别人和自己的手脚,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论述在同时代的社会主义者中间是最谨慎的。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从来不作详细描述,为后人对这些设想作出修正留出了相当大的空间。(薛汉伟、王建民:《制度设计与变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历史考察》,《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6期)恩格斯非常明确地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742~743页)如果我们把老祖宗提供的方法当成教义,出发点当成终点,对未来社会特征的极为简要的概括当成改革顶层设计的根本依据,那无异于画地为牢、自缚手脚,不仅与马恩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有害无益。

正确看待体制改革的“得”与“失”,最根本的是要遵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期望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长期以来,在改革的问题上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究竟是这样的制度安排合适,还是那样的制度安排可取,这不是本本所能裁决的。只有立足当前实际,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着眼于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撇开国情,撇开人民群众的期望,撇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就改革说改革,或以某种理论、观念来衡量改革,其“得”“失”是说不清的,更不可能在“得”“失”之间作出正确的取舍。

从众心理的利弊总结范文第5篇

典型案例

2007年12月份的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刚结束,就从四面八方传来许多2024考试舞弊及学生被开除的消息,这再度引起我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了深入的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及寻找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我专门走访了比较典型的江西某高校,也调查采访了相关的老师和同学。据了解,在此次考试中,此校共发现了12人作弊,并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苑同学,男,工学院06级通信专科班,在2007年12月22日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通过手机舞弊被监考人员发现,后来被学校开除学籍。通过采访他本人得知,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四级考试,第一次考试只差几分,这一次他考前其实准备得已经比较充分,如果正常发挥,是很有可能通过的。但可能是受了前一次考试失败的影响,总觉得不够自信,担心过不了。他觉得如果再过不了,是会很丢面子的,而且会影响到评优。于是经同学介绍,在考前一两天,他与几位也要考的英语成绩很优秀的同学及几位不考的同学串通,开考后那几位英语很优秀考生按事先的分工先做其中的一道题,然后将答案通过手机发给不考的那几位同学,再由那几位同学把各题的答案传给他,不料后来被监考员发现。事后他痛悔不已并感叹到他不应该受周围同学的影响,一时糊涂。据了解,其实苑同学平时表现良好,一直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平时很积极参加院里和校里举办的各项活动并多次获奖,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获得过二等奖学金及“江西省杰克助学奖学金”,上一学年还并被评为优秀团员和文明大学生,还是中共预备党员。

案例二:王同学,女,商学院04级本科班,在2007年12月23日的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前在网上购买答案,然后开考后一小时通过手机答题,被监考人员发现,事后被处以开除学籍。通过访谈,我了解到,她已过英语四级,而且在校时学习成绩也是不错,曾多次获得校奖学金,在校还获得过文艺奖项,被评为过优秀团员和文明大学生,并是正式党员。因考虑到毕业后就业压力大,认为获得英语六级证书可能会给找工作增加一个砝码,便报考了六级。但考前准备又不太充分,又考虑到毕业在即,想一次通过,于是就把希望寄托于购买答案上了。结果也是为自毁前途而追悔莫及。

案例三:张同学,女,艺术学院05级本科班,在2007年12月22日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找“”替考,结果被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听她讲,她们艺术班的学风都不太好,很少有同学会刻苦学习书本知识,这三年都是浑浑噩噩过来的,英语更是一塌糊涂。之前考过一两次,都只是很低的分数,如今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便有些紧张起来。而凭自己能力过级已不太可能,于是只有寄希望于舞弊。况且她见识的“世面”比较多,觉得四级舞弊已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因为可能之前有太多的人都是这样过的,所以她也就随波逐流,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事后她也是后悔不已,不过同时她又有些愤愤不平,因为还有好多同学舞弊没有被抓到,觉得自己很倒霉,不公平。

案例分析

1.主要舞弊手段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舞弊的行为涉及到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同学,舞弊的手段也是不断翻新,从原来的夹带、偷看等传统型作弊到现在的利用手机等高科技作弊,单个作弊到现在的联合作弊,一般性作弊到如今的严重性舞弊,呈现出花样繁多,人数甚众的新特点。就目前来看,利用高科技舞弊及请人代考的现象特别盛行也特别恶劣。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一是夹带或携带书籍、电子词典等。这种方式在全国性的考试中也许不是很普遍,但是在校内组织的一些考试中很常见。二是通过手机、网络、隐形耳机、隐形笔等高科技手段抄袭答案。这几种方法一般都要在考试前与一位甚至几位同学串通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三是请人代考。这也是情节最严重的一种舞弊行为。一般是在考前利用替考者的相片假造考生的身份证和准考证,想利用监考人员一般情况下对考生报考相片验证疏忽的特点蒙混过关。

2.舞弊的原因分析

第一,内在的原因。首先是诚信缺失,道德行为失范。考试作弊其实就是一个“诚信”问题。为什么要作弊?要取得好成绩,取得自己能力达不到的成绩。每个人在作弊的时候都知道这是不对的,是弄虚作假,可没有人在乎,这就是对“诚信”的淡漠。在大学校园里,作弊者最初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动力随着对学习兴趣的衰退甚至失望,逐渐演变成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直至以作弊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学生人生观的玩世不恭和及时享乐的态度是其消极社会心理的又一重要方面,这种态度集中反映在精神上的“疲”和态度上的“混”。由于社会变迁和就业的迷茫,一部分大学生迷失了人生的价值和目标。他们寻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因而产生了精神上的空虚感,丧失了自信和进取的勇气,采取一种游戏人生、放任自我的态度。这种精神上的“疲”带来人生态度上的“混”。他们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不投入,混考试、混毕业、混文凭,陷入一个不能自拔的“混”的怪圈。对大学生而言,作弊与其说是欺骗别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不如说是欺骗自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为什么学生对作弊持默认态度?因为在一些学生看来,大学考试作弊不同于高考等升学考试,不存在竞争,别人能否过对自己并不构成威胁。如果他们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对学习不重视,那么,作弊除了有被发现的风险之外,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就如案例三中的张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而且对舞弊行为也是司空见惯,以致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其次,学生自身的心理作祟。考试舞弊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分不开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急功近利的浮躁侥幸心理。这应该也是舞弊者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浮躁风气对大学教育系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导致了大学生学习观上的一些不务实的现象。它不仅表现为某些大学生心理上的急进、狂躁、骚动、做事无恒心、学习工作不安分,这种浮躁心理很容易同时产生侥幸的心理,折射到考试中便是作弊现象的泛滥。二是虚荣的心理。有些同学一直以来表现都不错,但好面子,虚荣心很强,每到考试非常在意结果。就像案例中的苑同学,平时学习也比较认真,成绩也比较好,但为了能通过而不至于丢面子,他还是不惜铤而走险。三是从众心理。考试舞弊现象在大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当看到有些同学靠舞弊轻松通过考试时,有部分学习目标不明确、意志薄弱的同学难免会产生一种从众心理,舞弊也就在所难免。

第二,外在的原因。首先,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社会和家庭中长期形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而使学校长期重视和实施应试教育,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正如一则顺口溜说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视分数为命根的学生为了得到高分,作弊也就成为了其中的一种捷径。二是校园外的不良社会风气也对大学的学风带来消极的影响。如社会中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三是就业压力及不良的择业风气带来的消极因素。这就出现了两种极端。有部分同学认为,当今社会,学得好的大学生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于是有的学生在校时就开始自暴自弃,混日子、混文凭,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而另一部分则认为,我国现在还是个学历社会,文凭依然是毕业后找工作的一块很重要的敲门砖。为了获得这些“硬件”,于是就有人不择手段,这也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之一。其次,高校教学和管理体制不完善。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领导、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以及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或疏于管理等因素,使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教学方面:一是德育工作不实。其症结在于片面强调意识形态、重表面文章,而没有把如何培育做人的品质和信念放在突出的位置。在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上,忽视了人文文化的价值,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了精神空虚的现象。二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方面。有的学校、有的教师对大学生们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所学的知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否真的有用、大学生们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做更多的考虑。三是考试观念和方式方法方面。大学教育中有的知识除了考试以外,基本派不上用场。我们现在的不少闭卷考试,主要是考核大学生的记忆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过大。大学生们经常被困在一些教学情境中,学着死板的步骤、僵化的概念和陈旧的知识。这些因素都助长了舞弊之风的盛行。在管理方面:一是考试制度不完善,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不痛不痒,表现为执“法”不严。二是考前教育和宣传工作不到位,监考力度及监考技术水平有限,监考制度不完善。三是考试形式单一、固定,这让一部分在此类课程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产生厌倦心理,同时也埋下了想投机过关的种子。

应对措施

当前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如此普遍,它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考试大国,大学生考试舞弊行为实际上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很严重的道德危机和教育危机。目前,很多大学对有考试舞弊行为的学生都采取了诸如开除学籍之类的严厉处罚措施,应该说惩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这当然也是防止舞弊现象发生的手段之一。但我认为,这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我们应该努力在源头上预防大学生舞弊,这就应该好好在道德培养及教育改革上下功夫。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一是我们要扎实推进德育模式的创新,突破旧的德育模式的制约,积极构筑新的德育模式,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常年以来,我国道德教育模式单一,盲目说教的方式非但没有让学生提高素质,反倒使很多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考虑到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师生间应注意多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动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在心理与道德方面的素质。

二是我们要扎实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重新审视、选择教育的价值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将德育目标、过程和智育目标、过程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在全球化背景中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必须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深刻理解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诚实信用教育及纪律观的教育,使学生理解诚实守纪的重要意义,善于引导,帮助学生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三是我们要扎实推进道德文化传承途径的创新,在全社会形成“以人为本”的共识。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同时,我们要扎实推进道德教育技术的创新,优化网络环境,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2.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考试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由于大幅度的扩招,很多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素质都很难保证。舞弊热潮也非空穴来风,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唯高分数为先的观念。这就应该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逐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师的个人影响力,改变以高分数来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真正将学生从沉重的考试中解救出来。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的培养,挖掘学生潜力,实施因材施教。

二是改革考试方法。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是目的。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质量的人才。考试是必要的,但选择最佳的考试方式则是提高考试的功能、提高其信度和效果的有效途径,选择适当灵活的考试方式,既能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检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更好地杜绝舞弊现象。首先要把考试由单纯的书本知识测试转向以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的测试,既不单要测试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测试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考试这一手段真正具备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其次,考试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应该重视其实际应用能力。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大学应主要教会大学生如何运用资料、查找信息、借鉴理论和观点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在大学阶段的考试应多采取开卷式,比如说在同等的时间和条件下,看谁最能利用信息、数据、资源和书刊,写出最好的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

3.加强学校对考试制度的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的考试环境

首先高校应该在考前多做宣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舞弊行为是可耻的,而且晓以利害,动之以情。其次,应维持好考场的纪律,严格监考,让伺机舞弊的同学无机可乘。毕竟舞弊的同学还是做贼心虚的,只要监考员认真监视,很多情况下学生还是无计可施的。再次,就是最好能在考场安装些高科技的设备,比如说摄像头、信号屏蔽设备等,让那些伺机作弊者及行为无影遁形。

当然,消除大学生舞弊现象需要各方面长久的努力。近日获知这么一条信息:由教育部起草的国家教育考试法草案目前进入最后完善阶段,即将提交国务院法制部门通过。这应该是条喜讯,这将有利于规范考试行为,维护考试的公主、公平,有利于构建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参考文献:

[1]廖迎春.从大学生考试作弊弊谈高校教学管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猜你喜欢